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姐的故事

江姐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江姐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1篇

以上种种,使新锐导演张元,无可避免的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近日,闻知正放映《江姐》的大华电影院有一场张元的观众见面会,我便兴冲冲地赶去了……

一张俊逸、正直,乃至……迷人的脸……

一段凄婉迷离的唱腔……

剧场灯亮起之时,我仍定定的盯着银幕上的“江姐”,眼神痴迷……乃至贪婪……

“嗨,营峰,路上堵车我来晚了,感觉怎么样?”

我回头,是老朋友――《北京娱乐信报》的宗珊。

“首先,我没想到‘江姐’居然可以这样美丽、迷人;而且整部片子干净利落,节奏极明快,这些大段的‘咦咦呀呀’不仅没让我昏昏欲睡,还让我深深沉溺其中。另外,反派的塑造亦颇为‘人性化’,昔日的‘脸谱化’痕迹几至于无。”

“这么好?今天没看成真是太亏了!”宗珊满脸懊恼。正说话间,门口一阵骚动,当中一人,怒发冲冠,神色淡定,正在众人簇拥之下向我们走来――张元导演来了。

众记者忙围着张导坐定,爱偷懒的宗珊不拿出自己的采访提纲,却连使眼色示意我先向张导提问,我便就刚才的感受向张导请教。

“‘江姐’的扮演者张火丁女士,是京剧程派的传人,而程派的特点,便是柔媚凄婉,历来英雄人物都没有用‘程派’唱腔的,此次从程派的‘江姐’的身上,你能感觉到美丽、迷人,这也正是我想传达给观众的;至于,反派们嘴里说的那些‘和平’、‘博爱’等词,也是我们加意推敲出来的,这样反派们会更立体、丰满……”

“这部戏谁导我都认为正常,可由您――您的风格一向是前卫、先锋的,而‘江姐’、‘京剧’在人们心目中是最保守的”我插语道。

“恰恰相反,这么多年没有京剧电影,我认为这部戏在当前其实是非常前卫、非常激进的!我带这部京剧作品在德国演出时反响非常热烈,德国戏剧节主席贝尔哈斯看过之后,称江姐是中国的圣女贞德,既是英雄,又是充满爱情的女人,目前该片已接到了包括柏林电影节在内的许多国际电影节的邀请。”

“张导,您拍摄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么?另外,在京剧日渐式微的今天,您选择这个载体的信心何在?”

“首先,‘江姐’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在这个时代重塑‘江姐’的形象非常有必要。至于第二个问题――你是一个年轻人,坐在剧院里从头看到尾,不也很激动,没有任何厌倦之感么?我对于这部作品是极具信心的,只要观众能坐在这里,他就会被吸引、感染、震撼!当然,怎么能将人们首先吸引进来,这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宣传资金的投入。宣传的方式方法等等,这些就不是一个导演所能掌握的了,导演只能对作品本身负责。”张导最后的话语中也透出一丝无奈……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猝然而逝,人群渐渐散去,采访结束后,几位一直等着张导的普通观众赶忙插空进来,拉着张导神情激动的攀谈起来。说心里话,对于刚才的采访,我也感意犹未尽,便向张导提出做进一步的访谈,他欣然接受。

我坐着张导的车来到了华夏宾馆。

满墙的剧照、忙碌的工作人员,这里是张导第一部电视剧集作品《闪》的剧组所在地。

坐下继续开聊。

“如果说只获得一次奖项,那可能还是有偶然的成分,可若屡获大奖,那没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及艺术底蕴是断难完成的。张导,您能谈谈您的从艺之路么?”

“我最先接触的艺术门类是绘画。从三四岁起我便开始习画了。我少年时的梦想,便是当一个画家,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对写作和电影感兴趣。后来便考入了电影学院,当时我上的是摄影系――因为当时觉得‘画面’对电影的影响和控制非常的大。进校之后,又渐渐对‘导演’感兴趣。毕业后,也就没有去为别人做摄影师,而是执导了我的首部作品《妈妈》……这么多年来绘画及摄影的学习,等于使我找到了一个进入电影的点。”

“您前期的作品,虽屡获大奖,但由于没有在国内公映,观众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什么使您具有勇气,面对这种‘寂寞’呢?”

张导微微一笑,略沉吟了一下:“对我而言,创作过程本身已经是极大的奖赏了,哪些得奖啦,取得多少的票房啦,与进入创作状态的那种比起来,都是相对次要的。我现在每天工作时间都很长,从近几年我的产出量也能看出,我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是投入到创作上――能够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已经是极大的享受了。另外,在不期待那些东西的时候还能有机会得到那么多奖,感觉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很不景气,您的某些作品又未在国内公映,我冒昧的问一句,您的作品商业收益如何?”

“我其实没有拍过亏钱的片子,投资不大,但实际上销售是很广的。”

“在以往,因为种种原因,媒体对您有所谓‘另类’导演的评价,而从您近期作品来看,有向主流渐渐转变的趋势,您认为您转变了吗?如果有,为什么?”

“实际上对我而言,我觉得人没变。我是张元,我是电影导演,我拍我喜欢的东西,而且我对电影的执著感情一点都没变,有一点是……实际上在拍《过年回家》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电影面对中国观众,有中国的市场。所以,《过年回家》走出了一步,《我爱你》,可以说走出了面向市场的一大步。下面,由赵薇、姜文主演的《绿茶》,我相信在市场上会有更好的成绩。”

“张导,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有成千上万条信息被公布,所以无论是商业产品还是艺术作品,‘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您的作品,选材都极为独特,但是又并不迎合这个市场,选材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

“实际上,你要想使一个东西具有独创性,那就必须要有你个人的视角,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以《江姐》为例,三十多年没有人拍摄这样的电影,这样一个革命题材,在现今社会把她用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意义在于,多年来她已近乎绝迹,而且很多年轻人没机会看到这样的戏。我觉得,这部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她都有她的文化含义。去年我拍摄的作品《我爱你》,是由王朔的《过把瘾就死》改编的,她曾被改编为电视剧,已经是一个很经典的爱情故事,剧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有你个人的视角,你越‘个人’,就越有意义、越有意思……”

“张导,您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首先一点,应该知道自己做艺术是为了什么……通过艺术创作来得到自由、解放,通过这种彻底的解放来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应该是宽容的。”

“您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呢?”

面对这个问题,张导并没有直接回应,“我现在实际上想找到一种新的风格,能准确地表达出我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去年的《我爱你》,我还是用过去的写实手法,但是在《绿茶》中,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正感觉有一种‘感觉’在抓住我,我希望找到那种不一样的东西。”

一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便过去了,最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张导的最新作品《闪》上。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2篇

有个女孩,家境贫寒。做梦都想穿一件漂亮的花衣裳,可家里却做不起。

七岁那一年的腊月,爹爹答应她,要把家里养的三头羊、十四只鸡拿到市集上去卖了过年,然后再剪块花布,给她缝套新衣。于是她开始天天盼。

可谁知,在去集市的前夜,村里来了狼。把羊和鸡都叼走了。冰天雪地里,爹爹跑出去追,也没追回来,还摔伤了腿。

女孩坐在雪地里放声大哭。她天天好好放羊,就是想穿花衣衫,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半个月后,过年了,隔壁家江姐姐穿了一身漂亮的花衣裳。女孩看在眼里,羡慕不已,想起自己破灭的花衣美梦,委屈得直哭。

到了晚上,她睡不着,就悄悄起来,摸到隔壁江姐姐家里。

江姐姐在炕上睡着了,她的新衣新裳盖在身上,煞是好看。

心里一番酸涩后,她竟走过去,拿起桌上针线篮里的剪刀,将那件新衣裳剪得粉碎……

“我剪烂了这套新衣新裤之后,心中说不出的欢喜,比我自己有新衣服穿还要痛快。”成人后的她,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

给情郎段正淳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她已经是个……对,这个女人,就是《天龙八部》里的康敏――金庸江湖里最阴险、最变态的女性角色。

在洛阳百花会中,自负绝世美貌的她,只因乔峰没有像别的男人那样正眼看她而心生怨恨,她便设毒计,害得这位大英雄身败名裂,险些丧命;为了报复有负于自己的段正淳,她花言巧语骗他喝下自己准备好的毒酒,然后一口一口地咬下他的肉……

小时候碎人花衣,长大后害人性命。得不到,就毁掉。如此不寻常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幼儿园里,有的小孩子非要把别人的玩具拆掉才开心,因为他自己没有这款玩具;高中校园里,男生追求女生,遭到拒绝后竟将硫酸泼向女生,令对方毁容;最近频频曝出的校园暴力事件,也大多是源自施暴者的嫉妒心理……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在其童年的某段经历中找到心理根源。我们就通过康敏的“花衣事件”,来反观我们的教育,寻找并揣摩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亲子教育细节,以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陪伴,沟通,修炼阳光心态

小时候,康敏羡慕拥有花衣裳的邻家姐姐。这种羡慕,随着其自身梦想的破碎而扭曲、变形,成为嫉妒。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和她站到一起,听她倾诉,和她一起用一种阳光的心态去看待这个现实存在的“他有我无”,哪怕只是简单的安慰,那这种失落就有可能化作坦然和淡定,甚至是积极奋斗的动力。

然而,她的父亲――那个可怜的农夫,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心理的变化,更没有去为孩子去做些什么,只是在一旁唉声叹气。这样一来,年纪尚幼的康敏感受到的,更是这个世界的冰冷和自身的无奈,哪里还有可能凭借阳光、积极的心态,去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塞里格曼说:孩子能从以乐观方式揭示问题的父母那里学会乐观。父母对人生的乐观态度,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会让孩子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在这样的影响下,孩子将来即使身处逆境,遭遇不公,也能从不幸中看到希望和光明。

引导,鼓励,培养接纳能力

康敏的破坏行为,源自于那件自己无法得到的花衣裳,以及多年来压抑在心底的那份自卑。这份自卑没有得到健康的疏导,以至于让她彻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再也容不下别人,甚至再无法接纳真实的自我。

看上去,这个康敏一生自恋,可最后的结局是,看到镜子里毁容的自己,她实在无法接受,疯癫而死。这就是无法直面现实世界、无法接纳自己的最好例证。

作为成人,要积极引导、鼓励孩子敞开胸怀接纳别人、悦纳自己,让他懂得:人与人之间,个性特点、身体特征、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都存在巨大差别,但没有高低错对之分,不必强作比较,杜绝攀比之心。学会用开阔的视野去看世界,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用客观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准确地找到努力的方向。

自查,自省,学会情绪管理

自卑、嫉妒情绪的长时间淤塞,使得康敏产生了想要破坏的欲望。剪碎邻家姐姐的花衣裳,就是不良情绪的极端发泄。一个人的情绪一旦被这种发泄方式所承接,那就会滋生一系列的变态行为,就比如康敏一边甜腻腻地喊着“段郎”,一边血淋淋地咬下段正淳肩上的肉……

物体受压会变形,而情绪受压就可能会变质。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将自己的不满、委屈、担忧、愤怒等情绪及时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能力。

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给予相应的回应,比如“我知道你现在有些不满”“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会生气”等,给孩子一个宽松、安全的发泄空间。在此基础上,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情绪管理的小办法,如写日记、做运动、听音乐等,通过这些方式,让他去体验情绪的消解过程,增强自查、自省的能力,从而对情绪进行更健康、科学的管理。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3篇

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许多先烈志士,视尊严如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千古美谈。西汉时苏武出使西域,身陷大漠牧羊几十年,但始终心系皇上,忠于汉朝,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文天祥面对劝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被喻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他们看来,国家、民族,信仰就是尊严,是置于自已的一切利益之上的,千万不能违反的。当年韩信如果受不了胯下之辱,怎么有后来名振天下的将兵多多益善的准阴候呢?司马迁如果受不了宫刑之辱,怎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纪》呢。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时下一些小青年,一句话不合,就大动干戈,为害他人,这不叫维持尊严,是叫顾不必要的面子。我们千成要引以为戒。

这就是所谓的尊严!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4篇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被雨来的故事所深深打动。文章写了12岁的雨来为了掩护通信员李大叔而被日本军官抓住,日本军官用尽了各种方法来诱惑威逼小雨来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雨来宁死不说,惹怒了日本军官要枪毙他,可聪明的雨来凭着自己娴熟的游泳技术,在枪声响起的前一刻扑进了小河里,逃掉了。文章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看完了课文,我头脑中产生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得12岁的雨来在残忍的敌人面前不屈不挠?”静心沉思,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这,是为了祖国!”

为了祖国,雨来咬紧牙关严守秘密;为了祖国,舍身炸碉堡;为了祖国,卧身火海纹丝不动,为了祖国,江姐受尽严刑拷打面不改色……为了祖国,前人可以浴血沙场,捐躯报国;为了祖国,后人可以日夜工作,孜孜不倦。为了祖国,我们可以抛弃一切,全身投入到建设中,因为祖国就是我们的一切。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剧情 形象 情境 语气

以形象反映生活是一切艺术的特征与宗旨,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有它需要表现的形象。人物是作品的主体,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是每位歌者在演唱作品前需要思考、认清的问题。

一、了解作品剧情

声乐是一种传情艺术,需表现的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内涵,要做到很好地传情,引发听众共鸣,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是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演唱者拿到一首声乐作品,应了解其主题思想,确立基本情感,用剧中人的感觉去行动、去思考、去表现。例如,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采莉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唱这首曲子之前要了解故事的背景,采莉娜是谁?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和马赛托什么关系?弄清这些,就容易唱了。采莉娜非常漂亮,还比较活泼、动人。她在与马赛托结婚前遇到了唐璜,唐璜是个风流小生,还是个有地位又风度翩翩的城里人,见到美貌的采莉娜就想方设法引诱她,结果他成功了。当采莉娜认清唐璜的为人而要和马赛托相会时,她极力想平息马赛托的怒气。这段咏叹调就是以此为背景,采莉娜哄劝马赛托的一段唱。

要想塑造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不知道人物在作品中的定位,就如同在大海中目标不明确的航船,这种航行会失去任何价值和意义。只有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全貌,才能正确诠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二、把握人物形象

演唱作品要尽可能地把握住人物的性格、思想,认识其灵魂,才能进一步理解他对周围事物的具体态度,获得人物特有的性格表达方式。要唤起听众的情感,使其与自己同喜同悲,则必须仔仔细细地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在演唱歌剧《江姐》选曲《红梅赞》时,有些不了解作品内涵的人唱这首歌,往往会停留在歌曲表面,认为是歌颂红梅。其实,这首歌歌词内容一语双关。虽然歌词描绘出在“三九严寒、冰天雪地”中“昂首怒放、丹心向阳”的红梅,实际上在隐喻革命党人不畏艰难、忠心向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具体一点讲,作品是揭示江姐外柔内刚、坚贞不屈,犹如盛开在山上的红梅一样的性格。尤其后面的几句歌词,强烈地表现出江姐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成功的热切盼望和坚定信念。

三、把握人物所在情境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演唱者应张开想象的翅膀,使作品内容在自己心中、眼前活起来,身入其境才能使己动情,其演唱才能声情并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确立作品中人物所在情景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多个方面。情境是人物的思想、行动和唱词产生的根据,它决定着人物演唱的方式及分寸,只有对作品规定的情境认识清楚了,才能增强人物塑造的准确性。比如前面所提到过的歌曲采莉娜的咏叹调《鞭打我吧》。开始的歌词“鞭打我吧”实际上是采莉娜装可怜,求马赛托责打他,这里有乞求的成分,但更多是撒娇。后面三拍子的唱段速度加快,表现了人物活泼的性格。如果不了解剧情,用很强的力度唱的话,这个形象就不符合作品的要求了。

转贴于

四、体现人物的语气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不同的声乐作品中的人物都有独特的特点,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语气,不同语气其唱词也相应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如《乐府传声》中的论述:“唱曲之法,不但声声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曲所独异,不但生旦净丑,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例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这段唱表现了年轻人对初遇爱情时的懵懂,一看见女人就心跳,不知所措的心情。如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特点,我们就会体会到作品中人物语气的变化。开始的几句如对话一般说着唱出来,到后面诉说心情时,随着人物的情绪波动,演唱就要做出强弱对比、顿音连音的对比。如唱到“兴奋”一词时,要用琢磨不定的情绪的轻声处理和唱到“消沉”时烦躁情绪的重音处理;以后部分则要用“火样热情”与“寒冷如冰”强弱力度来体现作品中人物的语气变化。所以,作品中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旋律突出需要用急切的、自言自语的语气唱出来。到后面主题的再现部分,和开始的主题旋律语气要有所变化,开始的唱段情绪显得困惑、惊慌、羞涩,而后面这段唱在经过心里话一吐为快后,此时,连贯、稳定的情绪占主要地位,用的是甜蜜的、自我陶醉的语气,就仿佛主人公经历了一场爱情一般,对一切充满希望,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唱词用怎样的一种语气方式表达,对于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有着重要意义,要做到准确、贴切,歌者应善于从各种语气方式中选择出最适合那时那刻的人物心理状态来表达,这样才能把歌词中包含的情绪、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五、怎样更好地塑造人物

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能够正确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感觉它。歌者除了唱功外,还要注重台风、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的配合来共同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何体现作品中各式各样人物性格特征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演唱者要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素材积累,并把这些体验吸收到作品演唱创作中来,这是创造完美的艺术形象所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表演者才能对所要诠释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准确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内外和谐统一,使演唱以形传神、以神活形、形神兼备,创造出鲜明生动、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

结语

面对新作品我们最初看到的人物形象只是一张白纸,演唱者要用心地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再勾出他所处的环境、情景,再涂上声音色彩,最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形象才是立体的。只有在此基础上对角色不断修改、不断润色、不断丰富,才能逐步创造出有情节的、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6篇

20年前,他还在电影学院摄影系当学生的时候,双手不停地搅和着自己钢丝般的乱发,搅和搅和就在西单横二条搅和出了两间平房。我们骑着破车,大老远跑到那儿吃他搅和的排骨、鸡块儿,真好吃。这时这个在校生已经开始搅和世界了,他大量接拍国外投资的纪录片、广告片、MTV等等。

1989年他毕业当年就和小帅、尔劲在电影学院旁边租下了个院子,我们称之为“一号大院”。在那里我们一边吃吃喝喝,一边互相吹捧,他一心想做个故事片摄影师。

没想到1990年他自己搅和出了个《妈妈》。这部出自青春的黑白故事片不自觉地开启了中国独立制片的历史。

从此,就像他的爆炸头―样,他的独立影像正式上路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1992年他拍了数部有关崔健的MTV。他用影像及时记录了这位精神强者的青春年华,他们互相激发,光芒四射。

1993年他拍了《北京杂种》,那些出没在北京黑夜里追求自由的愤青,那些引领新生活方式的各路英雄好汉都溶在他的影像里。我清楚地记得臧天朔用铁簸箕猛砸自己硕大头颅的声音,也记得唐大年的那泡长长的尿,还有豹子般的窦唯,才情的华子、小季、小伟……当然还有较劲的崔健。

1994年他拍了《广场》,天安门广场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在他的影像里承载了中国人复杂的意识形态和百姓的幽默。

1995年他拍了《儿子》,由两个青春自由的儿子和酗酒的父亲,还有跳舞的妈妈组成的一个疯狂家庭,浓缩了那个时代莫名的苦痛。

1996年他拍了《东宫西宫》,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同性恋的影片。诡异的光影和复杂的人物心理至今仍然萦绕不去。

1997年他拍了可爱的《我的1997》。

1998年他拍了《钉子户》。

1999年他拍了《过年回家》还有那部滑稽辉煌的《疯狂英语》。

2000年他拍了《金星小姐》之后,他又拍了《绿茶》、《江姐》、《我爱你》、《看上去很美》……很多很多。

就是这个家伙,他思维的触角像他的发丝,也像他贼亮的鸟眼,每部作品都敏感地触及到了我们社会的痛处,每部作品都预示了我们的明天。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国歌剧 民族音乐 音乐作品

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集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这种形式诞生在歌剧之乡意大利,经过作曲家、歌唱家们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尝试,发展和确立了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等曲式组成的新型结构的歌剧模式。

在中国,歌剧是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西方歌剧未进入中国之前,可以说戏曲是最主要的舞台表演艺术。外国人把中国戏曲叫做北京歌剧。从某种特定意义上来说戏曲与西洋歌剧有许多共性,二者都是歌、舞、音乐三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都是以唱词为主,表现戏剧内容,推动剧情发展的。但也有不同之处,西方歌剧着重写实,中国戏曲着重写意、传神;西方歌剧注重舞台背景的烘托效果,而中国传统戏曲主要依靠艺人的表演才华;西方歌剧主要以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为艺术表现手段,而中国戏曲音乐多采用曲牌体或板腔体的结构,所以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显然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他们的形似而质不同。

“五四”以后中国的音乐家门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开始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着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进行大胆尝试。经历了萌芽期、探索发展期、里程碑期、高峰期,使其渐渐与西洋歌剧接轨、成熟和完善。

萌芽期,首先是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这些作品虽然是为儿童写的,而且也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歌剧,但是他有情节、有人物,有专门设计的独唱、齐唱、对唱,以及载歌载舞的场面、纯舞蹈的场面、个人内心独白的场面。因此,他基本上具备了歌剧的一些主要特征,可以说是中国歌剧的雏型。为中国新歌剧的创作积累了经验,揭开了中国歌剧发展史的第一页。

探索发展期,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探索期内,则有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歌剧正式出现。在体裁方面,有歌舞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从形式上来讲,则有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的改造。人们不断探索西洋歌剧的这种形式如何于中国传统、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如何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一、吸收西洋歌剧形式的探索

1925年在北京上演的歌剧《观音》是西洋歌剧的完整形式在中国的最早探索。这部歌剧的演出服装是中国传统戏装式的,但唱腔基本上是按照西洋歌剧的形式来写的,此剧在北京上演后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随后歌剧《秋子》的上演为歌剧在中国取得的轰动的效果。《秋子》的剧本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它的音乐是按照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属于分曲结构的大歌剧类型,全剧无对话,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以及序曲、间奏曲等器乐段落组成。演出阵容之整齐庞大,在抗战期间前所未有。《秋子》的演出成为当时重庆音乐界的大事,此间的评论认为“《秋子》接受的是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虽说它尚未消化意大利歌剧传统,但是我们的作曲家却至少制成立一个像样的歌剧了”。这部歌剧的开创精神和艺术上的大胆探索,对当时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值得肯定的。

二、与传统戏曲形式相结合的探索

1936年《岳飞》上演,大胆采用了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以民族乐器为主体,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管乐器与钢琴的西洋乐器。剧中基本上保留着类似昆曲的舞蹈和唱腔,剧中所采用的形式多是中国古典音乐和戏曲音乐,容易被人接受。将中国传统戏曲进行改革以探求新歌剧发展的道路,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三、关于小歌剧类型的探索

小歌剧这个概念在中国,包括当时的歌曲剧、小调剧、秧歌剧、音乐剧等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能够较为直接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通俗易懂,适宜流传推广。其中《农村曲》和《军民进行曲》,这些作品在音乐创作上进一步把群众歌曲与西洋歌剧中的经验结合起来,在曲式上采用了重唱、合唱、朗诵唱、前奏曲等,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秧歌剧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秧歌剧是将话剧、戏曲和秧歌揉和在一起,在化妆、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地吸收了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小调,因此,收到了比其他形式更深刻而有效的教育效果,深受欢迎。出现了像《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牛永贵负伤》等秧歌剧,这些秧歌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分场多,用人物的穿插来表达剧情的发展。结构较复杂,在音乐上采用过场音乐、齐唱、对唱等形式表现剧中情节和人物感情。乐队方面在注意运用以中国民间乐器为主的同时,也使用西洋乐器。秧歌剧的发展、探索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里程碑期,上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歌剧的创作在多种途径探索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地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形式,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深刻了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个灿烂的里程碑。作曲家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使用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白毛女》的上演收到了群众热烈的欢迎,这种形式从我国戏曲中有所继承借鉴,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它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特别是它的内容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正是《白毛女》的成功之处。作曲家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把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北民歌作为素材,借鉴西洋歌剧的歌唱手法,经过独具匠心的编排处理,创作出了一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里程碑式的巨作《白毛女》。此后又产生了《赤叶河》、《刘胡兰》等优秀歌剧作品,使歌剧领域在风格、样式、题材等方面都更加广阔。

江姐的故事范文第8篇

在班级里有这么个“星星的孩子”,是很伤脑筋的。比如:上课时,小光同学会自言自语甚至突然尖叫,控制不住情绪时还会推桌子、摔东西,抑或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一次、两次,同学们都不去计较,但时间长了,有些同学也会表现出不耐烦。最怕的是小光同学有时特别不注意个人卫生,比如:随地吐痰、甩鼻涕等。如何让同学们对小光有一颗包容之心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天赐良机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计划安排3课时。“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好语言文字,我在第三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搜集名人励志小故事,并写出相关的读后感。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作者蒋光宇在文章最后写下的一段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在整合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同学们对谈迁的敬意油然而生!我接着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像谈迁一样,面对厄运,不低头,不气馁,依靠顽强的毅力,努力拼搏直到成功。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聆听一下他们的教诲吧!”此刻大屏幕上出现了张海迪、贝多芬等人物事迹及名言。在播放这些课件的时候,我发现小光同学正在用一种好奇的目光盯着大屏幕。

在欣赏完这些名人励志小故事之后,同学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信念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同学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读起了这些名言……感动之余,作为老师的我也情不自禁地在黑板上写下――“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有了信念,即使在冬天也能感受春的气息!”

此刻,班级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是孩子们为这些了不起的信念而鼓掌,许是孩子们为我的这一句最后的总结而鼓掌。我想原因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们心中那颗信念的种子已然悄悄生根发芽!就在此时,我瞄了一眼小光同学,他的手竟然也拍起来了,频率虽然没有其他同学那么高,情绪虽然没有其他同学那么激动,但是此时此刻的他,内心绝对有了触动!

“同学们,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心中最敬佩的信念之神是谁?”我期许的答案中,有诸如江姐那样的女英雄,或者是霍金那样的勇敢者……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高亢地说:“老师,其实我们不用盯着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我认为我们班上就有这样面对厄运,不低头、不气馁的例子!” “对、对,赵老师,你看我们班的小光同学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老师,虽然小光同学有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我感觉他一直在努力!”大家七嘴八舌,答案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同学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小光同学,这种明媚如春的目光,成为了这节课最独特的风景。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班的小光虽然有些小小的‘特殊’,但是他每一天无不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用热情笑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这不正是我们班的信念之神吗?”

掌声再次响起来――

情动于中,发乎于外。此时此刻,大家心中皆装满了想对小光同学说的话。我的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个念头:我不是一直在思索如何使同学们对小光有一颗包容之心吗?今天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岂能错过!于是,我当机立断,把原定的课堂安排“搜集名人励志小故事,并写出相关的读后感”换成当堂习作“小光,我想对你说――”。

当我读出一些学生当堂完成的习作时,我看到了小光同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安静。或许在通往天空的道路上,那颗迷路的小星星已渐渐被找了回来,而且正慢慢地变亮……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