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小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幼儿 故事教学 策略 自主参与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研究适合幼儿教育的方法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故事教学对于幼儿的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幼儿故事教学就是运用通俗易懂的适合幼儿思维方式的语言来写的一些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适合幼儿的听说读写方式,语言比较活泼可爱,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
2 在故事教育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让幼儿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各项活动,首先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语言影响着人类的认知,在幼儿进行各项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提出了几项比较适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声音和画面的同步
之所以动画片和广告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因为它们的画面比较有冲击力而且语言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动画片中那些卡通人物,更是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加上专业人员的配音效果,更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相关的研究已经证实音乐文学和美术在感知方面是相通的,所以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营造一个幼儿比较喜欢的意境,拥有美丽的画面、舒缓的语言,然后缓缓让幼儿进入角色。比如在一个大家都熟知的《馋嘴的老鼠》的故事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幼儿故事教学的案例,当天真无邪的幼儿看到美丽的小河边,推着一只可爱的瓜皮做的小船缓缓走来时,伴着清新的音乐,很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各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可以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共同来完成这个小故事。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幼儿生活更加丰富,还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自主参与能力。
2.2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语言
我们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我们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而且还能逐渐锻炼我们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幼儿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中的各种词生活化,让幼儿能够比较容易学会这个词,可以应用好多种方法来将故事中的词生活化。比如可以营造一个生活的场景,可以将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比如在《馋嘴的老鼠》的这个小故事中,有一个词“窟窿”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理解,但是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幼儿,比如可以告诉小朋友,当你比较调皮捣蛋时把衣服挂了个小洞,那么这个小洞就是我们所说的窟窿;也可以带小朋友去观察生活,地上捡起一片树叶,上面有一个小洞,那么这个小洞也叫做窟窿,所以生活是一个丰富的大课堂,可以帮助幼儿很好地锻炼语言能力,还能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实际观察能力。
2.3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模式
幼儿故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故事为主,幼儿的画册教材以及一些课外读物和参考书等都有好多有趣的小故事,图画书配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动画、人物和故事情节。所以在阅读时配合这些画面就能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印象更加深刻,阅读要采取多种模式来进行,这样可以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幼儿能够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可以采用老师朗读小故事,幼儿边看图边学习的阅读模式,这时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把握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感兴趣的地方,能够做到有感情地阅读,能够带动起小朋友,做到抑扬顿挫;还可以采用小朋友分组阅读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就要求教师能够采用一些小方法,小奖励,对敢于阅读,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感情的小朋友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增强小朋友的自信,还能够鼓励更多的小朋友积极参与。还可以让小朋友根据图画自己配相关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朋友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开发小朋友的思维。让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小朋友的世界,从而研究出更多的适合小朋友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小朋友赢在起跑线上。
3 在幼儿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在幼儿故事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之所以每个故事中都有好坏角色的区分,就是在培养幼儿的选择判断能力、明辨是非能力。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真实的感受,让幼儿能够知道一个好角色和一个坏角色的不同,以及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影响,引导幼儿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对待好人,怎么对待坏人,在生活中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力,将故事与生活相结合,为幼儿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此之外,还要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自主参与能力,可以通过抢答游戏来锻炼幼儿思维和竞争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通过演读结合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能力等,在表演和阅读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还能够积极地锻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轻松快乐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4 结语
幼儿故事教学在幼儿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研究和应用更多的小故事来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让幼儿在这个纯洁的年纪获得更多的爱和知识,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充满爱和正能量,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娟,张积家.幼儿语言学习的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法;幼儿教育;应用
所谓的趣味性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知识利用趣味性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快速的掌握知识,确保幼儿学习的有效性。可见,将趣味性教学法应用于幼儿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幼儿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应用趣味性教学法,并且将趣味性教学法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实现最佳的应用效果,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幼儿教育的趣味性,这也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趣味性教学手段。众所周知,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其能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幼儿而言也充满新鲜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其制作成动画片,并且在课堂上播放,而幼儿对于动画片非常的新奇,也会非常感兴趣。通过采取此种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幼儿也在快速的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就将相应的知识掌握了,实现了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和高效教育。此外,在应用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设计动画片之外,还可以利用音频资料、动态的图片等进行趣味性课堂的营造,进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面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2.利用教学道具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将一些趣味性的教学道具应用于教学中,幼儿对于趣味性的教学道具会非常感兴趣,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进而幼儿的课堂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进行数学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玩具。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玩具的个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说,小丽有2个玩具,小红有3个玩具,而小红送给了小赫1个玩具,那么现在小丽和小红一共还有几个玩具,教师在说的时候,可以利用玩具进行演示,幼儿也会认真的观看,幼儿在此种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幼儿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顺利的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实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习毫无压力,处于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有助于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3.利用小故事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小故事创设趣味性的课堂。众所周知,幼儿年龄非常小,对于小故事有着由衷的热爱,而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通过设计科学的小故事,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小故事中,进而在课堂上为幼儿讲故事,当然,在讲故事之前,教师需要对幼儿提出一定的要求,主要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要思考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与本堂课的知识有关,幼儿为了更好地听故事,也会边听边思考,在无形中就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通过有效的实施,实现了对幼儿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幼儿的长远发展。
4.利用小比赛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小比赛创设趣味性的课堂,这也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利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数数比赛,要求幼儿从1数到10,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看哪个小组数正确的人数最多,进而视这个小组为胜利的小组,胜利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并且在此过程中,幼儿也学习到了知识,收获了快乐,真正的实践了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夯实幼儿的学习基础,促进幼儿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结论本文主要针对于趣味性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利用趣味性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的配合度更加紧密,获得的学习效果也更好,有助于全面的提高对幼儿的教育质量,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作者:杨馥菊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淑琴.如何提高幼儿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3(05).
[2]吴群英,谢幼如,倪妙珊,柏晶,张惠.幼儿线描画趣味教学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9(07).
[3]俞丽,卢蕾,魏建萍,黄艳云,熊怡,敖曼.幼儿园成语趣味教学点滴[J].山东教育,2008(18).
【关键词】幼儿 数学启蒙 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歌曲。
两段歌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些叙事歌曲大多有两段。无疑是一个难题。所以我通过舞蹈、节奏乐、体育游戏等方式来加深他印象;并在半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加入音乐的伴奏。
所以他喜欢听的故事就是短小、浅显、易懂的这学期中,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就选用不少叙事的歌曲(如:小马》蚂蚁》等)根据幼儿的特点,学歌前,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理解歌词。讲故事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不仅加深了对歌词的印象;同时也发挥了小脑筋的创造力。
二、通过多种途径,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1、律动激趣
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他特点,体态律动是小班音乐活动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班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结合乐曲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让幼儿通过模仿小动物走、跑、跳、飞、叫以及生活常规的动作,感知、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情感意义。使音乐与体态韵律活动融为一体,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反应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激发他学习音乐的兴趣。
2、故事激趣
讲给幼儿听,小班幼儿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听老师讲故事是最感兴趣的事情。就因势利导将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让他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幼儿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马》歌以及欣赏《小老鼠上灯台》谁会这样》等音乐时,将讲故事这个环节安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收到较好的效果。不但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3、游戏激趣
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的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我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创造、表演、欣赏于一体,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活动的热情。如《拔萝卜》、《小手爬》、《丢手绢》等音乐游戏,幼儿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
4、图画激趣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内容形象具体,颇具美感(如《闪烁的小星》、《大皮球》等等),幼儿较容易接受。如果我们挖掘音乐中美的因素,制作一些充满诗意的精美的挂图,幼儿便会很快地被那些美妙直观的画面所吸引,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学中若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一定的描述,抒发他们心中对美的情感,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表演激趣
表现欲旺盛。音乐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要求。通过表演,幼儿好奇心强。幼儿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较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音乐活动中,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现,发挥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开展音乐活动中尽量采纳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照搬书上的动作方案,幼儿在创编表演中锻炼了自己,增强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这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加强师幼互动
感谢老师们成长道路上给予我支持和帮助。今后的路还很长,和孩子一起在努力、一起在成长。将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我教育路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常规教育;班级常规建设
一、用爱感染学生
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且刚刚离开父母,因此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时,如果让幼儿处于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之中,将会对其常规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当然,此处所说的爱并不是溺爱,而是有理智的爱,是“严中有爱,爱中有教”的爱,将这种爱贯穿于班级之中,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与呵护,这样一来,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小。因此,作为幼儿园小班教师,应该将爱体现到细节之处,例如孩子放学回家时,给予一个微笑、一个爱的抚摸甚至一个拥抱,孩子在这种呵护之下就会觉得教师十分亲切。除此之外,在活动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应当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动作与表情进行交流,且与孩子的交流要频繁,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别人关注的。综上所述,用理智的爱去感染孩子,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其班级一日常规的养成做好铺垫。
二、用心体会学生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龄,他们活泼、天真、善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孩子的心灵又是细腻而纯净的。这一阶段的孩子最爱的便是游戏。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将游戏与常规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游戏中培养常规习惯,在常规习惯培养中体味乐趣所在。
1.幼儿班级常规游戏化
小班的孩子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唱歌与朗诵是他们最好的表现方式。笔者抓住这一细节,将一些班级常规要求改编成短小易懂的儿歌,孩子朗诵的过程中就会慢慢记住这些常规要求。例如,在喝牛奶时,孩子要洗手。笔者就编写了短小的儿歌:
卷起衣袖子,
打开水龙头,
小手湿一湿,
关上水龙头,
肥皂搓一搓,
再开水龙头,
小手冲一冲,
关上水龙头,
小手甩三甩。
就这样让孩子边说边做这个洗手的动作。除此之外,小班的孩子乐于听小故事,因此我们可以对班级日常规定扩大化,发挥想象力将其编成小故事,这样一来,孩子在聆听小故事的时候,就做出自己的思考,并慢慢理解了这些班级常规。
2.幼儿班级常规情境化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本能,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常规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寓教于乐,创设游戏情境,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孩子乐在其中,同时也受教于其中。例如,小班新生入园之后,在短时间之内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座位。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游戏,即在每个座位上贴上一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逐一认识。在孩子对小动物有所认识之后,让每一个孩子扮演自己桌上的小动物。当教师发出“小动物出来做游戏了”“小动物回家休息了”的指令之后,孩子就会分别离开座位与回到座位,在多次游戏之后,孩子不仅认识了很多小动物,还牢记了自己的座位,可谓一举两得。
幼儿园小班孩子天真活泼,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特点,关注细节,用爱感染孩子、用心体味孩子。在关爱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田莉.日常活动中幼儿常规管理策略[J].考试周刊,2011(33).
首先,故事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幼儿园的小朋友自从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学习活动就逐渐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他们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低年级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关连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上活,创设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并有助于参与数学的、发展情感的教育情境,而创设故事情节的故事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故事教学的优势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使小学生在经验生活中达到共识并理解。
2、吸引力。在幼儿园中,游戏占主导地位,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趣味不能少,而故事教学正好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以小故事贯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讲《图形与位置》,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大树爷爷需要同学们的帮助,让同学们在大树的上、下、左、右,分别贴上花、蘑菇、鸟、兔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掌握起新知——“方位”时也轻松、容易,并在故事中学会要帮助别人。在贴时,同学们懂得了要互相协作、团结。可以说,这种设计完全吸引了学生。
【关键词】幼儿;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是我们幼儿教师常常说的话题,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首先,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最后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来谈一谈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方面的一些感触我们班男孩子和女孩子人数相当,当他们进入中班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原来的那些管理方法肯定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尝试着各种适合幼儿发展的班级管理方法。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就开始使用音乐的方法,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要马上开始整理,而且幼儿听到音乐后,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教师不停的“喊’了,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点心活动后,我们都会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二、利用点心前小故事促进幼儿吃点心的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吃点心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吃点心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点心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也很大,每次点心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点心情况或者是当日幼儿表现,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还少不了必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点心质量。
三、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盥洗后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整理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整理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四、小组长、小值日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方法对于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而且经过小班阶段,已经积累了很深的班集荣誉感。通过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可以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自豪感和集体精神。
五、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又到了九月教师节,我非常想念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们。
我还记我的幼儿园老师,她叫李老师,我象所有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样,爱哭,不肯上幼儿园,闹着回家找妈妈,那时候李老师总是轻轻地抱起我,安慰我,哄劝我,帮我擦干眼泪,我偎依在李老师的怀里,感觉她像妈妈一样温暖。
小时候,我喜欢像妈妈一样的老师。
长大一些,我上学了,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数学老师黄老师,黄老师一年四季都喜欢穿着漂亮的裙子,全班同学都喜欢她,因为她喜欢开玩笑,上课也像讲故事一样有趣。记得我们学“循环小数”时,黄老师说,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个小和尚和老和尚,他们正在讲故事,从前……听着听着大家都笑了,“这个故事能讲完吗?讲不完的话,我们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黄老师引出了“循环小数”的名称。黄老师就这样把枯燥的数学让我们学得津津有味。
我喜欢这样有趣、幽默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