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孔乙己续写

孔乙己续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孔乙己续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1篇

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 秋风萧瑟,候鸟南飞。孔乙己低着头,坐在地上喝完最后一口酒,拖着断腿,用“手”慢慢向外“走”去。

“这下打折了腿,还会再偷?”“再偷,怕连手也打折了!”

孔乙己害怕听到这笑声,咬着牙,拖着腿,使劲向前移去,口里不停的喃喃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这点灾难,何足道哉?

人们的笑声听不见了,他在咸亨酒店后面的山坡上坐下来,小腿疼得厉害,他看了看,又红又肿,有碗口那么粗,有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他哭了,泪流满面。他想到孙膑和周文王。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吾“四书五经”皆通,此难一过,天岂不降大任于吾乎?……”他痴痴地想,昏昏地睡去:他的腿好了,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他上京赶考,竟中了头名状元,接着又入赘宰相府,位极权重显赫一时。那天,孔乙己忽然想起要回鲁镇看看,知府、县令诚惶诚恐,肃立两旁,丁举人、掌柜的坐卧不安。孔乙己走出八抬大轿,款款步入咸亨酒店。掌柜和丁举人以及众人三拜九叩请安,孔乙己两手一抬,说:“算啦,本官不与你们计较些须小事。”众人齐呼:“孔大人真是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哪!”孔乙己看着旁边低着头的众人,心里得意之极,放声大笑。笑声惊起一群夜鸟,“哑哑”怪叫着飞向远方。孔乙己大惊,睁眼看时,但见秋雨飘零,暮色浓重,断腿处阵阵揪心的疼痛,孔乙己惨笑:“人生就像一场梦。我这五十多年,就做了一场科举梦……哈哈……哈……”便又鼓足劲,拖着断腿向前“走”去。

秋风夹着秋雨,无情地拍打在孔乙己身上。“行乎哉?疾行也。”他一边催促自己,又一边向前爬去,又冷又饿的孔乙己爬不动了,冻僵的手再也无力支撑那满是泥浆的身子,孔乙己在一条深谷边停了下来。夜幕中,一个枯瘦的身影像一截木桩,颓然栽倒下去……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带写

续写顾名思义就是在给定的语言信息(整篇文章或部分语段)的基础上,既要忠实于原材料又要融入作者的思维创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写作训练在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语文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可以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写读结合,以读带写,增强学生写作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第四,训练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下面就续写在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恰当的续写设计训练,可以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单一无序,不能充分发挥整体协同作用,无法形成读写结合的良性循环。加之对讲读课的处理不当,认为“讲读课以讲为主”,阅读教学与写作听说训练脱钩,不是读读讲讲,写写说说,学生没有动笔动口的习惯。

续写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写作训练。这种训练有一番写之前的工作要做,这就是先要理解和概括,提炼已有文字材料的内容或中心;还要注意续写文章与原文的和谐相融、紧密结合。因此续写训练也正是一种读的基本功的训练。要想写好必须读精,有利于教师强化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督促学生读精读细,充分发挥阅读的训练和写作训练的整体协同作用,形成读写结合整体提高的良性循环。

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续写训练。小说的最后一部分,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他“面色惨白”,到嘴边的话却哽住了。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散学后的情形又怎样呢?请以《最后一课结束后》为题续写小说《最后一课》。要写好这个题目必须以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处理好以下问题:

(1)小弗郎士是怎样离开教室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2)自然景色在小弗郎士心理作用下会有怎样的变化。

(3)小弗郎士怎样认识法国的语言,对以前的作为有何感想。

(4)是怎样重新认识鸽子、画眉鸟、布告牌等事物。

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是写作的前提,而处理好以上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阅读训练,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写作过程就是对小说的再阅读,再认识的过程。

再如:续写《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就是于勒时,他们的心理、表情、言行将会怎样?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成不超过250字的比较完整的语段。要想写好菲利普夫妇的言行及心理个性,就必须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深入领会小说对他们的心理、表情、言行的描写与刻画。于勒的境遇的变化一定能产生菲利普夫妇的表情、言行、心理的突变,但绝不会引发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变化。因此,这种续写真是对小说人物性格和主题的再认识,它依赖于阅读理解,因此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类似的设计还有一些,如:《变色龙》可以设计警官处理狗咬人事件后,于途中巧遇将军的哥哥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描写片段练习。《孔乙己》可以设计孔乙己考中秀才的续写练习,也可以安排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故事情节的扩写练习。

总之,安排这类续写练习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再认识,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读写结合。以读带写,增强写作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续写训练过程实际是指导学生从读到写的全过程,阅读是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也可以看做是写作的准备阶段。续写实践是对课文的再阅读与再认识,由读到写体现了读写的本质规律,同时通过阅读,既可以掌握部分作文素材,又可明了写作的套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上面提到的《最后一课》的续写,学生必然会写到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必然会对这一景色进行加工处理。《变色龙》的续写也要加工处理好警官的语言神态等描写。这一加工处理的过程也正是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参与了课文的再创造,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读不精,便写不出。加之选择续写的篇目的内容的趣味性和训练方式的灵活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上面涉及到的人物:菲利普夫妇、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等人物形象趣味性强、故事性强。都可以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

(四)训练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3篇

我继续思考: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少作文写得苍白单薄,原因之一是缺少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缺少写作热情,是老师要我写而非我自己要写。如何让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我想到了学生天天接触的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和课文读本大都是名家名篇,思想深邃,感情纯美,文采斐然,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次,课文教材内容课上大都已经深入分析过,师生对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已经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而从多年教学经验得知因为时间关系,在课堂上的质疑探讨,在下课铃声响起时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堂的情境中,对于人物命运、故事后续、作者观点等或还有他想,或别有感触,此时是学生很有写作热情的时候,安排一节从课本出发的作文训练课,满足学生想写,想表达,想抒发的愿望,课本素材就成为了作文训练的活水源头。再次,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编排的,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基本上是按照一个主题来编排的,那么这几篇课文就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作文素材和作文范例。从初一到初三的六册语文书,依次分为体验人生、感受自然、探索科学、描绘亲情、奇思妙想、成长的足迹、热爱祖国、杰出人物、文化艺术、探险、人和动物,战争题材、爱、建筑名胜、抒情散文、人和自然、民俗文化、先哲的精神、少年时代、求知问题、白话小说、爱国思乡、生命、戏剧人生、文言精选等主题单元。这些主题几乎涵盖了我们中考所要关注的所有问题,按照这些主题,从课本出发的作文训练就基本可以一网打尽。

有了这些粗浅的思考后,我布置了一周交一次的随记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课文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写作材料,提笔时才能左右逢源,为此可通过摘抄来实现积累。同时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从课本出发的作文训练。

一、仿拟

在教学冰心的《荷叶 母亲》时,在课堂上学习了雨打红莲、荷叶护花两个生动的场景后,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作者由这两个场景联想到了母亲的呵护和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般的美好形象。课文是怎样抒发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的?

生:(异口同声)“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师:是啊!母爱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也有这样的小诗加以歌颂。

生1:(举手)我读过了,在名著导读中有: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生2:(小声嘀咕)这样的诗我也会写。

生3:(小声地)母亲啊!……

我看到同学们表现出的跃跃欲试,知道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预设目的达到了,我说:“看来冰心的小诗点燃了同学们的诗情,那么拿起我们的笔,尽情抒发你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赞美吧。”

没过几分钟,学生的手举了起来,出乎意料的多:

余春琴:“妈妈,假如我是一颗树,我要在夏日为你送去阴凉和爽快,要在秋天为你结出甜美的果实。”

蒋盈巧:“妈妈,假如我变成一只飞鸟,我要飞向那辽阔的天空,摘下最明亮的星星送给你;我要从远方衔来种子,开出最美的花送给你!”

董婷:“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船。心中的风浪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惊涛骇浪中的依靠?”

张宁宁:“母亲啊!你是春雨,我是嫩芽儿。只有你的滋润,才能快快长大!”

罗文艳:“母亲啊!你是宽阔的草原,我是一匹野马,永远跑不出你的胸怀!”

杜乐婷:“母亲啊!我是小船,你是大海中的灯塔。除了你,谁能帮我在迷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徐文炳:“妈妈,假如我变成了一团火,我愿在寒冬里为你提供温暖,在黑暗中为你带来光亮!”

徐伟林:“母亲啊!我想变成你的母亲,用同样的爱去呵护你!”

这样的仿拟作文练笔,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余光中的《乡愁》,朱自清的《春》《背影》等,都系出名门,可仿标题,仿句子,仿结构,仿立意。学生感兴趣,乐于动笔,难度也不高,都能高质量地快速成文。

二、续写、改写、故事新编

续写、改写和故事新编都是对课文素材的创造性使用,特别是故事新编,可以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可以再现、想象,还可以变形。

诗歌教学完后,我往往要求学生用现代白话语言表现诗歌的意蕴精华,可以再现诗歌人物某一刻细腻的心理和行为;可以描绘诗歌或豪放或婉约的意境;可以表达诗歌阅读后内化为自己智慧的感受。应用在作文中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如节选的张宁宁习作《亲近李白之旅》:我爱读唐诗,在诗中畅游天地,在读中展开心灵之旅……桃花潭边,伴着阵阵歌声,你伫立小舟,恋恋不舍地吟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扁舟轻驶,水过无痕,夕阳西下,落日的光辉好像也在为你送行。一纸折扇,迎面清风,庐山飞瀑浮出了迷人的紫芒,你一抚那长长的须发感叹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扁舟沿江直下,只听得两岸猿声彼此起伏,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你伫立船头,眼中透出无尽伤感。离舟上岸,蜀道艰难,你悲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峰回路转,终登敬亭山。如此仙境,你盘腿而坐,双手大张,嘴角一咧,昂首浅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小说单元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课文结束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有再编故事的欲望。如学习《孔乙己》有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师生共同讨论其性格,唇枪舌剑,场面热烈,后达成共识: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吃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师:“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生:因事隔20多年,无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测。说“的确”,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死亡是必然的。又由于在社会上毫无地位,根本无人重视,即使死了也是无人关心的。小伙计确信其死,但又始终没有听到确实可靠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师:“好,根据以上我们对人物和当时社会的理解,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会是怎样的情况?展开你的想象准备续写小说。”

生(七嘴八舌):肯定死了,还很悲惨;和狗抢东西吃,被狗咬,被人欺;风雪夜在破庙里饥寒交迫,无声无息地死去;来酒店偷酒喝,掌柜仍记得欠的十九个钱,被嘲讽,挨打;沦为乞丐一样的疯子,成为新的笑料;躲在坟地附近偷祭品吃,被人像狗一样地驱逐……

类似的续写、故事新编还有《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等,从交上的续写作文看质量都有所提高。

三、单元话题写作

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编排的,非常有利于进行单元话题写作。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是人生主题单元,入选课文有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王鼎钧的《那树》,还有丹麦作家勃兰兑斯的《人生》。讴歌生命,感悟人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反复朗读这些精美篇章和段落,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后,趁着大家被课文激发的对人生生命话题的热乎劲儿,我开了一堂妙语论人生的写作训练课。

师: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多姿多彩。有云淡风轻,也有阴霾蔽日;有温馨浪漫的欢乐,也有刻骨铭心的苦痛……冰心老人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于是,她打了两个鲜明生动的比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就着这两个比喻,作者分别展开形象性的描述,从中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勃兰兑斯的《人生》中用了四个意象。他说人生像“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他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那么你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你对人生有怎样的感悟呢?

学生拿出纸张,开始表达他们对人生的真实看法。效果极好,连平时语文考试难得及格的同学也有话写,而且蛮有新意。我把学生习作的精华部分摘抄下来,打印好,张贴在教室里,同学们纷纷找寻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析,热情空前高涨。

节选部分学生习作:

王浩:人生,也许是一本传记,每个人都有专署的一本。时间为你提笔,替你写下你人生的经历,厚厚的一叠。时间是公正的。它不会弄虚作假,你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它都会一一如实记录下来,放入你的脑海深处。等你在生命的最后去翻阅,回忆……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4篇

运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在模仿中提升,在提升中模仿,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为名家名篇,教师应选择好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本”,以精彩片段为主。在开展模仿类片段训练时,应确定每次的“模写点”。课文的精彩点往往很多,但不能让每个精彩点都作为仿写点,因为如果这样,学生会感到迷惘而无处入手。每次训练,只需确定一至两个仿写点,“咬定青山不放松”,让学生阅读感悟,反复揣摩,悉心仿写。

二、开展想象创新类片段训练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表情达意的,如果学生不经过想象,不经过自己头脑的再加工、再创造,也就无法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境。正如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所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文本中适合学生进行想象处,开展片段训练。想象创新类片段训练,让学生借助知识储备、人生阅历储备,对储存的表象进行再加工,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最终完成对文本资源的深度解读,并在扎实的语言训练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和飞跃。在开展想象创新类片段训练时,应让学生靠船下篙,基于文本,放飞思绪,超越文本,最终完成对文本资源的深度开发,并在扎实的片段训练中进入自由创作的境界。有些课文的结尾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续写课文,构思新情节,创造新形象。如,孔乙己的结尾可以让学生续写,让学生想象孔乙己的命运,从而深刻地体验到旧中国社会背景下人的悲苦命运。

三、开展角色模拟类片段训练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适合我们设置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开展角色模拟片段训练。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角色模拟片段训练,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利于激发学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高级思维活动,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四、开展赏析评价类片段训练

赏析、评价类片段训练在教学中随处可用。笔者经常结合课文语段,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写赏析、评价类的批注。如,一位学生对《敬业与乐业》作如下赏析、评价类批注“:全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言之有序———开篇提出论题,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结尾勉励人敬业乐业。言之有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理论论据,信手拈来,令人信服;生活中当政治家和当木匠的论据,让人倍感亲切。我最欣赏的是本文说理透彻,如关于为什么要乐业的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论述‘凡职业都是有乐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时,作者又分四点来论述,逻辑严密,将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一批注,以写促悟,让学生深入体悟到作者写作严密、说理透彻的写作特色。

五、结语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5篇

一、在问题设计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紧扣文本,从整体把握的角度来探究讨论,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层含义。如教学《散文家谈散文》时,可这样设计:

1.课文写什么?

①“精巧”表现在哪里?②“适宜”是指什么?③“被人忘却的美”是指什么?④“铿锵”是什么意思?“优美的歌”是指怎样的?⑤“韵在骨子里”是指什么?⑥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句表达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写白鹭?(语言、修辞、写作方法等)谈谈你的感受。

这样设计紧扣文本,抓住重点,步步深入,使学生弄清了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的问题,既指导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受到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冲击,课堂教学较多地使用多媒体,学生看屏幕的时间多了,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这是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是阅读的基础。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朗读掉以轻心。为此,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社戏》中模拟六一公公说的话:“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语气语调中尽量表现年长农民的大度风范,只是惋惜并无责备之意,对孩子们显得可亲可爱。学生听后兴趣盎然,纷纷模仿。自然而然,学生在朗读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深入了解。

2.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逐渐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再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一边欣赏朱自清描绘的春天的美丽图画,一边伴着背景音乐朗读,学生触景生情,完全陶醉于朗读之中,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充分领会。

3.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揣摩语言外壳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结尾这样地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课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大约”和“的确”深层含义。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便明白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反应的却是孔乙己真实的命运。再如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愚公移山不值得,你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认为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不值得,付出的代价太大,有人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提倡。

三、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在执教鲁迅的《故乡》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碗碟埋在灰堆里到底是谁所为?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大有一吐为快之势。有的说是闰土偷的,有的说是杨二嫂偷的。有的说是其他人偷的,我说:“大家先看看书,找一找证据,再下结论。”最后归结为杨二嫂,因为她作案的嫌疑最大,有作案的前科,“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而且杨二嫂还嫁祸于人,“定说是闰土埋着的”,她最先“发现了这件事”,“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闰土则不需要偷,文中写道:“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排除了他偷的可能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时,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双线结构,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以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弄清原文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在学习了《一双手》之后,就写《老师的手》、《爸爸的手》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夏》《秋》《冬》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总 ——分——总的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以续写为例,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就续写《于勒叔叔回来啦》等,续到自然而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进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6篇

一、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辩。在组织争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辩,要引而不发。引,是为了打开思路;不发,是防止过早地下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辩,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辩,要引导求“常”。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暗示的方法有多种:①“边缘”暗示,即围绕疑难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的“边缘”问题作设问启发,逐步导入并接近问题的核心;②“原型”触发,即拎出一般人头脑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就容易发现思维原型的缺漏的荒谬;③设疑暗示,即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难,打开通往真理的闸门。

二、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然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

三、对课文“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采用技术加工,以“新、巧、奇”的形式来刺激兴趣

如在教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可设计谜面为“丘”,猜课文一句(调头格,谜底:山岳潜形);在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可设置谜面:“蜜蜂”,打曲中句子(亥豕格,谜底:峰峦如聚)。这样使学生豁然开朗,妙趣横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同时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如教《孔乙己》时,教师用沉痛悲凉、声情并茂的声调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造就的畸形人,不仅灵魂受到了摧残,而且还摧残了他的身体,他是用自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离开了社会舞台。”一边轻缓地擦去醒目的题目:孔乙己。这样不仅创造性地构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空白”效应,而且也艺术地启发学生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联想和补白。通过演唱、对白、采访等方法,创设意境,模拟情景,让学生进入一定角色,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从而增强兴趣。如教《生命之舟》,可分角色对白,通过对官兵、受困群众的对话,从中感染学生,加深“珍惜生命”的体会,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经受一次洗礼。再如教《白毛女》时,采用演唱的手段,使学生欣赏感受戏剧的艺术形象和表现方法。

四、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总之,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不论采用什么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教出味来,必须水融,不可做作附会,必须坚持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去总结、不断地探索。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堂评价体系 构建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中师生行为的优劣和成败作出鉴定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建立并运用全新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

1.构建教师“教”的评价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1教学计划方案评价。

(1)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与教育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同时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教学内容的选定还要体现教育性。即教学内容要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

(2)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与实践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此外还要体现实践性。即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要考虑到给每个学生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1.2教学指导过程的评价。

(1)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与实践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教学指导过程还要体现实践性。即整个教学的指导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体脑合一、知行统一。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整体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开放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活动时间充分、活动空间广阔,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广泛、融洽,学生乐于“发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有弹性,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能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及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程,对学生限制、约束、控制较少,活动气氛民主活跃。教学指导过程还要体现整体性。即整个教学指导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同时关注整体效果,使全体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多领域获得收获。

1.3教学指导效果评价。

(1)集体进步与学生个体发展相结合

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作用,是否达到教学计划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学生个体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既要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乐于“发表”和“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有创造成果,又要关注间接效果,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2)学生发展的外显性与内隐性相结合

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比。内隐性效果是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

2.实施学生“学”的评价体系

2.1态度客观公正,激发学生上进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例:学习《孔乙己》一文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说续写。有位同学想象孔乙己被一恩人搭救,并在恩人相济下开了个酒店。对该生的续写,我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但小说主题不突出,没把握住原著精神,也不能表现孔乙己的人物性格。若能在续写时多一些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才能表现出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要素。”此评价让学生看到了不足,激发了积极进取之心。

2.2真情鼓励赞赏,促进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时,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课堂上,教学的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兴奋剂,释放学生潜能,而且弘扬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例:教学鲁迅散文《风筝》时,围绕文章主题,我真情鼓励:“大家都能从文章内容的理解中把握主题,我希望同学们能联系自己实践谈谈认识。”并辅以激励的眼神。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站了起来:“我觉得风筝是自由的象征,风筝能在空中飞翔,而弟弟手制的风筝却被毁了,这表明弟弟的内心自由的天地也被毁了。因而文章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此时趁热打铁,再予鼓励:“张燕同学有着一颗敏锐的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且能够主动发言表现自己,真是一大进步!希望以后更大胆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把更多更好的见解告诉我们,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的掌声让她更加坚定学习语文的信心。

2.3评价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创造美。

孔乙己续写范文第8篇

一、运用多种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运用挂图和插图。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课件。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

二、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你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你是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仲永、方父、乡邻分别说些什么?(3)你是否像仲永一样天资聪慧?我们该怎样对待后天的学习呢?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造成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