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章欣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欣赏自己的妻子,首先可应用欣赏一般妇人的方法,有人主张“墙上、马上、楼上”三个“上”的妇人最美, 这是欣赏的角度常换换仰视俯视的姿势,八面玲珑,视角不同,风景便不一样。
有人主张“旅中、醉中、日中”三个“中”的妇人最美,这是欣赏她换了个不同于家庭主妇的角色,有时像邂逅的游伴,有时像斗酒的狎友,有时像奔走的同志,角色常换,心情愉快,风貌不一样。
有人主张“月下、烛下、帘下”三个“下”的妇人最美,风帘花架,月光烛火,这是恢复一些妻子罗曼蒂克的气氛,带点烟,带点雾,带点仙,带点神秘,风情就不一样。“数苞仙艳月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嗯,谁不是在朦朦胧胧比灯火还暗的月光下,才动心地把妻子娶来的呢?再则欣赏妻子,当然也须随着年龄的老少,容貌性格 心意的变化,而转变一些欣赏的重点。
年轻的妻子像一朵花,欣赏可以侧重在“态”。妻子开心的时候,“媚体迎风”,鲜艳得像花朵的照片;发怒的时候,“星眼微嗔”,神秘得像黑黝黝的电影;哭泣的时候,“梨花带雨”,模糊得像泼墨的水彩画;睡觉的时候,“鬓云乱洒”,粗线条像乱针的刺绿图;生病的时候,“瘦靥销红”,冷峻得像一座没表情的铜像雕刻。总之,都是艺术品。
中年的妻子像一首乐曲,欣赏可以侧重在“情”。妻子有插花赏月的时候,欣赏她青春不老的芳情;有全家踏青郊游的时候,欣赏她洒脱不骄的闲情;有一人独在窗口傻坐的时候,欣赏她回味神秘往事的幽情;有带点撒娇、语此意彼的时候,欣赏她默契常在的柔情;更有一番雨一番晴,哭完了就笑的时候,那就欣赏她率性而为之中,有一段“不可磨灭之真”的痴情。
关键词: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思维的拓展,进一步领悟生活中的真谛。文学作品是人们了解世界,培养自身涵养和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人们可以通过品味文学作品得到个人对人生价值的诠释,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为了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呈现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接受专业学者和大众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这样能够有效地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工作,是积极促进高质量文学作品创作的有力措施。本文针对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互动影响力。
一、文学欣赏的内涵
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集结了作者的智慧和情感,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本身,进行更深一步的体会,在阅读文学作品本身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地理解和想象,提升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文学作品的欣赏是有其固定步骤的,首先是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前要充分地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文章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情感领悟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选择,进行基本的欣赏阶段定位,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进一步想象和体会作者的心境。其次,在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要对自己所选择的文学作品报以热情。充分期待的心情能够激发对文学作品实质内容的更高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且提出文学作品中的优异之处和弊端。
通过文学作品这个载体进行读者和作者的沟通联系,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读者的精神感受,也能帮助作者传递自己的情感。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时的体会进行想象的发挥,提升自己阅读时刻的趣味性。作者则能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情感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人类情感的交融是文学作品价值的最高体现。
二、文学创作的概念
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一个伟大的精神价值创作过程,是作者精神和情感的有力体现,向读者传递思想的过程中,完成文学和灵魂的交换。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完成的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文学叙述能力进行感人的传播,能够完善作者头脑中的思想,进而进行作品形象的创作,进而塑造作者的独特思维建立。
文学创作具有它的文学特点,首先是整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具有变化性的。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绪会伴随时间、环境,以及周遭人的情绪等诸多原因而产生改变,或者是出现思维上的灵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的特点都是具有文学创作艺术性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者都具有自身的创作周期,在创作的周期里能够满足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行文章的想象和发挥,但是文章中还包含着深刻的情感诠释和意义哲理。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者能够从贴合实际的故事引导角度出发,在创作的过程中添加艺术的创作和想象能力,从而进行深度的情感渲染,在复杂的情感诠释中,进行逻辑和文学思维的融合。
三、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创作是文学欣赏的基础,文学欣赏推动文学创作的进展,两者共同进步。文学作品的创作加速了文学欣赏的诞生,为了能够进行文学作品的品鉴,文学欣赏的方式被大众慢慢地所接受,在接受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欣赏体系,促使文学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并且在保留原有文学构架的同时又增添了文学内涵,促进大众的接受能力和阅读价值。运用文学欣赏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利用文学欣赏的方式帮助文学创作提供动力,使文学创作更加完善和完美,在充分表达文章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文学灵感的创造,体现文学内涵和价值。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是通过文学欣赏的过程被有效传播的,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能够成为树立读者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通过正确的文学作品指导,能够让读者在领会作者文章本意的同时,深刻品位文章中的社会教育意义。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不断地完善文学作品的质量,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创作的思路和感情,是非常具有生活含义和社会意义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社会指导意义,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国民的认知能力,还能够充分地提升国民的阅读素质。文学欣赏的作用就是能够促进和推动文学作品的再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通过对文章中故事性的解读,帮助学生对社会生活指导思想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受到读者的影响,一般作者都会根据读者的心理需求进行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虽然不是完全的指导中心思想,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者的选材和主旨的表达。实际的生活感受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重点,贴合实际生活的创作更能够吸引读者。想象力的丰富直接决定了文学作品和文学欣赏的研究价值,更加非凡的体验感受可以促进文学作品的艺术色彩。
文学创作能够激发文学欣赏的发展,文学欣赏能够促进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作用能力。
参考文献:
1.1感知美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中具有众多的审美素材,然而由于年龄小,一些小学生对那些审美素材却毫无感知能力的。为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感知美。
1.2体验美
体验美与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身心的愉悦为基础,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作品的美,以求达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构建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感受美的过程。
1.3欣赏美
美无时无刻不在激荡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欣赏美。比如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瀑布》中有这样几句话:“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这几句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学生说道,“瀑布像珍珠的屏,好美啊,但是作者写得更美!”
1.4创造美
阅读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感知美、体验美、欣赏美,还要教会学生创造美,以审美感触去营造美,这才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2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无限的美,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滋润,并引导他们去领悟,去鉴赏,去学习,去体验。帮助他们提高对美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2.1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美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教师先为学生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原因。一位学生说道,“我最喜欢‘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这一句,因为柳条儿和桃花是植物,但是作者把他们写活了。”另一位学生说:“我最喜欢‘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这一句,因为这句话读起来很押韵,又特别的活泼,像是在对着谁说话,也像是在唱歌。”如果不去分析最喜欢的话,那么这篇课文的语言美就无法被学生深入感知,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分析最喜欢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二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还不太强,因此能够分析到这个程度已属不易。在对高年级学生的审美引导时,教师应该更注重让学生感知语言的深层含义。再进行审美感知时,大多需要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只有多多诵读,抽象的文字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审美形象,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感知与品味。
2.2引导学生体验意境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选自名家之作,具有意境深邃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意境美,使学生犹如处于那个情境之中,体验到意境的美感。比如,小学语文S版《山村的早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恬静的小山村安静的清晨的画面:“小溪带走夜的鼾声,露珠打湿美的黎明;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她揉着眼睛。”课文中以彩蝶、蜂儿、小河、炊烟、牧童、羊儿、妈妈、姐姐、小妹、爷爷、哥哥、上学的孩子这些意象填满了山村的早晨这幅水墨丹青画,使宁静、美丽的乡村活灵活现。为了让学生更能体验到文章的意境美,教师播放了几幅美丽乡村的画面,并配上了悠扬的音乐。在讲读的时候,一位学生这样说道:“老师,我好想去看看这么美丽的山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2.3引导学生欣赏内容美
阅读素材中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更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内容美。比如,《难忘的八个字》讲述的是一位教师对先天有缺陷的学生的关爱,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所讲述的事件体现的人性美;《放飞蜻蜓》文章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我不能忘记祖国》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章所传递的热爱祖国的道德美……
2.4引导学生创造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朗读表达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因此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与想象,在朗读与想象中创造情感美。比如在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瀑布》中,引导学生想象瀑布的声音听起来像什么。学生的想象被激发了起来,有的学生说瀑布像午后的暴雨,有的学生说瀑布像飞机起飞。之后教师播放了瀑布的视频,使学生受到了震撼。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瀑布像什么,学生的回答同以前不同了:有的学生将瀑布比作天上的银河,有的将瀑布比作白色的丝绸,有的将瀑布比作晶莹剔透的珍珠……瀑布这一自然景象在学生的描述与想象中变得美不胜收。
3结论
关键词:课文 阅读 教学法 鉴赏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2006)指出:“中学英语阅读技能教学以培养阅读策略、语感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导入。文化意识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阅读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的、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的阅读材料……”
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不仅仅为了使学生达成高考目标,学习语言知识,也应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中西文化,欣赏英语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少开设英语阅读课。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阅读结果,而忽略了阅读理解的过程。许多教师布置阅读作业的要求完全按照高考模式进行,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也仅仅停留在核对答案和疑难问题解答。阅读理解的训练基本流于形式,学生手忙脚乱,经过大量的训练后仍不知从何入手。
在布置作业时,多数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材里的课文,忽略了教材的重要性,往往只是选取历年高考试题作为蓝本,现取现用,没有经过精心的筛选。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素材。目前使用的教材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利用教材,开设阅读课,进行“阅读—讨论—评析—鉴赏”综合阅读教学过程的尝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立足课文,充分挖掘课文的语言素材
1.熟悉课文,把握教材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以话题为纲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具有时代性、多样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才能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立足课文,挖掘语言素材
课文是信息的载体,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课文语言优美、流畅,思想深刻,教师应以课文为载体,立足课文,充分挖掘文章里面的语言素材,教会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同时,要挖掘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只有挖得深,挖得广,学生才会跟着学得深,学得广。
三、开设阅读课,运用“阅读—讨论—评析—欣赏”综合阅读教学法
1.更新观念,开设阅读课
课文的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目前的找文章中心句、信息查找题等形式。在这种生硬的阅读课中,学生丝毫不能体会到文章的美感,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开设专门的阅读欣赏课,看似教学进度会被拖慢,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但从长远来看,却能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语言的魅力,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2.运用阅读教学新法,重视阅读过程
纵观当前的英语教学,教师大多重视读教材中语言材料的挖掘,关注与考试接轨的语法、词汇、句型、阅读理解以及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学到的多是词汇、句型、语法、各种阅读文章的应试技能。这种对语言之美的忽视,对语言欣赏的缺失,是语言教学的一大遗憾。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学生因不懂得欣赏语言之美而失去对英语的喜爱和兴趣。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阅读—讨论—评析—欣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
我以教学Module 3 Unit 3 的阅读课为例,这样安排课堂任务:
Step 1:阅读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Henry 进入饭店后,点餐时与Waiter及Owner、Waiter等人之间的对话。
Step 2:讨论
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小组间讨论以下问题。
(1)Henry点菜时用“a nice big steak”和“extra thick” 来要求所点的牛排,为什么不是简单的一句“I’d like a steak?”
(2)为什么饭店主人说“That one’s reserved. This way, please”?靠窗的位置真的已经有人预定了吗?
Step 3:评析
阅读时,学生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之处,看到问题后马上体会到课文中不同人物语言所反映的深层次内涵,讨论极其热烈。经过讨论,学生认为,Henry 额外使用了nice、big、extra 等词来修饰所点的牛排,说明他当时已经非常饥饿,对食物非常渴望。而饭店主人不让Henry 坐靠窗的位置,并不是因为有人预定了那个座位,而是认为靠窗的好位置要留给贵客,Henry 这类普通客人不配。也有学生认为Henry 的穿着打扮太过破旧,饭店主人觉得Henry如果坐在窗口会影响自己店的形象。
Step 4: 鉴赏
学生经过讨论和教师点评,细细品味了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非常直观的体会跟感受。在之后的课文诵读时,对课文也有了更多的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课文进行缩写、扩写,续写等活动,例如,将上文中Henry 进入饭店后,点餐时与Waiter及Owner、Waiter等人之间的对话改为叙述性语言,把握文章的基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基于上述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欣赏,让学生学会从词、句、修辞等方面欣赏英语语言的美,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阅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开设阅读欣赏课,把语言欣赏引入高中英语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2006(6).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北师大出版社,2005.
[3]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4]麦琪.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欣赏.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9).
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略了知识中的美,使英文学习变成一件枯燥无味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对学生创造能力及健全人格等各方面的培养极其不利。下面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在审美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实施欣赏教育,真正把课堂教学从刻板僵硬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除了提高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素质之外,欣赏能力也得到提高。
一、英语教学中实施欣赏教育的意义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英语教学中蕴含多种多样美的元素,可以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方面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对自然美的欣赏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异国他乡的风情美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欣赏自然美可以使人们在恬静中恢复疲劳,得到休息,还可以培养人们的优美情操,寄托自己的理想。社会美有着广阔的领域,包括一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生活中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都与“真”、“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多认识、接触这些真善的内容能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凝结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反映,比现实美更鲜明、更生动、更具典型性。它不是直接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的影响。各种美的形象、形式都为欣赏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充分利用这些美的内容,广泛而深入地挖掘出更深层的内蕴,是吸引学生学习英语并能持久喜爱、长期坚持下去的有效方法。同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欣赏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欣赏教育意识,在英语学科中系统地进行欣赏教育,使学生将认识美的能力通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力量,成为具有创新思维、高尚情操、健康人格、积极向上的新型人才。
二、当前英语教学中欣赏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们不应该将欣赏教育的实施完全推给艺术科目的老师,而应该从本学科着手,找出本学科美育的特点,施行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欣赏教育与智育、德育、体育融会贯通,更有效地为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外语教学作为智育中重要的文化基础学科,自然离不开欣赏教育。
在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尽管英语学科教师对欣赏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实施着欣赏教育,但对欣赏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带来的影响认识不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部分教师依然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穿新鞋走老路”,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新教材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实际能力尤其是欣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灌输多于启发。有的教师还保留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输知识,认为自己现有知识已足够教给学生,不善于挖掘教材的丰富内容,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资讯,对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优势认识不足,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理解不深,没有加强自身素质的要求,没有树立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观念。
3. 一些教师虽然有在学科中实施欣赏教育的想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时有时无,并没有系统地将欣赏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4.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尽管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一,但总体上还是以分数高低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创造才能也被埋没。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途径和办法
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有着认识美、追求美的强烈愿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欣赏教育,发挥英语这门世界性语言的优势,能够自然而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意志品质、言谈举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英文课文阅读欣赏能力培养
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外语教学教的是语言,因此,外语教学也不能脱离所学语言的文化和历史。课文赏析是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的。在课文赏析中,应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的功能,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赏析是从作者的生活背景或文章的社会环境、文章的选词以及文章的布局展开的,这样,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就不是孤立的、单层面的,而是有联系的、多方位的,从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来讲就提高了很多。教师从文章的布局及选词着手进行分析,就可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所传达的主题、观点有正确的反馈。
例如,通过赏析,学生对“He sat in front of them, dressed in a plain, ill-fitting suit, never moving, his dusty face masking his age. He kept chewing the inside of his lip a lot, frozen into complete silence.”中出现的三个分词短语“dressed in…, never moving,…masking his age”不再感到是呆板的语法现象,而能体会到一个生动、形象的“穿着不合体、静坐不动、满面污垢”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并能理解到此处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对句中的“frozen”一词有更深刻的感受: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Vingo呆坐在汽车上的样子,像被冰牢牢冻着似的,使人不由自主对他产生兴趣。全文看完之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这个词的意义: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主人公此时此刻内心的紧张、不安,以至于对周围的情况无心考虑。
2. 英文修辞手法欣赏能力培养
高中有很多学生对那些已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名著如《飘》、《简·爱》、《傲慢与偏见》、《永别了,武器》爱不释手,而与此相对的英文原著却很少有人问津。除了阅读时受词汇量的限制外,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体会不到原著语言的表现力,即文章中对人和事的生动刻画和描写。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生对英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不熟悉,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感知的语言材料中,体会不到英语语言的美感。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的修辞格不了解。如果课堂教学中能让那些富于表现力的英语修辞和我们的汉语进行比较,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修辞方式在语体学中称为修辞格(figure of speech), 其中常见的修辞格多达三十几种,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渗透一些常见的简单的修辞格进行欣赏教育就可以了,如比喻性修辞格,包括明喻和暗喻。明喻,又称直喻,其特点是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这两种不同事物在描写或刻画时加以对比,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物。常用的喻词有:as,like,as if, as though, such as, and of+n.等。如:Who is to blame but her tyrant of a father?(谁该受责备呢?只能是她那暴君般的父亲。)使用明喻能激发想象,诱发联想,使人们获得对比喻之事物的深层次理解。可见,这种修辞方式能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画面感觉。暗喻,又称引喻,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句中不出现喻词,有时事物的本体也不出现,只有喻体。有无喻词是区分暗喻和明喻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说暗喻是省略了喻词的明喻,或者说暗喻是缩减了的明喻。如:(1)“Spring,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2)“For secrets are edged tools, and must be kept from children and fools. (3)After the failure of his last novel, his reputation stands on slippery grounds。暗喻与明喻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所起的作用却是相同的,都是把要说明的事物比喻成另外一种具有鲜明的统一特点的事物,从而更形象、深刻地说明事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这两个例子中,学生们不难看出,夸张产生了一种放大的效果,能引起人们的想象。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就能感到英语并不是简单的字母组合,而是和我们的汉语一样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从而就会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也能欣赏到这种语言所传达的美感以及学会体会和理解英美国家所特有的风俗人情,思想开阔,精神愉悦。从而阅读兴趣就会提高,就会主动去找寻这种乐趣,去阅读更多的英文作品。
3. 英文歌曲欣赏能力培养
音乐美与语言美永远是相互渗透的。最美的语言不仅能用诗歌来表达,更能够体现在音乐里,同样令人感动的音乐也是一种绝美的语言,那么,表达的美到了极致便是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流行歌曲永远是时代的焦点音乐,英文流行音乐更是如此。尽管很多人不完全听得懂它的歌词,但它的音乐却能打动每个人,甚至连老人、孩子都会为之动容。像那首永远的经典老歌《永远等你》(Right Here Waiting)就极具音乐与语言双重的魅力,即使你听不懂歌中的一个词,你一定也会被它唯美的天籁之音深深地吸引。“Oceans apart,day after day,and I slowly go insane.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这是《永远等你》中经典的几句歌词,无论我们怎样把它翻译成中文,它都会失去原有的意味和韵味,更何况英语学习者根本没必要把它翻译过来,你都会唱了,难道还不会说,能说出来就是你的句子,难道还有比歌词更漂亮的句子?
基于此,可以在课堂中设立英文歌曲欣赏板块,老师首先将歌词教给学生,接着学生一句一句跟着学。在学歌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掌握有些词的发音和意思,歌声也会把老师和学生们的心连在一起。
如果你的一生无人欣赏,谈何关注、问候等其他东西,没有人欣赏,给自己留下的只能是落寞,感伤与悲哀,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有了欣赏才会给自己同时也给欣赏你的人带来快乐的心情,难忘的回忆。之因为欣赏,必然有欣赏的理由,或许人品,素质,学识,魅力。
相互的欣赏,便相互传递着内心深层的感动,理解和爱惜。
什么叫士为知己者死,鸟为知己者鸣。
真正的懂是由欣赏而来的,没有当初的欣赏何来以后的懂。不论你懂别人,还是别人懂你,真正的懂都并非那么容易,这个懂也包含太多的意义,有为之苦而苦,乐而乐,忧而忧的心灵相通,对方的情绪浮动也会暗暗感染着自己,为对方的欢乐而笑,为对方的悲伤而哭。
这个懂注定成为你一生的幸福甜蜜,只为着这一个深沉真切的懂,能相守相伴到老,就算山高路远,人在天涯,那种异样的感情却如丝如梦,相牵相融。
因为欣赏而渐于懂,因为懂而有了感情,也许那感情很顽皮,很朦胧,很单纯很透明,便是恰恰的这种感情就给你枯躁的人生增添了多彩的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你因为这个懂这个感情而自豪,而温暖,而充满激情。你会深深地感谢这个欣赏,这个懂,还有这份难求难觅的感情。
因为这个懂而生的感情是真挚的,是可以用来一生珍藏的,它会在平常时帮你缓解心中的苦痛,驱散忧伤,给你信心勇气,也给你振作向前的动力,使你不至于萎糜,颓丧,和寂寞孤独。
在茫茫人海中,有幸相遇,多少人还没等看清面容,听见声音就已匆匆擦肩而过,;又何谈心灵的碰撞。真正地让自己怦然心动,产生共鸣的能有几人,自古有知音难寻的长叹。
知遇是一种缘份,岂能呼之欲出,招之即来,如果随处可见,随时可拾,又何来珍贵而言。
真正的懂是一种情怀,一种挚爱,有听音入心,忘我痴迷的陶醉,有随风起舞,心随我动的豪迈,有衣袂飞扬,意颠神狂的洒脱,有琴瑟和鸣隔墙暗许的精彩。
好句: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缺点,则每个人都是很好的人!
感想:都说了人无完人,世界上怎么会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会存在完美的人?或许真的存在,但是,在不同人的眼里,总会有不同的看法!
突然间又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有名的画家拿出一幅画让路人圈出里面的优点,结果回家后,整一副画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了圈圈!第二天,他又拿着同样的画,让大家圈出里面的缺点,结果,回家,整一幅画也都是圈圈,昨天所画过的优点,今天也都成了缺点!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欣赏评改 自改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觉作文的批阅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也是最费时的工作。在习作批改过程中,是精批细改,还是多就少改,抑或是只批不改?批,怎样批?改,怎样改?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能力。”针对这一理念,我作了轻松评改作文的探索。
一、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欣赏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创造。在学生看来,自己努力写出的作文,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和指出,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这时,老师不妨做一个欣赏者,仔细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受到鼓舞,提高写作兴趣。
1.借图画欣赏。即用简笔画代替眉批。发现妙词在旁边画“红五星”,发现佳句则标示“小红旗”,对想象丰富的句段画“红叶”,对好的开头结尾送“飞燕”,在内容具体的段前画“小金鱼”,对构思新颖的习作在题目上画“小舟”。漂亮的简笔画会增强学生极大的写作兴趣,在同伴之间炫耀自己所得的奖励,并希望自己比别人有更多的简笔画。
2.借榜样欣赏。有一位作家说得好:“你能够看到一棵茂密的街树之中,那只绒帽般的鸟窝这并不算什么稀奇;如果你还能发现鸟窝是建筑在第几根树杈之中,并且还能看到不远处的那只鸟窝的主人,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对于在作文中能写出精彩的句子的学生,我常及时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使他们养成对事物细微观察的习惯。
3.借批语欣赏。好话多说,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字、词、句、段、章的一点一滴的可取之处,给予充分鼓励。坏话好说,即用旁敲侧击法婉转地指出作文的毛病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古人这句话,很通俗地说明了授予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主体参与的力度,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认识自改的重要性,使学生想改。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井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知名人士的好作文也是修改出来的,学生在心中就开始产生了自改作文的念头,为自己当一位评改作文的主人打好了基础。
2.告诉学生修改的方法,使学生懂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让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在熟练掌握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人。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辩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3.交流评改作文,使生善改。各组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内读评。互读互评并经过修改的文章在班内读评,肯定成绩和进步,允许“听众”各抒己见,还允许作者解释说明,使学生获得新的启示。最后是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的评改意见,认真仔细地推敲和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学生自改后,教师仍要批改。注意多就少改,指点迷津;注意因材指导,有的放矢,如差的“改重于批”,好的“批重于改”;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批改作文。
4.展示优秀习作,使生乐改。为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我为学生创造了展示的机会,让每组的优秀习作与其他组的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评比,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及奖品。我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群策群力,一起为本组的优秀习作再进行修改,争取在展示时让习作更加出色。”学生为了本组的共同目标,不断地充实着、完善着习作,沉醉在修改作文的活动中。看到他们争论的场面,我真是欣喜若狂,不由地发自内心地说:“同学们好样的,你们是小小评改家了!”
通过教师的欣赏评改、学生的自改,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一改以往每每写作语句空洞的状貌,因为他们在评改中得到参考,写作的思路得以开拓,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