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草虫的村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小小村落虽然不是那样的繁华,但它充满了有滋有味儿的情感。那里的黑甲虫村民们生活的很融洽,很快乐。
黑甲虫村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热爱家中的一切。家庭责任感使它们勤勉起来,每天忙忙碌碌,不辞辛劳。
对于生客,它们会很热情地欢迎它的到来,而不是想尽千方百计赶别人离开。
瞧!那只蜥蜴好像与黑甲虫村民攀谈得很投机呢!
小黑甲虫村民们看到了漂亮的姑娘,从不努力地去讨好她,只是在一旁呆呆地望着她,因为它们知道,“强扭的瓜不甜”。
一大丛灌木上,许许多多小小的果实,圆圆的,好似火一样红,它们红的是那么均匀,看起来是那样的香甜。
灌木下,一群音乐演奏家们正演奏着动听的音乐,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在我的耳边徘徊,这美妙的音符,犹如一个个小精灵来到你的耳边,灵泉般的乐曲流入你我的心田。
练在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在学生交流的兴奋点上,巧妙地设计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如人教版六上《山中访友》的第五段,作者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很亲切地与山里的朋友打招呼,同时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表达方式的独特,正是语言学习的“练点”。可以这样巧设读写并行:第一步,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情谊。作者觉得山中一切都是他的朋友。让我们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师引读――同桌对读――把文章排成诗歌的形式,配乐齐读。第二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即“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与山中的朋友的情谊的?”学生发现了拟人与排比的表达效果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本段称呼那些朋友都用“你”,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第三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出示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接着,老师说:“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像作者这样也跟他们热切地打招呼?你想跟谁?是蝴蝶?是野花?还是其他的?”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让学生练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蝴蝶!你 ,你好,( )的野花!你 ,你好, 你 ,你好, 你 。”学生们在课堂里交流地兴致盎然,此时提醒学生像作者一样用笔写下来,一次随机的课堂练笔就练在了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上。
学生作文摘记:“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色彩斑斓的蝴蝶,你娇小美丽的身躯在空中有节奏地扭动着,如同一位披着彩衣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真美!你好,五颜六色的野花,你灿烂的笑容,缕缕芬芳,让我忘记了一天的烦恼!你好,湛蓝的天空,你一望无际,犹如浩瀚的大海,到底蕴藏着多少奥秘呢?你好,婀娜多姿的柳树,你甩着绿色的秀发,在湖边尽情地舞蹈,使我陶醉其中……”
练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文中与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文字的呼吸,从而能够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此时,在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上进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读写并行,能有效促进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如人教版语文六上《穷人》一文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咀嚼文本的语言形式,学习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然后进行语言迁移训练,让学生像作者那样,把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注意标点的使用。适时迁移仿写,既积累词语,又让语言得到训练,让孩子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教学片段如下:第一步,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忐忑不安)。第二步,数一数,画一画,桑娜想到了哪几件事?第三步,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这几件事?第四步,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改写这一段话,让学生比较是否更合乎逻辑了。教师说:“与原文比较,文学大师为什么没有按这样的思维习惯来写呢?”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忐忑不安”的特点――人物的思维很乱,是没有条理的,即省略号的表达效果。第五步,进行迁移片段训练。教师说:“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种‘忐忑不安’的经历呢?像作者这样,把你经历过的一次‘忐忑不安’写下来,要注意标点的使用。”然后学生练笔。
学生作文摘记:“咳,昨天的电视太好看了,看得我都忘了写作业,这可是我第一次没写作业呀!叮铃铃,上课了,向来严厉的林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教室,好像是在窥视谁没写作业。坐在位置上的我忐忑不安:老师会不会发现……老师问起这件事我该怎么说……就说……哎,不行!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的……早知道没完成作业这么难受,我就不看电视了!后来,课堂上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练在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里
读写并行,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让学生在漫无边际的想象里练笔,读写联动互促。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草虫的村落》围绕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文找画面“追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在找画面、品画面中,在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的基础上,老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并设计“练笔”:跟随作者继续在草虫的村落里游历,以“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课堂片段如下:
师:文中草虫们的生活有趣吗?想不想跟随作者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游历一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你心中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想象着,想象着:我们的身子在缩小,在缩小……我们也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甲虫,追随着甲虫们的脚步穿过细密的草茎组成的茂盛森林,到了这神奇的草虫的世界。听!(多媒体播放应景音乐)草虫们在寒暄,在攀谈,在演奏。看!那儿有俏丽的小圆虫,还有粗壮的黑甲虫,还有远方来客大蜥蜴呢!虫儿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生活着、工作着,我们看见了许多许多……
师:都看见什么了?把眼睛睁开,赶紧拿起笔把看见的情景写下来
(生写,教师巡视)
师:你们跟着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作文摘记:“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瞧,许多小甲虫在草丛里玩捉迷藏。有的躲在岩石后面,有的藏在草茎下,还有的藏在树叶大伞下。哎呀,一只小甲虫被捉到了,大家都咧开嘴笑了,多开心呀!我还看见天空飞来一只麻雀,降落在草虫村落里,麻雀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它们向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但一点儿也不害怕。对视良久后,它们开始友好地攀谈,不知它们津津乐道的是什么,但可以感觉得出它们已成为好朋友。麻雀身上坐着几只可爱的小甲虫,哦,它们要麻雀带着它们一起飞上天空,感受飞行的快乐呢!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虫儿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浴
它舒服的呀
唱起了快乐的歌
我享受完充足的休息
开始享受课本带来的乐趣
它兴奋的呀
一蹦一跳出了家门
先说英语书
块头最大就是它
他吃的东西呀
还真不少
什么课文、单词
什么短语、句子
还有什么时态
天哪
东西还真不少
再说数学书
个头最小就是它
薄薄小小的一本书
不过
里头的东西可不少
例题有趣又易懂
公式好记又实用
题目考验学习成果
整理复习帮助考试
哈哈
数学真是好实用
最后来说语文书
不厚不薄就是它
要问它肚里有什么
翻开课本就知道
《少年闰土》真勇敢
《青山不老》保家园
《唯一听众》给我信心
《草虫村落》真有趣
哇
语文书里多有趣
课本的知识要学好
它就对你微微笑
课本知识不学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主体性;人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13-02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启蒙作用。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小学生带入课堂,展开兴趣化、人本化教学,创设高氛围教学情境,是激发与提升小学生参与热情的关键。
一、融情于教,以情感激发学生语文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不完善,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往往基于情感走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是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同时,语文课程本身的情感性以及学生的语文情感培养教学目标,都要求教师展开情感教学。
其一,培养师生情感,促使情感迁移。“爱屋及乌”是小学生的典型心理特征,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弱点”,攻破其心理防线。语文教师转变角色,做老师的同时,深入学生生活与学习,成为学生的挚友,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关怀学生,增进师生情感;同时,深化教师领导意识,在成为学生朋友的同时,发挥领导者作用,成为小伙伴的“小头头”,让学生听你的话,从而进行情感迁移,让学生喜欢上教师的同时,喜欢上语文课。其二,关注学生自我中心特征,合理利用“小团队”。小学生具有深度的自我认可性,在显著价值差异性的作用下,往往分成几个小团体,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情感理念,发挥团体竞争作用的同时,将小团队人员团结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例如通过征求意见决定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师就会得到倾向鲜明的几个答案,进而通过答案组织展开实际教学,这既关注了学生情感,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其三,满足小学生的“虚荣心”,适时使用激励评价。“我能行”、“我是对的”、“我是最棒的”是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肯定与自我心理暗示,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虚荣心”展开适度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多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会思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人本教学,以主体性能提升学生能动性
语文新课标将学生的主体性能的发挥作为教学的关键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学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另外,小学生个性突出,发展潜力大,思想可变性强,在教学中展开人本化教学,不仅利于学生思想的培养与开发,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人本化要求语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化发展的目标。一方面,全面认识小学生最近发展区,展开集体教学。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虽然突出,但是,从其思维发展规律来看,具有相似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如制定基本的知识教学目标,设置大多数学生“伸伸手就能够得着”的问题等,这就使得全员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以全体互动的形式,促使学生参与热情的提升。另一方面,突出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展开个性化教学不仅是面向个体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直接手段。如在《北京的春节》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表达对春节的认识,可以通过朗诵、写诗、歌唱以及绘画等方式,这不仅利于学生表现特长,而且一下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层次,展开层次化教学。面向各层次学生的提升空间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而且利于学生猛追快赶,进而实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与竞争学习,这自然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如在《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后,教师如下布置练习:学会课后生字词;从哪些方面看出穷人非常穷;穷人真的“穷”吗?为什么?这就将问题层次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化学生的要求。
三、情境创设,以高氛围保持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生有好奇、好动、思维发散性强、受外界影响大等特征,要求在展开人本教学的同时,实现有滋有味的课堂情境创设。同时,开放、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潜力,所以,以有效手段创设高氛围的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条件。
1.教学奇异化。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与问题,总是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而将“好奇心害死人”这句俗语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好奇心乐死人”,教师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实际教学,必会将学生带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探索与思考。如在《草虫的村落》学习中,这样组织教学:谁见过草种村落——想象草虫村落的样子——多媒体出示一些草虫村落样图——学习课文,找出本课中村落与图片中村落或是我们身边的村落的不同之处等,这就以奇异化、差异性的问题,将学生一步步领进教学学习中。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导入,进行提问、联想、分析等,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感受到自己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回答者。这就有效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中。
2.教学灵动化。语文是“活生生的”,这不仅在于语文语言的灵动性,而且在于教师展开课堂的情感基调、互动方式。一方面,组织语文语言,展开言语灵动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语文课堂展开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的言语交流,这不但突出了语文的言语特征,而且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及时通过朗诵、演讲、问题等,让语文言语活起来。如在读课文时,把握住字词特征,进行语调、语气的变化,以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灵动,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愉悦之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在教师示范朗读中,学生会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倾听教师的一言一语,这就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教师、模仿教师。另一方面,展开情境创设,转变学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表现者与教材的展示者,让学生活跃起来。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中,在讲述“伯父救车夫”时,教师以角色定位的方式,让学生演出鲁迅半蹲着,为车夫包扎等,此时学生必须半蹲1分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鲁迅的辛苦,这就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刺激了学生的表现力和理解力。当然灵动化教学方式很多,如角色朗读、游戏教学、场景演说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升。
3.教学色彩化。语文的美不仅在于语文感情的美,还体现在语文画面美,尤其是在一些写景文章中,展开色彩化教学,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而且能够通过美景感情辐射到学生的精神、感情、思想素质上。如在《桂林山水》学习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视频等将桂林山的险、奇、峻,桂林水的静、清、绿等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美不胜收的景色,通过景象延伸,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江山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爱国情感。同时,展开想象教学,让学生通过画面想象或联想的方式,促使学生思维发散,让学生融于情境之中,带学生进入多彩的世界。在这世界中,学生的思想徜徉,情绪提升,自然会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与积极性。如在进行诗歌《春夜喜雨》教学中,教师进行诗歌大意分析后,让学生感知诗歌意境,这时教师播放《春夜喜雨》诵读录音,其背景音乐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声,让学生闭眼想象,若是你在那个春雨之夜,你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这就带学生进入了静谧、温馨的夜雨中。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必然会与教材产生共鸣。
4.教学生活化。“这是有用的”、“这个我见过”、“这个我知道”等,都是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描述,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生活内容搬进课堂,而且要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之中,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针对地球被破坏的现状,让学生说说自己脚下的土地、河流、树木等受到了那些人为污染和破坏,同时,让学生阐述自己曾经对地球母亲做过哪些保护行为和破坏行为,接着要求学生以诗歌的方式,将你心中的话说给地球母亲听。这就以多元教学的方式,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将学生带入课堂中,而且利于学生将语文内部情感带出课堂。
四、总结
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能动者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而且是培养学生参与力、实践力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面向学生进行心理化、人本化以及课堂化教学,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感情,进而刺激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顾国真.论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有效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3).
[2]高平,张建兴.现行小学语文教育评析[J].校园心理,2009,(0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切入点;探究
【分类号】G623.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掌握文字、语句以及写作的能力。所以教师通常会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小练笔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训练相比,小练笔可以对文章有更直接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文字以及语句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与作文相比,小练笔更加随意,灵动性与操作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为作文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写作能力也间接表现出了语文能力的强弱。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小练笔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写作不仅仅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难题,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拦路虎”。有非常多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尽管很多教师已经对此做出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不过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有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与分析,明确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看法,然后找出适当的切入点进行小练笔训练,达到阅读和写作可以有效的结合到一起的效果,使学生找到如何进行写作,明确去写什么。接下来对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切入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中的切入点
2.1仿写
我国有著名的学者说过,学会模仿别人,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进而才可以做到进一步的创新。由此可见仿写是学生进行写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故事内容以及造句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因此学生仿写的最好的素材就是语文教材。教师先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然后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切入点做出仿写训练,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写作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习到了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通过对湖水、榕树以及鸟儿等进行详细的描写,描述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这些美好的画面,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园的一处景观,可以参考文中的写作手法等用文字去描述出来。这种仿写的方法,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以及对事物整体表现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在学习《火烧云》时,教师在讲述完教学内容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教室外面去观察云的变化,看看是否出现了文中所描述的狗、公鸡等画面,除了这些画面以外,学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云的变化随时地记录下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为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2.2扩写
扩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主要切入点。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这就为学生的小练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在详细解读文本内容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地启发学生去的想象,如果作者想详细的进行描写,会怎样去写呢?然后开展课堂小练笔。
例如:在讲述《落花生》一文时,在文中结尾处作者写到“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思考父亲到底说了什么,然后开展课堂小练笔。这种扩写不但使学生明白了文章带来的启发,学会做人的道理,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容易地发现文章中的写作切入点。又如在《白杨》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文章中介绍了白杨的特点吗?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才能知道白杨的特点呢。在学生都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爸爸的话去写出白杨的特点,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2.3续写
很多作文都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而对文章进行续写就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会留下一些悬念,引发人们的思考。因此,教师也可以运用文中留下的悬念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这是一种很广泛的练笔,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在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修建铁路的过程与艰辛,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铁路修建到拉萨,同学们到拉萨会做什么事呢?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文章对想要做的事进行续写。学生可以随意发挥想象来完成小练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的时候,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描写了所看到的草虫的样子,在结尾处写道:“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由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想象作者是在邀你,如果与作者同行,你会都会碰到哪些小虫子?与它们来一次什么样的奇异之旅呢?对其进行续写。
2.4改写
在小学语文中,记叙文、说明文以及童话等都可以进行改写。在记叙文中,每个故事的情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改写。通常都是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进行改写,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文章。除了记叙文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引导学生把比较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改写成童话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但是这种改写要主要不要歪曲事实,可以只选取一段学生自己喜欢的进行改写。
例如:《鲸》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改写例子。文中对鲸做了详细的介绍,教师在教授完教学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改写。这种方式在加深了学生对鲸的了解程度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动笔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新型玻璃》一文中,讲述了几种新型的玻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童话的方式来对这些新型的玻璃进行介绍。改写后的内容则变成了这些新型玻璃充满童真趣味的自我描述。这样的改写文章学生阅读时兴趣盎然,进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小练笔训练,做到精妙切入、精彩呈现,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完善的教学蓝图。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群文阅读;读写结合
一、精选群文内容,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
群文教学的选文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来源:课内整合群文阅读、课外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在我任教的农村小学,我们选文来源最多的是:课内整合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群文教学要求选文要关注内容与主题的组文,关注语文表达的组文。其中,关注语文表达的组文(如:同样题材不同写法的组文、同样篇章结构的作品组文)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很好组文。
如:在教学“写景中联想寄情”这个议题时,我选择了相同写法的文章――《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的读写训结合练点:运用比喻、拟人,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感情。
又如:在教学“学写法,写小诗”这个议题时,我选择了相同写法的儿童诗――《我想》《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运用拟人、假设、夸张、重复、对话、想象的手法。
再如:在教学“习特点,巧习作”这个议题时,我选择了相同写法的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铁甲战士》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运用了“倒叙”和“首尾呼应”写法。
老师精心找准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能为后面的读写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析群文特点,尝试进行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群文组文的阅读后达成了表达上、写法上的共识,这只是完成了“吸收”这一步。接下来,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倾吐”。叶圣陶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群文阅读中,如何让学生在“吸收”的基础上,更好地“倾吐”呢?我认为,仿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如:让学生在阅读《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这一组群文的过程中,找出作者分别把什么景物联想成什么,并体会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从而达成了共识:作者运用了写景中联想寄情的写法。再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尝试着写写你所访问的大自然的“朋友”。如:校园访友、田野访友……学生由于深入阅读了群文后达成了写法上的共识,从而习得了写法,写出的习作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学生们写了这样一段段富有诗意、生动形象的话:
山坡上,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双宿双飞的蝴蝶!你在我周围翩翩起舞,是邀我做你的舞伴吗?你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跳舞的蜻蜓!你是要带我一起飞翔吗?你好,高大魁梧的香樟树!你张开宽广的胸怀,是要和我拥抱吗?你好,碧绿的小草!你用流动的绿色迎接我,是让我保护你,和你永远做朋友吗?
走到池塘里,我兴奋地给池塘里的朋友打招呼:你好,优雅的荷花!你沉睡的样子真动人。你好,可爱的小青蛙!你动听的歌声,使宁静的池塘里充满了音乐。你好,飞舞的蜻蜓!你是在为青蛙伴舞吗?你好,蛐蛐伯伯!你严肃地弹着琴,使池塘里的气氛变得不一样了。你好,游动的鱼儿!你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定很快乐吧!你好……这如仙境的池塘,使我流连忘返。
我来到田野,看到了数不胜数的小伙伴。我热情地给他们打起了招呼:你好,金黄的玉米!你身上挂着的一串串珍珠,是为了显示你的高贵吗?你好,火红的辣椒!你穿着一身火红的晚礼服,是想和我比美吗?你好,害羞的花朵!你迟迟没有开放,是因为要和我捉迷藏吗?你好,娇小的狗尾草!你翩翩起舞,是想邀我一起跳舞吗?喂,绿油油的小草!你为什么低着头呢?我猜你是因为看到我害羞而躲起来了吧。
我和果园里的朋友打着招呼:你好,黄澄澄的大橘子!你那果肉外穿着一件棉袄,是因为你怕冷吗?你好,樱桃妹妹!你露出红彤彤的笑脸,是要我品尝你吗?你好,香蕉弟弟!你是因为上课时坐姿不对,才变成弯弯的吗?你好,爱美的石榴姐姐!你也太爱美了吧,头上还有几片花瓣。
我和大自然的朋友打着招呼:你好,美丽的花朵!你张开粉红的小脸,是在对我微笑吗?你好,自由自在的河水!你一路奔向远方,是要去哪里呢?你好,强壮的大树!你那俊俏的树枝,茂密的头发,真威武。你好,淘气的小鸟!你在天空中歌唱,是要我做你的听众吗?
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正在跟他们打招呼:你好,高高的大树!你撑着一把绿油油的大伞,是想为我遮住太阳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那么多泉水,是想让我解渴吗?你好,美丽的野花!你把你的笑脸张得那么大,是想让自己变得更美吗?
如:让学生在阅读群文《我想》《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的过程中,找出作者运用了拟人、假设、夸张、重复、对话、想象的诗句,并体会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从而达成了共识:小作者运用了拟人、假设、夸张、重复、对话、想象的写法。再让学生学习这样的表达方法,写一首小诗。学生在阅读群文的基础上“吸收”了儿童诗的写法,“倾吐”时可谓是一气呵成,写出的小诗富有童趣,让人拍手叫绝。有一个学生写了名为《如果》的诗:如果/我是一阵微风/我会给运动员/带去时钟//如果/我是一滴雨水/我会给花草树木/增添生命的美//如果/我是一个果子/我会给路人/频频敬礼//如果/我是一棵大树/我会给小花小草/快快让路。还有一个学生写了名为《天气》的诗:天气 天气/真淘气/一会儿下雨/给大地洗洗/一会儿刮风/给树叶梳理/一会儿下雪/给大地穿衣。
这样富有情趣的小诗枚不胜举,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可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群文,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让学生很好地“倾吐”,写出高质量的习作。
三、对照群文特点,及时反馈评价
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可见反馈的重要性。教育家库贝认为: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改进反馈的策略很重要。通过反馈,可以使有用成果的学习得到强化,而且也可以使错误的学习立即中止,避免有所延误。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时间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信息依据,使教师与学生都能有目的,脚踏实地朝着教学目标迈进。
在群文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仿写,而不进行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效果,老师就会全然不知。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反馈。那么,如何进行反馈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对照群文特点,师生共同制定评价的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对照群文特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评价的标准,参照此标准加以评价,能使评价方向不偏移。
(二)同桌互查反馈评价
同桌当小老师互查,把仿写的习作互相读给同桌听,参照评价标准,指出伙伴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老师抽查反馈评价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检查、评改每个学生的习作,因此,可以采用抽查部分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后进学生的作品在全班展示,表扬优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组内反馈评价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选出本组的优秀习作,共同阅读评价,找出优点。还共同阅读急需改进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共同修改。
那天去朋友家,他家充溢着我所喜欢的典雅气息。客厅壁上挂的是绣工细腻的湘绣“竹兰梅菊”;厅中一个绘着“三国演义”人物的清晚期大缸中养着小金鱼,水半年没换仍清彻透明,鱼活泼泼地游着幸福而自在。
而那收藏间满架的瓷器,色彩纷呈,形状各异,有官窑、民窑,有青花、粉彩,有罐、坛、碗、碟,或绘人物、花草虫鸟,足足有三百多个。我喜欢那成双成对的坛子(民窑),闻之似仍有茶的清香,大约又是以前女儿出嫁时装着枣、花生、桂圆、瓜子之物的容器(取“早生贵子”之意),藏于内室,虽历经百年,色彩仍然艳丽和动人。有一对绘着粉彩的凤凰牡丹图案,大朵的牡丹喜庆而吉祥;有一对绘着小孩儿在看两个公鸡打架的场面,人物逼真而形象;有一对形状如大白菜,青的菜和粉的蝶相映成趣。遥想一百多年前初嫁的女子,步入一个并不曾相熟的家庭,从坛中拿出好吃的果品招待闹洞房的来客和孩子,心中有多少忐忑和欢喜呢?以后坛中又装了茶叶、晒干的瓜果,日子琐屑和悠长,而爱却代代相传。
我兀自遐想着,朋友告诉我“这些瓷,都是以前花几十元或几百元从老表家中淘来的,现在价值都在千元以上,那对四面人物方瓶,胎质洁白而匀净、色彩丰富,别人出到万元都没卖,自已喜欢的东西总是不舍得相让。”
“赚了不少钱吧?”我挺感兴趣。
“当然赚了一些,但赚到的钱又去买其它的东西,这两三百件瓷就是这样慢慢积起来,收藏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种乐趣,一种生活休闲的方式,承载了岁月的痕迹和记忆的留念。这只高足碗是在北京得到,这只唐三彩是在西安觅得,这对花瓶是朋友相赠,每一件瓷都有故事,它们是我美好的回忆。”
窗外是夏的逼人热浪,散发着岁月光芒的瓷器静默无语,我想起了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想起了作家冯骥之以八十岁的高大身躯奔走在即将被毁的古老街道和村落,想起了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为北京城墙、四合院被拆而流泪,想起了8岁的女儿捧着我给她买的邮册问我“妈妈,我留着它们可以升值吗?”
一、创建和谐语文课堂――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不难设想,一个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只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和谐。要不,没有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只能是老师的一场“独角戏”。那么,在小学语文课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中想方设法创设各种和谐、宽松的情境。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和谐情景。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可以一扫过去课堂的沉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如:《月光曲》一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对于我们乡下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这种高艺术的钢琴演奏场面。在学习本文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那部分时,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同时背景钢琴音乐响起,再闭上眼睛,随着钢琴音乐声联想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学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的向往。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二)、和谐谈话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村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虫会有村落呢?”在学生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时转入新课的学习。
(三)、和谐表演创设情境。
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学生对于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了学生能更多地了解鲁迅,更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对于“鲁迅救助车夫”部分,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表演课。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把自己早已理解的和结合新近学习课文感悟到的情境表演给大家看,表演结束后再加上了自己的评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更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二、创建和谐语文课堂――尊重学生个性,师生互动和谐成长。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它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而学生是整体的人,有学习的能力、有探究的欲望、有创新的潜能、有独立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和谐互动,开放而有活力。
有一次,我们到中心校听课,执教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男教师,执教课题《杨氏之子》。在初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了字词之后,男老师播放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课文中哪些句子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牧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课文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有一个小女孩自编诗歌,用诗歌来表现画面。活泼的男老师在学生中间,时而一起朗诵,时而一起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将其身心分开,只重视身而忽视心,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位老师尊重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表达的差异,并热情地参与学生的交流之中,既不失自然情感的流露,又不失对学生的引导与调控。
三、创建和谐语文课堂――关爱信赖学生,师生对话充满和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信赖学生,师生的对话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价值的思考,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敢说。例如:在执教《牛郎织女》一课,老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之后,按阅读提示思考问题并汇报“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赞扬了什么,鞭挞了什么?”老师非常信赖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没有将自己或教参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学生的汇报亦各异,甚至有的学生说:“牛郎偷看别人洗澡,是不道德的行为。”“织女太自私了,她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三个人的痛苦之上,使牛郎失去妻子,孩子失去妈妈。如果她遵守天规,就不会这样。”虽然这几个孩子的回答反映了价值观取向的偏差,还需要老师耐心引导,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如果没有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为基础,那么在课堂上,我们绝对听不到学生异样的声音。总之,和谐课堂的核心是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对话交流,还有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我国古代教育就有“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等主张,确是“民主性精华”思想,而这些都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信赖的基础之上。
四、创建和谐语文课堂――欣赏学生亮点,科学合理评价学生。
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学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当一个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时,教师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就告诉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开发他们的潜力。教师要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处细微创造,欣赏学生课堂中每一个思想亮点,赞许学生努力后的每一点成功,期待学生学习中的每一处进步,更要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差错。教师要从一个侧面加以引导,使学生既领悟到自己的差错,又能扬起前进的风帆,激起进步的动力,决不可冷言冷语刺伤孩子的心灵,伤害他们的自尊。科学评价是创建和谐教学课堂的妙方,科学评价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学生个性差异是自然有的,如果去用同一把尺子量学生,那么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尊重个性、尊重差异,不要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
总之,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良好、宽松的和谐课堂,是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教师应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驾驭课堂,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创建和谐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热爱我们自己的母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培养更多的生存的能力,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完善。让“会学”和“乐学”伴随学生的一生。
让开放而有活力、民主而又和谐的语文课堂成为我们教育者永远追求的奋斗目标吧!
姓 名:黄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