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金岳霖先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1篇

金岳霖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等,构成了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晚年深居简出,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岳霖已经80多岁,怎么接触社会呢?据做过金岳霖学生的汪曾祺回忆,金与一个蹬平板车的车夫约好,每天蹬着他到北京最热闹的王府井转一圈,接触社会,体验生活。汪曾祺说,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在人们的印象中,金岳霖不治经济,不善理财,这样的故事挺多。金岳霖请了一位厨师,将一张五千余元人民币的活期存折交给他保管支用。梁思成先生见到后,惊疑不已,找到金岳霖问其缘由。金岳霖答曰:“这样方便。”梁先生曰:“若不慎遗失,岂不枉哉?”金岳霖依旧说:“这样方便。”梁先生说:“这样吧,存个死期,存个活期,两全其美——而且‘死期’利率高于‘活期’”……谁知金岳霖连连摆手:“使不得的,本无奉献,那样岂不占了国家的便宜?”梁先生无奈,只得为其细述储蓄规则。述毕,金岳霖满脸欣然,停有片刻,说:“你真聪明。”“改存”之日,金岳霖几欲打退堂鼓,理由是他预备在自己死后留一千元钱酬谢厨师——“如果将剩余的钱都存了死期,万一某日我突然死了,钱不就取不出了?”这回梁先生不能不笑。笑罢,梁先生又将如何将那一千元酬金抽出为厨师另立户头之类细细讲演一番……末了金岳霖重又孩童般喜作一团——“你真聪明!”以上故事,出自黄集伟《再说金岳霖》一文,颇为生动传神。

金岳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没有学过经济学,唯一靠了一点边的是上了一位有名的经济学家所讲的课。”那时他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进修,“可是这位教师所讲的那门课碰巧又不是经济学,而是英国农民史,他所着重讲的是烟囱。我在英国的时候是凯恩斯出风头的时候,可是我不认识他。”①

银行家资助游学欧美

不过,金岳霖虽对经济学没有兴趣,但还算有所涉猎,从新发现的上海市档案馆所藏金岳霖书信看,他的经济学根底还是很扎实的。笔者以为,假如他没有成为一名杰出的哲学家,或许也能成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

从清华学堂毕业后,金岳霖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商科,可他说,“这玩意引不起兴趣”。继而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政治学,硕士论文的题目,却是《州长的财政权》,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政治学的范畴,还不如说是经济学的范畴。此文为美国的州长打抱不平,认为他们是“人民的公仆”,但完全没有财权。1920年金写了《T.H.格林的政治学说》一文,才算转到政治学范畴,并以此文获哥大博士头衔。

金岳霖在海外求学经历,主要有两段时间,一是前述1914年至1920年留学美国,二是1922年底至1925年在欧洲的游学。因为他在写《T.H.格林的政治学说》过程中,开始对哲学发生兴趣,兼之政治腐败,他的政治学派不上用场,也不屑为之,因而再去欧洲读书,专心研究哲学和逻辑学,可说是他治学的转折点。

金岳霖到欧洲游学是在1922年春,金的年谱统称他到英国“留学”,进了伦敦大学经济学院。他已经得了美国名校的博士学位,还有必要再留学?或许还是游历访学更贴切,那就类似于当下的访问学者。不仅如此,他沿途还考察各国经济状况,所写书信多有议论。那么,经费何来,为何兴趣全在哲学,仍一路考察欧美的经济社会情形?这两个问题令人费解,金岳霖本人从未说明,回忆金岳霖的文章也均未作过解释。

该组书信写于1922年2月至同年9月,共计15封,其中第一封注明时间为1922年2月16日,金岳霖已到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深造。他在函中说 “霖此次之能入而复出求学者,全赖先生(周作民)赞助,在京时未曾面谢,深以为恨,现在既已离国,只得实心求学,求无负先生之期望”。

原来金岳霖赴欧洲深造的经费,出自于周作民任总经理的金城银行。周作民既资助金岳霖赴欧深造,作为银行家总有回报的想法。在金岳霖一头,也须要做点事情,才好心安理得地拿这笔经费。因此金岳霖一路上,对欧美经济社会状况十分留意,并不时写信报告周作民。这在他的一生中,是极为难得的经济考察活动,显示出他极为优异的经济秉赋和见解,成为金岳霖经济思想的一个观照物。

对欧美经济状况

作多角度考察

顺便一提,各家所编《金岳霖年谱》,说金岳霖于1921年12月“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据该组书信,金到英国的时间,实际上还要晚一些。因其得到周作民的同意,到英国之前,先赴美国考察经济状况,然后再到英国。金在1922年2月16日函中说:“去年十二月十五号由上海动身,道经美国,正月五号到旧金山,十一号到芝加哥。……正月廿六号由纽约动身赴英,二月四号到英,即日到伦敦。”因此可知他于1922年2月4号才抵达英国伦敦。

1922年4月22日,金岳霖又写信说:“岳霖到英已近三月,此信到京时当在六月初,彼时半年费已用尽,恳请先生将下半年费寄下,不胜感激之至。”可见金城银行的资助费用,是半年拨付一次,因为没有见到周的复函,具体的资助数目尚不清楚。不过金的每封来函上,周都阅过签字,仔细保存在金城银行的案卷里。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2篇

为了让记叙文好看,倒叙和插叙是两种十分好用的叙述方法。它们可是很多作家都非常喜欢使用的。汪曾祺和笛安,一位是出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当代著名作家和戏剧家,一位是知名的80后青春文学作家。他们在很多作品中,都选择了倒叙和插叙。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相隔60多年的作家是如何让作文变得像山峰一样好看的吧。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师从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沈从文,还比如金岳霖。他的《金岳霖先生》开头写道:“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开门见山地把文章描写的对象指了出来。按理说,这篇文章是写金岳霖的,但是在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特征时,他使用了插叙,描写了闻一多和朱自清两位先生的穿戴。不光是金岳霖的穿戴“有趣”,比如“眼镜的镜片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闻一多和朱自清同样很有意思:“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

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因为这样写不仅和文童开头“许多很有趣的教授”相呼应,而且在朱自清和闻一多的映衬下,金岳霖奇怪的穿戴也不显得突兀了。这些大文学家,在生活中是这么的质朴和生活化,每个都很可爱。

笛安《你是我的眼》

这篇文章写的是笛安的姥姥,患了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姥姥。文章一开始描写的是姥姥的现况,姥姥现在听得出“我”的声音,听到“我”叫她“姥姥”会很开心,但是她却叫不出“我”的名字。文中,作者使用插叙,回忆了很多关于姥姥的往事。曾经那么能干、那么敏捷、做事的时候在意所有细节的姥姥,现在却连我的名字都不记得了。

其中,笛安用很大一段插叙了姥姥年轻时候的事情。姥姥是怎么遇到外公的,怎么在动荡的年代中和外公一起经历了诸多的磨难,那时的姥姥是多么的坚强。这段插叙中描写的姥姥和现在的姥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那些深爱她的人,比如外公,比如“我”,都不觉得她是痴呆,她只是丢失了一些记忆而已。

这些文章中的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情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容量都变大了不少。如果没有这些插叙,文章将会变得很平淡。

由此可见,插叙的作用真多: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作用;使作文脉络更清晰,读起来更紧凑和完整;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性格,真的很好用呢!

倒叙,即根据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作文前面,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叙述整件事情的经过。

汪曾祺《云致秋行状》

“云致秋是个乐天派,凡事看得开,生死荣辱都不太往心里去,要不他活不到他那个岁数。”

这篇仍然是写人,写一个叫云致秋的人。开头一上来,短短一句话,就已经把他的一生给交代了。这篇小说采取的就是倒叙的方法。开头和接下去的几段把云致秋的性情、健康状况和职业用简笔勾勒了出来,接着开始回忆他的生平事略。别看这开头一句话短短的,已经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悬念呢!他到底碰到了哪些事,需要“凡事看得开”?他又到底活到了多少岁?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笛安《圆寂》

“袁季算得上是资深乞丐,已经入行二十多年了。人们对于乞丐,往往有一句充满蔑视的评价:‘自己有手有脚的,干什么不好。伸着手跟人讨,要脸不要脸?’但是这句话对于袁季来说是没有用的,因为他还真的是没有手。没有脚,连胳膊和腿都没有。”

事实证明,倒叙并不只可以用在作文开头,在作文的中间,同样可以把最重要的情节提前告诉读者。比如这篇描写乞丐袁季的文章,先写了袁季现在的情况,再一步步地回忆他的童年,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第一次乞讨的时候,一点一点地还原了袁季这二十多年所度过的时光。作者为了让文章脉络更清晰,十分注意交代清楚时间和地点。鱼丸们以后也可以试着用倒叙让自己的作文更引人入胜,不再单调。不过要注意不要为了倒叙而倒叙。可以试着想一下,如果采用倒叙,会不会更好,答案是肯定的话再动手!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3篇

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浑身散发着哲学家的味道”;他又是一个逻辑学家,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1895年,他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1914年毕业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于欧洲诸国,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他的著作主要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其中《论道》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这位率性的逻辑大师,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婚,更成为一段佳话。

生命留痕

此情只应天上有

金岳霖先生的爱情是最浪漫,也是最纯洁的。他终生未娶,因为他深深爱恋着林徽因。金岳霖对林徽因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因此,他们之间因为能够心灵沟通,从而成为知己。

金岳霖和梁思成夫妇交情很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偶尔不在一地,也总是跑到梁家居住。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曾坦言:“最爱林徽因的人,其实是金岳霖。”金岳霖曾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写过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异常痛苦,他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林徽因走了!”然后便嚎啕大哭。在林徽因追悼会上,金岳霖和邓以蜇联名题写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去世后多年,一天,九十岁的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有一次编纂林徽因诗文集告竣,请金岳霖为之写篇文章,金岳霖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极赞欲何词”,这是爱到深处的表达,几近大音希声。

人物剖析

爱情,是一种最神圣的情感,不容许有半点的亵渎。纯洁而浪漫的金岳霖先生堪称是最懂得爱情的人了,他一生默默地守候在林徽因的身旁,将所有的爱都献给了自己最爱的人,这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忠贞。他的爱,没有丝毫的矫情与做作,有的只是一份真诚与坦荡。一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在对梁思成的玩笑中流露出真实的羡慕,在对林徽因的赞美中表现出由衷的爱恋。面对知己离世,他情感失控,嚎啕大哭,这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种无法遏止的苦痛;他给恋人的挽联,表达着最高雅的哀思,更让一种情感在阴阳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林徽因的生日他永远记得,对林徽因的评价他无以言表。他是一个爱情的传奇,他用一生守护着这份最纯洁的爱,这份爱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一种最深沉的感情。

生命留痕

魏晋风度

金岳霖最有名的癖好是养鸡。他头一次养的鸡是从北京庙会上买来的一对黑狼山鸡。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公鸡没多久便长到了九斤四两,母鸡也超过了九斤。冬天,金老担心它们受冻,看到书上说可以喂点鱼肝油御寒,他就用灌墨水笔的管子灌了它们一管子鱼肝油。结果,这两只宝贝鸡很快就在窝里寿终正寝了。

后来,他又养了一只云南斗鸡。这只公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他在同桌吃饭,他与鸡平等共餐,安之若素。晋朝的阮咸曾经与猪一起喝酒,这让金岳霖多了一种魏晋风度。偶尔,金岳霖会带着大公鸡出去溜达,引来很多路人围观,但鸡不在乎,他也不在乎。

有一次,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接到金老的一个紧急电话,让她赶快进城。杨步伟问什么事,金老支支吾吾,只是让她越快越好。原来,金岳霖养了一只母鸡,最近反常地连续三天不下一个蛋。金岳霖担心鸡难产,赶紧请这位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博士毕业的杨步伟过来看一看。杨步伟听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把鸡抓来一看,原来金老经常给鸡喂鱼肝油,以至营养过剩,鸡蛋卡住出不来。杨步伟伸手一掏,问题马上解决。金岳霖一见,欣喜不已。为表感谢,他特地邀请杨步伟一家去吃烤鸭。

人物剖析

他是一个能够让人心潮澎湃的人物,他的行为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一种能够让人心头一热的情怀。他没有赶上那个崇尚风雅的时代,却将风雅的本质展示得淋漓尽致。精心地呵护,断送了两只鸡的性命,他没有甘心;让一只斗鸡享受与自己平等的权利,他乐得为之;为了一只鸡,他竟然惊动留学博士。在他的眼中,人与动物天生就应该平等。或许,有人会说他够神经,然而,在这份神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一种最真的性情。他是一个传奇,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名士风流,看到了鲜明的人生个性。带着风雅的魏晋风度,他用最纯洁的灵魂,为我们展示出最出色的人生。

生命留痕

学会存钱

贪玩的金岳霖像小孩子一样率性天真,我行我素,因此,也闹了不少笑话。有一天,梁思成看到金岳霖的厨师外出采购,手捏一张5000余元的人民币活期存折,感到大为惊讶。在上世纪60年代,5000块钱可是一笔巨款。梁思成忙问金岳霖缘由,金老答:“这样方便。”梁思成说:“若不慎遗失,岂不是很冤枉?”金老还是说:“这样方便。”梁思成只好跟他建议:“这样吧,存个死期,存个活期,两全其美,而且死期利率高于活期……”谁知金岳霖连连摆手:“使不得的,本无奉献,那样岂不占了国家便宜?”梁思成无可奈何,只得详细为他解释储蓄规则,金岳霖这才理解了,满脸笑容,对梁思成说:“你真聪明,过两天你陪我去存钱啊。”两人遂约定了存钱的日期。

没想到的是,到了约定存钱的那天,金岳霖却改了主意。梁思成问:“又出了什么问题?”金岳霖面露难色:“阿福现在年纪大了,我曾经答应他在我死后留一笔钱给他做养老金的。如果我把钱存进了银行,说不定哪天我突然死了,没有我本人签字,阿福就取不出这笔钱,我岂不是对阿福食言了。”

梁思成哭笑不得:“不要紧的,你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为阿福另立户头啊,这样就不影响你存钱了。”金岳霖听完,恍然大悟:“还是你聪明!”另外,金岳霖还为他的司机、保姆等人都留下了退休后的生活资金。

人物剖析

生活中充满着逻辑,而一个真正的逻辑大师,却往往对一些最简单的逻辑有一种与常人不同的理解,这应该算是一种生活的疏离。在金岳霖的世界里,金钱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也绝不会因此而去算计。当问起他不存钱的原因,竟然是怕占了国家的便宜。他没有亲人,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亲人,一个事事不关心的人,却细心地呵护着这些非亲非故的人。这就是金岳霖,一个异于常人思维的逻辑大师,一个最简单的人,也是一个最感性的人,他的感性,足以让每一个同样充满着感性的人为之动容。

生命留痕

哲学动物

金岳霖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哲学家,是一个拥有自己思想体系,有自己信仰的知识分子。西南联大时期,金岳霖与他的学生殷海光有过一次精彩的对话。当时正是各种主义竞相涌起的时候,殷海光问他的老师,哪一派是真理。金岳霖沉吟片刻后,缓缓作答:“凡属所谓‘时代精神’,掀起一个时代人兴奋的,都未必可靠,也未必能持久。”殷海光又问:“那什么才是比较持久而可靠的思想呢?”金岳霖说:“经过自己长久努力思考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休谟、康德、罗素的思想。”这段话,后来影响了殷海光整整一生。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4篇

我想,也许是出色的细节描写让人物显得更加传神吧。汪曾祺在此文中典型而真实的人物细节描写让金先生在平淡而朴实的语言中活了起来。我觉得,此文的外貌描写非常出色,值得深入揣摩。

一、外貌特征突出而鲜明

汪曾祺把外貌描写放在全文的开端部分,这很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写人就必须要描写外貌。这决定于该人物的外貌有没有鲜明的特征,有没有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特征。汪曾祺是写作高手,当然会考虑到这点。尽管他与金先生并不熟悉,但金先生留给他的外在印象非常深刻,并且能充分体现文章的主旨:“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一位。”在外貌描写中,汪曾祺说:“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这就是金先生的外貌特征,而他的这种“怪”也正是他“有趣”的一种表现。所以,他选择了对金先生的外貌加以描写,并且写得特征突出而鲜明。

“有点怪”具体表现在“呢帽…‘眼镜…‘走路姿态”和衣着上:“他常年戴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他的帽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尽管他常解释自己是因为眼睛的问题才常年戴“呢帽”的,但像他这样走到哪里都不脱帽的人在当时恐怕也绝无仅有了。“眼镜”就更奇怪了,竟然“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戴这样眼镜的更没有第二人了。因为眼睛不好,又戴着压得比较低的帽子,所以走起路来“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还有衣着,在西南联大,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面只有他一人穿夹克。这都是金岳霖先生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这个人身上突出的外貌特征。

汪曾祺紧紧抓住了金先生的这些特征,抓得很准,描写得也很鲜明。描绘外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的逼真,也毫无意思。”当然,鲁迅说的“画眼睛”其实是一种比喻,应该是指要善于细腻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具特征的方面,同时舍弃那些毫无特点的,也不能体现人物性格、精神、心理的方面。祥林嫂的眼睛、闰土的手、孔乙己的破旧长衫、金先生的眼镜,都是该人物身上最具特征的地方,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眼睛”。如果不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特征去描写,就可能会出现“千人一面”、公式化、脸谱化的毛病。这也正是很多高中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容易出现的通病。

二、外貌描写有条不紊

为了表现金先生的“怪”,汪曾祺从头上的“帽子”写起,依次向下写了“眼镜”“身材”“衣着”,顺序井然,表述十分顺畅。并且,在最后还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括了金先生的整体形象:“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这是一种“分—总”的描写顺序,也就是先描写各个部位细小的外貌特征,然后再概括人物的总貌。这样写会让读者感觉语言表述清晰,读起来舒服顺畅。当然,还有一种描写顺序跟这种恰恰相反:先总后分,即先概括人物总貌,再具体描写各个部位的细致特征。为什么汪曾祺要选择前一种顺序呢?我想,他应该是想特别突出金先生在“呢帽”“眼镜”“走路姿态”和衣着方面的特征吧。大概因为这几处特征特别能凸显金先生的外貌形象吧。当作者特别想要突出人物的某些外貌特征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方面当做外貌描写的重头戏放到前面,集中笔墨精心描绘,最后再把人物的总貌概括一下,这样往往能写出新意。这种描写外貌的顺序重点突出、值得借鉴。

三、外貌描写凸显个性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徽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感情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19-02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聘婷的你是,天真庄严的冠冕,你戴着你的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林徽因女士生平写了许多、又为数不多的文章。我们为什么说林徽因写了许多、又为数不多的文章呢?因为林徽因女士的文学作品如果从数量上讲,是为数不多的,因为她生平只有数十首诗歌、部分小说和散文,与那些文学大家或者说那些高产的作家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可是从质量上讲林徽因女士无论是诗歌作品还是散文作品或者唯一一部小说作品《九十九度中》,均在当时的文坛刮起了一阵新鲜的旋风,她的作品不仅是脍炙人口的,而且还是被当时许多文坛大家所推崇、赞叹的……林徽因女士不仅具备强大的审美能力,她与夫君梁思成作为那个时代的建筑家为中国的建筑事业、为世界建筑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徽因女士的人生还不止这些,总之很多人都认为林徽因女士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是一位幸福的女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士,林徽因正因为她的才华,得到当时文坛大才子徐志摩的青睐,最后在报纸上公开与妻子离婚消息,只是为了与林徽因女士交好。正因为她的才华横溢,所以建筑界的奇才梁思成才会一见倾城,二见倾人国,三见就痴恋上了林徽因,就连当时大人物梁启超都对自己这个儿媳妇赞叹尤佳;更有甚者就是当时大学者或者说诗人作家金岳霖,为了对于林徽因女士的痴情,忠贞不渝又保持距离的爱,终生未娶,一直默默地伴着林徽因女士生活,二人互相爱慕又保持了极好的距离,相伴一生。这就是林徽因女士专属的幸福。今天我们来探讨的就是林徽因那首最著名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究竟是写给自己的情郎文坛大才子徐志摩,还是写给自己刚出生的宝贝儿子梁从诫的。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以及相关林徽因女士的研究者意见不一,但是主流意见就是以上两种:一种是部分人主张这篇文章是写给徐志摩的,表达自己对于文坛大才子徐志摩的情谊,或者说对于徐志摩与林徽因一起的康桥回忆的重要写照;二是极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是刚刚做母亲的林徽因女士为了表达对于自己新出生儿子梁从诫先生的喜悦之情而有感而发、撰写成诗的。

那些研究者中认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是写给林徽因女士刚出生的儿子梁从诫的占有绝大多数,或者说压倒性胜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林徽因女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自己的儿子梁从诫的,而不是写给自己所谓或者在别人眼中看作情郎的徐志摩的。

一、林徽因女士与丈夫梁思成两人之间爱情十分的忠贞坚定

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两人是自由恋爱,而不是由父母包办婚姻而结合的,林徽因女士对梁思成先生、梁思成先生对林徽因女士同样是忠贞不渝的,所以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的婚姻是经得住时间、空g以及其他各种事情的考验的。即便是文坛巨匠、文坛才子、诗坛璀璨的新星徐志摩先生各种求爱示爱依旧不改自己对梁思成先生忠贞不渝的爱。所以说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被认定为写给众人眼中的情郎徐志摩是极为不合理的,正因为写给所谓的情郎徐志摩不合理才使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写给自己刚出生儿子变得合理。因为那个时候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的二儿子梁从诫恰好是这个时候出生,为了表达一个母亲对于新出生孩子的喜爱之情,赋诗一首较为符合林徽因女士作为文人的文人情结,也是极为符合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深情真挚的爱恋,所以为了表达自己与梁思成先生的爱写了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极为合理的。

二、每一个词汇无不巧妙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对于自己儿子真挚的爱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轻灵在春的光焰中交舞着变……”

四月是一个代表生命的季节,所以林徽因女士才用四月告诉或者说庆祝自己新出生儿子梁从诫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把他形容成四月的云烟,轻灵像是春的光焰,交舞着变化,可想而知,林徽因女士对于自己和梁思成先生的爱的结晶是多么的喜爱,来自一位母亲最深的喜悦之情。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中,她把新出生的儿子比作黄昏之后风吹过的暖,她把新出生的儿子比作是天空中新出现的不断闪烁的星星,她把自己的儿子比作是洒在花前的那种春天里的春雨,那温柔缠绵的春雨一样。林徽因女士在她脍炙人口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也表达了一种对于自己新出生儿子的恋人情节,从而表达了一位母亲对于这个新出生小生命的深深的依恋与热爱之情。

“那轻那聘婷的你是,你戴着你的天真庄严……”林徽因女士展开自己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与感性思维,将自己新出生的儿子形容得细致入微,从各个方面、各个视角展示新出生儿子所带给家里的喜悦之情与幸福之情,表达了一种儿子的出现给家中所有的一切都带来了极为可喜的变化,这就是一位母亲对于自己孩子母爱的力量。

“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燕子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女士在诗中将自己新出生的儿子比作是月圆、花开、燕子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这些无不体现一位母亲对于新出生孩子的爱恋,月圆、花开、燕子呢喃,这种意向并不适合表达自己对于情郎或者说是对于情侣的思念,尤其是从燕子在梁间呢喃一句中体现出一位母亲对于新生儿的爱恋,只有还没离开母亲喂养的乳燕才会在梁间呢喃,好像这并不符合部分人所说那种对于自己情郎徐志摩的爱恋表达的那种情感吧。是爱,当然要数是母爱;是暖,当然要数是一位母亲对于孩子或者一个孩子长大后对于母亲的暖了;是希望,更是一位新出生孩子的所带来的希望了,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所诞生的爱情结晶可以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生命那样,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只有充满爱、充满暖、充满希望的世界才值得人民去生活,只有一位母亲对于自己新出生儿子的爱,才能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才能如此感情充沛。

三、由第一任当事人所传送的信息

除了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忠贞不渝的、真挚的爱恋以及字里行间展示出来那种母亲对于新生儿的喜爱之情之外。还有就是梁从诫先生长大之后,或者说在林徽因女士去世之后的几年里,他曾经跟自己的父亲梁思成先生在私下里或者日常生活中谈论文学作品的时候就谈论到了母亲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所展示的情感倾向,后来得到自己父亲梁思成先生的证实,这首诗是为了庆贺或者说庆祝新的生命的诞生而特意撰写的一首爱子的诗歌,并非像是传言中的那样是写给大家眼中所谓的情郎徐志摩的诗,这种由第一任当事人所传送的信息,或者说这位与林徽因女士朝夕相处的梁思成先生所亲口说出来的那种“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对于新生儿梁从诫先生的喜爱与岚之情”,这比那些只依靠冰冷的无生命的文字所推理出来的写给林徽因女士情郎徐志摩的更有说服力吧?

四、从林徽因女士个人性格来分析

林徽因女士是那种生活在旧时代的新时代女性,既然是新时代的女性势必会有新时代女性那种时刻迎接新事物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可这并不影响林徽因女士作为旧时代女性那种爱一个人就要忠贞不渝的方式方法,就连曾经为了林徽因女士而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先生依旧没有得到林徽因女士的青睐,始终和他做着好朋友,始终不会跨越雷池一步的金岳霖先生都没有从梁思成先生那抢走林徽因,何况是一个抛弃妻子的诗坛浪子的徐志摩呢?所以我们再次可以通过人物的性格分析之后,可以断定这首诗是林徽因女士写给新出生的儿子梁从诫的,而不是那位被人误认为是林徽因女士的情郎徐志摩的。

综上所述,林徽女士作为当时的文坛新星,当时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家,作为名人梁启超先生的儿媳,作为伟大建筑师梁思成先生的妻子,作为当时文坛新星或者说文坛才子徐志摩先生所一生追逐的爱人,作为当时名人金岳霖先生一生未娶的对象,作为中国文坛中伟大的女性,作为未来几位优秀儿女的母亲,无疑会收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关注,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期待,当然绯闻或者流言蜚语一定是不能少的,和其他领域的明星一样,会饱受其他人或者百姓、群众甚至是评论家的关注。而且林徽因女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还是那种极为优秀的文章,林徽因女士又是那种极为传奇的女性,所以由一位传奇的女性写出的传奇文章势必会受到各界研究者以及评论家的强烈的关注。所以在这里,作为林徽因女士文章与个人的喜爱者,我也来迎合一下目前对于林徽因女士研究的潮流,对于林徽因女士这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来加以评论,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林徽因女士的个人观点,或者说这对这首诗究竟是写给情郎徐志摩的还是写给自己的儿子梁从诫的加以评定,找准属于自己的站位。

参考文献:

[1]蓝棣之.作为修辞的抒情――林徽因的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李向珂.试论林徽因诗歌中的“孤独”情感[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6篇

一次,身为校长的梅贻琦因为有要事召集冯芝生、金岳霖、叶企孙、顾一樵等学校的院长们共商因应之策。

院长们先后发言,经过了十几分钟,梅贻琦始终不发一言。又经。过十几分钟,梅贻琦还是没说话。

冯芝生忍不住说:“梅先生,您的意见是什么?您想,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才好呢?”

梅贻琦小声说:“我正在想。”

天性幽默的金岳霖接着说:“梅先生,您可不可以一边想。一边发出想的声音来呢?”

梅贻琦幽默地回答:“要是发出声音来,我或许就想得更慢了。”

全场哄堂大笑。不久,梅贻琦就集合大家的意见,想出了一个妥当的对策。

梅贻琦担任台湾“教育部长”时,刘真担任“教育厅长”。有一天,两人一起到立法院接受教育委员会的质询。有些委员措词激烈,炮轰梅贻琦,他都始终面带微笑,简单地回答一两句话完事。

散会后,梅贻琦对刘真说:“他们质询得再厉害,我也不在乎。”

刘真问:“为什么呢?”

梅贻琦说;“他们不敢打倒我,因为我姓梅,一旦打倒我,他们不就会倒楣(梅)了吗?”

性情之师黄季刚

黄季刚父亲是清朝的翰林。所以从小就打好了国学的基础。20岁时,他留学日本,凑巧和章太炎住同一栋房子,黄住楼上,章住楼下。有一天半夜,黄内急就窗口小解,章夜读正酣,忽觉尿水飞溅而下,不禁破口大骂。黄立刻还以颜色。两人均有疯子之称,疯子遇疯子,愈骂愈来劲,最后话锋转到学问上,黄随即就折服在章的渊博知识之下,甘心拜章为师。

章太炎一生自视甚高,很少称赞别人,但也曾赞美黄季刚说:“清通之学,典雅之辞,举世罕与其匹。虽以师礼事余,转相启发者多矣!”

黄季刚在大学任教多年,素有“三不来教授”之称,即刮风、下雨、降雪都不来上课。有一段时间,学校规定师生均须佩戴识别证,否则不得入校。有一天他到校上课,新来的校警不认识他,拒绝他入校。

黄季刚说:“我是黄季刚教授,到学校上课的。”

校警指着自己的识别证说:“你又不戴识别证,我怎么知道你是教授呢?”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7篇

一、外貌描写能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增强读者的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不同于绘画和摄影。绘画和摄影,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直接通过视觉来判断人物的美丑与善恶,而且对于人物的相貌和看法会有固定化倾向。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却并非如此,它需要欣赏者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要有一定鉴赏水平,因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文字描写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就需要读者具备由文字的抽象向想象中的具体化、形象化转变的能力。在这样一个由虚到实的转变过程中,读者会因个人审美观的不同并加上各自想象的元素,作品里的人物也会随之而变得各具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而且会增强读者的审美情趣。读者可以通过作品中的文字描写获得自己对人物的最初的印象,对人物的美与丑的评价。如,作品中经常出现“樱桃小嘴,柳叶眉,一双纯净的眼睛”,透过文字,我们获得了第一印象:此人是一个漂亮的女子。又如,“三角眼,塌鼻子,蛤蟆嘴”,从外在形象判断可知:此人定是相貌奇丑的男子。这就是外貌描写给读者留下的最直接的印象,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审美观念。

二、外貌描写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尽管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手法很多,比如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但外貌描写更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外貌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而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抓住这个特征反复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相反,离开人物性格的外貌描写会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也就不可能感染读者。因此,对人物外貌描写必须能体现出人物的独特的个性。如,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眼镜的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在穿着打扮、生活习惯上,作者之所以这样描写金岳霖先生就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中的“怪”,恰恰正是这个“怪”才显示出金先生的与众不同。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原来他的“怪”是由于眼睛不好,怪中有不怪。这样,一个既“怪”又“有趣”先生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读罢此文,学生对金岳霖先生的崇敬之情也就会油然而生。再如,梁实秋笔下的徐锦澄先生:“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身材高大,但两肩总是耸的高高的”,“鼻孔里常常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他经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已是油渍斑斓”,“他经常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作者采用漫画式的描写方法,突出表现人物性格中的怪、邋遢、凶这三个特点,寥寥数笔,就把古今人物画廊中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徐先生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三、外貌描写能够反映人物的生活状况,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而且可以反映人物的生活状况,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我们通过人物的衣着打扮(这里所说的不是乔装打扮)可以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与生活状况,通过人物的神态举止可以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孙犁笔下的小书,“这女孩子身材长得很匀称,像农村的多数女孩子一样,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由此可以看出小书是个普通的农民,而且生活很艰辛。在作者要求小书给他做双布鞋的时候,“她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小书的眼神,我们读出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她那种知恩图报、滴水之恩不相忘的内心世界在神情中已经向我们传达了出来。又如,刘鸿伏笔下《父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父亲送儿子上学”这件事上,从不流泪的父亲却是“两眼红红的”,“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泪水是情感最深的流露,从这泪水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农民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爱,这种爱既有父亲对儿子担心,又有对儿子的骄傲,父亲的内心情感在泪眼中显露无疑,这泪水打动的不仅仅是“儿子”,更有每位阅读者。

四、外貌描写能够暗示时代背景,揭示文章主旨

金岳霖先生范文第8篇

关键词:锤炼语言 创设模式 调动热情 培养兴趣 趣味教学

语文学科是基础母语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高中学生既惧怕语文,又厌学语文。如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学习语文为趣味学习语文;如何调整教学步调,变语文知识灌输传授为语文知识熏陶濡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多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高中学生厌学语文原因探析

首先,高中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语文带有功利性。学生从高考题型上解析,认为课本上的美文佳作与考试关联不大,文本学习耗时费力。这种思想认识错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

其次,语文教师受高考考纲制约,受学校考核机制束缚,爱走实用教学的捷径,只注重知识点传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教师的实用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作用的认识止于高考,这是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

二、高中语文趣味教学的好处

语文课堂本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当年国学大师黄侃、金岳霖先生的课堂是何等生动有趣,学生置身于趣味性课堂,于轻松的氛围中领悟知识,体会情感,自然能把握要领,学到真知。趣味课堂趣味教学大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语文学科趣味教学可行性做法

(一)锤炼教学语言,使之简明风趣,与时俱进

语文学科兼有知识性与人文性,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放飞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语文课堂本当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可是多数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头疼,教师无奈。如何改变这种格局,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1.教学语言要追求别致独特,激趣创新。教师应抛掉陈词滥调,抛掉令高中学生反感的模式化、规范式语言。每堂课从导入语开始,就得独特生动,吸引学生,引起共鸣。例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教师可用如下激趣导入语:“一个教授,他模样另类,教学怪特,爱情痴迷,生活随性,童心永驻。”学生听后自然就急切地想探询教授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新颖切题的导入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说,教师授课语言创新独特,扼要激趣,语文趣味教学才有可能实现。

2.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技巧,与时俱进,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驾驭这群思想勃发的学生,就得讲究语言的技巧,多鼓励,少批评;多赞许,少刺激;多民主,少武断。学生固执己见时,教师用亲和委婉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效果会更好。学生听课显出疲惫神态时,教师可以说句俏皮话,师生开心诙谐一笑,课堂气氛会加倍融洽。鼓励学生时,教师用些“给力、神马”这些与时俱进的流行语,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用语是门学问,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语文趣味教学风格才能逐步形成。

此外,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也是趣味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创设课堂模式,使之形式新颖,不拘一格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学生最反感;形式新颖、耳目一新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大受高中学生欢迎。学生渴望形式新颖的趣味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作为创新语文课堂模式的有益尝试。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实用性、自主性、创造性特征,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定好学习内容,教师不妨就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讨、质疑、探究、发现、总结。如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教师就可采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研究探讨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学生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因课文内容有限,学生还会去图书馆找来介绍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等名流的专著阅读,多方面去感受一代文学大师的个性、才华、情感、人生历程。教师把学习研究探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审美鉴赏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而且课堂扩展延伸到了课外,学生视野得以拓宽,思想得以熏陶。研究性课堂、探究性课堂尊重肯定学生的劳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语文趣味教学落到了实处。

此外,答辩、手工制作、调查报告、经验介绍、表演课本剧等学生感兴趣的模式都可以进入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应是勇敢的改革者,学生尝试的新式课堂模式我们要支持,这些大胆创新的课堂模式会使语文教学妙趣横生。

(三)巧用各种媒体,增添课堂趣味

媒体具有视觉性、听觉性、形象性、动感性、立体性等特征,借助媒体教学,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的宽度与广度。比如,教学《祝福》时,祥林嫂的可怜形象,学生能从多角度描绘。学生描绘之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暴风雪中,拄着破竹竿,跨着破竹篮,曲腰驼背,衣衫褴褛,满脸沟壑,垂死挣扎的祥林嫂写意画像,那一刻学生心灵的震颤,该是何等强烈,要知道,眼前的垂死之人还不到四十岁,还不及这些学生母亲的岁数。此刻,教师不进行思想灌输,学生也会对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若再于课前或课后择时观看《祝福》电影,营造视觉效果,让学生真切感受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教学实效会更好。巧用媒体的语文课堂,会触发学生的兴奋点,这样的课堂趣味盎然。

此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移动网络这些媒体,能突破语文课本容量有限的关卡,充实丰富活跃课堂,为搭建趣味课堂提供可能。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媒体设施的辅助使用,能弥补教学语言的苍白,扩大教学范围,为语文课堂增添趣味。

(四)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语文有趣的思维定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由于教材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滞后性,目前高中学生使用的教材,或多或少会制约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法通过这些教材的阅读训练完成教学目标。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若对教材合理取舍,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材料加以整合,设置相关的训练,学生学习兴趣会浓厚,教学效果会极佳。例如药家鑫案发生后,教师及时找出相关事件的报道材料以及社会媒体的评论,然后印发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会兴趣盎然。这样不仅让学生确立了是非观念,学会了尊重生命,增强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且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社会评论的文体写作要求以及语言运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