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句子成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句子成分范文第1篇

To filter out what is unique from what is shared might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how complex cultural behavior arose and what guides it in evolutionary or cognitive terms. (2012年考研英语翻译第48题)

在这句话中,对于“how complex cultural behavior arose”中complex一词的修饰关系,有两种解读方式:① complex被它前面的how修饰,构成how complex,从而译成“多么复杂”,此时how complex是用于修饰谓语动词arose的;② complex修饰后面的cultural behavior,构成名词短语complex cultural behavior,从而译成“复杂的文化行为”,此时修饰谓语动词arose的是how。到底哪一种解读方式是正确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英语的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下面笔者就此作详细解析。

很“二”的句子成分

从本质上来讲,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其实就是理解句子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用语法术语来说,就是要分清句子成分。在本栏目(见本刊2011年11月号《英语句子的基本成分与修饰成分》一文)中,笔者曾专门讨论过英语的句子成分,现在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英语中总共有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足语。其中,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足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而定语和状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句子成分的具体分类关系可以参见下表。

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说英语的句子成分其实很“二”(即几乎每种成分都可以一分为“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句子成分很“二”地分成基本成分和修饰成分。

2. 基本成分很“二”地分成核心成分和谓语成分。其中,核心成分又很“二”地分为了主语和谓语;谓语成分也很“二”地分为宾语和补足语。宾语很“二”地分为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补足语很“二”地分为主语补足语和宾语补足语。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谓语成分。谓语成分包括宾语和补足语,因为宾语和补足语都是由谓语动词决定的。这里的谓语成分不是指谓语,而是指谓语后边所能接的成分。

3. 句子修饰成分很“二”地分为定语和状语,前者用来修饰名词,后者用来修饰动词。

动词类型与句子类型

在了解了句子成分之后,笔者来谈谈句子类型及其与动词类型的关系。

英语句子类型的划分与句子的修饰成分(即定语和状语)无关,只与句子的基本成分有关。从上述表格的“句子成分分类4”可以看出,句子的基本成分包含六种: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宾语补足语以及主语补足语。这六种句子成分不同的组合关系就构成了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

那么,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事实上,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是由谓语动词决定的,不同的动词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句子成分组合关系,进而决定了句子类型。对于英语动词的基本分类,大家可以参考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动词可以细分为五种类型,从而决定了英语句子具有以下五种基本类型:

1. 主语+谓语

例:Steve Jobs died. 乔布斯去世了。

2. 主语+谓语+直接宾语

例:I will buy your house. 我会买你的房子。

3. 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例:I will buy you a house. 我会为你买一套房子。

She will make him a good wife. 她会成为他的一个好妻子。

4. 主语+谓语+直接宾语+宾语补足语

例:She will make him a good husband. 她会使他成为一个好丈夫。

5. 主语+谓语+主语补足语(即主语+系动词+表语)

例:Steve Jobs died a rich person. 乔布斯去世的时候很富有。

解决问题

在掌握了句子成分和句子的五种基本句型之后,我们就能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了:“how complex cultural behavior arose”中的complex到底是修饰谓语动词arose,还是修饰名词词组cultural behavior呢?这主要取决于谓语动词的性质。由于该分句中的谓语动词arose,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用作系动词,而complex是形容词,形容词只能作为表语修饰系动词,而不能修饰不及物动词,由此可断定complex并非修饰该分句中的谓语动词arose,而是修饰名词词组cultural behavior。

句子成分范文第2篇

辨析句子主要抓句子主干,从语义出发辨析句子同样离不开对句子主干的梳理,只有从动词着眼把握住句子主干,才能第一时间从纷繁的句子中抓准信息话题,因此抓句子主干是第一步。在抓句子主干的基础上辨析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错误,进而判读句子正误。

一、并列短语与其他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并列短语通常是一个句子成分由两个以上的短语充当,这增加了句意的复杂性,容易让考生忽略隐含在其中的搭配不当。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主、谓、宾三种句子成分之间一对多的情况下,对于这种情况,辨析方法是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看看是否妥当。

1. 一个谓语+两个宾语。

例1. 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2013大纲卷)

辨析:享受+奉献、幸福■ 享受+成长■

例2.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2011全国新课标卷)

辨析:创造+环境■ 创造+服务■提供+服务■

例3 .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2010年课标全国卷)

辨析:提出+经济索赔■ 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

2. 两个谓语+一个宾语。例如: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2013四川卷)

辨析:推进+国际化建设进程■ 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

3.一个主语+两个谓语。例如:

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2012湖北高考卷)

辨析:自然与人+和谐相依■ 自然与人+随风生长■绿树蓊郁+随风生长■

4. 两个主语+一个谓语。例如:

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2012全国新课标卷)

辨析:努力+得到回报■ 成绩+得到回报■成绩+得到认可■

5. 主语+谓语+宾语。

受了谓语的干扰,宾语同时对主语和谓语相关,谓语和宾语搭配没问题,但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

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2011天津高考卷)

辨析:成为+市场■ 需求+市场■需求+因素■

二、主谓搭配不当

当主语不是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而是由一个动词性短语充当时,通常会出现主谓搭配不当的问题。

1. 主语(名词+动词)+谓语。

例1. 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2011全国大纲卷)

辨析:“进行自我调护”与“应对失眠”搭配不当,将“应对失眠”改为“失眠者”。

例2. 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2012辽宁卷)

辨析: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

2. 主语+谓语1+谓语2。

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主语和谓语2搭配不当。例如: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11山东卷)

辨析:主语是《红楼梦》,“给予”承接,搭配不当。

三、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1. 谓语+宾语。

一对一的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属于简单的谓宾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分别由单一的动词和名词充当,二者之间语义上搭配不当。

例1.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2013辽宁卷)

辨析:“提出”和“质疑”不搭配。

例2. 有关专家表示,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确保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2013广东卷)

辨析:“建成”和“目标”搭配不当。

例3. 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 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2011湖北卷)

辨析:“发生”改为“产生”。

2. 谓语+复杂性宾语。

除了常见的动词和名词在语义上搭配不当,当宾语的构成方式是“主谓短语/定中短语+名词”时,即由一个主谓短语或定中短语作为修饰语,容易模糊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的名词中心语之间的搭配不当。这种病句的辨析思路主要是删去宾语中作为修饰语的部分,将句子简化,直接辨析动词和宾语中的名词性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否正确。

例1.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2011浙江卷)

辨析:“导致……事件”搭配不当,应加上“发生”。

例2.“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工作。(2013天津卷)

辨析:“执行……任务”或“开展……工作”。

例3.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2013浙江卷)

辨析:应改为“讲述了……故事”。

四、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1. 主语和宾语在一个单句里,删去宾语里属于修饰语的部分,将主语和宾语中的名词性中心语直接对应。

例1. 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2011天津卷)

辨析:将“市场”改为“因素”。

例2.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2011山东卷)

辨析:去掉“迎接”。

2. 主语和宾语不在一个单句里,即分别位于两个句子里,这需要将主语补充在第二分句中进行辨析。例如: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2010年四川卷)

辨析:“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表演机会”不搭配。

五、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

对于这类病句,特征是有“输赢”“胜负”“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能不能”之类的两面词。同时要注意“影响”“作用”等隐性的两面词语。

1. 单面谓语对双面宾语。例如:

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2013重庆卷)

辨析:应去掉“的胜负”。

2. 双面修饰语对单面宾语。

单面宾语通常是一个分句,辨析时需要找出宾语中带有褒贬语义的词语,通常是动词和名词性的中心语。

例1. 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2011江西卷)

辨析:删去“是否”和“能否”。

例2.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2012安徽卷)

辨析:“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六、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 形容词+名词。

例1.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2012北京卷)

辨析:“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

例2.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2012天津卷)

辨析:“不健康”应改为“不良”。

2. 介词+名词。例如:

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火箭起飞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2011四川卷)

辨析:“对火箭起飞前”改为“在火箭起飞前”。

七、关联词搭配不当

看到关联词应马上找出复句中的主语,再看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位于第一个主语前面;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位于第一个主语后面。例如:

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2012广东卷)

辨析: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

综上所述,从语义层面探讨句子成分间的搭配不当,可以按照以上讲到的五种类型进行分析,只有深入到句子内部的词和词之间的语义辨析,才能准确把握住搭配不当这一类病句的出错点。

句子成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标点符号 句子成分 语法教学

一、借助句子成分的划分,正确使用引号

①有诗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例①中后引号前面的标点到底是在引号外还是在引号内确实不好给学生道明白,若辅以句子成分的划分就简单了。

有诗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通过句子成分的划分句子主干就是有诗――曰――

很明显,“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充当了“曰”的宾语,主语是“”,由此可知,这是原创者在说,可见原文引用的是原话且完整,所以,句末标点句号应在引号内。

再如:②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③长假过后,于丹授课的网络视频点击、下载量节节攀升,网友好评如潮,因“俗事”缠身而二十多天未写博客的易中天也为此“破例”开博,写道:“于丹真棒”!

例②句子主干为“唐先生――‘吟’:‘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其中““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是“吟”的原话,充当了“吟”的宾语,所以“!”应在后引号的里面。

例③“写道”的主语是“易中天”,“于丹真棒”是易中天写的原话,所以“!”应在后引号的里面。

④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⑤“两会”期间,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启动修宪工作,并对宪法修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在整个修宪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依法办事。”

⑥他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像把手放在圣经上为人作证那样,把手放在冰块上高声说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例④表面看引用的是李清照的原诗,并且具有相对的完整性,然而,缩句为:我更喜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李清照的诗作了“我”表意的一部分,因此,后引号前的“。”应放在后引号外面。例⑤例⑥后引号前的句号都属于这种情况,句号都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二、利用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判断说话的语气,正确使用问号

一个句子是问话语气还是陈述语气对于阅历浅的学生来说很难把握,若采用划分句子成分就简单多了。

如“他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一句中的问号的使用是否正确,学生不太好辨别。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找主干可知,从“有关部门”到句末的内容是谓语“知道”的连带成分即宾语部分,“知道”的主语是“他”,“他不知道”是陈述语气,可见整个句子也是陈述语气,因此句中的两个“?”都用错了,可改为:第一个“?”改成“,”第二个“?”改成“。”这样就将“句子中有疑问词不见得就是疑问句”这句话作了形象诠释。那么疑问词在句中的什么位置,句子才是疑问句?请看下面两例:

①他怎么知道这件事?

②怎么,他知道这件事?

例①中的“怎么”从语气上修饰“知道”,表反问。“知道”作该句的谓语。例②是一个倒装句,“怎么”强调反问语气,如果还原到句中,和例①就是同一句式。由此可知表疑问的词语修饰谓语,这个句子肯定是疑问句。

句子成分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句子成分位置;文言文倒装句句子成分位置;对照比较;理解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一些学生对文言文倒装句总是感到很困惑。这个句式是宾语前置,那个句式是定语后置,那个句是又是介宾结构后置,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学生出现这就情况主要是初中新课标大纲规定,中考不考句子成分的划分(分析)。在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思路的指引下,学生们本该在初中就很熟悉的一般陈述句各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各个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竟然一无所知。殊不知这一知识点的缺失给读高中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倒装句影响更大。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倒装句的困惑,笔者介绍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文言文倒装句之所以称之为倒装句,主要是它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各个句子成分的位置不同,文言句式的句子成分的位置相对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来说是颠倒了。要想弄明白文言文句子哪个是前置句,哪个句子是后置句,就必须熟悉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各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各个句子成分的结构位置如下: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具体例子如:[在和平时期],(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美丽富强)的国家。

(说明:为了简化句子成分的划分,在本文中我们用符号法来标示各句子成分,主语用双下划线标示,谓语用单下划线 标示,宾语用下波浪 标示,定语用圆括号( )标示,状语用方括号[ ]标示,补语用单书名号〈 〉标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我们可借用一个口诀结合以上给的实例去分析记忆。这个口诀是: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是“状”“谓”后为“补”;

带“的”为“定”、带“地”为“状”、“得”后为“补”。

(说明:在口诀中我们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称之为“主干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叫做“枝叶成分”;“‘定语’必居‘主、宾’前”,意思是说“定语”的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在“主语”“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主语或宾语;“‘谓’前是‘状’‘谓’后为‘补’”,意思是说“状语”位置是在“谓语”之前,用来修饰谓语,“补语”的位置是在“谓语”之后,用来对“谓语”的性状等的补充说明;“带‘的’为‘定’带‘地’为‘状’‘得’后为‘补’”意思是说句子中后面带有“的”字的句子成分是“定语”,句子中后面带有“地”的句子成分是“状语”,句子中“得”字之后的成分是“补语”。)

教师可以多找一些陈述句,利用以上介绍的实例及口诀来指导学生去划分句子成分,让学生尽快熟悉一般陈述句各个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学生们只要把文言文倒装句式各成分的位置与之作比较对照,找出差异,对文言文倒装句那种无所适从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一、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1. 甚矣!汝之不惠!

2.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这两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 太厉害了,你不聪明!

2. 在哪里呢,公子能急人之困!

拿这两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一对照比较,我们发现这两个文言句子的谓语“跑”到主语的前面去了,我们就把这个的文言句式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置”“主谓倒装”。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句子在翻译时要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宾语前置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沛公安在?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一言以蔽之。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种类较多,我们就举常见的这几类来作说明。这几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古代)的人[不]我欺骗啊。

2.沛公哪里在(介词)?

3.句读不了解,疑惑不解除。

4.[除了这个人],我谁与(介词)同道呢?

5.一句话用(介词)概括它。

拿这几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一对照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用作动词的宾语(1、3句),还是用作介词的宾语(2、4、5)句,宾语的位置都“跑”到前面去了。我们就称这些句子为宾语前置句。这样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翻译时要把宾语和相应的动词或介词的位置对调过来,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定语后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主语中心词或宾语中心词的前面,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常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或“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如:

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

3.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以上几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求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没有得到

2.马(日行千里)的,[一餐有时]吃完(一石)的饲料。

3.官员(能不改变他的志向)的。

4.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拿这几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一对照比较,我们也容易发现定语都“跑”到了它所修饰的中心词的后面去了,这种句式我们把它叫做定语后置。这样学生对什么叫做定语后置也就不难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翻译时一定要把定语和中心词的位置调整过来,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习惯把介宾结构放在谓语词前作状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之后。如:

1.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 乃以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上两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事情危急了],请让我奉命求教[向孙将军]。

2.就用蒙冲斗舰十艘,载上干燥的柴草,并把油灌到里面,外面包裹[用帷幕]。

句子成分范文第5篇

汉语的句子成分有以下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虽然这六种成分组成句子的类型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六种成分在组成句子时的基本位置是固定的(特殊句式除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有一首口诀可以方便学生记忆六种成分的位置: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后为补。

具体来说,单句的基本结构:(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在这里箭头的指向表示成分之间的修饰关系。单句就是有一套主谓宾结构的句子。

在千变万化的句子语言表达中,这六种句子成分并不是全部都存在于一个句子中,根据表达会有一定的省略。定语可以是多重定语,状语可以是多重状语。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成分时不要过于教条化、程式化。

主语和宾语大多由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来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来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或介词短语来充当,定语大多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来充当。所以,在分析句子成分的时候我们还要时刻注意词性。

补语在语法分析中比较少见,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省略不计。只记住一个典型的例句就可以了:绳子从桌子上垂下来。“垂”是动词作谓语,“下来”是补语,补充说明谓语“垂”的状态。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把句子成分归纳为五种。上面提到的单句的基本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不包括一些特殊句式。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要能熟练地掌握这五种成分的用法就足够应付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了。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在高考题中的应用,除了语病题之外,就是古文阅读中的倒装句式。古文中的倒装句式比比皆是,考点涉及到翻译、虚词等。如果弄不清倒装,翻译不合理,不但会出错,还容易闹出笑话。

古文倒装句式有以下四种:主谓倒装,宾语前置(谓宾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下面我们根据具体的例句进行句子成分分析。

一、主谓倒装

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谓语 + 主语 + 宾语。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往往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句子中才会出现倒装现象,这类句子一般是感叹句或疑问句。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少年中国说》)主谓倒装句主要是看谓语动词的位置。在高考真题中涉及到的主谓倒装句非常少,所以这两个例句必须让学生背下来。

二、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宾语处于谓语之后,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句子在强调宾语的时候,会把宾语提到谓语之前。

1.动词的宾语前置

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 宾语 + 谓语。

⑴否定句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未、非、否、毋;否定动词为:无;否定代词为:莫。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石钟山记》)

⑵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这些词做宾语时提前。例如: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鸿门宴》)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鸿门宴》)

2.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这种句式的目的是加重语气。例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②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惟听命)(《左传·宣公二十五年》)

3.介词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它们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相结合,组成介词结构。其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做介词的宾语。

(1)疑问代词做宾语,放在介词之前。例如: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提到介词前。例如:一言以蔽之。(蔽之以一言)(《论语·为政》)

(3)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提到宾语之前。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项王、项伯坐东向;亚父坐南向)(《鸿门宴》)

不管是动词的宾语前置,还是介词的宾语前置,在具体的判断时,我们都要抓住动词。只要有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放动词前,就可以断定句子是宾语前置句。当然,在译句中我们还需要检验。

三、状语后置

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 + 谓语状语 + 宾语。现代汉语中状语在谓语之前,若在谓语之后就是补语。但在古汉语中,处于补语位置的成分往往在翻译中要以状语的成分来理解。由于句子中介词结构“以……”和“于……”的句式经常做状语放在谓语后,因此,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鸿门宴》)③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兽之形饰)(《后汉书·张衡传》)状语后置句要以谓语动词为参照,并且大多时候有介词结构做状语,所以我们更要看句子中的介词结构。

四、定语后置

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中心语(主语或宾语)+ 定语。定语在句子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古文中经常会把定语后置到中心词之后。(把定语修饰的词语统称中心词,且不管它在句子中做主语还是宾语。)

1.宾语的定语后置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劝学》)在这个句子中,“之”是结构助词,一般不译。“利”和“强”做“爪牙”和“筋骨”的定语,“爪牙”和“筋骨”做句子的宾语。

2.主语的定语后置

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不能易其志缙绅)(《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能不易其志”做“缙绅”的定语,“缙绅”做句子的主语。

我们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分析定语后置句的时候,不管定语修饰主语还是宾语,都要遵循一条准则:在翻译中还原句子的本来语序。定语一定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典型标志词为“之”。定语后置句式的判定先要确定主语或宾语的位置,然后看充当定语的形容词。

总之,构建知识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理论基础可以依据,有一个辨别是非对错的标准,能清晰地解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掌握汉语句子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句子成分分析方法,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才不会出现理解错误的现象,从而能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介绍:

句子成分范文第6篇

我现在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近段时间我们正在复习“辨析与修改病句”。在辨析与修改病句这个专题中,我给学生补充了一些语法方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句子成分的分析”这一基本知识。由于句子成分的分析这个知识点在中考和高考中不涉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重视,因此,到了复习辨析与修改病句这个专题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做教师的只有想尽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不跨过这道坎,就到不了那座山。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饭只有一口一口地吃,问题只有一个一个地解决。看着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带着一种鼓励的信念,我开始了“句子成分的分析”。首先我给他们讲解了与句子成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例如,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它们分别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等,还告诉他们一个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我告诉他们说:“你们就把上面的顺口溜当作是一首古诗,只要把它背出来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听了以后很高兴,在下面嘀咕起来,“背一首古诗,简单!”

句子成分的分析这个知识有很大的难度,我故意把难度说得很小,鼓励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想到很多学生很快就把顺口溜记下来了,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记住顺口溜只走了万里的第一步,好戏还在后头呢!

句子成分范文第7篇

一、 定语从句的概念

定语从句是在复合句中修饰主句中某一名词、代词或句子的从句。它所修饰的词叫做先行词。关系词既引导从句又代替先行词在从句中充当句子成分。(因此从句中不能再出现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所替代的名词、代词或词组。)

二、 定语从句的分类

定语从句有两种: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它们的区别是: ① 形式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主句之间用逗号分开;而限制性定语从句与主句之间不用。 ② 意义上,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先行词不可缺少的定语,如果省去,主句的意思就不完整或不明确;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只是对先行词作附加说明,如果省去,主句的意思仍然清楚。 ③ 语法上,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用that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不用that而用which引导。 ④ 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关系词作宾语时可省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关系词作宾语时不可省略,介词后的关系词也不能省略。 ⑤ 限制性定语从句一般只修饰先行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修饰先行词,也可以修饰其前面的整个句子或句子的一部分。例如: ① She failed in the exam again, which made her mother very angry. ② I have finished the novel that you lent me yesterday. ①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关系代词which代指前面的整个句子,不能用that也不能省略,去掉从句句意完整。 ②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he novel, 在定语从句中担当动词lent的直接宾语,若去掉从句则句意不明确。

三、 定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

注意下面例子中定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

1. I, who am your best friend, can give you a hand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先行词是I, 所以从句中的be动词该用am)

2. There are 40 students, two thirds of whom are league members. (先行词是students, 动词用复数)

3. He is one of the boys who/that are diligent. (先行词是the boys, 所以谓语动词用复数)

4.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boys who/that is lazy. (先行词是the only one, 所以谓语动词用单数)

四、 定语从句与名词性从句的区别

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① 名词性从句中的that是连接词,它没有任何意义仅起连接作用,在从句中不担当句子成分。而定语从句中的that是关系代词,它必须在从句中担当句子成分; ② 名词性从句中的when、 where、 why、 who、 which等是特殊疑问词,其前无名词或代词做先行词。例如:

1. As is known to everyone,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 (定语从句, as在从句中作主语,且代指后面整个句子的内容)

2. It is known to everyone that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 (主语从句, that是连接词,它仅起引导作用,不做句子成分)

五、 定语从句与强调句型的区别

强调句型是: it is/was/could be ... + 强调部分 + that/who + 句子剩余部分。判断是否是强调句型最简单的办法是:把it is/was和that/who去掉后,还能还原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是强调句型,否则就不是。而定语从句里的that/who是关系代词要担当句子成分。

六、 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的区别

状语从句中,容易与定语从句相混淆的是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 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和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

1. 看有无先行词

当where, when引导定语从句时,其前必定有一个地点名词或时间名词。但当where, when引导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从句时,则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从句前没有名词,另一种是从句前有名词,但从句并不修饰该名词。例如, ① Bamboo grows well at the places where there is plenty of rain. ② Bamboo grows well where there is plenty of rain. 例①中where前有表地点的名词places, 故为定语从句。例②中的where前则没有表示地点的名词,根据句意,应为地点状语从句。

2. 引导词不同

句子成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俄语词序;实义切分;共时关系

句子的实义切分理论是由捷克语言学家马泰鸠斯(Матезиус В.)创立的。运用实义切分法分析句子,对于研究词序、分析句子以及更大的语言单位的交际结构和内部构成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词序作为表达言语交际目的的手段,其理论在俄罗斯被学者给予很多关注,获得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一、词序与实义切分的理论概述

(一)词序的基本理论

词序,是句子成分的排列。由于受到语义、句法、逻辑、功能等的制约,句子成分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只有依据各语言的词序规律进行表达,才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符合该民族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传统句法学家认为,在俄语句子中,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表示句子的语法意义,词序的作用并不大。那时通常认为俄语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词序是不能够改变的,而在其他情况下词序是能够自由改变的。即使词序随意地变化,主语、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依旧是原来的词汇,并不会发生变化。于是产生了俄语是“自由的”、“随意的”这样的观点。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词序的不同还是能够影响句子的句法学意义。例如:Моя жена видела учителя сына на вокзале Киева.(我的妻子在基辅火车站遇到了儿子的老师。)如果词序随意地变为Моя жена видела сына учителя на вокзале Киева.句子的意思就完全发生了改变,成为“我的妻子在基辅火车站遇到了老师的儿子”。

时至今日,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于词序研究的广泛和深入,词序的定义已经不再只限于词的顺序,而应该更为准确地表达为各种句子成分的先后顺序。这表明,不仅可以以词为单位,还可以以词所在的群组等为单位。研究它们在词组、词群、句子中,甚至比句子更大的超句子统一体、片段中的排列规则。揭示这些句子成分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功能,它们以何种方式对于不同的句子结构或者更大单位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更加富有意义地指导实践。

(二)实义切分的基本理论

我们不能说传统句法学中研究的情况是错误的。只是有一些局限性,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在孤立的句子中,研究词序的问题,分析有关词序的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直至后来,实义切分理论出现和传播,打破了传统句法学的局限性。在理论中,学者把句子以及比句子大的言语单位放在语境中剖析,这也使得词序能够在连贯话语中获得应有的关注和研究。

俄罗斯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在20世纪50年代给予了实义切分以肯定,他说:“值得注意,已经有人尝试摆脱裸的形式―逻辑的窠臼来研究这类语言现象了。比如捷克语言学家马泰鸠斯就曾主张把句子的一般形式―语法分析即结构分析和实义切分区分开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更深刻地理解俄语的表情手段(其中包括词序)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实义切分理论以研究语言的功能为出发点,侧重语言的交际目的,分析句子成分在句子或者更大的单位中,起到何种功能。与形式切分理论不同,实义切分理论主张把句子成分的研究与上下文、语境联系起来,即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根据交际的目的,对句子或者更大的单位进行切分。它是在语言结构层面分析问题,打破了之前的语言学理论只在语法和语义层面进行研究的局限,在语法和语义层面进行研究的主要表现就是孤立地研究句子。

二、俄语词序与实义切分的统一关系

我们以Школьники второго курса поехали на экскурсию.这个句子为例,来研究词序与实义切分之间的统一关系。如果这个句子的交际目的是要表达“中学生们做了什么事情”,那么主位和述位就这样划分:Школьники второго курса(主位)/поехали на экскурсию(述位).但是同样的词序,如果句子要表达的是“中学生们到哪里去了”的意思,则划分主位和述位的方法就不同。Школьники второго курса поехали(主位)/ на экскурсию(述位).这时школьники второго курса поехали做主位,на экскурсию被划定为述位。

再比如下面的几个句子,交际目的不同,词序不同,实义切分的方法也不同。

Саша(主位)/ был умным мальчиком(述位). (交际目的是要表达“萨沙曾经是个聪明的小孩”的意思,强调萨沙的特性。)

Стаканы(主位)/ стоят на столе(述位).(交际目的是要表达杯子的状态。)

На столе(主位)/ стоят стаканы(述位).(交际目的是要表达桌子上有什么。)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词序是可以变化的,但并不是随意改变,而是要以交际目的和语境为依据。但是相对应地,主位和述位的划分也随词序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这能够表明词序与实义切分之间具有统一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Белошпкокой В.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Под ред.[M]. Москва, 1989.

[2]Гальперин И.Р. О понятии《текст》 [J]. 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 1974, No.6.

[3]何荣昌,实际切分与词序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1983,(4)

[4]王福祥,俄语实义切分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