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单位评价

实践单位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践单位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学; 实践教学; 现状与弊端; 对策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79

[中图分类号] G64;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17- 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学生素质有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院校虽然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受各种条件限制,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比较差,毕业后长时间不能进入角色,影响了会计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鉴于此,本文将对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2 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设有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或院系都知道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环节教学很重要,但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单位并没有对实践环节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大多数培养单位设有模拟实验室,有的还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模拟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应有作用。特别是校外实习,大多数学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提交一张实习鉴定表和一份实习报告即可过关,而学生是否真正到有关单位实习、表现如何,基本不过问,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2.2 实践环节教学时间较短

会计工作是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就很难熟悉相应的操作过程,而目前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普遍较短。以青岛大学会计系为例,虽然第八学期(即最后一个学期)不安排课程,但要求学生在3月底或4月初返校做毕业论文,从这一学期开学(2月底或3月初)起,到学生返校止,即使学生一直在工作单位实习,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十分复杂,有些环节难度也较大,1个月的时间只能走马观花,根本无法熟悉和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更不用说理论上的深化和提高了。况且有些培养单位在第八学期还安排有关课程,这样,实习时间就更难以保证。

2.3 实践教学经费短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紧张,有些学校教职员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实习经费更是可想而知。会计学专业办学单位能有个模拟实验教室,配置足够数量的电脑,安装电算化软件,就算不错了,根本没有更多财力投入到校外实习环节,这也是许多高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重要原因。

如果由办学单位统一安排和管理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活动,必然要考察和选择实习单位,划分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至少由一名老师带队,并需支付联络费、交通费、带队老师的出差补助费和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办公经费,等等。这些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许多培养单位难以承担。

2.4 师资队伍薄弱

做好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可靠保证。而当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虽然学历和职称都比较高,但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操作能力比较差,真正具备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少之又少。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2.5 缺少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环节的教学,离不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增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感性认识、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壮大实践环节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但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许多培养单位由于受社会关系、办学经费等因素制约,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大多数学生不能受益。

以青岛大学会计系为例,该系与青岛市若干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作关系,但并未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因而合作关系并不稳固。每年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约200人,但有关事务所只能接收30名左右学生实习。事务所之所以接收部分学生实习,主要目的在于从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本所工作,因此,对实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系里在选派学生时也是优中选优。结果,只有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能够获得到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2.6 重技术训练,轻能力培养

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会计学专业培养单位对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存在重技术训练、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就校内模拟实验教学来讲,不过是指导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做一些会计实务练习,很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校外实习来讲,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而且校方疏于管理和监督,恐怕连技术训练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少数学生虽然能够获得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机会,但实习单位往往将其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只允许其从事一些技术层次较低的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创新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好高骛远,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 完善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对策建议

3.1 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教学

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环节教学非常重要,培养单位的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种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思想上,而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一般地说,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单位的直接领导是比较重视实践环节教学的,但他们往往没有财权,与有关部门联系的机会也比较少,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改善这种状况,培养单位的高层领导必须亲自出面过问和协调,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支持,并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资金需要。这一条做好了,实践环节教学的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3.2 适当延长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

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必须得以保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就很难熟悉相应的操作流程,更谈不上理论上的深化和提高了。但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将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教学,而且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必要把学生训练成为熟练的会计操作员。一般地说,在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安排一个学期50~60个课时比较适宜,并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凭有效证件进入实验室练习;在每门会计实务课程(如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会计、高级会计等)上课期间或即将结束时,应安排4~6个课时到有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及生产车间参观和调研;在毕业实习环节,安排3~4个月比较适宜。当然,实践环节教学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是否有效利用。培养单位在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调研和实习时,应当由教师带队,做到事前周密计划,事中认真监督检查,事后认真分析总结,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3.3 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资金需要

普通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所需资金理应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但事实上,国家拨款的增长远远低于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1999年以来,各地高校出现招生“”现象,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纷纷向银行贷款,结果高校贷款余额像滚雪球一样,一年比一年大,成为沉重的负担,这是很不正常的。公立高校的发展不应建立在依靠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对于各地高校拖欠的银行贷款,其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应政府机构和财政部门视具体情况,以拨款方式逐步偿还,并逐步增加经费拨款,保证高校办学资金的需要。

与此同时,各地高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应当将经费使用向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倾斜,以解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经费紧张的燃眉之急。

3.4 优化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相比,在任职条件上不仅不应有任何降低,反而应当有所提高。就是说,承担实践环节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宽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实践环节教学任职条件的教师,不应当局限于一两个人,一般应当达到会计学专业师资总人数的1/2左右,至少应当达到1/3以上,以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师资需要。对于一时不具备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培训,即让其到实际工作单位实践锻炼半年以上时间,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定期让其到实际工作单位从事实践和调研活动。

3.5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联系几个实际工作单位,从那里聘用几个实践型导师,派一部分学生去那里实习,而应作为会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系统工程,由培养单位和基地方面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周密规划,并进行必要的投资。在选取实践教学基地时,不仅要考察备选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要考察其高管人员和资深会计人员的理论功底和对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热心和重视程度。被选中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单独成立一套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专门负责对实践导师和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

3.6 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要与其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其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学用结合,融会贯通。

(2) 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核算、监督、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多项职能。因此,会计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判断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预测和决策过程中,要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测算、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在预算和控制过程中,要通过预算将决策方案落到实处,并通过控制活动保证预算得以顺利执行。因此,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不仅应当指导学生如何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且应当指导学生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过程中,对经济业务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和分析,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法。

(3) 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在实践环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首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活动,不能局限于会计事项本身,就事论事,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观察和思考会计事项及影响会计事项的各项因素,分析会计事项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本质特征。这就要求在会计实践环节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7 要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结合起来

大多数培养单位通常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安排在毕业实习环节,为了充分利用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果,培养单位还应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提倡、鼓励学生以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形式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当今时代,本科入学率大大提高,本科学生在校人数迅速增加,本科教育已经从英才型教育转化为普及型教育。鉴于此,在毕业设计环节,一味要求毕业生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是这样要求,则可能会诱使部分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最终劳民伤财,一无所获,而且严重影响和损害培养单位和学生个人的声誉。如果鼓励学生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者以调研报告取代毕业论文,并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深人员参加学生的毕业答辩,则会事半功倍,一举多得:① 难度不大,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够达到要求;② 便于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知识和应用能力;③ 在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调研报告过程中,学生要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学术论文。

3.8 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健全有效运行的可靠保证。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环节的教学就会缺少动力和压力,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由以下内容构成:

(1) 评价主体。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评价应当包括培养单位内部评价和主管部门评价两个层面,与此相适应,评价主体也应当是二元化的。培养单位内部评价主体主要是培养单位的教务处,或者由教务处牵头,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主管部门评价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主管部门分管高校教学的处室,或者由分管高校教学的处室牵头,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

(2)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当是会计本科生培养单位实践教学环节的健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师资、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内容。

(3) 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应当是由高校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评价工作的有关规定”等类似文件。目前,尚无类似文件出台,希望高校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出台此类文件,对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范围、模式、方法、成绩考核、组织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

评价标准可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一般标准是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原则性要求;具体标准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对照评价依据和一般评价标准制定的具体评价标准,可采用“百分制”计分形式。

(4) 评价程序。会计实践环节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可分为准备、调研与审查、分析与评价、告知与存档和后续管理5个阶段。

(5)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当分层次设计,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师资、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内容。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面可以设立二级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依次类推。但评价指标的层次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当适可而止。

(6)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指评价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评价标准,对有关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统计学和高等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评价对象中的有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据以判断有关指标正常与否来分析评价实践环节教学情况的分析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贾敬全. 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64-166.

[2] 徐秋艳. 会计统计类(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165-167.

[3] 郑建伟,魏祥健. 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108-110.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2篇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大多是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其附属部门,由于实习单位方面的限制,学生可能选择了不同的实习单位,这就导致学生的实习环境、实习内容、实习效果均有不同。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践课程、不同的实践环节进行不同样式的评价。但从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看,在对学生社会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多数是通过实习报告等书面总结的形式,一刀切。考核内容还是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真正掌握的职业能力,具有的职业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重要方面未能给予全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不能达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的,也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更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发展状况。结果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均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评价主体局限于实习教师,其它成员的评价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习教师、教务主管部门、学生、实习部门工作人员虽然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学生的实践环节,但并没有因此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主体。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使得评价随意性大,更不能做到全面和客观,从而使得评价丧失其保障和控制的作用。

针对以上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评价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具体做到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确保评价客观、科学。

1.评价内容全面化。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实践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评价。首先,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行管实践教学内容评价要评价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评价教学计划制订是否科学,是否充分考虑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和变化。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实习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实习过程中,要能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需要,调整内容安排。其次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他决定着实践教学水平和方向,所以要对实习教师教学成效进行考核,评价其是否积极贯彻教学安排。此外,实习教师要经常到学生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及时指导,把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新问题、新情况,要能够有效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进程,完善反馈渠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最后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评价。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技能,所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行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看其是否符合行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具有过硬的专业实务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并能将所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管理技巧。

2.评价方式多样化。

首先,在评价方式上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对行管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依靠学生最后上交的实践报告之类的文字材料来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是必要的,但这仅能评价出学生掌握理论及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而对职业态度、努力程度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还不全面。因此,实习教师要经常到学生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及时指导,与学生进行沟通,把握学生的实习状况,考察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此外,在评价方式上还要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指要量化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创新能力、价值观念等综合职业素质的评价。行政管理专业有其特殊性,仅仅采用量化标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定性评价。只有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做到科学、全面地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模式探讨

毕业实习是培养高校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实习是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专业培养需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培养是学生实习的基础,实习是学生专业培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二者没有有机结合,则会导致实习的低效率。学生的专业培养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课程安排。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相对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利弊也很明显,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案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就使得毕业实习过程在模式上脱离专业培养体系,与专业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不一致[1]。第二个因素是教师。应用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应用的学科,因此像心理咨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有经验的老师任教。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师资紧张的现象,造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严重影响积累实践技术的经验,最后造成实习低效率。第三个因素是实验设施。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心理设备不足及心理设备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基地不足主要会在两个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意味着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习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同学必须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在这方面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有些需要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者是找到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可能与专业联系不紧密。这使得实习效果不佳。第二,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很难被监督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仅仅依赖实习报告及其他实习材料的填写。第三,对选择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学生来说,由于实习基地学生数量较多,可实习资源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间接导致实习内容单一,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应用心理学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方向,如精神病院、心理健康学校和中小学校等,致使实习只能使一部分学科知识得到检验[2]。与此同时,实习内容单一说明学生可能不能选到自己预期的实习方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抗情绪,这也是造成实习低效果的一个因素。

3.实习师资缺乏。在毕业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一个很大因素。在指导教师这方面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第一,目前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这表明每一位老师需要指导多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大大缩减,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第二,实习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指导老师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第三,青年教师有较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使得自身在实习工作中投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实际指导,由此也会使得实习的低效率[3]。第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教师只对某一方面精通,这会影响学生的实践应用。当涉及学生实习方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性指导,使得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3]。

4.实习评价无效性。有效的实习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反馈环节,它可以让学生综合了解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做到取长补短。但目前的实习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具体原因有: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仅由指导教师完成。尽管指导教师在做具体评价时会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但是两个评价结果往往相差无异。这只根据指导教师这一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显得实习评价太片面化。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带有主观性。由于学校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导致实习学生的参与程度不深,因此实习单位只能依据第一印象和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监督不够,教师也只能片面做出评价。自主选择单位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带回来的单位评价意见带有主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真实性很难确定[2]。

二、提升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质量的应对方案

1.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养。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得到优化,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包括多层次、开放式及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以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该体系需要多多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及自主设计性实验[5]。第二,提倡学校制备更多及更好的心理实验设施,有了实验器材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类实验,进而能大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授课老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课程的教授。第四,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得到较大培养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6]

2.拓宽实习基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适应应用心理学多种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联系具备专业实习资质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模式,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反响好的学生自选实习单位,学校可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加强与社会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的联系,拓宽毕业实习的发展方向。如工业领域、幼儿园、福利院、社区等,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更优质的选择。这也是毕业实习能够达到多口径、多元化、转化专业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增加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经济补助,由于心理学很多实习单位建设规模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保障所接纳实习学生的正常生活要求,例如住宿条件、餐厅等的缺乏。学生在所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很多都是自己租房,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生活经济压力,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这类学生的实习经费补助力度,为学生提供以日计算的交通住宿费、餐费等,这些费用可以由所带队的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专人进行集中管理和发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学校可聘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切实负起指导学生实习的责任。并要求多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实习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多实践知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得到提升。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到相应机构进行锻炼,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需要的师资队伍[4]。

4.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建立一个三维实习考评体系,即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及服务对象评价三个维度,实现全方面反馈。考评工作应突出反馈功能,以此促进激励、监督作用的实现。服务对象评价,即如咨询心理学实习,应包括来访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应各有侧重点,如实习指导教师应的重点是实习生的实习整体思路与实施模式;实习单位人员应主要评价实习生在单位的各项人事表现;实习服务对象应评价实习者具体行为上的效果。实习结束后,学校应鼓励通过交流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工作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改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1]。总之,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建实习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及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达到优化实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叶飞 段雅玲 张斌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路平,孟维杰,谢念湘.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46-47.

[2]路平,赵滨宇.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52-53.

[3]卢秀秀.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分析[J].科教导刊,2014(22):32.

[4]王瑞乐,汪建利,胡志海.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启示[J].池州学院学报,2013(3):131-133.

[5]张斌,邱致燕,谢静涛,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6-7.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4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环节紧密联系,影响因素众多。对社会实践的评价应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全面考察各个要素。

(二)知行统一原则。大学生通过实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三)主体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社会实践评价的主要部分。

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大学生社会实践特点,学习相关政策,借鉴现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征求学校相关部门、领导、指导教师及学生代表的意见,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实践者保障措施1A,实践主题2A,实践者成长发展3A,实践成果4A,二级指标分别为:学校重视度11A,指导老师参与度12A,实践单位重视度13A,专业贴近度21A,社会需求度22A,团队合作能力31A,创新能力32A,解决问题能力33A,语言表达能力34A,总结归纳能力35A,总结报告质量41A,实践单位鉴定42A,宣传报道43A。[3]2.根据专家意见及其统计数据,由1-9标度法,构造4个一级指标及其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分别计算这5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特征向量如下:(0.9027,0.3943,0.1722)(0.0613,0.3423,0.4943,0.043,0.0591)(0.3162,0.9487)(0.9161,0.3715,0.1506)(0.3337,0.1304,0.8720,0.3337)4321AAAAA最后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为:0.0375,0.0515,0.3012,0.1316,0.0575)(,,)(0.3057,0.1239,0.0503,0.0535,0.0412,0.1237,0.0535,0.2985,0.4310,111243AAA

三、结论

(一)在各指标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权重为0.4310,最为重要;认真总结的权重为0.3012。说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深刻领会到自己所负有的历史责任;也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才能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会需求。而认真总结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就其重要性而言,显得稍微次要。

(二)在社会实践保障措施中,学校、指导教师、实践单位的重视度权重分别为0.3057,0.1239,0.0503,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多数学生虽然热情很高,但不少同学认为实践就是玩,很少考虑如何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作为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学校必须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实践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社会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合理组织,同时要教育学生,发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 实践课程 能力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91-02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三维空间上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特殊职业――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三维内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常规布局为:专业理念与师德是X轴,专业知识是Y轴,专业能力是Z轴。直观上X和Y轴是整个坐标系的基础,Z轴是高度。一名优秀的准数学教师――师范毕业生应该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

针对我系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法。

一、平时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犹如一架照相机,静态的记录某一课程日常学习阶段学习的状态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的数学教育实践课程作业评价仍以书面解题、简答题作业为主要形式。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书面作业形式可是以多元化的,比如:阅读、调研、合作解决问题、小论文、听后感、综述、教学设计等。比如:课程《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数学教学设计》,讲授基础理论知识阶段时作业类型可以抄写理论知识以巩固所学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点并书写小论文;讲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时作业类型有查阅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调查某一教学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结果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知识点的不同理解或不同解决方法做小论文,一组讨论、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等。丰富的作业评价形式避免了习题作业评价导致的抄袭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师范生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编写数学教案,有效组织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学业考试评价

学业考试评价犹如一幅画,静态的展示了作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某一方面的达成效果。学业考试评价是数学教学综合评价最为传统的评价方法,以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其中尤为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开卷考试、书写论文、作品展示等方式。实践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体,其中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各项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但更多的偏重于实际教学活动。以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可以考察师范生对“知”的掌握,同时促进师范生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但实践课程不能完全按照书面考试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可以辅助实践活动。比如:《规范汉字书写》、《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数学课件与制作》等课程的学业考试评价可以由三部分构成:闭卷考试比例占20%,内容为这几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作品展示比例50%,内容为一幅书法稿或一段朗读音频或一段演讲视频或一个课件;鉴赏与评价比例30%。课程《数学说课训练》考查学生综合掌握数学教育实践课程情况,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考试比例20%(理论知识),观摩名师教学并评价比例20%,教学设计比例20%,课堂说课比例40%。多种形式的学业考试评价有助于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的提升。

三、同行、专家评价

同行、专家评价犹如一名医生,毫不留情的指出被评价者身上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身上的优点。同行、专家评价包括大学同学评价、带队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和实习单位学生评价四个方面。大学同学评价类似于同行评价,此评价可能局限的反映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外显基本功(粉笔字、普通话、语速、语调、表情、声音、手势、课堂气氛);带队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类似于专家评价,能够深入的评价师范生的内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数学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教学语言的艺术);实习单位学生评价作为受教育者较直接的反映师范生课堂的组织、课堂效率、课堂的流畅和传授知识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比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师范生的两门纯粹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学习能力评价不是让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出单一的优秀、良、合格、不合格成绩,而是要综合四个方面教学能力评价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四、综合档案评价

综合档案评价犹如一架摄像机,动态的记录了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档案评价有别于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它立足于动态发展的学生主体和“建构主义”立场,坚持测定与评价的分离,测定仅仅为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对日常学习过程的记录和积累。档案袋中所收集的内容,不仅包含已经完成的作品,而且还包括正在计划完成的内容。它依据档案袋中所收集的表示学生每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评价。综合档案评价以个人档案袋的形式存储,档案袋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由学生自己保管,档案盒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自己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训练课题,制定研究或训练计划,记录研究或训练的过程,总结和反思研究或训练的结果,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的获奖证书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由教师保管,档案袋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完善,具体内容包括该实践课程的平时成绩、学业成绩、同学老师的评价成绩、论文、作品、读后感、教学基本功或基本技能各项比赛的成绩和证书和对学生档案袋材料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培养是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长期、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而合理、有效的综合教学评价机制乃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洪.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方法的思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生质量 评价 指标体系 载体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30-03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又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办学的信誉与规模,甚至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质量却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于指标体系都不够完整。本文在孙琴[1]和方焕新[2]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近几年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实践经验,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应该包含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部分,而学校评价要考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及综合测评几个方面及其权重;社会评价要兼顾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和社会综合评价及其权重(见图1)。然后分别构建学生质量评价的相关载体及其实施过程。

一、学校评价载体

鉴于学校评价有自己评自己的嫌疑,所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评价学生质量方面力求客观公正,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经过多次修改,最后确定学生质量评价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政治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纪律、学习成绩、实践技能等。主要评价载体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质量综合测评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评学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质量自评.互评表》。学生质量评价工作按学期进行,每学期的具体时间由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学生质量综合测评

传统的学生质量测评美其名曰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但实际上只重视学生的操行与成绩,尤其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从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对学生质量的评价,不断探索适应地方产业升级所亟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评价体系,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从基本素质(占20%)、成绩(占40%)、能力(占20%)和技能(占20%)四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质量的评价体系(见表1)。

(1)基本素质。学院要求学生除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一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体现在学生专业素养方面,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顶岗实习和等级考试成绩,毕业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考证情况、平时表现、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等都要经过量化之后计入学生的成绩之中。对学生的成绩分专业和班级建立数据库统一管理。

(3)职业能力。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诸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普通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等专业能力。

(4)职业技能。学生的技能主要是通过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鉴定情况以及企业模拟软件的操作情况、学生机械操作情况、熟悉项目的执行与跟进等。

2、教师评学

教师评学主要指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专任教师评学(占50%)和班主任、辅导员评学(占50%),详见表2。

所有教师都要求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普通能力,而专业课教师还需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训课教师还要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

3、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与互评主要从德、能、勤、绩、健(各占20%)五个方面入手。对于德,主要考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德;对于能,主要评价学生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于勤,主要考评学生的责任心、纪律性、出勤率、学习态度;对于绩,主要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外其他活动的参与情况;对于健,主要是评价学生的自强精神和宽容精神(见表3)。

二、社会评价载体

社会评价具有客观公正的优势,但也存在滞后的缺陷。一段时间以来社会评价主要依靠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而学生专业对口率不高导致社会评价的客观性较差的现实,经过几年的探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质量的社会评价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①社会对学生质量的综合评价,②用人单位与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我们这里给出《社会对学生质量的综合评价》、《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质量评价表》两个载体。

1、社会对学生质量的综合评价

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我们认为评价指标主要包含社会满意度(40%)、就业率(15%)、福利待遇(15%)、就业单位(10%)、劳务关系(10%)和发展状况(10%)五个方面。社会满意度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就业率是指学生初次就业率及二次就业率;福利待遇是指学生转正后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情况;就业单位是指学生就业单位性质及其知名度、学生创业情况;劳务关系是指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时间的要求及工会组织;发展状况是指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工作的稳定情况(见表4)。

2、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

用人单位和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品德修养(占30%)、职业能力(占30%)、职业操守(占20%)、创新意识(占 20%)几个方面。品德修养包括政治表现、个性品质、道德修养;职业能力包含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出勤率等;职业操守包括工作态度、安全意识等;创新意识包含进取意识、探索精神等(见表5)。

说明:先由专任教师和班主任或辅导员完成表2的评价,交由教学秘书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档案完成表1的综合评价,然后由学生完成表3的评价之后就可以完成学校的评价了;由用人单位和顶岗实习单位完成表5的评价之后,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完成表4的评价,这样就可以完成社会评价,进而完成学生质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琴,沈秋红,闫小民.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社会评价 质量 效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75-02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需求多元化和科学技术专门化的发展,具有突出专长的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我国目前一方面由于人口和社会的压力,就业形势趋于严峻;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双翼。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弥补了普通教育专长不突出、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以及忽视技术操作与实践的缺憾,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有具体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必须重视和研究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职业教育评价是促进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让职业教育评价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率。①具体来看,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之功能在于引导职业教育的教学、发展方向。与普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首要功能在于培养实践操作类人才,而非知识、科研类人才。因此,社会对于人才实践操作技能的需求成为职业教育的首要评价指标。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其自身目标所在。因此,社会对于职业教育评价的好坏,反映了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少。而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评价,则成为了引导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式。

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效率,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从其内部视角来看,要求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准确评价。不准确的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可能会扭曲职业教育的目标,从而无法培养出合格人才。其二,从外部视角看,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的重要目标,是引导职业教育更快速、有效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避免职业教育“走弯路”。

一 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与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更多的评价指标在于其知识性、理论性和科研能力。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社会评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技术性

职业教育更多强调对于专门技术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它一般不强调理论上的思辨,而重视具体的应用。因此,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重点,也不是其科研水平与能力,而是具体知识反馈于实践的能力,更多的是对“无言之知”的熟悉和使用。②

2.功利性

功利性又可称为目的性。职业教育是具有明确现实使用价值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核心也在于培养人才的现实可使用性,而不在于其科研潜力和理论分析、概括能力。这种功利性并不是贬义的,恰恰相反,职业教育能否满足社会实际的需求,成为了其社会评价的核心指标。

3.短期性

与普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更加快速和有效。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往往需要十余年时间,而高等教育甚至需要更长时间。普通教育的目的往往在于引领科技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职业教育却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具体专门的学科领域。往往数年时间就能培养出合格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周期更短,而培养效率更高。

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几年来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将之视为普通教育的重要替代教育类型。然而,职业教育的评价也存在着起步晚、评价单一等问题。③为了具体研究职业教育社会评价,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原则。

过去,职业教育社会评价主要是从功利性出发,即评价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了社会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对于培养人才的效率要求逐渐被质量要求所取代。而这种质量要求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包含了思想、观念上的要求。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传统职业技能的需求有了更专业,也更高深的要求。另一方面,除了专业的理论、技术外,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也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崇高品德的技术人才。过去的“一招鲜,吃遍天”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决定了其社会评价的好坏。同时,大量公益性、社会性的实践,也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单纯从财富、地位等传统指标评价学生,而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培养中的德育问题。因此,质量优先、兼顾效率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核心原则。

二 职业教育社会评价的主体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主体有:政府、企业(用人单位)与民众。国外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成为了职业教育评价值得借鉴的经验。④三个主体各有侧重,但综合成整体的全方位评价,有利于职业教育社会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

1.政府评价

政府评价反映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与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评价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因为,政府评价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质效评估之外,还包含了国家权力对于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态度。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政府评价。与企业评价和民众评价中的“软性评价”、“口碑评价”不同;政府评价更多的是“硬性评价”。这种评价具有官方性和强制性。政府评价所能采取的手段更具有决定性,也更多种多样。具体来看,可以有以下方式:(1)对职业教育进行扶持或直接建设。鼓励职业教育行业发展,优先引导社会急需人才培训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对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领导与示范性评价。(2)设置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设立基本的职业教育门槛,以学校和教师作为对象,建立学校和教师两重准入与退出机制。例如,通过职业学校的注册、检查机制,规范职业学校的设立;对于不合格的职业学校进行清退;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规定职业教育教师的上岗培训与考核,保证职业教育师资的合格。(3)进行政府奖惩。对于职业教育的奖惩,可以以官方的权威性,对职业教育的好坏进行国家层面的评价。

2.企业(用人单位)评价

企业(用人单位)是职业教育具体的需求主体。它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更有针对性,也更直接。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职业人才需求。因此,不能把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实际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评价割裂开。⑤具体来看,企业(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如下形式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价:(1)人才招募与考核。企业(用人单位)最主要的职业教育评价形式就在于其招考新任职员。对于具有良好培训声誉以及优秀职业技能的学校与学生,企业(用人单位)均较为看重。长久来看,具有良好办学能力,培养人才合格率高的学校,其就业率自然高;反之,则就业率低下。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从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应。(2)校企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和职业教育学校合作的形式,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价。对于能够培训合格人才的教学机构,企业(用人单位)优先考虑定点、定向培养。⑥一方面,可以保证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率;另一方面,也方便企业(用人单位)早期介入培训,以利于更有效率地培训人才。(3)职业教育公益性实践。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功利性,还需要公益性。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评价已不能全面评价个体。而具有广阔视野和社会道德的新型人才更得到重视。因此,参与企业(用人单位)组织的公益性实践,也能评价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指标。

3.民众评价

民众评价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口碑评价”。由于社会观念因素的影响,过去职业教育往往被民众视为“差等教育”;而普通教育才是真正的“读书”和教育。尽管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观念已有所改变。但客观来看,目前职业教育还存在不规范、质量不高以及生源质量复杂等问题。民众是职业教育的对象。父母以及学生自身是否选择职业教育、选择哪一类职业教育,以及选择哪个职业教育学校,成为了职业教育更具社会性的评价方式。

注 释

①李洁坤.职业教育评价有效实施的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10(22)

②〔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37

③李义丹、马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困境及其消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④孔凡成.简述国外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及特点[J].世界教育信息,2007(6)

实践单位评价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教学质量;社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22-03

毕业生质量调查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反馈的有效手段,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2001年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导向,以问卷形式对海南医学院2012、2013、2014届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2012―2014年参加海南医学院校园招聘会并录用2012―2014届海南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96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各级医院59家(61.5%),其中三甲医院11家(11.5%)、二甲医院34家(35.4%)、社区医院14家(14.6%);急救中心8家(8.3%);医药相关单位29家(30.2%)。海南地区用人单位66家(68.7%),非海南地区用人单位30家(31.3%),涉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贵州等地区。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访谈,根据《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教育结果对医学毕业生需达到的能力制定调查问卷。教育结果包括三个方面:1)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

力;2)态度及临床技能;3)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的能力。问卷对每个方面能力对应设计相应项目。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的评价,第二部分为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进行的对比评价。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数据结果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对海医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其中26.04%选择“很满意”,61.45%选择“满意”,总体满意率达87.49%,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肯定(见表1)。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经卡方检验,p

用人单位对反映学生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的四项指标总体满意度较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82.29%,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为86.46%,善待患者(顾客)为89.59%,尊重医学伦理为80.21%。

在反映毕业生态度及临床技能的10项指标中,总体满意度很高的有三项,分别是遵纪守法为93.50%,胜任日常工作为98.96%,抢救危重病人或危机处理能力为93.75%;四项指标总体满意度较高,分别是与患者(顾客)交流通畅为85.42%,与同事和睦相处、虚心求教为85.42%,(临床)技能操作能力82.29%,表达分析问题逻辑清晰为80.21%;三项指标总体满意度偏低,分别是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为70.83%,具备(临床)医学思维为71.81%,领导力为80.21%。

反映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的能力六项指标总体满意度为:钻研业务78.13%,自我学习、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为84.38%,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为66.67%,参加业务考试成绩为76.04%,英语应用能力为60.42%,计算机应用能力为62.50%。反映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指标、态度及临床技能指标和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能力指标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4.64%、83.56%、71.36%。

所有评价指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很满意度较高的数量少,20项评价指标15项很满意率在25%以下。其中对毕业生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评价不满意率为10.42%。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总体满意度也较低只有60.42%和62.50%。

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中,三甲医院很满意率为18.18%,二甲医院很满意率为23.53%,统计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医院单位很满意率为25%,医药相关单位为31.03%,统计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外校毕业生比较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外校毕业生比较评价详见表2。在与外校毕业生的比较评价设计中,所设计内容与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对应。由统计表看出,用人单位评价海南医学院毕业生除英语应用能力弱、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外,其他方面与外校毕业生基本相当。

用人单位认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参加业务考试成绩弱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8.75%、15.63%;有2.0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与外校毕业生存在明显差异,但也有34.38%用人单位认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强。评价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强于外校毕业生比例较高的项目是工作态度、对患者(顾客)态度、(临床)技能操作能力、胜任日常工作,分别占48.96%、36.46%、34.38%、31.25%。

3 讨论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各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总体较好,尤其是善待患者(顾客)、遵纪守法、胜任日常工作、抢救危重病人或危机处理能力等指标总体满意度在90%左右。用人单位对反映毕业生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态度及临床技能指标平均满意度较高,说明毕业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医疗实践能力、临床技能教育效果良好。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海南医学院进行全员应急救护培训,在应急救护教育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和探索,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毕业生质量存在短板 数据结果也显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能力指标平均满意度仅为71.36%,特别是创新思维、英语能力及计算机能力满意度较低,数据与学校原有用人单位调研基本一致无提高。这提示海南医学院需加强创新教育,加大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教学。加大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培育学生自我学习,具备一定科研能力,以保障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能力进行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

用人单位对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满意度仅为70.83%,

不满意度达10.42%,主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辞职率较高。部门基层单位表示,留人用人十分困难,这提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诚信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三甲医院很满意率低于二甲医院很满意率,并且三甲医院很满意个数明显少于二甲医院,这提示如果想要毕业生在较高水准医院中求职,必须加强各方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质量 海南医学院把岗位胜任力、领导力和个性发展设定为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用人单位虽然对毕业生胜任日常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对表达分析问题逻辑清晰、具备(临床)医学思维、参加业务考试成绩评价偏低。这些指标与岗位胜任力紧密相关,对应数据值得教育者反思。

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领导力满意度为80.21%,围绕学生领导力培养,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与患者(顾客)交流通畅、与同事和睦相处、虚心求教满意度较高,在与外校毕业生比较中,认为沟通能力强于或差不多的占85.42%,说明毕业生协作沟通能力较好。但善于总结,勇于创新评价满意度较低,仅为66.67%,今后应注重创新教育。在今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质量。

4 结束

毕业生质量调查有利于学校了解社会对当前教育质量的评价,改进、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参照体系,对医学相关毕业生进行调查,能为医学教育拓宽世界眼光,明确质量保证的方向。本次调研获取的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和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比较评价数据,说明学校输送到社会的毕业生基本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相当。随着国内医疗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医学人才的质量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今后学校将加强学生对医学认识,提高医疗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