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拟人的作用

拟人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拟人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针对目前教学医院普遍反映临床医学实习生动手能力差的现实,探讨通过在诊疗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教学提高学生的对临床诊疗穿刺术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方法:在诊疗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JC-CK810型),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在校医学生开展常规穿刺术的实验教学和模拟训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该实验项目教学的反映。结论: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教学增强在校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心,能够更有效的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规范操作。

【关键词】:模拟教学;诊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23;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42-02

常规诊疗穿刺技术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技能操作部分的必考项目。因此,做好常规穿刺术的教学应成为临床诊断学实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受病源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缺乏感性认识和体会[1]。为此,我院应用综合穿刺模拟人对临床专业医学生进行常规穿刺术的示教和练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科100名在校医学生采用综合穿刺模拟人开展胸腔穿刺术和骨髓穿刺术的实验教学和模拟训练。

1.2 方法

1.2.1 实验安排学生每6人一组,培训开始前要求学生将《诊断学操作规范指导书》中关于常规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熟练掌握。

1.2.2 带教教师进行穿刺术操作手法示教,并着重讲解其操作程序、重点、规范、无菌观念,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禁忌症、适应症,详细讲解穿刺的要领。

1.2.3 找1名学生做操作者,带教教师做助手,让其他学生注意操作程序有无不规范或错误的地方;操作完毕有带教教师总结点评学生中常出现的违规操作,便于学生加深记忆。

1.2.4 学生每2人一组,1人做操作者,另1人做助手相互交换进行穿刺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手法,手把手训练。

2 结果

3 结论

3.1 综合穿刺模拟人应用具有以下优越性:

3.1.1 有利于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变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示教和操作。

以往各种诊疗穿刺术教学中只有理论而无实践,教师在讲解到常规穿刺术的麻醉、穿刺成功的突破感、涂片等问题时,学生感到无法理解和想象。通过该穿刺模拟人的应用,便于教师模拟实际操作给学生看和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使那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和直观。

3.1.2 模拟训练时可容许出错,对病人无风险。

各种穿刺诊疗技术是有创检查,如果让还没有实际操作体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直接通过患者来了解和学习操作过程时,必然会出现各种错误的操作,为病人增加痛苦。而综合穿刺模拟人的应用,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2]。学生在使用穿刺模拟人练习时,可允许出现错误,因为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可以及时被指导教师纠正,有利于增强记忆,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3.1.3 利用综合穿刺模拟人可反复进行训练。

综合穿刺模拟人可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模拟操作环境,可以让学生有面对病人的真实感觉。同时,在模拟教学训练中,可暂停操作以供临场的即席讨论或重新]练。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同一条件和环境下,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小的代价,最快地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要领。[3]

3.1.4 通过综合穿刺模拟人的应用,学生们可先于实习进行相关操作的反复的规范性训练,从而缓冲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保证临床实习的质量。

3.2 综合穿刺模拟人应用的局限性:

3.2.1 因面对的是模拟人,学生的认真程度及无菌概念都会有所松懈,有的甚至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如不及时加以纠正的话,会养成学生的不良习惯。

3.2.2 现实中穿刺术在操作前要与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安慰,以利于操作中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在操作中还要注意有无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出现。学生们通过穿刺模拟人的应用只是达到了实践技能操作方面的锻炼和提高,与患者的交流及操作中患者的不良反应模拟人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在应用中,教师在这方面的对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穿刺模拟人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临床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将模拟人与临床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讨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海琴,叶风, 医学模拟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3):299-300.

[2]吴培虹,张彤,段敏虹等,浅谈模拟人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78.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拟人化手法;结合;应用;研究

引 言

众所周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拟人化手法在世界建筑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的结合能不断地延续下来被人们不断创新利用,说明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总体来说是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的。拟人化手法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使得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具有设计感,给人以审美的体验和享受。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拟人化手法的盲目应用,使它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一、拟人化手法的演变阶段

1.1 从具体到抽象

顾名思义,“具体”就是说所构建的艺术外形与自然外形及其相似。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与自然事物接触较为紧密,所以就常常根据自然事物的外形来进行建筑物的设计。这种设计往往是不加修改直接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所以对建筑设计师的情感有着直接的表达并给人以直观印象。比较常见的有我国的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其整体外形就是借鉴了鸟巢的外形,给人以高度的辨识度和深刻的印象。还有著名的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就将其承重的柱子换成女郎的雕塑。但是这些拟人化的应用逐渐由具体转为抽象。因为直接把自然事物的外形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是非常耗时耗力的。除此之外,在当今时代,建筑材料已经发展成钢筋水泥,早已不是过去的木材石料。所以说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从拟物到拟人

长期以来,拟人和拟物的手法应用在建筑设计中都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悉尼歌剧院的外形像贝壳,又像风帆,这里就是把拟物手法应用在建筑设计中。还有近年建成的央视大楼,就被人们调侃称作“大裤衩”。拟人化手法是在拟物手法的逐渐演变中形成的,拟人化手法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更能够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原则

2.1 应用适当,给人美的享受

拟人化手法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时,是以人体的部分特征作为原型的,但是要注意应当适当进行抽象化的处理,使建筑物更美观,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们余味无穷。而且在建筑设计中,不应一味地追求拟人化手法的应用,而应该合理适度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不应一味地追求设计感而忽略了建筑物本身应具有的实用性。

2.2 投入感情,用心设计

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投入感情,用心去做。灵感来自生活,一个设计师能设计出经典的设计,往往是因为他热爱生活,善于发现,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了建筑设计中。而要把拟人化手法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联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感情投入到建筑设计中,用心设计,才能真正创作出更多好作品。

2.3 联系建筑外部环境进行设计

建筑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外部环境是相互影响的,而且建筑材料也是不断革新的。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拟人化手法时,应该结合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点、风俗习惯,不要使设计仅仅只是局限于设计表面,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实际建筑中,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三、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3.1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平面中的应用

西方宗教建筑教堂的平面很多采用拉丁十字,这跟宗教人物基督受难的十字架有联系。在中国国内建筑中,也有把拟人化手法应用在建筑平面中的例子。比如说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乾陵。从空中俯瞰的话像一个平躺着的少女。陵墓的地宫所处山的前方有两座小山峰,就像女子一般。并且陵墓的神道就像人体的脊柱,整体像一位平躺着的少女。

3.2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剖面中的应用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剖面中的应用十分典型的是侗族集聚地典型的建筑物――鼓楼。鼓楼在侗族聚落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的剖面往往是以人形为原型进行拟人化手法处理的。

3.3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立面中的应用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立面中的应用有很多实例。比如说河南登封嵩岳寺中的密檐塔。此密檐塔的底部是面积很大的基座,往上是一层又一层的密檐。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位身披僧衣,正在打坐冥想的僧人。这就是拟人化手法在建筑立面中的典型应用。

3.4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中的立体的应用

拟人化手法也常常被人们应用在建筑的立体设计中。

3.4.1 拟人化手法应用在建筑某一单体中

这一应用很典型地体现在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中。伊瑞克提翁神庙东区的南端有六根大理石雕刻的少女雕塑来代替柱子起支撑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拟人化手法在建筑物某一单体中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增加了伊瑞克提翁神庙的韵味,更使得这六根人像石柱成为伊瑞克提翁神庙的代表性建筑,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3.4.2 人们面部表情在建筑设计中的拟人化应用

人和其他无生命的物体相比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这些面部表情特征也常常被应用在建筑的设计中。由于建筑的整体是比较庞大的,不适合把人的面部表情全部应用在建筑整体中。所以说人的表情往往被应用在建筑的一部分当中,比如说建筑物的装饰牌、大门等等。较典型的例子有罗马佐卡里宫殿的大门,大门塑造成一位怒目圆睁,张开大口的男性脸孔。男性的大口即为宫殿的大门,给人一种威严可怕的感受,这表明设计师希望向我们传达整个宫殿的庄严肃穆的感受。

3.4.3 建筑物整体的拟人化处理

虽说拟人化手法通常应用在建筑物的部分建筑中,但是把建筑整体进行拟人化处理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位于中国珠江江畔的广州新电视塔。被人们称作“小蛮腰”。据此塔的设计者马克说,其艺术灵感来自于人的髋关节的切面图,所以说此塔整体就是以人的髋关节为基本原型进行了拟人化处理。

3.4.4 建筑物群体的拟人化处理

人们也会把建筑物群体进行拟人化处理,使设计者的想法得到具体的呈现。比如说位于捷克布拉格莫尔道河边的尼德兰办公楼,建筑以通透的玻璃象征女性,以大面积的石墙象征男性,就是将拟人化手法应用在了建筑群体中。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材料的日益丰富,设计师可以把更多更好的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使得拟人化手法更好地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拟人化手法也将继续被人们传承下去,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每种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说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拟人化手法要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代相适应,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哈. 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J]. 华中建筑,2014,07:118-123.

[2]李虹.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析[J]. 江西建材,2015,05:15.

[3]欧阳晓宁. 探析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5,05:28.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3篇

所谓“投射”,简单说来,就是指客体刺激主体,促使主体能动地将客体纳入自己的主观认知经验,从而给客体打上主体的“主观烙印”。“投射”认知机制的存在,使得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认知模式会在人类语言的语法结构上有所体现,因为语法结构的形成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认知方式凝固化和提炼压缩后的结果。任何语言所包含语法结构和人的认知机制一样,都是有限和抽象的,在这点上,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目前,语言学家已发现人类语言在语法结构方面呈现出不少普遍特征,像“一切语言都有办法将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分转成名词性词语”等,这不能不说是和人类认知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有很大关系。

人的语言能力是和一般认知能力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比方说,如果夸一个女孩子长得漂亮,我们会说“她的脸蛋长得真精致”,而不会说“她的胳膊长得真精致”或“她的后背长得真精致”(除非是为了适应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我们初识一个人,总是喜欢先观察他的面部长相,而非身体的其它部位;平日里,我们能将此人与彼人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某人的面孔。[1]所以,当一对长相极其相似的孪生兄弟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依靠身体其它部位的某些特征来辅助我们进行记忆和区分。

二.关于比拟

根据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比拟”是指这样一种修辞格,即指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来表现: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拟人)

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拟物)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绳子。(把甲物拟作乙物)

比拟这一认知辞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像不仅汉语有比拟,英语也存在着大量的比拟句:

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拟人)

A man dies the way a lamp goes out. 人死如灯灭。(拟物)

拟人以人为源域,无生命的物体、非人生物为目标域。源域中人所独有的动作、情状、感情,通过投射,使目标域中的事物带上了源域的种种特征,表现出原本自己并不具备而为人具备的某些特征。于是,没有生命的物体、非人生物就都能像人一样,发出只有人才能发出的动作,做出只有人才能做出的表情,感受到只有人才能感受的心情。如“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这一拟人句,无生命的浪花经过投射,被赋予了生命,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涛声是浪花美妙歌喉发出的声音。

拟物和把甲物当成乙物写这两类比拟与拟人的认知原理大同小异:拟物只是将拟人的源域和目标域对调了一下,拟人的源域成了拟物的目标域,其目标域则成了拟物的源域;把甲物当成乙物写,则甲物是源域,乙物是目标域。

三.制约源域的因素

基于拟人、拟物和把甲物当成乙物写这三类比拟的投射原理是一致的,下面就以拟人为代表,谈谈制约比拟其源域和目标域的因素。

由于受地域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的认知心理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待某一事物上会持不同看法。像狗这种动物,东西方人采取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迥异的态度直接反映在我们的语言层面上。自古以来,农业在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相对用于农耕和作战之用的牛、马来说,狗的作用比较小,只是用于看家护院。由于狗的地位相对低下,其对主人的顺从、依赖反成了骂柄,使“狗”这个词语附着了贬多褒少的文化内涵。汉语里有关“狗”的负面词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狗傍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反观西方文明史,因其最早是以渔猎和畜牧文化为主,在这种背景下,狗不仅受到重视,还被视为人类的好朋友,当成宠物来饲养。正因为如此,英语中的“dog”经常用来喻指人,多含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重要人物、胜利者)等。正因为人对同一事物观点看法存在着差异性,加上某些人认为显著的事物在他人看来未必显著,由此导致人们在填充源域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典型对象。如形容一个人长得壮实,生活在平原地带从事农业生产的汉族人多说“他壮得像头牛”;而生活在山区里的人,就不一定会这样说,像在《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里有句歌词就这样写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4篇

1虚拟人物行为采用3DMax建模

建立骨骼动画,绘制具有电力行业特点的人物骨骼MDL格式模型动画虚拟人,根据现场作业特点绘制人物动作行为动画。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将人物定义成20个运动点的集合,定义人物模型模块类及关联,通过点的运动轨迹计算虚拟人物动作行为。针对设备操作点操作方式定义动画帧,通过人机接口如鼠标、键盘、运动捕捉等方式实现对虚拟人进行控制,在变电站虚拟三维场景中进行作业,并表现人物作业行为。抽象现场作业所涉及人的作业行为,包括行走、下蹲、攀爬、上阶梯、按按钮、开关柜门、推手车、扛梯、验电、挂接地线等动作,实现动作行为与现场操作相关联,如点击开关柜门,调用虚拟人开柜门操作并打开开关柜门,点击验电点调用虚拟人手持验电器进行验电等。能够体现虚拟人携带、检查、使用安全器具和施工器具过程,如佩戴安全帽、穿工作负责人马甲、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扛梯行走、手持验电器行走等。体现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人身伤害后果,如带电距离不够造成电击、高空跌落、坠物损伤等。

2虚拟人物实时碰撞检测

采用八叉树空间分割算法划分虚拟三维场景区域及虚拟三维模型,通过当前碰撞源位置查找实际碰撞叶子节点。黑色节点表示含有碰撞源的叶子节点,白色节点表示不含碰撞源的叶子节点。针对虚拟三维场景中的虚拟三维模型采用多层次包围盒的实时碰撞检测法,用多层次包围盒干涉检测快速定位碰撞目标,再依据多层次包围盒定位的碰撞目标模型,按照碰撞检测的精度要求,进一步对模型三角形平面相交测试确定碰撞点。在虚拟三维场景中,采用合适的碰撞检测精度,虚拟人物在行动中与虚拟设备的碰撞为实时检测,但碰撞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采用低精度的碰撞提高运算效率。虚拟人物对设备的操作,碰撞检测精度要求高,却只是通过用户键盘鼠标触发才执行,不会影响虚拟场景整体渲染效率。能够有效提高碰撞检测速度,同时依据不同的精度需求,达到虚拟场景中碰撞检测精度和效率的平衡。通过虚拟人物对梯子、台阶的碰撞检测,实现虚拟人攀爬、上下楼梯。

3网络同步控制

针对供电作业的安全特点,电力安全作业过程中需要有工作负责人、监护人、操作人等多个角色在线共同参与协作,因此在多角色参与的作业过程中需要解决带宽、网络延迟、网络丢包以及不同计算机性能造成的同步控制问题。虚拟三维场景中多角色协同作业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采用时间移动,移动过程中采用客户端预测和客户端修正的方法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的同步,通过对网络延时的预测和处理实现角色移动的同步,有效地解决了因同步问题造成的多台机器显示画面不一致的问题。

二系统应用

电力安全规程仿真系统主要功能以变电站虚拟三维场景全景为主,系统不仅模拟了继电保护、五防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各部分的功能,还实现了通过学员控制不同虚拟人物角色在虚拟三维场景中进行电力作业过程操作的人机交互功能,展现逼真的安全作业情景。例如有受培训人员A和受培训人员B在两台不同的客户端分别以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监护人的角色进入三维场景,监护人可以跟随、监护工作负责人进行安全工器具拿取、检查、验电、分合开关和挂接地线等操作,两台客户端同步虚拟人物的位置及动作,实现多人配合完成电力作业过程。在碰撞检测开启的前提下,受培训人员控制的虚拟人只能行走在正常路径上前往作业地点,不能穿过实体建筑(如墙、柱子、设备等)。在符合安规的标准作业流程下,受训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会有风险提醒(如注意带电距离、误入带电间隔等),且根据环境条件设置的不同风险提示会有所不同。当受培训人员在违反安规条款进行操作造成错误操作后果的,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场景中给出声、光、电的展示,以达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例如受培训人员A误入带电间隔,进行带电挂接地线操作,此时受培训人员A控制的虚拟人会发出一声惨叫,带电位置与人物之间出现弧光,虚拟人物应声倒地,身上着火,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害、伤亡等严重后果,进而引发电力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仿真系统学员可以加深对安规的认识,有利于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加深了学员对安规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员对变电站内设备故障判断和处理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提高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系统可以随着现场技术的发展而及时更新升级,从而满足不断提高的培训需求。

三结语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2级护理汉族大专班2个平行班的151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22岁,其中试验组75人,对照组76人。两组护生年龄、学习态度、智力等综合素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9人。每位教师负责1组学生。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进行查体,学生对患者进行问诊。若无相应示教病源,由教师使用典型病例或观看多媒体课件。最后进行病例讨论,对患者制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措施。1.2.2SSP、多媒体、仿真模拟人三结合教学法将试验组分成4组,每组16~17人,设组长1名。提前2w将教学病例及剧本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熟悉案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针对该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开放示教室,并供学生随时演练操作。组长根据剧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分别饰演不同场景的医生、接诊护士、主班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等。组长及组员根据问诊及查体获得的资料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并在SSP或模拟人身上实施。每2名教师负责1个小组学生。对于SSP无法演示的症状、体征,由1名带教老师负责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另1名教师负责记录学生每一步骤的表现。最后由老师总结学生在人际沟通、护理评估及护理操作中存在的不足,SSP总结接受学生护理的感受。1.2.2.1教师培训聘请专家对参与试验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仿真人体模型人的使用方法等知识。在开课前,所有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保证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授课计划的一致性。1.2.2.2剧本编写教师以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为依据编写剧本。每份病例均涉及病人的文化背景、职业、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进展、家庭及经济状况等。将剧本分为3~4个场景,把患者住院期间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心理活动展现出来,并设置若干需要沟通的场景及临床上常见的突发事件。为教师、标准化病人及学生编写侧重点不同的剧本,并注明掌握、熟悉及了解的内容。请高年资的医生、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审阅、修改编写的剧本,以便更好地进行模拟表演。将临床中典型案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录制成录像,以便补充标准化病人所不能表现出的症状、体征。编写的剧本包括艾滋病、肝炎、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1.2.2.3SSP筛选及培训试验组选取品学兼优、具有较好表演天赋、能够灵活有效地饰演病人角色并承诺愿意被化妆为病人、接受学生的碰触及配合操作的学生,与学生签署书面协议。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时间共为4w。首先教师将编写好的剧本发给具备入选条件的学生,学生预习病例,然后安排其反复观看录像、去传染科病房见习,进一步熟悉所扮演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理状况。最后经过预演、考核将符合条件的8名学生作为SSP参与本次研究分别饰演病人及家属的角色。

1.3评价方法

1.3.1理论考试分析对比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满分100分),实行教考分离、统一阅卷和成绩分析。1.3.2临床操作实践能力考试使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模拟真实情景。评价学生护理评估、病历书写、护患沟通技能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得分。1.3.3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前,自制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分别调查试验组SSP及其余学生对SSP、多媒体及仿真模拟人三结合教学法的评价。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集中发放,当场收回。本研究对SSP发放问卷8份,回收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对试验组其余学生发放问卷67份,回收6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和率表示。计量资料两组均数比较方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综合考试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病历书写、护患沟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评估及团对协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见表1。

2.2试验组学生对SSP、多媒体及仿真模拟人三结

合教学法的评价试验组学生普遍认为SSP、多媒体及仿真模拟人三结合教学法在提高学习兴趣、效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善待病人的观念。71.15%的学生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见表2。

3讨论

3.1三结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善待病人的观念

本研究显示,79.1%的学生担心去传染科病房会患上传染病。面对传染病病人时学生进行问诊及身体评估时因害怕被感染上疾病而草率行事。SSP能使学生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学生能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练习操作。单纯使用SSP或仿真模拟人的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7]。SSP允许学生在其身上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后由SSP讲出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病人接受各种操作时的痛苦和不适,从而树立将来善待患者的观念。尤其是SSP可使身临其境更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但是SSP不可能让学生在其身上进行反复的练习,而仿真模拟人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操作直至掌握该项操作,无需担心会给病人带来伤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SSP、多媒体及仿真模拟人三结合教学法与传统见习教学法相比在操作技能的提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效果。

3.2三结合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综合素质

目前国家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在于传授理论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尚有一定欠缺。SSP、多媒体及仿真模拟人三结合教学法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场景、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及沟通交流。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评估能力、病历书写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9.10%的学生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89.5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沟通能力上有所提高。

3.3三结合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单纯使用SSP、多媒体和仿真模拟人的局限性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虚拟人力资源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适应虚拟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把一些表层性的人力资源活动外包出去给专业的服务公司,有利于人力资源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本身的核心竞争力。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在国内,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了探讨,也有一些文章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但目前还没有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综合评述的文章。本文试着从虚拟人力资源的解释、国内学者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视角,以及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前景几个方面对国内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做一个综合评述。

一,虚拟人力资源的概念

综观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即虚拟人力资源的概念有以下阐述:

根据上述虚拟人力资源的解释或定义,虚拟人力资源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人员的集成化。虚拟核心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形成一个市场目标,从而利用网络等技术,根据本身人力资源的特点与外部企业的人力资源组成优势互补,“借鸡生蛋”,把来自不同企业的智力资本集中起来去完成这个市场目标;文化的多元化。虚拟人力资源不只是来自同一家公司或同一个城市,抑或是同一个国家。为完成同一个市场目标,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借助于网络等信息技术,以伙伴关系的形式组织在一个虚拟的公司里。而在实体或传统的企业中,人力资源都享有同一个企业文化。有同一个短期或长期的战略目标、有相同的做事方式和奖惩机制;组织的动态性。虚拟人力资源组织的动态性是虚拟企业的组织的动态性所决定的。虚拟企业一般都要经历识别、组建、运行和解体四个阶段。当虚拟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既定目标已经实现,就会解散现有的合作伙伴,为下一个新的市场目标而寻找下一轮新的合作伙伴。当然如果现有的合作伙伴因为能力和信誉等值得信任,也不排除继续签约的可能性。与实体/传统企业的人力资源对组织产生的归属感相比,虚拟人力资源经历的是经常变换的组织;人才的高度流动性。虚拟企业可以从世界各地网络大批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因为虚拟企业组织的动态性,形成了虚拟人力资源的高度流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员工与虚拟核心企业之间因为文化背景、沟通障碍、利益分配或者因为本身职业道德等问题而引发中途退出,导致虚拟人力资源的流失。上述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虚拟人力资源的高度流动性。

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视角

国内学者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视角:

1.从虚拟企业的合作形式的视角来分析。不同的合作形式中,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内涵则各有重点。虚拟企业的合作形式有:特许经营、合资经营、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这些合作形式在刘现军、刘慧茹提出的“黑白灰”系统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该模式分析了不同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方向。业务外包被定义为“黑”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外包对象的选择,提供及时的信息、合适的要求,联系和配备企业生产和产品的验收,及考虑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合作。特许经营被定义为灰色系统。特许人有权利和义务参与被特许企业的管理。人力资源的活动主要是负责寻找和选择合适的受许人,培训和激励受许人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保障工作安全。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被定义为“白”系统,因为合作双方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为着同一个目标而联系在一起,所以人力资源活动的主要任务则是如何计划、指挥、协调、控制和各合作企业员工共同完成某个预定的目标,如何更好地融合企业文化、更好地发挥虚拟团队的效率。“黑白灰”的管理模式诠释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根据虚拟企业合作方式的不同分别采用的不同管理方式和介入深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发挥虚拟HRM的战略管理。

2.从组成虚拟企业的核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视角来分析。虚拟企业是由一个核心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组成的战略同盟。核心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从事本企业实体人力资源的所有活动,还要有管理和协调各合作伙伴人力资源的作用。郑轶松等研究了在国有企业中进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认为核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该有“虚”、“实”之分,且要“虚”“实”结合。所谓“实”就是指核心企业人力资源能够而且应该内部完成的部分,包括虚有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和核心员工。而“虚”则是可由外部买入的人力资源活动。对于“虚”“实”划分的标准,郑轶松、顾琴轩、美国人力资源学者D.P.Lepak和S.A.Snell,都从核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独特性和战略价值性的两个维度出发,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划分为独特性、核心性、表层性和传统性四种类型。这种划分能使人力资源部门更多地参与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活动。通过把表层性的一些人力资源活动外包给专业公司,比如工资的发放、福利管理、合同管理等,核心虚拟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专注那些具有公司独特性和核心性的人力资源活动,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从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的视角来分析。孙东川、黄祥芳、刘晓红等提出了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论。把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按照虚拟企业从识别虚拟合作伙伴到终止与虚拟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这样一个生命周期来分别管理。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识别阶段、组建阶段、运行阶段和终止阶段。因为每一个阶段企业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内容也相应地有变化。在虚拟组织的识别期/酝酿期,核心企业的人力资源活动主要是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估计、做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的规划等;在组建期,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HRM的工作重点是建立一个虚拟HRM机构,进行员工的招聘和筛选、员工培训和开发;在运作期,人力资源活动主要是员工安排和使用,员工的考核和激励;在最后一个阶段终止期/解体期,HRM的活动主要是员工的遣散和新的核心企业进行下一轮虚拟企业的酝酿期和组建期。可以说,这样的视角是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对待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从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对象的视角来分析。有边界内员工(核心员工)、边缘上员工(临时性员工)、和跨边界“员工”(合作伙伴等)(顾琴轩)。并指出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的管理由核心员工来完成,边缘上员工一般从事一些表层性的人力资源活动。这样根据岗位的内容和重要性来与不同的员工进行分工有利于员工的招聘、培训、选用和培养。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有助于避免核心员工的流失。范慧丽认为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虚拟企业的各合作伙伴;第二层团体内的人员配置,即虚拟小组;第三层拥有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员工个体。针对不同的管理层次提出了不同的管理建议。比如,与合作伙伴要通过信誉评估等建立信任机制,融合文化建立凝聚力。对虚拟小组的管理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要优化利益结构等;对知识员工个体的管理要提倡“自主式”管理、重视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等。

以上四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与传统的实体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因管理的对象和实现的目标以及与员工的关系、互动和沟通的渠道不同,从而与前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与员工的关系、互动的方式和沟通的渠道的“本质和变化是虚拟企业和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差异(范慧丽、郑园圆)”。

三、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前景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是为虚拟企业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增加企业的战略性、柔性和以顾客为导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利用企业的核心优势,来吸引和组建与企业外的优势资源来共同完成一个市场项目,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效应。这样企业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BOXALL的人力资本优势理论,人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企业通过本身拥有的一批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员工而获得人力资源本身的优势,同时,企业还必须具备能正确使用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就是“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要能正确使用本企业的核心员工,还要有获取和利用企业外优秀人力资本的能力。把一些表层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虚拟化,企业从而能节省大量的成本,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能力和管理质量。同时能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一些繁琐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更多地从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从而实现人力资源虚拟管理化后的角色转化,即从实务型向战略型转变。虚拟企业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国很多企业与世界各地的企业结成了虚拟合作伙伴;此外,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来为自己服务,也是今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能发挥重要作用的舞台。以下是今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技术: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联系虚拟企业各合作伙伴之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言,如何迅速地掌握和充分利用IT技术在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2.业务外包的风险控制:业务外包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与企业战略性的工作,但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业务外包的管理监控不善,或者选错了合作伙伴,那么无论是合作效果还是成本节省都难以如愿。此外,过多的外包合作协议就会阻碍组织需求的灵活性。

3.裁员:对于核心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而言,当一些表层性的人力资源活动外包出去以后,再加上一些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使得以前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员工有可能失去工作,或公司员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4.激励措施:虚拟企业的员工多为知识型员工。拥有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或许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另外虚拟合作伙伴多是以团队的形式组成的。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员工以及进行团队管理,将给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5.校企合作:核心虚拟企业虽然可以理论上来说在市场上找到所需要的人力资本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但是不总是能找到所需要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的形式来达到目的。通过利用高校的资源,定单生产自己所需的人才,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现军刘慧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8)

[2]郑轶松况漠文书生:国有企业引入虚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5)

[3]顾琴轩: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一个理论框架[J].上海管理科学,2004,(5)

[4]黄祥芳王林燕:试论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市场论坛,2006,(3)

[5]范惠丽郑园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改革与战略,2003,(11)

[6]潘留华丽娜:虚拟企业不同经营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问题,2006,(5)

[7]艾翅祥: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研究

[8]李志强: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论坛,2004,(13)

[9]黄海艳: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5)

[10]商宪丽: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J].全球科技经济望,2005,(3)

[11]盛宝柱刘光华曹玉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经营研究[J].价格月刊,2004,(6)

[12]李迎君:论企业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经济理论研究,2003,(2)

[13]万希:论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评论,2004,(3)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见习;仿真模拟人;志愿者;患者

本科护生往往重视理论学习,实践能力不强,加上临床见习时,学生多,患者少,患者不配合,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见习成了理论课内容的重复,学生积极性不高,实践技能得不到培养,影响了教学质量。致使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及工作后不能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国内外各大护理院校相继将高仿真模拟系统[1]用于教学,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见习课学时数,采用仿真模拟人、志愿者、患者三结合的方式见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护理本科生8个班共240人设为实验组,其中男12人,女228人,平均年龄(20.23±2.40)岁,将2009级护理本科生8个班240人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5人,女225人,平均年龄(20.10±2.32)岁,两组入学时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1.2方法

1.2.1模拟病房及技能训练室的建设 我院为教学医院,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建立了临床技能中心,中心设有护理技能训练室及模拟病房,模拟病房设施布局完全模拟真实病房,护生在模拟病房中见习如同在真实病房中,体验更真实。护理技能训练室备有高仿真Laerdal325-05050SimPad模拟人4具,JC-H3001护理技能操作仿真标准化患者4具,及静脉穿刺仿真手臂等各种单项护理模型二百余件,操作用物亦与病房使用的物品保持一致。完全满足《护理学基础》课程各层次教学的要求。

1.2.2志愿者招募与培训 通过网络、医院官方微信平台招募热爱医学教育事业,愿意付出,工作认真,具有初级表演才能的人员为志愿者,招募对象面向医学生、患者家属、出院患者、康复期患者、退休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参与上课可按学时数给予一定的报酬。最终确定20名志愿者,由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负责志愿者的培训,设置情景病例,要求志愿者能表现出紧张、焦虑、痛苦的表情,能描述接受各种护理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护生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素质。

1.2.3实施过程 增加见习课学时数,将见习课课时数由原来占总课时数的2/5提高至3/5,首先让护生在技能训练室进行模拟练习,要求熟练掌握每项操作的评估要点、操作时注意事项、沟通宣教的方法和内容等,要求掌握操作流程。然后进入模拟病房,面对志愿者,进一步巩固熟练操作流程、沟通技巧,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最后将学生带到病房,让学生接触同意临床教学的患者。可以让学生从生活护理操作项目开始做起。熟练后在教师及临床责任护士指导下可完成较复杂护理操作。

2 结果

2.1学生对见习的反应 见习结束发放调查问卷240份,了解学生对仿真模拟人、志愿者、患者三相结合见习方式的感受,100%的学生对该见习方式表示欢迎和接受,认为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增加了见习的兴趣,消除初涉病房,面对患者操作的紧张心理,值得推广。

2.1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两样本间计量资料的t检验 。设定α=0.05。比较两组结业考核成绩,对于护士注册考试通过率采用两样本间计数资料的 检验。设定α=0.05。通过结业考试及护士执业注册考核通过率比较两组差异,见表1,远期效果评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获得。

3讨论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课间见习是护生从理论学习向临床护理实践过渡的重要桥梁[2],目的是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联系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长期以来由于护生招生人数扩大,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加之当前医疗环境下,患者主观保护意识增强,使护生较难有实践机会,影响毕业生的质量,严重制约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临床工作。仿真模拟人、志愿者、患者三相结合的见习方式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俄国现代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说过:学生如果没有稳定的兴趣,没有对知识内在的迫切需要,就不可能学得富有成效。仿真模拟人、志愿者、患者三相结合的见习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仿真模拟练习阶段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的初步练习阶段,由于仿真模拟人的高度仿真效果,使护生产生乐于实践的兴趣,此阶段也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巩固了理论知识。志愿者阶段,锻炼了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志愿者经过培训后能模拟紧张、恐惧、疼痛等表情,还能设置问题,护生面对不同于仿真模拟人的志愿者,更容易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当面对真实患者的时候解决复杂问题就不会手足无措。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观察组,调查带教老师评价,实验组实践能力高于观察组。

仿真模拟人、志愿者、患者三相结合的见习方式解决了长期以来护生实践机会少的困扰,同时也解决了护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缺陷[4]。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操作的熟练掌握,结果是只见操作不见患者,该方式不仅使护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方法,同时培养了其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当志愿者表现出紧张、恐惧的表情时,护生会给予安慰,当表现为愤怒、不合作等状态时,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患者,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构建和谐型护患关系[5],该见习方式使护生较早接触临床,也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模拟病房的建设是解决当今医学实践教学不足的有效手段,在模拟病房,护生消除紧张恐惧感,避免了护生直接面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保障了医疗安全,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仿真模拟人、志愿者、患者三结合的见习方式可使护生提高对见习课的兴趣,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艳华 陈沁.护理本科生高仿真模拟教学行为表现测试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 1079-1080

[2]舒婷,万丽红.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间临床见习兴趣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

[3]丁 玲,张晓燕.浅谈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8 168

拟人的作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幽默;生活;幽默广告

一、前言

近代广告设计领域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从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他们运用多样的表现形式,在本质上触及消费者的情感和回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典型的幽默广告,结合各领域学科,试图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发现生活中的幽默创意,把创意变成广告。让消费者对其广告产生另类互动,以发泄或分享消费者内心的感情。通过这种隐喻的方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对树立企业产品的品牌也有促进作用。

二、何谓幽默广告

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形成的,与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现实有莫大的联系。广告,即广而告之。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宣传是一种说服性语言行为,尽可能使用最精练的语言传递最充分的信息,促使观众购买其所宣传的产品的目的。幽默诉求的广告既是一种广告诉求,同时也是一种感性诉求手段。幽默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以诉诸感情的方式,使受众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对广告产生好感。同时,幽默广告是娱乐的、风趣的,建立了一种娱乐性的新型消费文化,推动着社会生活潮流的变化。

三、广告需要生活中的幽默

在广告设计里,幽默是一种赢得人心、解决问题的力量。广告大师李奥贝纳说:广告要挖掘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那么幽默正是寻找这一“戏剧性”的最佳方法。

1.幽默广告在内容的创作上往往做到“新、奇、异”,并能戏剧化地呈现出来,以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受众的想象力,有时利用幽默来让悲剧戏剧化,比理性诉求或情感诉求更有冲击力。

2.幽默广告内容来源于生活,切入点即是出人意料。即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利用这种方法体现广告设计所给生活带来的不平凡,让人在吃惊之余形成深刻的印象。

3.幽默广告常常利用日常生活的巧合点,使广告的传播内容贴近消费者生活,令人倍感亲切、愉快,降低对广告的戒备与反感。也有一些幽默的广告,幽默本身和产品无关,而是通过一些其他社会上戏剧性融合到广告中来,也能产生幽默效果。

四、生活中幽默广告的表现手法

1.生活中幽默广告的拟人化手法

拟人是指将所要表现的对象予以人格化,并赋予形象以新的涵义,而拟人广告就是赋予产品人的各种情感,思维力,记忆力,语言,人的动作,人的体力等。在广告执行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可采用漫画、摄影、绘画等图形表现形式,借助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趣事或熟知的童话、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等素材来形成画面幽默诙谐的情趣。便是设计师以拟人化的外观,讽喻的幽默表现手法呈现保护珍稀动物这一主题思想。设计师把在现实猎人打猎的动作和姿态赋予母狮子,让观众为母狮子的动作感到滑稽的同时更深感人类自身的悲哀,从而激发受众保护动物、尊重动物生命的情怀。这种拟人化表现的幽默广告可以说它是一种人性的写照和观念的释放。旨在通过形象式的幽默造型语言,侧面讽喻人类毫无节制地对动物的滥杀。设计师把现实生活中极致的无礼、粗野、转化为可爱、幽默,将自嘲转化为人类共同的使命和信念,把讽刺的景色幽默变为公益海报作品。

2.生活中幽默产品设计的讽喻、自嘲手法

讽喻、自嘲的设计手法是通过生活中富有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虚构的故事和出人意料的情作形象比喻,来阐明某种道理或表达人们内心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以交通工具为媒体的戒烟药广告,设计者巧妙地把人类吸烟时的吐烟动作和公交车的排烟窗结合在一起,夸张地讽喻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应坚决戒烟。幽默是人类一种特别气质,它能让人与人交往有趣和谐,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生活中的讽喻、自嘲作为幽默设计语意导入广告,在人们的生活起到了缓和调节的作用。

3.幽默产品设计的夸张手法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又是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都是夸大其词,作为广告的一种创作手法夸张集中体现在突出描写商品的某个细部特征,将其放大或变形,把事物的特征推向极致,给人以眼球一亮的感受,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传达了产品信息。

五、幽默广告设计市场前景

纵观古今中外的平面设计史,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幽默广告存在的历史久远,而在中国幽默广告处在萌芽阶段,修正和发展的空间很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文化和信息等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商业竞争更趋激烈,对广告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代广告需要面向世界的个性语言,而幽默正是沟通个性的最佳桥梁。为适应这一时代潮流,结合中国的文化和人文背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幽默广告形式便是当下广告设计的使命之一。在社会压力有增无减的形势下,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能使自己快乐的幽默广告。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生活中幽默广告的分析,幽默广告设计创意来源及生活中幽默广告市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幽默广告的创意应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瞬间的现象化再现。设计师要想设计出让人会心一笑,能够打动受众的广告,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态度。具备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拥有大量的生活体验,并善于发现生活。

2.幽默广告设计以俗成公约为基础,以一种追求夸张的逗乐,实质是反映人类对生活某些方面的不满和对伦理道德观的幻灭的一种表现。是个人受社会伦理道德等条件约束的解放,以消减使用者自身压抑的感觉,通过代入角色想象的过程,人们可以在使用的过程获得心灵的释放。

3.幽默广告要以简洁明了的手法设计,让消费者第一眼看到就能产生共鸣。在体验幽默广告的过程应当像讲述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幽默广告在充满压力的社会中扮演着分担压力的角色,人们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幽默广告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人们在欣赏幽默广告的同时收获了一种精神价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广告设计应抓住消费者这一特征和市场,把幽默设计作为广告设计的形式主导,创造一个受众与广告主双赢的设计风气。

参考文献:

[1]方裕民,林铭煌,廖军豪.“失谐—解困”理论与设计逻辑中的幽默理解历程[J].设计学报,2006(6).

[2]萧飒,王文钦,徐智策.幽默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李凤宁,林振阳;李安胜.依产品设计观点探讨消费者购意愿之研究[D].应用艺术与设计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