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判后答疑

判后答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判后答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判后答疑范文第1篇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构建“服务型法院”。法院的首要职能就是审判,要树立审判就是服务的理念,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执行,让法院的服务功能在审判职能中得到充分张扬。一是充分发挥打击、调节职能,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化解民事纠纷,规范行政行为,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坚持司法为民,努力实现司法活动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行,通过快审、快结、快执,让当事人获得适当、迅速和有效的救济。为此,全市两级法院不断丰富司法为民的措施,花溪区法院扩大司法为民服务点,增聘司法服务联络员,加强司法服务网络建设;南明区法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与司法援助制度进行衔接;息烽县法院提高“汽车流动法庭”的科技含量和硬件设施,实现“巡回审理,就地开庭,当庭宣判,当场送达”;修文县法院加大涉农案件审理力度,在审理44名农户诉贵州丰裕种业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件时,不仅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户决定全部缓交诉讼费用,而且到扎佐人民法庭的巡回审理点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宣判,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三是力争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判断社会效果,尤其不能一判了之,案结事不了,将矛盾推向社会。针对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理解以致不断上访、申诉和缠访的情况,贵阳中院制定了《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实施细则》,从8个方面共31条对判后答疑的范围、答疑的形式、内容及操作程序、判后答疑的奖惩考核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要求对当事人在宣判时或判决后提出的异议和疑问,由原承办法官或相关人员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延伸司法服务,贴合群众需求。

改革创新司法管理机制,提高法院管理水平,建“规范型法院”。审判机关尤其要做规范管理的表率,不断健全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为全力维护司法公正提供组织保障和纪律制度保障。为此,贵阳中院建立和完善了案件流程管理机制、案件质量评查机制、违法审判追究机制、岗位目标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内控机制。如长期存在的法律文书质量不高问题,关系到裁判的公信力和人民法院的整体形象,必须下决心重锤治理法律文书差、错、漏现象,2006年8月初推出了由院长、政治部主任、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对法律文书出现差错的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制度,并在次月邀请媒体记者旁听,现场监督。经过半年时间的整治,差错率从过去的16.3%下降到0.35%,法律文书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实现零差错目标。为确保案件质量,贵阳中院从2006年8月1日起,将案件质量评查管理由原来的研究室改设在院纪检监察部门,选调三名法官专门负责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并将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纳入干部考核管理范畴。另外,贵阳中院还将庭审过程搬上电视屏幕,进一步实现审判公开,在普及法律知识、扩大审判案件的社会效果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庭审活动的规范化。云岩区法院坚持每月一次的发回重审、重大改判案件质量听证制度,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逐月考评、兑现奖惩,开阳县法院也开始完善绩效考核管理的具体内容,细化量化指标,建立干警业绩档案。

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争做知识型法官,建“学习型法院”。只有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复合型的法官队伍,才能有效确保司法公正和审判水平。全市法院积极鼓励干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善法官知识结构,对干警学习、培训提供各种便利。目前,全市法院干警有大学学历587人,占总数的61.4%,其中59人取得或即将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去年8月,以“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时代特色法院文化”为主题的贵阳法院文化建设活动正式启动,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三项活动为主题,全市法院系统举办了演讲大赛。贵阳中院邀请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卫平教授作了一场题为“现代司法理念与诉讼法理论”的专题讲座,就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讨,努力提高法官正确裁判案件的能力。此后,贵阳中院建立西南政法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为今后邀请重点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全市法官开展学习、培训畅通渠道。贵阳中院还与贵州省青年法学会联合召开研讨会,为今年6月1日实施《企业破产法》做好理论和实践准备。为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贵阳中院将花溪区法院结合法院工作实际详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40条《法官行为规范》在全市法院加以推广。修文县法院强化审判业务学习培训,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上诉案件质量分析座谈会,还在审判委员会实行专题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对法律适用的研讨力度。白云区法院不断完善调研制度,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以便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

进一步增强法官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廉洁办案、公正司法,建“廉洁型法院”。法院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散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腐败因素的干扰,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还必须要求全市法官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全市法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切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范法官与律师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不正当交往。普遍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着力抓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提高全体干警的廉政意识。贵阳中院采用电脑自动分案,减少分案环节人为因素,避免了人为干预分案可能产生的“暗箱操作”。加大对外委托执行环节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着力抓好从源头预防腐败。清镇市法院在329个“诉讼及巡回审理提示牌”上均明确欢迎社会各界对法官违反廉政建设规定及审判纪律的行为进行监督,注明举报电话。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2006年全市法院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树立人本理念,建“和谐型法院”,以和谐司法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冲突得到化解、利益关系得到平衡、权利诉求得到救济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给人民法院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法院在刑事审判方面要树立科学理性的刑罚观,善于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尝试在自诉案件中引入调解处理的和谐、和解机制,最大限度地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缓解社会冲突,防止社会对立。贵阳中院决定在云岩、南明两城区法院率先设置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庭,从今年7月1日起审理全市所有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一审案件,在条件具备时,案件受理范围将扩大到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事和行政案件,还将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配经验丰富的法官,坚持量刑上的个别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切实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贵阳中院推出“民事调解标兵排行榜”激励机制,把案件调解率、当事人息诉服判率作为评估民事法官办案质量和实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倡导法官将调解作为结案的第一选项,在全市法院掀起“人人重视调解,人人争当调解标兵”的热潮。此外,还推行了《法官进言》新举措,用书面形式向当事人介绍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以理性的分析和诚挚的劝导来建议进入法院诉讼的当事人选择诉讼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2006年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率达50.4%,超出全省历史平均值达20个百分点。

判后答疑范文第2篇

Abstract: With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s of video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consistency of 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s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which has the before class autonomous learning, the questions building, and the class instructions three teaching modules.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each module, involved system, carrier, and realization method a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changing from the video teaching model on network to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video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construction

0 引言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过程,很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试从我校“教师点拨教、学生自主学”的网络视频教模式转变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就我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模式内涵、系统构建、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市数字化校园课堂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1 我校实施课堂翻转的基础

作为扬州市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我校在网络视频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更好地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我校于2009年6月提出了向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宣战,构建“教师点拨教、学生自主学”的视频教学模式,将网络视频教学应用到实际中来,注重教师对知识的提炼、课堂的设疑、问题的引导、方法的点拨、学生的探究等,力求促进学生“学”的实质性变化,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终生发展的工具[1],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视频资源的大量丰富,客观上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基础。

翻转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将“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并通过适当的评价系统进行检测可以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而回到课堂上,教师则根据评价系统反馈设计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虽然,课堂内外的活动主体均为学生,但课堂无论怎么翻转都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学生无论怎么“自主”都必须有教师的“点拨”,因此,我校实施的“教师点拨教、学生自主学”的视频教学模式刚好契合翻转课堂的模式。

2 翻转课堂的内涵实质

翻转课堂实质是将“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进行了翻转,在翻转课堂中,师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2],课堂也由封闭转向开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但必须认识到:课前,师生不在同一时空,教师是隐藏在学习后台的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与帮助者;课上,师生同处一个时空,教师则是课堂学习方式创新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全过程的主体,他们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概念形成、自主评价,通过不断的自主活动将对知识的认识推向深远。

3 翻转课堂的模式构建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实质,基于我校的具体实施经验,构建出我校的“教师点拨教、学生自主学”翻转课堂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分为课前自主学习、问题构建和课上点拨教学三大模块,结合翻转课堂的内涵与评价及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3.1 课前自主学习模块――预设问题、引导预学

该模块由任务单系统、资源支撑系统、答疑系统构成。载体是导学案或教师设计具有知识索引体系的任务单,主要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的学习方案。工具是资源支撑系统,通过视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对所涉及的问题通过答疑系统进行实时解答。

⑴ 任务单系统是有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一般结构为:课件导读、问题导思、例题导练。教师需对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和内容进行层次分析,开发学科的知识地图,把整个学科学习内容分解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微单元,每一个微单元应由任务单、微视频、针对性检测三部分组成。任务单系统通过知识树或任务索引页面进行组织,学生通过知识树或索引进行进阶学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安排时间。因此,任务单的制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任务的针对性。充分研读教材,把握重难点,体现任务单的“导学”作用,对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尽量不讲,对一看就懂的问题无需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通过目标导学使学生理解学习目标、通过学案导学使学生理清学习步骤、通过情境导学使学生激发兴趣,使任务单能真正做到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

② 任务的问题化。将学生学习任务问题化,所设置的问题当前状态下应没有现成答案,或没有完全确定的解决方法,有探究的价值,有解决的可能,具有思考性、探究性、启发性。

③ 任务的层次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控制难度,注意层次性,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要有导向性,注意量上的递进和质上的提升。既要考虑基础性问题,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又要考虑探究性、发展性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还要考虑与学生前后知识经验相关联,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相关联。

④ 任务的超前性。导学案需提前印发给学生,进行前置性的预习,通过对课程的大概了解再进行视频学习。

⑵ 资源支撑系统主要提供微视频和课前针对性检测,微视频是翻转课堂得以实施的前提和重要组成,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不是传统课堂中的视频教学片断,而是精华呈现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所以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很高。微视频的来源一般有精选厂商整套资源、自主开发优质资源,而尤以自主开发的微视频更能适合课堂教学,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微视频的设计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知识点明确。制作微视频时,尽可能细化各知识点,短小精悍,讲解清楚,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

② 即时反馈原则。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或一个微视频学完之后,要让学生完成与该知识点相关的进阶作业,监测和矫正学生学习的情况。

③ 考虑学科特点。数学,重在展示思路;英语和语文,重在语法讲解、词汇识记;理化,重在实验演示、原理讲解以及绘图、图片;体音美书法,演示与讲解相结合[3]。

⑶ 答疑系统作为辅助资源。答疑系统为学生在观看视频或自主进行检测时提供帮助和学习指导,在学生观看视频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录,同时,学生要完成针对性的课前检测,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学生疑难之处。对于课前练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对于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答疑系统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掌握内容和存在的疑问。

3.2 问题构建模块――生成问题、深化思考

问题构建是联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教师课上点拨教学的桥梁,只有构建好问题,才能有效的开展课堂的教学,有效的将“知识传递”转变为“知识内化”。 此时的重点不是教师备课时自已以为困难的地方,而是大部分学生预学中觉得困难的地方,由原先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问题构建基于检测与评价系统的反馈结果而得出,检测与评价系统运用了数据挖掘技术,学生在线上所有的学习信息、学习动作、包括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都可记录成数据,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提供学习材料,给教师提供问题构建建议。

问题的构建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前预判,教师通过检测与评价系统给出的学生学习信息,结合网络答疑、课前针对性检测结果等手段,提前预判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提前构建问题,创设情境,便于学生课上进行知识内化;二是课上问题构建,通过学生的互助讨论和成果展示寻找学生“知识内化”中存在缺漏的地方,实时构建问题,创建情境,解决问题。

问题的构建应考虑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过检测与评价系统,教师可以获取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薄弱知识等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情境,便于学生开展个性的学习。

3.3 课上点拨教学模块――探究问题、合作学习

Zaid Ali Alsagoff教授表示,翻转学习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制作视频、如何进行在效的线上活动,而是如何创造鼓舞人心、面对面的课堂学习[4]。课上点拨教学应是质疑问难、知识内化的主阵地。

3.3.1 课堂组织

根据问题构建模块所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控制在6人以内,根据学生错误点、问题的难易、问题类型进行分工协作设计,小组成员可按照“拼图”学习法进行探究式学习。在翻转课堂的交互活动中,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加以指导,对探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适时的做出决策,选择合适的策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常见的小组交互策略有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浅谈令牌、拼图学习等。

3.3.2 协作探究

探究一般有:生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探究两种形式。生生合作探究阶段,由各组组长负责主持,简要回顾课前自主预习内容,掌控本小组成员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小组成员在自主学习阶段产生的疑问由本组讨论解决,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提交老师,将课堂真正变成学堂。师生合作探究的内容为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提交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点拨、从知识层面和思想层面形成正确认识。

3.3.3 学生展示

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分享成果制作中的经验等。成果展示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查找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师的问题构建模块提供更有益的素材,要注意不是展示全部正确的答案,展示错误的问题会更有价值。当教师发现学生展示中存在问题时,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不足,最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3.3.4 教师点拨

老师针对各组长所提交的问题,判断如果是大面积生成的问题就让学生再次讨论,集体解答(原则上学生提交的问题应与教师在问题构建模块所设计的问题是一致的),如果是个别小组生成的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又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3.3.5 反馈评价

评价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对基于对小组的合作、任务的完成、成果的展示、检测的结果等进行适时性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在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对优秀的进行表扬,不断激励不断引导。课前教师可通过答疑系统提供方法指导,实时远程协助等帮助带动学生学习;在课堂形成性教学中,通过对课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反馈,让优秀小组展示,对“探究之星”表扬以激励学生学习;课后在形成性考核中体现学习过程要求,对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作出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学。

4 实施感触

翻转课堂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明显感觉到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巨大活力,然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教师疲于应付,为媒体所累,为模式所累,耗费大量精力,却不能取得明显效果。

⑴ 教师对翻转课堂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组织的形式也较为单一,更多的注重形式的相似而忽视本质,将课堂翻转简单的变成课内知识课外学、课外作业课内做。

⑵ 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需要足够多的优秀教学视频,通常这些教学视频是由任课教师录制并后期制作,教师更多的注重主干知识的讲解、核心问题的分析,制作的微视频一般画面单调、语调平谈、枯燥乏味,交互性不强。无法让学生保持足够的热情去进行学习,即使学习中存在问题也无法正确表达出来,导致课堂上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达不到知识内化效果。

⑶ 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年龄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监控显得特别重要,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⑷ 评价制度的迟后或不健全,导致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无法客观评价,师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励。

判后答疑范文第3篇

一、工作实绩

在履行分管业务庭审判管理、队伍管理、政务管理和党组、审委会等职责外,拓展性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1、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取得全国空前的成效,进而带动全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11年,法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司法成本与效率试点法院”和“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2011年8月18日——19日,我和立案庭马学彦庭长在最高院参加了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论证会和写作分工会,并被确定为八名作者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对经验给予的充分肯定。

经过对其他地区多元调解先进法院的考察、比较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多元化调解工作在理论和实效方面,仍然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法院。

2、持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首先,通过多元调解和繁简分流,使审判业务庭的案件难度增大,促使民商事法官的自然优化。今年年初以来,8名民商事法官陆续被其他机关和上级机关“遴选”,占一线审判法官的25%。但是,由于法院的结构优化和诉讼案件对职业化的要求,我院的法院专业水准没有降低,依然坚持“少数精英法官审判少数疑难案件”的法官职业化道路。在艰难困苦的司法环境背景下,民商事法官依然圆满完成了审判工作任务。

其次,继续坚持由主管院长、庭长列席的正规合议制度,案件庭前研讨制度、当庭宣判制度、判后答疑制度,并加强裁判论理的公开审判制度。在制度基础上,营造职业法官平台。

第三,继续发挥审判学会作用,《审判》会刊(双月刊)发刊、法官论坛和每周三下午召开审判学会等学术活动运行正常。不仅解决了部分疑难案件和一些法律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风气。

第四,加强管理。首先是审判管理。今年深化了合议制度创新、实行庭前会议、审判学会研讨、当庭宣判、判后答疑和加强裁判论理等“阳光审判”制度。

第二是队伍管理。一年来,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

第三是政务管理。在协调相关庭室业务配合及后勤保障的同时,严格要求分管庭室的政务管理工作。明令禁止分管庭室拉赞助、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3、自主优化创新审判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我院法院工作网站,进行宣传、建立沟通和工作的平台。

其次,以审判学会为主体,和北华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包括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派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实现法律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打造法律人共同体。首先,和北华大学联手,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邀讲座、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和以审判学会为平台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邀请上级法院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等,到院里参观交流,彼此加强沟通理解,特别是对多元调解改革中,司法资源重新配置和故意利益平衡的打破带来的各种新问题,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组织法院部分法官在审判工作之余进企业、军营、社区、乡镇村等,通过巡回审判等方式进行法律和改革的宣传活动。

4,以人为本,建立服务设施

在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我们设立了法律援助窗口(和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远程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诉讼流程咨询窗口、多元调解咨询窗口、设立诉讼导引服务,并设触摸屏、诉前提示栏、报刊阅览、休息席等等服务项目。

5、自身建设

(1)被省高院评委吉林省专家法官。

(2)参与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的写作工作

二、问题和未来打算

首先,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很多措施的落实还有部分仍然没有到位。原因是:一方面,有些措施本来在设计中就是先务虚后务实的;另一方面,新的法官理论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都很高,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诸如当庭宣判等制度不能马上全面落实到位。

其次,对多元调解的总结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主要是总结经验的亲历性,导致搞总结的人必须了解改革、理解改革的精髓,而目前尚没有组织成立这样的写作团队。

再次,在对外衔接的很多方面,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原因是个人精力有限、法院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我本人对务虚性的工作重视不够。

第四、司法公开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日常落实。

第五、司法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法律援助窗口的建设问题。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狠抓落实,工作做到虚实结合。

首先对多元调解组织具体指导和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院内民事审判工作走上正轨后,把便民诉讼和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审判工作向延伸审判服务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方面有所转移。

其次,对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总结探讨应当抓紧进行。

再次,探索新的法官管理模式,如法官的集约化管理机制。阳光审判的落实,需要管理设施及机制的创新。集约化管理应当是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审判质量的有益尝试。

判后答疑范文第4篇

一、教师榜样示范,言传身教,教会学生质疑方法

“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界不争的规律,所以教师要有质疑的习惯,正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方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总结较多的问题质疑方法,现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1.联系实际质疑

联系实际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特定观点和客观实际提出质疑.

2.类比联想质疑

类比联想质疑是数学中常用的质疑方法,就是在学习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时进行类比,通过类比找出相同规律和不同点.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时,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在很多结论上相似但不相同,在教学中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类比联想进行质疑,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利用已有认知进行攻坚克难的兴趣,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水平.

3.变式教学质疑

数学习题千变万化,但是方法事实上相对固定,所以教学中通过变式进行质疑,通过变条件、结论、背景等,让学生在“变”中质疑.

4.化整为零质疑法

把教学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分解难度,逐一解决,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实现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和全面掌握知识的目标.由于数学中的综合题都是多种知识的整合,所以化整为零是解决数学综合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教师备课做足准备,选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质疑

“疑”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疑”能形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能增强学生解“疑”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设疑,在备课时充分分析教材和教参,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在学生可能有思维障碍的知识点做足准备.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模式,精讲教学内容,紧扣疑问,师生、生生共同合作,把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用“活”.在教学过程中因材而异合理选用教学模式,创设质疑的情景,如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都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善于质疑,是数学教师课堂的重要任务.学生掌握了质疑方法和养成了质疑习惯,对未来的学习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质疑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从学生心理分析可知,当今的学生不缺乏好奇心和质疑的意识,不缺乏挑战疑难的勇气,而是因为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在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营造和谐宽松的质疑环境.教师要树立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于质疑,学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被同学嘲笑,怕提出不同的看法得罪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疑趣”.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靠山”,让学生的心里有安全感和轻松感,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缺少了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题时,无论正确与否,问题质量的高低,都要求所有学生认真思考,清晰作答,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甚至物质奖励.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质疑问难是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定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四、正确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质疑质量

判后答疑范文第5篇

法官称,为保护妇女权益,应重视夫妻间的“无形财产”

妻子不计贫困当贤内助让夫君专心打拼事业,哪知富裕后男方要离婚,妻子只好出“狠招”维权:要求法院判丈夫每天干家务两小时,并赔偿过去十几年的代劳费200多万元。法官提醒,夫妻一方的付出成就了另一方的成功,这里隐藏的“无形财产”,应得到重视。

■案例

妻子索要劳务补偿,丈夫终撤诉

17年前阿明和阿芳“裸婚”,经过多年奋斗,阿明事业有成,但他们的感情却出现危机。阿明三次到法院要求离婚,称婚姻早已名存实亡。阿芳不同意,称发现阿明有外遇,但她愿意继续维持婚姻。阿芳在法庭上希望丈夫珍惜十多年的感情,也希望“儿子依赖和仰赖的父母都能够真正让他感到幸福和自豪,让他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但阿芳同时要求法院判令阿明每天花2个小时照料家庭,以前未履行的家庭义务以每天2小时计付代偿家庭劳务费,1997年至2011年共计15年,总共10950个小时,每小时200元,共计219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虽然阿明三次到法院提出离婚以证明其感情破裂,但两个人是自由恋爱,感情基础好,根据《婚姻法》规定,提出离婚诉讼的次数不是衡量感情破裂与否的标准。阿明在事业有成后,认为妻子与其不般配并提出离婚,其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继续恶化两个人的关系。但阿芳表示仍然爱着丈夫,愿意继续维持,可见两个人的感情尚未彻底破灭,考虑到孩子成长,法院不判准离婚。阿明继续上诉,但最终撤诉。

■法官答疑

“净身出户”或都不足弥补女方

“法院审理涉及妇女权益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绝大多数是离婚案件。”一位经验丰富的民事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保护离婚妇女的合法权益,已然成为一门值得思考的课题。法官认为,若丈夫有外遇,女方要求离婚的,法院应及时判离婚。若是男方另结新欢要离婚的,女方愿意原谅求和的,原则上尊重女方的意见,法院尽力调解和好。

本案暴露出夫妻共同财产构成日益复杂,表现形式日趋多样的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形财产主要体现为物,比如房屋;无形财产主要体现为权利,权利人据此可以获得利益,如文凭、学位、职称、技能。这些是现代社会增强个人竞争力,改善境况的重要“财产”。但因为家庭状况、家务劳动等情况,往往不允许夫妻双方同时深造,多数是男方获得机会。所以,夫妻财产因资助一方随之消耗转化成了专业知识或技术能力。

法官认为,男方功成名就时提出离婚,如果家里的有形财产已不多,即使全部分割给女方,也远不能使女方以前的投入得到合理的补偿。如果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女方处于弱势,权利不能得到保证,因为“深造”方已经把夫妻共同财产转化为一种技能,将来可以继续谋取利益,而“牺牲方”却一无所有。离婚案中应以公平原则为指导,将家庭无形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给对方相应的补偿。

部分网友评论:

@电击大脑1989:挣钱了以后抛弃发妻的真的太可恶了,人要懂得感恩。不然我肯定你老了会后悔的。

@身边82:我们应该向那些陪着男朋友过苦日子的女人和那些陪着原配过好日子的男人致敬。

@reimei在路上:早就该为女人修订这样的法律了,女人的付出总是不被社会认同。

判后答疑范文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习兴趣;课程参与度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所在学院的专业必修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知识点多、内容覆盖面广,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内容繁多但课时有限。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教师通常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理论讲解,此外还需要兼顾仿真实践环节,这使得理论课时更为有限。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课时里帮助学生尽量理解和掌握众多知识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2)无法兼顾学生差异化的问题。课堂整体讲授的方式,内容进度统一,而该课学生人数通常较多,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翻转课堂方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所以尝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以改进教学。

二、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的实施

(一)翻转课堂方法及其优点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上以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无法获得课堂讲解内容进行再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传统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课堂讲座来接触新知识;而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新材料或观看讲座视频等方式先接触新知识,然后利用课堂时间通过解决问题、讨论或辩论等方式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老师的作用从讲课为主转变为以辅导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BarbaraWalvoord和VirginiaJohnsonAnderson在1998年就提出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新知识的第一次接触,而在课堂上则专注于课堂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2]。这意味着学生在课外进行较低水平的认知工作(获得知识和理解),而在课堂上专注于更高形式的认知工作(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3]。翻转课堂的好处在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分别进行解惑,这对于那些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尤其有好处;此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对于不懂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深度掌握和应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4]。

(二)翻转课堂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施1.主要实施方式。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时,主要采用视频预习和资料预习两种方式:(1)课前预习知识点视频+课堂串讲。第一,课前视频预习、完成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自学,例如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以加深理解学习知识点。如果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网络课程群中进行咨询和讨论。习题要求在课前完成并在线提交,以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重难点分析。第二,课堂上知识点串讲、重点阐述。老师将重要知识点进行串讲,这样对学生课外自学时间要求较少,无须学生自学所有内容。此外,教师通过课前习题的统计数据,能够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阐述。由于学生已经提前接触了学习内容,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有深度的提问、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辅以课中检测。第三,课后网络群答疑。如果课后学生对于相关内容仍有疑问,可以在网络课程群中进行提问,教师和助教会及时答疑。(2)课前自学资料+课堂分组讨论。第一,采用案例等内容进行课前自学。课前自学资料以案例为主,所选案例要有一定复杂度,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学习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二,课堂进行分组讨论和结果展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各抒己见、同时又需要给出小组的综合意见,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2.实施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1)课程翻转内容的选择。大多数翻转课堂采用全部翻转的形式,即所有内容均在课前由学生自学、课上进行讨论和辅导。但由于授课班级所在专业的课程较多、课外时间较少,如果对所有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方式的话,容易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课外学习压力,所以我们只针对重要知识点,尤其是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例如TCP的工作原理、ARP的工作过程等。(2)视频数量的选择。视频数量不宜过多,每次2~3条较为合适,以减少学生的课外学习压力。例如在网络层部分,每次课涉及的重点和难点较多,这时就需要对主题进行筛选,控制视频数量。(3)视频长度的选择。对授课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相比电脑而言,班上学生更喜欢用手机进行课外自学,而手机屏幕偏小,更适合观看短小的视频。因此知识点的视频材料时间不宜太长,我们选择的视频长度通常不会超过15分钟。(4)习题的范围和难度。课前自学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覆盖视频的前、中、后部分。同时,课前习题的难度要适中,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判后答疑范文第7篇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摘 要:延续教学的有效组织是学分缩减后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延续教学进入高校起,其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正确有效地组织延续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社会实践能力,文章从延续教学组织形式现状出发,分析了延续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延续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延续教学;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35-02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学分数普遍偏高。例如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总学分在130—140学分左右。通过对我国高校调查,多数高校的学分数均在160学分以上,远高于其他国家。

正确认识当今大学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按照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对高校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实质性改革。通过这一战略改革,重整并优化了人才生产过程,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打下基础。21世纪本科教学注重培养创新性人才,因而“缩减学分,压缩总学时”适应了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高校本科改革一方面旨在建设本科特色教育,突出各高校的培养特点;一方面致力于接轨国际,使高校教学得到有效改革,并逐步迈向国际化教育前沿。在缩减学分的前提下,逐步加大课后延续比重,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多样的课后延续教学形式,保证了除课堂教学外,学生有多种学习渠道。将传统教育的“灌输式”转变为“主动式”,并将教学导向转向研究式导向[1]。

一、延续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及意义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实行学分缩减制度,精简课程,把有限的师资力量放在刀刃上。并增加课后延续教学比重。笔者通过对几所高校的调查,对延续教学的现有形式进行了整理。延续教学过程不是传统的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上课,延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对课堂、课后作业讲解,进行案例分析;

(2)就某一与学科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汇报;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献阅读;

(4)对某一课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

(5)由教师组织开展课外实验;

(6)由教师带领到相关基地参观学习;

(7)进行课外科研训练;

(8)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9)组织学生、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如使用Blackboard;NetworkEducationPlatform等平台。

表1九所大学延续教学开展形式情况

表1详细列举了国内九所大学延续教学的开展形式,其中1、2、4、9四项的开展较为普遍。就网络教学成为延续教学的形式来说,登录各大高校官网,在教学模块中均设有网络教学一块,学校通过搭建不同的教学平台,将书面的知识数字化、网络化,通过集中的通知、加设课程信息查询、多媒体视频点播,使移动教育逐渐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教学有其特有的便捷性,基于网络便可完成相关的教务、教学活动,如教务的开课、排课等。同样教师的课件自动生成,可以进行网上作业管理、答疑讨论,学生的作业提交、课后辅导、课程讨论等[2]。

而其他形式,例如进行课程答疑或辅导,则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学会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到相关基地进行参观,一方面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信息,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不局限于课堂学习,实践出真知,通过学生自己所见,了解更多社会行业知识。

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现有延续教学旨在创建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实质性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与学服务平台。因而延续教学逐步开展将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有裨益[3]。

二、延续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

自古以来,教与学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载体。教育的过程既是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与人格的全面培养。

首先是传统观念制约延续教学完善。从目前情况来看,人们固有思想中,教学重心在课堂讲授,教师是授课主体,学生在被动学习。这种思维模式和教育形式固有化直接导致了课外指导时间不够,缺少对学生课后学习的安排与要求。学生缺乏以能力成果为导向的过程考评。而相应的教师虽有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任务,但教学表现在晋级、晋升职称时,未占到足够地位,重科研轻教学的学术评价及学术管理制度导致投放到本科生教育的资源不足。影响到延续教学的有效开展。

其次课后延续教学形式拘泥于答疑和辅导。这无疑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和个性发展。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是束缚式教育,这使得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薄弱,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后延续教学没有具体概念,多理解为同课上一样进行答疑和辅导,违背了“学生是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的教育理念[4]。

三、完善延续教学的对策

想要完善延续教学,首先应明确,学生的学习取向与教学者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学校亟待回归并坚守“教(Teaching)与学(Learning)是高校的核心活动”这一价值原则。

(一)学校应做好教学资源配置工作

资源的合理分配能为延续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因而要首先确定延续教学的资源配置。要根据每个专业的学生、班级、课程数量,测算应该配置的教师、教室、实验室、网络、多媒体、图书等教学资源,理清现有的教学资源底数,合理设置班级,科学配置资源。学校的仪器、实验室、图书、资料等部门须向学生全天开放;同时,尽量多安排教师进行相应的讲座,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

(二)根据不同学科需求,选取延续教学

首先,学院要加强新生、特别是试点班新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有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未来发展,树立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要采取措施,把学生的注意点引导到学业中来;要在平衡学期学分的基础上,处理好课程的前置后续问题;要保证专业课程的全程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质量。

其次,任课教师要思考试点专业和非试点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区别,要思考课后教学形式和内容,课后教学不要拘泥于答疑和辅导,要广泛采取单元测验、晨读、英语角、读书会、专业讲座、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等形式;要思考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和考核问题。同时,任课教师要思考不同学科的需求,例如,对于偏重于理工的学科,延续教学应以实践操作为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仿真课程时间。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训内容,以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规律为原则构建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培养[5]。

(三)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改革

学生要把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和有关部门,要把改革的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其他同学,积极配合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6]。

本科教学改革在学校体系中不是孤立的,需要多元改革策略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效果,更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而在大学学分缩减后,正确而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延续教学,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发展现状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延续教学[7]。而在组织延续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校必须对现有基础、预期目标、实施步骤、资源配置、效果检测等方面审慎考虑、周密设计。本科教学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这也注定是一条不容松懈的漫途,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但通过积极探索、深化认识、大胆创新,相信课后延续会成为大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使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许邦兴.高校生源缩减的原因、影响与应对策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5).

[2]康亚华.高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换算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2,(5).

[3]徐秀芳,韩立毛,唐拥政.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4]孙璐璐等.普通高校学分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管理经纬度,2012,(8).

[5]相阳.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教育学院,2009,(6).

判后答疑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物 教学 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知识并不深奥,但是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入不了门,尤其是在他们心目中认为是“副科”的一些学科,学习兴趣差,无动力。那么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广大教师普扁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书本中心为三个版块的结合,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一定能得以培养出来。

在谈论学习方法之前,首先我要同学们明白三个观点:

1.学习生物要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积极而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歌德说:哪有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我们学习生物是需林记忆的。兴趣从哪里来?是来自滴点的生活中,如现在科技可以使树发光;使植物体内含有动物蛋白,人吃了这样的植物既能保证人的营养全面,又不会使人发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要亲其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善其行。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成绩他肯定不会差。并让他们知道,老师虽然有些方面没有你们好,但他可以成为你们学习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作为老师他肯定希望自己的学生好,正如你们的父母希望你们好一样。但老师又不同于你们的学长,你把老师当作你的好朋友,我想你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肯定没有问题。

3.我们要从高一抓起。高一是起点,是基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习就不困难,就象登一座塔,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着阶梯一步步上来,其实并不困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功到自然成,埋怨自己无能的人,正如刹了车埋怨车子不动,同学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成功的。

现在就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以奇激趣,以趣激思,以思激创。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仅局限于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的讲授。教师处于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居高临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主体精神,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我在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知识点编排成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小故事和新奇的版段,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的事物,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活动必定是不受传统思维的方式所束缚。由于创造性人才的行为和思想一般来说都偏离常规思想,如果我们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加以扼制,创造的火花将会被熄来。因此,我在上课时,充分的发扬民主,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奇谈怪论,也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

3.鼓励质疑问难,挖掘创新潜能。

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激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不质疑没有批判精神,认为书本上记载,权威说的都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可以改进和创新之处,那就谈不上创新精神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积极探索,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4.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创新。

仅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肤浅的,要深刻地理解知识,必须动手做,在做中学,掌握真知,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活动,特别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能深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不是将学生局限于学校小课堂中学习,而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地观察,踏踏实实地实验研究,掌握真知识,真本领。

同时,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

1,阅读自学的基方法。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类比法。生物知识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排泄与排遗,囊胚与胚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量区别与内在联系。

3,知识归纳法。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和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其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顺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