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强人

女强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女强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女强人范文第1篇

陈丹似乎是在有意颠覆人们潜意识里“表里如一”的传统认知。

确实,当声音甜美、眉目清秀,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陈丹坐在记者面前时,很难想象她居然会是在全国有70多家分公司和近万名员工的中国数码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数码)和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企动力)的双料总经理。

不过,一旦交谈起来,陈丹自信和强势的一面则显露无疑。这个时候,清晰的思路和跳跃的思维,使得陈丹给人的印象很快被另一个词汇所取代,那就是“女强人”。

对于如此的“表里不一”给人造成的错觉,陈丹倒是有些洋洋得意:“在谈判的时候,经常就因为被对手低估,而占据上风。”

学生时代的梦想

与职场女性被恭迎为“女强人”而大多采取避之不及的态度不同,陈丹更趋向于乐见其成,并不断以“谢谢”来回应。

事实上,了解陈丹的人都知道,成为“女强人”,在上大学时就已经被陈丹提上了议事日程。诱导她的则是台湾作家朱秀娟当年写的一本风靡一时的小说《女强人》。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林欣华在遭遇各种逆境后终于事业有成的故事深深感染了陈丹。加之陈丹当年也算出类拔萃,学习成绩一直是全校专业第一,于是乎,成为一个女强人也就成为了陈丹神往的目标。

大学毕业后,为了不断寻找机会,国际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的陈丹居然在短短九年间有过十几次的跳槽经历,多次不算太成功的职业经历,也开始让陈丹逐步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几番波折之后,2000年,陈丹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数码落下脚,专门从事企业事务方面的工作。

四年之后,机会终于垂青到了陈丹头上。这一年,中国数码旗下的中企动力高层发生动荡,陈丹临危受命,担任了中企动力总经理。这是陈丹头一回带领几千人的团队,在此之前,她的团队成员从来没有超出过10人。

陈丹很清楚,这一次压在肩上的担子要比过去重上几十倍。不过争强好胜的陈丹也明白,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时常会有,“既然来了,就应该抓住它。”

“我这人脑子转得比较快,既然已经干上这个了,就不再担心能不能干好了,而是想如何干好的问题。”

也许是陈丹的脑子转得太快了,以至于在办理工作交接时,公司董事长于品海给陈丹打气希望她不要有太大压力时,陈丹的一席话反倒让对方大吃了一惊。

“现在压力更大的应该是老板。你老板投了钱都不怕,我一个职业经理人还怕什么啊。”虽然已经过去6年多,陈丹说她对这句话却一直记忆犹新。

坦率的魔力

陈丹接手的中企动力,在当时确实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由于高层调整,企业的中高层人员流失严重,并有越演越烈之势。随之而来的,中企动力的业务也一度陷入了停滞。

面对千头万绪,陈丹向记者坦承,她当时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救火”,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规划中企动力的下一步。而这其中,如何维护中层管理团队的稳定首当其冲。

陈丹的办法很简单,“我就是直接召集那些要走的中层开诚布公地说,他们走可以理解。不过我还是希望他们可以缓一缓,再观望几个月看看,这样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是给公司一个机会。”

陈丹的坦率真诚的沟通在中企动力发挥了作用,很快,中层队伍稳定了下来,中企动力重新走向了正轨。

与此同时,坦率、真诚也作为一个标签,成为陈丹在管理沟通中屡试不爽的一大法宝,并让陈丹在中企动力有了更多的亲和力。陈丹也成为了不少中企动力员工心中“可爱”的总经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拥戴”陈丹,至少她身边的下属们就很怕她。

还是陈丹的一位下属揭开了谜底。在该人士看来,她所谓的“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害怕”,而是担心工作没有做好而受到陈丹“坦率”的指责和批评。在她看来,陈丹是一个务实并且严格要求的上司,“总能够很快在下属提交的各种报告中找出不足和纰漏之处。”

陈丹早年在外企工作时,曾经接受过一次关于如何将文件转交给上司的培训。结果是,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的直接将文件递上去的做法被认为不负责任。正确的做法是:下属应该自己首先通读文件,然后标出文件的概要,以便领导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文件的内容。

随后,这一培训内容被陈丹引入到了中企动力的日常工作中,并要求每个职位都要有“创造增值”的做法。这显然是一个高出普通标准的所谓严格要求。

务实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加之“坦率”的批评,足以让陈丹对下属们产生足够的威慑力。关键还在于,陈丹不但严格“律他”,还很“律己”。用陈丹的话说,她“说出去的话至少都是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的”。

挑战犹存

虽然女性作为管理者有着自己的优势,但在生意场上,女强人也是拼出来的。而陈丹身上,也的确有着那么一股子的拼劲。

有员工暗自对陈丹的作息时间有过长达一周的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每天早上八点四十分之前,陈丹的车都会准时停放在公司楼下,陈丹离开公司之时,则几乎都在晚上九点之后。

作为一个近万人公司的老总,陈丹的确有着太多的事情要忙,特别是在风云变幻的IT行业。

10年前,由于当时的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中企动力提供的建站服务也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高技术活,中企动力也因此一度备受业界瞩目,成为IT业界最为知名的企业之一。

不过,随着IT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竞争的激烈,中企动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出路何在,也就成为了陈丹必然面对的问题。陈丹心里明白,中企动力要想杀出一条血路,就必须独辟蹊径,绕开同质化的竞争。否则,中企动力只能依赖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谋求生存。

一番比较之后,2005年开始,中企动力喊出了做“企业信息化的运营商”的口号,业内首次引进“平台”概念,让中小企业在中企动力的平台上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化产品。它最大的好处在于让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变得更加简单。

不过,过于专业化的表述,让中企动力新理念的推广遇到了难题。为了能够让客户更加直观地感受中企动力的新平台,陈丹冒着有可能因为层级增加和跨度过大而导致的管理失控的风险,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了7000多人,将分公司扩建到了70多家,以期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陈丹的冒险收到了一定实效,目前中企动力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已达30多万家。

陈丹告诉记者,随着渠道的进一步下沉,中企动力未来可能要开更多的分公司,初步规划是在10年内,建立覆盖全国300个城市的本地化商务和服务网络。

陈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中企动力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竞争对手,而在于随着分公司和渠道人员的增加,很多渠道人员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准确表述“中企动力的产品是什么”。如此,新的市场格局就很难打开。

女强人范文第2篇

荣获电视金奖的女主持人,转世变成一只蚂蚁,然后是天竺鼠,然后是……如果用3D动漫来演这个故事,应该能让人捧腹又落泪吧。没有说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营养。

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金·朗尔”的女强人在转世轮回中学会了爱的奥义。她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风生水起,正在浪尖。一边是被万众瞩目,举手投足都要谨慎,皮肤上的每一寸都承受着压力(包括可能走光的屁股);另一边却是在小家庭中的挫败感,仿佛被亲密的父女隔绝在外了,因为缺乏共处时间,也就失去了共享秘密的亲密可能。

世界上,没有哪个女强人没有尝过这种快乐与痛苦并存的时刻,其实从来没有所谓的完美平衡法则,只在于你是否愿意为什么付出更多一点。

为了事业,她疏远了丈夫和孩子,怪只怪时间太少,荣誉太高,再强的女人也无法分身。而作为家庭主夫的男人在家也不痛快,虽然家事不难搞定,和孩子共处也很有乐趣,但男人的自尊多少被压制了,自卑感影影绰绰,遮住了家庭该有的温柔光辉。

所以,开场时为了出席颁奖晚会不得不放弃女儿生日派对的女强人是焦虑的。她一边忍受着这些细小折磨的啃噬,一边为了自己在事业上所定的目标攀爬,越高处,越光耀,而看到仰望自己的人群里竟然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份难过谁能明了?

这是无数女强人的真实写照:焦虑,可以用化妆和时装来遮蔽,但心底的“不满足感”却很难一扫而空。每分每秒都用尽,去填补一个巨大的洞。而这个洞,越填越大。家庭越失意,事业越闪耀,为了激情的外遇就会增多。

这不是什么黄金定律,但的确是规律之一。因为需要填补的那个洞,就像一个黑洞,需要感情的慰藉,需要温暖的输入。所以,在家庭中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变成对激情的强烈欲望,越是知道不对+越是克制不住。书中的金,果然没能忍住,有了香艳一夜,激情过后,却突然被外太空飞来的洗手盆砸死了。

这样的情节,嗯……确实很后现代,很无厘头,很周星驰!就这样,女强人就像不服气也不开窍的孙悟空,被扔进了轮回,在佛面前不停地转世,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棒喝。她必须变成更好的人,积攒善业(karma),才能换来和亲人们的团聚。

这无论如何是个喜剧,而且充满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文化的揶揄和向往以及幽默。轻松的形式包装着严肃的话题,这种无厘头也许只有外表严肃内心活跃的德国人逻辑才能描述出来。

女强人范文第3篇

口述人:Mandy

年龄:32岁

自从有了宝宝后。我不得不忍痛割爱辞掉了那份做了多年的销售工作。到孩子上托后,我才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空虚是何等嚣张,虽然远离职场多年,可那种潜藏在心里的急于体现自己价值的心思日复一日地抬头。我最终说服了老公,再次奔向人才市场。

尽管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有些“掉链子”,但凭着以前销售总监的资历,我还是如意找到了工作。因为家庭、工作两头兼顾,乍从闲散的家庭主妇变成白领丽人,那段时间我的生活非常紧张忙碌,每天5点多就得起来。做营养早餐,再顺路送孩子去幼儿园。上班时工作千头万绪自不必说,下班后得紧赶快跑着回家,家里那一摊子事还等着我去把持。

因为上手快,凭着以往的销售理念,我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了自己的事业魅力,上司也对我赞誉有加。或许对工作过于专注,急功近利,就算到家了,我脑子里也都是策划如何成功销售,如何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稍有风吹草动就怕前功尽弃。

前段时间,因为公司要搞活动。为了做好宣传,我几乎是天天都在外面跑,每周都要忙一大堆事情,工作中遇到一些“牛气”的客户,生一肚子闷气,表面还得笑容可掬。

每天一回家我都累得不想说话,还要强颜欢笑照顾好调皮的孩子,花心思为丈夫做一两道可口的家常菜。其实丈夫挺关心我的,每次看我太累都帮我张罗家务,可出来工作是自己努力争取到的,所以虽苦不堪言,自己也只得咬紧牙关硬撑着。

活动总算圆满成功。一松懈下来,我似乎一下子陷入了精疲力竭之中,浑身都不舒服。上司见我脸色差让我休息几天,呆在家中休养的我却没有任何食欲,而且一直处于头晕状态,感觉随时有可能晕倒,我以为自己贫血了。买了些补气益血的补品喝,可似乎于事无补,头脑中一想问题就有“短路”的感觉,这茬总接不上那茬,有的时候明明想让自己轻松愉快起来,却常常不自然就陷入烦闷和暴躁之中。丈夫不知道我怎么了,说我性情大变,往日的温柔敦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阴晴无定的怪脾气。

我悄悄去医院,显示身体一切指标均正常,医生分析说我很可能是长期过度紧张、疲劳所致,休息一段时间或许会好些,并建议我最好去看看心理医生。很有可能是心理疲劳所致。

专家解密:

当长久处在紧张焦虑状态中时,因为大脑不堪负重,往往会引发各种人体不适,若经检查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则应考虑是否为心理原因。本文中Mandy就是患了“女强人综合征”。她做为一个女人,为了体现自我价值,试图完美地充当职员、领导、妻子、母亲、家庭主妇等复杂的多面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过于紧张忙碌,且这种状态不能及时调整,让个体长久持续地负重,一旦某种愿望得以实现而松懈下来,这种突然的释放不仅不能消淡心理的疲劳,反而会诱发一系列潜藏的症状,让平时潜伏在身体内的隐性症状变得明显。

女强人范文第4篇

我的母亲是人们说的那种女强人,她在一个很有规模的公司里任副总裁。

在我七岁的时候,母亲与父亲离婚。离婚的理由是父亲缺乏责任感。

母亲很忙,经常出差或者出国。我从小是和外婆在一起的。后来外婆去世了,我就进了寄宿制的学校。在家里,母亲并不像我们常见的母亲那样,对孩子絮絮叨叨。她对我像对她的下属,是简单的命令或者是写在纸条上的要求。回到家里的她,也是电话、传真应酬不断,家里是她的另一个办公室而已。我们面对面吃饭的时候,她似乎也没有放弃她的领导的职权,不时地纠正我吃饭的姿势以及夹菜的方式。以至于我不希望她回来,也很害怕和她亲近。

我们缺少沟通,但是,她对我说的越多,我们之间的隔膜似乎就越厚。不过,她经常给我钱,假期里,买旅游单送我。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我知道,她是想用钱来作弥补。

最近,母亲变得更加不可理喻,经常为了一句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脾气。有一次,我说了几句父亲的好话,母亲居然大发雷霆。为了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我三缄其口。尽管我已经十分小心,但她的脾气是越来越坏。

我不知道该如何与母亲相处。

浙江上虞杨 坚

杨坚:

读了你的信,我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不是为你,是为你的母亲。我在你的母亲坚强的外表后面,看见了她的许多眼泪,许多辛酸。

我很熟悉你这样的家庭,也很熟悉你母亲这样的女人。一旦婚姻破裂,母性的能力就开始下降。离婚的母亲进入到个人情感调整的阶段。有的女人用制造新的浪漫来挽救失败的情绪,有的女人则选择了事业。她们希望依赖事业来找寻自己的自尊。

一个女人,独自抚养一个孩子,已经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而这个女人还要去挣一份事业,给自己给孩子一份体面,实在是太艰辛了。你的母亲,在离婚以后,没有重新组建家庭,孤独而寂寞地走过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这里面是藏着一份对你的深深的关爱的。她不说,也没有在你的面前流露出脆弱和抱怨,没有因为苦难而变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这是因为她太自尊了,太有自觉意识了。真正痛苦的灵魂是没有声音的。

如你所说,离婚家庭里,母子关系的紧张还表现在对待父亲的态度上。孩子与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往往大不相同。主动提出离婚的母亲,对父亲的态度一般来讲是冷漠的,甚至是仇恨的。而离婚以后与母亲住在一起的孩子,比较容易对远离了自己的父亲产生一种近似幻觉般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在事实上是对母亲的不公平。

有一个单亲家庭,一个和你的感受相仿的孩子,他没有能力与他的母亲相处,于是,他去求助心理咨询。咨询师建议他,把自己的母亲当作一个女人来对待。晚上,他的母亲倚在床上看报,他走进去,坐在母亲的床边。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他拿起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摩着。这时候,他的母亲哭了。母亲是第一次在他的面前哭。他在母亲的眼泪里看见了母亲长久压抑着的痛苦,原来,母亲并不是什么“没有温情的人”,只是现实生活太严峻了,母亲没有获得释放灵性的机会。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儿子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家。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很严格的。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声音等等。这些规矩,似乎不近情理,但却是一个人必须有的教养。果然,傅雷的孩子都成为了谦谦君子。而傅雷具有的深厚的涵养,也源于母亲的严酷训练。傅雷的父亲在傅雷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傅雷的母亲为了把儿子教育成为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人,做了许多违背母性的训诫。经常是,打完了儿子后,母亲自己躲起来哭。

男孩子在成长中,应该有父亲的提携,但是现在,你的母亲承担了这样的角色,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其实,你的母亲是很可怜的。你想过吗,在抚养你的漫长的岁月里,她获得过幸福吗?获得过温暖吗?获得过应有的理解吗?

有一次,我和一个单身母亲在一起看电视。电视里在播一个洗衣粉的广告――画面中,一个女孩子站在小凳子上往洗衣机里倒洗衣粉。阳台上,挂满了洁净光鲜的衣服。风来了,衣服像旗帜那样高高扬起。在衣服的海洋里,母亲和女孩亲吻。我看见,我身边的这个女人居然哭了。她告诉我,她的孩子从来没有体恤过她。

女强人范文第5篇

周娴,浙江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她是心理咨询师张谦的老咨客。可是以张谦的印象,周娴是个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冒”的人,今年这是怎么了?

家庭情绪≈工作情绪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张谦明白了。原来周娴在这一年里遇到很大的家庭压力:婆婆去世之后,因为丈夫的几个兄弟经济状况不好,操持婆婆后事这原本属于整个家族的一件大事,最后就落在了她家身上。而周娴的丈夫是个私营企业老板,被公司事务牵扯了大部分精力,没能分担多少。可以想见,这给本来就很忙的周娴增添了多大压力。但周娴说:亲戚们都觉得她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让她心里很不平衡。

张谦说,女性管理者普遍都有这类情况,因为传统家庭对女性在承担家庭义务上的要求很多,所以,家庭中的情绪经常会投射到工作上来。

对于单位的年终评选,周娴之所以有与往年不一样的感受,就是因为家庭付出没被认可的情绪,投射到了工作没被认可上来。同样的事情,以前她可能有承受力,但今年则不同。

不过周娴是个很聪明的女人,悟出情绪是从哪里来的,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张谦认为,对女性管理者来说,管好家庭中出现的情绪,就是在管好工作中的情绪。“女性在职场上的情感变化,常常类似于在家庭事件中的情感反应。所以,家庭是女同胞们重要的领导力课堂。”张谦说。

外遇:最有“情绪”的事情

而周娴最早找张谦咨询,就伴随着强烈的“家庭情绪≈工作情绪”的心理投射。

那是2007年,周娴遭遇严重的家庭危机,当时她发现丈夫老是抓着手机不放,恨不得在家洗澡的时候都要带着。看了电影《手机》,周娴心里凉了半截:难道自己遇到了电影里的情况?

于是,周娴开始“破案”,给丈夫手机里的“奇怪”号码打电话。果不其然,她发现了问题,还真找到了丈夫的疑似情人!

那段时间,周娴不仅根本顾不上工作,而且为了跟踪丈夫,频繁请假。甚至,周娴还雇了私家侦探监视丈夫,这样的天罗地网下,周娴的丈夫无路可逃,“原形毕露”。

但周娴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受伤。

实际上,多数女性发现丈夫有外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自己整个人被否定、被抛弃了,觉得自己非常糟糕,陷入强烈的绝望,会觉得自己的家完了!

“破了案”的周娴,正是这种感受。

疏导情绪,契机浮现

当周娴找到张谦时,张谦首先做的工作,是帮助她控制住情绪。而疏导情绪的第一步,就是释放她的愤怒。

张谦让周娴拿一张白纸,先写上丈夫的名字,接着写对丈夫的愤怒。很快,周娴写满了三张白纸!

张谦问她的感受,周娴觉得还是恨,只是轻了些。于是张谦让她接着写,15分钟之后,周娴停下笔来:“没那么恨了,但是突然之间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因为在这段天天请假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忙着“恨”了。

而疏导情绪的下一步,则是让周娴对发生的事情,从新的角度进行解读。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解读,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周娴原来的解读是什么?是丈夫把她彻底否定了。但张谦并不认同这种解读,他问:“你丈夫藏手机的事情,说明什么?”

“怕我知道。”“是不是也意味着他对你还是很在意的?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彻底否定,就根本不费心思了。”“这倒是,他还带着家里人一起旅游。”

“那你认为丈夫出轨又意味着什么?”张谦问。

“被狐狸精迷上了!”“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他在那边的舒适度,超过了在家里?”

“可能吧。”

“所以,出轨,也是一个家庭关系完善的契机和信号!”这只是一个十字路口,而非路的终点。

自我欣赏,破局关键

怎样调整家庭关系呢?张谦打了个比方:面对贵州贫瘠的小山村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多数人会选择上海大都市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贵州小山村改造成世界最美乡村,而且,在这个改造的过程里,还有丈夫的一份力量在里面,又会怎样?

周娴回答:那丈夫到最美乡村的动力肯定就强了。

“所以,目前你跟踪、讨伐,实际上在做一件不断把他往‘上海’送的事情。”“有点儿。”周娴也认为当务之急是调整家庭关系,而非发脾气。

另外,张谦发现:周娴的家庭关系出现问题,与周娴的性格密切相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如此。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周娴过于强硬,因此影响了家庭关系。但张谦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恰恰相反,周娴是个自我非常弱的人,在家里扮演的绝对是个相夫教子、无微不至的“贤妻良母”角色。

“但如果一个女性过于‘贤妻良母’,男人在家里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就得不到满足,因为所有的事情老婆都已经做好了。” 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是健康的呢?张谦引用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的一句话来诠释:女人必须尊重男人,男人必须为女人服务。

“如果女人在家里过于弱势,男人不必为女人服务了,这对家庭关系同样是一种破坏。对男人而言,反而会失去对这个家的兴趣。”张谦说。

所以,“最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步骤,就是让周娴更爱自己,更尊重自己。从漂亮的服饰、靓丽的外表,到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的调整,一步步从“贤妻良母”、低头顺眉的状态,调整到女性特质逐步凸显,对自己充分认同和自我欣赏的状态。由此,家庭关系也会发生深层而微妙的变化。

张谦说:这实际上像拔河一样,在增加这个家庭对丈夫的吸引力。整个咨询过程持续了十五六次。因为虽然家庭关系的调整是直接目标,但改变周娴的自我否定,唤醒深层的自我认同,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工作。

几年过来,周娴夫妻的关系早已回归亲密,但春节前的小插曲,却让张谦有颇为欣慰的感觉:因为同样又一次面对否定,周娴自我调整的速度已经快得让人惊讶了。这说明周娴的自我认同已经相当不错。

女强人范文第6篇

问题一,砸们班的徐元元,身兼班长之神圣职位,受各路人马(老师)爱宠,简直可以说是万家宠爱集于她身。但此人阴险无比,练就一身“九阴白骨拳”(因学校不许留长指甲,改为“拳”),加上冷酷无情的眼睛,人称暴龙的子孙,“暴暴龙”,此人经本人发现,却有一个十分神经质的问题,有一次,本人错派欧俊#的作业本给她,他竟然对我拳打脚踢,不分死活,惨无人性的毒打了我一顿,经一周名明查暗访,此人有点“思觉失调”,对欧俊#特别有偏见,好像欧俊#前世欠她的债一样。这样的品格,根本不符合做女强人要大量的原则。

问题二,我们班里,陈妙莲敢忍“哭包第二”,没人敢认“哭包”第一。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巾帼”娇省娇气,好像认定全场所有的人士都是千里耳,下课后,脱胎换骨似的,一双狰狞的眼睛,一副铁齿铜牙,这位“巾帼”和人辩论起来,又是一番奇景,红通通的脸,让人以为是将要火山爆发,望而生畏,不愿纠缠下去(那时肯定的,火山爆发,这可避免的“天灾”,避之则吉)如果你当时神志不清,那你就肯定遭殃。当她江郎才尽时,你以为胜利了,不时地,只是黄粱一梦而已。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暴风雨……(以上暴力场面不比说了),这样的性格,根本不合符女强人外柔内刚的特点。

问题三,总之,女同学越爱做女强人,那我们男同学就有眼福了,不用到戏院就有喜剧看了……

上面的话都是本人的肺腑之言,请各位“女强人”高抬贵手,千万不要再扁我一顿了!

(注:以上的事例,本人可能添盐加醋,放大缩小是实的可能,请不要怪责,多多包涵)

女强人范文第7篇

一、建肉鸡养殖场

1995年,刚结婚两年的吴兰慈回娘家串亲戚,看到娘家哥养肉鸡赚了不少钱,而自己家仅靠两亩责任田和丈夫打工挣的钱勉强维持生活,就回家和丈夫商量要建鸡舍搞肉鸡养殖,丈夫十分支持她的想法,就这样两人到处筹集资金,一座5000只规模鸡舍建成了,建成后自己没有技术,吴兰慈领着不到两岁的孩子到娘家哥的鸡场拜师学艺。学成后到____买回鸡苗,边养鸡还要照顾不到两岁的女儿,鸡出栏后挣了两万多元,但自己却瘦了10斤,丈夫心疼的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媳妇”。挣钱后,不甘满足的她又建了6座鸡舍,还带动了村里12个家庭搞养殖,帮助他们技术、销售,实现共同富裕。

二、建孵化场

每回想到要到____接鸡苗都发愁,一是路途遥远,二是拉回来的鸡苗质量没有保证。她想人家孵化鸡苗能赚钱我们就不能吗?有了这个想法后就和丈夫商量,丈夫笑着说:“你就是想的远,我支持”,就这样,吴兰慈先后几次到孵化器厂家考察,多方筹集资金,一个投资200多万元的现代化孵化场就建成了。孵化场建成后就到东北、汤阴等地购买种蛋,鸡苗孵出来后,就先到自己的鸡场试养,然后再让其他养鸡户养,时间不长,销量大增,以鸡苗长势好、料肉比低等优良性能获得赞誉。

三、建种鸡场

2007年随着销量大增,但令人担忧的事来了,那就是销种蛋的种鸡场,不能保证质量和数量,严重制约了孵化场的发展,她就和丈夫商量“我们要想更大发展,必须建自己的种鸡场”,丈夫说:“我们哪有那么多钱?”,“资金不是问题,我去安排”,性格倔强的她坚定的说,就这样种鸡场又投入了800多万元,建成了养殖规模6万套的父母代种鸡场。

四、组建公司

2007年种鸡场建成后,夫妻二人商量,把孵化场、种鸡场注册成立了____奉献禽业有限公司。

五、成立____黎盈有机肥有限公司

女强人范文第8篇

玛丽・凯・阿什是近年来美国企业界升起的一颗新星。她于1963年退休后,用五千美元积蓄办起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开业时雇员仅九人。二十年后,该公司发展成为雇员五千多人,年销售额超过三亿美元的大企业。

二十多年前,为了能同我工作的公司的副总裁握手,我排队等候了足足三个小时。当终于捱到我晋见他的时候,他同我握手、打招呼――但眼睛却瞧着我身后等候接见的队伍还有多长!直到今天,我还一想起那件事就伤心,当时,我暗暗对自己说,假如有朝一日我成为被人们朝觐的人,我一定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站在面前同我握手的人士身上。

那一天终于来到了,我总是尽力使每一个人感到自己重要。有人曾经问过我:“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你难道不觉得累吗?”当然,我往往累得筋疲力竭,但我从不改变初衷,因为我曾亲身体验被一个对于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冷遇是什么滋味。把精神集中到你面前的人身上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切记,永远不要用你不喜欢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任何人。

对于人来说,某种个人关心具有奇迹般的重要意义,其作用是你所想象不到的。就以我多年前决定买一辆新汽车的事为例吧。当时,我一心想买一辆黑白色相间的福特牌汽车。那辆车是我买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钱包里装着钱,来到一家代售福特牌汽车的商行的展销厅。

售货员显然看到我是开着一辆旧车来的,认为我买不起新车,所以他根本没理我,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

结果,我打定主意买那辆福特车,所以要求见经理,可当时他出去了,我不愿意同那个势利眼售货员一起等在展销厅里,便决定出去溜达溜达。

街对面有一家出售默库里牌汽车的商行,我随意进去转转。大厅里停放着一辆黄色的默库里,标价略高于福特牌汽车。然而,这家商行的售货员却彬彬有礼,对我很注意。一会儿,他得知那天是我的生日,便客气地请我等几分钟,就出去了。他回来后,我们接着聊了起来。他祝愿我生日快乐,并送给我一束红色的玫瑰花。不消说,我买了一辆黄色的默库里牌汽车,而没买那辆黑白相间颜色的福特。

我一贯确信个人接触是重要的事件。每个月都有即将升任销售主任的美容顾问来达拉斯参加训练班,而每次我都邀请她们到我的家中作客。在家里为几百个女人准备吃喝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我确实喜欢这些女人作我的座上客。我请她们喝香气扑鼻的茶,吃家常小甜饼。想到吃的小甜饼是我亲手做的,她们似乎很舒畅。而且她们好象也确实觉得小甜饼味道不错。我的助理杰尼弗出了个好主意,印了一本叫作《销售主任小甜饼制做方法》的小册子,里面收入了我最拿手的二十种点心和茶的制做方法。有些女人还把小甜饼带回去给孩子和手下的美容顾问,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玛丽・凯亲手做的”。

我认为,公司帮助美容顾问取得她们家人的支持是不容忽视的。每当销售主任来到公司所在地参加培训时,我们都给她家中写信,向她的家人说明参加培训对她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并为她能来参加培训,对他们表示感谢。我们总是在她抵达达拉斯(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星期一把信寄出去,因为这样,信就会在正当她家的洗涤槽里堆满脏餐具,家人正因为不得不动手干活而赌气的时候寄到。在我看来,这些信件都是重要的,所以我要一一亲笔签名。

读到这里,你也许已经猜到,自从公司开张以来,每逢圣诞节、公司周年纪念日,我们都给职工发寄祝贺卡片。他们过生日时也会收到我们寄去的祝贺信。我在每张卡片上签名,并亲笔写下一句贺辞。

职工参加公司届满一年之际,我们送给她们每人一只纪念手镯,那是一条镶有饰物的金链。当进入公司三周年、六周年、九周年……的时候,她们得到的纪念品是其他首饰。当她们参加公司工作十五周年时,她们得到的是一件镶有钻石的首饰。

我们也向高级管理人员送圣诞礼物和生日礼物。有一年,我们在圣诞节送给销售主任每人一只“熊小姐”。拉一下它身上的线,它就会说,“你们是好样的”或者“我爱你,你了不起。你什么都能干。”

尽管我们的公司已发展得很大,我们总是努力在公司中保持一种家庭气氛。我们公司中的人从不互称先生、夫人或小姐。公司办公室的门上也没有头衔标识,而且除了开会之外,门总是敞开着的。可以想见,如果你开着门,人们常常会径直闯进来,打断你的工作。但是,我们认为,重要的是人们知道他们可以来找我们讨论任何重大问题。我不知道,在其他公司里分送文件的年轻人是否可以踱进董事长的办公室,坐下来聊几分钟,但我们公司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却定期来看我,向我诉说他们的抱负和梦想。

我们崇尚礼貌待人。不久前,有个人走进我们的接待室,不声不响地坐在那儿,也没说要找什么人。最后,负责接待的人员走过去问他:“先生,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没有,”他答道,“我来这儿只是为了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我一天到晚同各个公司的门房打交道,时不时地受到喝斥。可你们这儿呢,人人高兴,人人笑脸相迎,就象来到了明媚的阳光下。我一到你们公司就感到心情舒畅。”

曾有一些住在远郊的人告诉我们,他们叫车来玛丽・凯公司时,出租汽车司机客气极了,就象接待什么大人物。“去玛丽・凯公司,没问题。那是达拉斯最棒的公司,我等着乘客付车费的时候,他们会请你进去坐一会儿,有时还请你喝杯咖啡呢!”

我相信个人接触,因为它使每一个人感到受到赏识。正如有人曾说过的:“赞赏是加快车轮转速的剂。”我们的做法在企业界中是罕见的,但是,我坚信个人接触对我们公司的发展是大有助益的。

最近,有一个人给我写信说到:“玛丽・凯,公司发展得太快了,我甚至担心,个人接触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

我回信解释说,公司发展到一千人时,我就担心过这个问题。发展到五千人、一万人和两万人时,我又都担心过。现在仍然为这个问题忧心忡忡,因为我们的公司目前已超过了二十万人!我还告诉他,我将永远重视个人接触――并尽一切努力保持这个传统。我的继任理查德同意我的观点,这令我十分欣慰,因为这个原则将通过他继续得到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