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姊妹情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联:英男靓女天作之合
下联;情深意浓同心永结
横批:合卺之喜
上联:娶贤妻嫁郎君不忘父母养育恩
下联:结良缘立家业常念兄弟(姊妹)手足情
横批:琴瑟和谐
上联:柳暗花明春正伴
下联:珠联璧合喜成双
横批:家业兴旺
上联:花开并蒂姻缘美
下联:鸟飞比翼恩爱长
横批:鸾风和鸣
上联;燕尔新婚恭迎亲人聚
下联:良缘喜结诚欢朋友来
横批:喜结良缘
上联:高朋满座庆新婚
下联:美酒佳馔谢客宾
横批:喜庆新婚
上联:饭店办婚礼喜气荡漾
下联:高朋品美酒色昧飘香
横批:婚姻美满
上联;四海驰骋千里结姻缘
下联:五洲飞跃故乡娶新人
横批:珠联璧合
上联:门前结彩迎淑女
下联:户内鸣笛引凤凰
横批:爱情永铸
上联:张灯结彩办婚事
下联:龙飞风舞喜迎门
横批:鸾风和鸣
上联:贺客满门庆新婚
下联:红烛高照结姻缘
横批;百年好合
上联:荷红莲开并蒂花
下联:朝阳彩凤喜迎门
横批:婚姻美满
上联:青山秀水育儿郎
下联:欢天喜地迎淑女
题目(2012年中考试题):已知A(1,5),B(3,-1)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M,使AM-BM取得最大值时,则M的坐标为_________。
一、阅读题目,思维分析
这道题目初看起来无从下手,但我们只要打开心灵的遐想,题目就会在眼前豁然开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x轴异侧A、B两点联想到同侧的两点;从线段之差联想到线段之和;从最大值联想到最小值;最终联想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对称轴中学习了关于求最小值的一道典型例题。题目:下图,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证明你的结论。
解决这一问题是用对称性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先作其中一点的对称点,然后用这一对称点与另一点连接把问题转化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连接的线段与对称轴的交点就是我们所找的点。其中解决这道例题用到了对称性及其性质,联想到本题的解决方法。
二、例题展现,方法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41页):如图(1),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证明你的结论。
你可以在直线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交直线l于P,连接BP,即可得到答案;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1,连接AP1、BP1、B′P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求出AP1+B′P1>AP+BP即可。
三、问题解决,思想升华
分析:一次函数综合题;三角形三边关系;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并延长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M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然后求出其与x轴交点的坐标,即M点的坐标。
四、姊妹情深,反思评价
本题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平时习惯了线段之和最小的问题,突然碰到线段之差最大的问题感觉一筹莫展。其实两类问题本质上是相通的,前者是通过对称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而后者(本题)是通过对称转化为“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问题。可见学习知识要活学活用,灵活变通。
编剧卜可:我被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打动
《满秋》由东阳市花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出品,黄力加执导,卜可编剧,卜可告诉记者,该剧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他介绍说:大概是2D04年的样子,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说东北吉林农村的一个被丈夫抛弃,只身带幼小的儿子去城里打工,后来开了一家美容院,资产上百万,母子俩过上了富庶的生活。再后来,儿子学坏了,母亲一番痛苦的思索后将美容院出兑,携已经上了中学的儿子回到农村老家,包了一亩三分地,重新开始贫苦的生活。最终母亲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与此同时,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临终前,母亲将一直私藏的上百万交给了目瞪口呆的儿子,含笑离去。看到消息的一瞬间,我的心被打动了。于是我开始据此进行创作。
颜丙燕:这次让我见识到宋春丽的强大
颜丙燕出演剧中的满秋,她说:“我原来以为接了—个励志剧,没想到又接了一部苦情戏。我其实喜欢比铰有起伏的、比较往心里的那种角色,看剧本的时候就觉得满秋这个角色很扎心窝子。”
为了达到拍摄效果,《满秋》把拍摄地选在了东北的一个小山村中,不少衣服都是跟当地老乡借来的,颜丙燕说自己没少跟村民取经,所以对饰演满秋还是比较有感觉的。满秋的经历很坎坷,于是剧中有很多哭戏,这让颜丙燕感觉疲惫不堪。颜丙燕说:“从我进剧组的第一天就开始拍哭戏,后来发现每一集里都得哭,有时候哭到两只眼睛都肿起来了。”
【关键词】苗族 游方 内容 音乐特点
一、苗族概况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省的苗族人口最多,有4299954人,占全国苗族人口将近一半(48.1%)。苗族的历史十分悠远,多数研究者认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是可考的苗族最早的文化源头,也有学者认为苗族族源只能上溯到三苗。
苗族自古能歌善舞,苗乡素有“诗海歌洋”之称。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苗族音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苗族的隆重节日,有苗年、吃新节、芦笙节、姊妹节、四月八、六月六、牯脏节等等。任何节日苗族青年男女都积极参与,因为节日不仅仅是祭祀祖先、联系生产,这种节日聚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对歌的好机会、大舞台。节日时,人们几乎都可看到苗族青年男女成双结队唱情歌、谈情说爱的情景。苗族自古就有“歌场定终身”的习俗,即青年男女以歌言情,以歌择偶。《夜郎史传》的《夜郎君法规》第九条规定:“四方的民众,所有的臣民,男女婚姻事,不准硬逼,男女相慕爱,歌唱定终身。”在苗族,许多村寨都辟有专供青年对唱情歌的场地,即游方场,游方歌是苗族情歌的专称。
二、游方
由于贵州苗族多聚族而居,同寨同姓,苗族有同姓同宗不婚的习俗,严禁在寨内求偶。因此未婚男青年,唱着游方歌,到邻寨或更远的地方寻偶,也就是俗称的“游方”,苗语的游即串,方即通婚的寨子。游方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进行,地点多在专为青年男女交际而设的“游方坪”(位于寨子附近的空地,有的设在山坡,又叫“游方坡”)。由于各地文化习惯的差异,产生各种不同的称谓和方式,湘西和贵州松桃一带叫“野外情歌”,黔中南一带叫“坐花坡”,贵州榕江、从江和广西大苗山一带叫“坐姑娘”,贵州西北部地区叫“走月亮”,还有的地方叫“情歌”或“玩表”与“采花”。
历史上有关于苗族游方的记载,如《苗俗纪文》:“男子壮而无室者,”“悉登山四望,吹树叶作呦呦声,未字之女群从之。”《永绥厅志·苗恫篇》记载:苗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男女邀约于野,以歌传意,父兄知而不禁”。《黄平州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色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又谓“摇马郎”。“揺阿妹”、“揺马郎”即游方。
三、游方歌的内容
游方以对歌贯穿始终,一对青年男女从认识到结合,一般要经过集体对唱和单独接触的两个阶段。从素不相识到相互熟悉,渐至情深,都是通过对歌形成的。这种歌的顺序一般为见面歌、青春歌、赞美歌、求爱歌、相爱歌、分别歌。后生们先唱《邀妹歌》;应邀前来的姑娘们则以询问后生的来意、住址、姓名起头,回唱《见面歌》;然后是男赞女谦的《赞美歌》;接下来双方便开始唱《初相会》、《热恋歌》等,进入实质性的情歌对唱。对歌经常是通宵达旦,直到“阵阵鸡叫催别离”才依依惜别。
1.初会歌:包括问答歌、见面歌、约会歌等。这是青年男女初次相会时所唱的歌。由于歌唱者双方都还陌生,歌词一般比较委婉,饶有风趣,显出了那种曲折、羞怯的思想感情。
2.赞美歌:是青年男女双方在品貌和性格方面产生好感而互相赞美的歌。如赞美对方长得美丽或英俊,唱歌唱得好,聪明灵巧等。如《你的歌声映进我心窝》、《你的衣服映在我眼里》。
3.求爱歌:男女双方在互相爱慕,心心相印,即将成对时唱的的歌。如《两人唱到月亮落》。
4.盟誓歌:到双方情谊更深的时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中深情,难以言表,于是就要唱盟誓歌,以表心迹。如《两心相结,万年不离》。
5.送别歌:送别歌是歌唱男女聚会又分离时依依不舍之情的歌。这类歌情深意切,柔肠百转,催人泪下。如《清清的河水流走了》、《你的情意留在我心里》。
四、游方歌的音乐特点
1.曲式结构
游方歌中,比较简单的是一段体曲式,即一句乐曲作无限反复,只在结束时才加上一至二小节用衬词唱的尾声收尾的曲式。如下例《晚上想的多》:
2.曲调特点
游方歌的曲调低回婉转,深情动人,其音乐风格与本地区的飞歌有密切联系。尤其唱法上独具特点。在多数地区男女都用假声的细声唱法。演唱时音量由弱到强,歌词语调、声腔因以感情的需要会发生的一些变化,从而引起音律的浮动以及细微的装饰、连续的下滑音等等,形成了游方歌的特有的风格。
3.织体结构
游方歌,大部分都是单声部的男女对唱形式,近年来在黔西北的纳雍、大方、黔西、织金,黔西南的普定和黔东南的台江都发现有多声重唱形式。这种多声形式一般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男声或女声演唱的单声部分,即引子;第二部分是男女重唱部分,一般是由男女声起声不同步、自由模仿或是节奏对比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衬腔式的多声形态。如下例:
参考文献:
[1]李惟白.苗族音乐[m].贵阳: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在观众热情的掌声中,新加坡华乐团更是带来了《北京一夜》《法兰多舞曲》《花好月圆》3首风格各异的返场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一夜》作为一首流行歌曲,被改编为民乐版恐怕还是第一次,指挥叶聪解释道:“这是我们特意为北京观众准备的礼物。”当晚,新加坡华乐团以其富于创意的演出曲目与现代感十足的演奏风格使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10月14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为此主办了新加坡华乐团中国巡演座谈会。首都音乐界人士高为杰、李西安、李光华、唐建平、张维良、刘沙等出席。新加坡华乐团中国巡演团长傅春安介绍了新加坡华乐团的成长背景以及本次中国巡演的情况。新加坡华乐团成立于1997年,是新加坡惟一国家级专业华乐团。此次中国巡演的主题为“华乐情深 放眼世界”,接下来,华乐团除了受邀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以及上海艺术节之外,还将在广州、中山、深圳连演三场。
座谈会上,音乐总监叶聪谈到此次中国巡演节目的选择和考量时介绍了自2002年出任该团音乐总监后种种“出新”:曲目既要有现代的又要有原生态的;每年都要有戏曲专场;发展器乐型的POP音乐会,培养年轻观众的同时把一流的作曲家“拉下水”,创作吸引年轻人的作品;与舞蹈、歌剧等姊妹艺术结合,丰富形式的同时为乐团制造更多的空间;拥有自己的曲目,体现地方特色等乐团定位和艺术追求。作曲家高为杰肯定了新加坡华乐团演出实现了6个对接:民族和世界的对接、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精英与大众的对接、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接、音乐单一媒体与多媒体的对接、民乐队编制的对接。竹笛演奏家张维良有感于新加坡华乐团艺术与管理的良好配合,认为这是科学地看待音乐的成果。对此,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张振源谈到乐团营运:经营管理是新加坡的强项,对于华乐团来说,事物部、行政部等各部分都是相辅相成的,要用经营管理配合艺术追求。
关键词:苏轼;小二娘;苏小妹;感情辨析
一、苏轼的堂妹――德化县君
据《苏轼年谱》记载,苏轼堂兄妹共有十六人,苏轼为十六兄妹之十三,其中“堂姊妹五人,其可考者四。”[1]在《伯父墓表》有:“女四人,长适进士杨荐,次适进士王东美,次适遂州节度判官任更,季适宣德郎柳子文。”可见,苏轼堂妹可考证的就只有二伯苏涣之女德化县君一人,即小二娘,是苏轼堂兄妹中最小的。据族谱可知,小二娘出生在1039年,后嫁给柳瑾的儿子柳子文。据苏轼写给堂妹的《祭亡妹德化县君》中有“玉立二甥,实华我门”,可知小二娘和柳子文育有二儿。小二娘极有才华,苏轼写给柳子玉的祭文中有:“逝者如风,赴来愈年。一恸海徼,催胸破肝。痛我令妹,天独与贤。德如召南,寿甫见孙”。苏轼写给小二娘的祭文也有“维我令妹,慈孝温文”,据此可知小二娘确是“天独与贤”。
小二娘在元符元年(1096年)四月十九日去世。苏轼书信《与程之才》第六十五简有:“近得柳仲远书,报妹闻此,情怀割裂,闲报之尔。”苏轼悲痛万分地写了一封《与外甥柳宏书》给堂妹的儿子,信中说“人来得书,北归万里,无是言者,独不见我令妹、贤妹夫,此心如割,介夫何负亦早逝,念之痛不去心,相见当一恸哭以泻之。”可见,他对堂妹的去世感到十分痛心。
对于柳氏父子,苏轼最早认识的并不是妹夫柳子文,而是柳子文的父亲柳瑾。“瑾,丹徒人,其子子文,为伯父涣之婿。”“送柳子玉诗有《次柳子玉郎中见寄》首云‘新年如是识君初’,是其来在本年年初。”[2]熙宁三年(1070年)春天,柳瑾曾拜访过苏轼和苏辙,三人一同写诗。熙宁十年(1077)柳子玉去世时,“弟辙作挽词,苏轼作祭文。”[3]由此可见,苏轼与柳子玉的友情十分深厚。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十一卷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篇,一直以来大家都羡慕苏小妹的聪明与博学。苏轼是当时有名的才子,故事广为流传,然而东坡著作却没有苏小妹的记载。而且苏轼并没有同胞妹妹,苏轼姐妹中最小的是八娘,但她的年龄比苏轼还大一岁,所以她是坡的姐姐,而非妹妹。更何况秦观的妻子并不是苏小妹,而是徐文美,是曾任潭州宁乡主簿徐成甫的女儿。可见,历年来有关苏小妹的故事大多都没有根据,与现实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野史中的苏小妹原型大概就是小二娘,她俩有很多相似之处,苏轼与她是堂兄妹,并且小二娘富有才华,二人感情深厚,又嫁给了才子,因而也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苏轼与苏小妹故事的原材料。
二、堂兄妹感情辨析
小二娘是苏轼唯一的妹妹,二人感情深厚,也因此被认为他爱恋自己的堂妹。现代学界对苏轼与堂妹的感情仍有争辩,但我们可以确定,苏轼是一个重感情之人,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至于他和堂妹小二娘之间的感情,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深厚的亲情,可用苏轼与小二娘的感情以及他对妻子的感情加以论证。
首先,从历史事实来看,苏轼和堂妹的感情十分要好。1096年4月小二娘突然去世,坡得到消息是三个月之后,那时他还在流放,当听到堂妹的死讯时苏轼十分悲痛,写了一封信给表哥程之才“近得柳仲远书,报妹子小二娘四月十九日有事于定州,柳见作定签也。远地闻此,情怀割裂,闲报之尔。”多年后,当晚年的苏轼被赦北归时,曾专程到堂妹的坟前看望,并写下悼文《祭亡妹德化县君文》,苏轼在祭文中赞颂了堂妹的品格“维我令妹,慈孝温文,事姑如母,敬夫如宾。玉立二甥,实华我门。”对于堂妹的去世,他十分悲痛,说道“万里海涯,百日讣闻,拊棺何在?梦泪濡茵,长号北风,寓此一樽。”[4]在悼文中苏轼感叹“呜呼!宫傅之孙,十有六人。契阔死生,四人仅存。”苏轼闻知堂妹去逝的消息,再想到自己堂兄妹十六人,十二人已经过世,只剩下自己与弟弟苏辙等四个,“情怀割裂”。通过祭文,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与堂妹感情极深,并不亚于同胞兄妹,这篇祭文写得深情动人。
其次,我们可以从苏轼和妻子之间的感情侧面证明他和小二娘之间的深厚亲情。苏轼之妻叫王弗,是苏轼的贤内助,在苏轼待人接物和读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去世,这对他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苏轼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与苏轼共同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苏轼的侍妾叫王朝云,在苏轼最困难之时陪伴他共同南下到惠州,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去世之后,苏轼一直独居。由此可见,苏轼是一个重感情之人,而他和堂妹小二娘之间是一种很深的兄妹情。
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巨匠,他比冠之年就已经“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开创了新的局面。正因为苏轼在文学领域有如此地位,因而他的生活,甚至是他的情感都为世人关注。对于其堂妹,我们似乎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苏轼是否有一段不应有的兄妹之情,而更多地要看到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透过其堂妹看到苏轼为人之真的可贵。
参考文献:
[1]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第8页。
[2]同上,第173页。
[3]同上,第347页。
是否还如当时般
充斥着诚惶诚恐的阴霾?
心中羁绊,
踌躇着朝朝暮暮的情思
白绫临下,
缠死着血泪相和的无奈
一切,
应叹息
琼楼玉阁
富丽堂皇
神妃仙子
仙乐风飘。
万事皆如蓬莱仙境
不管凡尘与琐事
只羡鸳鸯不羡仙
缓歌慢舞凝丝竹
霓裳羽衣倾国城
可不料
那神仙般的生活
天长地久的爱情
终归会带来惩罚与谴责
不理天下的天下之君
最终也堕落于深渊而无法自拔
曾经
哪怕是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
哪怕是世世代代永做夫妻的誓言
也只是化作被流传千古的悲恸
也只是传说为令人深思的伤情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是何等的艳美
何等的妖娆
玉环身着羽衣
明皇轻奏霓裳
这是何等的绚丽
不料人生
人生难料
那“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的凄凉与无奈
是神伤
是撕心裂肺
身为一国之君
却连自己先爱的的女人
都无力保护
是私心?
是无奈!
既然如此,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奏鸣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的苦楚
也都成为思念的寄托
成为阴阳两隔的相思泪!
那个临邛道士鸿都客
这是能“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找到玉环?
恐怕也只是惘然的笑言
那仙子的信物于思念,
恐怕也只不过是聊以的骗话
百无聊赖的皇帝,
情劫难解的玄宗
软禁太极宫的苦是能凭一言一辞道全的?
不动人情
心中的抑郁是永远解不开的结
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但恐怕这里是无法应对的
应为爱的死结
是无有系铃之说的。
所以
月下,
只能长吟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记之
日色炫然,
情深处。
殇明皇,
叹玉环。
————————————————————————————————————————————————————
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有位朋友请两个人创作几幅字画,请的恰是我与石川,他画画我写字。与石川便这样于不意中相识。
他是东北人,其名取水滴“石穿”之音,以明锲而不舍之志。知道了他曾在西安美院专攻油画,又到中央美院兼习国画。我现场品赏到了他在国画创作中的娴熟与多面――又画山水又画鹰虎又画人物,几个钟头中几乎不停笔。最有缘的是,聊出了我俩竟是隔街相望的邻居,在他家的西窗与我家的东窗是可以互相打招呼的。便又平添了一份亲近。
石川文质彬彬,一表人材而修饰有度,乍一看便知不是吃羊肉泡长大的“老陕”,倒象是江南才子。及至见他驰骋笔墨于宣纸色盘之上,鹰隼虎豹陆续呼啸而出,立即会判断出:这一定是个东北人!他借虎隼山川,传达出了东北人骨子里的那份豪气,那份强韧和洒脱。
他将我们的人情、人性、人生熔铸于老虎的生活和生命之中,借虎喻人,画虎也在画人。欣赏时,你也由不得从陌生的虎身上诱发出种种关乎人、关乎我们自己熟悉的人生的联想。你看那些“虎”:或不言而自威――在《雄视环宇》中,那只卧虎在翻眼、蹙鼻、吐舌的瞬间,表现出一种旁若无人的气度;或潜沉而阴骘――在《狙击》中,发动偷袭前那种压抑着的狞厉神态和正在集聚的拼搏情绪;或洒脱自如却雄风八面――在《步云图》中,双虎在随意的行走中那么随意地一吼,山河便为之一震。
更令人心动的是,当你将《一家五口》、《三英图》、《秋水长天》这三幅并不连贯的画,作为一组作品来欣赏时,画家竟然有意无意地将人生的几个重要段落――舐续情深的家庭之乐、英气充盈的青春之盛、秋水长天的暮年之叹――贯通地传达了出来。其中,《一家五口》甚至画的是狗而不是虎,这无关紧要,因为狗与虎都是人的寓体。在中国画中,大自然从来是人化的自然,山水、花鸟、虫草从来都是人情的宣泄和写照。或是以物喻人,或是以物寄情,以引发欣赏者的共鸣。但像石川这样,以兽的生涯同步寄寓人的生涯并作出系列表现的,恐怕还不多见。
从艺术表现上看,有论者指出,石川因为中画西画兼习,所以在国画创作中常常体现出中西兼容的特色。我同意这个看法。中、西画兼容,将表现性的造型、趣味性的线条与再现性造型和明暗处理结合起来,艺术上便有了更开阔的天地,也更容易雅俗共赏。但我更想说的是,石川画虎给人更突出感觉,是他能够用动态的肢体语言和画面的构成关系,“画”出动物在无表情中的“表情”来,他能够越过动物的“冷”面 ,“画”出它们活跃的心灵。这恐怕才是石川最重要的创造性。
《狙击》就是一幅画出了老虎表情的好画。夕阳西下,群虎出动,夜间觅食的狙击战即将开始。阴沉的白眼,在朦胧的夜色中像鬼火闪烁;探向四处的头、微微匐下的身子和轻轻的步态,暗示着四处都潜伏着危机。狙击就要开始,搏杀的激情正在集聚,即将点燃,却又被压抑着、控制着。在艺术家营造的这种气氛中,我们不用“看”到、却已经感到了、想到了老虎们应有的表情。
《胜利会师》可视为《狙击》的姊妹篇。簇拥着前行的虎群,那步态是得意而洒脱的;有的回过头来,像是关照后面的同伴是否跟上,又像是在议论刚刚结束的这场战斗;有的微微偏着头,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厮杀中;有的严峻地看着前方,是在搜索新的猎物……一个虎群在经历了殊死奋战之后胜利会师的气氛跃然纸上。一幅画,画出形易,画出神难,而要画出流贯于画面的气场,并且这一气场贯注到每一个表现对象中,就难上加难了。这最好地证明了石川的创造性。
艺术家要懂得聚焦、突出、强调,也要懂得避让、节制、散淡,在疏密、浓淡、进退之间自如出入。这方面,比如在背景与焦点、简与繁、淡与浓等等的关系上,我感到石川不是没有可探索的空间。
期待着石川的进一步突破。
Shi Chuan was born in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He graduated from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1987 and continued his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CAFA. He is a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Research Institute, a member of CPPCC of Shanxi Province, national primary artist, etc. Shi Chuan is not only skilled in figure paintings but also in landscape and paintings of flower and bird. He has participated in many exhibitions and won grand prizes. Some of his artwork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famous organizations. He also published several albu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