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梦入桃花源

梦入桃花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梦入桃花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1篇

【摘要】一个舞台却上演两部不同话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情感表达,《暗恋》与《桃花源》的不期而遇,碰撞出暗恋桃花源的意趣和追求。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逻辑 爱情 内涵

一、逻辑结构:两个故事穿针引线

一个舞台却上演两部不同话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情感表达,《暗恋》与《桃花源》的不期而遇,碰撞出暗恋桃花源的意趣和追求。因为两场演出都在所以他们在争的过程中又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也正是因为这种妥协让两部本不相干的剧作连在一起衍生出新的含义,古今相交,悲喜剧相结合呈现在我们眼前。《暗恋》,讲述男女主角江滨柳和云之凡相爱在上海也离别在上海,从此他们再也找不到对方,直到40年后,江滨柳在重病在身的情况下忍不住登报寻人,并终于等到和云之凡最后一次相见,遗憾怀念无奈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但也只能向命运屈从。《桃花源》,一部表面荒诞不羁笑料不断的古装话剧,渔夫老陶因为生理和性格原因与妻子春花之间渐生罅隙,春花最终和袁老板私通,两人驱逐老陶离家出走。老陶偶然之间误入桃花源,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但是始终对春花旧情难忘,于是重回武陵发现春花与袁老板已经成婚生子但是因为日常生活的琐碎争吵不断。而在整部剧中,最具有深意的是一个陌生的寻找刘子骥的女孩儿的设置,她的行为和语言显得那么怪诞,她行走于两个剧组之间行走在整个剧院之中,执着的喊着刘子骥的名字,她寻找的,是她深爱的也是抛弃她的一个男人。

赖声川说:“我的作品中一直有拼贴的概念,其实剧场本身就是拼贴的艺术。《桃花源》有许多华丽的东西,不断掉下来,掉下来,落在《暗恋》当中,《暗恋》的感觉、视觉、内容、思想,都是这些东西。”①赖声川对自己的作品是这样概括的,有拼贴的概念但是又不是简单的叠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一个疑问不禁产生,这样也可以成为一部电影?两个排练剧组,以交叉的方式轮番上演,你打断我我又打断你,看似每一部剧都成了残缺而断断续续的,毫无章法也毫无秩序可言,但是,当整部剧结束时,你会发现,《暗恋》、《桃花源》,他们相互交叉,但是又那么契合着互相映照。“要用《暗恋》的两岸故事来讲人对桃花源的向往,还是用《桃花源》来谈现在政治人情的状况?都不容易说明白,两者也都不对。一定要两边加起来意义才完整。”②

《暗恋》清纯、忧伤、含蓄,试图表现爱情的悲伤但又满含温暖的情愫,《桃花源》通俗、荒诞、滑稽又有一些无厘头,但是荒诞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人心的荒凉和薄情。看起来这是一部喜剧和一部悲剧的结合,而同时,寻找刘子骥的女孩儿本身不也是一部戏剧和一部悲剧的结合吗?

二、爱情追求:寻找与相思

江滨柳和云之凡,相思了半个世纪,转眼之间白发苍苍年老色衰,终于在久病的床前,在没有防备的时刻两个人见面了,孤灯残影,没有想象中的互诉衷肠也没有了当年的青涩缠绵。战乱让他们遇见彼此,同样也是战乱让他们错失了彼此,曾经他们对自己的爱情那么充满信心,在上海离别的夜晚,之凡说过,他们注定是要遇见的,这是他们的宿命,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他们都是对方的一场牵挂。也许,这就是美满的爱情中每一个人的愿望,现实中,之凡和江滨柳尽管都在台北,也许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是一个街区,可是他们却再也没有见过。一串泪下,一声长叹,他们谁也回不去了,爱情里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袁老板曾许给春花一个桃花源,他们不顾道德的约束,不顾老陶的生死,不顾自我内心良知的拷问,义无反顾的在一起,结果又如何?也许在观众看来,春花和袁老板的爱情是滑稽而可悲的,但是他们却也相爱,桃花源那长相酷似春花和袁老板的一对夫妻,难道不是他们爱情梦想的象征吗?然而现实中,他们终于冲破一切束缚迫不及待地在一起,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一天一天趋于平淡,他们忘记了老陶,也忘记了曾经的甜蜜和梦想。“只要你我都有信心,哪怕是天涯海角,都是你我自己的园地。”在他们的桃花源里,有绵延不绝的子孙,他们手拉手肩并肩。袁老板的一番畅想让春花看到了希望,好像幸福的日子就在眼前。于是,她残忍的对深爱她的丈夫老陶说“你往上游去吧,成全我俩的幸福”。老陶走了,可是他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呢?残破不堪的房子,没有生气的家庭,只听到孩子哇哇的哭喊声,柴米油盐的琐事消耗了他们的爱情,也消耗了他们曾经的憧憬。

当代,一个略显神经质的女孩儿同样在寻找她的爱情,刘子骥,她的爱情仅仅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她忘记了,也许她从来就不知道这个刘子骥究竟长什么模样,可是她知道她和刘子骥约好了在这个剧场不见不散。一切躁动因为她的出现而变得神秘和平静,静静的体会她少而奇异的台词,她说他们曾经在南阳街吃过酸辣面……关于刘子骥的记忆只有这么多,她不属于任何一个剧组,也可以说她是众多人物中最矛盾和突兀的一个,可是,影片最后她却在清冷的剧院里上演了自己的一场戏,“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颗桃树,桃树上面开花了,刘子骥,每一片都是你的名字,每一片都是你的故事。”飘洒而下的花瓣中,她旋转着,沉迷着,一切归于安静,灯光暗下……爱情,就是这个样子,犹如昙花一现,剩下的尽是疼痛和无奈,而这份疼痛和无奈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去,只有清醒时的怀念和伤感。

三、内涵意境

1、艺术表现力的广泛性

暗恋桃花源究竟有多少种内涵,似乎很难总结。每一个侧面,每一个角度都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方向,整部作品一会儿诱发你的笑声,一会儿又勾出你的眼泪,一会儿又让你不禁感叹。第一次看这部作品很多人表示没有看懂,笔者也观看了两遍,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不同于一般的观影体验,因为通常的影视作品都好像一个平面化的艺术扩展,暗恋桃花源的枝节是纷繁复杂的,每一幕都好像是不经意的组合,尤其是两个剧组同台表演的一段,演员之间的台词互相穿插,也是这一段两个剧组的矛盾上升到顶点,两组演员同时排练,互相受到对方的影响,但是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两个时空的语言忽然之间变得那么默契似乎融合了一般,同时也融合出一种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新的深度。

桃花源白衣男对老陶说:回去会惹事儿,不要回去!

江滨柳对江太太说:你回去吧!

江太太和老陶互相看对方,这时两个剧组的融合。接着桃花源白衣男语气加重说:你不要回去!

江滨柳:回去吧!

白衣男:不许回去!

看似是两个剧组分别在排练自己的剧本,但是实际上江滨柳和白衣男子已经完全抛开自己的剧作开始吵架。终于两个剧组同台表演的妥协再次破裂,数一数,这种个矛盾中究竟结合着几种戏中戏?本来很普通的一个命题,偏偏用这种非传统的方式进行衔接,暗度陈仓的不知不觉间,暗喻着梦想被打碎,希望幻灭。如马叔礼所说:“这出戏的构思根干,就是要把不相干的两个故事,结合起来,看出他们原来是多么复杂的相干着。另一种不相干而相干的层面是戏剧的过程,是戏剧排演的过程,把舞台外带入舞台内,舞台的本身不仅展现了戏剧,也展现了戏剧的可能与可能的戏剧。”③

2、意象的组合设置

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意象设置来进行表达,也许你觉得这个作品本身并没有结尾也没有确定的结论,如果说影视作品都是一种视觉的呈现,那么这个作品除了呈现,还是呈现。

桃花源剧组在布置背景时,有一处花了很大的笔墨进行强调,桃花源这个地方的背景桃花源图上留下一个缺口,导演问这是什么,工作人员说这是留白。留白,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指书画艺术创作中刻意留下的空白,为了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加协调而有意留下,让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那么在他花园这里,为什么在一颗桃树的位置进行了留白的处理,桃,同音于“逃”,同时,老陶依据陶渊明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那么这片留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渔夫老陶逃离了现实的残忍,以一种逃避的心态溯流而上,继而发现了桃花源,透过山洞的小孔,发现了通往桃花源的路,而这片留白同时也是老陶发现桃花源的路径。在桃花源,老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当老陶离开桃花源而再次想要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时,他却再也找不到了,这片留白,是引导他通往桃花源的指针。戏外,这片留白被修补完好,戏里,老陶却永远失去了追逐桃花源的希望和方向。

《暗恋》一部分以一种怀旧的情调呈现,《暗恋》中贯穿始终的却都好像是一个梦,一个“梦”字。第一场中,江滨柳说,上海,一切都好像停止了,一切都好像是梦中的景象;第二场,江滨柳做了一个梦,他把所有的信给了云之凡希望她可以接受,之凡埋怨他不是行动派,仅仅只停留在想这个层面,然后扔下信跑远了,他的梦就此破灭;第三场,在江滨柳和云之凡见面的那一刻,他苦涩的问一句:“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我写了很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来,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也许这是江滨柳的最后一个梦,但是这个梦的出口又在哪里?是不是也已经寻不到踪迹?往事只能回味,梦醒时分终有时。正如云之凡所说“等到时过境迁时再遇见,终归难掩蹉跎萧瑟之感。”现实与梦想的落差,究竟有多远?

结语

暗恋桃花源走向结束,云之凡与江滨柳的一次期待已久的见面却也为他们长久的思念画上了现实的句点,老陶再也找不到重回桃花源的路,寻找刘子骥的女孩儿依旧在寻找,桃花雨下,舞台一片怆然。这部剧结束了,可是它带给每个人的梦还会做多久?是否,每个人,还能发现比桃花源更完美的梦境。

参考文献

①②鸿鸿、月惠,编:《我暗恋的桃花源》[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③彭耀春,《集体即兴、时空交错与对立互动——论赖声川的戏剧〈暗恋桃花园〉》[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3)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2篇

林芝

三月之世外桃源

三月的林芝,野桃花竞相开放,那是蔓延山野、起伏跌宕的粉红色海洋。别处的桃花只有妩媚之姿,唯独林芝的桃花林却多了几分磅礴的气势和摄人心魄的美丽。

沿着雅鲁藏布江悠闲的漫步,两岸古老的野桃树团团簇簇的开着花,就如同绚烂的粉雨。当走到桃园深处,一所质朴的小木屋出现在眼前。人们不禁要问,山里面是不是住着神仙?

北京平谷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处山区的平谷,每到四月,一地桃花,漫山红遍。桃花装点了平谷,也装点了平谷人收获的梦,桃花和桃子是平谷的卖点,种桃经是平谷的经济圣经。

十里桃花,百里画廊,走进神象巨峰之林,与春风共舞。阳春四月,平谷22万亩桃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沿百里桃花走廊,置身火红桃花海,登上桃花海观景台,放眼望去,漫山桃红,百卉飘香,到处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还等什么?快把自己打扮起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来个人面桃花相映红。

平谷区桃林占平谷所有林地面积的四分之一,10多万农民从事大桃生产。大桃生产已成为平谷支柱产业,一大批农民靠大桃走上了致富之路。

常德

常德桃花源位于常德桃源县境内,前为滔滔不绝的沅水,背倚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整个旅游景区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长藤缠绕、花草芬芳。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粉浪翻江,落英缤纷,宛若仙境。

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誉。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乐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珍贵的墨迹。

桃花山牌坊在公路南侧,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的概况。牌坊横额上,饰有色彩斑澜的花和“桃花源”三个遒劲大字。牌坊两边的大柱上,有一幅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过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条水流不断的小溪,就是桃花溪。溪的右侧,长着一片茂密的桃林,穷林桥便隐藏在这桃林的深处。桃花溪一带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忽逢桃树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若在桃花盛开之时来到这里,可见桃树盖头,浓淡相间,有的鲜红如碧血,有的艳丽如胭脂。千树万树,如织的云锦,令人陶醉。

如果近距离看桃花觉得晕眩迷离,不妨移步到夷望溪,这里碧波涟漪,两岸群山起伏,青松翠竹郁郁葱葱。在此远眺桃花,有种朦胧的美感。或者从夷望溪进入沅水,游客可观赏到桃花源的“外八景”,潼舫洲夕照、浔阴古寺钟罄、梅溪烟雨帘幕、漳江阁琼楼玉宇等。

四川龙泉

龙泉,又被称作桃花故里,位于成都市郊区。每年农历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的最好时节。此时的龙泉山,1700余万株桃花迎春怒放,漫山遍野,灿若红云,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铺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缤纷的花朵,如织的游人,使桃花盛会应运而生。桃花会期间,最有特色的项目是花农们开办的家庭接待站,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娱乐消闲,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情趣。

这里3月份还会举行桃花节,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娱乐消闲,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可以说,到龙泉驿看桃花早已成为了成都人春天生活的最美写照。

杭州

西湖——赏心悦目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3篇

与现代文文本细读一样,文言文同样是文本细读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并特别指出,文言文阅读教学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可见,文言文文本细读也必须重视言语形式,而这一言语形式,不仅指“实化”的内容,也理所当然包括“虚化”的部分。只有“实”“虚”并重,才能引导学生全面体悟文言文的内涵,提高文言文文本细读的能力。

一、文言文中常见的“虚化”言语形式

(一)“无足轻重”的虚词

虚词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言语形式之一。对于虚词,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用法,学生也因其“虚”而茫然无措,多半死记硬背。这样一来,更造成学生对虚词功能把握的肤浅和混乱。孰不知小天地里有大世界,无足轻重的虚词却往往意蕴十足。

1.副词。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并”,教材解释为“都”,教师应该借助“以形说义”的方法,引领学生更加到位地理解成“两者都”(即“两人一起”),这样,桃花源中的老人小孩相嬉相乐、融洽和睦,老人怡养天年、小孩茁壮成长的“大同”社会风尚就跃然纸上了。

2.连词。如《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连用三个“与”,一气呵成,把天、云、山、水连成一片,且与“上下一白”照应,使天地合一、苍茫一片的空寂之感氤氲纸上,也反衬出了下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渺小。

3.语气词。如《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也”,不仅让读者感到语气的舒缓,更感受到桃花源人的善良淳朴――即使告诫,也很委婉,很真诚,甚至带点请求的味道。如去掉“也”,就变成了生硬的命令语气。

(二)“漫不经心”的特殊句式

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操作,文言文特殊句式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文本细读的难点。如果把特殊句式还原到文本语境中去,引领学生深入揣摩,不仅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而且有助于他们触摸文本内核,抵近作者灵魂。

1.长句短句。如《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由两字、三字、四字的短句组成,尤其是后面三个句子,竟连个修饰语都不用,直接动词开头,让读者仿佛看到渔人急不可耐的样子,再与桃花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吩咐一联系,便自然产生更多的感受:不守信用的渔人到底是去邀功领赏,还是想让太守带大家一起去破坏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这些独特的言语形式,并非妙手偶得,只有引领学生细辩,方能体悟作者看似不经意中透出的良苦用心。

2.整句散句。如《陋室铭》《答谢中书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都以整句为主,散中有整,整中有散,错落有致,又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摇曳多姿。引导学生关注整散句式的变化之妙,就能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韵律之美。

3.省略句。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省略句,省略了十来处的主语和宾语,不仅言语简洁,而且隐含着桃花源人开朗热情的性格。对此,教师不能止步于让学生弄明白省略了什么,更应引领学生细读,体会省略的好处。

4.倒装句。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句中,“甚矣”提前,以加强讽刺的力度,活灵活现地彰显了河曲智叟自以为是的丑态。如按一般的语法规则叙述,便会平淡如水,了无意味,也严重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刻画。这种倒装句,不仅起着加强语气、强调内容的作用,还能使文句灵动,实在值得细读。

5.反问句。如《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何事”一词,是诗人对天对月的质问!东坡居士在仕途不济、命运多舛、亲人天各一方时也难免抑郁愁苦,不禁要“把酒问青天”!然而,此问恰恰为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积蓄了豁达乐观的力量。

(三)“平淡无奇”的修饰语

文言文一般比较凝练,许多看似平淡的修饰语,实为意蕴丰富的神来之笔,犹如人的“衣妆”,能大大增添形象的生动与内涵的丰富。如《三峡》“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句中,用“高”修饰“猿”,用“空”修饰“谷”,粗略一看,平淡无奇;细细揣摩,滋味无穷――树枯草衰的深秋,万物遁迹,两岸的山峰更加高峻,峡谷更加空寂,唯闻猿猴哀鸣不绝,久久回响,作者置身其中,该是何等悲凉!

(四)“不值一提”的标点

古人写作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文言文中的标点都是今人加的。既然加了,肯定有其道理。标点不同,句意就不同,有些特殊的标点更需要像现代文一样去关注品赏。如《答谢中书书》“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实是”,本带有很强的感叹语气,句尾理应用上感叹号,但文章却用了句号。联系全文内容以及陶弘景的身世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句号背后的隐含信息――平淡。这份“平淡”,不仅是语气,更是作者那份超凡脱俗的心境――面对如此美景,内心始终波澜不惊。如果改为感叹号,就不符合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了。

(五)“朦胧隐晦”的空白

优秀的文言文犹如一幅幅国画,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往往留下许多空白,任由读者的思维自由驰骋。此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转换角色,走进文本,联系具体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填补言语背后的空白,体会丰富的意蕴,“于无字处读书”。如《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的“叹惋”就留有很大的空间――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为何“叹惋”?“叹惋”什么?通过对这些空白的细读,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感悟“叹惋”的丰富内涵――桃花源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外人”备受战争之苦的同情。

二、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文言文文本细读

文言文的言语形式不仅有“实化”,也有“虚化”,虚实相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某种意义上说,“虚化”部分常常更具“实质”内涵,因为它还包括文章、文学、文化等诸多鲜活的因子。所以,文言文文本细读时,要对“虚”“实”一视同仁,萃取、积累、内化富有生命的言语素材,使之成为默会知识而在实际的言语运用中焕发文言文言语的生命力。

那么,文言文文本细读如何以虚衬实、虚实相生呢?

(一)朗读涵泳

我国古代的国文教学以朗读、吟诵为主,这是一项眼口耳脑并用、情感参与、操作性很强的言语活动。《荀子・大略》有言,“少不讽诵,壮不议论,虽可,未成也”,强调的就是诵读对于理解作品的重要性。而且,不同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语速等,大多是“虚化”的重要因子,潜藏着不同的情感意蕴。

如《桃花源记》的“后遂无问津者”,重音若落在副词“遂”上,会让人感到作者对人们不再追寻“桃花源”所流露出的淡淡遗憾。重音若落在副词“无”上,则强调探寻的人再也没有了,读来让人生发无尽的悲哀――“外人”连梦与希望都破灭了。梦还在,心还在;梦灭了,心就死了。所以,叶嘉莹先生说:“这是最悲哀的一句。”

又如《唐雎不辱使命》,秦王先是“怫然怒”,妄言“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谓盛气凌人,最后却“色挠,长跪而谢”,这一“怒”一“挠”的变化,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中可以探摸到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本质。所以,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融入文本,化身为文中人物,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脉动。

(二)替换比较

通常而言,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主要表现在能从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言语形式中选择自认为最准确、最生动、表达效果最好的那个,以创造独特的文本情境,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增、删、换、改等方法,变换原词、原句、原序,进行对比,在对不同词语、句式、语序的反复推敲中,让像海上冰山一样潜藏着的内容、情感、思想浮出水面,从而领略其运用的妙处。如把《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中的“入”字换成“插”字,不难发现“入”字更为妙趣横生――化静为动,体现山峰与云的相触相融,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山峰,浑然一体,既写出了山的高峻,也写出了云的柔和,以显刚柔并济、和谐之美。而“插”字却突兀生硬,美感顿失。

(三)想象补白

古人写文章总是“意则期多,字惟期少”,用最少最精的言语表达最丰富最深远的意义,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文言文一般言简意赅,凝练含蓄,多有弦外之音。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和特定语境,针对文本的空白,进行适时适度的想象,以丰富文本内涵。如《湖心亭看雪》中的“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问其姓氏,曰:‘金陵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充满了很强的思维张力。我们不禁思忖:这两位金陵人怎样上湖心亭的?他们的志趣如何?张岱与他们是怎样对话的?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单单强调“金陵人”?张岱为什么要“强饮三大白”?这说明张岱又是怎样一个人?如果能让学生借助想象,进入此时此刻的湖心亭上,想必会对文本内容以及张岱的思想感情有更丰满贴切的体验。

(四)据境索义

“境”即语境。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角度下了这样的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要理解“虚化”的言语意义,就必须联系“实化”的言语内容来体会“虚化”的言语表达效果。脱离语境或断章取义,“虚化”的言语就无法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甚至和作者的本意截然相反。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我知之濠上也。”怎样准确理解“安”的意思?不妨让学生通读全文,并重点联系下文“濠上”一词,便知庄子与惠子是在濠河的一座桥上对话,惠子的“安”是语气副词“哪里”的意思,而庄子偷换了观念――解释为“何处”,这样学生就会欣喜地发现,这种狡辩确实带着庄子的几分调皮、几分童真。

(五)以“诗”解“诗”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4篇

一、从中国古诗词中看“渔人”形象

相对较早的屈原《渔父》篇里的渔父,是作为屈原的一个对面,而不是对立面出现的。屈原是要坚持自己的操守,渔父说,不妨随和一些,“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就是说我们可以随环境,自己可以有一个新的选择,我们适应它。我濯缨也罢、濯足也罢,反正我还是濯了。所以他既有自己的某一种原则和立场、或者行为方式,但是又有一种变动。屈原是执着,他是一种超脱。某种程度上他有一种和光同尘,但是到了后来,很多文人都写渔父词,或者是塑造渔父的形象,往往是把这两个形象结合到一起。屈原借这篇词来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自投汨罗江而死。。

历代文人笔下也塑造了许许多多的“渔父”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是自信淡定的渔翁;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咏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偻一轻钓,花满楼,酒满瓶,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渔父词》

是洒脱率真的渔父;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杜牧《渔父》

是隐逸闲适的渔父;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是清心寡欲的渔父;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是随缘任远的渔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划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江村》

是苦中作乐的渔父;

絮飞飘白雪,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马致远《临江仙》

是看破红尘的渔父;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白居易《垂钓》

是狂放苦闷的渔父。

似乎一切著名的诗人都写过渔翁,像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人,笔下的渔翁、蓑翁扁舟之类数不胜数。纵观所有的渔父词,没有哪一个诗人认为“渔”即“愚”,在诗词中流露出嘲讽和鄙视意味。以画闻名天下的郑板桥也写: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做一个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打渔人反而成为他挣脱俗世纷争后的志向,可见“渔人”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一个极其美好的形象,几经风雨的历练,在浪潮中求生存寻生机,是无比睿智而勇敢的形象。

从教学文本中看“渔人”形象。杨玉栋老师在〈《桃花源记》“渔人”新解〉中列举了四点原因来论证其“渔人”即“愚人”的观点:①因为他入而又出,②因为他去而作记,③因为他言而无信,④因为他急而媚官。在我看来,这四点原因在论证时都值得商榷。

(1)他入而又出。杨玉栋老师认为“渔人”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下误入桃花源是“撞了大运”,而“渔人”却“停数日,辞去”,可见其“愚蠢透顶”。此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假设渔人也可能是想回去把更多的亲人接来桃花源同享太平盛世呢?假设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不忍心毫无音训地就抛下自己的妻儿老母呢?这些也都是人之常情,都有可能。

(2)他去而作记。杨老师认为“桃花源是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岂是一个渔人想走就走,想来就来的?有此想法,就是愚蠢,有此做法,更是可笑。”这也是不合逻辑的:其一,杨老师的此观点,完全同中国古诗词中的“渔人”形象背道而驰。其二,从情感上考虑,美好的东西人人都有追求的资格,相反有勇气追寻美好的人,也正因为他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其三,我们在文章中也看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难道这个被称为高尚士的刘子骥也是愚蠢可笑的小人吗?

(3)他急于媚官。“渔人”既出,诣太守,寻桃花源,并没有任何证据可证明他是为了谋官,相反找不到可能还会为自己惹来祸患。杨老师认为“渔人”不告诉家人而直接回报太守的原因有二:①他想显示自己经历的奇异,以期获得太守诸人的敬重;②是把这经历作为巴结太守、趋奉权贵的资本,以求名利双收。并说除此以外再想不出别的原因。笔者却认为正恰恰是“渔人”“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他不甘于独享平安、富足的生活,他希望借太守之力,让自己的乡亲父老都远离战乱,远离贫穷。

总之,《桃花源记》所表现的是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此主题已普遍认可,那么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事件中,作者何必要塑造一个“愚蠢狡猾、贪图富贵”的小人去发现桃花源这样一个美丽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呢?这于情于理不合。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5篇

梦想中的桃源桃花纷飞,飞落到碧绿的田地,肥沃的泥土,简朴的茅屋,潺潺的流水上,就像听着舒缓音乐时的感觉。外面的生活纸醉金迷,人们沉浸在繁弦急管中,但他们都裹着一层厚厚的糖衣。进去之后,看到的人潮涌动,带给人一种紧紧的压迫感,却又让我无法自拔,像陷入泥潭的蚂蚁般不知所措。梦想中的桃源人民耕地除草是放松,往来种作是乐趣,闲暇之余,打两壶酒,叫上几个朋友,聊聊天,谈谈心,叙叙家常,好不自在,可能人们正在手帮手地干活,真是惬意!

爱,在桃源里随处可见,可是,我们那个所谓的现代社会呢?爱到哪儿去了?

现代人每日匆匆忙忙,大人上班堵车,小孩儿上学劳累,面对工作考试,更是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哪里还有心情去聊天谈心?可能正因为这样吧,互相关爱的生活才会为每个人所向往,但如果去了桃源从此不再出来,我会否慢慢厌倦那田园生活而渴慕现在的快节奏?到底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是爱?还是。

想着想着,我又慢慢向前走去。

桃源中的美好舒适的环境,我真的很想拥有。但那只是为了在疲劳时暂时寻找一个心灵的寄托处,我终究还是要回到那个世界去的,毕竟我已在真实的世界里生活了快十三个年头,已经在慢慢适应生活快节奏。

这个桃源,只是我想象中一块美好、神圣的净土,它只是心灵暂时的寄托处,是心灵的度假村。

而在度假村的去留还是取决于生活,应该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去找寻、去创建与生活同步的桃源,心中的美好桃源毕竟只是虚幻,这样的一片净土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却不一定是现实。

悟出了这个道理,我骤然抬头,看见的是桃源。我正准备踏步进去时,脚却停在了半空,下着桃花雨的桃源对我来说当然充满吸引力,但既然我已在桃树下找到了所要寻的答案,也就没有必要进去了。

湖光山色桃瓣雨的绝美景象固然好看之极,却难免使我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所以最好的还是全身心的投入这个现实生活,去适应这繁弦急管。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6篇

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看到众人之后的命运。我亦如此一游,将2035的中国看。

走在2035年的街道上,整个人都身心舒畅了不少,阳光透下的刚刚好,照的人身上暖暖的,前方宽阔的大路亦被照亮。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人目不暇接,光洁的外墙,让人都可以照镜子。本欲看看里面究竟在做些什么,走近细看才发现,严严实实的什么也看不见。

路上各种各样的飞行器有序地行驶着,密集却有秩序,我想路上怕只剩下我这等凡夫俗子还在走着罢,结果,前面看到许多缓步徐行的人,似是一点儿也不着急。我开始纳闷了,在我们这个时代,街上几乎都是步履匆匆的行人,怎么以后的人们反而慢了下来呢?凑近些才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耳朵上都带了一个类似耳机的东西,细听,“请注意前方行人,请向左避让”我不禁再多看两眼,那人的面前原来还有一个大屏幕,他的手指在上面飞快的舞动着,处理起事务来一点都不耽误。一会儿,一个电话来了直接转至耳机,那人就清晰地听到并开始回答了。依稀间,我听到了“环境”“我马上过去”的字眼。转眼间,他呼叫了一个飞行器准备走的时候,我赶紧站了上来。晃晃悠悠地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呢,突然飞行器就落地了。

我那晕乎乎的脑袋,刚有一点开机的迹象便被眼前之景所吸引——满目青绿,朵朵桃花,“灼灼桃花,枝叶蓁蓁”,在这里开的分外娇艳。“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我感觉我就像是那渔人误入了桃花源。所幸,未曾忘记来这儿的原因。跟上前方那个刚刚不急不躁,现在却健步如飞的家伙。他急匆匆地一边听人汇报情况,一边打开整个“桃花源”的全景图,放大到出问题的地方,又点开每个零件近期的运行状况表。突然似是发现了,惊喜的跟那个汇报的人员分析,又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我这时才知道原来他是国家“绿水青山”计划的负责人,一个对环境如此上心的人,他的梦想——让处处都是青绿,让所有人都无须为环境而焦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2035年,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为其努力,或为其奋斗。而这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合成了那一个让几代人民为之付出汗水的光荣名字“中国梦”.2035,是你、我、他的2035,一个让历史铭记的2035。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7篇

(东方先锋剧场)

喜怒哀乐的错综迷案、刻骨铭心的生死情意,在滚红的霓灯下酿化出我们最原始的人性与真实。我们是被城市圈起的爱幻想的动物,还是要当城市铁林里的“007”?

话剧 《洋麻 将》

(首都剧场)

普立策戏剧奖获奖作品,美国著名作家唐纳德•柯培恩的成名之作:只是养老院两位孤寡老人的小小纸牌游戏,用以打发时光,排遣孤独,却有着最宽广的社会能见度。

亚瑟小子北京演唱会

(五棵松体育馆)

5项格莱美大奖,专辑销量近45,000,000张,还是作曲家、制作人、演员、商人、设计师、慈善家⋯⋯以及,周杰伦亲口承认的“音乐灵感导师”!

郑秀文Love Mi上海演唱会

(上海大舞台)

Sammi的唱歌奖项,在百度上拖出长长一页。整场演唱可以劲歌热舞,也可以深情低唱,是万人派对还是温柔低沉的细腻雕琢?每个都会男女都听得到自己的酸甜苦辣。

2010年探梦恐龙岛主题乐园

(鸟巢以北300米)

穿越到距今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火山、热带雨林、3层楼高的霸王龙、一翼遮天的翼手龙⋯⋯这个盛夏,去体验作为沧海一粟的渺小与震撼。

千与千寻――久石让•宫崎骏动漫视听大型交响音乐会

(北京音乐厅)

从《天空之城》到《悬崖上的金鱼姬》,这一夜,宫崎骏、久石让带着我们穿越风之谷,徜徉在幽灵公主出没的萤光闪烁的山林中,再搭乘旧式火车滑过水面,奔向神隐之乡⋯⋯

话剧 《未完待续!!!》

(东方先锋剧场)

一个28岁的女人,无奈4个死神的捉弄,在奇趣的找寻中,遇到了“工作狂”、“购物狂”、“健身狂”等朋友,她狂欢,她笑闹,她疯狂⋯⋯她最后究竟会带走什么?

周杰伦“超时代”北京演唱会

(工人体育场)

辗转半个地球开拓自己娱乐版图的周董终于回归!演出现场,360度浮空立体呈像,玄机暗藏,华丽重现10年精选曲目,十年光阴,歌如岁月。

痞子蔡青春纯爱话剧 《回眸》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很多爱情干柴烈火,生离死别,但最真实的爱情故事是发生在当下却浑然不觉⋯⋯他讲很不冷的冷笑话,她说很冷的冷笑话。久违了,痞子蔡,希望青春的一切都来得及《回眸》。

小剧场含笑史诗话剧 《李小红》

(枫蓝国际小剧场)

写给七零后的内心独白:我们在时代转折时坠入断层,却依旧做着我们初始的好梦。未来会不会幸福呢?你是不是这个李小红?终究没有答案。

迪士尼童话舞台剧

(保利剧院)

魔法永远迷人,当米奇三人遇见《白雪公主》、《灰姑娘》以及《美女与野兽》,这会是怎样的绚丽大魔术?迪士尼的梦幻世界,实现你心底最深处的愿望。

惊艳版 《新暗恋桃花源》

梦入桃花源范文第8篇

为了梦想,搬离钢筋森林

牛健,现年52岁,一家三口居住在北京中关村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每月月租近万元。

从2005年开始,牛健就在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事阳台绿化研究。10年来,他一直在北京多个企业、学校、小区进行阳台绿化推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的阳台绿化仍然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而且,牛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低,不少人都梦想回归田园生活,又因各种现实原因不能离开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牛健被美国展馆里一部无声电影深深震撼。电影里的小区天空灰暗、垃圾遍地、人情淡漠。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一个小女孩开始行动:她将花种在垃圾堆旁,一次次失败后又一次次尝试,最终她的行为感动四邻,居民都参与进来。不久,小区的垃圾没了,天更蓝了,小区变成一个处处绿草如茵、充满欢声笑语的温暖大家庭。

其实,这个主题与牛健多年的梦想不谋而合:让更多人享受绿色,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牛健甚至设想:如果城市中每个家庭的阳台都郁郁葱葱,城市就会成为一片森林:如果每个居室都摆满绿色植物,那么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天然氧吧,而非现在的“热岛”和“雾霾之城”。

可是,牛健坐车环绕北京二环、三环后,感到的只有失落。他绕二环一圈,直线距离约28公里,只看到10个阳台露出绿色。绕三环一圈,约50公里,也只有5个阳台露出绿色。

牛健回想起自己幼时的家,后院是个荒芜的花园,他常常去那里移种花草,追蝴蝶、逗昆虫,非常快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每天面对的是高楼大厦,灰蒙蒙的天空,生存的压力大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冷漠,所有这些让他更怀念儿时的快乐时光。他常常想:要是能打造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该有多好啊。

牛健决定率先创造一个“世外桃源”,为向往田园的都市人开启一条实现梦想的捷径。

自建乐居,让生活充满绿色

2014年春天,牛健行动起来。要建“世外桃源”首先得有地。在朋友的帮助下,牛健用低廉的价格租用北京顺义区泥河村一个工厂的荒地。

接下来是建房子。自建一栋房子成本高不说,还得办理许多相关的复杂手续。经过多方研究,牛健决定购买6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约十五六平方米,6个集装箱大约90平方米,正好够一家人居住,而且造价不到30万,可谓经济适用。

牛健联系好集装箱厂家,从签订合同到集装箱运输、起吊和安装,总共耗费两个月时间。牛健把这6个白色的集装箱平层排列:1个办公箱,1个生态创意制作实验多功能箱,1个综合生态循环示范箱,3个居住及贮存箱,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

6月19日,牛健一家三口退掉中关村的租房,搬进集装箱打造的“乐居”。

牛健首先对集装箱外部进行改造,在屋顶做防水和隔热层,在四周安装楼梯,便于上下。接下来是生态改造,这是“世外桃源”的精华所在。牛健决定分几个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铺设生态小路。牛健用旧砖、旧安全网、打地基余下的石子,和家人铺建起一条生态小路。这样的小路不仅草可以生长、小虫也能住,随后又给“亭楼阁院”安装木地板。

第二步,给小屋种植各种绿色植物。一家三口总动员,各自分工。牛健一边种花,一边告诉儿子,在家里要选择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绿萝、吊兰、富贵竹、密叶朱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种植植物的容器最好选择透明或半透明,这样便于观察植物是否需要浇水。全家人收集不少废旧的塑料漱口杯、饮料瓶、糖果盒等作为盆栽容器。为了让这些植物在室内就可以完成光合作用,牛健安装了许多LED植物生长灯。接着,他又号召亲朋好友帮忙,在院里的每条小路上种满各种花草,就连每个集装箱的外墙上都挂满绿色植物。

经过一家人的不懈努力,牛健终于把6个集装箱打造成西班牙式的花园。家里家外虽然充满绿色,可是这些花都要浇水,而且必须要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这就是牛健的第三步工程:打造可持续生活研究室。

所谓的可持续生活是从清洁能源利用、生活垃圾处理、沼气系统应用、有机种植等环节入手,构建一套综合的供水、过滤、收集和灌溉系统。

在牛健的总指挥下,两个月后,他的生态雨水花园初见端倪。一切就绪,牛健选择最环保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在这个生态雨水花园里。

2014年8月26日,“世外桃源”初见雏形,一家人开门迎客。

养花种菜,做个快乐的城市农民

新鲜劲儿一过,牛健的妻子就开始抱怨,每天都要去很远的地方买菜,大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而且这里没有朋友,整日无所事事。牛健心想:世外桃源就要自给自足,既然拥有这么好的土地,就不应该只种植物。

牛健向妻儿宣布:种菜种粮自给自足,过真正的世外桃源生活。

随即,牛健在屋顶种植白苏、空心菜、苦菊、芝麻菜、荆芥、生菜等多种蔬菜,把整个屋顶填补得满满当当。

这么多蔬菜,所需要的肥料从哪里来呢?奥秘就在卫生间里。卫生间的马桶边有4个大桶,其中一个是灰水桶,另一个则是用来收集灰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中水可冲厕所或灌溉),另外两个桶则是两级发酵的沼气桶。沼气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作为气体肥料,不仅可促进植物的生长,还可抑制许多病虫害的发生。这对牛健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肥料。

另一个秘密就是厨房水池下的厨余粉碎机。牛健在家里安装两台这样的机器,还有一台藏在下水池管道的接口处。只要开动粉碎机,苹果核、香蕉皮等都会被打成碎末,流入卫生间里的塑料大桶,这也将成为肥料系统的一部分。

雨水收集系统解决灌溉难题,每当牛健打开微喷灌溉时,整个屋顶远远看去,笼罩在像雾像风像雨的仙境里。

没多久,在牛健一家人的辛勤劳作下,那些蔬菜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们的餐桌上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绿色无污染蔬菜。

牛健还收养了一只流浪的小狗,名叫小乖。小乖很喜欢在菜地旁围着干活的牛健跳跃,更喜欢在午后的时光里,蜷缩在牛健的怀里晒太阳。

北京的酷暑下,城市人只能依靠空调,牛健家里却透着阵阵清凉。电视背景墙上、门框旁、吊灯下、窗边,到处都种着生机盎然的植物,俨然一座“植物园”。特别是墙角那个一平方米左右的“森林小屋”,三面墙上均匀地镶嵌着木质的种植槽,里面摆满随意伸展枝叶的绿萝。“柜顶”一盏照明灯辅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张单人沙发内隐藏的大水箱通过种植槽向绿萝供水。

每当心情烦躁时,牛健都会坐在这个沙发上,闭上眼睛,身心放松,随意伸出手都能触碰到绿萝的枝叶,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一般,城市的喧嚣悄然散去。

牛健爱上了“桃花源”。他们没有离开城市,却仿佛回归真正的田园生活,怡然自得,过得踏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