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致失眠的原因

导致失眠的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1篇

1、失眠的成因

心理性的失眠可以来自生活事件,如个人事业、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这种失眠往往随着事件的解决而痊愈。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失眠是短暂的。但是,当生活事件没解决,或者向纵深发展了,那么,失眠的症状也可以反复和延续。另外一种和心理相关的就是心理疾病的范畴了。

焦虑可以引起失眠,这称为焦虑型失眠。焦虑型失眠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失眠类型,也称为焦虑症。这类型的人,往往多由于生活事件而开始有了心理负担,在心理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身体的应激机制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纠正。那么心理状况就出现了问题,失眠成为这种心理失调的一种很显著的症状。所谓心理问题导致失眠,而反复的失眠又加重了心理问题,进入了一个非良性的循环中。大多数患者处于长期失眠的状态。越想睡而睡不着,越睡不下越急。这可以说是失眠的最多原因,大部分失眠是因为焦虑而导致的。

身体疾病也可以引起失眠这一症状。如呼吸系统疾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还有就是治疗时所用的药物,也能引起失眠,如减肥药苯丙胺,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而导致失眠。

2、失眠的情况

2002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在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杭州、青岛6个省市对失眠症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中国睡眠研究会于2003年3月21(世界睡眠日),在全国范围内发放500万份睡眠障碍调查问卷,该项调查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人群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为38.4%,这一数字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结果相似。曾经有专业人员就失眠所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失眠和临界失眠状态的人群百分率为48.8%,和上述的2002年的调查结果没有变化。其中,20~40岁人群和大于60岁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病率较高,文盲和中专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睡眠效率均分女性高于男性,而性别、职业和生活环境对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影响不大。其实国外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文章开头我就说,失眠的体验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体验。这很有点道理的。失眠的朋友们有一点是可以释怀的,你在黑夜里辗转反侧的同时,全中国有几亿的人在同时陪伴着你。所以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或者郁闷痛苦。这是一个普遍的疾病。

另外,就诊的患者中,30%的失眠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精神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约占20%,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占19%,31%的患者为原发性睡眠障碍。如果除掉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失眠,80%的失眠和心理因素有关。

3、失眠的治疗

对于失眠的治疗,患者可以说是各有各的办法,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何者?主要因为,大家需要对付的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失眠。上面我们讲到,焦虑型失眠是失眠的主要类型。心理问题,在现在的医疗水平下,还不能完全靠药物治疗,它的治疗涉及到我们生活,个人的理解和悟性,还涉及到某些生活事件的改变和发生。其实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心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问题,所以,可以说在较近的将来都不会有很好的办法来简单治疗这种疾病。人们对一样东西的认识越不足,那么对付它的办法就越多。

焦虑型失眠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失眠类型,也称为焦虑症。大多数患者处于长期失眠的状态。越想睡而睡不着,越急越睡不下,才引起焦虑症。焦虑型失眠并不是暂时、短时间的症状,而是一种持续性不安、紧张、恐惧等的情绪障碍而得到,会因生活事件而加重或缓解。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内科 老年 住院患者 失眠原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68-02

失眠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人体在夜间无法入睡或睡眠不好、经常惊醒,或很早的醒来,失眠通常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最高[1]。本文通过对住院部心内科的70例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相关护理干预,讨论其可行性。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科心内科住院的70例老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60~82岁。因冠心病或心肌梗死住院,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糖尿病23例,慢性气管炎患者1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例,慢性支气管炎38例。失眠症状主要有头晕目眩、体倦乏力、心悸气促、不思饮食、易躁易怒、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1.2 方法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70例老年失眠患者进行失眠程度的评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将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发给70例患者进行填写,内容包括一些基本资料,如:失眠原因,夜醒原因,睡前习惯,是否曾服用过安眠药等。针对调查结果分别进行特殊护理干预。

2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原因分析

2.1.1 精神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患有一种或多种的慢性病,其病程长,加之自身自理能力差,并且对疾病存在不确定感,因此容易产生担心、忧虑的心理;若生活中出现矛盾与困难,并对于自身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及预后情况感到担忧、焦虑,容易往不良的方面想,使思想包袱加重,经常产生焦虑、烦躁、失落等不适的情况,而导致失眠。

2.1.2 环境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行动不便,经常在家,而住院后常无法很快适应周围环境,容易产生陌生感和恐惧的心理。同时,由于老年人很多都是独居,习惯了安静的生活,而病房的有时嘈杂的环境也成为导致失眠的原因,如同房的患者夜间排尿或打鼾、睡前看书或看电视、在睡前与他人攀谈声音过大,使周围环境无法安静。有时在睡前也有一些检查、治疗、护理等,也会由于其操作产生的杂音而影响其他患者。

2.1.3 疾病因素 头痛、头昏、咯痰、胸闷、气促咳嗽、夜尿多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而患者的焦虑、躁动;留置尿管的刺激;术后的便秘、腹胀;肿瘤引起的疼痛等都会引发失眠。

2.1.4 饮食与药物的影响 晚餐过饱、饮用高浓度的茶、咖啡、吸烟过多、、服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如苯妥英钠、氨茶碱、左旋多巴等都会使人不容易安眠。如在入院前曾有服用过安眠药,而入院后突然停用,可导致反跳性失眠。

2.2 护理对策

2.2.1 患者住院后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表现出热情周到的态度,并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让患者对治疗及病房充分了解,渐渐的排除陌生及恐惧感;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协助其解决困难,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力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做到走路轻、关门轻、光源柔和等,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病房内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为患者创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

2.2.2 了解患者的休息规律,同病房患者的睡眠情况,如有互相干扰可及时给予调整;夜间的护理及治疗工作要轻柔,夜间的监护报警器可将声音调到最小,以免打扰老年患者休息。

2.2.3 健康宣教 积极做好健康教育的宣传,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因疾病而引起失眠的患者,首先要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应详细给予解释和指导;然后对症处理,患者如有咳嗽、咳痰可给予化痰止咳糖浆或药物;如胸闷、气短可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如夜尿频多,可在睡前减少饮水,或其他原因,检查后处理;导尿者有时因导管的牵拉引起不适,可予以重新调整,总之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2]。

2.2.4 饮食 向患者解释清楚影响睡眠以及促进睡眠的食物种类及含量,如在睡前不宜多喝咖啡、浓茶,可少喝热牛奶且有助于入眠;晚餐吃的不宜过饱,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因药物而导致失眠,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调整处理。

2.2.5 生活 老年人每天的生活都是非常规律的,所以住院期间要保持老年人活动、休息、睡眠三结合的规律性。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以利于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休息,在洗漱完后放松精神,远离刺激性食物,可看书或卧谈,但不可提及不愉快的事情。

2.2.6 药物 治疗适当服用安眠药,但要注意避免产生耐药性;利尿剂尽量不安排在晚上服用。

3 讨论

近几年,患有失眠症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也对失眠问题越来越关注,据相关统计[3]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75%都患有失眠症。失眠症是老年人住院病人常见症状,有报道指出,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影响了老年人健康及其生活的质量。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而且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人有活力和动力,对于住院病人也有益于疾病的康复。住院的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4]。通过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要注意对老年人心理护理,以清除不良因素;在排除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多注意日常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老年患者的失眠症状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可缓解失眠症状。护士只有充分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仔细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更好的满足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的更高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秀鸽.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册.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4):185.

[2] 李艳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田.中国医药导报,2008,5(4):42.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骨伤患者;术后失眠;原因;护理

骨伤患者术后失眠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严重影响术后机体的修复。骨伤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是机体尽早康复的前提条件之一,这是因为充足的睡眠能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机体得到更好的休息和调整[1];相反,如果术后失眠质量无法保证,患者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得不到恢复,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功效以及身体的康复。本文通过对245例骨伤患者术后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术后疼痛、不适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失眠率,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术后机体得到更快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45例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92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9岁。本组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胫腓骨骨折95例,髌骨骨折29例,上肢骨折21例,骨盆骨折20例,其他20例。

1.2 术后失眠的原因

1.2.1 术后疼痛是影响睡眠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手术导致组织创伤,不可避免的带来术后疼痛,疼痛刺激使机体自主神经兴奋功能增进,导致患者身体、心理均得不到放松而影响睡眠。对于有些手术创伤比较严重的患者,机体损伤、肿胀严重,疼痛更剧烈,使得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更差,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与恢复,严重影响术后机体康复。

1.2.2 患者不能尽快适应术后,也是造成术后失眠的又一主要原因。由于骨科对术后的要求非常严格,维持正确的可以预防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防止畸形,是达到预期手术效果的必要条件[2]。摆放的特殊性可能使患者感觉不适,从而产生术后失眠。

1.2.3 心理因素 由于担心术后身体的恢复情况,患者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思想顾虑,并且骨伤患者多是由外伤造成的机体突遭创伤,患者往往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内心焦虑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造成失眠。

1.2.4 环境因素 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患者一时不能适应,容易产生失眠;医院、病房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夜间巡视病房开灯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1.2.5 尿潴留、腹胀 术前应用的镇静、解痉药物以及物等,容易引起尿潴留和腹胀,进而影响患者睡眠。

2 术后失眠的护理

2.1 对术后疼痛的护理 医护人员要认真倾听病人主诉,细致的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准确的进行疼痛评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转移病人注意力,进行心理疏导以减少疼痛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在对骨伤患者进行护理时,注意动作要轻要慢,避免不小心碰到患者伤口,加重疼痛。若疼痛对睡眠的影响较大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安眠药等,从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2 对不适的护理 以及转移技术是骨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因此术前要向患者说明维持正确的必要性,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变患者的,以增加身体舒适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2.3 对心理因素的护理 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的心理特点,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感受,并指导其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体贴、安慰患者,积极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术后思想顾虑,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从而减少失眠的发生率[3]。

2.4 对环境因素的护理 提前为患者做好入院介绍,使患者更快更好的熟悉医院环境、设施,减少陌生感,加强病房管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保持病房的舒适整洁,注意病房的温度、湿度及光线要适合病人休息调养,同时要保持床单的清洁卫生工作。医护人员夜间巡视病房动作要轻,尽量开地灯,避免惊醒患者。

2.5 对尿潴留、腹胀的护理 发生尿潴留时先采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进行诱导,必要时进行导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与不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3 结论

优质的睡眠是保证病人恢复健康的保证之一,术后患者失眠尤其是术后72h内,失眠发生率极高,因此医护人员要认真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贾长荣,陈启凤.患者术后失眠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河北医药,2005(7).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柏子养心丸;针灸;失眠症

失眠症(insomnia)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加剧的今天,失眠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失眠症的患病率很高,欧美等国家患病率在20%~30%,在我国有10%~20%。这种患病率的不同与个体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和主观体验不同有关,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正确诊断与治疗失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28~80岁(其中短暂性失眠6例,急性失眠22例,亚急性失眠13例,慢性失眠19例)。

1.2分类 根据失眠持续时间将失眠分为短暂性失眠(1 w内)、急性失眠(1 w~1个月)、亚急性失眠(1~6个月)和慢性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一般短暂性失眠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如短暂性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及时差等原因,这些原因的失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可以完全恢复。长期失眠多由于心理因素、长期从事夜班、生活不规律及长期饮酒等因素导致。

1.3方法 运用柏子养心丸配合针灸治疗。柏子养心丸制备:纯中药配方,柏子仁12 g、枸杞子9 g、麦门冬、当归、石菖蒲、茯神各5 g、玄参、熟地黄各6g、甘草5 g,经制剂室提炼去渣制成蜜丸,梧桐子大,口服,60粒/次,2次/d,早晚分服。

针灸治疗,本组取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肝火扰心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脾胃不和加公孙、足三里。印堂穴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四神聪平刺0.5~0.8寸,安眠直刺0.8~1.2寸,神门直刺0.3~0.5寸,照海直刺0.5~1寸,申脉直刺0.3~0.5寸,平补平泻。

2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自觉夜间无失眠症状,日间头清目明,精神饱满,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偶有失眠,口服柏子养心丸或针刺后马上缓解。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中,痊愈27例,显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3讨论

失眠症在古代书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得安睡为特征的一种证候[1-3]。临床表现不一,有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有彻夜不寐等表现。西医认为失眠症则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引起失眠症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多由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生活不规律所致,中医认为多由化源不足,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旺,阴不敛阳或心虚胆怯,心神不安或痰热、实火扰动心神引起,主要病理机制为阴阳失调[4-5]。柏子养心丸补气,滋阴,养血,安神,配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失眠;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06-02

失眠在老年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通过对本院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原因的分析,初步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失眠的护理。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7月~2009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老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64例,年龄61~84岁,平均72.5岁。其中,糖尿病患者23例,高血压患者27例,冠心病患者2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8例,痴呆患者5例。失眠症状:头昏目眩、心悸气促、体倦乏力、不思饮食、易躁易怒、恐惧、全身疲劳、健忘、注意力下降等。

1.2方法

征得患者同意后,对10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调查内容设20个问题,包括原因分析等方面。分别于实施前及实施1个月后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3.1原因分析

1.3.1.1精神因素老年患者均患有1种或多种慢性病。患者对疾病存在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务的能力[1]。患者难以预测疾病的过程和预后情况,与医务人员及家属沟通不恰当,必然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易于失落等心理不适现象,导致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缩短。

1.3.1.2环境因素老年住院患者,由于一时不能适应环境,易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同时,病房的噪音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多数医院的噪音水平日间在50~70 dB,夜间在67 dB[2]。噪音来源于各种机械声、急救声、工作人员交接班说话声等,严重影响患者睡眠。

1.3.1.3疾病因素头痛、头昏、咳嗽、夜尿多等,是患者焦虑、躁动,而引发失眠。

1.3.1.4饮食与药物的影响饮用浓茶、咖啡、过多吸烟、晚餐过饱、服用苯妥英钠、氨茶碱等使人不易安眠。

1.3.2护理对策

1.3.2.1环境老年患者进入病房,护士应热情招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协助患者了解熟悉病房环境,排除陌生感、恐惧感,了解患者睡眠情况,合理安排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做到走路轻、关门轻、光源不可直射患者。病房要空气湿润,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1.3.2.2沟通 应多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协助解决困难,以解除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1.3.2.3 健康宣教做好健康教育是患者充分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因疾病引起失眠的患者,更应对症处理,如咳嗽、咳痰给予化痰止咳;胸闷、气紧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夜尿次数增多者,睡前少饮水,利尿剂尽量不安排在晚上服用;导尿者因导管牵拉引起不适,给予重新调整;姿势不当者给予调整等,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1.3.2.4 饮食向患者解释说明影响睡眠和促进睡眠的食物种类,入睡前不宜喝咖啡、浓茶,宜喝热牛奶等。晚餐不宜过饱,以不产生饥饿感为宜[4]。

1.3.2.5 生活规律化老年人每天生活应有规律,活动、休息、睡眠三结合,睡前精神放松,远离刺激性食物,不谈论不愉快的事情,睡前用热水泡脚,以利于夜间休息[5-6]。

1.3.2.6药物治疗适当服用安眠药,注意避免产生耐药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具体见表1。

3讨论

失眠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对老年患者失眠症状给予药物治疗、排除环境因素干扰及饮食、夜间尿频影响的因素外,要注意心理护理,清除不良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此方法对治疗老年患者失眠有一定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红.护理研究所的新课标:疾病不确定感[J].中华护理杂志,2005,38(1):44-45.

[2]Wilson VS. Identification of stressors reiated to patients' psychoiogic responses to the surgical intenslvecaer unit[J]. Heart Lung,2006,16:267-273.

[3]吴秀鸽.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4):207-208

[4]王凤英.做好老年患者的整体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4):185.

[5]李艳.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42.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6篇

山东省泰山医院(山东省泰山疗养院)睡眠医学科负责人何美清副主任医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存在睡眠障碍问题,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个人工作生活,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存在长期失眠、打鼾、多梦、嗜睡等睡眠障碍,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诊治。

科普:偶尔失眠无大碍,长期失眠问题多

“当前,失眠已成为一种常见问题,我国失眠的发病率高达45%,并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失眠。”何美清指出,失眠是指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等问题,根据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划分为急性失眠(时间<3个月)和慢性失眠(时间≥3个月)两种情况。

据何美清介绍,导致失眠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疾病因素(如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糖尿病、心脏病、甲亢、脑卒中等疾病)以及外在因素(如环境改变、噪音污染、药物影响)等。“偶尔失眠并无大碍,但长期失眠则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如造成记忆力减退,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其它疾病。”何美清介绍说。

如何有效治疗失眠呢?对此,何美清指出,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失眠患者的一线治疗,而对于中重度失眠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仍占据重要位置。不过,何美清强调,为减少药物副作用,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意见,医生也应进行定期随访。

指点:睡眠呼吸监测能发现睡不好原因

“我觉得自己晚上睡得不错啊,但白天依旧无精打采、头脑昏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近日,四十多岁的吴先生来到山东省泰山医院睡眠医学科就诊。何美清仔细问诊得知,吴先生睡觉打鼾严重,且经常出现憋醒。“你这是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何美清告诉吴先生。通过睡眠呼吸监测发现,吴先生的确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山东省泰山医院,通过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吴先生的打鼾症状逐步消失,再也没有出现睡觉憋醒等情况,白天精神头也好了。

据介绍,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目前已成为睡眠医学核心技术,是早期识别睡眠障碍的金标准。它通过监测一整夜的睡眠,详细记录睡眠相关参数,并用于睡眠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由于该技术无创、无痛,使得广大睡眠障碍患者易于接受。

警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危害大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7篇

2013年3月,中国首个对居民睡眠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中国睡眠指数”显示,“100个国人中有14个超过晚间12点还没睡觉”。无独有偶,淘宝网近期绘制了一张中国“失眠地图”,图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纷纷上榜。“睡眠指数”和“失眠地图”在敲响睡眠警钟的同时,也折射出巨大社会压力下现代人的焦虑心态。

睡眠问题困扰年轻人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7%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淘宝绘制的“失眠地图”似乎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结论。

据了解,“失眠地图”是通过分析最近5个月购买眼罩、耳塞这两种助眠产品的销量,针对其地理上的分布特征而绘制的。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集体上榜。上海独占鳌头,杭州是前五名中唯一一个非一线城市。

另一数据显示,共有2283.2万人在晚上23点至凌晨5点之间逛淘宝。其中男性熬夜逛淘宝占48%。这份数据折射出城市一族开始用夜购来应对“失眠”。

业内人士表示,借助耳塞、眼罩等工具入眠的人数每年都在上升,年龄分布也越来越广。学生和城市白领约占总销量的90%。以眼罩销售为例,36%的眼罩被18岁至24岁人群购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际保健中心副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蒋正言告诉记者,因为失眠前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以年轻人居多,大都是脑力劳动者,包括记者、教师、科研人员、白领、企业家等。

五大因素易导致失眠

据了解,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和嗜睡两种情况,其中以失眠为主。医学专家介绍,导致失眠主要有精神、生理、病理性、药源性、工作规律等5方面因素。50%的失眠与精神、情绪有关,压力大、心情不好、兴奋以及焦虑情绪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王亚琴是一家企业的公关经理,她告诉记者:“只有到了晚上安静时,她才有工作的状态,大部分文案都是在深夜完成的。但是工作完后,脑子还极度兴奋,很难入睡。”

蒋正言说,一般应该在晚上11点前入睡,如果长期工作到深夜,大脑兴奋,就会影响深度睡眠,不利于身体健康。

失眠还有可能是生理和病理性的原因。生理方面主要包括倒时差,睡前喝咖啡、浓茶等;咳嗽、泌尿系统有问题、挂盐水等病理性因素也会影响睡眠。

“某些抗生素和激素会导致兴奋难以入睡,一些抗高血压的药也有可能导致抑郁,所以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蒋正言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导致失眠的药源性因素。

有专家指出,人们的工作规律也会影响睡眠。蒋正言说,在就诊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是出租车司机和有值夜班任务的人群。这些人群因为工作时间的原因,睡眠节律被破坏,容易失眠。

学会精神减压,做到张弛有度

最新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引发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癌症、脑中风、精神障碍等疾病。脑功能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很多交通事故就是因为睡眠不足引起的。失眠患者神情黯然,眼圈发黑,脸色晦暗,面颊有色斑,皮肤松弛,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身体变胖。

专家们认为,除了疼痛、哮喘等病理因素外,睡眠障碍多数来源于人的内心,这与社会竞争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密切关系。如今,社会生活压力陡增,教育、医疗和房价压得人透不过气。一些人不懂得心理调节,在面对这些挫折时,心理负担会加重。

蒋正言分析,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过大,导致人的精神压力也偏大,对自己要求偏高,浮躁导致的心神不定最终会带来睡眠障碍。她提醒,出现睡眠障碍时不要焦虑,通过心理治疗、行为干预,必要时配合药物控制,才能走出失眠困境。

有专家建议,现代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睡前不要喝咖啡、红茶等刺激性饮料;远离电脑、手机、电视;睡前洗个澡,适当地进行伸展运动,放松一下,避免声光刺激;积极地锻炼身体,选择心率快的有氧运动,比如游泳、爬山等,在运动过程中坚持多出汗。

有睡眠障碍的病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也不要对安眠药有恐惧。贾福军说,只要不是滥用药物,安眠药物的副作用比长期失眠对身体的影响要小得多。

导致失眠的原因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老年;心血管疾病;失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55-02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时可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脑血流量增加,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心内科老年患者身上表现尤其突出,其发生率为64%[1]。为此,本文通过对本院17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本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住本院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72例,其中,男108例,女6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2±3.8)岁。其中,冠心病79例,高血压68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上述患者居住病房环境、温湿度及光线等条件无明显差异。失眠诊断标准和分类[2],①入睡困难:从想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超过1 h。②睡眠不稳:有轻微的声响便醒,每夜达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2 h以上,醒后即不能再度入睡。④睡眠不足:一夜合计睡眠时间少于5 h。每次按0~3分计算,每周无发生上述情况计0分,1次/周计1分,2次/周计2分,≥3次/周计3分,总分为15分,0~3分为优,4~7分为良,8~11分为一般,12~15分为差,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2方法

在参照国内有关文献[3]基础上自行设计睡眠情况问卷调查表,本表包括两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项目。②入院前后睡眠状况及入院后失眠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每个患者共接受两次问卷调查,第1次在患者入院后3~4 d内进行,第2次在住院后第10~12天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建立资料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

其主要因素为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见表1。

表1中所示为患者主诉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因素。

2.2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状况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χ2=38.59,P

3讨论

良好的睡眠对机体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作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还能有效地预防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的发生。但失眠容易诱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同时机体还可通过应激反应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表1结果可见,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疾病因素均对睡眠的影响尤为明显。针对上述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1环境因素与失眠的关系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入睡潜伏期长,深睡眠时间减少,浅睡眠时间增加,且浅睡眠听觉阈值较低,对各类刺激较为敏感,对环境要求较高。当患者住院后,首先是同房间其他患者的鼾声、咳嗽、走动及等外在影响因素最大,其次是病房内监护仪的报警声、机械声及医护人员的操作声、说话声等噪声。以上这些都给患者带来持续的不良刺激,影响其正常睡眠规律,使其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易导致失眠的发生。

护理干预措施:①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对危重患者及打鼾者,应尽量安排住单间,避免影响其他患者。②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并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同时提供高度柔软舒适的枕头,在睡眠时间时关掉房顶刺眼的大灯,使用柔和的地脚灯。③减少各种噪声,如医护人员要做到说话、走路、操作、关门等四轻,并调节监护仪报警声、机械声为低档次或消除报警。

3.2心理因素与失眠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长期病痛的折磨使患者表现为焦虑、恐惧。患者入院后心情非常复杂,对医院各项检查心存顾虑,对医药费用担忧使其情绪不稳定。此时患者如不能得到较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易引起患者焦虑情绪,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头痛及易醒等不适症状,导致失眠并加重病情,这些往往在入院后第1周内表现尤为明显。

护理干预措施:①护士应更多地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尽力去改变患者的心态,使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失眠。②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同时介绍成功的实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积极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情感支持。对经济负担重者,应采取亲情服务,处处为患者着想,对每日的费用清单及时发放、解释到位,并及时做好患者医保报销工作,消除其焦虑情绪,有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

3.3疾病因素与失眠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易反复发作,如冠心病发作引起胸痛、胸闷,高血压常引起头昏、头痛,左心衰时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均造成患者身体不适,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其原因是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同时患者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组织液的重吸收入血,膈肌上抬,使患者回心血容量增加和胸腔容积变小,容易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措施:①每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及其危险因素,让患者更多地了解自身疾病。②耐心地听取患者的主诉及家属有关叙述,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评估引起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③认真观察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并配合医生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为患者减轻或解除躯体上的不适。如减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的频率,可采取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部淤血症状,同时注意持续吸氧及严格限制饮水量等。

3.4其他因素与失眠的关系

其他因素主要为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因素及夜尿次数多等。一部分患者吃晚餐过晚过饱、睡前饮用浓茶等不良生活习惯。还有部分患者入院前长期服用地西泮,且剂量越来越大,可能已打乱正常睡眠规律。同时大多数老年男性患者患有前列腺增生肥大,导致夜尿次数增多。上述因素均使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引起失眠。

护理干预措施:①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睡前兴奋,如晚餐不宜过饱,饭后不宜过多饮水,以免晚间多次排尿影响睡眠。②对的确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护士应把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应尽量避免在晚间服用。③对患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嘱咐其晚上尽量减少饮水量,以减少夜尿次数。

综上所述,睡眠的好坏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4]。通过对本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和全面健康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其身体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敏,康丽艳,董爱红.对心内科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杂志,2004,21(5):13-14.

[2]王爱瑛.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7,4(19):82-83.

[3]夏丽莉,叶爱武,李文玲,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