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柴胡的作用和功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柴胡汤;慢性肾炎;疗效;应用
慢性肾炎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迁延难愈,病情易反复,西医常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能抵抗西药的副作用,且能明显改善症状。慢性肾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而大量蛋白尿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夹湿或夹瘀等兼证,常规治疗多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法,可取得一定疗效,稳定病情,但慢性肾炎患者因正气虚而易外邪侵袭,蛋白尿往往加重,经解表中药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后表证虽除,但蛋白尿不易减轻。笔者认为此阶段表证虽无,但邪已因虚入里,应继续祛邪,而不应立即冒用补益之法,以免闭门留寇,病情缠绵不愈。基于这一观点,笔者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小柴胡汤的渊源
小柴胡汤出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半表半里之邪热;又有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之功效。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辛开苦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膜原之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绝内传太阴之路。由此可见,此方治在少阳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扶养正气,不是通过汗、吐、下之法以达到去邪之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以和解少阳而著称。
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者,本方应减去人参之碍表,而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外解。此方就是《伤寒论》中的柴胡加桂枝汤,它既能治疗外之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症。
2小柴胡汤的组成与用量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组成。用量分别为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肋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3小柴胡汤对慢性肾炎的疗效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的“腰痛、虚痨”,早期多表现为腰痛、腰部不适,当病程进入到一定程度,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血尿时,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腰酸腿软等一派脾肾虚损之象。
蛋白尿在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也是中医所说的精微物质之一。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多以脾肾不足,肾虚失于封藏,精气外泄,脾虚不能统摄精微,精气下泄则可出现蛋白尿;肾病多虚证。故古今医家皆于肾无实证之说,而以肾虚失藏作为蛋白尿发生的根本病机。血尿在肾脏疾病中也较常见,血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之一。血尿出现在肾病早期,以实证多见,因情志不畅、内郁化火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味而致内火旺盛以致热破血行溢于脉外均可见血尿;血尿出现在肾病晚期多为虚证,多因久病及肾,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灼伤营阴而破血于脉外导致血尿,临症时应根据症候辩证。
中医理论认为,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枢机病变关乎开合,对太阳,阳明都有很大引影响,枢机不利则水道通调失司,气机郁滞,邪气留恋,症变多端。故调节枢机便可调节升降出入,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主方,取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等药,和解少阳,攻补兼施,升降并用,可平衡阴阳,安和五脏。慢性肾病病程日久,多正气亏虚易感外邪,最易涉及少阳,以至正邪抗争,枢机不利,出现少阳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止汗而御风邪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蛋白尿,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益气生血、利尿消肿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玉屏风散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肾病蛋白尿、血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药:黄芪、白术、防风、柴胡、黄芩、太子参、半夏、甘草、芡实、金樱子、益母草、山药等;临症时如尿潜血明显加白茅根、小蓟、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药;如尿蛋白明显则加蜈蚣、全蝎、五味子、莲子等。
中医认为脾肾亏虚,运血无权,帅血无力可致瘀血阻络,在临床上早期瘀血征象常常不明显,可只见面色晦暗不泽,舌暗不鲜,典型者可表现为腰部或小腹刺痛,痛有定处且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再临床治疗时,如见以上瘀血诸症之一,便可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均可得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常用泽兰、益母草、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而不用三棱、莪术、水蛭、蠓虫等破血之品,以免患者因体弱正气不足用破血之品而耗伤正气。
4小结
小柴胡汤乃少阳病证之主方,有和解少阳的独特功效,且有变通、兼理多经它脏之功,其所治病种之多,病症之繁,它方概莫能及,这一点从其主旨及或然证上可见一斑。诚如《伤寒论》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点破了小柴胡汤功效繁多的特点,为灵活用其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文章涵盖之小柴胡汤作用机制能启发诸位医家灵活运用本方,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总之,中医治疗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只要辩证准确,发依证立,方随证选,用药精准,掌握标本缓急的治疗大法,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王铁良教授熟谙经典,博采众长,治学严谨,临证习用经典, 善于运用小柴胡汤随证变通治疗疑难杂症,每获奇效。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于侧,兹将王老临床应用小柴胡汤随证变通治疗疑难杂症进行探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上》是和解少阳、条理枢机的代表方剂,柯韵伯喻之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1]”。《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谓“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沉浮则顺之也[2]”。王老认为小柴胡汤的应用,凡证但见气郁、痰阻之病机,即可用此方加减灵活应用,不必拘于某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全身气机运行通畅,则去邪远矣。正如日本的丹波元坚所慨叹 :“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其作用机制实有规律可循。本方以柴胡为君, 既能疏散外邪, 又可调达情志, 用之有“火郁发之”、“木郁达之” 之意 ;辅以黄芩清郁热, 并制柴胡之辛散 ;配半夏降逆燥湿化痰,含“辛开苦降” 之法 ;又因“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佐以党参、甘草 ;并以生姜、大枣为使, 益气健脾养胃, 鼓舞胃气以助散邪, 扶助正气以防邪入三阴。方中寒热并用,表里同治,升降相因,诸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故可达到和解少阳,疏畅气机,调节升降,宣通内外之目的。通观王老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笔者认为其作用机制不外以下4种 :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行津液 ;理气血、消淤滞。现将其起效机制浅析如下。
1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原是疏达肝气之方, 使肝气不郁, 则畅行肌腠, 而营卫调和。方中柴胡性苦、微寒, 具有疏邪透热之功, 使热自外散, 透达于表。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胆热,使胆热从内而消,与柴胡配伍合以消散肝胆之火。半夏、生姜辛温,祛脾之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气和中。诸药相合, 寒热并用, 使寒热协调。因此,王老用小柴胡汤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有较好的疗效。针对发热为主症的疾病,小柴胡汤往往通过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畅达内外气机而起效。
2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枢机运转正常,三焦通畅,水火得以升降自如, 脾升胃降, 诸病自除。方中柴胡轻清升散,善于疏肝,解少阳气郁,同时柴胡亦能升阳举陷。由于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柴胡升达胆气,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黄芩苦寒清降, 与柴胡配伍, 一升一降, 使胆气得以条达疏畅。半夏宣畅中焦, 升降气机, 以和合于胆, 使胆气藉中气以行,与柴胡相合以宣散升发,与黄芩相合以降泄止逆。生姜助柴胡以宣郁散邪, 与半夏相合以降逆和胃。人参、甘草、大枣甘补调中,益气健脾,脾土健旺, 枢机通利, 气机疏畅, 诸药相合, 升中寓降, 降中寓升,使气机协调。因而,王老应用此方治疗肝胆脾胃病, 且成效显著。另外,肝郁气滞往往引志疾病,由于小柴胡汤有显著的疏肝作用, 临床运用其治疗抑郁症也收得了满意的效果
3行津液
《伤寒论》230 条云 :“阳明病, 胁下硬满, 不大便而呕, 舌上白苔者, 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 此证便是邪犯少阳三焦, 枢机不利,致三焦气化升降失司,水火逆乱通条水道功能失常所致。小柴胡汤运用气助液行, 相辅相成之理统法,同样以辛开苦降条畅气机,升清阳,降浊火,透邪外出, 使肝气条达, 脾升胃降, 枢机得转, 三焦通利,水津四布畅达不停,达到通津液、化痰饮的目的。如此散水降火实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正常生理局面。临床治疗三焦气郁而致津液疏布失常的癃闭、水肿常用此法。王老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尿量明显增加,浮肿消退,概因胃气和, 升降调, 枢纽通, 津液布达,邪随汗散。
4理气血 通经络 少阳经循身之侧,上与耳目相通,中行胁肋两旁,下及阴器,内络心包,与肝相表里,故其发病与以上经脉循行之部位、脏器、外窍有密切联系。小柴胡汤出现在《伤寒论》少阳篇,除了治疗少阳正证以外,对少阳经循行部位的疾患也有很好疗效。因此王老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经脉气血淤滞引起的血证疼痛,少阳火盛迫血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均有明显功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兼之柴胡以气胜,宣通阳气,气得阳助,生机勃勃,推动脉中血液周流不止,从而濡润全身。小柴胡汤虽以和解少阳,疏畅气机为主,但论及气血关系可知其理气为主的病机特征恰好符合畅达气机助血运化的功能,气行顺畅血流通调,故可解除不通之痛、可见,针对少阳经脉循行之所的病症小柴胡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小柴胡汤乃少阳病证之主方, 有和解少阳的独特功效, 且有变通、兼理多经它脏之功,王老认为其所治病种之多,病症之繁, 它方概莫能及, 这一点从其主旨及或然证上可见一斑。诚如《伤寒论》云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点破了小柴胡汤功效繁多的特点,为灵活用其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文章涵盖之小柴胡汤作用机制能启发诸位医家灵活运用本方,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
参考文献
1、清热泻火。柴胡属性寒的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不妨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柴胡,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安度整个夏季。
2、抗炎。柴胡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柴胡中含有皂苷和挥发油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对动物肿胀、抗炎起到不错的效果。
3、解热、退热。柴胡具有解热、退热的作用,尤其对于伤寒、大肠杆菌液、酵母等所引起的发热症状起着解热作用。另外,在动物实验中,柴胡还能够使动物正常体温降低。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柴胡;辨证用药
中图分类号:TH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10-01
柴胡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临床上使用很广泛,涉及中医各科领域。柴胡味苦辛平,入心包、肝、三焦、胆经。具有轻清、升散、疏泄的特点。有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的功效。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头痛目赤,耳聋口苦,肝气郁结,胸肋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病。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柴胡,从以下四个方面议议。
一、柴胡产地不同,其药理作用有异
《本草汇言》:“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银柴胡清热,治阴虚内热也;北柴胡清热,治伤寒邪热也;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黑白不同,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不同。”由于柴胡生长的地方不同,形态不同,名也不同。据文献记载,有狭叶柴胡、兴安柴胡、大叶柴胡、长颈柴胡、膜缘柴胡、小柴胡、竹柴胡、金黄柴胡、多脉柴胡等名。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的柴胡,称为北柴胡,又名硬柴胡,秋柴胡。长江以南,产于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柴胡称为南柴胡,又名软柴胡,春柴胡,细柴胡,香柴胡。而其幼苗,称为嫩柴胡。
北柴胡清热解表之力偏强,南柴胡疏肝解郁之力偏强,嫩柴胡升举阳气之力偏优。为了提高疗效,不同炮制加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用醋拌匀,文火炒后晒干,治慢性肝病;用鳖血拌匀闷润,文火炒,晒干,治晚期肝硬化;用白酒拌匀闷,炒晾干,治虚热病症。而《滇南本草》还有“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之说。而新鲜柴胡的药理作用更好。
二、柴胡剂量大小不同,其功效亦不同
《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若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本草正义》:“柴胡升举,亦非所宜,惟必审知其为脾阳不振,中气下陷,则东垣之补中益气之方,乃堪采用。然升、柴升清,特其少少之辅佐品耳。”因此,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中的柴胡用量不过3g,为佐使之用。古代医学家,运用柴胡完全是根据不同疾病,配伍时调整柴胡的剂量。《伤寒论》中的大小柴胡汤剂量偏大,为君药,均在半斤。而《和剂局方》之逍遥散中的柴胡剂量一般在5~6g左右。
现代医学家蒲辅周大师,用柴胡疏肝理气剂量为一钱。而刘奉五前辈用柴胡祛邪解表为9~12g,解郁升阳为3~5g。罗元恺前辈善用柴胡,用于退热,发汗解表,用15~18g;用于疏肝解郁,调经剂量偏小,适中为6g左右;用于升举阳气,剂量宜轻,宜小,一般不超过3g。他说:有的人用柴胡,不管什么病配什么方中,概用9~12g,不符合中医辨证用药原则。
古法多为:清热解表,谓之三钱,疏肝理气,谓之不过钱半,而升举阳气,谓之三分左右。在临床中,笔者亦遵照此法,疗效也很好。
三、柴胡的配伍应用
柴胡在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传染病、精神神经等各科,使用很广泛。大柴胡汤用于实证的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缓解后、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等疾病。小柴胡汤用治往来寒热,胸肋苦满之少阳病,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明代张景岳之《景岳全书》记载很多用柴胡配伍的方剂。有一柴胡饮,二柴胡饮,三柴胡饮,四柴胡饮,五柴胡饮,柴胡四物汤,柴胡石膏汤,柴胡茵陈五芩散,柴芩汤,柴归饮,柴胡桂枝汤,加减小柴胡汤等等,有数十张方剂。现在临床上除常用古方化裁,演变加减外,还常配伍葛根,羌活则发汗解表;配伍黄芩青蒿则透表泄热;配伍常山、草果则截疟退热;配伍香附、郁金则疏肝解郁;配伍党参、黄芪、升麻则升举阳气;配伍健脾药则升高血压;配伍黄芩则降血压等等。不管何种配方,始终抓住柴胡的药理作用,发挥其特点,更好地提高治病疗效。
四、柴胡劫阴之异
柴胡是否劫肝阴之说,历来有争议。有的人认为柴胡无劫肝阴,有的人认为柴胡有劫肝阴。本着《百家争鸣》之精神,也谈谈劫肝阴,认为有劫肝阴之嫌。
古人云: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本草正》:“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古人在应用柴胡,始终注意到柴胡具有轻清、升散和疏泄两个方面的作用。肝脏的生理功能谓之体阴用阳,既要保护肝脏的阴血不受到耗损,又要充分发挥柴胡的药理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两者都要兼顾。《重庆堂随笔》在评论柴胡时说:“柴胡为妇科妙药,但不可概治阴虚阳越之体。”因此临床上常用柴胡疏肝解郁时,配伍芍药酸收柔润,可解除柴胡升散疏泄耗损阴血的不利,达到疏柔相济,动静结合,也是阴阳配伍法。所以《和剂局方》之逍遥散,应用柴胡轻清升散,疏肝解郁,配伍白芍养血活血以涵肝体,两药合用,疏肝解郁而不伤肝阴。
曾阅读柴胡无窃阴一文,文中例举了治疗慢性胃炎,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获得满意疗效。但是医案中配伍了黄精、沙参、枸杞子等滋养气阴之品,其意虽为防香燥耗气伤阴之嫌,很难说明无窃阴。柴胡究竟有无劫肝阴,关键在于劫肝阴的客观标准。因劫肝阴是在无形之中进行,而不是在有形可见之中发生。柴胡虚实之证都可使用,实证多为清热解表截疟,劫阴之说是否不重要。然而虚证,阴血亏损,就不一样了,还是不能再耗损阴血为妙。只要我们遵循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就可以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并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劫肝阴之说,做实质性探讨。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中医运用中药又常常是组成复方应用,药物的炮制方法通常又是根据组方需求而定的。饮片(各炮制品的总称)质量的好坏对方剂的疗效和适应证有直接的影响,由于药方方剂对中药物的炮制要求常用脚注方式标明(亦有直接冠以炮制名称的)或在用法中予以说明,这样就把与药方疗效紧密结合起来了。中药的炮制对药方的影响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
1 提高药方方剂疗效
在药方中,各药究竟选用什么炮制品是由药方功效而定的。具体在临床时,用药和炮制品的选用又是由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为了确保临床疗效,通常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1.1 增强方中药物的作用: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将方中药物进行炮制,使有效药物易溶出或利于保存,并调整其药性,发挥各自的擅长。如三子养亲汤中紫苏子、白芥子、莱服子,均需炒爆。中医认为,治痰以顺气治标,三子养亲汤的适应证恰好是气实而喘,痰盛懒食,故本方的功效是降气作用增强,在降气化痰,温肺平喘之功明显;白芥子炒过后过于辛散耗气作用有所增强;莱服子炒后由升转降,功效由涌吐风痰而为降气化痰,消食降胀。方药均与病症相符,可使全方降气平喘,化痰消食作用增强。
1.2 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综合疗效:这主要是通过净制工序来解决。如山茱萸的核,金撄子的毛核,巴戬天的木心,均为非药用部分,而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势必使该药在方中的实际比例大为缩小,不能很好的发挥全方的功效。
1.3 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由于药方的中药常常对多个脏腑、经络有作用,但病人通常又并非各个部位都在发生病变,临床上有时就嫌其药物作用分散,甚至对未病变部位产生不良反应。为了使药物集中在病变部位发挥疗效,常常加入辅料炮制,使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增强,而对无关部位的作用减弱。这样既能突出方剂对主脏主腑的治疗作用,又不影响其他无关的脏腑。如缩泉丸,方中的益智仁主入脾经,兼入肾经;山药主入脾经,兼入肺、肾经。益知仁盐炙后侧主入肾经,为方中君药,具有温肾纳气,雇涩小便于肾,兼能顾脾。肾气足,侧膀胱固同时健后天之脾又可先天之肾。故该方的主要功效是温肾缩尿,常用于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
1.4 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提高全方的医疗效果:由于中药通常是一药多效,但在药方中并不需要发挥该药全部作用,特别是在不同方中,同一药物所起作用并不一样。如柴胡在小柴胡汤中宜生用,且用量较大,取其生品俱薄,轻清升散,和解退热之力胜;在补中益气汤中,柴胡升阳举陷,不便用量宜小,且宜生用,取其轻扬而升或助它药升提;在柴胡疏肝散中,柴胡以醋炙为宜,取其升散之力减弱,而疏肝止痛之力增强。由此可见,组成药方的药物通过恰当的炮制因作用重点的变化,使全方的作用有所侧重,对病人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提高药方的疗效。
2 消解方中某些药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
2.1 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病的因素:有的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会因某一作用与症不符,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效,趋利避害,或扬长避短。如干姜,其性辛热而燥,长于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在四逆汤中用干姜生品,取其能守能走,力猛而速,功专温脾阳而散里寒,助俯破阴回阳,以迅速挽救衰微的肾阳。在小青龙汤中用干姜生品,是取其温肺化饮,且能温中燥湿,使脾能散精,以杜饮邪之源。
2.2 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有的药方的主药在发挥涩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为了趋利避害,组方就在方中加入某种辅助药物,但它并不直接起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是制约主药的不良反应。传统认为,陈皮和脾理不去白,理肺气则去白。在补气益气汤中,陈皮原方注明不去白,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它利气醒脾的作用,使方中补气药补中而无滞气之弊。
3 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扩大应用范围
若组成药方的药物不变,功在药物炮制加工方面不同,也会使药方的功用发生一定的变化,改变部分适应证。职四物汤,若血虚兼血热者,宜以生地易熟地;血虚兼淤者,除了加重当归、川朴的用量外,该二药还可酒炙。
4 满足药方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每个药方都要做成制剂才能供病人应用,而每个制剂又都属于某一剂型,由于剂型不同,故对药物的炮制要求亦异。汤剂通常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配方,有些药物如黄芪,延胡索乙素等,在汤剂中多要求蜜炙和醋制,若制备黄芪注射液,延胡索乙素片等,则可直接用洁净的生品提出某种成分。川乌、附片等在汤剂或浸膏片中,因要经过加热煎煮,故可直接用制川乌附片配方;但用于丸剂,因是连渣服用,又不再加热,故需将制川乌附片用砂烫至体泡色黄,称为炮川乌炮附片,一方面利于粉碎,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教授 蒋力生
中国有句古训:是药三分毒。这话虽然概括得不够全面,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药物的两面性。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口服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转化、代谢。因此肝脏更容易受到药物毒性损害。如果肝脏患了病,用药就更需要慎重了。很多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虽经多年的休息治疗,却长期迁延不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乱服药所致肝脏损伤。
伤肝药物大“搜捕”
西药最为常见的伤肝药物有:
①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②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等。
③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
④心血管用药:异搏定、安搏律定等。
⑤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
⑥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镇静药苯巴比妥等。
⑦抗甲亢药物:他巴唑、甲亢平等。
除西药外,某些中药对肝脏也是有损害的,如:
①易导致急性肝炎的:如何首乌、老虎节、蜈蚣粉以及金不换、白屈菜等。
②抗风湿中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苍耳子等,表现为中毒性肝坏死。
③杀虫解毒药:如千里光、川楝子、贯众、及己(四块瓦)、藤黄等。
④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如克银丸、消银片、消银1号汤剂均有过肝损害病例报告。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⑤软坚散结、化淤的中成药:用于治疗肿块,甲状腺瘤或甲状腺肿,子宫肌瘤等肿块治疗的中成药均属于此类,可能引起肝损伤。相关药物有增生平、百消丹、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疳积散。
⑥柴胡制剂:包括小柴胡冲剂、柴胡口服液、柴胡滴丸等中成药。中医认为柴胡有劫肝阴的副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柴胡的原浆毒作用有关,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含有柴胡的逍遥丸也有导致肝损伤的报道。
如何防止药物伤肝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哪些药物会严重损害肝功能。除了以上我们列举的药物以外,在服用药物之前,还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如该药对肝功能有损害,一般都会在说明书中注明。对于这些药品,慢性肝病患者应尽量少用或用其他药物代替。非用不可者,可短期或交替使用,定期检查肝功。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损害的叠加作用。
如果已经因为用药而发生肝损害,应该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药物,减少活动。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最好把近期服用的药物带到医院,便于医生寻找病因。
中药治疗肝病有优势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时慢性乙肝重叠甲肝感染的病死率仅0.05%,而在美国,相同疾病的病死率达到11.7%,是中国的234倍!这一数据悬殊的对比充分说明:肝病的治疗优势在中国!
对于肝病治疗,国外多采用外源性的免疫物质进行免疫干预,这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肝脏带来了一定的损伤。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代谢。一些毒副作用较大的西药,必然加重肝脏的负担,反而会损害肝脏。
关键词:神芪安神汤;制备;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11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1-2361-02
神芪安神汤是由茯神、黄芪、酸枣仁、远志、柴胡、麦冬、当归、甘草等八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具有益气、养血、安神功效。用于精神病患者并发失眠症。根据药物成分和传统中医用药习惯,制备成合剂。
1 方药与制法
1.1 处方组成
茯神、黄芪、酸枣仁、远志、柴胡、麦冬、当归、甘草。
1.2 制法
取茯神、黄芪、酸枣仁、远志、柴胡、麦冬、当归、甘草八味中药于多能提取器中,加16倍量洁净水,浸泡1h,共水煎煮蒸馏1.5h,收集蒸馏液备用。煎液过滤,药渣加16倍量洁净水,再煎煮1.5h,过滤。合并2次煎液,静沉3天,取上清液,减压浓缩,加入蒸馏液,混匀,灌装即得。1.3质量控制 性状:棕褐色液体,味微甘。相对密度:1.06~1.10。其它:按《中国药典》一部“合剂”项检查符合规定。
1.4 功效与用途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用于精神病患者并发失眠症。
2 临床疗效观察
2.1 病例选择
临床观察病例,治疗组共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52岁;病程1―2个月共16例,3~4个月共5例;失眠1~2h共13例,2~3h共5例,3~4h共3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56岁;病程l一2个月共18例,3―4个月共3例;失眠1~2h共16例,2~3h共5例。
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神芪安神汤,口服,每次50mL,每日3次。对照组用氟桂嗪,口服,每次2片,临睡前服。连续服用2周为1个疗程。
2.3 疗效标准治愈:睡眠5~6h以上,伴有症状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伴有症状改善;好转:睡眠时间延长,症状减轻;无效:各种症状无改变。
2.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2例,其中1例未按要求配合观察,故排除该病例。总有效率达90%。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在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还含甾体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等,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钴、钼等。所含大黄素、大黄酸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作用。临床上,决明子常用于治疗女性疾病,也常被女性用来减肥,是药物当中名副其实的“妇女之友”。
决明子治女性病
临床上,医生常将此药用于经行眩晕、子晕、绝经前后眩晕等属于肝火上炎的女性患者,可与、石决明、羚羊角等配伍。如果用于肠燥引起的便秘,可与杏仁、火麻仁、苏子等配伍。此外,亦可以水煎外洗治疗阴痒、霉菌性阴道炎,以及与地榆配伍内服治疗不孕症等。
决明子用量一般为5~10克。具体用方如下:(1)妊娠便秘,可用决明子3~6克,泡水代茶饮。(2)先兆子痫,可用白术、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陈皮、草决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配方服用。(3)不孕症,可用决明子、紫地榆各10克,水煎,一天分3次服。(4)患有阴痒以及霉菌性阴道炎等,可用决明子30克,煮沸15分钟,坐浴,每次15~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可有效去除“难言之隐”。
决明子有助减肥
现在,许多女性朋友到中药店去买决明子,晚餐后用来泡茶喝,以此达到“小腹平平”的效果。决明子真能减肥吗?
决明子真有减肥的作用,因为决明子中含有一定量的大黄酚,大黄酚有一定的抗菌、泻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决明子药性寒凉,有泄泻和降血压的作用,不适合脾胃虚寒、脾虚泄泻及低血压等患者服用,也不适合长期吃。因为它毕竟是一种泻药,长期吃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其次,决明子主要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化合物,长期服用不仅容易腹泻及发展为肠道病变(如黑肠病),且易表现为中毒症状,如头痛、头晕、腹胀、腹泻和恶心等。另外,长期饮用决明子茶轻则易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使子宫内膜不正常。
最后要说的是,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可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炒熟的决明子寒泻之性缓和,微有香气,有平肝养肾的功效,可用于头痛、头晕、青光眼、白内障等。且炒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相关链接
决明子药膳10款
杞菊决明子茶
配方:枸杞子10克,3克,决明子20克。
用法:将枸杞子、、决明子同时用沸水冲泡,焖1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调脂。
决明子蜂蜜饮
配方:炒决明子10~15克,蜂蜜20~30克。
用法:将决明子捣碎,加水300~400毫升煎煮10分钟,冲入蜂蜜搅匀服用,早晚两次。
功效:润肠通便,可治疗前列腺增生兼习惯性便秘者。
菊楂决明茶
配方:洁净、生山楂片各10克,决明子5克,方糖25克。
用法:将、山楂片、决明子、方糖放入保温杯中,以开水冲泡,盖紧浸泡半小时,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功效:本品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肝肾阴虚、肝肠上亢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者,烦躁易怒,或高血压所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
决明子粥
配方:10克,决明子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先把决明子放入沙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与煎汁,去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食。每日1次, 5~7日为l疗程。
功效:清肝明目,降压通便。适用于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习惯性便秘等。
注意事项:大便泄泻者忌服。
荷叶减肥茶
配方:决明子6克,荷叶、制大黄、首乌、扁豆、玳玳花各3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能减肥调脂,畅中润肠。适用于肥胖症、便秘等。
山楂决明子茶
配方:山楂、荷叶各15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用于糖尿病。
决明茄子煲
配方:决明子10克,茄子2个,食盐、酱油、食用油、味精各 适量。
用法:决明子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备用,茄子加油炒,放入药汁及适量的佐料,炖熟食之。
功效:具有清热通便作用,适用于实热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身热,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症状的病人。
柴胡决明子药粥
配方:决明子20克,柴胡、、冰糖各15克,大米100克。
用法:柴胡、决明子、三味水煎,去渣取汁,与大米煮粥,趁热加入冰糖至融化。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用于更年期综合征肝郁化火型,常见失眠伴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
决明子粥
配方:决明子15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
用法: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味,取出待冷,加水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顿食,每日1剂,连用2周。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用于白内障。夏秋季节食较好。每日1剂,5~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习惯性便秘等。
宜忌:大便泄泻者忌服。
桃仁决明蜜茶
配方:桃仁10克,草决明子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