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带月的成语

带月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带月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1篇

1、带星的四字词语有:灿若繁星、晨炊星饭、承星履草、大步流星、带月披星 戴月披星、电掣星驰等。

2、灿若繁星,汉语成语,拼音是càn ruò fán xīng,意思是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

3、晨炊星饭,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 chuī xīng fàn,意思是清晨烧早饭,入夜才吃晚饭,形容早出晚归,整日辛勤劳苦。

4、承星履草,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g xīng lǚ cǎo,意思是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2篇

【全拼】: 【 bái tù chì wū 】

【释义】: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出处】: 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成语】 东门逐兔

【全拼】: 【 dōng mén zhú tù 】

【释义】: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例子】: 南海骑麟真漫浪,~枉悲酸。

【成语】 动如脱兔

【全拼】: 【 dòng rú tuō tù 】

【释义】: 比喻行动敏捷。

【出处】: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成语】 待兔守株

【全拼】: 【 dài tù shǒu zhū 】

【释义】: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出处】: 宋·张君房

【成语】 得兔忘蹄

【全拼】: 【 dé tù wàng tí 】

【释义】: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

【出处】: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例子】: 后之贤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有如~者乎?

【成语】 东兔西乌

【全拼】: 【 dōng tù xī wū 】

【释义】: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 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成语大全

【成语】 龟毛兔角

【全拼】: 【 guī máo tù jiǎo 】

【释义】: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例子】: ~,岂是有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成语】 狐死兔泣

【全拼】: 【 hú sǐ tù qì 】

【释义】: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成语】 获兔烹狗

【全拼】: 【 huò tù pēng gǒu 】

【释义】: 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出处】: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敬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筚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于天下。

【成语】 狐兔之悲

【全拼】: 【 hú tù zhī bēi 】

【释义】: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成语】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全拼】: 【 jìng rú chǔ nǚ,dòng rú tuō tù 】

【释义】: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成语】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全拼】: 【 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 】

【释义】: 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3篇

目前为止霸字在最后的成语:称王称霸、恃强争霸、春秋五霸、贵王贱霸、取威定霸。

带霸字的成语如下:

欺行霸市、横行霸道、霸王风月、独霸一方、霸道风月、霸陵伤别、霸王别姬、霸王之资、霸陵醉尉、图王霸业、霸气外露、各霸一方等。

霸:奉行强力政策,或实行强力占有等含义以及可作为姓氏。

(来源:文章屋网 )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成语;中国文化

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成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

一、成语中展示出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1.成语与农业生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黄河、长江哺育了我们肥沃的家园,农业生产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农业成为国家赋税的基本承担者。有许多成语对古代先民农业生产生活进行了描写。“田连阡陌”,谓田地广袤,接连不断。“精耕细作”谓精心细致的耕作。“寒耕热耘”寒冷时耕种,炎热时除草。形容农事艰辛。《管子·臣乘马》:“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热耘,力归于上。”这些成语都体现了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历代封建帝王都提倡“重农抑末”,把农业看作是国固邦宁的根底,成就霸业的基础。

农业生产者也逐渐养成一种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起居有定,耕作有时。例如,“躬耕乐道”是指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胡]昭乃转居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警世恒言》卷一七:“隐于田里,躬耕乐道,教育二子。”

还有一些成语字面上描写农业生活,现在经常使用它们的比喻义。例如,“蹊田夺牛”(牵牛的让牛踩了田地,因此,被人把牛夺走。比喻惩罚过重),“解甲归田”(军人退伍回乡务农,现泛指离职回家),“拔苗助长”等等。

2.成语与建筑

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四大类型中,成语表现了它们的某些艺术特点。例如,“堂皇富丽”(宏伟美丽,气势盛大),多形容建筑物,特别是宫殿的宏伟华丽。又如,“雕梁画栋”亦作“画梁雕栋”,谓彩画装饰的梁栋。形容建筑物的美丽华贵。元·郑廷玉《看钱奴》三折:“这的是雕梁画栋圣祠堂。”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二折:“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栊,郁巍巍画梁雕栋。”《西游记》第十七回:“入门里,往前又进,到于三层门里,都是些画栋雕梁,明窗彩户。”《醒世恒言》卷二九:“中间显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画栋雕梁。”

中国古代的建筑强调群体的宏伟,如果是“独门独院”,则显出一家独住,而与四邻不相通,和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相违背。另外,建筑物形成群体结构时,屋与屋之间有很多“空”,亭池草木点缀其中,显出主次之分,虚实相间的效果,特别是楼台亭阁,总是以其“空”面向外界,达到和自然的交流,身在“琼台玉宇”(指华丽精美的建筑物。常用以形容仙家楼台或月中宫殿),使人如置仙境。

建筑结构中的一些各称也经常用在成语中比喻人或事情。例如,“栋梁之才”(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才。)“栋折榱崩”(栋,房屋的正梁,榱:椽子。正梁断裂,椽子倒塌。比喻倾覆。)“抚梁易柱”,传说中商纣王能手托屋梁,抽换房柱。形容力大无穷。)还有“添砖加瓦”,“偷梁换柱”,“铜墙铁壁”等等。

3.成语与服饰

从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衣着主要的是体现个人的身份或地位,这里主要介绍几个。例如,“高冠博带”,亦作“峨冠博带”。指带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或指穿着礼服。《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元·关汉卿《谢天香》一折:“恰才耆卿说道好觑谢氏,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师大夫,你与老夫说咱。”《三国演义》三七回:“忽人报:‘门外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形容帝王官僚阶层的有“黄袍加身”(以天子黄袍加载身上,即用为天子之意。)“凤冠霞帔”,“衣紫腰金”(衣紫,穿紫袍,紫袍为古代官服。腰金,腰间佩戴金印。指做大官。元·关汉卿《蝴蝶梦》二折:“陈母教子,衣紫腰金”。明·无名氏《精忠记·说偈》:“感吾皇,博得个衣紫腰金,朝野为卿相,方显男儿自强。”)

二、成语折射出的中国古代精神文化

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包含了教育制度,宗教文化,政治制度,古代哲学,传统伦理道德等等方面,本文主要分析成语体现出来的古代教育思想和中华传统美德。

1.成语与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数著名的教育家,流传下来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成为优秀的教育遗产,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中国古代教育家意识到教育对于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教育。古代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在教授知识技能之外,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提升,比如从以下这几个成语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对气节、操守、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立身行道”(谓修养自身,奉行道义。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醇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改过迁善”(认识并改正过错,诚心向善。)……这些成语在漫长的中国历代教育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独特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些优秀的教育理论,好多都浓缩为成语,脍炙人口:

公认的最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因材施教”(依照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2.成语与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以“善”为核心,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德,有自我的约束和完善。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至今为人们继承和发扬,在成语中我们能充分体会这一点。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核心,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者爱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家族内部把这种爱延伸到社会,就成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国家也要有担当,甚至危机时刻可以“为民请命”,“杀身成仁”。

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诚信原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待人做事都要“诚心诚意”,“言而有信”,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的美德。如果是“背信弃义”必然会到严厉的道德谴责。

勤劳节俭,清正廉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三国的诸葛亮提出要“俭以养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人需自我约束,不贪求太多,才能表现出“刚正不阿”,才能正己,正心。此外,“厚德载物”“荣辱不惊“天下为公”“不屈不挠”等成语也能让我们领略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中华美德的精髓。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5篇

文/胡献国

【原文赏析】

宝玉的伴童芳官扒着院门向厨房中柳家媳妇说道:“柳婶子,宝二爷说晚饭的素菜,要一样凉凉的酸酸的东西,只不要搁上香油弄腻了。”柳家的笑着说道:“知道了(《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据考证,这“凉凉的酸酸的东西”便是凉拌黄瓜。

【制作方法】

鲜黄瓜、食醋、生姜、大蒜、调味品各适量。将生姜、大蒜等择洗干净,切细。黄瓜洗净,切块,与生姜、大蒜等同放碗中,加食盐、米醋、白糖、香油等调味品拌匀即可服食。

【中医观点】

黄瓜,又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黄瓜为张骞出使西域引种回来的,故名胡瓜。隋大业四年,为避讳而改名为黄瓜,沿用至今。

黄瓜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咽喉肿痛,目赤红肿,水火烫伤等证。《日用本草》言其“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陆川本草》言其“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营养分析】

黄瓜富含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丰富的钾盐、钙、磷、铁等矿物质,葫芦素A、B、C、D等。其中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毒性较低。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鲜黄瓜中含丙醇二酸,有抑制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故多吃黄瓜可以减肥。黄瓜中含有细嫩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腐败物的排泄,故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饮食与成语——【挂羊头卖狗肉】

文/徐大晨

驴肉和马肉也可以食用。驴肉的肉质软硬适中,又有独特的醇香,民间有“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之誉。尽管驴是役用牲畜,长期的劳动使它们的肌肉变得硬而韧,烹煮后醇香却丝毫不减,经过酱、烧、扒、炖的驴肉,是非常可口的食品。《南史·陈后主记》中说,陈后主最爱吃的东西就是驴肉。马肉的纤维粗而松,结缔组织多,而且含有较高的糖原,吃起来有酸味。除了桂林的“马肉米粉”、呼和浩特的“车架刀片马肉”,一般来说,马肉远不如驴肉受欢迎。古代的奸商,有时将马肉冒充牛肉销售,这就叫“挂牛头卖马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记载:春秋时代的齐灵公,喜欢看女子穿男装,宫女们都穿着男人的衣服。这个风气很快传到了宫外,全国的女人都穿起了男装。齐灵公觉得不像样子。就下令禁止:发现民间有女子穿男装,就“裂其衣,断其带”(撕破她的衣裳,扯断她的衣带)。尽管采取了这样严厉的措施,却没有改变这种风气。齐相晏婴对齐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您让宫中的女子穿男装,却禁止外面的女子这样做,好比屠户在门口挂着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于是,齐灵公同时也禁止宫女们穿男装。不到一个月,外面果然就没有穿男装的女人了。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6篇

1、春节放假三天(字一):人

2、喜上眉梢(字一):声

3、琴盒(成语一):乐在其中

4、大禹称王(节气名一):立夏

5、妇女节前夕(中药名一):三七

6、童话(文学名词一):小说

7、临终遗言(文学名词一):绝句

8、文(红楼梦人名一):晴雯

9、正月初一(红楼梦人名一):元春

10、黑棋已输(水浒人名一):白胜

11、翼德之婿(古代人名一):岳飞

12、爱面子(复姓一):慕容

13、第一枪(人体部位一):头发

14、醒药(国名一):苏丹

15、太后(神话人物一):王母

16、断代史(电影名词一)故事片

17、偷竹子(成语一):做贼心虚

18、相声表演(物品带数量谜):一听可乐

19、齐欢笑(秋千格)(中国县名一):乐都

20、清明前夕(节日名一):元宵

21、老来还乡(中药名二):当归、熟地

22、依法离婚(蓝球术语一):两分有效

23、证件不许借别人(成语一)

24、梨花片片随风舞(书法名词一):飞白

25、燕子空中上下飞(字一):北

26、点横撇捺(文学名词一):散文

27、胆结石(唐诗一句):粒粒皆辛苦

28、飞行员之歌(唐诗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

29、傍晚有零星小雨(宋词一句):到黄昏点点滴滴

30、上不问下不查(围棋术语一):中盘

31、周围白茫茫(中、西成药名一):四环素

32、木偶(字一):林

33、纯洁的爱情(字一)爰

34、严禁喧哗(成语一)默守成规

35、一骑红尘妃子笑(县名四)乐至,长安,玉环,闻喜

36、出口品(词牌名一)

37、道是无晴却有晴(县名四)密云,沈阳,蒙阴,日照

38、刻意求新(《三国》人名二)杜袭,陈式

39、元首(体育术语一)并列第一

40、引导消费(卷帘格)(服饰名词一):花领带

41、缘何中秋洒鹅毛(唐诗一句)

42、唧唧复唧唧(桥牌术语二):再叫、加倍

43、一人(秋千格)(中国地名一):大连

44、我(徐妃格)(树名一):梧桐

45、旅行写生(白头格)(美术名词一):油画

46、闲话中山(文学名词一):议论文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7篇

罗芬芬在《对幼儿进行成语教学的一些尝试》中提出成语有固定的结构,有特定的含义,是更深层次的短语。因而对幼儿进行成语教学要比一般的词汇教学要求要高得多。但如果从“成语是熟语的一种”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以为只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作好充分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够在幼儿园中实施成语教学,并因此推动幼儿多元的发展。

当然,在对幼儿进行成语教育,重视的是它的文化功能,不要误以为成语教育就是背诵教育,成语教育的标准就是孩子认识成语数量的多少,如果这样那就错了,对孩子进行成语教育目的是通过成语的引导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所以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要慎重思考的。

一、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很少接触到成语,对成语很不了解,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明确的方向是: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接触成语,熟悉成语,学习成语,初步理解生活中常见成语的含义并能简单运用,丰富幼儿词汇,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让幼儿能体验到成语的乐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二、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成语。

2.选择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帮助幼儿明辨是非的成语。

3.选择和课程主题、季节、节日相关的成语。

4.选择具有一定情趣的、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成语。

三、根据以上要求,初步选定以下成语作为本学期的实施内容:

百花齐放 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 守株待兔 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

手舞足蹈 鸦雀无声 五颜六色 狂风暴雨

四、具体我们怎么样做呢?

1、创设环境,让幼儿多接触成语。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我们在楼上下走廊玻璃窗户上都创设了主题窗户,那就是介绍各种成语。我也曾经看到、听到一些家长在接孩子走时,边走边给孩子讲那些成语,希望我们更多的家长能够留心、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指导。

2、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成语专题科研活动和日常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比如: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来让幼儿知道小猫“三心二意”的时候是钓不到鱼的,只有“一心一意”的才能把事做好;通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来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意思;通过刮大风、下大雨的录象,让幼儿学习成语“狂风暴雨”,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手舞足蹈”的含义等等。

3、给幼儿创造使用成语的情景,鼓励幼儿平时应用成语 。比如: 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带幼儿去户外散步时,让幼儿观赏花朵,让幼儿了解三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形容各种花可以用“百花齐放”,“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 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幼儿成语“春光明媚”。 通过日常的用餐时间来向幼儿演示“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这两个成语鲜明的对比,让幼儿知道“细嚼慢咽”对身体有好处。

五、家园如何密切配合

1.发放一些调查问卷,请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工作,及时认真填写好,以便我们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我们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2.利用“宝宝在线”、“家长联系栏”等途径,告知家长最近的成语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进度,同时也希望家长们协助巩固。

3.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中,随人、随事、随物、随时、随地开展成语学习活动。比如:孩子饿了的时候你讲给他听:形容肚子很饿可以用成语“饥肠辘辘”、”饥不择食”了;冬天看到草莓,你说:“水灵灵、红彤彤的草莓真漂亮,我们都馋涎欲滴了” ;秋天看到满地的落叶,你教他们说:“这落叶这么多,铺天盖地的。”国庆节看礼花,你可以告诉孩子怎么样用词语形容呢?就说:“这礼花五彩缤纷的,真好看。”看到有人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争吵,你告诉他说:“这叫针锋相对!” 吃饭的时候,如果孩子不爱惜粮食,你可以告诉他:农民伯伯中粮食很不容易,要知道‘粒粒皆辛苦”……

带月的成语范文第8篇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都是。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

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外,剩下的大部分成语都是ABAB的构词结构,我们甚至可以“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很相似。这样的成语很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的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的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的意思也就可以“望文生义”了。例如“仗义执言”,我们知道“仗义”的意思,也知道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判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猜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

再如:嬉笑怒骂、神出鬼没,还是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但是两个AB的结构依然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能很快推测出其意义。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的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

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的成语,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

1.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的“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的名词。再如出自《荀子》的成语“兵不血刃”中的“血”放在否定词“不”的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的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还有很多,如:不衫不履、先礼后兵等

2.名词直接作状语

①.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璧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神出鬼没”等。

②.表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等。

③.表处所、时间: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说”、“风餐露宿”、“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等。

但在某些短语中,如“冰消瓦解”中的名词“冰”“瓦”却用在动词“消”“解”前作表示事物特征、状态的状语,这就是文言文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例如成语“蝇营狗苟”“蚕食鲸吞”、“风驰电掣”、“星罗棋布”中带点的都属于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从现代汉语的语句结构来说,成语中的某个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时,它就属于文言文汉语中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解释时一般要补上名词中心语,而该形容词只用作定语。例如:“取长补短”、“披坚执锐”、“温故知新”、“摧枯拉朽”中带点的字都属于形容词且处于宾语的位置,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现象,可分别解释为:长处、短处、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旧的知识、心得体会、枯草、烂叶。

4.意动或使动用法

形容词或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汉语有的,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如“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辱;“不远万里”,不把万里之遥看得很远;“生死骨肉”,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再如,意动用法:“贵耳贱目”、“人贵自如”、“兵贵神速”、“是古非今”等;使动用法:“多难兴邦”、“丧志”、“一鸣惊人”、“毁家纤难”、“降龙伏虎”、“惊天动地”等。

5.倒装现象

有的成语,例如“时不我待”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现代汉语的习惯,其语序显然是颠倒的。其实这也属于文言文常见的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如,“陈言务去”、“人莫予毒”等就属于宾语前置。再如“何去何从”属于文言文中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的倒装。还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等都属于文言文中用“是”提前的倒装句,以加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