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教师

农村教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教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教师范文第1篇

一、教师发展,农村教师能走多远

人们在各级政府表彰的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名单上可见到农村教师,通过媒体的报道可了解到优秀农村教师在困难条件下坚守乡村教育阵地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但总还有人会把农村教师与见识浅薄、素质不高等同起来。近年来,在教师专业化语境中(这是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语境),农村教师“发展滞后”,适应教育现代化方面远落后于城市教师,这些判断和评价农村教师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的严苛语句很为常见。我们不否认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严峻状况,以及农村教师总体上专业水平偏低的现实。但是农村教师发展“参差不齐”同样是事实。过去和现在,农村既存在大量的不合格教师,也存在许多无论从什么角度考察都得承认是“好教师”的教师。这些“好教师”及其成长对农村教师发展有一定启发意义。

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黄行福老师工作在山高路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学校,他在语文教学方面勤奋探索,选择作文批改作为突破口,所教的班级实行全开放型的作文批改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阅读、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给所有学生一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机会,学生写作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有多人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作文奖项,有的学生作品还在刊物上发表。在教育研究方面,这位“纯农村教师”先后有20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在“教育与游戏”以及“农村教育”“语文教育哲学”等问题上发表的独到的研究成果,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关注。

村级大教育以及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赏识教育实践研究体现了江苏省江浦县行知小学杨瑞清老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不仅仅会教学,会上课,还要学会融入农村社会,融入农村社区,这涉及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迫切需要的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大量的城里教师没有做到,杨瑞清做到了。

安徽省黟县汪来九老师在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独自任教30多年,任教的毛田村小学没有一名孩子辍学,没有一名学生留级;一个人教6个年级十多门课,年年有一半以上课程的考试成绩进入全乡前三名。如果光是甘于清贫寂寞,没有坚持在教学业务上钻研,边实践边进行研究,不能取得这样的教育教学成绩。他总结了一套独特的适合山区教学的“一师一校”复式教学方法(七级复式教学),反映了一位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黄行福、杨瑞清、汪来九,这几位长期坚守在农村学校的教师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而他们的成长轨迹,则给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思考农村教师发展可能性、影响因素、环境的制约力等问题提供了一定启示。农村不是天然的劣质师资滋生所,却可以是专业水准很高教师的诞生地。农村教师不是天然的城市教师追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可望和城市教师齐头并进。

这几位老师发展的方向有所不同,分别以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和班集体管理、学科教学见长。黄行福用他关于“教育与游戏”“农村教育”“语文教育哲学”等方面的独到研究诠释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理念:杨瑞清用在行知小学二十多年走过的路诠释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汪来九用他七级复式教学实践诠释了“有效教学”的教育命题。他们的发展经历表明,农村教师的发展本可以在很宽广的范围内取得成就。从当代文化教育信息传播特点看,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被农村教师接受,那种认为在教育观念革新方面农村学校要比城市学校慢半步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管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教师,都可以通过读书、上网、思考、写作,将自己卷入时展的洪流之中,对教改的理论、趋势有所把握,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身处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不一定就是孤陋寡闻的“乡曲”先生。农村教师可以培养自己连许多大城市的教师都不具备的时代精神和超前意识,以他们精致脱俗的教学和学校管理,以及就当代教育重要问题发表的见解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几位老师的发展又呈现出共同性,他们久在农村濡染,看到了农村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源,也在努力寻找发展农村教育的新的路子、新的教育方式。他们的发展经历表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直面农村环境、农村儿童和农民。农村自然社会环境对于教师发展有众所周知的限制性,但在农村,“可供教育、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极为丰富,包括直接的、间接的、书本的、社会的、实物的、经费的、传统的、精神的、学科的、项目的,等等”,“如果能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挖掘、经营这些资源,农村教师就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就会有诸多不同于城市学校教师的创新思路和想法”。

在一些偏见影响之下,农村教师蕴藏着的发展潜能不被重视。教师发展,农村教师能走多远?从上述几位老师的成长轨迹看,确实可走得很远很远。农村教师能成为远离繁华的大山深处农村儿童通向现代文明的引导人,中外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实践者、追梦人,学科教育以及当代教育前沿问题的研究者。农村教师中的优秀者不只可以无愧于教育劳模称号,也可能以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身份出现在教育界同行的视野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穿透时空为我们了解,他本人是一位乌克兰的农村教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曾经有28个省、市的5650所学校、15500个教学班共52万学生,共用一位小学老师丁有宽主编的语文教材,而丁有宽就是广东省的一位农村教师。

二、农村教师缘何有他们的自信

这里笔者仍以黄、杨、汪几位老师为对象,探索一下农村教师生命的光彩和发展能量的来源。由于环境的闭塞,与外界交流的不便,指导力量的缺少,农村经济社会生活条件的落后,与城市教师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和收入待遇,许多农村教师缺乏自信。黄、杨、汪几位老师自定心神、自定志趣,在困难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多次放弃改行、进城的机会,坦然生活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始终保持对自己和所在学校长远、健康的发展之路的追求,显示出一种平和而不乏潇洒自信的精神世界。他们成功的业绩和精神气质维护了属于农村教师的一份尊严,内在的精神气质比他们的成

功的业绩甚至更令人赞美。教师自信源于教师个人因素和客观的发展环境,下面试从几点个人因素分析他们缘何有自己的自信。

1、从教基本素养

有没有足够的从教基本素养是教师有没有自信最为本质的原因。几位老师都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年轻时形成了做一个好教师所需要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思想在内的基本素养。良好的职前教育对于农村教师发展来说意味着构筑了较高的起点。除此之外,早先的个人价值基本取向也很重要,杨瑞清投身农村教育的重要原因是在晓庄师范上学期间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感召,他立志终身走陶行知指引的兴办乡村教育之路。正如叶澜教授在论述教师基本素养时指出的,素养是个体已经具有的状态,素养可以改变和发展,但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可变性越小。

2、不懈的学习、思考、实践

工作在偏僻的农村学校,如果习惯于在封闭的环境中办学,缺少创新意识,甚至连想都不去想农村教育要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行动策略,追求什么特色,则不可能有自己的潇洒自信。想通了,去探索,生活在一种真正的激情中,不会再轻易被一些东西打扰,会由不太自信到产生自信。黄行福老师大量阅读教育类图书报刊,光是自己就购买了数万元书籍,与电脑及互联网紧密接触,不懈学习、勤于交流、大胆探索,这使他领略到当代教育的风云变幻,站到了时代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度,教学活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乡村教育情愫

黄行福老师把农村看成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这很耐人寻味。对农村环境的喜欢,对农民孩子、农村学校发自内心的不可丢舍情感达到一定浓度以后可使农村教师身在农村不失潇洒自信,“农村教师的农村感是农村教师对农村、农村生活、农村教育产生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几位老师的农村感都是十分深厚的,有了深厚的乡村教育情愫,他们不再去想象如何到另一片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农村本土化优秀教师有多可贵

客观地说,上述几位老师在农村教师中毕竟属于凤毛麟角,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而农村中本土化骨干教师和正处于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却在大量流失,离开曾经寄托过自己理想抱负的工作岗位。因而,留守的农村本土化优秀教师显得特别可贵。

1、本土化农村优秀教师的榜样和定力作用

目前许多地区农村教师出现老龄化,并且这种现象已经由小学蔓延到了初中。青年教师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否得到环境支持,对在农村学校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有所怀疑。我国相当多的农村教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着异乎寻常的艰辛和困难,承受着异乎寻常的苦恼和困惑”。待遇低、不当的管理调配、发展机会被剥夺,以及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任教、下海的诱惑等,农村教师情感防线一次次受到冲击。有不少人原本也像黄、杨、汪几位老师,“底子好、勤奋学习和思考、农村感深”,但在后来却作出了离去的选择,放弃坚守。农村本土化教师的生存条件和精神状态若不改变,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难以为继。上述几位优秀老师提供了有志青年教师留守在农村学校,不改行、不进城,书写精彩教育人生的范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杨、汪等本土化优秀教师以及留守的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对周围教师是一种榜样和定力。我们注意到,黄、杨、汪等本土化优秀教师的相关资讯近年来在全国农村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应,受到广泛赞誉,他们的成功具有很强的农村境域性,其业绩和精神气质对大家是一个激励鼓舞,许多农村教师同行产生了共鸣。至少可以说人们看到了农村教师立足农村学校谋发展的一种可能。

农村教师范文第2篇

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职业中学 毛舜国

农村教师,面临着诸多尴尬的瓶颈:工作环境、交通食宿、职称待遇等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形成与城镇教师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我们的心头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硬伤,不稳定的因素时刻萦绕在这些人的脑海。即便是跳出农门的农家子弟,也不愿踏踏实实地在农村工作,一旦通过各种渠道调动到城镇,欣欣然,一副解脱的嘴脸。来来去去间,农村学校的教学不能连贯性地进行,质量渐次下滑。试问:谁之过?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村教学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日渐更新:从投影仪到电子白板、一体机,校本教研到联片教研、市省级教学赛。这些都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以积极的态势投身自己的教育教学。一次教学交流的机会,我去苦甲天下的干城中学观摩学习,就惊诧于这所学校竟然在用一体机教学,今年,我校和古浪县联通公司合作,举办了“联通杯-黄羊川职业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大赛,作为组织者和参赛者,我从教学內容、教学方法、学生实际等诸多方面入手,借助于“班班通”教学系统,设计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求和公式这一课参赛,几多完善,几多推敲,认真揣摩,最终贏得赛事大奖!荣誉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经过参赛,证明自己还没有被时代淘汰,还有能力为一生的职业奋斗!野百合也有春天,农村广阔的教学天地间,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等,如清新的晨风,一样扑面而来。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永远进取的心,就避免了工作的单一性和乏味。

我在教学之余,鞭策自己努力向前,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不想不做。教学感想、生活随笔,都用文字呈现出来,或雅或俗,不教一日闲过。虽在农村教书,但不气馁,心有多大,生活的舞台就有多大,人生的价值,在于自身的內涵,自身素质高了,无论置身何处,终有用武之地!惟一遗憾的,农村教师,得以学习、借鉴别人的机会很少,以自身方式方法合作交流的场合不多,真想找寻机会,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现在,随着我县联片教研等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的开展,这样的机会必将越来越多。

农村教师,当自己曾教过的学生,工作了或是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时,作为老师自然是高兴的,无论当学生的是否忘记了自己。午夜思维,心头悠然划过某一堂课:对数、向量、概率,想起某一位学生,想起农村孩子的凝神思索状、想起他的解题妙处,不觉一片释然……

农村教师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和全社会的发展,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当前农村的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农村教师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以期不断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 

1.农村教师数量少、结构分布不均衡 

(1)数量少。按照现在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来说,老师的数量是由学生的数量来确定的,如果一个学校要获得足够的老师,那么学生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但是就现在的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农村学生数量很少。 

(2)结构不均衡。在农村很多学校,即使教师的总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是专任的教师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且在教师的数量中,后勤工作人员占了一定的比重,导致本来就少的专任教师占有更少的比重。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学历低、素质不高,造成了教师队伍在结构上的不均衡。 

(3)某些学科的教师少。在农村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科教师数量偏少,如在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科目上,没有足够的教师,而由其他的教师代任。 

2.优秀教师在农村教育中正在减少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农村的优秀教师逐渐地向大的城市转移,也有很多优秀的教师通过深造等其他的方式离开了农村。同时,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农村教师的引进十分困难,农村教师队伍中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因而农村骨干教师相当的匮乏。 

3.农村教师缺乏培训 

一方面,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农村教师出去培训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年龄偏大,他们不愿意花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培训。很多的农村教师由于没有竞争和太大的压力,因而安于现状,也不愿意参加培训。 

4.农村教师学历偏低 

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及能力,它是衡量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的基础性标志,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最具量化性质和最具权威性的指标。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农村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已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教师缺乏,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原因分析 

1.编制紧使农村教师的数量少 

由于没有考虑到农村学校本身规模比较小,农村教师的编制标准比城镇的低。同时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被占现象严重。一些政府机关经常占有学校教师编制,同时有的政府机关还常常把学校当作他们分流的途径。其他一些单位也在使用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有编不补或难以补充的情况。 

2.教师的老龄化和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学校教师整体水平偏低 

很多的农村教师是以前的老教师,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教学技能相对落后,专业知识也没有得到积极的补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来,这也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点是城市与农村的教师待遇不同,各种福利和待遇城市更高于农村,很多的优秀教师涌向了大的城市,造成了农村教师力量更加的薄弱。 

3.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采用了很多的措施和方法吸引人才加入农村教师队伍中来,但因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政策在许多地方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多地方政府没有积极主动地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投入,从而使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偿,农村教师队伍经费偏少,力量自然不足。 

三、解决农村教师匮乏问题,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对策 

1.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措施,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够有效地减少地域的限制,使每一位教师及时地得到如现场般的指导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教师、学校领导甚至学生在模仿中逐步感悟出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学校、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不断完善、资源内容的不断丰富、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更可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鼓励农村支教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建立支教体系,实现城乡教师资源的有效沟通,建立相互的联系,让城镇学校的资源与乡村学校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招收新任教师,可以包括一些大学毕业生和各种志愿者,国家可以给这些教师提供一些补助,鼓励他们以适当的方式、适当的时间,深入农村一线,扶持乡村教育。支教的时间可以长一点,也可以短一点;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甚至不系统地上一门课,只要更多地和学生接触,也是一种很宝贵的教育经历。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支教教师可以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生活来源,与外来教师的相处,可以为他们开辟通向外面世界的另一条路,甚至可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3.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环境 

要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就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提高待遇,提升农村教师的事业成就感,让他们能找到作为农村教师的自豪感和价值。一方面,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如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建立一些小公寓等,使农村教师安心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师各种补贴,如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在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以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农村教师队伍中来。 

4.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 

影响农村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更需要明确好政府、学校及个人应承担的比例,确保经费合理地让教师接受培训。使一些骨干教师在培训之后更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起到带头的作用。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培训、多媒体的运用等。培训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进行研讨会议,开展内容丰富的各种讲座,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等。同时学校也可以订阅各种报刊来开阔教师的视野。 

5.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意识 

农村学校的管理者要引导学校教师加强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发展自我、确证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教学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并且不断地追寻自己的这样一种价值。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改革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向前进,让自己的生命与教学真正地相连在一起。 

6.改变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理性认识,以及对教育的态度和信念,都体现在教育理念中,因而教育理念在农村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表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直接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按照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价值。主要的措施有:一是引导农村教师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二是引导农村教师转变观念,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引导农村教师确立新的教育时空观,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 周雪梅.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9). 

农村教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包括职务培训、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等。

目前,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例如,经费不足,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越来越没有实效性等问题,下面我就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缺少经费

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本身出自农村,自身家境原本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工作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教师组建家庭后,大部分是单职工家庭,工资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经济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会给一些补贴,但经济的紧迫,很多老师就不愿意参加。而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既违背教育要求,也会影响个人前途,所以继续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2.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

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3.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

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三、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

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

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

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

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2)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接受知识的内容也复杂化,所以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个人的教育价值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职业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而这些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能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任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所以农村教师就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范文第5篇

教育的终极使命可以归结为使人幸福,关于幸福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人做过很多的阐释。无论怎样,在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大多通过教育来完成的。作为施教者的农村教师,大多不十分富裕,他们忙碌在田地和课堂之间,奔波于家庭和教室之中,脸上剩下的是疲惫和痛苦,他们的意识与当代社会脱节,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现在,尽管他们的工资上涨,但他们仍感到迷茫和困惑,如何让他们找到真正的幸福,又怎样让他们把幸福感传授给学生,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教师,大多与外界隔绝,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头戴美丽的光环,脚踏一方熟悉的黄土,但是他们肩挑家庭和学校的重担,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偏高,这无形的压力之剑直指农村教师。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虽然他们有了比较可观的收入,但心里的矛盾愈加明显,社会、家长、主管部门对农村教师的期望值又高,以为工资上涨就能带动他们素质的上升,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当代的“土皇帝”们让农村的教师们手足无措,他们的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茫然之中,他们无处下手,以前的教法学生不适,现代教育技术还没学会,谈何幸福?他们生活在茫然之中,如何让农村教师找到一条幸福之路,通过笔者对河北和四川的农村教师的调查,以下办法或许有可取之处:

一、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农村教师找回幸福的温床

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国内14个地区168所学校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2.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的教师属于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而农村教师的心理状况尤为严重,教师的心理大多不健康,又谈何幸福呢?他们又怎能把这种幸福的理念传给学生呢?

其实社会和政府不仅仅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还应该对农村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多一份尊重就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健康的教师,各方面的福利应该向农村教师倾斜。

而教师的直接领导――校长则肩负着这一重担,一个称职的校长不但要会管理学校,还得给农村的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靠学校文化底蕴去管理教师,而不是全凭权利和制度管理,优秀的校长大多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急老师之所急,不是以领导者自居,反而成为老师的勤务兵。成都育才七中的教学质量位居成都市初中教育的榜首,除了师资和学生素质的因素外,这离不开七中的校长对老师包括对门卫的尊重和关心,让老师生活在温馨和睦的校园中,让老师乐教,我想这样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和谐的校园文化也能让农村教师找回幸福感,“同行是冤家”虽有道理,时下,学校需要的是团队和合作,需要资源共享,闭门造车只是死路一条,教师们应互帮互组、合作探究,才能打造优良的教师团队。

二、农村教师主动争取幸福感才是他们获得幸福的根本

所谓主观幸福感指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和体验,是反映某社会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

外界的种种压力虽然阻挡农村教师获取幸福的生活,但教师不能坐以待“闷”,愁也一天,乐也是一天啊,何乐而不为呢?去体验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意义所在。

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是我们所感到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活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挥洒下热泪。”因此,教师这门职业是净化人类的心灵,把如此重大的使命交给我们,应该感到一种幸福的使命感,并且要坚定自己的幸福信仰。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广泛兴趣。作为教书育人者,不但在知识眼站在时代的前列,而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各种球类、棋琴书画等,在球场上与老师、同学们打成一片,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还能融洽了关系,把不高兴的事丢在球场;而下下棋、练练字、作作画,还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不但如此,还能结交一批球友和棋友。

第三,教师应该拥有宽容的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家庭生活、教学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如果与家人邻里、同事同学斤斤计较,那是自寻烦恼。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与沟通,可以直接体验到学生的朴实之美、真诚之美、智慧之美,当学生理解你所讲的知识,在语言和思想上又能模仿并超越你,你幸福的感应该是难以言表的。

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容待人,如果教师宽容待人,不但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尊重,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会在内心中产生对你的尊重,就会喜欢上你教的这门课,有句哲言:“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教师的心中如果真的爱着学生,就会善待他们的错误。

第四,教师应该在成长的旅途中体验到幸福感

“每个教师从从事教育的第一天开始,他也跟随者学生一起不断成长”,教师只做蜡烛去燃烧自己,做春蚕来耗尽自己,这种意识片面的,因为我们得补充自己的能量,没有天生的优秀教师,大凡优秀的教师都能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中汲取营养,当然,我们要更多地阅览专业书和文学书,让自己永远充满活力。

只有教师立志高远、肩负重任,懂得人生的价值:给予比索取更为快乐,明白我们不但是在教书,又在育人育己传道,正如陶老所言:先生不应该教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不应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地穿梭于课堂和家庭之中,应该放下包袱,乐观向上,因为我们肩负着时代的巨大责任。

教学十载,看见大多数老师厌生、厌教,年纪轻轻的却愁容满面,还有的丧命于黄泉之下,年老的等着退休,年纪轻忙于琐事,没有高雅的幸福教学观,有感于易敏老师之《简论教师教育幸福之获得》,做此篇,以期广大默默奉献的农村教师幸福地活着,幸福地教书。

农村教师范文第6篇

>>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农村教师乡土知识的建构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教师知识分享研究述评 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农村教师如何做研究 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 农村教师条件性知识的缺失与重构 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思考 浅谈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农村教师的职业适应与心理健康 农村教师健康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国内教师知识共享研究述评 农村教师流失的类型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继续教育研究 农村教师退出及补充机制研究 农村教师长周期全脱产培训模式研究 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及补充机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8-02-05.

[2]江波.安徽省某县农村小学健康教育及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4).

[3]王宏,翁群华等.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295名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2(5).

[4]徐美贞.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认知态度[J].教育科学研究,2006(10).

[5]崔福建,郑晓边.湖北农村中学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7).

[6]汤捷,黄晖等.珠海市农村学龄前儿童伤害情况及其父母、教师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3).

[7]张倩,郝利楠等.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生营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0(9).

[8]郑日真,吴其珍,仁,沈智勇.北海市农村教师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5).

[9]刘梅梅,王春枝,张菁华.农村托幼机构教师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J].社区医学杂志,2012(6).

[10]王学才,郑英杰.德清县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8).

[11]顾秀平,王永林等.某贫困地区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

[12]张辉,马冠生等.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J].中国健康教育,2002(2).

[13]Sheila Patterson, Bethann Cinelli,et al.Health Instruction Responsibilities for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ers in Pennsylvania[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1996,66(1).

农村教师范文第7篇

    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对农村教师和系统进行概念界定。本文所理解的农村教师是指乡镇学校中的教师,所谓系统是由体系、模式、制度、机制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教师所赖以存在的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它们的培训系统存在的难题也很不同。多类型的农村学校可以有山区、库湖区学校,而山区、库湖区有边远、贫穷地区学校,还有少数民族山区、库湖区、边远区、贫穷区学校,这些不同农村地区的教师的培训存在的难题表现就很不同。同时,农村教师群体特征也不同,从总体上看,农村教师普遍年龄偏大、男性教师偏多、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短缺学科教师偏多,转正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占整体教师比例大,因此针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的类型群体,我们再来讨论在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和培训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村教师培训体系是由省-区-县三级构成的,而省教育学院、地区教育学院和县进修学校构成了教师培训的单一体系,省教育学院提供农村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的学历提升服务,以及省级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因此真正的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是由地区教育学院和进修学校开展的。这种层级化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不是面对所有农村教师,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教师培训体系,并且随着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高学历的新教师不断补充到农村学校,地区教育学院和进修学校越来越无法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以及地区教育学院和进修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中小学校努力工作了多年后调入的,在教师培训体系中也没有完全为这支队伍提供培训的机构,导致他们夹在理论和实践的空心层,出现了知识老化、能力不足、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内容功利化、应试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农村教师培训的无效性现象突出。另外,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乡镇教育组撤销,使原有的乡镇教师培训网络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渠道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广大农村教师无法享受城市先进教育理念,无法共享城市教师专业文化的机会。为此,重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已经成为最为迫切的任务。

    2.农村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师培训模式是保障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是根据教师培训需求而提出来的培训项目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一个总称,它也是基于教师培训的需求而开展具体培训方法、途径、方式。它是教师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一个保障。从当前农村教师培训的状况来看,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农村教师培训项目设计没有做到培训的普遍性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的要求。任何教师培训都有其内在的规定性、普遍性甚至规律性,但农村教师由于其面对的学生背景、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资源)和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等的差异而需要适合于、满足于他们的培训项目,因此需要特殊性、个性化、在地化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比如,农村教师如何在复式教学中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环境资源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就需要提高农村教师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环境资源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教学能力,那么这种能力谁来培训?是农村教师自我提升还是可以培训的?这就涉及教师培训的特殊模式,问题是当前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种能力提升的需要。总之,没有适合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特殊的、个性化和在地化的培训模式是今天农村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

    3.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教师培训的学科制度。其实,这是一个与教师教育不是学术学科联系在一起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培训视为纯事务性工作,没有把它视为学术范畴的专业活动,因此教师培训始终在工具性、操作性、实用性、功利性层面开展事务活动,并且不是基于学术研究的专业活动,教师进修学校、地区教育学院、省教育学院② 的教师培训始终没有纳入学术范畴,直接原因在于教师培训的学术学科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由于教师培训没有学科制度,在高等院校中,即便在教师学院也没有相应的学术地位,甚至在教育学科里也没有教师培训的学术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培训的人员始终没有学科依托,使他们在高等院校里处在一种职称与专业方向不一致的尴尬境地。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会严重影响到农村教师培训。为此,需要从制度设计上解决教师培训的问题。

    二是没有建立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管理制度。教师培训行政管理化是我国长期以来教师培训的主要特征,这种行政管理化模式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它的功能在于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政策的执行,因此缺乏专业化培训管理人员、专业化培训项目设计、专业化培训团队等制度。而教师培训政策也是没有制度规约的政策,不是基于教师培训法律和法规、教师培训专业标准制定的政策,同时也没有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标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标准等制度,即便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盛行着校本培训活动,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去规范,从而使教师培训模式无法满足教师培训的高质量需求,同样也无法满足农村教师对高质量培训的需求。

    4.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议题,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之所以导致农村教师培训的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是农村教师培训的机制出了问题。如没有建立起农村教师分享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也决定了城乡学校的二元结构,从而影响到城乡教师培训的二元结构,城市学校优质资源丰富,而农村学校资源相对贫乏,尤其在优质教师人力资源上更是缺乏,但在长期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建立上并没有利用城市学校优质资源来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服务,送教下乡只是个体教师的行为。

    在农村教师培训机制上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培训经费分摊机制。虽然“国培计划”在农村教师骨干培训、农村教师顶岗实习、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等项目上已经为农村教师培训建立有效的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但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没有一种完善的农村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机制是导致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关键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分摊机制。

    另外,在农村教师培训的多方合作机制、多主体的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机制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二、重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

    针对以上讨论的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农村教师培训的体系、模式、制度和机制。从重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来看:

    1.重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培训体系,成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建立教师培训的高等教育化或大学化体系

    高等院校参与教师培训,包括农村教师培训已经成为我国教师培训的主流,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已经把教师培训作为一个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主要任务,但高等师范院校在走向综合化的办学道路上逐渐形成了专业学院的治理结构,因此需要对依附于政府管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进行重建,重建的方向是重点成立国家一地方二级教师培训专业学院,与高等师范院校体系一致的教师培训体系,这也是教师培训专业化的需求。

    在成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的网络关系,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专业支持的新的教师培训体系。国家级教师培训专业学院建立在教育部六所重点师范大学和每省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在师范大学内把教师培训从继续教育学院剥离,由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学部成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而地方级教师培训专业学院可以在师范院校的教育学院内。

    总之,要通过建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依托于高等院校形成一个大学化或高等教育化的教师培训国家体系。

    2.重建地区教育学院和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体系,建立教育大学或教师学院

    我国地方教师培训体系主要由地区教育学院和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构成,正如上文讨论的,这些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学历提升、快速的教育变革现实和自身培训能力不足等背景下已经处在重重的危机当中,提升这些机构的教师培训能力已经成为解决危机的重要条件,而唯一的出路在于对这些机构进行彻底改造,或者重建,其主要方向是把它们提升到大学或学院水平。在有条件的地区,把地区教育学院合并到地方大学,成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战后建立教育大学模式,在有综合性大学的地区把师范院校并入成立教育学部,而在没有大学的地区把师范学校建设成教育大学。对于我国农村教师培训而言,重建我国教师培训体系的重点在于重建地区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地区教育学院和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培训义务教育阶段或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主要机构,鉴于它们在农村教师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建立以地区教育大学或教师学院为中心,在区县分别建立教育大学,把进修学校的校名改为“教育大学或教师学院”(Educational University/College)③,进修学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从专业的角度,应该以教育大学或教师学院来替代使教师培训体现专业化水平。通过建立区县教育大学或教师学院以提升其办学实力,使我国的教师培训达到大学水平,无论在哪一个区县都有一个大学水平的教师培训专门机构,这是教育强国的标志,也便于更高部门的管理。

    3.建立为农村教师送培下乡体系

    在重建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的基础上需要解决这些专业学院如何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问题,除了前面谈到的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之外,农村教师自身培训还存在着若干矛盾,这些矛盾表现在:(1)教师个人收入与学历提高和培训的高成本之间的矛盾[学历提升成本、职称晋升培训成本、基本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培训成本、继续教育学分培训成本];(2)学历所学和培训内容与教学工作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3)培训时间和教学工作时间冲突的矛盾;(4)教师编制紧缺与选派培训教师不足之间的矛盾;(5)教师培训高质量需求与区县进修学校培训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由这五个矛盾而导致的后果是,农村教师对自身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要比城市教师大得多,如农村教师参加学历教育费用,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学习都需要相当大的支出,即使参加区县教师培训或者“国培计划”都将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学历教育、各种培训与教学实际工作脱节,对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导致农村教师对培训兴趣不大,更由 于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紧缺,参加培训教师调配困难。因此这五个矛盾不解决,农村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无法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必须重建针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独特体系,我们把这种体系称为教师培训专业学院的送培下乡体系,建立所有重建后的教师培训专业学院都能够送培下乡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培训专业学院如何能够有效地送培下乡是最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培训专业学院的培训者不可能无条件地送培下乡,另一方面农村最需要高等师范院校的送培下乡。这是一个矛盾,为此,本文提出国家需要变革教育科学规划的价值取向,确立教育科学规划的公平观念,这种观念并不是由农村教师来申报规划课题,而是在规划课题中应当强调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动趋向,至少可以在规划课题的立项的要求中明确规定,申报项目应当有农村教师培训的行动方案,或者至少有农村学校的研究基地,并且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农村教师培训上来,从而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可以有规划课题,同时也能为农村教师培训提供服务的双重价值,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科学规划的公平观念。

    4.建立农村教师双向校本培训体系

    长期以来,教师培训的体系是以逐级培训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心,省市级培训机构主要培训市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区县培训机构主要培训区县级骨干教师,尽管国家规定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培训机构也开展了全员教师培训,但效果不显著,为此应在教师培训体系中建立农村教师双向校本培训体系。自从“校本”概念在基础教育领域使用以来,有关校本教研、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等观念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而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成为农村教师培训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尤其是通过基于农村学校的乡镇中心校体制的区域性校际间联动式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十分活跃。提倡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以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的观点也常见诸于学术期刊,认为实施校本培训是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例如,湖北省十堰市的“学习-岗练-考证-分层”、“分层-研训-师导-定向”、“定向-专修-独创-发展”的“三型十环”校本培训模式,探索了农村教师培训的模式。本文认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对于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显然是有效的,但如何引进更优质的农村教师培训智力资源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条途径,因为农村学校自身开展校本培训的力量和水平在现阶段还是有限的,为此可以建立农村教师双向校本培训体系,也就是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对口培训和农村教师进城驻校培训④,形成农村教师享受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格局。

    另外,在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的重建过程中还需要重建农村教师远程培训体系,电视大学、教育电视台、计算机网络、教师研修网、教师继续教育网等构成一个虚拟的农村教师远程培训体系。事实上,现阶段这个体系是农村教师培训的主力军。同时还需要引导和支持NGO的农村教师培训项目体系,这些项目已经在农村教师培训上做了很好的尝试,作为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建立标准要给予监督、支持和引导。

    总之,重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必须体现每位教师都有接受优质培训权利的教育公平观。在现阶段,作为一种补偿,对弱势教师群体采取特殊的倾斜性培训政策,为大多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⑤

    三、重建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农村教师培训模式往往采取规模化培训,尽管这种培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采用的方式往往是网络、光盘、大报告、资料与自学,或者“以会代培”、“以赛代培”。为此,需要重建农村教师培训模式,但又与重建教师培养模式⑥ 不同,它主要通过基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角色、不同特色的不同需求的农村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在项目设计中对农村教师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方式、方法进行重建,从而构成农村教师培训的模式重建。

    1.观念转变的教师培训模式

    “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之所以会有这种共识,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村教师的年龄偏大、老化,学历偏低,大部分都在40岁以上,并且主要以中师学历为主,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自主学习的条件也不具备,尤其在复式教学模式下,农村教师繁重的工作量致使其无法有时间更新观念;同时,农村学校有编不补充,接受过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新教师进不去,还有一部分代课教师,尤其小学代课教师比率更大,但长期以来没有为更新农村教师观念提供培训才是问题的症结。关键的问题在于农村教师观念陈旧的表现,他们对教学本质理解的偏颇,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而知识就是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而地区教育学院、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农村教师培训内容也没有在观念更新上有所作为,为此需要重建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培训模式,要根据农村教师的认知特点,在旧观念被新观念取代的条件下,把新观念转化成行为的内在规律进行培训模式的重建。

    2.学科能力提升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无论何种培训,教师的学科能力提升是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之一。学科能力是学科培训的一部分,通常一个教师在学科上应该具备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学科知识可以通过阅读获得,只要教师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可以满足其学科知识的发展,但教师的学科能力,如语文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等,是需要培训而得到提升的,为此在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中必须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学科能力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师培训项目中,又忽视学科能力的培训,为此需要基于学科能力提升的教师培训模式。这对于农村教师更具有迫切性,因为农村教师普遍被认为学科知识相对较弱,更不用说学科能力了。

    3.专业能力提升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中教师专业的培训是比较普遍的,教师专业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要素。对于农村教师而言,鉴于其群体的特殊性,需要设计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模式,更重要的是,要以培训来引导、辅导、激励农村教师阅读,阅读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当然阅读应该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也就是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首先选择与儿童整体发展或全面发展的领域,如认知能力发展、 公民-道德能力发展、社会性能力发展、健康能力发展和审美能力发展的阅读,使教师能够在课堂具有儿童的整体发展观。

    4.实践情境体验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中,教师知识、教师能力的培训往往可能在培训现场通过不同方式和方法来开展,但最终还是停留在观念的接受层面,如何通过培训能真正提高教师的能力还需要实践情境的体验。针对教师教研活动中的“五课”,“五课”是一种能力,那么在农村教师培训中需要设计通过实践在情境体验中去获得这种能力的提升的培训项目。为此,需要设计实践情境体验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5.资源课堂共享(校本教研能力提升)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在现有的教师培训过程中,专家、学者、中小学名师分别以不同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运用,而鲜见大学专家和中小学名师在同一课堂共享资源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在教师培训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大学专家、学者与中小学名师同建课堂意义,那么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为此也可以尝试摸索新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

    6.农村教师领导培训模式

    教师专业身份的制度层级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我国主流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合格教师、(校级、区县级、市级、省级)骨干教师、(校级、区县级、市级、省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师构成了制度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模式,但不管何种层级,他们都可以理解为教师领导,教师领导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议题。对于农村教师队伍而言,需要形成一支教师领导队伍,来带动整个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建立农村教师领导培训模式。

    7.基于问题的HIDD法培训模式

    前述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四种方法对于改进中国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凡的作用,但真正以这四种方法为核心内容的培训模式却没有。要设计教师能够运用这四种方法的培训项目,首先必须解决或设计培训四种方法的方法,因此要设计基于问题(P-Q)⑦ 的HIDD培训方法,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接受四种方法的现场体验。⑧

    四、重建农村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制度是实施教师培训的行为规则、规范或准则,因此涵盖从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规定、专业准入、专业标准,到教师培训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教师培训过程中的相关制度。

    由于农村教师培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为此政府需要重建针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制度,也就是需要制定农村教师培训的法律,如《农村教师培训法》,可以制定农村教师培训的条例;如《农村教师培训条例》,从规则、规范、标准等方面建立农村教师培训的制度。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国家个案来说明建立教师培训制度的必要性。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以教育发达自居的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农村教师颁布了若干农村教师保障的法案,如2001年在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A)的法案创建了“农村教育成就项目(the Rural Education Achievement Program)”,致力于资助那些有着高度需求的农村地区,即那些在人力资源等各项资源上极度贫乏的或者常规的各项资助仍然不足以满足它们需求的农村地区。这个项目虽然主要不是针对农村教师的,但其资助金的最大使用比例还是用在了美国农村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上。200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参议院印第安人事务委员会提议的《2003年农村教师住房法案》(Rural Teacher Housing Act of 2003),该法案主要针对那些人口不少于100万的农村地区、土著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和阿拉斯加土著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为在这些农村地区公立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如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指导人员、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住房方面的保障。在该法案的基础上,联邦政府又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颁了《2004年农村教师住房法案》和《2005年农村教师住房法案》。2005年美国国会通过由参议院卫生、教育、劳工与养老委员会提议的《2005年农村教师保留法案》,于2006年开始实施,法案规定给那些已经在农村学区工作或在该法案颁布之后愿意去农村学区工作的农村教师提供额外奖金,以此法案为依据的项目实施了3年。2007年美国联邦劳工部投资了0.03亿美元,拨给西部州长大学(Western Governors University)和美国教育学院协会(AACTE),让它们合作负责美国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美通用的农村教师发展模式,2007年伊始,该项目为美国农村地区培训了一千余名符合联邦政府资格要求的数学和科学教师。

    通过上面的个案,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农村教师培训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等制度。为此,需要重建教师培训的制度,在具体的教师培训制度重建方面,我们可以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团队制度、建立教师培训者制度等。

    在这里,笔者再次强调,建立教师教育学科制度要把教师培训纳入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内。在高等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学科制度,从学位、课程、职称评定、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会⑨ 等方面进行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把教师培训纳入到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使教师培训建立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之上,建立教师培训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建立教师培训项目的研发制度,以满足教师培训的多样化的需求。

    五、重建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机制是体系、模式、制度的保障,重建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是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和培训制度的重要条件,尤其要重建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激励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在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机制重建中,资源配置机制、评价评估机制、组织合作机制等是重建中的重点。

    1.农村教师培训的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建

    资源配置机制是重建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它是农村教师培训体系能否有效运行,农村教师培训模式能否有效执行,农村教师培训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落实的前提和条件。所谓机制是由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因此,农村教师培训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在教师资源配置系统中,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物质资源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如果我们把机制理解为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那么农村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机制是农村教师培训资源配 置的制度化了的方法。对于农村教师培训而言,人力资源涉及农村教师培训者、农村教师培训管理者、农村教师培训团队、农村教师培训志愿者、农村教师培训评估者等配置,尤其是农村教师培训者配置,包括大学教师、城市中小学校的名师、教研员,以及地区教育学院、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财政资源配置是资源配置中的最关键因素,农村教师培训体系、模式和制度之所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运转,其最大的障碍在于财政资源配置,也就是教师培训经费严重不足,从农村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的困难来看,经费不足是因为区县财政困难导致的,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协调建立农村教师培训的财政资源配置机制,通过建立教师培训专业学院或教育大学,形成中央或省级政府的直辖管理制度,建立中央政府主导、省级政府配套的多元化资源配置机制,而不是仅仅通过“国培计划”方式来进行配套。至于物质资源配置,主要是能够满足远程教师培训需要的物质资源配置,因为电教及远程教育设备匮乏、教学软件数量少、质量不高,教育信息化通道不畅等问题是农村教师远程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困境,为此需要在农村教师专业化的物质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配置的现代化。

    2.农村教师培训的评价评估机制重建

    农村教师培训的评价评估机制重建对于保障培训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重建针对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同层面的评价评估机制。要对不同教师培训体系中的培训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评估评价,要形成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培训项目的评价评估机制,要对教师培训主体,教师学员、培训者、培训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进行评价评估。总之,完善的农村教师培训评价评估机制是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组织合作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地建立为农村教师送培下乡的体系和农村教师双向校本培训体系,必须建立基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校际合作和教师交流基础上的农村教师的组织合作机制。为了能够有效地送培下乡,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要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为了农村教师能够在双向校本培训体系中享受到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需要建立类似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机制。

    无论是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的重建,还是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的重建,抑或是农村教师培训的制度和机制重建,如果没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现代化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现代化首先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身份,尤其是提高农村教师收入并达到城市教师一样的工资和津贴水平,同时给予农村教师以奖励和补贴,使农村教师的收入达到现代化水平;其次保障农村教师权益,使他们同样享受国家现代化带来的物质现代化,包括农村教师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休假;再者实现教师编制、教师岗位配置、教师聘用(招聘、聘任)、教师职称(晋升、评价)的管理现代化,使农村教师享受现代化技术环境,明亮洁净的现代化教室,包括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享有与城市学校一样的现代化体育设施,从而保障农村教师在补充、保留、交流、退出等方面实现现代化水平。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现代化的诸领域,思想和制度现代化一定是在物质现代化实现以后才有效的,对于农村教师培训而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现代化是基础,只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物质现代化才会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和制度现代化的要求,仅靠荣誉或精神上的认同途径是无法调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的,更无法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就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同和价值、合作和分享以及有效的激励评价。

    [收稿日期]2011-10-25

    注释:

    ① HIDD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对话式(参与式)的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的组合。令人兴趣的是,作为一个国家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与宏大叙事的国家纲要很不同。问题是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由谁最终落实这个要求?如何落实这个要求?这是教师培训应当回答的问题。

    ② 大部分的省级教育学院摆脱不了被高等院校合并或改名的命运,是因为省级教育学院在面对着高质量教师培训需求下没有学术支撑,而一旦改名为高等院校便可以进入到大学的学科制度建设规划中,从而可以获得相应的学科建设资源。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如果仅存的教育学院和进修学校没有学术基础,其命运同样可以预期。

    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改革了教师的职称制度,我们注意到,在中小幼将有“教授级”职称,如果以此衡量中小幼教师,显然会提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教授级”水平的问题,这是需要讨论的。在本文看来,既然以“教授级”来衡量,那么教师的学术水平显然应该有所体现。为了能够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如果教师培训机构没有达到高于“教授级”水平,那么这种职称制度将会遇到很大挑战,或者说这种职称制度对现在的教师进修学校或教育学院提出了挑战。

    ④ 北京市的“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是一种典型的农村教师进城驻校培训模式。

    ⑤ 方中雄,白永潇. 对农村教师进行大规模有效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08, (2): 11.

    ⑥ 教师培养模式可以基于学位和学历建立“时间模式”,如“4+X”、“4+2”、“4+3”、“2+2”、“3+1”等。

    ⑦ P-Q是指英文单词problem和question,虽然都可以翻译成中文的“问题”,但从语境上,这两个单词的含义很不相同,而且决定了问题的取向,一个基本观点是,人类就是在“P-Q模式”上获得发展的。这里之所以提出“基于问题”,是因为这四种方法如果没有问题就无法开展,因此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培训教师的问题建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⑧ 很有趣的现象是,培训内容的专题讲座是“对话法”,但讲座者在培训中使用讲授法,而不用“对话法”,所谓“纸上谈兵”,这是普遍的现象,当然讲授法也能起到一定的培训效果,但在培训现场能够使受训教师亲身体验到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一定会更好。

农村教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卓越;农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关键性要素,提升其教育能力,能为学生开展良好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取较多的知识信息,以实现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模式。而核心素养思想的提出,为农村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因此,农村教师的发展,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核心素养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进而提升农村的教育质量,推助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

1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农村教师培养的内容

1.1创新素养

作为农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要素,创新素养也是农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理论依据。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发展层面上,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创新素养。而在教育层面上,农村教师具有创新素养,能够依据当前教学实施模式,结合时展需要、教育领域发展趋势,融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以创新农村的教育模式[1]。而教师的创新素养包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打破常规,为学生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创新意识包含教育观念的创新和知识的创新,教师可以将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信息融入教学,实现教学的创新;而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能够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1.2反思素养

反思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实践过程,包含实践—推倒—重建—实践的过程。即通过教学的具体实践,认识到教学实践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以进行具体的实践,从具体实践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素。而培养教师的反思素养也是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对教师未来发展十分关键。教师具有反思素养,能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设计模式,促进学生融入其中,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明确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根据这些成果信息,进一步反思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要素,以推进教学实践的创新。

1.3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农村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当前教师面临教育信息化、教育智能化的挑战。农村教师具有核心素养和细心素养内容包含以下三点。第一,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能认识到信息的关键性,要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第二,教师对信息具有积极的需求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良好实施模式;第三,在信息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分辨能力和洞察能力,认识到信息的价值性,将有效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师具有信息素养,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从而达到良好的农村教育实践成效。

1.4沟通合作素养

沟通合作素养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卓越农村教师培养的关键性要素,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卓越农村教师发展的新要求[3]。因此,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农村教师应将正能量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家长;在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合作时,农村教师应构建协同育人体制,这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农村教学氛围、方式变得更为活跃,进而促进学生在其中获取较多的知识和能力的信息。

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卓越农村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创新素养偏低

从当前农村教师教育现状来看,存在部分教师创新素养偏低的问题,这影响了教师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成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4]。例如,在开展农村教学实践工作时,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全面性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2教师信息素养欠缺

教育信息化拓宽了农村教育的路径,也推进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衔接,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农村教师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获取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包含农村本校教育信息与其他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进一步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获取面。而从当前农村教育现状来看,部分教师缺乏信息素养,对网络信息技术、数据的运用成效不佳,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例如,部分教师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不佳、课件制作能力不足、网络信息资源运用效率不高,使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只停留在形式层面。

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卓越农村教师培养的路径

3.1营造培养卓越农村教师的氛围

卓越农村教师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加强农村教师的引领,为农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首先,地方政府应发挥工作职能成效,根据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素,审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力出台相关的教育扶持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更好地开展。政府可增强农村师资力量,进一步缓解农村教师教学的压力。其次,政府应以政策推进模式,提高教育层面的重视度,增强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支持教师工作,共同开展良好的教育实施模式。最后,政府应根据地方教育发展趋势,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多方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政府与教育领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良好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教师进一步发展。

3.2加大对卓越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

农村地区应该加强重视对卓越农村教师的培养,推动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素,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卓越农村教师的培养路径指明方向。第一,加大对农村卓越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农村教师的培训模式、方式都凸显常态化发展趋势。第二,降低教师培养机构的门槛,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够融入培训中,通过培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此更好地为学生开展教育实践工作,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模式。第三,卓越农村教师的培养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培训模式,以网络平台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平台,以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师培训内容实践的有力保障,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使教师具有核心素养的教育能力。

3.3促进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

卓越农村教师的培养应发挥教师自我发展作用,促进教师自我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进而提升农村教师综合教育能力。首先,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以创新发展思维,创新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实施模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有求知欲望,加强对信息的运用,丰富教育信息,为学生发展传递良好的信息内容。最后,教师应提高沟通合作能力,在教学实施中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课任教师的互动,进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与职业化的能力,使教师更好地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3.4完善卓越农村教师评价机制

农村地区应不断地完善卓越农村教师评价机制,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加强建设卓越农村教师评价机制良好的实施模式。首先,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核心素养的评价应趋于完整人的发展趋势,以提升教师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其次,教师评价模式引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进程,以核心素养为评价要素,使教师以评价机制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进而完善卓越农村教师评价机制,达到卓越农村教师评价有效性的目的。

4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卓越农村教师培养的路径实践,应立足于当前农村教师发展现状,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为农村教师发展指明方向,使农村教师成为卓越农村教师,进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因此,农村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使自身具有核心素养的教育能力,为学生开展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动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长刚,鲁华山,黄芳.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5):62-65,69.

[2]唐汝青.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高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8):9-10.

[3]聂允.湖南省特殊教育教师公费生定向培养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55-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