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管理员试题

网络管理员试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字:网络 考试 复习 大纲 练习

论文摘要:计葬机子级考试是高校学生都要参加的考试,丈中分析了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用述了在复习过程中知何做练习题以及扣何复习网络服务配里和网络编程这两部分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掌握好文化知识。在各种知识的学习当中,有些是基本的知识,是作为一位大学毕业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就是其中的一门。每年都有计算机的等级考试,在浙江省,有些高校学生参加的是浙江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下面分析下如何复习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

    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和全国的是不同的,全国的包括笔试(只有选择、填空两种题型)和上机,浙江省的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配置题和简答题。现在网上绝大多数都是国家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资料,关于浙江省的极少,书店里也找不到。所以,对于要参加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考生来讲,怎样有针对性的复习就成了一个重要难题。那么,应该怎样去复习呢?

    首先,要知道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的考试大纲,有了考试大纲,我们就可以知道考试的范围,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大纲的要求,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网络服务的配置;掌握局域网体系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及组网技术;掌握internet基本知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网络应用;了解网络管理的机制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概念,防火墙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环境下,b/s结构程序设计的思想及基本方法。在复习的时候应围绕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及应用、互连网基础及应用、网络安全及网络新技术、网络服务配置和网络编程。

    其次,针对大纲的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这个时候的复习要根据考试大纲,掌握大纲里规定要掌握的每个知识点。胡维华、张文祥主编的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就是围绕浙江省三级网络应用技术考试大纲编写的书,可以作为复习时候用的参考教材。如果遇到一些疑问的话,可以好好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这部分主要以理解和记忆为主。

    最后,就是做练习题。由于市面上的都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资料,买不到浙江省的相关等级考试资料。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练习题来做练习。选练习资料的时候,最好选择附有答案和解题说明的,这样可以及时得知答题结果是否正确。考试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所以,题目是做不完的。在系统复习掌握了考试大纲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后,做题目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求题海战术,和其他考试一样,也要及时进行总结。碰到一道题目的时候,先思考下是否属于考试大纲范畴,因为复习应对等级考试的时间有限,所以,如果不是考试大纲规定的范畴的话,可以跳过不做。如果你做出的答案不对,你还要好好想想你的解题过程哪里出现问题,下次再碰到类似题目的时候,要做到能答对,这样你的答题水平才会逐渐提高。另外,答题的时候还可以复习知识点,可以编织出知识链。每个题目都是考到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在平时做练习题的时候,可以先放慢速度,把和这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联想到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对于容易忘记的知识点或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记录在一个本子里,有空的时候拿出来复习。通过一段时间认真做题以后,接下来就可以像平时考试一样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及时批改,看下这段时间来做题的效果。到后面接近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下答题速度,不过还是要记得认真总结。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Agent 协同建模 虚拟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5-0154-01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协作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远程操作技术、多媒体技术、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资源共享及分布式协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多用户网络协作建模系统中,各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实时交互,这样各用户之间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知识的共享、通信和协同工作。由于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建模系统中,各个参与者与多Agent系统中智能体具有相似的行为特征,同时又考虑到全局数据一致性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协同设计技术中以对等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本应用系统。

1、关键技术

1.1 体系结构研究

众所周知,集中式CSCW体系结构中,服务端集中放置了协调管理、应用共享、通讯接口等各个功能模块,客户端放置应用工具、用户界面以及窗口服务等。客户端总是顺序处理和操作全局共享数据,使用集中式可以提供集中的管理,便于实现安全性、权限分配等。方便了对共享资源的存取和控制管理,但这种方式也有不利之处,那就是服务器端的负担较重。而对等式子的代表就是多Agent结构,Agent是一种抽象的试题,能作用于自身,并能通过通讯语言与其他Agent交换信息,已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在基于多Agent的结构中,每个Agent都是以同等地位的方式被组织到系统中。Agent之间的网络通讯可以直接对准接受者,而且只需要将更新的数据传播出去,因此这种结构的最大缺陷是难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尤其是在网络速度较差的环境中这种缺陷表现的会更加明显。

在基于多Agent的协作式建模工具体系结构设计中,研究者采取了CSCW中的集中式与对等式相结合的方式。由一个服务器和若干个与之相应的客户机组成。在服务端维护一份全局共享文档。管理服务端的用户成为网络管理员。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每个用户的权限,也可以“踢”出某个用户。管理员对全局数据的操作权限最高,可以设置全局数据的版本恢复方式。

客户端的操作成为普通用户。客户端首次登陆系统时,首先从服务器中下载全局数据,每个用户都有权限和密码,用户与服务端第一次连接和下载全局共享文档用TCP协议,以保证全局数据无错性。多个用户孩子间可以相互通信。普通用户之间用UDP协议进行通信。如果某个用户在更改数据时,首先验证服务器共享文档中被更改的对象数据是否有其他用户在更改数据对象,如果有其他用户在更改全局数据中的该数据对象,但是该用户权限较高,则可以剥夺正在更改模型的用户;如果该用户权限不高于正在更改模型的用户,则该用户的更改操作被拒绝。如果数据服务器更改的对象中没有其他用户更改,首先某用户向服务器发出申请,提出申请更新全局数据的操作,服务器允许后,服务端更改全局数据的文档,然后通知将要更改动作的客户,某用户得到服务器允许通知后可以进行更改操作,服务器以广播方式通知其他所有的在线用户,其他用户在收到通知后更改本机的文档,某用户更改成功后,以tcp套接字通知服务器进行相应的更改,服务器更改成功后,服务器再次以广播方式通知其他所有客户,令其他所有客户更改本机的共享文档。至此某个客户更改共享文档至此暂告一个段落,以上是对集中-对等式相结合的CSCW体系结构研究。由于各个用户并发执行绘图操作。服务器只是维护全局共享数据,每个用户端都保留有一份全局共享数据文档备份,既保证了数据一致性,又提高了用户操作的速度。

1.2 绘图操作方式研究

客户端以绘图设计和模型编辑相结合的方式操作,无论是添加还是更改,模型的添加和编辑都是以可视化方式进行,当用户双击GUI客户页面进行添加新的UML图形时,将生产的相对应与UML图形的JavaBean对象转换为XML字符串,然后对XML字符串进行发送等操作,如果用户进行更改UML模型的操作,更改结束后则将相应的JavaBean对象属性进行更改。然后在用户决定检出时将相应的更改过的JavaBean对象转换为XML字符串进行提交。每个客户端在同一时刻仅能操作一个模型对象。

2、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框架原型

根据协同设计系统的特征,我们把系统分为5个模块类型:客户角色管理模块、共享数据查询、更改管理模块、绘制图形管理模块、数据一致性管理模块、网络通讯管理模块。构建一个基于C/S模式的多用户协作设计体系结构,这是一个依据MVC设计模式的网络结构框架。

在视图层中,对所有在线用户、网络管理员、创建者的信息管理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对全局共享XML文档以及其历史修改版本记录的管理在网络网管员操作视图和创建者使用视图中实现,控制层负责接受来自视图层的请求信息,并将对模型层的调用结果转发给相应的视图进行正确的显示。模型层提供各种底层操作的接口,网络连接和网络信息传输功能、客户登陆注册甚至权限分配等功能、全局共享文档管理和访问功能等均在模型层实现。

3、结论和展望

本文初步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建模工具的工作方式,以及将要用到的技术和碰到的难点和关键技术。很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如两个用户同时在绘图页面上同一位置绘制图形时将要引发的显示冲突,异常处理能力的改进和完善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进一步引进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使系统性能更加优化,更好地满足用户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文培.多Agent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6):1277-1281.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专业设置;授课方法;教师观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2

The Situation and Reform Strategy of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Chen Qingwei

(Shandong Coal Medical School,Zaozhuang27701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 a major in vocational schools set up computer and course content is not reasonable,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high based on inappropriate methods and poor,resulting in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social need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computer several reform proposals.

Keywords:Learn interesting;Major setting;Teaching method;Teacher ideas

当今,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网络互联,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的推出,使得计算机在各种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亦已显得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下面就对这些存在问}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低,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但是,大部分中职学生,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是抱很大希望的,希望能够通过努力掌握一门技术,将来可以立足于社会。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促使学习进步的动力。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善于抓住这种很好的教育时机,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其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是一个应用领域很广的工具,只有科学全面地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有可能为你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二、专业的设置方向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

以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为主,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课程,加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

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具国际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规划基础。

(三)中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从事计算机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

一般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社会上将逐渐饱和,而行业性和专业性的人才较缺,如广告设计、网页制作、辅助设计操作、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制作等中级人员在市场上十分看好。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每个专业至少要有一个自己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在一年级阶段(不划分专业),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二、三年级再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实践能力、工作技能的培养。

三、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新考核方法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传授方式

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板书―讲解的方法,因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可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需要使用演示设备讲解,即许多课程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先进的工具,采用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的方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

2.试题的质量不高;

3.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这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及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三)合理利用实验室

中职计算机的基础课如:C语言、PASCAL、BASIC、FOXBASE等,当前大部分计算机设备均可承担教学,但是对许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功能不断提高,因此须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法投入。人员的配备方面,应配专职实验管理员(负责机房的值班、卫生、设备管理、维护程序等)及网络员(负责网络管理、软件安装和维护,软件资料管理等),实验指导老师由任课教师担任,这样对促进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改变教师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壮大硬件设施的配备

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影响尤其严重,应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在和将来计算机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是,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必要的培训,很少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进行不断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将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面临“知识爆炸”时代,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是难于培养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教师已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使学生成为学习解决问题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变化,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通才,要实事求是地按教师现有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水平进行专业课程划分。划分方法不能简单地按硬件、软件进行,要按具体专业,划分为:应用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图形图像、CAD、办公自动化等若干个课程组。各个课程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侧重。

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教师应备基本操作能力,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完成应用软件的一般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

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的开发和研究,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对业务出色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学校应该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教师教学储备,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许多学校因为经济玩儿命题,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硬件环境,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要求。学校应尽可能地改善计算机教学设施,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五、结束语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2]叶思宏.关于中专计算机教学应如何定位的思考

[3]刘晋雄.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等级考试 组织 实施 实验室环境 服务器搭建

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一项侧重于考查大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试,其考试成绩在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广受承认,因此,每学期安排在高校内进行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规模都很大。除部分二级和三级内容采取理论考试之外,其一级和主要的二级语种考试都安排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考核,侧重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这场上机考试,对高校实验室的考场准备要求相当高,不容许任何失误。笔者结合多年实际组织学院级等级考试经验,分享心得,方法优劣供大家探讨。以下环节根据时间先后而定。

1 排考

(1)确定参考人数,确保考生信息无误,确定考试日期。(2)确定可参与进行等级考试的实验室数目,确定各实验室可用机器数量,确定各实验室每场次的建议安排人数及备用机数量,并确定后备考场及其机器数量。(3)根据考生人数、考试语种不同和实验室语种环境、机器数量情况,安排考场,确定场次及每场详细电子、纸质名单。电子考场名单中确定好考生考试机位,指定考试座位,并预留好备注栏,由监考人员专人负责填写各考生异常考试情况记录。(4)充分考虑收卷、发卷及场次间问题处理时间,确定各场次间的间隔时间。建议以20-30分钟为佳。(5)根据场次安排监考,以有上机监考经验者优先安排。(6)考虑实验室考前考后的系统安装与恢复时间,通知适当时间停课。(7)如有必要,可安排考前讲解教室和人员,针对上机操作注意事项对考生做简单考前集中讲解。(8)建立ftp服务器,供考试时每考场下载投影电子名单及上传每场次的考场记录使用。

2 考场环境准备

(1)根据考场安排和考生机安装要求,对各实验室机器进行考前安装,严格安装步骤要求进行安装,并对机器进行杀毒,禁用优盘等移动存储工具,正确设置还原卡功能,确保各场次正常提交结束后,考试系统环境回归原样,并保留各考生考试结果数据。(2)做好排查工作,把任何无法用于考试的机器换走或做好故障提示,并准备好备用机器以供调换。(3)确保网络通顺,根据上级考试部门建议要求,保持考试机ip地址与服务器位于同一网段内。若出现同一网段ip地址不够划分,可采取多网段多服务器式考试方式。(4)排除安全隐患。针对包含电力、网络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避免考试当天出现人为网络中断或电力中断的可能性。(5)网络管理员确保教师机、考生机与相关服务器内部网络相通,并确保切断外网。

3 服务器准备

(1)根据考试需求,提前一天以上调用考试用服务器准备环境,根据每场次考试人数确定服务器数量及备用服务器,建议使用与主服务器同型号备用服务器。(2)整理各台服务器软硬件环境,确保服务器环境安全,卸载往年等级考试相关软件及记录,以免与新系统冲突或出现数据混淆。(3)安装新的等级考试服务器端软件,导入正确的考生和考试相关信息。(4)备用服务器安装方式与主力服务器完全相同,以备考试中主力服务器出现问题时直接代替使用。(5)根据统一考试网段,配置每网段一台服务器,确定并设置好该服务器ip地址,等待测试。

4 考前测试

(1)提前一天进行测试工作,确定测试题型题量,确定每机房的测试机器数量。(2)实验室管理员确保每考生机都能正常进行相应语种考试,并能正常提交。(3)服务器专管人员确保每服务器每题型都能正常考试正常回收考试结果(4)网络管理员确保所有考生机能通过内网正常访问服务器,并切断外网(5)考务确保每考场电子名单及考场记录表能从ftp正常上传下载,协助检查投影是否能正常放映名单和考试注意事项。

注:该环节须做好考试数据密保工作,所有检测通过后,清除所有测试数据,封场待考。

5 考试分工

5.1 监考工作

(1)监考人员考前利用教师机登录考务ftp,下载考生名单,并按场次筛选本考场本场次名单,投放至屏幕。(根据名单座位让考生入场就位。)(2)监考人员根据准考证与身份证(或学生证)核对考生信息,避免替考作弊。(3)考试期间,考生考试机不能调动,如需调换座位,监考人员应在相关表格上做相应登记,详细记录换机原因及先后位置等信息。(4)监考做好纸质和电子考场记录,及时上交。每场电子名单在备注栏记录缺考、作弊、缓考至下场、转移至何处等详细信息,于每场开考20分钟后提交至ftp相对应的场次目录中。注:提交前重命名所提交文件,以考场+场次命名。纸质表格与电子表格核对无误,考后交至考务处。(5)根据系统功能,如考生机出现死机现象,可重新启动计算机,重新登陆考试,如果因机器故障,时间超过10分钟,可将考生安排到下场重新进行考试。(6)每场结束,等待服务器专管人员确认数据,如出现数据上传丢包现象,监考人员及时手动上传到相应服务器地址。(7)全部上传完毕,联系信息核对人员,确认上传无误。(手动压缩包,考务统一做好记录)。

注:考试中监考老师手机保持开机并静音,考试过程如有问题联系技术支持人员。

5.2 服务器管理人员工作

(1)考前再次检查主力服务器及备用服务器可正常运转,所有服务器端考试软件都能正常打开。(2)正常运行考试各项后台服务软件。(3)根据确切场次开启相对应考试语种的系统服务端,根据确切时间统一开始和结束每场次的考试。(4)每场次考试结束后,与考务人员校对该场次系统上传的考生考试结果数据包,若出现问题,由考务人员记录进行现场处理。(5)核对完毕后,将正确的考试结果数据包做好备份工作,并对该批数据包做好场次标记。

5.3 考务工作

(1)考前召开监考会议,分发监考注意事项及纸质考场记录单。(2)正常运行ftp服务器,并在其上放置考场总名单,供各考场监考人员下载投映。(3)每场开考20分钟后,搜集纸质考场记录单,然后与各考场监考人员上传的电子记录单进行核对。(4)核对完成后,将已考场次的缺考数据进行汇总。(5)处理安排缓考考生的事宜,并做好相应记录。(6)每场次考试结束后,按照最终电子考场记录单与服务器专管人员校对该场次上传的考生考试结果数据包,若出现问题,立即联系相应考场监考人员检查,必要时进行手动打包数据结果上传。

注:考务考试期间可负责处理其它日常性辅助工作。

5.4 技术支持工作

(1)制定紧急预案,防止因服务器瘫痪、实验室瘫痪、网络瘫痪、供电瘫痪等带来的突发性问题。(2)解决各考场突发状况。(3)协助充当联络员角色,是考场与考务中心联络的枢纽。(4)协助考务处理其它日常性辅助工作。

6 考后

(1)整理完整考场记录,统计各项缺考、作弊及其它异常情况数据。(2)实验室恢复系统正常教学环境,考生机结果数据暂不清空,做一定时间保留,以备复查。(3)服务器汇总所有数据包,进行最终校对,使得数据包数+缺考数+作弊数=报名数。(4)利用数据包检查系统对所有数据包进行检测,确保正确无误。(5)将缺考作弊确切名单再次核对后录入系统生成缺考作弊库。(6)对本学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总结,汇总问题经验,供来年改进。(7)按照刻盘要求,将最终结果刻盘上交,并做好备份供学院封存。(8)服务器数据做适当延期保留,以备复查。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网规划,资源库,培训,应用。

我们从校园网建成伊始就意识到,用好校园网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的建设,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比校园网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必须大力开发校园网的各项功能,使其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发挥突出作用,才能改变全体教师的观念,让大家认识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对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将教学应用系统建设作为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强化网络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老师们已经感受到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工作中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的体会是:网络环境是基础,教学资源是核心,人员培训是关键,全面应用是目的。

一、合理规划网络,给师生一个友善的备课和环境。

网络建成以前,由于设备有限,常常是多位老师或学生使用一部电脑,老师们和学生的文件资料只能存放在毫无安全保障的本地磁盘上,文件资料时常被无故的删除或修改,这些常常困扰老师们。网络建成之后,如果没有合理的应用规划,仍然发挥不了它的功能和效益,若能让老师和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帐号,并且成功登录,以上的诸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我们使用的是WindowsNT操作系统。为了充分发挥WindowsNT强大的域用户管理规范,我们做了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1、主域服务器规划

主域一:"teacher",用于教师登录和教师文件服务,拥有教师服务器、备份域服务器、资源服务器和图书馆服务器各一架。

主域二:"student",一架高性能学生服务器,可提供给180架学生机器同时登录。

主域三:"liuzhong",用于网站服务,包含有Web服务器、服务器、FTP服务器各一架。

2、域用户组规划

校长组:校级领导的隶属组。

处室组:办公室组、教务处组、政教处组、教研室组、总务处等组的上一级隶属组。

教师组:语文组、数学组、组、物理组、化学组等各教研组的上一级隶属组。

班主任组:班主任的隶属组。

网页制作组:"liuzhong"域上的用户组。

学生组:初一组、初二组等各年段学生组的上一级隶属组。

3、域用户规划

每个老师隶属于教师组和各自的教研组,由于学校领导和各处室人员均有兼课,有的老师既是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因此同一个老师可能有双重或多重身份。

4、个人存储空间规划

使用用户环境配置文件,创建各个用户组的登录脚本,让老师登录网络之后,自动映射出自己的网络驱动器。建立全校的教师公共交换区和组内交换区,便于信息交流。

例如电脑组成员登录脚本内容。

netusew:电脑组$/yes

netusex:公共交换区$/yes

netusey:共享数据$/yes

使用三个隐藏的共享目录,"电脑组$"、"公共交换区$"和"共享数据$",目的是让其他网络用户看不到它们,而登录成功的用户则可通过登录脚本将它们映射成网络驱动器,如图所示。

5、用户权限规划

右图图中是以林福荣私人拥有的帐号登录的,他隶属于"电脑组",因此他可以看到全组的成员,但除了对自己的目录"林福荣"拥有完全的访问权限之外,其他教师的目录他是无法进入的。

X:盘为全校的公共交换空间,只要是合法用户并且登录成功之后,他就对"公共交换区"拥有读写权限,但没有修改权限,这是为了避免大家的交换文件被修改或删除,因此"公共交换区"也是一个安全的数据存放区。

Y:盘存放的是学校各种管理档案、教学档案、教学资源、各学期期中考和期末卷存档、各学期期中考和期末考成绩存档等共享数据。提供给具有相应权限的老师和管理人员使用。例如,我校各学期期中考和期末考试卷要求教师必须用机设计和编辑,老师可以在网上直接将试卷缴交至"考试中心",由考试中心审核和打印。

随着计算机成为必修课程,开设计算机课的年段增加,学生用户数也随之增加,因此计算机的用户管理上有着用户量大,用户分类多,用户变化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我们采用了校园局域网批量用户的管理策略,利用学生的学籍数据库和WindowsNT的"NETUSER和CACLS"等命令,生成命令行的批命令文件,轻松的解决了包括开户、分组、文件夹权限设置、登陆限制、登陆脚本等大量用户的管理工作。

二、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库,满足创造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就得根据教学、科研、管理的不同服务需求,建立类型齐全、信息丰富的校园网信息资源体系。因此我们开发了庞大实用的七个教学资源库,让每一位老师感受到校园网实实在在的作用。

七个资源库总容量达50多GB,其中图片近二十万张,动画一万五千多个,音频文件4千多个,课件四百多个以及大量的文字资料。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来组织这些资料,方便老师浏览和调用,使他们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1、学科资源库

该库有语文、、地理、、美术等学科资源,还有音效、动画、图片、图象、视频等分类资源。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直接调用这些资源上课。

2、备课资源库

①教学图片库:将原来的幻灯片、投影片和教学用的各种挂图以图片的形式存放在网络上,建成教学图片库。②视频片断库:教学中运用一些视频小片段,仅需播出几分钟就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难点。我们从VCD或其它影像资料中采集视频小片段存放在服务器上,目前库中存放了250个视频小片断。③音乐音效库:将中学音乐课的教材录音、资料转为MP3数字信号并搜集有大量的MID、WAV、MP3音乐、音效资料总计约有1000多件④教学动画库:收集和制作供教学使用的各种类型小动画500多个。

3、课件点播库

库中有400多个各学科课件,一部分是我校教师自己制作的,一部分是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来的。由于使用运行脚本,无论是PowerPoint文稿还是Authorware打包的可执行文件,或者是WWW网络课件均可以直接点播,无须考虑运行环境和如何安装。

4、教案库

我校承接了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创造教育整体改革",许多教师参加了课题,他们有很多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和研究性教案,都已成为教案库的主要内容。

5、试题库

该题库主要用来存档本校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试卷,要求每一位出卷教师必须提交试卷的MSWord文档。同时也收集各学科历年的高考试题、竞赛试题和各类练习题。

6、学生成绩库

成绩库中存放的是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的学生成绩,主要目的是配合试题库中本校各学期对应的试卷存档库,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追踪。只有合法的"teacher"域用户成员登录成功后才可以查阅成绩库,防止学生随意的浏览别人的成绩。使用SQL数据库和ASP技术,建立基于浏览器方式的查询界面。

7、网络教室

自制、收集、购买了几十个理、化、生实验仿真软件和英语、计算机学习软件,供学生自学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购买了K12等多家公司的大量教学资源和软件,容量达90GB。目前校园网内可供学生和老师使用的资源已达140GB之多。

校园网上庞大的教学资料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合我校承揽的省级重点课题"创造教育整体改革",为我校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方式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探索信息教师继续的新模式。

不断提高校园网的使用水平和效益是校园网建设中的关键工作,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尽快使更多的教师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因此在建网的同时我们对教师、学生分层次进行技术培训。

1、管理人员:一支技术过关的网管队伍是校园网正常运行和可持续的保证。我们的网络管理人员都参加了建网的全过程,同时积极的参加各种较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有能力自己完成系统集成,近几年的网络维护和持续建设均由自己的网络管理人员完成,这样既锻炼了网管队伍又节省不少的经费。

2、教学人员:全体教职员工按需求的不同,分层次进行培训。我校举办了①教育技术培训班,参加对象是全体教师,目的是使我校全体教师人人都能熟悉并使用我校所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各种教学设备;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②老教师机普及班,目的是使老教师能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和CAI课件的使用。③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参加对象是中青年教师,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学辅助软件,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④网络应用培训班,参加对象为全体教师,目的是让全体教师能运用校园网检索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交流。学会浏览器的使用和简单设置,邮件的工作原理和收发技能,BBS使用等。⑤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班,参加对象为部分青年教师,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开发制作本专业教学课件的骨干教师,为我校开发学科课件系列打好基础。

另外我们还在网上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基地,部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育系统的计算机考核课程和练习、教师普通话考核课程和练习等均已上网。

3、学生:全校有三个年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两课时,还由学生会和团委会举办信息技术讲座,组织学生网络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网上快速查找资料,下载资料、收发电子邮件、加入网上讨论,使他们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教育应用策略,开展创造教育整体改革。

由于有了以上三条强有力的措施,校园网上庞大的共享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保证,使得我们实施教育应用策略成为可能。

1、创设教学环境。由于在校园局域网中使用了用户管理策略,教师有了安全的个人电子教案夹(存储空间),他们可以在办公室、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将网上的各种资料加工制成自己的电子教案试卷等,存放在个人空间里,教学时在任何时间,不同的教室中都可方便使用。也可以在公共交换区进行信息文件交流。

我校中心规定,期中考和期末考试卷都要采用MSWord文档提交。现在所有备课组长和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电脑编辑试卷,并利用校园网提交和交流,运用数据库软件学生成绩。

凡是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以及说课的教师都积极踊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通过教学课件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如我校庄老师在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中用动画演示电解液中离子的运动;林老师在高中物理《简谐振动》中用课件形象的分析了弹簧振子位移、回复力等四个矢量的变化;林老师的语文课、杨老师的课,都采用了我校自己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课程都获得福建省优质课一等奖,都受到了普遍的好评,而课件的多种媒体资料都来自网络。

课件《简谐振动》、《滑动变阻器》分别获得第一、二届全国"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二等奖,网络课件《遗传变异》获得第三届全国"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模拟危险实验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课件获华东区化学课件比赛一等奖。几年来,我校教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参加省市级以上评比获奖的就有28人次以上。这些成绩的获得,校园网的作用功不可没。

由于课件制作的普及程度较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占有率也较高,较好地实现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新型教学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2、展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

在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上,我们组织学生制作自己班级、个人网页,校园网给了学生展现自己个性和创造力的天地;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辩论、讨论会时,校园网又成为学生查找资料、收集论据的工具。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开展课外活动。

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参加网上论坛等活动,部分学生在校园网主页上的专栏,"发明家的摇篮"上自己的创意发明构思,提供各种创造构思供他人思考、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发明家的摇篮"网页上可以浏览到我校学生获得的,共计75次的国际、全国、省、市各种发明奖项的作品介绍和创作思路,可以查询到我校小发明家们取得的十四项国家专利,大大激发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4、网络课程开发。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利用BBS进行学习讨论。我们在网上尝试开设了高中、信息技术等网络课程,都取得较好效果。该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校园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以上是我们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借此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们切磋。

[]

NTServer4.0专业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建设、发展、改革及特色等。

关键词:网络技术;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我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逐步完善了课程档案、丰富了教学资源,2005年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5年5月~2008年5月,本课程组借学院专业人才教学水平评估之东风,加强本课程建设,参照评估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考核方法、工学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程2008年评为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笔者作为本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概述如下,以期与同仁共勉。

1 本课程的历史沿革

1.1 第一阶段(1999-2002):课程开设与定位阶段

本课程开设于2001年,至今已历时8年。主要定位于学院计算机应用、金融、会计电算化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金融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实施。

本课程组于2003年9月,开始建立课程档案,当时的课程资源只局限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课件、测试题库等。

1.2 第二阶段(2003-2004):教学模式转变阶段

(1) 教学模式转变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4月、2004年10月,笔者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相关培训工程的培训,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及办学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出“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带领我系专兼职教师全面开展了我院计算机教学改革。至此,计算机教学由传统的学科教育根本性地转向现代的职业教育。

(2) 课程体系构建

本课程组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遵循我院办学理念“理念先导、市场引导、素质主导、实践指导、就业向导”,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理论够用为度,实践实用为主”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标准。

(3) 课程内容整合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技术应用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商业、教育等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维护、管理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必备的能力。

本课程分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技术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实践教学包括: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协议安装、双绞线制作、双机互联、局域网组建、综合布线、子网规划与划分、Internet接入、Internet技术应用、杀毒软件的安装与设置、个人防火墙的安装和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的应用以及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本课程以精简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及校内外专家的认可。

1.3 第三阶段(2004-2008):课程改革与完善阶段

(1) 师资队伍建设

2004年7~9月,我系组织本课程组相关教师参加国家CEAC网络工程师培训,9名教师获取“网络应用工程师”职业资格,2名教师获取“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4名教师获取“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007年7~12月,我系先后选派本课程组4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锐捷网络公司的网络技术培训,并获取“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及企业网络培训讲师资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及行业知名度。

(2) 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

2004年12月建立我院“计算机网络组网与维护实验室”;

2005年3月建立我院“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2) 国家实训基地

2007年10月申请到“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2008年6月投入使用。

3) 校外实训基地

太原市奥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省邮电建设总公司

山西华兴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我院师生、中职教师培训、金融等周边行业培训实训。

(3) 专业建设

1) 专业方向

通过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2001年开始至今,我系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供学生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方向选择。

2) 新增专业

2004年12月,经过专业论证,我系新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

(4) 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的教师,针对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本课程先后选用的《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等教材进行整合,编写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编教材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指导教材》。

(5)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实际网络案例导入。首先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并将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6) 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中,采取分层次、分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良莠搭配,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对基础不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实训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相应层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兴趣诱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课程组教师准备充实、完善的教学案例及实习内容,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包含一定知识点及技术含量的综合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及实习任务。

2) 分组学习

实践课采取分组学习,按课程模块进行分组。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试行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7)考核方式

技能考核:依据课程特色,本课程结合实训大纲及授课进度计划,适时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按照学院教考分离制度,参加学院期末统考。

资格认证:要求计算机类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考取“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就业必要的职业技能。

2 本课程的建设特色

2.1 梯队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005年以来,课程组重新组建了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优良教学团队。本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取“国家CEAC网络管理员”、“国家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2.2 国家级的网络实训基地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7年10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了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

2008年6月新建的“网络技术实验室”投入使用。

2.3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精品课程包含:课程描述、课程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知识结构图、技能结构图、教案与课件、教学指南、实训指南、教学视频、实训视频、在线测试、教学交流、工学结合等优质教学资源。

2.4 易于更新维护的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网站由2005年的传统静态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改变为当今比较流行的动态网页设计制作技术(ASP),使网站界面更加人性化。网络资源获取在一个界面完成,更加方便、快捷,网站后台的更新与维护更加容易实现,课程组的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更新、添加教学资源。

2.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5.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企业标准,组建“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按职业标准,组织课程组教师,参加网管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

以企业工程案例导入实践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按企业要求组织校内实训内容。

结合职业需求,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2) 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

1) 与太原奥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针对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训项目:

中小型园区网络构建实训项目

交换机调试案例

路由器调试案例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训

2) 与山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开发网络技术高级资格认证项目,学生可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2 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1) 顶岗实习

第5学期开始,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 请进来

于2004年9月,成立计算机网络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及金融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

(3) 走出去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选派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高新技术培训。进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

(4) 毕业设计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前能自主确立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网络维护与管理技能,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质量控制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获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毕业生反馈意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本课程组及时采取分组、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程建设经验,笔者认为,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关键,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课程;考核方法;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666-03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Reform of Assessment Methods on Project-oriented Courses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Networking ZHAO Li-hua,DENG Jian-fang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31,China)

Abstract: Project-oriented courses of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is a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but the lag of as? sessment methods of project-oriented courses has restricte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In this paper, project-oriented courses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networking, for example, we analyze these problems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propose the assessment methods 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practice.

Key words: project-oriented courses; assessment method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这样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在以往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往往强调的是结果,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因此探索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是当今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突破点。该文以“计算机网络组网”项目化课程考核方法的设计与实践为例,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1高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考核评价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组网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的强,用单一的闭卷笔试或上机考试,直接决定一个学生的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其弊端体现在:

1)传统的考核只重视结果,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更无法反映学生能力的沉淀过程。而教师也只注重结果成绩,不注重对教学的改进。到期末考试时,学生忙于应付考试,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被轻视。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考试临阵磨枪,往往还能拿高分。

2)考试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不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考查得少,试题记忆性成分所占的比例过大,分析题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统一的考题、标准的答案,既让学生厌烦和恐惧,也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3)计算机网络组网是原来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两门课程整合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传统的理论考试加实做考试具有片面性,考核范围有限,无法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掌握并运用的综合能力。

2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计算机网络组网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授课内容将映射出今后的多门专业课,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网络管理员,旨在培养学生对实际企业网络需求中设备原理的分析、选购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为今后学生在网络领域内,向网络专业人员(CCNA、CCNP、H3CSE)乃至网络专家(CCIE、H3CIE)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课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网络组建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根据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求,经过市场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确定了学习领域典型的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再细分为若干个任务,将知识技能通过工作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项目和任务如表1所示。

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从岗位需求、知识、能力、素质四个方面来实现,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网络组网课程目标

2.1课程考核内容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我们从职业素养考核、专业知识考核和操作实践考核三个方面建立考核标准。

1)职业素养考核

职业素养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的出勤、课堂的表现、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施中的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将整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名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项目实践,每个小组设置一名项目经理,具体负责项目的分工安排,指导督促本组学生的学习及解决本组内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经理可以由学生推荐,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学习成绩、操作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本组内每个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成绩,具体到每个任务完成后考核有一次考核记录,由教师考核、项目经理考核、组内其他同学的考核和自我考核四部分决定,各部分考核评定如表2所示。

表2职业素养考核表

职业素养的考核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方式,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需要教师很好的控制和掌握。

2)专业知识

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在计算机网络组网课程中,仍然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网络原理,鼓励学生追寻实验实训背后的原理,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会操作,而且具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将来自相关IT企业一线的真实案例和项目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岗位所需综合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炼。专业知识的考核主要有四种方式:

①笔试闭卷考核

笔试闭卷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原理的应知应会的考核,笔试通过纸质试卷进行考核,卷面主要以主观题为主,可以安排在期末进行。

②限时上机考试

计算机网络组网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已组织相关的教师建立了各个知识点的上机操作试题库(以选择、判断为主),当某个或若干个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知识点进行组卷。可以灵活的在课堂规定时间内考核学生对项目所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③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方案设计考核主要在综合实训项目中进行,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查阅、收集相关设计资料撰写项目方案报告,教师和各团队项目经理组成考试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并讲解项目方案,考试小组相关人员提问,学生及其项目组成员作答,最后考试小组根据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先进性评价标准给出评分。这种考核是融入职业情景之后的一种综合检查,通过方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④现场口试考核:学生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后,由教师或项目经理要求学生回答该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及关键技术、并就任务中的某个环节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每位学生在整个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至少会抽考到2~3次,重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操作实践考核

操作实践主要考核学生职场环境下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技能实践有两种考核方式:

①实践考核:在某个项目教学结束后,教师安排每个团队1~2名学生针对某个工作任务独立操作完成,成绩作为该团队所有学生某个项目的考核成绩,团队内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一个任务的抽查考核,这部分由教师和项目经理同时考核。考核目的除了考核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外,还要求学生团队具有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②期末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平时单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一般掌握较好,但职场环境中要求的是综合职业技能和素养、是分析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利用Packet Tracer计算机网络仿真软件设计了期末的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综合考核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

2.2考核特点与考核比重

在上述的考核评价设计中,我们主要体现了以下的几点:

1)采用过程(项目)评价与期末(课程)评价相结合,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课程的总成绩=项目化考核成绩65%+期末的笔试考核和期末综合技能考核35%。

2)项目考核。计算机网络组网课程我们设计4个项目再加上一周的综合实训,4个项目又通过14个任务来实现,每个项目所占的比例是根据每个项目的重要性和内容来确定的(项目五单独计算成绩,不计入课程成绩中)。而每个项目的成绩又是按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操作、答辩和项目报告等情况打分,具体分值见表3。尽量做到考核的标准化和有章可循,而且具有可操作。

表3考核评价表

3)采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单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由教师、项目经理、学生本人组成教学评价的主体。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应用

2011~2012学年中,我们在通信专业通信技术(海外直通车)1001班和电气自动化(南京地铁AFC维护)1001、电气自动化(南京地铁BAS巡检)1001班《计算机网络组网》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给予一个全面的评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把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融于项目的实施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协作互助能力,这种考核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符合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潘维琴,高丽娜.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6):65-66.

网络管理员试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现代网络技术;网络教学平台;临床麻醉学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7-02

随着近年计算机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化,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继多媒体之后,计算机网络成为更为有效和直接的新教学模式[1-2]。为此,本院麻醉系建立了以国家精品课程临床麻醉学为依靠,建立了麻醉学网络教学平台,目的是利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麻醉学精品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进行,以便于共享各种优秀教学资源,提高临床麻醉学的教学质量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改革,使得教学舞台得到扩展,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灵活性和有趣性。现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成及作用报道如下:

1 师资团队介绍

本网络教学平台首先将临床麻醉学的师资队伍个人介绍放置在精品课程的网站首页上,详细介绍了教师的教学特点、特长及教学科研方向,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熟悉和了解每位老师的专长,当学生有困难或者对某个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的时候,可以直接联系某个老师,然后直接向老师请教,这样极大地带动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避免了以前教学完后学生就很少有机会和老师联系的缺点,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2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模块

精品课程网站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各种要求,将临床麻醉学总论和各论在网络上建立网络课堂,详细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麻醉学基本原理、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以及各专科麻醉等进行介绍。这些内容包含了医学知识里的基本定义、麻醉学原理、麻醉处理原则、处理方法、以及各种并发症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网络课件、FLASH动画演示、教学录像、临床照片及各种实时操作视屏,更容易掌握和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使得许多传统教学上很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重点变得生动、简单和形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可实现个体化教学,学生可以有目的的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对于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内容可以重复学习,对于想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有兴趣的章节,也可以不断的重复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得到提高。通过现代网络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一个可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把同学的学习位置由被动学习转至主动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的地域性在理论上被无限地扩大了,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就可以实施网络教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了更精彩和完美的发挥。

3 专题讲座和知识更新

网络教学平台开辟了专题讲座和知识更新这一板块,通过这一板块,管理网络的教师定期将目前的临床热点话题、临床知识更新、专题讲座等更新在网站上。当前医学理论和医疗新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医学前沿信息和最新医疗科研动态灌输给学生,以便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新学生的理论知识,避免了教科书上有些过时的观点和治疗方案,可以起到知识更新的目的。同时,通过这一板块,学生可以了解到学科目前的研究的动态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科研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以便于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培养,为今后学生工作后顺利开展各种科研工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4 网络在线病案讨论

在教学平台上,网络管理员会在网站上由教师整理的临床病案,让学生去了解。学生通过学习病案,不仅要熟读教科书,还要参阅课外资料,搜索相关的专业医学知识,以便对病案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和正确的判断,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自己在处理患者的病情,具有逼真性和紧迫性;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处理方案进行点评和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处理措施中的不当之处和成功的地方,以达到让学生可以灵活的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病案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扩大了知识面,并且有可能从病案学习过程中发现新的医学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病案讨论学习,学生可以知道病案里面处理的不好的地方,以后他面临同样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可以起到临床循证的作用,为今后进入临床作好充分、扎实的准备。

5 在线多站考试测验

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考试数据库,设立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各章节内容的考试题目,并对不同章节之间横向联系的内容进行相互渗透,以设立站点的方式进行考核,分为大站和小站,只有通过小站考试才能逐步进行下一站的测试,通过这种多站考试方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状况,以便于查漏补缺,从而加强学习理论欠缺的地方、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目的。而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可通过网站自动记录的考试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判断和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薄弱点对各章节的难点、重点和疑点进行修正,及时改变教学进程,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合理。通过这种多站考试的形式,达到了教学过程实现真正的师生双向互动,调动师生教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教师的执教水平、学生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 6 医学论坛

通过教学平台建立了医学论坛,学生和教师通过论坛注册账号,每个人拥有一个ID。通过ID,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存在疑问,可以通过论坛帖子,内容可以是某一自己不是很清楚的问题,或者是临床上遇到的某一病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家都积极的参与讨论,可以发表每个人独有的观点或者看法,也可以引经据典的解释,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教师也可以自己的问题,让同行解答,这样师生互动、大家都为了能更合理的解决问题而去查询各种资料,回答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师生在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交流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7 专业英语学习

在医学交流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不言而喻,良好的专业医学英语水平,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坚强基石,因此,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网站建立了专业英语学习这一板块。该板块包括中英文索引,如加入了专业医学链接网站PUBMED等,方便学生学习和查找相关内容;另外,网站根据临床麻醉学的教学内容也提供英语原文的教材内容和专业医学资料,让学生下载学习,这样达到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医学英语水平的目的。

8 专业医学网站链接

教学平台根据学生需要建立了许多医学网站的链接,比如东方麻醉网、华西麻醉网、及麻醉在线等专业学习网站,通过这些链接可直接与国内外相关医学网站取得联系,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便捷的了解和获取最新的医学专业咨讯。

9 讨论

本研究通过网络在线平台帮助专业授课教师将临床麻醉学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教学,使得学生对医学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得到更合理和更全面的的提高。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密切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并且现代医学是社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2-4],具有极其复杂的学科特点,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应用型以及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去挑战和解决医学难题,以促进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对医学生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就应该更加重视,如何加强医学生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医学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转化的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而网络教学平台创造了一个在功能上、空间上及时间上立体交互的新教学模式[5-6],它使学生对医学信息的掌握更加有效和迅捷,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灵感,对医学生从业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田凌晖.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实践价值[J].中小学电教,2002,(5):56-59.

[2] 林箐艳,庞勇,万勇.TBL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27-128.

[3] 斯蒂芬·K·里德,张静.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J].开放教育研究,2008,(3):29- 36.

[4] 欧阳群玲.医学网络教学发展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28-30.

[5] 代吕霞,曾俊,陈登榜,等.模拟医学应用于临床技能教学的体会[J].成都医学院院报,2008,3(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