首页 > 文章中心 > 赵孟頫楷书

赵孟頫楷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赵孟頫楷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1篇

1、赵松雪(1254—1322),即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

2、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来源:文章屋网 )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2篇

一、复古

赵孟頫在绘画上提出的一套“复古”主张,在元代画坛造成广泛的影响。他标榜的艺术标准是“法古”、“复古”,而具有“古意”,“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赵孟频说的“复古”是指在技法上和意境上取法唐人。他认为宋代绘画,特别是南宋绘画有刻板,枯硬的缺点,唐画的风格高于宋人。取法唐人是取其古意,即追求中和、雅正、清幽、淡然的境界,而去掉宋画中“只知用笔纤细,传色浓艳”画风的流弊。可见,赵孟頫“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一代的不同于宋的新画风。

二、以书入画

赵孟頫的另一主张是“以书入画”。他认为书画等同,他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著名的题画诗,为后代的画家和评论家所引用,但很多人往往望文生义地加以理解和发挥。对赵盂頫的这段题词,应结合时代特点和他本人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分析。这虽然只是一首题画诗,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艺术观点和欣赏趣味,反映了他把书法和绘画技法结合起来的愿望和追求。这种结合,不是一种单纯地把画面的形象和题跋同幅并列,而且还包括把书法中的各种笔法技巧,渗透到画法中去。几百年来,赵孟頫关于书法入画的理论,受到了很多画家的认可。从文人花鸟画的发展和中国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是有特殊意义的。自从文人学士参加到画家的行列之后,中国绘画的面貌不断改变,更加重视画面的内涵丰富和含蓄。如果说宋代的苏轼等,特别强调了绘画与文学(诗)的关系,那么元代的赵孟頫则强调了绘画与书法的关系。到清代中叶以后,由于考古学的发展,出土文物愈多,赵之谦、吴昌硕等画家,又进一步强调了绘画与金石学的关系。他们既是画家,又是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他们不但大声疾呼,而且身体力行。

赵盂頫关于书法入画的思想,不但为许多花鸟画家所公认,而且也为山水、人物画家所重视。他们不但在作画的过程中注意笔法趣味,而且把练字作为初学绘画的一种基本功。凡是强调艺术修养的中国画家,都会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在中国画美学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书法入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唐代张彦远就提出了“书画同法”的理论。他列举了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吴道子“受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惜张、吴现已无画迹流传。他们自己也没有这一方面的言论记载,张彦远只是以第三者的立场,论述了自己的观感和体会。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也曾提到“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锺、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郭熙此论,乃喻画家应博取众家之长,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若论将书法与画法的关系讲得最为明白、透彻而又亲自付诸实践者,还应说是赵孟頫。他以枯木竹石为例,说明以书法中的飞白法画石头,以表现石的形状和质感;以写籀文(即大篆)的笔法,运用到枯树的枝和干的画法中,以追求一种圆润宛转、苍老道劲的效果,在画竹的时候,充分运用楷书中“永字八法”的各种笔法来加以表现,使所画竹子不但具备一定的形似要求,而且具有中国书法形式美。这就突破了那种单纯追求形似的如实描写,那种不讲究笔法的琐细的摹描。

赵孟頫是他自己艺术主张的积极实践者,或者说其艺术实践与艺术思想是一致的。他在花鸟画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他的枯木竹石。枯木竹石是文人画家创造的典型图式之一,所谓(枯木)或(窠木),绝不是歌颂死亡,而是要表现冬天的竹、树、石在寒风中独立卓绝的气概,如董其昌说:“昔人评石之奇,日透,日漏,吾以知画石之诀,亦尽此矣。赵文敏常为飞白石,又为马牙钩石,此三种是尽画石之变”。在这方面,赵孟頫继承了北宋文同和苏轼等人的传统,把书法与绘画结合得更加紧密,融为一体,并首次阐发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给予同时代及明清许多画家以巨大的影响,成为文人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

三、作品赏析

《枯枝竹石图》是赵孟頫枯木竹石的代表作。他笔下的枯木、竹、石,主要是继承了北宋文同、苏轼,南宋赵孟坚等人的画法,以写竹之潇洒,石之峥嵘,枯木之奇崛,不求形似,以意韵为胜,以吐露自己的绝尘去俗的心声。画中以古木居主位,姿态如龙腾凤舞,咄咄逼人,树干用侧笔飞白,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中间穿插一棵小树,以突破两干的平行。树枝如籀又如折钗股,笔力劲健,有郭熙的遗韵,却又不失自己的面目。竹叶用淡墨一气呵成,潇洒磊落,似八分书,兰草则参以行草笔意,笔墨苍劲潇洒,风格清新秀逸,体现了以书入画的思想,也突出独立于绘画形象外的笔墨情趣。

《窠木竹石图》同样体现了以书入画的思想,用笔线条如锥画沙。作者的飞白画石,以写籀之法画枯木,以永字八法写竹。淡墨画老干枯枝,苍劲挺拔而圆浑。浓墨写竹,用笔厚重蕴藉。竹干笔法略如竖为努,画竹节则点为侧,竹枝参以勒、啄、策、趋,灵活运用。竹叶多用永字左下的掠和右下的磔,既有力又含蓄,茂密厚实而又率意洒脱,所谓“石如飞白木如籀”是也。画家用笔若不经意,而全图富于浓淡、枯润、虚实的笔墨变化,传达出的是一种洒脱、萧散的文人画意蕴。画幅左下署“子昂”二字款,画幅中另有张仲寿、倪瓒二题。

《秀石疏林图》在一平坡上最主要位置用浓淡相间的水墨以飞白的笔法写巨石,皴擦也以飞白为主,以表现石的体面关系。树木在巨石的左右和中间的石缝伸出,枝干欹崛,显示寒冬的气候特征和石、树、竹三者的坚忍不拔精神。画树用中锋,顿挫圆浑,如锥画沙,显出苍劲挺拔,透出力度。丛竹叶上伸,随意,笔法峭劲。树和竹在画面中仅处辅助地位,杂草也是点缀,背景一片空白,其空间分布完全服从于画家的主观意识。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3篇

祥迈《至元辨伪录》卷四载:“太祖则明诏首班。太宗则试经、造寺、雕补藏经。谷与(即贵由)皇帝则令僧息从,恒诵佛经。蒙哥皇帝则供僧书经,高营宝塔。”按,《至元辨伪录》为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僧祥迈奉敕所撰,所见元前代君主仅此四代。四代君主对待佛教已然至此,想见后世君主应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处“蒙哥皇帝供僧书经”可算是元代官方写经的最早记载,蒙哥营建高塔以供僧书经说明,僧人抄经已有专门场所,官方写经规模已经初成。

元代官方写经所耗财力至巨。从《元史·本纪》中可看到,元代君主组织写经活动所耗资费的具体数目,如:

(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六月壬申朔)缮写金字《藏经》,凡糜金三千二百四十四两。

(仁宗延佑二年二月庚午)给书西天字《维摩经》金三千两。

(仁宗延佑二年三月癸未)给金九百两、银百五十两书金字《藏经》。

(文宗至顺元年春)遣使赉金千五百两、银五百两,诣杭州书佛经。

(文宗至顺元年六月庚子)命河南、湖广、江西、甘肃行省诵《藏经》六百五十部,施钞三万锭。

此几处大规模的抄经,耗资不等,但都不算少数,最少的是延佑二年(1315)写经,也近千金,以致泰定元年七月庚午“以国用不足,罢书金字《藏经》”。但是,从引文可知,元代的大规模抄经活动并未因国用不足而罢休,至文宗时,动用几省之力的抄经行为依然大规模进行。

元代官方写经多用“金书”。官方耗费大量黄金,一般都制成金泥代替墨书写,所以称之为“金书”。据《芥子园画传》介绍:“泥金制法,用手指沾胶,将金箔一一粘入碟内,用二指团团磨拓而成”,泥银的制法大概也如此。用泥金、泥银书写经卷最迟于唐五代时就已有之。元经多为泥金书,在《元史·本纪》中多有记载,如:

(英宗至治元年三月乙酉)宝集寺金书西番《波若经》成,置大内香殿。

(英宗至治三年二月丁亥)敕金书《藏经》二部。

(泰定三年二月丙申)敕以金书西番字《藏经》。

(文宗天历二年夏四月)诏以泥金畏兀字书《无量寿佛经》千部。

(文宗天历二年五月)奎章阁学士院纂修《皇朝经世大典》成,诏以泥金书佛经一藏。

(顺帝后至元二年五月)命永明寺写金字经一藏。

(顺帝后至元三年十二月丙申),诏写金字《藏经》。

从上述几则材料中可看出:其一,除用汉文书佛经外,还有书写西番文字经书,这点与元代刻经相符;其二,书写佛经的种类繁多,以上就有《般若经》《藏经》《无量寿佛经》等;其三,元史中所记写经,均为金书,不见银书,这可能是朝廷给金多而给银少的结果。用泥金写经主要是为表恭敬虔诚之心,同时也显庄重恢弘气度。泥金除用于书写佛经外,也被用于其他庄重场合,如《元史·本纪》中记载:

翰林学士承旨撒里蛮进金书《世祖实录》节文一册、汉字《实录》八十册。

占城国遣其臣阿南那那里沙等四人,奉金书表及方物来朝贡。

饮福位及大小次盥洗爵洗板位各一,皆青质金书。

顶用素段,泥金书梵字于其上,谓镇伏邪魔护安国刹。

太平旗,赤质,青火焰脚,金描莲花四,上金书天下太平字。

元代官方参与写经的主题多样,多为奉敕。除上文提到诏奎章阁学士书写外,从其他材料中还可以找出一些被诏至京师写经者,这些被诏写经者,有僧人、儒士、为官者,有的还因此得俸、得官或升官,在《元史》中明确记载的有:

至元元年二月,敕选儒士编修国史,译写经书,起馆舍,给俸以赡之。

至元庚寅(二十七年),以写经之役,(曾遇)自杭起驿入京。

诏孟頫还京师……有旨书金字《藏经》,既成,除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迁泰州尹未上。

英宗皇帝诏善书者,赴阙金书大藏经,师(楚石梵琦)在选中,辞叟遂行,既至馆于万宝坊。

至元二十七年(1290)的写经是元代官方写经规模最大的一次,除曾遇(华亭人,字心传)外,文献可查者还有著名词人张炎、沈钦。张炎在一首《八声甘州》中写道:“记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真实记载了他和沈、曾二人在北国时的情形,以及未仕而归的伤感。张炎、沈钦均未获官,而曾遇却因此获官,后在安吉主簿任上致仕。赵孟頫被诏写经应在成宗大德二年(1299),方回曾作《送赵子昂提调写金经》一首,高度赞扬了赵氏书法,并认为赵孟烦能置身仕台多得益于其书法。除此之外,著名者还有邓文原、班惟志等也曾被诏写经,陶宗仪《书史会要》皆记其事,不赘。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官方所诏写经者多为当时盛传善书之人,虽然都是楷书金字,但从元代书法整体发展来看,这些善书者的书法不可能是经生笔法,而只能是书家笔法。元代官方组织写经的目的主要是为祈福,只要能表恭敬之心感动佛祖,无论其他。只要不草草了事,组织者就会心满意足。元经虽然没有像明代编著《永乐大典》时对誊写者的严格要求,但实际上,官方写经也会促成元代书法的趋同。只不过这一趋同性的表现,目前还缺乏实物的依据。

元经分为官方写经与非官方写经,除组织形式不同外,还有书体、材料以及写经主体动机、心态等方面的不同。凡汉文官方写经书体都为楷书,非官方写经则比较自由,五体皆可;官方写经几乎全用泥金,非官方写经用墨、血、泥金都可;官方写经多为奉诏、被荐或为利所趋,非官方写经则多为发愿祈福做善业之举;在官方写经时,写经者必须时刻谨小慎微,在非官方写经时,写经者可随意用各种书体各种样式把经文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官方写经又可分为书家写经和僧人写经,僧人能写经本身就表明其具有非常好的书法素养,现在可见元代僧人写经为数不多,仅两件。为叙述方便,所述非官方写经通用书家写经来代替。

考察书家写经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无论皇亲贵族或者下层平民都乐于积功德、做善业,如唐代武则天就曾为已逝父母诏善书者写《妙法莲华经》《一切道经》,元代赵孟副之妻管道升曾为布施寺院写经;二是为供养经典、赐赠或奉敕抄写,例子很多,如唐代王知敬、后唐李煜、元代曾遇等;三是名家佞佛虔诚,不是为传教义、积功德,更不是为谋生存,而是为求“心无挂碍”“一心事佛”,抄经可以使内心平静,达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之境,如书家用草书抄写《心经》或佛家偈语。

与唐宋书家相比,元代书家写经较少。元代虽立国不长,但其官方组织的写经活动确是繁多,理应上行下效,但因种种原因,从所能见到材料来看,元代书家大部分没有效仿,著名者如康里子山、鲜于枢、柯九思等,并无写经作品传世或见于著录。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因素至關重要,元代实行宗教自由政策,佛、儒、道、基督、伊斯兰等世界教派在元代皆有其生存空间,虽佛教备受推崇,但并非独大。元代皇族中也有不信佛教,而崇信其他教派的,如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信仰萨满教;贵由、察合台、脱列哥那、唆鲁禾帖尼信仰基督教;别儿哥、阿难答信仰伊斯兰教。若说上行下效,这些皇族所部军民应与自己首领信仰相同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上所举也只有阿难答所部十余万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他不知所崇。耶律楚材信仰佛教,排斥道教,而他儿子耶律铸却信奉道教也可为佐证。元代书家也是如此,信仰道教之张雨、杨维桢、饶介、仇远、冯子振等,一般不太可能自愿去书写佛家经典。

元代书家写经较少,但还是有的。除赵孟頫外,文献记载非官方组织的写经者有:赵孟頫(字山斋,孟頫兄)。《五兄圹志》谓其:“浮沈里闾不求仕进,日以翰墨为娱,书九经一过,细字谨楷,人传以为玩。喜与名僧游,书《莲华》《华严》《楞严》《圆觉》《金刚》诸经皆数过。”管道升(字仲姬,孟頫妻)。《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云:“夫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以施名山名僧。”赵雍(字仲穆,孟頫子)。《书史会要》云:“公(孟頫)尝为幻住庵僧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于此见其得家传之秘。”陈自幼。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卷三云:“自幼能书,适南浔姚氏,一意奉佛,有手书《观世音普门品》,赵荣禄题其后。”楚石梵琦。《楚石梵琦语录》载:“少年苦行,锐志禅门,具足烁迦罗心,书写《首楞严》典,一诚注相,十帙奏功。”以上材料表明,写经皆为书家个人行为,与官方毫无瓜葛。

元代传世写经书法现见于著录者无几,详见列表⑩据列表可知,现传世元经寥寥,仅见此13通;年代跨度大,从至元年问至后至元六年(1340)皆有写经传世;书体选择上较宽泛,有楷、行、草;书写材料繁多,有金、银、墨;形式上沿袭了写经形式,有卷、册;所写经卷内容丰富,有《金刚经》《孝经》《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心经》《高上大洞玉经》《华严经》。元代传世写经书法有几点需要指出:

第一,赵孟頫写经占据一半之多,从侧面反映出收藏界的名家风尚。元经绝不仅此,各色人等写经见于著录者多不传,盖因非为名家所作,无多少商业价值,历时既久,散失亡佚在所难免。顾善夫楷书《金刚经》,款署“皇庆三年春正月上浣之吉三教弟子顾善夫施于建业西湖之宝莲禅院”。顾善夫其人,《元史》《书史会要》不载,《书林藻鉴》亦未辑录。按,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其事迹,顾善夫名信,字善夫,昆山人。李日华谓“信以能书称,从赵文敏公游、得其书,必镌于石,作亭匾日‘墨妙’,晚年号乐善处士”。

第二,根据写经材料的不同,大概可推断官方或非官方的性质。这些写经卷大多数为用纸、墨书写,独惟《妙法莲华经》、惠月《华严经》用瓷青纸、金银泥书写,很有可能是官方组织的写经。从其年代上判断,惠月《华严经》和惟《妙法莲华经》的书写年代分别为至元二十八年(1291)和后至元六年(1340),按至元二十七年(1290),后至元二年(1336)、后至元三年(1337)元君主都曾斥巨资下诏组织写经,很可能惠月的《华严经》、惟的《妙法莲华经》就是当时官方写经的产物。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4篇

1、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1]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2、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3、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来源:文章屋网 )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5篇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大一统王朝的末路,康雍乾盛世无疑是其以及两千年来最独具意味的一抹余晖。

铁骑踏破明代残气,下了“留发不留头”的死令,却终究在纸上方寸间失了固守。皇帝爱以自身汉学渊博来显示明德亲民,康熙便“自五龄受书,诵读恒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其读四书“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

而纵观中国古代,帝王在政务之余往往沉醉于琴棋书画的世外洒脱中,或吟啸或抚琴或挥毫。书法绘画以其最能体现出人的气质与艺术修养,尤为帝王雅好。

单就康熙帝而言,“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便有对唐太宗、黄山谷、米南宫、赵松雪等几位大家的临摹,而在此中对董其昌字情有独钟,这与当时的书法家沈荃亦有关系。作为康熙人之一,沈荃“学行醇洁,书法尤推独步”。他将董书的技法和风格忠实地传入朝廷,征服了需要汉文化滋养的统治者,使董书成为上行下效被奉为圭臬的另一条终南捷径,对书法的保护留存有着重要的价值。

此外,康熙在长时间的学习临摹后,满怀自信地颁赐诗文、碑文、匾、榜、扇等。除了节庆和游览名胜的应景之作,他在《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中说道:“朕自幼嗜书法,凡见古人墨迹,必临一过,所临之条幅手卷将万余,赏赐人者不下数千。天下有名庙宇禅林,无一处无朕御书匾额,约计其数,亦有千余。”可见其临池之勤赐书之丰,而其中大部分都带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和意图。

其中鲜明地体现崇儒重教思想的有《清慎勤》、《存诚忠孝》、《万世师表》等。同时,他通过赐予手卷等方式,表彰忠臣廉吏。康熙南下时,赐给江宁知府于成龙手书:“朕于京师,即闻知府于成龙居官廉洁。今临幸此地咨访,与前所闻无异,是用赐尔朕亲书手卷一轴。”

康熙任用官员也要看书法水平。他亲政后便下令翰林院官员练字,对经常和他交流书法的沈荃多有称赞,并传谕:“朕素好翰墨,以尔善于书法,故时令书写各体,备朕摹仿玩味。”多年后他巡视江南,遇到沈荃之子还赐书怀念。对字迹潦草的寒门学士则落榜对待,因康熙认同科举入门需看楷法是否圆润,认为一个人字的好坏是其思想格调的重要参考,因此他要求爱孙弘历每年要写上几十个扇面的习字。

康熙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海内真迹,搜访殆尽”,集我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独学庐二稿》说:“明华亭董尚书(其昌)真迹绝少,盖由圣祖最爱董笔。当时海内佳品,玉碟金题,汇登秘阁,惟题‘玄宰’(董其昌字),以上一字犯御名,臣下不敢进览,故尚有流落世间者。”影响所及,他在位年间,社会上都纷纷学起董其昌的字来,以致书法界一时成了董字的天下。

而俗话说:“康雍之世,专访香光(董其昌);乾隆之代,竟讲子昂(赵孟頫)。”对董其昌的推崇到了乾隆时代为赵书所替代,并以科举时所书楷体为尊,要求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对书法中个性发挥的部分并不提倡,使得书法的创新受到了抑制。

但排除成就客观而言,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乃至书法绘画无一不精。大学士梁诗正赞曰:“皇上性契义爻,学贯仓史……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复品鉴精严,研究周悉,于诸家工拙真赝,如明镜之照,纤毫莫遁其形。”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心慕手追,身体力行。而从存世的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甜俗柔媚,虽学王、赵,却并没有继承赵孟頫字中的文骨。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近人马宗霍论乾隆书云:“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绕承平之家,终少雄武之风。”(《霎岳楼笔谈》),并未继承他的祖辈与父辈那样的书法成就。

一般书法界认为,三帝中雍正帝水平最高。日本学者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中评论康雍乾三帝书法时说:“乾隆书法虽妙,但少气魄;康熙帝则骨力有余,丰润不足;而雍正之书法,有才有气,不类王者笔迹。”雍正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汉文化教育,书法追随其父,走的是董其昌流畅和美一路。但他的书法力道遒劲、气势宏伟、文雅格高、调和自然,不似康熙帝的字骨偏无肌、硬朗无度,带着清军铁骑的戾气,又不似乾隆帝微骨丰肌、流于俗媚,浸润出江南小民的闲态。

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书法差强人意的话,那随后的嘉庆、咸丰、道光等帝的书法更是江河日下。这是因为,一个朝代的书法与其国力政治是直接挂钩的。试看唐代万国衣冠拜冕旒,则笔端流派纷纭为后世标榜,清代穷途末路固步自封,即便君心向明要做出一番功业来亦是杯水车薪。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6篇

上海博物馆新获青铜角

馆藏青铜鼎探研二则

春秋时期吴王室有铭青铜剑概述

17世纪景德镇瓷器编年研究

论东周时期的曾国青铜簠

近代银行纸币上的冠号

宋、辽、金、西夏椅式研究

第一印刷厂及其印製的旧台币

明洪武朝景德镇瓷业初步研究

瓷器宗教纹样、吉祥图案综述

褒斜石门两种摩崖石刻考辩

商代殷墟早期以前青铜器的研究

新获西周青铜器研究二则

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的磁州窑瓷器

楚大师登编钟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三则

吴镇及其家族书画收藏初探

元赵孟頫楷书《仇锷墓碑铭》卷考

《虹月楼记》卷和冯子振翰墨

1994-1995年上海青浦崧澤遺址的發掘

馆藏沪籍元人书画研究补貂

汉代青铜蒸馏器的考古考察和实验

良渚文化向马桥文化演化过程初探

汉乐浪郡官印封泥的分期及相关问题

上海博物馆藏元达鲁花赤官印文字考

上海博物馆藏新莽衡杆与诏版及诏书解读

浙江大窑枫洞岩明初龙泉窑场性质的探讨

对安徽东至发现的关子印版的看法

钧台窑“北宋钧窑”产品时代的再探讨

宋代若干窑场多次烧造现象研究

《性情论》中的教习思想及其相关问题

日本法隆寺佛教造像藝術源流的探索

上海博物館藏絞胎陶瓷及相關諸問題

唐代金銀器對陶瓷造型影響問題的再思考

明末清初景德镇制瓷业的重大转折

首帕张堡窖藏战国半两型式分析初探

西周金文中所见土地交换关系的再探讨

论明代景德镇官窑中的梵文和藏文瓷器

西方艺术对魏晋南北朝隋唐陶瓷器的影响

元代景德镇官窑瓷烧造及相关问题研究

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白釉绿彩瓷器研究

关於康熙“中和堂”款瓷器性质的讨论

关于上海博物馆馆藏人物画精品的分期评析

由刑、德二柄谈“臸”字——经典异文探讨一例

晋出公奔卒考——兼论《竹书纪年》的两个纂本

亢鼎銘文——西周早期用貝幣交易玉器的記録

郎窑及其作品研究——新资料的发现与启示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7篇

根据出土文物的佐证,中国最迟在三千五百年前就发明了文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记录、交流的国家之一,中国人书写汉字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长期的书写过程当中,中国人形成了许多有条理的、框架宏大的、体系完备的书法理论与书法教学经验。中国的书法,用变幻莫测却有规律可循的线条与笔画,填充了空旷的白纸,美轮美奂,异彩纷呈,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一道文化景观。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需要在语文课中,使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进行教学的,对于书法,也是需要学生使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下的学习以及巩固。高中语文教材对于书法的教学是极其重视的,在高一语文教材必修第一册的“梳理探究”这一环节,就有大段的关于古代以及现当代书法鉴赏、学习的篇幅。所以,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也是对高中语文的书法教学,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取得的分数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而在高考试卷的评判当中,学生书写优雅与否、清晰与否,对分数的高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的答卷越清晰、字迹越好看,评卷老师的心情就会越舒畅,所给分数就会达到极致。反过来,在高考与其他各类型的考试中,有不少的学生学习不错,在卷面上呈现的知识点颇为精确,但就是因为书写混乱不清,阅卷的老师经过努力也认不清,最后只好按错误处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人生发展前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书法的训练,尤其是硬笔书法的训练,对于学生试卷的解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当将硬笔书法的教学置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书法的教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更长远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可以让学生深入品味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增强中国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艺气质,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长远的积极的影响。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当今的语文课堂上对于书法的教学,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是由于语文教师对于书法教学的忽视,以及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提供不充裕,所以在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呈现出了边缘化、淡漠化的状态。其次,即使有的语文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开展书法教学,教师也大多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书法教学的培训,使用效率不高或是错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这样,即使学生付出颇多的心血去学习以及练习书法,也事倍功半,从实践效果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如何提升高中语文书法教学的质量

(一)要从政策上以及态度上支持高中语文书法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书法教学,首先需要的就是学校在条件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师生对这件事的重视。第一是学校方面应该做的事情,学校应该首先明确书法的学习对于语文以及其他各科成绩的重要意义,在高一以及高二年级,安排足够数量的书法教学课时,应当积极联系出版社,为学生订购书法学习配套教材,为学生学习书法、师生之间互相切磋提供教室。同时,学校方面从激励学生苦学书法这一角度考虑,应当多多举办类似书法竞赛、书法节之类的活动,促使学生们踊跃参加。第二,教师要对书法教学予以重视,把眼光放得长远,不能被分数的功利性牵制,应当从学生的终身素质的培养高度着眼,在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以及文化的熏陶,尤其注重对学生书法的教学,而在布置练习题方面,应当尽量以做精题、精做题为主,避免因为学生陷于题海战术耽误了学习书法、陶冶情操的宝贵时间。另外,身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当在课余时间积极充电,学习更多书法以及高中书法教学的知识,这样书法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二)关于教材、字帖的选择

在高中书法教学上,光有学校方面的主动,以及教师的辛勤奉献,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学校以及老师采取了并不是很理想的书法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这是由于学生个人的书法写得怎么样,学生个人的天赋以及认知的差异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只靠对学习的激情以及长期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高中生如果想要练就一手优美的书法,并且形成鉴赏书法的深厚素养,还是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以及训练。首先,教师要慎重选择书法教学的教材范例。当今的社会风气异常浮躁,书法出版物鱼龙混杂,有很多字帖、教材是不适合高中生临习的,比如说很多当世所谓名家的字帖,其实只是徒有虚名,仔细看来笔意媚俗。但是可悲之处就在于,高中语文教师,往往对学生临习的字帖不加甄别,让学生胡乱去书店买字帖临习,但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赶不上老师,往往会买一些粗制滥造的字帖,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练字的成效低下,甚至会越练字,书法越差。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没有为学生选择好临习的范本。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在为学生选钢笔行书字帖的时候,以邹慕白的行书字帖为最佳,因为邹慕白的行书,不仅笔画构造相对简单,而且笔意连起来看,具有藕断丝连之感,适合高中生进行答题以及快速书写。在为学生选择钢笔楷书字帖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性别、天赋,现当代书画家的字帖,是不适合给高中生练的,因为当代的楷书字帖缺少意蕴。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们可以多为学生们选一些古代书法名家的字帖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女孩子适合学习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的硬笔化字帖。赵孟頫的楷书,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女孩子多临写赵体的硬笔楷书,可以养成柔中带刚、风姿绰约的形态。而男孩子则更适合学习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的硬笔化字帖。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男孩子临习柳体楷书,不仅与男孩子阳刚的本性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培养男孩子的骨气。对书法天赋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习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的硬笔化字帖,《灵飞经》是唐代小楷的巅峰,堪称字字飘逸,字字绝妙,天赋好的学生临习《灵飞经》,可以增添飘逸峻拔之气。而对于那些较为欠缺书法天赋的学生,教师应当指导他们使用薄薄的描红纸,附着在语文教材之上,每日坚持描画印刷体的文字。因为印刷体的铅字,有着横平竖直的显著特点,既没有结构上的灵巧,又不要求写字时候的腕力,所以即使书法天赋很差的学生,只要坚持描写印刷体文字,也可以最终做到在答卷的时候字迹清晰工整,即使不能加分,也起码可以做到不扣冤枉分。

(三)关于学生练习书法,字帖临写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书法教学当中,即使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了合适的字帖,但是如果在指导学生临习字帖的时候,培训方法不得法,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书法教学,教师往往就是让学生买字帖,不再进行学习书法方法的指导,学生也不了解学习书法的方法,因此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单纯的去描字帖上面的描红纸。这样,学习书法的效果不会太好。其实学习汉字书法的最有效方法,在古代就基本已经成型了,古人常常这样进行书法教学,那就是描红、临摹、创作有机结合,三者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人练习书法有充裕的时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当代的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还有大量的其他课程作业需要完成,因此,书法教学中的描红、临摹、创作,都不大可能被分配到足够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可以如此布置作业,每日只练习字帖里面的两行字,在描红字帖之前,先对要描红的部分进行临摹,之后进行字帖的两行描红,描红之后再对这几个字怎么写进行反思,反思过后再一次临摹,最后进行创作,也就是自己写两行字帖以外的内容,创作的内容以规定背诵的语文文言文为主,这样的书法学习作业使得描红、临摹、创作三者有机结合,总共练字的内容只有8行,这样既不会因为学习书法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又可以督促学生背诵课内文言文。

三、总结

赵孟頫楷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书法;教学;素质;作用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教育有助于学生书写能力、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其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涉及内容。”中国汉字历史悠久,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笔走龙蛇,异彩纷呈。书法教学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从理论入手,结合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了解书法的学问和魅力,教学过程须由浅及深,由易到难,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端庄、整洁、美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书法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做到“八”个字、三个“一”,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一尺、一拳、一寸”“提笔就是练字时”,这些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大部分双姿都不正确,因此在写字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提醒,不断矫正、强化,并给姿势正确的同学表扬与鼓励,还应教育学生爱惜文具及注意书写环境的整洁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

二、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让学生学习写字,也是教育其如何做人。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必须具有坚毅的品质。笔者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述古今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以墨当酱,欧阳询睡碑读帖等,学生在其影响下,兴趣大增。“字无百日功”,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

三、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硬笔与毛笔兼修,审美与实用并重。书写是人们用手创造美、用眼睛欣赏美、用心体会美的一个细腻过程,鲁迅先生曾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书法教学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草书、行书、楷书,浩瀚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赵孟頫、吴昌硕等,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喜欢雄浑的学生写《勤礼碑》,喜欢严谨险峻的学生学《九成宫醴泉铭》等。在长期的写字训练中,学生耳濡目染,心追手摹,其审美能力将逐步提高。

四、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内心体验,包括爱的情感、荣誉感、道德感、责任感等。如低年级小学生刚接触硬笔写字时,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欣赏书法作品,要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过春节时家家写春联、贴春联。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孤立的,是伴随着书写活动油然而生的,教学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如在练字时,教师可以放一些古典音乐、轻音乐等,让学生在优美乐声中体会汉字的线条美、结构美,体验写字的乐趣;在课堂上讲述书法家爱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书法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健康的最大对手是自身无尽的烦躁。而学习书法恰可以使人们摆脱这种不良情绪。自古以来,大部分书画家都可以颐养天年,享长寿之乐。郭沫若先生也曾在《人民教育》中题词:“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写字之所以让人静心、专心,是因为书法是细腻的、融入情感的。学生长期学习书法,可以从中感受到“静”之美,从而慢慢沉淀内心的躁动与不安,养成恬淡的性格,这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有益的。总之,科技在进步,计算机、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学习方式,现代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因此,重视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在书法中提升素质,领悟古人哲思,学生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陈文建 单位: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