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分数除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分数除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The teaching designof score division

Yang Qingfei

【Abstract】Su teach a version grade six top volume 41 to example 4 is a teacher development student the thinking ability of“detection, guess, verification”, careful but science of analysis, reason logically the typical model lesson of ability an example.

【Key words】Score division;Teaching design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例1至例4是教师培养学生“发现、猜想、验证”思维能力,严谨而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的典型课例。

例1是一个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分果汁,而生活的问题中充分显示其数学的魅力,将“45升的果汁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升?”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很容易列出解决该问题的算式:45÷2,但随之问题出现了,学生现状是会列式而不会算,当然部分自学能力强,认真预习的学生并非如此。事实上此时正是教师教学的切入点。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动手操作直接找到答案“25升”,然后让学生观察算式45÷2=(升),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可这样计算:45÷2=4/25=25 ,即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此方法是否能解决所有的类似分数除以整数的问题呢?为了让学生发现该方法的局限性,我将“试一试”的问题提前介入,“45升的果汁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升?”学生列式一试,很自然发现刚才的方法只适合算分子是整数的倍数的计算,那要解决45÷3类似的计算必须另辟溪径,这又是一个切入点,我同样让学生借助准备好的另一份学具动手操作得到答案“415升”,即45÷3=415 (升),此时我再让学生回到刚才的操作中,问要求每人分得多少升,是以多少为单位“1”,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得的就是求……,话还没完,一只只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就是求“45的13 的是多少,可以用法计算,即45×13 =415 (升)”。抓住时机问:45 ÷3与45×13 有什么关系?新的等式自然生成:45÷3=45×13。观察、分析、交流、发现此等式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概念?大家一致认为是“倒数”,此等式又体现了一种什么方法?转化法,除法不会算,转化为能算的乘法,乘是除数的倒数,被除数没变。此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回到例1的操作过程就会得到验证。

例2分析橙子,“4个橙子,每人分12个,可以分给几人?”同样的设计借助学具分橙子,一数得到4÷12=8(人),再观察发现分橙子的过程变成了求“4个2人是多少?”即4×2=8(人)。4÷12 与4×2构成一个新的等式4÷12=4×2观察等式发现计算4÷12的算理。为了进一步证实大家的发现,继续分橙子,每人分13个,每人分14 个,各可分给几人?此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因为12、13、14并不代表所有的分数,为了进一步验证,例3分彩带,“4米彩带,每23米剪一段,可以剪成多少段?”借助纸带动手操作,数一数,4÷23的结果是6段,大胆猜测4÷23也能用例2发现的转化法吗?你的猜测是否合理,验证:4÷23=4×23 =6,通过例2,例3,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除法转化为乘法,乘除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范文第2篇

一、教学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基础的。为此,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知识的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寻求解题方法。总结出用七步来解答此类应用题。一是读题,理解题意。在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勾画关键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二是找单位“1”的量。找单位“1”的量,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从分率入手,分率前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果是总数与部分的关系,总数就是单位“1”的量,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字后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有的应用题则把单位“1”的量省略或隐藏了,这个就要看这个分率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的量。如商店卖一种服装,价格降了。我问学生降价了谁的,学生说降了服装原价的,显然“服装原价”是单位“1”的量。当然要分清分率与与具体数量分数的关系,分数后面有单位,就是具体的量,分数后面无单位,就是分率。三是画线段图。这是学生掌握解此类应用题的一个技巧。首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的量,根据分率把线段等分成几等份,其次在线段中标出分率和已知量,同时标出所求的问题即可。四是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关键句找出数量关系或者等量关系。五是列算式或方程。借助线短图,如单位“1”的量已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就用乘法,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如单位“1”的量未知(求单位“1”的量),根据上述关系式就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用方程解即可。设单位“1”的量为x,方程x×分率=分率对应量。六是计算或解方程。七是检验并写答语。在这七步中,找单位“1”的量是关键,分析数量关系是重点,因此应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教学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三种形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在此基础上,学习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利用转化思想,就把复杂的类型转化成简单的类型了。只要把应用题中“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转化成这个量对应分率就是1+(或C)几分之几,如甲比乙多,甲对应的分率为1+=;乙比丙少,乙对应的分率为1-=,这样转化后就变成简单的类型了,而简单的类型学生已经会解答了,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好。

分数除法范文第3篇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为这类问题往往因为单位"1"不统一、结构复杂、数量关系隐蔽等特点,因此学生容易因分析失误而错解。很多同学在解答时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入手来分析数量关系。在此介绍一些关于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依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摸索总结出一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口诀。应用这个口诀让学生解答这类问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题型的准确率,效果十分显著。

1.口诀:知"1"用乘 求"1"用除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1"。 "1",就是单位"1",也就是"标准量"。

如: 我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这里是把女生数做为一个标准量,即单位"1",拿男生人数跟女生人数去做比较,我们就把这里的女生人数叫做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则男生人数就是比较量,而这里 就是分率。

再如: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多 。这里是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即标准量。

那么单位"1"或标准量又是怎样找的呢?通常就是题中那个分率是谁的或者比谁多(少),谁就是单位"1"或标准量。

2.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指导

分数除法应用题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分率),一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2.1求分率的应用题。例:甲数是20,乙数是3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里的单位"1"的量(乙数)和比较量(甲数)是已知的,求的是分率。解题关系式是:比较量÷单位"1"的量=。20÷30=2/3 。

稍复杂求比率:甲数是20,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这个题目中的单位"1"的量是乙数,是已知的。关键是判断比较量,抓住问题"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应理解为甲数比乙数少的部分占乙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比较量是"甲数比乙数少的部分",求分率时要先求甲数比乙数少的部分:30-20,再用比较量÷单位"1"的量=,综合式为(30-20)÷30=1/3 。

简言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分率(几分之几),用除法,单位"1"的量作除数。

2.2求单位"1"的量的应用题。例:已知甲数是20,是乙数的2/3 ,求乙数。这里比较量(甲数)和分率(2/3)是已知的,求乙数就是求单位"1"的量。解题时有两种基本方法:(1)方程方法,利用单位"1"的量×分率=比较量,设乙数为x,列方程为x×2/3 =20,求出来x=30。(2)算术方法,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单位"1"的量× 分率=比较量 ,得出:比较量÷ (分率)=单位"1"的量,20÷2/3 =30。这类题型是已知比较量和分率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例:已知甲数是20,比乙数少1/3,求乙数。这里的比较量(甲数)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量(乙数)。根据:比较量÷分率=单位"1"的量,这里还缺少对应的分率:甲占乙的几分之几。由"甲数比乙数少1/3 "可得甲占乙的(1-1/3)。(1-1/3)这个分率一定要先找出来,然后再用20÷(1-1/3 )求出乙数是30。这种求单位"1"的量类型的应用题,解题时先求分率,用1+ 或1-(比单位"1"多或少 ),再用比较量除以求得的分率,关系式是:比较量÷(1±)=单位"1"的量。

简言之: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比单位"1"多 用1+ ,比单位"1"少 用1- 。

3.运用这个口诀时应注意的事项

3.1虽然有分数数量,但没有分率关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不适用于此口诀。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3.2有分率关系的百分数应用题和倍数关系应用题,都适用于这个口诀。

如:某村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是1980吨,比去年增长了10%,去年水稻的总产量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里是把某村去年水稻的总产量看作单位"1",求去年水稻的总产量是多少,就是求单位"1"的量。根据求"1"用除列式为:

1980÷(1+10%)=1800(吨)

某村去年水稻的总产量是1980吨,今年水稻的产量总比去年增长了10%,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里仍然是把某村去年水稻的总产量看作单位"1"的量,而去年水稻的总产量是1980吨,是已知的。根据知"1"用乘列式为:

1980×(1+10%)=2178(吨)

再举一个倍数关系的例子:

同学们折纸花。折了60朵红花,折的红花是粉花的5倍,折的粉花有多少朵?

分析:这道题里是把粉花的朵数看作单位"1",求粉花有多少朵,就是求单位"1"的量。根据求"1"用除列式为:

60÷5=12(朵)

分数除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少小学生对分数除法的实质及运用理解不透,导致数学学习困难,拉大了数学成绩的差距。如何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以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分月饼的教学为例,分析设计教学步骤和内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

分数与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较难为学生所理解的一个教学难点,这部分内容承接了之前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内涵,并能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后,能够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通过实际教学道具操作,使学生理解3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3的与1的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及具体难点解析

1.从简入难地引入问题

利用课件出示一块饼,提问: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是四分之一块,板书出1÷4和,并让学生重点了解除法算式和分数表示的区别。继续提问:这里的是把谁看作了那个整体1?小组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让大家观察板书,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明白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具体的数量。

2.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如果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月饼的四分之一,每一份是多少块?提问,板书出算式:3÷4。拿出圆形纸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四张,让学生亲自剪一剪,再拼到一起看一看,看看结果到底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提问:几种分法,每个人能分多少?学生回答并用纸板演示过程。第一种分法:按照3个月饼,均分4份,每人一份,把每个圆形纸板各分为4等份,然后每个纸板拿其中的一份,三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是完整纸板的。第二种分法:把三张圆形纸板叠放到一起,同时剪成4等份,拿出其中重叠的一份,拼到一起,再与完整的纸板对比,占完整纸板的。对两种方法做出比较,将两种方法下的纸板拼接好,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发现是一样大的,都是整块纸板的,也就是说,每人能分到个饼。

3.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按照两种不同的分法,3个月饼的就是个饼,而1个月饼的也是个饼,即:3的与1的相等。使学生体会到分数的表示具体数量的含义。

4.课堂内容结束时进行总结,巩固练习,课后拓展和延伸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分数和除法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多个具体问题的分析计算。课堂内容结束后,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并鼓励大家思考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这个数是分数而不是整数怎样计算。

三、教学心得体会

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认真进行备课及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直观演示,利用各种教学道具,课件、图片等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在进行新知识内容的讲解时,要合理地提出疑问,巧妙地进行引导,结束讲解时,要及时全面地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习不单单是对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更是发现新问题并努力解决的过程,所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关键。例如,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不但要为学生讲清楚课本知识的内涵,更要鼓励大家积极地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并进行发散思维,思考学习内容中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怿玮.如何活化小学数学学习活动[J].东方青年:教师,2011(12):79-80.

分数除法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

相除的商。

2.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

较、分析、推理等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归纳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3/4既表示1的3/4,又表示3的1/4分数的两种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把剪刀。

(2)教师准备若干个圆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这一阶段,新《西游记》正在热播,同学们喜欢吗?

现在有个关于他们师徒四人的数学问题,想请你们帮助他们解决,愿意吗?解决好了,才能说明是真正的“西游迷”。

2.故事开始了: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是辛苦。一日,他们又赶了大半天的路,又累又饿。于是,唐僧命悟空和沙僧去找些吃的。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还真找着食物了。有8个桃子,4个梨,1个大西瓜,还有3张饼。看到这么多食物,这可乐坏了八戒,刚想伸手去拿,唐僧“慢——”,八戒只好把手缩了回去。唐僧这时还没有想好怎么分呢。同学们,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的材料的兴趣。”导入的

设计采用故事形式,结合当前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使他们情绪高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为有效深入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尝试解决,沟通比较

(一)引导学生说出分配方案,一样一样公平分配。

(二)口答桃和梨的分配情况,板书:1.分桃:8÷4=2((个);2.分梨:4÷4=1(个)。

(三)现在重点是研究西瓜和饼的分配问题。

1.学生尝试列式,板书:分西瓜:1÷4;分饼子:3÷4

2.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比较四道算式:得出数量关系式是一样的,也就是用:分配总量÷总人数=平均每人分的个数。

3.每人分的桃,结果怎样表示?每人分的饼子结果又怎样表示呢?估计有(1)小数0.25;小数0.75;(2)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1/4,3/4),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来自己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课堂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尝试解决,自主探究,同时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学生把分数除法的数量关系与整数除法的数量关系进行沟通,初步建立数学关系模型,从实质上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三、动手操作,验证答案。

1.我们用圆片代表西瓜和饼。

2.师生很快地一起验证每人所分的西瓜个数,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可以用分数1/4来表示(把圆片对折再对折,取其中的一份)。

3.重点研究:3个饼的分配方案。(1)提出要求:同桌合作,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学生合作操作(拿出课前准备的3个同样大小的圆,同桌合作),教师巡视参与。

4.汇报分配方法:

(1)一块一块地分(请人上来演示)。出示课件演示分、取的过程(书上第44页的图1)。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得1/4块,这样分3次,每人一共分得3个1/4块。(板书:3个1/4块)

(2)3块一起分(请人上来演示)出示课件演示分、取的过程(书上第44页的图2),把3块饼看做一个整体,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1/4。(板书:3块的1/4)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交流,以一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四、概括提升,形成概念

1.若小龙马也参加饼子的分配。也就是把3张饼子平均分配给5个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用分数表示)

(1)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列算式解答。

(2)交流汇报想法和算式。(教师板书:3÷5=3/5张)

2.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指黑板上的1÷4=1/4,3÷4=3/4,3÷5=3/5),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引导归纳得出:

(1)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那么,除号相当于分数里的什么呢?分数线。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

想一想: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

b≠0。板书:(b≠0)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用表格简洁地表示出来:

联系 区别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设计意图】要真正建立概念,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知,丰富其表象,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方法,让学生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加强巩固,形成技能

1.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运用这一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书上第45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学生解答后说说怎样想的?

2.完成书上第46页的第1、2、3题,一条一条地完成,然后校对纠错,重点评讲有错误的题目。

3.完成书上第46页第5题。

4.完成书上第46页第4题。

学生完成后,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重点评讲: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每人拿其中的一份,每人分得多少千克?是把总量2千克,平均分给5个人。

5.把第4题中的2千克改成3千克。平均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几?变化吗?平均每人分得几分之几千克?变化吗?改为4千克呢?你有什么想法?

分数除法范文第6篇

时光在渐渐的流逝,生活也渐渐的变了样子,在这不知觉的渐变中,淡忘了以前的许多事,以前的许多人。

那些从前在一起开心的笑着闹着的年轻的朋友,现在都已经好久没有了音讯,不知道散落在天涯何处,曾经令我心灵悸动的青春往事,也湮没在校园的白桦林里,悄然就没有了声息。

自从来开学校之后,就很少,或者可以说几乎就没有再回头想过学校,还有学校里面发生的那些带着青涩的美丽的往事。觉得那些事情离自己好遥远好遥远,只是感觉自己似乎已经离开了很多年。

来到社会上,一切都已不再如从前,觉得自己是彻底的改变了。以前在学校所发生的一切,如今想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可相信,竟然隐隐约约有一种虚幻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好像是发生在梦里一样,无论是多么激烈、动情、都只是在梦里。回想刚才在梦里的激烈,在梦里的朴素迷离,再摸摸,还有眼角的泪水以及突然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原来一切都只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现在醒了,自然梦不用再做下去了。

心里竟然有那么的一点点惋惜,回想梦中的激烈,心中竟然生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如果那样的机会在现实中载重演一次,会给我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种心跳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不是和当初当初在学校里面对很多事情时的心情一样吗?

在大学里经受了人生的很多个第一次..每一次都给自己留下了太多难以忘记的体会,可是那些,永远都不可能再发生了,那些人生的第一次,过去了就只能在回忆重寻。

很多的人聚了 散了,一切从开始到结束,已经记不清里面的的故事和情节,什么事情似乎都是迷迷糊糊的,只有感情最鲜明。

偶尔再路过某一个路口时,突然会有一种触电似的感觉,好像以前什么时候曾经来过,曾经在这里经历过和现在一样的事情,一样的感觉,那感觉是如此的熟悉,仿佛一摸一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可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翻看过往的老照片,会回忆起很多从前的的老朋友,回想起很多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那些曾经年轻的岁月啊,再一次重现在我的面前,带着一丝岁月的烟黄,而那些幼稚而青涩的面庞,总能激起我内心深处深藏的记忆,还有伴随而来的激情一瞬间点燃我已经淡忘的岁月,还有对于往事的回忆。

现在渐渐的迷恋上老歌,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歌曲,曾经是我的最爱,几乎每一首歌后面都隐藏着一段年轻的往事,以及同样年轻的激情。翻出自从买了mp3以后就一直没有使用的CD,让那些古旧的歌曲,在静谧的空间里慢慢流淌,淌满了整个房间,再一直流进我的心里,过往的岁月在歌声中定格成黑白的映像。

什么都已放弃了,那些大学时自以为崇高的念头,早在我踏入社会的一刹那,就被我重重的踏在脚下。还有一些以为会终身相伴的人,还没有离开校园,却已经不见了对方的身影。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都被沉淀在岁月的深处。

可是,放不下的还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只是时光把他们压榨成很小狠下的空间,在我的心灵深处,一般再翻涌的起激情澎湃的浪花。

这就是成熟,这就是长大,我不知道这样的成熟,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青春的筹码,被自己浪费的光阴,都被记载在一笔没有结果的账单上,在这一笔交易里面,我似乎永远都是最大的输家。

每一次路过别人校园的时候,总是忍不住驻足停留,说不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牵绊了我的脚步。可是,却没有勇气走进去,那已经不再属于我的空间,那早已被我尘封的岁月,已经无法再回头。

看着那些在学校门口 进进出出的带着一脸纯洁的笑容的孩子,心里面总会有一些莫名的感动,曾经的岁月,我是否也和他们一样,脸上的笑容纯洁的让很多人感动?

每一天都有新的工作,说不上很累,但是足以让心灵憔悴。总是莫名其妙的发火,说不上来为什么,现实总是有太多不能让我满意的地方,可是自己有无能为力,发一发脾气,至少可以暂时的欺骗自己,看,至少自己还没有丧失斗志和激情、可是这样的生活又能坚持多久,心里却是没有一点根底。

我不想让过去的时光来干扰我正常的生活,我希望现在的时光可以一丝不苟,徐徐的展开,我希望我的时光永远是在进行,而不是在等待,我已经等得太久,我已经老去,我不想再做无谓的等待,我只想现在知道自己人生的答案。

我尝试着去破解很多的谜团,失败却远远多余成功,生活中总有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当你执著的去追寻,却没有带来一丝可以安慰的希望。当你已经要决定要放弃的时候,或许答案会不期然的从天而降。

分数除法范文第7篇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我在应用题教学中,以培养解题能力为中心,设计编排题组对比练习,反复系统地进行训练。以最典型的变式对比训练为例:

1.对比叙述方法。就是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句的叙述方法。如关系句中“苹果的筐数是梨的3/2”,改为“梨的3/2 相当于苹果的筐数”。 再如:我把例题改造成有一块果园,梨树的种植面积是6000平方米,桃数种植面积是梨树的3倍,桃数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准备练习后,我依次将其中“3倍”改为0.4倍、2/5、40%。引导学生小结:当数量之间的倍数小于时,通常说成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可以看作分数倍。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乘法算,理解时可以把分数(或百分数)当作倍数来思考。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学生思考的负担,从中也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

2.对比重点词语或关键句。重点词语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比如把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交换位置,就直接关系到解题时是用乘法还是除法。再如,把关键字“多”改成“少”,,也直接影响到分率的计算。

如:梨树是桃树的3/5,梨树比桃树多3/5,梨树比桃树少3/5

3.对比已知条件。

如:一根绳用去一部分还剩15米,还剩这根绳的2/3,这根绳长多少米?

一根绳用去15米,还剩这根绳的2/3,这根绳长多少米?

通过对比,明确所给已知量对应的分率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

4.对比问题。就是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解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如:一根钢条长5/8米,用去1/4,还剩多少米?

一根钢条长5/8米,用去一部分后还剩1/4,还剩多少米?

5.系统题组训练。就是把应用题中的关键句、关键词,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的改变。

系统题组对比训练的教学过程,就是数量关系不断进行变化的过程。由于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思维越广阔,变的途径就越多;思维越灵活,变的式样就越新颖;思维越深刻,变的内容就会越复杂。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就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而言,我觉得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强化单位“1”,抓住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认真分析,找准切入点,从多角度思维找到不同的解答方法,就能够突破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难点,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在实际应用题的教学中,由于后进生的学习比较肤浅,流于表面,解答的过程仅是一个套用模式的过程,缺乏真正方法上的理解和应用。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应用题的教法,使之更成熟有效。

分数除法范文第8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未修的与已修的比是(

)。

A

.

5∶3

B

.

3∶5

C

.

3∶2

D

.

2∶3

2.

(2分)一杯盐水,盐占

,盐和水的比是(

)。

A

.

7:40

B

.

7:33

C

.

33:7

D

.

40:7

3.

(2分)小亮身高150cm,表妹身高1m,小亮和表妹身高的比是(

A

.

150:1

B

.

150:100

C

.

3:2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

(2分)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3:0,所以比的后项可以为零.(

5.

(2分)比值是0.5的比有无数个。(

6.

(2分)

既可以表示一个分数,也可以表示一个比。(

7.

(2分)4:5可以写成

,仍读作“4比5”。(

8.

(2分)甲数是乙数的4倍,甲数:乙数=4:1。(

9.

(2分)甲乙两个足球队的比赛结果是3:1,这个比的前项是3后项是0.(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

(4分)12÷_______=_______%=0.75=

_______.

11.

(4分)

=

_______=

_______%

12.

(2分)如图,大圆内并排放着三个一样大小的小圆。每个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_______。

13.

(3分)

=_______%

=_______小数

=_______%=_______小数

14.

(4分)

的比值是_______,8:18的比值是_______,这两个比组成比例是_______。

15.

(2分)

16.

(2分)20克的盐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水与盐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

17.

(1分)从家到商场,爸爸要走10分钟,小明要走12分钟。爸爸与小明的速度比是_______。

18.

(2分)六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级人数的

,那么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比是_______;如果全做年级有学生190人,其中女生有_______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4-1、

5-1、

6-1、

7-1、

8-1、

9-1、

三、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