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卜算子苏轼

卜算子苏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卜算子苏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1篇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2篇

2、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3篇

1、婵娟释义: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北宋诗人苏轼《水调歌头》里的千古名句。大致的意思是,虽然相隔分离,只要亲人平安,依旧可以跨越青天,共享美丽的月光。这里的“婵娟”是美好的样子,指嫦娥,也就是代指天上的明月。

3、苏轼对月是有特殊情感,他在很多诗文中也出现了描写了月光,例如《洞仙歌》“绣帘开, 一点明月窥人。”《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4、这里的“共婵娟”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寓意为,既然人间的离别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平安,即便远隔千里,还是可以通过普照大地的明月,将两人联系起来,联通彼此思念的心。

(来源:文章屋网 )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4篇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丰五年十二月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书画家,宋代诗、文、词在其手中大放异彩。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三人被人津津乐道为“一门词客三父子”。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即“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曾泛舟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除此之外,他的上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则更能体现出作者初次被贬的真实心境。

元丰三年二月,苏轼被贬到黄州,至元丰五年十二月,已经有两年又十个月的光景。在此期间,作者虽然有过短暂的寄情山水的快乐,如前后《赤壁赋》所表现的超然物外、乐观旷达的心胸,但是那种被贬的痛苦却时时萦绕于作者眉间心头,即使在游玩中,这种痛苦也是挥之不去,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结尾,有种悲情油然而生。作者发出的这种痛苦感慨不是偶然,而是积聚在心头的那不可拭去的痛苦再现。游赤壁虽然给了他暂时的忘却,但夜深人静之时,当面对自己真实内心时候,作者依然有着刻骨铭心的痛楚。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篇写景起兴,用一“缺月”起兴,渲染整体低沉压抑的气氛。此时此刻,作者望月再也无心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此时作者眼中的月亮是“缺”的,是不圆满的,是有缺憾的,也说明了作者心中涌起的一种不可言说的遗憾与痛苦,用不圆满的月亮来表达再适合不过。本来这样的月亮够人伤心的了,而衬托它的背景却更添一层愁意。“疏桐”,此时梧桐叶已经凋零了一些,剩下了稀稀疏疏的几片,弯弯的月亮透过这稀稀疏疏的梧桐叶,若有若无。一个“挂”字,勾勒出月与梧桐的立体形态,给人以突显的感觉,如在眼前。这里用“缺月”、“疏桐”把作者的那种失意描写的有形有状,发人深思。

“漏段人初静”,如果说前句写静景,这句无疑包含了动景的成分,同时也有了时间上的立体感。作者也从描写角度上进行了转移,前用视觉,而现在用的是听觉,听周围的一切都毫无声息了,“漏断”了,“人静”了,唯有月亮、梧桐和自己了。此时此刻,作者将要进行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前两句总起来形成了一个孤寂幽静的意境,为全词打下了低沉忧郁的感情基调。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点出此刻只有自己在这幽静的夜里,由景到人,转换自然。“幽人”,指自己,和那孤鸿掠去时缥缈的影子一样,于天地间独来独往。到此,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可知,被贬到黄州,背井离乡,举目无亲,不由得想起自己悲凉的身世。苏轼此前于《西江月》写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元丰三年八月(作者于元丰三年二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黯然的“北望”望的是思念的家乡,还是君主的目光?都有,既牵挂日夜思念的家乡亲人,又盼望着君主能早一点明白自己的心意。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里作者期待着别人理解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却不可得。这种急切的期待心情犹如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里一个“惊起”点明作者的戚戚心境,“有恨无人省”,指别人,包括君主,都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即使有恨,也无人能理解,惟有自己知晓,自己品尝。

结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从写景来说,加强气氛的渲染。一个“冷”字,足以表尽外部环境及作者的内心之境,被贬的寒意时时袭击心头,使人犹寂寞孤鸿,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寻不着心中的一方安土。然而生性又乐观的苏轼并没有在这痛苦中消沉,一蹶不振,而是依然保存着自己心中的那块净土。他选择了遗世独立,他选择了高洁傲岸。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作者不愿屈从于现实,希望于是非之地保全自己高洁傲岸的品质。找不到心灵可以慰藉的时候,他宁愿独享这寂寞的寒冷。到这里作者那种低沉忧郁之感顿时被一种倔强不屈的坚毅所代替,令人心中凛然“惊起”。

总之,《卜算子》以高超的环境描写,巧妙的表达方式,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一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表达自己孤标傲世,绝不向世俗屈服妥协的高洁情怀。本词意境悠远,立意高标,透露出逆境中一个坚强的灵魂,然细究,不可否认的是词中时时存在着一颗战战兢兢的心,如“惊起却回头”。这种被贬的痛苦心情和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自余为J人,居是州,恒惴栗”的心情当相似。但是苏轼却能超然于这种痛苦之上,孤高傲岸地选择了寒冷与寂寞。无论从哪个角度,本词都突显了一个被贬主人公的形象,他在痛苦中翘首以待,他又选择了这种高洁的孤独,他逆境中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后人。他伟大的艺术手法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

参考文献: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5篇

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____杜甫《绝句二首》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杜甫《登高》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____白居易《暮江吟》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____杜甫《旅夜书怀》

10、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沁园春·长沙》

1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__王维《使至塞上》

13、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1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1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1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__孟浩然《宿建德江》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1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____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2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3、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____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2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6篇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简卢陟》

7、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8、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无名氏《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

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二首》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1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1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

16、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1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小雅 采薇》

19、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

20、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21、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7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每读此文,我都在想,与东坡一起缓行寺院,步月谈心的张怀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查遍手头资料,只检索到以下信息:

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元丰六年六月谪居黄州,在其住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并作水调歌头相赠,苏辙有《黄州快哉亭记》。

张怀民从何处、因何故被贬黄州?张怀民怎样的人生经历令苏轼发出“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慨?

前不久,与曹宝麟先生通电话时,顺便请教这个问题,先生一一作答。

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请先生以此为内容,创作一幅书法小品:苏文取《寒食帖》笔意,对张怀民的考证,则以小字作跋。

我读大学时就临过曹先生的钢笔字帖,与先生交往也已数年。先生于宋代书法及“宋四家”史论考据成就斐然,书法功力深厚,且擅长写小字,我认为写这样的内容一定很有情趣。

先生欣然应允。

一周之后,我收到了先生寄来的特快专递。

打开信封,淡淡的墨香与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令我想起先生《晏庐自过》中的那句话:“我把自己定位为学者。学者就得写学者字。我所认定的追求是借助适宜的书写,再现一种古典的情调和一派精致的逸韵。”或许,这正是对书卷气最好的诠释。

曹氏跋文似乎也受到了《记承天寺夜游》信手拈来、惜墨如金之语言风格的侵染

右东坡谪黄州第四年事也,若持与初至寓定惠院所作卜算子词相较,心气渐平,岂非学佛有得故耶。

卜算子苏轼范文第8篇

一、审标题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说,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可从标题入手。

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张籍的《秋思》,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等。面对这些诗歌,我们只需看标题,便能初步了解诗歌的大概内容或写作目的或写作范围。再以05年江西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选的是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看诗的标题便知道这是一首写思念故人的诗。由此去分析解答,便有了理解的基础。

二、审作者

面对一首诗,若能从作者入手,也可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因为通过作者,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到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观点和创作风格等等。当然,这要求我们平时广泛的阅读与丰厚的积淀。

三、审正文

这是考生平时答题关注得最多的。这里着力强调以下几点:

抓出表明作者感情的词;明确含蓄义或理趣义;注意整体理解与局部分析的结合;注意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切入分析;注意诗歌的题材类别(如写景咏物、咏史怀古、思妇闺情、山水田园、边塞征战、闲适隐逸、赠友送别等等)。

四、审注释

这是考生答题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诗歌注释内容广泛:词语解释,作者简介,作者创作该诗的时间或作者的特定经历,该诗中发生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等。如05年天津高考题(汪元量的《湖州歌》)注释: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06年辽宁高考题(苏轼的《东坡》)注释: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07年福建高考题(谢枋得的《武夷山中》)注释(略);07年湖南高考题(王安石的《示长安君》)注释(略)等等。抓住了这些信息,对理解诗歌很有帮助。

五、审题意

这是考生出问题最多的环节。要想读懂、读准题意,以下几个环节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