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牛汉

牛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牛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牛汉范文第1篇

牛汉范文第2篇

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

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

无风的七月八月天

戈壁是火的领地

只有飞奔

四脚腾空的飞奔

胸前才感觉有风

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

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

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

汗水流尽了

胆汁流尽了

向空旷冲刺的目光

宽阔的抽搐的胸肌

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

从肩脚和臀股

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

世界上

只有汗血马

血管与汗腺相通

肩脚上并没有翅翼

四蹄也不会生风

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

它只向前飞奔

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

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

和凝冻的云天

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悼念一棵枫树

我想写几页小诗,把你最后

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

――摘自日记

湖边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枫树

被伐倒了……

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几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枫树倒下的声响

家家的门窗和屋瓦

每棵树,每根草

每一朵野花

树上的鸟,花上的蜂

湖边停泊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由于悲哀吗?

这一天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

飘着浓郁的清香

清香

落在人的心灵上

比秋雨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棵枫树

表皮灰暗而粗犷

发着苦涩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芬芳

使人悲伤

枫树直挺挺的

躺在草丛和荆棘上

那么庞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

还要雄伟和美丽

伐倒三天之后

枝叶还在微风中

簌簌地摇动

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

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别

哦,湖边的白鹤

哦,远方来的老鹰

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

枫树

被解成宽阔的木板

一圈圈年轮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泪珠

泪珠

也发着芬芳

不是泪珠吧

它是枫树的生命

还没有死亡的血球

村边的山丘

缩小了许多

仿佛低下了头颅

伐倒了

一棵枫树

牛汉范文第3篇

不带这么玩的呀!人们在虚惊一场后,有点上当受骗后的哭笑不得,但又感觉很开心,很过瘾。只要女王陛下无恙,这样的玩笑无伤大雅。只可惜女王已经86岁高龄,拼不动这把老骨头了。否则真鼓足勇气跳一下,起码是对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中的“更高”,作了形象的诠释,名垂奥运青史。

不由想到普京。他身子骨强壮,又受过多年克格勃训练,平时也喜欢秀肌肉,哪天再轮到莫斯科举办奥运,只要在任内,相信普京会赤膊上阵,和007有得一拼。只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想说的是,这世界,普京常有而丹尼·博伊尔不常有。让女王跳伞这样的神来之笔,大概不是一般人能拍脑袋拍出来的。

由此又联想到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张艺谋。我可以断言,张艺谋未必能产生这样的奇思妙想。2008年8月8日的那个夜晚,张艺谋最给力的一个情节应该就是让李宁绑了吊带,脚踩祥云,升空奔月,点燃奥运火炬。点亮火炬的一刹那自然欢声雷动,但其中又有多少浪漫可言呢?不就是武打戏里的那点噱头,靠隐形绳子吊挂牵扯出来的“空中飞人”,办家家似的。说到底,还是缺少想象力。我丝毫没有贬低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意思,也不想拿两个开幕式做比较。因为众口难调,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两种风格,不同的味道。如果说一个是108道菜,还有古乐伴奏、侍女伺候的满汉全席,另一个则完全办成了自助派对或野炊,菜就那么些,烤牛肉、炸薯条什么的,简简单单、爱吃不吃,只要开心就好。很难说谁比谁更好,也许吃货垂涎于满汉全席,而玩货则宁可烤牛排、炸薯条。

实事求是地说,北京奥运的开幕式场面壮阔,气势恢宏,那么多人做整齐划一的动作,壮美而大气,几乎可以和阅兵式媲美,足见张艺谋对大场面的驾驭能力。其中有个节目,演员由897个士兵担任,每个人按着精确的刻度,操控三公斤重的装置,使得舞台上的活字迅速升降。897个人齐整得像一个人不说,最厉害的,他们得连续六七个小时弯曲身子挤在棉纱伪装的字模下,不能暴露目标,为此他们全部得穿尿不湿。897个士兵几乎就是897个啊,这样的壮举让人既感动又讶异。很难想象这情景发生在伦敦奥运会,让九百个英国士兵穿了尿不湿来演出。英国人将500名头戴桔黄色安全帽的奥运建设者当成功臣,安排在奥运入场口,接受人们的致敬;要是有九百个尿不湿士兵,该是怎样的礼遇啊,恐怕女王得一一授勋章了。

牛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微观结构;优点;不足之处

1.引言

双解词典(bilingualised dictionary)是双语词典(bilingual dictionary)的一种,它“以单语辞典为蓝本,将其词条全部或部分地译为另一种语言”(Hartmann & Gregory 2000)。评价双解词典以往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翻译的质量上。翻译的水平决定着双解词典的质量,但是一部出色的双解词典带给读者的绝不仅是出色的译文。

2.《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修订本)简介

本词典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为宗旨,一切为了全面学习而不单纯为了语言学习:释义准确精炼,直指词语的核心意义,避免使用难词和过于术语化的表达;采用了以第15版国际音标为基础的最新国际音标;锁定语法、用法难点,重点透彻解析;提供准确的词源信息,帮助读者揭开词语的身世之谜;百科条目信息丰富,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视野;附录非常丰富,其中不乏在其他同类词典中所查不到而又是读者可能想要或需要了解的,例如名山大川、著名人物、科技知识、音乐常识、建筑风格和宗教节日等。

3. 《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的微观结构

和宏观结构相对,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讨论条目内部的细节。如果说词典的宏观结构好比一座建筑物的框架的话,那么微观结构就是构成建筑物的一砖一石。用黄建华(1987)的话来说,微观结构指的是条目中经过系统安排的全部信息,因而也可以称为词条结构。双语词典的微观结构通常包括音节划分、标音法、对应词、例证、插图、语法、成语、搭配、惯用法、词源等信息。(李明,周敬华 2001)

3.1 微观结构的优点

3.1.1 音标方面

由于英文原版所采用的音标形式不为国内读者所熟悉,POECD编者在此双解版中采用了以第15版国际音标为基础的最新国际音标。并以简单的体系予以标示,非常易懂。例如:

3.1.2 释义方面

释义准确简练。这部词典释义的特点是直截了当,贴切简洁。在对数百万真实语词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它的释义直指单词的核心意义,并且释义词汇避免使用较难的和过于术语化的词,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

除此之外,POECD的翻译以提供对应词为原则,准确、自然、简洁,力求再现原版内容;释义区分核心词义与次要词义,对词条信息的选择和呈现方式进行了重新思考;对词典中涉及语言文化、组织机构、宗教神话、历史事件等方面的词条除提供对应词外,还将释义全部译出作为注释。

3.1.3设置用法说明专栏

POECD实现了语言考查词典与语言教学词典的全新结合。设置了用法说明专栏200余处。该词典编纂者对于用法说明的观点是,英语和所有语言一样,都会发生变化。POECD在吸收现代语言学、认知科学等新成果的基础上,还吸收了外语学习词典的长处,把语言学习纳入了该词典的功能范畴,同时把学习者变成了潜在用户。

微观结构处理得当,体现出以方便学习者为目的的宗旨。除以上三点微观结构方面的优点之外,还提供了典型的文体和语域标签(formal【正式】, informal【非正式】, humorous, approving, figurative, slang, AmE, Brit【英】等)、语法信息(third person sing.)、用法说明(USAGE专栏)、常见语法模式的一系列简单的符号(v., adv., adj., prep.)等,指导学习者正确得体的使用英语词汇。

各种说明也扼要实用。本词典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关于拼写、用法和词源等方面的说明,是指导读者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使用英语的好帮手。拼写说明善意地提醒读者要注意那些容易拼写错的单词;用法说明则囊括了从语法要点到某一具体单词的正确使用等信息;词源信息非常清楚,采取了通俗易懂的风格,着重于来源词,而且源语名称也以全拼的形式予以给出,词源说明可以帮助读者弄清单词的起源,有利于记忆单词和扩大词汇量。

3.2微观结构的不足之处

3.2.1例证极少

尽管说本词典的正文直接取材于当今英语的实际使用情况,所依据的是编写《新牛津英语词典》时对数亿真实英语词汇所作的分析,但是却没有效法《新牛津》,该词典例证超过7万余条,堪与教学型词典媲美。反而走上了Chambers 20th Century Dictionary那条收词丰富但不设例证的纯阅读型词典的道路。

3.2.2释义原则问题

POECD无论在“出版前言”与“序言”中,或者以其他方式都均未提及一般双解与双语词典必要提及的英语释义与汉译的原则问题,使读者无法了解与掌握英语汉译的规律,只是以“释义准确精炼,直指词语的核心意义,避免使用难词和过于术语化的表达”一些简单话语涉及了释义方面的问题,这样势必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和使用。

双语词典评论者诚先生断言:“天下无不错的词典。”本词典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其不足之处。本人涉及词典编纂领域不深,以上简评仅仅是一普通读者的些许感受,不妥之处还望词典编纂权威专家给予批评指正。感激不尽。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Soanes.《牛津实用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修订本)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牛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插图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功用 特点 不足

一、引言

插图作为一种依附于文本的图画,更直观地对文本做出注释,并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词典插图作为插图的一类,出现于1656年,并在20世纪后开始大量出现,在双语词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词典学词典》中,关于 illustration(插图)的定义是“便于理解定义的图画、示意图或照片”。笔者认为,学习词典中的插图可以定义为“便于词典使用者理解文字、学习语言的视觉材料”。现代很多优秀的英语学习词典,如《麦克米伦高阶美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大词典 ( 英汉双解)》《韦氏大学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词典都配有精美的插图。由此可见词典中插图的配置已越来越广泛。那么插图到底在词典中有什么样的功用?

二、插图的功用和分类

1.插图的功用。根据李明、周敬华和崔玉梅,笔者认为词典插图主要有以下几个功用。

(1)辅助释义。关于词典中插图的首要作用,大家达成了共识,就是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图画的形式帮助文本阐明释义。“插图可以增加词典的知识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此功能为目的而设图的词条主要有两类。一是读者不熟悉或不常见的事物。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因此词汇中也存在相当数量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局限词。通过插图,可以让读者直观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尤其是某种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另一类则是读者较为熟悉,但难以用文字释义,用插图却一目了然。通过一幅图画可以简洁明了地清除表达该词的意思,不仅省去了大量篇幅,更避免了文字无法准确表意的不足,有利于使用者快速准确地掌握词义。

(2)帮助记忆并扩大知识面。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的一大困难就是记单词,难以实现长效记忆。词典中的插图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帮助。词典中有很多分类图、彩色插页等,学习语言时把同类或相关词汇放在一起一方面有助于读者通过联想快速掌握词汇,同时又可以扩大读者的知识面。

(3)传递语法信息。配置插图的词条不仅仅局限于形象化的名词,同样也可以形象的描绘出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介词等的用法,或是同近义词之间的异同之处。之所以配这些插图是因为释义本身无法或难以传递清楚。

2.插图的分类。词典释义的准确性是词典释义的重要标准,词典插图类型的选择会影响词目释义的准确性。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词典插图进行分类。雍和明根据插图内容对其做出简明的分类,单个插图(single illustrations),组合插图(group illustrations)和复合插图(composite illustrations)。此外,插图也可根据其位置分为词条插图、页边插图、插页插图,以及附录插图。根据颜色分为单色插图、双色插图和彩色插图。

不同类型的词典插图的功能会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类型的词条应选用不同插图以尽可能达到词典释义的准确性。

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的插图综述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以下简称《牛津》 (七版))词典正文内共配插图234幅,另于正文后附有五张示意图(5maps)以及15个配有彩色插图的话题(15 topics with colored illustrations)。笔者从插图类型、功能、色彩以及词类几方面对该词典进行分析研究。

1.插图类型

类型

数量 单个插图 组合插图 复合插图 总数

总数 94 90 50 234

百分比 40.17% 38.46% 21.37%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牛津》(七版)正文的234幅插图中,单幅图有94幅,约占总数的40.17%,其次是组合插图,占38.46%,占有率最小的是复合插图,约为21.37%。单个插图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解释词语,如“rebus”(画谜)一词的插图,简介明了的画出什么是“图形字谜”,避免了冗长的文字描述;组合插图则能够显示出相近词之间的细微差异,以避免学习者产生混淆,如“goat”(山羊)的插图,使用图片清晰的显示出山羊、绵羊、羔羊以及母羊之间的差异;复合插图的优势在于在一幅图内包含大量词汇信息,如“body”(身体)的插图包含了116余词,在释义的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学习者的知识面和词汇量。相较于后两类来说,词典使用者阅读时能够较为快捷方便的接受。但后两类插图却在词汇和知识性两方面占绝对优势,笔者认为这是学习词典所应具备的一大特征。

2.插图功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牛津》(七版)所配插图大致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辅助释义。插图能通过视觉手段辅助文字释义。“eclipse”(日食)一词单用文字可能无法准确达意,但一副简洁的插图则形象的对文字做出解释说明,让人一目了然。(2)呈现词汇关系。通过插图,尤其是复合插图来展现具有上下义关系的词汇,不仅形象释义,更增加了学习词典的知识性。如“stationary”(文具)的插图不仅从形象上释义,更有助于读者扩展词汇量。(3)辨析词义。对于某些意义相近、容易令读者混淆的词,插图能直观地辨析词义,有利于外语学习者理解词汇。如本词典中,用插图形象区分了shade和shadow这两个易混的词。(4)提示语法信息。虽然插图主要是用来形象的传达释义信息的,它又可以帮助阐述语法关系。词典中一些动词的插图中在合适位置给出了一句对该插图语言描述的例句。如动词“click”的插图画的是一个人在打响指,同时在插图旁给出“click one’s finger”这样的词汇使用信息这样“文形并茂”可以深化读者对该词用法的感性认识。

3.插图色彩。本词典正文中的234幅插图均为黑白线条图,此类插图具有清晰准确的优点。线条画色彩安排得当,与正文的蓝色词目色彩搭配合理,词典附录部分的插图则为彩色插图。与黑白图相比,彩图形象生动美观,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一页彩图中汇集了大量相关词汇和同类词汇。也便于读者进行词汇记忆,增加词汇量。

4.插图释义词类。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词语都可以配有插图。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一些词语进行配图,如介词、数词等。因此,词典编纂者在选择词条配图时,主要针对名词、形容词等较容易使用图片释义的词类。

词类

数量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总数

总数 205 19 8 2 234

百分比 87.61% 8.12% 3.42% 0.85% 100%

《牛津》(七版)克服了名词单一插图的不足,插图涉及到的词条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中87.61%是名词,另有19个动词,8个形容词和2个副词插图。动词插图生动直观的解释了词语的意思,克服了大量文字解释带来的冗长和沉闷。《牛津》(七版)中插图有以上一些特点,但同样存在缺陷和不足。笔者认为本词典的插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插图配置标准不客观。学习词典配图的首要目的就是辅助释义,帮助使用者理解掌握词汇。因此选择词目进行配图的标准应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而不是主观随意地进行配图。《牛津》(七版)给“tweezers”(剪刀)和“fan”(风扇)配有插图。鉴于本词典的使用者均为中高级学习者,这两个词汇背后并无任何文化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事物,笔者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一方面无法满足高级学习者的需求,并影响词典整体质量。(2)插图的设置不平衡。《牛津》(七版)虽然增加了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插图,但是在数量上明显不足。尽管相较于名词而言,其他词性词目更难配图解释,但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数量,使词典配置更加科学合理。(3)插图的布局不合理。词典中插图应与所解释的文字构成一个整体,合理布局才能发挥插图的释义作用。《牛津》(七版)插图的摆放没有规律性。总体上插图是放置在说明的词目或词条的上面,但还是存在前后随机摆放的现象,如271页cafeterie的插图,1253页medal的插图等。还有的插图离词目太远,如mixer和glass的插图和词条不在同一页。少数这样不合理布局打破了整体协调性,也影响读者使用。(4)线条插图色彩单一。《牛津》(七版)中有线条画和彩色的图片,这里所说的插图色彩单一指的是正文内容中的黑白线条插图。虽然词类插图比较清晰,但感觉单调,容易形成视觉疲劳。笔者建议在正文中同样适当使用鲜艳的色调,不仅装帧版面,也能吸引读者注意。

四、结语

后经笔者发现,最新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在插图方面已做出一些变化。从数量上说,删除了正文部分的147幅插图,仅增加14幅。附录部分变为42个主题彩色插图。更细节的一些改变体现在,词典编纂者删除了tweezers等词的插图;对图文不在同一页的词条给出提示;使用实物图片代替了线条画。《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在插图配置上有着许多同类词典不可比拟的优点,不断的改进提高了词典整体质量。笔者认为,今后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继续探索,使插图更好地为词典服务。这三方面是:1.增加插图的典型性和真实性;2.增强插图的美 观性;3.增加插图的知识性。

如何利用插图更好地为双语词典服务,是我国词典编纂家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从个人观点出发,期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越来越好,从而使插图更好地为词典服务,进而使词典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Hartmann,R.R.K.& James,G.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Routledge,2000.

[2]OLAD: A S Horn.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7th Edi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3]崔玉梅.英语词典中的插图[J].南昌商专学报,2005.

[4]冯春波.英语词典插图研究[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1.

牛汉范文第6篇

从前,洞前村有位大爷姓陈,大家都管他叫“陈老汉”,陈老汉的家中养了两头黄牛,又高又壮。

陈老汉很喜欢弹琴,一有空就手不离琴。他家的牛,因为每天听琴,所以不知怎么,每次听琴,都陶醉在琴声中。

这几天,受台风影响连日暴雨不停,而洞前村又坐落在山体滑坡上,泥石流随时都可能发生。这里太危险了,不能久留。村民们都陆续撤离到村外安全地带,陈老汉也跟着人流往村外撤离,他一步一个回头,“我的牛,我的牛……”可牛怎能听见陈老汉的呼唤呢?陈老汉想回去牵牛,但又怕牛没牵出来,自己的性命却丢了,怎么办呢?就在陈老汉急得团团转想办法时,从远处传来了优扬的笛声,陈老汉转了转眼珠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对,我怎么没想到呢?乐器,对了——琴。”于是陈老汉亮出了自己的琴,弹了起来,牛听见了,飞奔出危房到了陈老汉身边。陈老汉和牛安全地离开这危险地方,去往铜钱镇。

从此,陈老汉和两牛老黄牛过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

三年级上

牛汉范文第7篇

七夕是中国民俗大节之一,七夕在农历七月七日。七夕在汉代以前不一定在七月七日,它大约在七月朔日。

七夕的时间点在上古是根据织女星的位置确定的。织女星即天琴座。它是北半天球亮度仅次于大角的明星,也是北半天球最亮的早型星,因此织女星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在上古,人们将织女星作为季节的标志星,“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汉书・律历志》)。织女星成为时间的天文点,星纪以织女星为标志,说明织女星在古代天文历法中的重要地位。与织女星相对的牵牛星在古代同样被作为天文时间变化的标志,“推之以上元为始,起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之初”(《太平御览》卷一引《礼含文嘉》)。织女、牵牛的携手与两星的天文地位有着密切关系。《夏小正》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上古七月初昏时,银河正对着门口,织女星在正东方向出现。人们以织女星出现的方位确定七月月序,它与北斗斗柄的南指相配合,相辅相成。《星经》则明确地记述了织女星出现的日期,“织女三星,在天市东端,常以七月一月六七日见东方”。织女星只要初昏时在正东方向出现,就标志着进入了秋季月序,首次出现的时间是七月初一。

从星纪来说,这是“星回岁终”新旧更替的时节,七月初一具有星纪岁首的意义,而岁首祈年、祈福、祈子嗣的习俗一直成为后世七夕习俗的核心之一。由于后代历法的改变,除专业人士外,一般人们对古代星纪的情形不大了解,但社会历史的记忆也很顽强,人们对以织女星为新年标志的记忆尽管模糊,可仍然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还可以作为秋季来临的季节星象,立秋日的确定一般要参考织女星的位置。由于织女星与牵牛星分别为银河两侧的亮星,二者在上古就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作为星纪的标志。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想象力日益丰富,于是将人间生活投射到苍穹天幕,逐渐滋生了有关织女、牵牛的神话传说。织女、牵牛的传说起源很早,传说时代无以确证,现存最早的透露出此传说信息的是《诗・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天上的银河波光荡漾,看银河这边织女每天移动梭子,也没有织出布来,看银河那边闪亮的牵牛也不拉车负重。此时的织女星与牵牛星已经人化,但那时织女与牵牛大概还没有发生男女关系。

织女与牵牛的情感纠葛传说至迟在战国末期秦朝初年已经广为流传,据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第一五五简正记“取妻”忌日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简文的大意说,戊申日、己酉日牵牛迎娶织女的喜事没有办成,如果在这样的日子娶妇的话,三年丈夫就会离弃妻子。在另一简文中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由此可证当时不仅流传牵牛与织女缔婚的传说,而且因为织女牵牛为河汉的阻隔未能成婚的传说而影响到民俗生活,形成一种民间婚嫁的时间禁忌,当然很有可能是民间已有七月初的婚姻禁忌,然后以织女、牵牛的传说来特别强化这一习俗,《日书》中就有“正月、七月朔日,以出母(女)取(娶)妇,夫妻必有死者”的警告。本人以为这是一种上古习俗的变异,上古春秋二季是男女自由婚配的季节,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之后,男女之间的自由交往受到限制,为了阻止秋季男女的传统聚会,因此出现了七月初的结婚禁忌。汉魏六朝以后由于家族文化的发展,人们才将对封建礼法提出的抗议融入节俗之中。

传说楚怀王初置七夕(明罗颀《物原》),从上引《日书》的材料看,战国已有七夕节俗部分因素,但真正将七夕视为节日并定为七月七日是在汉代。在秦初,七夕还是一个禁忌日,织女牵牛的故事悲剧结局还是对禁忌的说明。《古诗十九首》描写的就是这一情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古诗大约是《诗经・大东》的扩展,它用优雅的诗化语言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西汉中期以前,牛郎织女故事在民间还是时日禁忌的依据,我们从当时流行的一个巫术习俗中可得到证明。《太平御览》引《淮南万毕术》记载了使妇人恋家巫术,“赤布在户,妇人留连。取妇人月事布,七月七日烧为灰,置楣上,即不复去。勿令妇人知”,这则巫术表露了时人仍将七月七日视作别离日。《四民月令》则只记合药丸、曝经书及衣裳,晒书曝衣是汉代七月七日的习俗之一。

汉代是七夕由古代历法的天文点向岁时节俗转变的时期,后世七夕中的节俗要素在汉魏之际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七夕节俗主题在西汉中期以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七夕的分离禁忌逐渐演进到男女的良宵欢会,七夕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这是七夕民俗的一大升华,也是七夕真正成为传统民俗节日的精神助力。织女牵牛的悲剧传说演进为牛女鹊桥相会的喜剧故事,这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扩充、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民众的精神情感需要,社会可以改变人们的现实行为,但不能泯灭人们原始的情感渴望,在秋夕晴朗的夜空之下,人们自然会唤起对历史与美好人生的回忆与向往。

七夕的变化大约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七月七日汉武帝与西王母的多次聚会的传说(《太平御览》卷三十一时序),表明七月七日已是人神交游的吉日良时。而西王母降临前每有青鸟探看,又为汉代将乌鹊融入牛女传说提供了依据。汉代民间认为鹊重情感,“鹊脑令人相思”,因此汉代有巫术“取雌雄鹊各一,燔之四道通,丙寅日,与人共饮酒,置脑酒中则相思也”(《淮南万毕术》)。由鹊之导行、相思的特性,逐渐变化推演出乌鹊搭桥的传说,《风俗通义》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七夕在汉魏之时初步完成了它由忌日向民俗节日的转变,魏人董勋就明白地表述了“七月七日为良日”的民俗事实(《风土记》引述)。董勋的说法是对民俗的概述,民俗自身有一个较长的流传过程。七夕节俗的丰富与圆满是在六朝。六朝时期关于七夕有多种生动的记述。经晋人葛洪整理的《西京杂记》首先记述了汉代宫廷七夕节俗情形,汉宫“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卷三);又:“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卷一)。由此可知,男女好合、乞巧等习俗已开始出现在七夕节俗中。这是上层社会的七夕情形,民间情况由于缺乏资料,难以确知,照常理看,其节俗的性质类型也约略如此。不过,我们也可以提出这样的看法,就是七夕的节俗性质变化首先发生在上层,然后由宫廷向民间扩散,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是常有的,就是在汉代还有京城习俗向四方扩布的显例:如汉代的发式变化,长安民谣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援传》)七夕新节俗在汉代民间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传说窦后少时因为头秃,家人不喜欢她,“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织女,独不许后出”,结果,“有光照室”,窦女反而得到了作太后的祥瑞(《荆楚岁时记》)。

晋人周处《风土记》为我们描述了当时民间七夕节俗的生动场景:“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七月七日成为欣赏天庭欢会、乞求人间幸福的良宵。其后,《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南朝妇女七夕穿针乞巧等民俗。七夕原有的禁忌意义在六朝时期已经完全消解,汉魏以后,七夕主要成为表达女性愿望的节日。

牛郎织女传说的早期形态有两则颇有意味,一则是《荆楚岁时记》引录纬书的传说,“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借天帝钱两万备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是也”(《太平御览》卷三十一)。传说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解释了牵牛与织女的分离(值得注意的是牵牛星在荆楚地方变为河鼓三星,后世大多以河鼓代牵牛成为牛郎的天上星象),此传说反映了当时婚姻论财、致使贫民男女不能好合的社会问题。

传说所反映的问题的确存在于汉代社会,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搜集了数则婚嫁礼聘的事例,有夫家贫者,妇家或假贷币以为聘,如张负相中了陈平,将女儿嫁他,“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汉书・陈平传》);有官吏助民礼聘,循吏任延在东南为了推广嫁娶礼法,出钱资助搞了一个“集体”婚礼,“其贫无礼聘,令长吏以下各省俸禄以赈助之,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后汉书》本传)。当时聘礼礼金往少里算也要二三万钱,展允笃学贫苦,年将知命配匹未定,李固为此替展允募集礼金,“允贫也,礼宜从约,二三万钱,足以成婚”。当时确实存在重纳聘的习俗,即使外国国王迎娶汉朝公主也不能免俗(见《汉书・西域传》)。这些汉代婚嫁事例令人称奇地说明了一个事实,传说的细节十分真实,婚姻纳财,礼金数额较大,人们借贷下聘礼,男女因经济的原因而不能成婚等社会现象,都成为牛女传说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民众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投射到了天庭,隐含着人们对专制势力的不满,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社会伦理观念。

另一则牛郎织女的故事则在南朝梁人殷芸的笔下首次完整地被记录下来,“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应该说这是一个较早期的故事,织女与牵牛郎的分离,是因为织女的过错。天帝似乎是一个严厉的家长,这大概是汉魏时期家族生活的反映,体现了家族社会的伦理规范。

牛汉范文第8篇

专访汉堡王中国区COO朱富强先生

Q&A

Q:汉堡王自成立以来至今已有60年历史了,打造一家富有口碑,代代相传的”老店“,秘诀在哪里?

A:汉堡王60年来对于“Taste is King美味就是王道”有着不懈追求与坚持,希望大家唤醒对于汉堡的品味,我们不仅仅是在做汉堡,而是做一份诚挚之心。自1957年一炮打响的旗舰产品“皇堡”则风靡半个多世纪,它瞬间改变了汉堡王的命运并继而成为广受欢迎的明星产品。4盎司100%火烤牛肉饼、新鲜爽脆的生菜、番茄、洋葱和酸黄瓜,全部放入直径13厘米的松软面包内,配合香甜酱料,令每一口都味道鲜美,口感十足。全球所有汉堡王餐厅一天卖出约4,600,000个皇堡,相当于一分钟约卖出3,194个皇堡。如果把一年所售卖的皇堡一个个左右并排相联起来,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五圈!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皇堡始终给消费者带来经典美味和无穷创意。全球各地汉堡王相继推出了各种风味配料、新鲜组合,为汉堡家族增添不少变化和新意,吸引着更多的顾客前来汉堡王餐厅,对于Taste 品味的不懈追求,也是成就全球著名品牌的秘诀。

Q:两位创始人的开山之作是”火烤牛肉“,是非常具有美国特色的风味美食,这些年,汉堡王一直在传承这种特色,那么在汉堡王的品牌理念中,又是如何解读”美国特色风味“的呢?

A:汉堡王创始于1954年美国迈阿密,目前在美国本土50个州和86个国家及地区经营着超过12,600家餐厅。自1954年,汉堡王公司由James Mclamore和David Edgerton两位共同创立。从此,火烤牛肉开始了它的传奇之旅,汉堡王的独门“火烤”秘技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带来原汁原味的美国风味。与一般快餐店以油炸或油煎方式来烹调食物不同,汉堡王主张“真正火烤”的美味享受。精心选用的100%牛肉饼在摄氏370度高温火烤设备上自动翻烤,使得每片肉片都留下一条条的深色纹路,成为“真正火烤”的标志烙痕。

正如美国很多家庭喜欢在周末家中,烧烤牛肉与家人朋友享受美味一样,在汉堡王可以品尝到更好的真正火烤牛肉制成的汉堡产品,体验到美国特色风味。

Q:这次与两位星厨合作,打造新款汉堡王汉堡,会有哪些惊喜给到消费者?

A:携手来自法国的星厨 Maxime. Fanton和NICOLAS LE BEC ,将十几年的国际创新料理经验和汉堡王60年厚积薄发的经典王味融合,在灵感的激发与碰撞中,成就全新的“德克萨斯烟熏系列汉堡”,又一次撩动你的味蕾!

本次主打的德克萨斯烟熏牛肉堡选用优质牛胸肉,经腌渍、蒸烤、烟熏等多重工艺精心制成的烟熏牛肉片,搭配经汉堡王独有的火烤烹调方式制作而成的火烤牛肉及脆感十足的进口脆洋葱,带来不一样的美式德州风味。一口咬下去,各种鲜美的酱汁伴随着火烤的牛肉饼,多种滋味在口中交融,在舌间迸发出鲜美滋味。

德克萨斯烟熏鸡堡 则匠心独具地选用墨西哥辣椒酱、优质番茄酱等风味酱汁精心调煮出的特色烧烤酱,此汁味道鲜美,搭配汉堡王精选烟熏牛肉片和香脆劲辣的大块炸鸡排,加上松软可口的水切玉米面包,层次丰富相互融合,伴着鲜美酱汁,让味蕾感受到一层层的碰撞和愉悦,叫人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