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场文化活动

广场文化活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场文化活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场文化活动;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83-01

如何抓住广场文化活动的自身优势,做出老百姓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就是我们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大致有文艺演出、文艺晚会、文艺赛事、电影放映、健身健美、展览书法、美术、摄影、图片展等。

文艺演出作为广场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在于群众既是文艺演出的观众,也是演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每一场文艺演出都有其特有的演出主题。参与,组织的群众通过文艺演出展示自己的生活风貌或行业特点。因此,我们文化工作者在筹备每一场广场文艺演出时,都不能只是简单的去拼凑些歌舞节目,而应根据每场演出的主题,抓重点,显特点。争取做到场场有特色。排演出老百姓喜闻乐见,贴近老百姓自身生活的文艺节目来。

具体来说,我们文化工作者在服务机关,事企业单位为演出主体的活动时,应依托演出主体的行业特色,在筹划、排演文艺节目时,做到节目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突出行业特色,力求通过一台节目,展现其行业的工作面貌,且通过节目的排演过程丰富参与人的精神生活,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文化服务过程中,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充分理解、认识到参与演出的演员,都是在上班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排练节目,同时他们的演出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我们作为服务者,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做好,做全案头工作。再在服务中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节目的编排,演出、甚至一些后续的后勤工作。

在服务以地方乡镇社区为演出主题的活动时,需体现各乡镇社区不同的人文文化特点,我们就必须多注意发现,培养各个地方的文艺团体和文艺骨干。深刻挖掘各个地方的人文特色、民俗民风。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深入基层、多学习、多积累。

如笔者在挖掘本地溧城镇孝文化时就深有感触。孟郊的《游子吟》可谓是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诗。在起初念此诗,笔者和大多数读此诗的人一样,理解到的只是诗里所饱含的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大爱,作为子女对这份大爱是无以为报的孝子之情。但在经过一番学习、了解后,得知这首诗创作在溧阳。是诗人孟郊在溧阳做官时,接母亲到溧阳时有感而写的。此时的孟郊,可谓是穷困潦倒,五十多岁才做到溧阳县尉这个卑微的官职。诗人已经对求取功名没有了太多的兴趣 ,而是寄情与山水。再次仔细阅读《游子吟》,细细体会到诗中要表达的不仅是母慈子孝,更是告诫世人,不要因为种种原因而疏忽了对父母恩泽的报答。不要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也可以说,正是溧阳的山水,溧阳人自古就有的人文氛围。赋予了诗人这份灵感和博大的情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因此,笔者在挖掘此人文文化编排节目时,更偏重与体现溧阳自古就是一个具有浓厚自然人文氛围的地方。从《游子吟》这首名诗中展现溧阳丰厚的人文文化底蕴。

如今,由于媒体的高速发展,老百姓对文艺演出的欣赏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在广场上定期的为老百姓举办一场有质量,专业的文艺晚会是相当有必要的,筹备一场专业的文艺晚会,是在对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与时俱进,接受先进表演形式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大型专业的文艺晚会,是带动,提升了地方文艺演出的演出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地方老百姓文化精神生活的质量。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2篇

(一)集体性

人数多、人群广是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特点,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可以说人民群众既是创造者,又是参与者。加之表演方式多以集体形式进行,一般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更多人,整个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壮观。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广场这一开阔的阵地,才满足了这些需求,最终成就了其集体性的特点。

(二)娱乐、教育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恰恰给急需愉悦精神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练习与表演中,人民群众的心灵得到了美与善的熏陶,丰富了精神世界。不仅如此,作为一种复合的社会意识形态,积极、健康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还能够使群众形成有价值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具有弘扬正气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灵活、机动性

由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不受年龄、身份等限制,所以一般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易学,参与性极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本来只是观众的人一旦被气氛感染,便可马上成为表演者,参与其中。加上在参与过程中人人可参与,且随时可以离场,更说明了这一文化活动形式的灵活性。

二、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

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以广场为载体,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到了一丝轻松和惬意,所以一直备受欢迎。整体来看,当前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比如,每天早晨广场内随处可见一些中老年人打太极、舞剑、吊嗓子或者围着广场小路竞走,当然也包括一些伴着动感音乐跳健美操的中年人等。这些便组成了广场热闹的清晨,场面其乐融融,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欣赏。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也把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加入进来,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有的地方更是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精品,致力于将当地的广场文化搬到更大的舞台上。这些措施不仅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品牌价值,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向外界展示了当地群众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领导干部对广场文化活动不够重视,资金有所欠缺等。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不足和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促进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

(一)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基本要求

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正确的导向与方针来进行指导,坚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同时兼顾文艺作品题材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与此同时,对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题材也要进行恰当把握,既要以“五个一工程”为建设核心,落实好重点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组织工作,又要进一步增加不同主题活动的总体比重,突出宣传的重点。这样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广场文化的价值效用,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传承民族文化,满足群众需求

在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由民间舞蹈构成的,可以说,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在我国的北方,每逢过年过节,城镇市集都会进行一些秧歌舞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都会穿上传统的汉族服饰,而为其伴奏锣鼓、唢呐、钹等乐器也体现了浓浓的汉族文化特征。此外,在草原地区,人们在跳舞的时候常常会习惯性地抖动双肩;在一些山地地区,人们在跳舞的时候习惯运用踢踏有力的脚步动作来表达欢快的情绪等。这些都说明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人民群众对它浓浓的爱。鉴于此,在当前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同样可以将当地的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样式融入进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发展群众创作队伍

长期以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但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对当前的群众创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于群众文艺创作的组织工作来说,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尊重并发扬业余艺术创作者的创作需要与作品艺术价值,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络,以最大化的交流空间吸引更多的相关人才加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创作者的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创作力量,将各个有经验的创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做好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其次,建立专业的创作者团队,相关部门还要经常对其进行培训,提升这部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更好地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献言献策。再次,加强对文学新人的培养。或者让其参与实践,为自身素质的提升打基础,或者让其与专业的作家协会、艺术家协会进行长期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巩固与提升群众文艺创作后备力量的整体素质。做到了以上三点,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必定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其效果必定十分理想。

四、结语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场舞 群众文化 作用

广场舞蹈是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通过热情欢快的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集体活动。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会集聚在政府广场、社区广场、农村大院里放纵欢快地舞步,载歌载舞投入到自娱自乐的广场舞蹈活动中,人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由于广场舞蹈具有内容欢快,简洁自娱性强,其形式简单易学,舞曲欢快、参与活动方便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慈溪市共有五个街道、十三个镇:(其中街道办社区34个)每个镇(街道、社区)至少有三至六个初具规模的舞蹈队伍。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十分重视镇(街道、社区、公园)基层的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已经为其中开展文化活动较好的村落文化、文化礼堂、文化中心发放音箱等设备360套。由市文化馆制作的广场舞蹈VCD《你教我学》示范盒式带1000余盒分发到各镇(街道、社区、文化礼堂、公园)等。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初见成效,随着不断发展的趋势,必将会形成群众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广场舞蹈在发展的初期,既有群众自发性的,也是在文化部门的辅导下开展起来的。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出现,都说明这种文化活动方式是很受群众欢迎的。在自发性的广场舞蹈活动群体中,由于广场舞蹈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每个广场舞蹈队伍都有一个或几个组织者,她们负责组织、管理、教会大家跳舞。而绝大多数的组织者都不是专业的舞蹈工作者,也没能经过正规的培训,她们都是通过上网看视频学习舞蹈,然后再到广场上教大家跳舞,都是以健康为目的而忽视舞蹈的最大要素――舞蹈情感的发挥,事实上只有通过舞蹈情感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身心愉悦、强身健体的效果。而许多专业舞蹈编导对广场舞蹈不是很熟悉,且又因为不属于纯正的艺术表演形式,所以许多从事舞蹈专业的文化干部对广场舞蹈内容和形式缺乏具体的研究和具体的辅导经验。广场舞蹈属于自娱自乐的形式,当前无论是舞蹈专干、广场舞蹈的参与者,还是非参与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轻视广场舞蹈的态度。为了能更好地把广场舞蹈融入群众文化活动的总体科目,使广场舞蹈作用于群众文化活动的总体科目,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群众文化专干应该常年到各乡镇(街道)开展培训和辅导广场舞蹈,使广场舞蹈文化的内容不断创新。现在的广场舞蹈多数是徒手表演,要根据广场舞蹈表现的内容运用道具,挖掘自已本身的特征,形式不断优化,发挥出其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和谐起着推动的作用。

由于自发性的广场舞蹈群体中,表演者受思想认识的局限,广场舞蹈表演者以中老年妇女居多,男性、年轻人比例较少,与全民参与、共娱共乐的目标相比,广场舞蹈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表演者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各个队伍之间缺乏沟通,使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和艺术表现力都受到局限,所以就约束了广场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提高和活动的普及。

加强广场舞蹈队伍的管理和辅导,是文化部门的必须要去做的事情,通过引导和辅导,增加广场舞蹈队伍的凝聚力,提高它的艺术表现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使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推动地方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和繁荣。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文化活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60-01

一、广场文化的特点

1、群众自发性。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松散性,从各自的兴趣、爱好、需求出发,自发组成松散群体;二是随意性,无固定人员和时间,广大群众可以自愿参加。三是休闲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业余生活,在休闲中自得其乐、自我表现的心理越来越强烈,广场文化兼顾了各个阶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以休闲为目的,自娱自乐,寓教于乐,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2、形式灵活性。广场文化除自发的文体活动外,从我县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为配合重大节日、庆典和政府特定主题开展的特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二是以地方业余团队、各类艺术学校为主,由我馆组织承办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三是以社区为单位,以活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开展小型、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

3、内容多样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地方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广场文化也越来越展示出其海纳百川的容量,包括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人文文化、环境文化等,广场文化已成为我县文化的缩影.无论早晚,漫步文化广场,随处可见舞扇子的、打太极拳的、扭秧歌的、放风筝的、跳交谊舞的、唱秦腔的……男女老少,三五成群,他们来到广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广场文化已成为我县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4、广泛参与性。由于广场的公益性、开放性特点,广场文化的参与面之广、观众之多,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广场文化既有体育健身、又有艺术表演、艺术展示,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量,吸引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参与。

二、广场文化对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作用

1、广场文化是检验群众文化成效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何,一是看群众自娱自乐文化活动的普及程度,二是看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艺术水准的高低和规模大小。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以其开放性、大众参与性为特色,赋予群众文化崭新的形式,组织者必须周密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整个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可见,圆满组织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成功展示。

2.、场文化对繁荣群众文化起着促进作用。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缩影,群众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在广场文化上都可得到体现。高水准的广场文化活动必须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作为基础,同时广场文化也促进群众文化的不断深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广场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广场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群众走出家门,增加接触提供了机会,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同时广场文化有其公益性的特点,它承载着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重任。广场文化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全面培养人们的政治热情、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素质涵养,促使人民群众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价值取向,为我县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美好家园。

三、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

1、加强领导,发挥好基层单位文化的主导作用。文化馆要发挥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成为推进广场文化建设的桥梁和枢纽;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要扮演好“领头羊”角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举办大型活动中成为具体组织执行者,在日常活动中成为引导者、辅导员,引导不同层次的群众参与广场活动。以新颖、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发挥广大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作用,使广场文化场地日日充满生机活力。

2、组建队伍,保持广场活动的持久生命力。要以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分类辅导培训,组建各类专业队伍,带动整个广场的日常活动,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活动,使广场文化活动普及提高。

3、确定主题,提高广场文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举办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感召力的文体活动,既是保证广场活动的持久活动形式,又是提高广场文化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举办活动时要有一个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相和谐统一的主题,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产生出强烈的参与欲望。

4、提高品位,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广场文化品位。首先要使广场文化由分散转为集中,由无序变为有序由小型化趋于规模化和系列化,只有这样,广场文化活动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场舞;文化活动;全民健身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受到了千万群众的喜爱与追捧。不论清晨还是日暮,都能在各大广场上看到一群跟随音乐肆情摇摆的广场舞爱好者,这俨然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场景。广场舞已经渗透进了全国各地,这已成为这一时代的一种标志性文化现象。

一、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广场舞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并不单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广场舞能够反映一个社区建立是否完善,人们对目前生活是否满意,它是评判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一大指标,并且已逐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广场舞是市民群众自发组建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不少。

(一)广场舞场地缺乏规范管理

广场舞是由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建开展的文化活动,组织者不用向政府或一些有关部门进行申报,政府部门对广场舞的相关事宜也缺乏一定的管理约束,导致广场舞的场地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定,争抢广场舞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一些像扩大广场舞场地的市民群众,却因为实际条件不足够而使其无法实现。

(二)广场舞蹈形式不丰富

虽然我国的舞蹈专业人士根据广场舞的特点编制了种类多样的广场舞,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广场舞的需求,导致广场舞一直是那几个动作不断重复,时间太久后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广场舞的发展。

(三)广场舞曲目单一

组织广场舞的大多是一些文化爱好者,他们自购音响设备与准备音频,就会出现广场舞的音效太差,背景音乐种类不多的问题,在长时间的循环播放下,广场舞蹈音乐会成为一种“噪音”,并且这种“噪音”也会影响到广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损害他人的利益。

(四)广场舞参与者人身财产没有安全保障

开展广场舞的场地大多设立在公园、路边、广场等一些人流与车流量较大的地段,在跳广场舞的期间,跳舞者是没有办法对随身财产进行妥善管理的,很多扒窃者就利用这点来进行作案,给跳舞者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并且在这些地方要是发生事故的话,如何将人员快速疏散也是一大难题。

二、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的解决对策

(一)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社区公共场所的投资与建设

广场是广场舞的承载地,因此,要推广广场舞,更多的建设广场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广场是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下才能建设的,因此在规划公共场所时,应该要多考虑建设广场与公园,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其所需的必要场所。

(二)加强官方宣传与推广的力度

目前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这些宣传方式中,最具宣传力的是官方宣传。官方宣传的渠道较其他宣传方式来说更加丰富。广场舞其实是一个十分具有正能量的活动,广大市民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身体,陶冶了自身的情操,丰富了业余生活。因此官方要大力对广场舞进行宣传与推广。广场舞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社区进行广场舞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也可以对广场舞进行一些积极正面的报道。社区居委会可以举办一些有关于广场舞的文艺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来调动群众对于参与广场舞的热情度,并科普关于跳广场舞的益处,加深居民对广场舞的理解与认可,促进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

(三)规范发展广场舞

政府为了促进广场舞的发展,可以帮助广场舞的组织者置办音响设备,改善音响的音质,增添无线耳机等相关设施,方便广场舞的开展。这些设备使用完之后可以寄存在社区储物柜或是其他场所,等到下次需要时再取出。这就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硬件保障。在处理广场舞音响声音过大,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作息的问题时,政府就应发挥其管理职能,将广场舞的跳舞实践进行严格规划,要求他们跳广场舞的时间要避开附近居民的休息时间,比如在上午的八点之后到十二点,下午的两点半之后以及晚上的十点之前才能够跳广场舞,在规定范围外的其他时间段跳广场舞就算扰民,广场舞组织者需要受到惩罚。这就有效解决了广场舞侵扰附近居民休息的问题。同时,各大媒体及政府应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力度,为广场舞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配备一副无线耳机,规范广场舞管理,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还能够通过科普与协调,让附近居民改变对待广场舞的态度,消除一些负面情绪,让他们能够与广场舞跳舞者相互包容与理解,进而促进广场舞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广场舞场地的安全管理

广场舞在进行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跳舞者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决此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建设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甚至可以安排一些工作人员来对广场舞的现场秩序来进行管理。在解决跳舞者的财产安全问题时,政府可以考虑在广场附件建设一个储物柜,让跳舞者的随身物件能够有地方存放,这在解决跳舞者存放物品的同时也完善了公社设施的建设问题,一举两得。在人身安全的保护问题上,政府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一个安全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应对突况的处理能力,在广场附近设立保安亭,加强人员管理,尽可能杜绝危害安全的事件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消除因广场舞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五)大力发展广场舞文化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6篇

广场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城市广场所呈现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它以“群众性”和“自娱性”为主,主办者多为自发民间文艺团体,前来参演的大多为群众。如江苏盐城的广场文化活动,已经被看作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热点,盐城的鹤翔公园、苏果超市(盐城)广场、家乐福超市广场等一些场所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人流如潮,歌声、笑声不断。有五、六个演出团体在演出,有歌的、有舞的、有唱戏曲的,他们不是什么专业演出队伍,也没有更高的演唱技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娱自乐、参与性强。而这些演出队伍都是些爱唱爱跳的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他们不要政府一分钱,全部是自掏腰包、自购服装、道具、乐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这么做,靠的就是一个兴趣,图的就是一个热闹,玩的就是一个精气神。”由于这些活动属自娱自乐,参与性强,其演出都十分红火,每到一个演出点,观看的人数不时剧增,多的达上千人,少的也不下于百人。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在苏果超市(盐城)广场演出就达到200多场,这充分说明了广场文化的魅力所在和群众参与的广泛程度所在。

应当说,广场文化的内在属性是其功能多样性,它的承载、维系等功能,为市民走出家门,增加与社会接触提供了机会,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不可否认,作为城市形象标志的广场文化,它已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让艺术走上广场, 走上街头,走向大众,红红火火的广场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景展示着城市的开放性和高层次都市氛围,深层滋养其市民现代文化内涵。但如何引导它的发展,让广场文化更具特色,更上层次,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总结和探索。

其一,广场文化要有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文化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广场文化建设必须植根于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为发挥所在城市的长处而形成,只有保持浓郁的当地历史文化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自身独特的广场文化。同时,还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利于保护生态和环境,并使城市面貌一新。现在不少大城市,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起了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由盐城市文化馆主办的激情广场周周乐活动,在盐城市区已经举办120多场,参加人次达10余万。盐城市以鹤翔公园、苏果超市(盐城)广场、家乐福超市广场广场为中心,辐射到其他广场、社区及公园,从2007年至2009年,全市开展了各类广场文化活动达800多场,参加演出人数达1万余人次,观众达200万人次。盐城市各园区、广场还专门搭建了广场舞台,安装了音响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方便了人们的娱乐和休闲。

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营造良好的广场文化首先需要明确思路、找准定位。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但也对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场文化的组织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从广场舞台的搭设到音响灯光的安装,从演出团队的组织到活动内容的编排等,都需要一支过得硬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有特色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进步。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吉州区文化馆;“文化免费开放日”;群众;广场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79-02

随着“人文社区 温馨家园”建设的深化,吉州区正慢慢蜕变成一个靓丽的现代化人文“大社区”。但由于地处吉安市中心城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岸离开土地,从农民变成了居民。身份的转变,还未能一下子让他们真正的“华丽转身”,需要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共同转变才算完成美丽的“蜕变”。为此,吉州区文化馆开设“文化免费开放日”,设置了、舞蹈、二胡、交谊舞、健美操、声乐,语言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失地农民能免费享受到系统的艺术教学,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更圆了百姓的文化梦。如今,每逢夜幕降临,吉安市中心广场便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人们锻炼健身的热衷之地。

一、何为文化广场

广场,广义的说是指户外适合居民休闲娱乐的开阔场所,是城市中较为平整集中的空间,它综合了政治、经济、人文景观、地域特色、审美需求、文化发展等内容,供人们、休闲、娱乐之场所。文化广场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公共的免费场地,继而成为城市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地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体现。因为是免费,又是开放式的。因此,在市民中享有特别的位置。

在这里,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尊卑贵贱,都可以成为这里的主角,都可以成为这个特殊不是舞台却胜似舞台的演员,可以肆意地释放自己情感和情绪。不论你是单位还是个体,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在这里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人们送去欢乐。

二、人们想要的文化广场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首先满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保障为基础,基于此,人们以广场为中心,开展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文化广场由此而诞生并蔓延开来。那么,在众多的活动人群中,怎样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呢。笔者浅陋的以为,要满足以下两点就可:

1.一个可以燃放激情的场所。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满足了物欲的人们有了更多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以及高雅的生活追求,他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近几年,吉州区在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的工作中,由“机关单位捐建,帮扶单位敖ǎ辖区单位认建”等活动的开展,街道、社区各种文化广场的建设,大大地丰富和繁荣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广场容纳着居民情感的放飞。广场中的歌唱、秧歌、广场舞等,是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人们在广场里自娱自乐的同时,即丰富了生活内涵,又提升了生活质量,成了人们放松心情,交流感情,沟通情谊的场所,是人们业余生活不能离开的场所。

2.一个可以拓展活动的圈子。文化广场是室外的大空间,在这里组织的文艺演出,延伸拓展了舞台,从室内到广场,文艺演出的舞台变广了,空间大了,人们观看演出更加方便了,满足了群众近距离娱乐、健身、交友的需求。吉州区作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区”,围绕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的创建,多措并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文化发展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社区和文化部门精心组织和打造,演员开心自豪,不仅对提高市民的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使文化广场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群众文体活动的兴盛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娱乐了群众心理,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为和谐城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现代社会文明所必需的公共空间,承担着沟通人际、满足民生的重要场所。

三、文化广场对促进和谐社区的积极作用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吉州区把群众自娱自乐、群众感化群众的文化广场作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展示、互动的舞台,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优质文化就在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福利。

(一)夯实文化阵地

你吉州区属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以往,人们文化活动方式,因受条件或是受活动场所的影响,显得非常匮乏和单调。文化部门通过开展“文化广场、社区舞台”命名等,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捐资、慈善捐赠和辖区单位共建等多元化投入机制,撬动社会资金8000多万元,文化活动平台阵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1个乡镇街道建起了115个村居文化活动室(中心),50多个室外文化广场,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

(二)拉动城乡文化互动

“民俗文化进城,现代文化下乡。”随着群众对文化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专业演出人员送节目下乡,民间艺人进城表演,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在城乡广场“文化服务”互动中,农村重点推进“民俗文化进城”。帮助乡村适时主动走出去,展示“本土文化精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草根民俗文化,登上了中心城区的大舞台,龙灯、舞狮、旱船、蚌壳舞等表演使城区观众耳目一新;城区重点推进“现代文化进村庄”。城区专业文艺院团编排好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场地巡回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活动搅热了以往平静的农村生活,也搅热了农民对文化需求,实现城乡互动、乡村联动、干群协动、群众主动、自娱自乐、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新格局,打造出吉州特色的“文化民生”。

(三)推进双文明建设

一个城市,一座广场。在广场的设计理念和建设上,它即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又默默地为城市代言。在广场这个开阔的空间里,设计理念和建设风格既能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宽广的空间又可以安排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了一个城市接待外来游客的自由待客厅,他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两个”文明的具体体现。在这里,文化广场作为本土市民的活动舞台,又是接受外界文化信息的重要窗口,人们在在参与各色各样的集体广场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的熏陶着、感染着,不由自主地提升了生活品味,提高了生活质量,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不断地升华和净化。

广场文化活动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广场文化新农村建设

广场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以广场为载体,形式多样地把文化艺术及文化现象在广场之中展示出来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宣传性、自娱自乐性和非营利性。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广场文化将会以其自身的优势发挥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此,研究农村文化广场的建设这个新的课题很自然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广场是一个地区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党和政府公益性建设最能体现的地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最能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这是农村群众文化的一个新的分支和增长点,其特征不同于以往其他形式的群众文化,其作用也不能与其他形式的群众文化相提并论。广场文化是农村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能够满足多层面的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书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二)具有多元的自娱性。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因其类型与层次的区别而有所不同,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也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就连云港市各乡镇广场文化活动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或层次。

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解身心健康,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基本的作用。

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较高层次。即政府部门举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它们一般具有以下四方面作用:

教育作用。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中最为活跃、最为广泛、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分支。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触及、影响着千百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能启迪智慧,开通思想,陶冶性情,健康益寿。人们在比赛娱乐、演戏唱歌、学习锻炼等玩乐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和感染。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还能较为广泛地传播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艺术知识。因此,广场文化活动起着无形而巨大的教育作用。

娱乐作用。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农民对精神享受的渴望愈加强烈,劳动之余的娱乐就成了他们休整身心的必要过程。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形式,打破了行业、年龄、房舍的局限,使任何有活动能力的人都可不受约束地参与其中。广场文化既给农民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广阔舞台,也给农民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看台,对各种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人都有一定的娱乐作用。

社交调节作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亲友、邻里、同事之间的交往因各种原因受到限制。正是这些家庭和社会的变化,导致了乡镇广场文化的产生和活跃。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参与者与观赏者都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在创造表现和看别人创造表现的过程中,实现社交的丰富,情感的沟通,从而使心灵得到抚慰,情绪得到调节,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

完善市场作用。广场文化活动的日益繁荣,吸引了巨大的人流汇聚,也吸引着商家的目光。从连云港市各乡镇广场文化活动来看,绝大部分广场引来了无数的流动商贩,叫卖声掺杂在欢笑声中,愈显得清脆动人,叫人忍不住解囊消费。广场文化活动开拓了民间交易新市场,带动了服务业发展,完善了市场种类,促进了乡镇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广场文化的发展前景

农村广场文化活动在人们交往最集中的地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埴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乡镇广场文化具有十分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二)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走到人们的前面,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三)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