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骊得珠

探骊得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探骊得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骊得珠范文第1篇

2、探骊得珠

3、亡羊补牢;

4、守株待兔;

5、掩耳盗铃;

6、害群之马;

7、画饼充饥;

8、刻舟求剑;

9、程门立雪;

10、郑人买履;

11、一毛不拔;

探骊得珠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问题情境;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丰富多彩的课改方案纷至沓来,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呼声渐渐高涨。鉴于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引导高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出几点看法。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数学情境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元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比如:在学习学生普遍感到复杂和枯燥的数列问题时,我就设计了如下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索:

肯定有不少同学喜欢看《李卫当官》,对里面的主人公李卫用机智和权贵斗智斗勇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笔者就从李卫说起:

有一次,李卫看见一个豪强想用不公平的契约,欺诈一位老农,于是计上心来:“李官人!我看你和这位大叔的交易修改成这样行不行。以30天为限:第一天让他给你一万元钱,而您只返还1分钱;第二天给你2万元,你给我们2分钱,往后每天都递增一万元,你只需给前日返还的2倍,李公觉得有赚头不?”这豪强是个土财主心直往钱眼里钻,只就前几天一算就垂涎不止:“1分换1万;2分换2万;4分换3万……”算到这里他就急不可耐地阴着笑说:这可是你说的,30天为限,大家作证不是我欺负他啊。同学们想一想,李卫是在帮豪强欺负老农吗?为什么?然后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逐条展开分析,原来这就是数列问题,学不会就会吃亏的哟:

同学们根据数列知识,分别算一算30天契约内双方的盈亏:

①豪强得钱:根据交易规则,豪强的收入正好构成等差数列。于是,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等差数列求和:得出其30天收益为:S30=1+2+3+4+…+30=■=465(万元)

②再来算算老农的收益:再认真分析交易规则,我们会发现豪强给老农的钱符合等比数列规律,于是求和得出:S30=1+2+22+23+…+229。得出最后结论:S30=1073.74(万元)

这样设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通过这个情景故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等比、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技能,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二、开放自由讨论,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针对具体数学问题开放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如笔者在带领大家学习用正弦定理计算三角形面积S=■absinC时,就先让同学们对该公式进行思考,并随时提出自己猜想的有关问题,一位王同学就率先发难:“那么,我们可以用三棱锥两邻侧面的面积和两面夹角的正弦值的积再乘以■倍算得三棱锥的体积吗?”这时,我们先不管问题的正确与否,要首先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然后,再引导学生来一起探索求证:按学生的思路,我们来假设三棱锥相邻侧面夹角为θ,分别用Sl和S2来表示其面积。最后,大家通过探究推论得出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这时我们再步步为营、趁热打铁:假设再在刚才的条件上再加一条三棱锥棱长为l,让学生判断三棱锥体积V与sinθ、l、S1和S2的关系,并写成与正弦定理类似的式子,让学生继续交流、思考和探索,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以参与者的身份在探索活动中只起到、指引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终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三、遴选教学精华,设置问题,引导探索

新课改是锐意的改革,因此,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则其善者而从之,在原来优秀教案的基础上遴选其合理成分,然后遵循“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再糅合以新的教学方案,从而探骊得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在师生互动环节上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由学生得到答案。

总之,一线数学教师应该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活的动提供思维空间,产生想学习的欲望,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本质过渡。

参考文献:

[1]张金豪.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探骊得珠范文第3篇

怀章走上书法道路,与环境熏陶和家学渊源有很大关系。中原之地,文明厚重,从古至今书家辈出,民间习字之风很盛。我和怀章的家乡同是河南郸城,建县仅数十年,名不见经传,却拥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称号。怀章出身杏林世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随父辈研习中医,年纪轻轻即深谙医术,广施仁心,俨然有成为一代名医的气象。但因为热爱书法,他毅然放弃前途光明的中医事业,告别了百草药方,一头扎进笔墨碑帖。

为此,他曾遭遇家人的反对和误解,也曾经历朋友的远离和嘲讽。无数暗夜,他形单影只,苍凉无依,只有笔墨相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书法显然不是很好的晋身之阶,更不是安生立命的理想事业。况且,习字的人都知道,要练好书法,何其难哉。比起家人为他铺就的从医坦途,他的书法之路无疑布满荆棘且前途未卜。但是,经过一番痛彻的抉择,他依然坚定地走上了书法之路。

在艺术上,怀章好学上进,临池不辍,长期浸笔墨,临习碑帖,博采众长。为了提高自己,他常常通宵达旦,流连于古碑法帖之中。他的作品上研秦汉下探明清,取法高古,诸体皆擅。近年,他投入时间最多的还是秦篆汉隶,摩崖石刻,汉砖瓦,墓志铭和造像记,他把秦篆汉隶的苍茫高古,摩崖的浑厚霸气,汉砖瓦的稚拙古朴,墓志铭和造像记的天真烂漫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胸怀,几番吐纳,又慢慢流淌在他的笔下。

观怀章的书作,气势通脱,节奏鲜明,格调高古,取法汉魏晋诸碑帖,笔法精确细腻,精美古拙,灵动自然,一丝不苟,在毫厘之间锋出八面,游刃有余。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怀章在习书时,在临帖法古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道路。他对书法的热爱正如平静外表下无法掩饰的狂放不羁的灵魂。书法,被视为中国艺术宝塔顶上的一颗明珠。在探骊得珠的道路上,少不了坎坷崎岖,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并越挫越勇,成绩斐然。

怀章在朋友中人缘很好,温和坦诚,重情义,谦逊好客,常年身穿中式唐装的他,颇有古君子之风。古语说字如其人,作书先做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相信怀章在今后漫长的书艺道路上,能植根传统,立足当代,在不断的融冶提炼、扬弃升华中,逐步走向自己的艺术高峰。

书写是怀章的挚爱,也是他一生的事业,能把爱好和事业结合在一起,怀章属于那极少数幸运的人。作为朋友,我们羡慕,并且祝福。每一个为事业认真付出的人,都值得尊敬。更何况,怀章是用生命在笔墨的世界里燃烧激情。

探骊得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挖掘教材;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随着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许多高效的数学课堂模式和方案,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认知规律各异,我们不可能照搬所有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再重复传统的题海战术。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开放的、切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

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真正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对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探索和研究,最终迁移知识、生成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对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实际抓重点、促高效进行以下讨论和研究:

一、分析认知规律,探寻知识节点

新课标要求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材是知识传递的媒介。所以,我们要以学生认知规律为经,以教学内容为纬,找到两者的结合坐标,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时,因为函数思想是初中数学重要的解题思想,是诸多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的灵魂之一。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表面的概念和局部的知识范畴进行理解,而要着眼全局,立足整个学段的高度,充分挖掘知识和学生认知的节点,唯有如此方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概念,掌握函数的精髓,为以后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二、鼓励动手实践,探索实际问题

知识有其自身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唯有经过体验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教学实践中,我们千万不能积攒问题,要让大家在实践认知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是探骊得珠、迁移知识技能的不二法门。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我们不要滔滔不绝地从定义到性质宣讲,笔者让大家用纸剪三个全等等腰三角形,分别在这三个全等图形上用笔画出同一底边上的中线、高和顶角的平分线,这时让学生将三个图形叠加对光观察,他们就会观察到“三条线重合”现象。这时,我们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说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问道:是不是只要三线重合就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再引导大家进行反证和逆探索,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实践证明,动手实践能激活学生兴趣,牵引大家发散思维,生成能力,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反思利用错误,完善知识生成

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只有正视错误,有效利用错误才能变废为宝,有效弥补知识漏洞,完成知识迁移内化与生成。

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很多学生就容易犯如下错误,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那学生会一错再错,所

以,我们应该引导反思,指导利用。

例如,假如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存在两个不相等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有的学生这样解:由于方程存在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Δ>0,即22+4k>0,得出:k>-1;以此推出k的取值范围是k>-1。

这就犯了典型的错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限制条件,这样顾头不顾腚,出现了概念性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这样引导反思:

(1)为何会犯错?(没有考虑到一元二次方程所需要满足的条件k-1≠0)

(2)怎样求正确结果?(本题:由于方程存在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所以Δ>0,得出:k>-1,然后再考虑满足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k-1≠0,最终得出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1。)

然后再设置针对性练习:假如方程kx2-2x-1=0的x有实数

根,那么k如何取值?别看这个题貌似雷同,其实暗藏杀机,其解如下:

解:若k≠0时是二元一次方程,所以会有Δ≥0,即22+4k≥0,得出:k≥-1,

若k=0时则为一元一次方程,也有实根,符合题意,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

(3)怎样杜绝类似错误?(以后遇见这样的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其次要考虑概念成立,然后再按规律解答。)

有效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反思是学生内化知识的必经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养成纠错反思的习惯,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追求能力的高度来设定启发和引导方案,坚决杜绝拾人牙慧,盲目照搬。我们一定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的结合点,然后再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设置互动灵活的教学方案以充分激活大家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完成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中学,2011(7).

探骊得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体验;语言韵律;生活素材

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语言知识的学习一需要体验,二需要积累。语文教材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介,承载着丰富多彩的知识,但是信息毕竟是以文字符号的形式传递,缺乏生机和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接收信息、体验语言、完善积累。小学生形象认知占主要地位,我们应该根据这个认知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素,再结合形象活泼的体验认知形式,诱导小学生品味语言,积累素材。多年教学实践,使我对提升小学生语言体验和积累有了较深的感悟,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以诗歌为载体,让孩子体验语言韵律

语言的韵律莫过于诗词歌赋,在小学阶段,孩子也许不能全部理解诗歌深层的含义和抽象的修辞手法,但是对于朗朗上口的韵律还是非常敏感的,小学阶段教材中也设置了不少经典诗歌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和体验语言,这样才能将语言的优美和灵活牢记于心,以期达到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才能诱导小学生浅尝经典,浸润文化,完成初步语言积累,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语言构建基础,培养语文素养。

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镶嵌了许多经典诗歌,《绝句》《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都是语气流畅、韵律规整,读来朗朗上口的传世精品,我们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活泼的教学方案来引导孩子通过诵读来体味语言的优美,这样孩子在欢快活泼的氛围中诵读、感悟和体会,可以有效强化对诗词的理解,从而揣摩作者的心境,感悟诗歌传递的情感信息的技巧。这样有针对性的引导,便于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认知以生动活泼的诗歌体裁描摹出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打着节拍开展入情入境的朗诵表演和情感演绎,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勤摘抄、多积累,在体验中推陈出新

只有一定的体验和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推陈出新。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也正好处于记忆活跃期,这就从客观上为我们牵引他们积累语言提供了条件。首先,我们的教材中选用的都是文质优美的精品,这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肇始,这些经典小文,易读易诵,我们就可创设良好的竞争诵记氛围,来牵引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索,将其中精彩绝伦的段落和优美的语句背诵下来,这样看似囫囵吞枣一时不能消化,但当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反刍和咀嚼完成知识内化和迁移。其次,组织学生自主搜集课外的语言知识素材,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相互发难、相互启发来感悟和体会语言的精美以及巧妙的运用手法,然后口诵心唯一,提升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给孩子一定的时间留白,放手让他们自己品读文章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知识内化,举一反三,推陈出新;课外,引导大家完善阅读来扩展、延伸和深化语言知识,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打好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开辟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

三、多观察、常运用,在生活中体验语言魅力

语言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然而,语言知识是无穷的,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和乐于记录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脑海完成语言知识的初步积累。可以说,语言是鱼,生活是水,语言只有放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才能充分发挥其魅力和功效。我常告诉同学们“处处留心皆学问”,鼓励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我们常用的歇后语、常见的谚语、精炼的标语以及一些意味深长、丰富有趣的小品相声等活泼用语,都要想一想创作者为何这样设计,这样才能探骊得珠,感悟到语言的真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带领大家访问、参观文化馆,来放开空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小桥流水、日落余晖等情境中,反刍自己的语言积累,体味语言的妙处。久而久之,他们在遇到同类的情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与之相关的丰富的联想,这样原始的语言积累就会不自觉地进行重组和活化,形成新的语言,来描摹特有的情境和心情。

四、多发挥常想象,完善和深化语言体验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知识积累无不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来深化理解和迁移认知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发掘文本中能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的素材,借助情感丰富和意向明确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他们引入形象的文本情境,来体味和感受语言对镜像的表达和描摹,达到领悟感情渗透写作的目的。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这篇课文朴实无华,通过写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优秀品格,让孩子学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让孩子发挥想象,将自己生活中熟悉和喜欢的某一样事物,进行仿写。这样设置,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完善了对文本思想的认知,深化了语言体验和认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积极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方法,体会情感,掌握从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能力,学会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是培养语言体验、规范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体验语言运用,最终内化知识迁移,形成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探骊得珠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鉴赏 高考

古诗鉴赏融入高考已有多年,题型由最初的选择题转型为简答题,分值由5分逐渐增加到10分左右。古诗鉴赏考查等级、分值逐年提升,反映了诗词鉴赏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一信号已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引力正指引着语文课堂教学,诗词鉴赏教学顺理成章地日益受到重视。

审视古诗词的考查与教学,我们深感处理好两者关系的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评估等一系列教学行为。

高考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应试教育受到批判、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形势下,诗词鉴赏教学处于深浅无度、难以驾驭的尴尬境地。坚持正确方向,改进诗词教学,在高考与教学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教学的需要,也是高考的需要。

高考与教学本是同根同源,互相联系的。曾经流行的“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考多难,教多难”,虽有偏颇之处,却也道出二者之间无法割裂的依附关系。高考与教学是相同目标下的两种行为。高考是教学质量的检测和人才选拔的行为,教学是服务这一目的行为;高考对教学提出质量要求,教学必然成为实现这要求的过程。《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考查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也有明确的要求: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两相对照,其核心要求是一致的。遵循《课程标准》,尊重诗词鉴赏规律,把考纲要求纳入诗词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正是高考与教学的平衡点、交汇处。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既违背诗词学习规律又背离高考要求的两种倾向。一种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讲授式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它脱离了高考的能力培养方向。教师总认为学生难以把握诗词的深度,不如自己传授来得容易,于是从背景到意义,从意象到意境,条分缕析地诠释。课堂没有学生参与,学生自主体验和感受被教师的灌输取代,无法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只落得不求甚解的背诵。另一种是急功近利的习题化教学方式,它背弃了诗词熏陶感染的根本属性。高考是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古诗词的,教师就在教学中也出两道问答题,学生连诗的内容都不甚了解,就去答题,以致鉴赏能力蜕变为答题能力。殊不知,这种答题能力与高考要求的能力相去甚远,最终学生在高考中面对试题时只能是套话连篇,不着边际。

处理好诗词鉴赏教学与高考的关系,需要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实行改革。诗词教学既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关注《考试说明》的导向。上面提到的两种施教方式正是排斥了教纲和考纲,使教学失去方向。那么,古诗词教学又该选取何种恰当的方式,既创造高效课堂,又做到与高考的有效衔接呢?我曾连续教过几届高三后,重回高一,认真总结高三教学的经验教训,对诗歌鉴赏的教学作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一文的教学,谈些认识。

一、吟诵涵咏,品味意境――这是诗词鉴赏性阅读的基础,高考答题的前提。

诵读是诗词教学的要津。古人一向倡导吟诵涵咏,就是要多读,读熟,读出意味,读出境界。舍此无法开展主旨把握、情感体验、艺术赏析等一系列活动,同样也无法准确应对千变万化的高考试题。我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不带任何问题去熟读。梁实秋曾经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通过读,学生才能品味诗词的意韵,进入诗词的意境。当然,根据古诗词自身的特点,对于怎样读,教师应该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我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是这样指导的: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可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边读边标注,先求读正确,这是读诗最基本的要求。2.读懂内容,整体把握。边读边想,逐句理解,概括大意。反复诵读几遍后,学生很快就能划分出本诗的两个层次,上阕由赤壁古迹写到赤壁之景,下阕由写周瑜的风发英姿转而抒情。这是对诗词表层意义的理解,借此也锻炼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3.品味意境,读出感情。意境是体会出来的,意境中蕴含着诗人的感情,感情要靠诵读得以体验。品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

在教学上阕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赤壁的雄伟壮阔,我作了步步深入式的引导。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逐渐由对整体的朦胧感受深入到诗的内部,通过单个词语的咀嚼,最后以声音的形式把内心的感受外化。学生在铿锵有力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壮美的意境,而且领略了诗人的豪放之情,从而完成了由意义到意境再到情感的迈进。高考虽不直接考查读的能力,但许多有关内容和情感的试题都是建立在品读的基础上的。

二、深入探究,披文入情――这是诗词学习的核心,也是高考的主体。

“诗言志”,情感是诗的灵魂,也是诗词鉴赏的难点。教学中只有师生共同研讨,才能深入到诗的“腹部”,“探骊得珠”,也才能在高考时理清思路,应答自如。情感要靠对文本语言的探究和挖掘来获取。如本诗的上阕写了赤壁壮景,下阕塑造了英雄周瑜的形象,末尾转入抒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在此,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难题也是重点。

(此时教师投影作者与周瑜的生平、官职、际遇等方面的对比资料)学生借此就能比较容易地读出这个“笑”字的深刻内涵:比照周瑜,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壮志未酬,命运多舛,一“笑”实为无奈的自嘲。“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联系文章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何必过于执著呢?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是一种解脱的方式,也是人生的豁达境界。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讨论,对这首词获得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有一定深度的。

三、咬文嚼字,深化拓展――这是诗词鉴赏的深层次要求,也是对高考常见题型的历练。

古诗向来讲究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推敲一字,不苟一词,画龙点睛,动人心魄,这是写诗的境界,也是品诗的境界,更是应对高考的基本功。抓住诗词里的关键字进行鉴赏,是学习诗词的突破口,是教学不可疏忽的环节。炼字,可以在诗眼上出题,也可以针对不同版本在用字上的差异作比较。本诗教学时,我是抓住两处不同版本的用字差异来组织炼字训练的。现以一处为例说明。“樯橹灰飞烟灭”(人教版)――“强虏灰飞烟灭”(苏教版)。教师:“樯橹”与“强虏”,你更倾向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一名学生:我认为用“强虏”好。“强虏”说明曹军的强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马,而曹军号称80万众,力量悬殊,用“强虏”符合历史事实。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越是强调曹军的强大,越能突出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另一名学生:用“樯橹”才能突出曹操的水军,而水军是这场战争中关键性的角色。与“灰飞烟灭”的字面意思好像更一致。教师:非常好。大家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把历史搬了出来。我本人也赞同“樯橹”,我的理由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还有一点,就是文学要讲究艺术,“强虏”太直接了。

炼字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使他们增长了学识,学会了品赏,增加了课堂情趣。语言鉴赏是高考的常见题型,许多时候就直接以炼字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从内容情感的整体把握继而进入局部词语的辨析,与单纯出一道用词的习题来练习相比较,哪一种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更有效是显而易见的。

四、教师参与,促进发展――这是诗词教学向纵深推进的手段,也是对学生应对高考的助动。

探骊得珠范文第7篇

一千万的金枪鱼

正当我驱车前往Barbate(一个位于西班牙南部、身处大西洋和地中海相遇处的小渔村),收音机里传出这样一则新闻:日本食品公司Suzhi Zanmai在西班牙以折合人民币1062.5万元的价格竞价购买了一条222公斤的金枪鱼。这样一个价格,非但没有令我惊奇或景仰,反而让我发笑。金枪鱼确为一道珍馐,鲜美的味道和细腻口感让人过口难忘,不过为此付出如此的一笔巨财……。我出生在南欧的南方,对于金枪鱼是从小吃到大。那里的金枪鱼鲜美无比,但价格与前述者有着天壤之别。即使是一条能被现代人评为最优质的深海蓝鳍金枪鱼,一公斤也不会超过人民币170元。可见,要吃到一条好的金枪鱼,价格不是关键,重点是选对地方。

地球的各个海域都可见金枪鱼的踪影,而其中最珍贵的蓝鳍金枪鱼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从大西洋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游到地中海产卵,Conil和Barbate这两个渔村则是最佳捕捞地点。这里的人们从三千年前便开始在这片交汇海域里使用一种被称为Almadraba迷宫一样的设置,鱼群一旦游入这个设置便再也无法逃脱被捕捉的命运,这个过程就好似一场斗智斗力气的游戏。

在Barbate有欧洲最好的海产品罐头加工厂,金枪鱼被当地人昵称为“海猪”,因为它就像猪一样全身都是宝。渔民将一条金枪鱼分割成24块,每一块都各具风味。而我曾有幸目睹过“大师”分割金枪鱼的精彩壮观场面,终身难忘。在Barbate最著名的金枪鱼餐厅名为El Campero,这里的金枪鱼烹饪可谓美食界的参照,可以品尝到西班牙最上品的蓝鳍金枪鱼。这里也是唯一一家推出全金枪鱼品尝菜单的餐厅。它的出品包括当地传统菜肴,如“洋葱烩金枪鱼”、“甜雪利酒金枪鱼丸”,也有遥远的异国风味,如“金枪鱼生鱼片”和“金枪鱼塔”,后两种选用的是最优质金枪鱼的最佳部位。每到金枪鱼捕捉季节,在El Campero餐厅里都能见到刚捕上岸的200多公斤的整条金枪鱼。

下次的欧洲之旅,建议你改变传统的路线,来到南方的南方,那是弗拉门戈之乡,阳光垂青的热土,也是出产欧洲最好金枪鱼的地方。

北京 赵凡

如果有的选,我宁可去喝拉菲正牌,或者花和拉菲传奇一样的钱去喝更好的酒,喝着这略带粗糙和青涩味道的标着拉菲名字的普通波尔多酒,我明白有些选择总是有根源的。

爱马仕的黄丝带

我有位“拜金女”型的朋友,对任何事讲究得无以复加,喜欢谈论的自然是那些顶级的奢侈品牌。朋友聚会,点酒的工作通常由我担纲,大家都相信我能在偌大一本酒单中挑出品质出色且价格合理的酒来,只有和她在一起,这个工作一定要由她来做。

最近的一次聚会上,我看到在她的手机上绑着一条橙黄色丝带,被她一脸郑重地告知这条丝带是她花700多块买的爱马仕。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不是重点,“好吧,那你今天想喝什么?”我怯怯地问,因为我的意见往往获得的是她的惊愕——这是个什么东西?或者鄙视——我怎么能喝这个?“这里也没什么好喝,要不就这款吧,好歹是拉菲出的,虽然是下线品牌。”我看到她的纤纤玉指移到酒单上“拉菲传奇”一栏,心中开始暗暗诅咒:“这哪儿算下线品牌?不过是拉菲的贴牌酒而已。”

很多人都不了解,在波尔多分“酒庄酒”和“品牌酒”两种情况。前者顾名思义,从葡萄种植、酒的酿造、橡木桶中的陈酿一直到装瓶过程都是在酒庄中完成,这样的酒不仅具有品质保证,更代表酒庄特有的风格;而“品牌酒”则是一些大型葡萄酒经销企业,比如拉菲的母公司DBR(Domaine Baron de Rothschild)从波尔多各处收购散酒然后贴上自家品牌销售的产品。这样的酒徒有拉菲的牌子,其实哪还有一点拉菲的影子?

这就是迷信品牌势必产生的悲哀。如果有的选,我宁可去喝拉菲正牌,或者花和拉菲传奇一样的钱去喝更好的酒,喝着这略带粗糙和青涩味道的标着拉菲名字的普通波尔多酒,我又瞄了一眼那条1公分宽20公分长的黄丝带。我明白有些选择总是有根源的。

潮州 戴爱群

你一定要吃潮州菜

你是美食爱好者吗?

如果是,你一定要吃潮州菜。

你一定要去潮州吃潮州菜。

你一定要吃方树光师傅的潮州菜。

方师傅的菜好在哪里呢?

一言以蔽之——清淡。

三九寒天,为躲避京城的阴霾,我们一行4人去潮州凤凰山问茶,顺路探寻潮州菜的源头。在方师傅主理厨政的“香得乐”酒家共吃了两餐,近20道菜点,个人最欣赏如下3道:

冷切石斑鱼肚:选用百斤以上的鲜石斑鱼胃,用上汤汆熟,晾凉,批片,铺在碎冰上,仿佛刺身一样上桌。口感软、嫩、滑、韧、爽,鲜甜,带一点淡淡的胡椒香,清新隽永,美妙无匹,令我大开眼界。

九丛烩多宝:将多宝鱼两片鱼肉片下,切薄片,放蛋清、清油拌匀;鱼骨架拍生粉炸酥,鱼片过油,留少许底油加姜片爆香,加鱼片、九丛菜(即九层塔)叶、辣椒角、清汤、盐、味精,勾芡;将鱼片装回骨架,整条上桌。多宝鱼也是人工养殖的货色,我在北京一般不点,这儿的高明之处在于加入九丛菜,两者相配产生极其诱人的馨香,鱼片的火候恰到好处,又滑又嫩,尤其余事了。

清蒸淮山:山药去皮,切片清蒸,装盘,浇上一勺肉汤,鲜香滑润,腴而能爽,淡而有味,朴实无华,却好吃得令人感动。

为方师傅菜谱《潮菜掇玉》作序的曾楚楠先生说得好:“清淡,要求菜式的色泽淡雅,气味芬芳,不油不腻,突出主味,去除杂味。清淡并不意味简单、简易,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求鲜,清中取味。亦就是说,在食料的配搭上,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曾先生不仅是潮州文史专家,也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大家,短短几十个字,举重若轻,探骊得珠,点出了潮州菜乃至中国菜美味的真谛。

为方师傅菜谱《潮菜掇玉》作序的曾楚楠先生说得好:“清淡,要求菜式的色泽淡雅,气味芬芳,不油不腻,突出主味,去除杂味。清淡并不意味简单、简易,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求鲜,清中取味。亦就是说,在食料的配搭上,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

台湾 董孟浩

从味道和呈现上来说,即使在台湾这样的小地方,它依然存在着每个店家都有不同的秘方、技巧和味道,以及台湾北部和南部不同的出品形态。

卤肉饭记忆

虽说台式卤肉饭早己是很多人对台湾小吃的第一印象,可是对台湾人而言,它却是最普遍最常见、但也是最不能消失不见的家常美味。别小看它,那好似红烧肉淋在米饭上的简单动作,并非是家家户户都能烧出来好的滋味。

在台湾有店家写“鲁肉饭”,也有写“卤肉饭”,在这里我认为“鲁”和山东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便有些此饭源自鲁的传说,但我更愿意相信是音译和笔误下产生的“将错就错”。从味道和呈现上来说,即使在台湾这样的小地方,它依然存在着每个店家都有不同的秘方、技巧和味道,以及台湾北部和南部不同的出品形态。

台湾还有一种很容易和卤肉饭混淆的小吃叫肉燥饭,是以猪瘦肉剁碎,再以大料、酱油、米酒等熬制两天而成,卤肉饭则是手工切制肥瘦都有的“肉丁”来熬制,这是两者主要的区别。话虽如此,但台湾的南部人依然习惯称北部的卤肉饭就是肉燥饭,原因是南部的卤肉饭是很大一块卤好的五花肉躺在热呼呼的米饭上,这和北部切成肉丁的卤肉饭截然不同,而现在大陆流行或大家认知的,便是台湾北部的卤肉饭做法。

探骊得珠范文第8篇

【摘 要】 本文就地方媒体一段时间以来对社会性问题报道的导向提出质疑,这些报道夸大并抬高性、性生活的地位、功能,散布泛性论论调,对夫妻性生活问题的关注抛开精神层面,并蛊惑以法律手段干预等,对两个文明建设产生负面效应。还对媒体性问题报道应该作为的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地方媒体; 男性健康; 无性婚姻; 性生活不和谐; 法律; 离婚

1 地方媒体对受众性问题报道的误导

时下,我们南京地区的一些大众媒体“性”趣盎然,夫妻性生活成了这些媒体所开发的“性”奋点,其中又以关注男性性生理问题为焦点。笔者随手翻阅某日一份地方报纸,有关“彻底”解决男人各类性健康问题的商业广告达10处之多,有的占半个版面,有的占整版篇幅;有的广告是特邀权威专家举办大型会诊活动,有的广告销售中外专家精心打造的“护龙助阳”内裤,有的广告销售从国外引进的或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助阳药等,一些售药广告还编成有名有姓的娓娓动听的故事,使人深信不疑。我们南京还有多个地方广播电台,每晚八时起直到午夜,先后播出男性性健康的专题节目,并由专业医师坐镇电台接听热线电话,患者电话打进去,一二分钟,不需见人、无需化验,病情就确诊了,药方也开好了。各家电台推销的助阳药都说很管用,效果非常明显,只需服满4个疗程左右,就能达15公分以上,性生活能维持3~40分钟,治愈后不复发不反弹。这些药对前列腺炎症、有效,对月经不调也有效,对肾阴虚、肾阳虚均有效,而且还得抓紧时间购买,正在搞活动,只剩最后3天……。本人不是医生,但对某种药能治好男女性医学方面的所有疾病,很难相信。如果说,商家为了推销产品,在营销宣传过程中言过其实,让消费者愿者上钩,见怪不怪;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一氛围下,传播先进文化主阵地的许多编辑、记者也不甘寂寞,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报纸上什么“关注无性婚姻”、“性生活不和谐”、“大胆追求‘’”等等诸如此类的报道频频出现,并且还用上头号字体、通栏大标题吸引受众眼球,使性科学知识的普及偏离正确方向。媒体对大众的影响不容置疑,不久前各报报道了染发剂可能致癌的消息,美发店染发生意锐减,即使节日临近也没有顾客要染发。由此可见,媒体对夫妻性生活问题十分偏颇的报道于和谐社会建设十分不利,误导广大受众对“性”、“性生活”的正确认识及态度,下面从三个方面作分析。

1.1 误导之一:抬高性、夸大性,进行泛性论宣传

所谓“泛性论”,即过分强调性的生命本质与身心活动地位的观点和理论。最为典型的说法,见《扬子晚报》2004年10月28日B9版刊登的某专家的论调:“众所周知,人有三大生活,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而性生活有三大功能,即生育功能、健康功能和享乐功能。”贸然一看,物质、精神、性的生活都是人类所需要的,没什么疑问,其实不然,这里面有认识论、世界观问题。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物质与精神是辩证唯物论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起反作用,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来完成,物质与精神两个要素高度概括了世间一切事物的矛盾性,性、性生活也不例外,即性、性生活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只能是两个基本要素所概括的内容之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长期的治国方针,决不容许恣意篡改。把性生活摆在物质与精神生活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理论上极其荒谬,在实践中对社会危害极大,这就是在广大受众中抬高性、夸大性,散布泛性论,对社会“性化”起推波助澜作用,给两个文明建设带来消极和负面效应。媒体把“性”作为卖点,彰显、的满足,置社会的、理性的文明于不顾,还不知有多少人会受到传播媒体的洗脑。此外,媒体有必要鼓吹性生活有几大功能吗?用意何在?在国人中越是文盲夫妇的生育越多,全国13亿多人口还不够吗?性生活可以增强健康,但没有性生活就没有健康吗?性生活=健康吗?至于鼓吹性的享乐功能更荒唐,难道社会的性泛滥还不够吗?谁能知道遍布城乡的可能涉性的场所有多少,还有未婚同居,、包二奶、养小蜜、性病艾滋病的快速蔓延等等,难道性享乐功能还要媒体、专家来对百姓教化?或许,媒体要辩解,上述观点是“性学研究专家”的言论,报纸只是客观报道,对与错由专家负责。笔者认为,该报纸只是在借专家之口表达报纸的观点,或者是在无知中追赶时尚。专家观点不适合你们编辑、记者的口胃能见报吗?况且有的“专家”不就是你报纸包装、热炒与翻炒出来的吗?媒体误导受众对性、性生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难咎其责。

1.2 误导之二:以“无性婚姻”、“性生活不和谐”为社会热点,误导受众的认识和价值抉择

《扬子晚报》2004年10月22日在C1版刊登都市白领许琴因无法忍受与丈夫杨明之间的无性生活毅然向法院提出诉讼离婚的报道,并组织了“无性婚姻是否该终结”的讨论,还开通热线电话,先后有上百名读者就此话题发表看法,大多数读者支持许琴离婚。该报还以“关注无性婚姻”热线话题作了连续报道。2005年12月4日《南京日报》B4版用通栏大标题“无性婚姻征婚点首现南京”报道城南某婚介所专为婚后不过性生活的男女介绍对象,生意不错。对媒体创造的新名词“无性婚姻”,笔者实在不敢恭维,婚姻既然是由两个有性别者组成,怎么能叫无性呢?婚姻都是有性的。所谓无性生活婚姻,可能指无插入式生活婚姻,这是媒体极其狭义的定义,把夫妻生活的全部内容单单指向插入式生活,抛开性生活的精神层面,误导广大受众对性生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夫妻的婚姻生活是双方身体和情感的高度交融,插入式只是其中之一,接吻、抚摸、按摩、情话绵绵等都是夫妻生活的重要内容,都能给夫妻带来满足与快乐。人类除了、阴道等性器官外,手、嘴及身体其他部位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性敏感性,只要感情好,甚至完全停止插入式的夫妻生活照样能有声有色。因为除了,还有很多可以释放性能量的方法,即便一方患有生理疾病,有许多方法可以弥补疾病对的影响。所谓“性生活不和谐”更是一个概念模糊、语义不清的很不确定的名词。2005年4月17日《南京日报》A2版以“三成多离婚源于性生活不和谐”大标题,报道某著名性学专家在第8期新城市市民学堂所云:“一项调查表明,34.7%的离婚是由性生活不和谐引起的。”报纸未对抽象数字的出处说明,如调查年份、地点、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等,使读者无法对该信息作甄别,媒体在以武断蛊惑人心。作为地方党报如此轻率地炒作夫妻性生活,令人不解。性生活和谐与否有可以测量的指标吗?性生活的感受应是属于夫妇自己的,本来只要双方在感情上即在性心理上能得到满意就足够了,不去追求什么也应是和谐的性生活。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寻找自己的快乐。但是如果接受了外界影响,如应该达到多少时间,应该有怎么样感觉等以后,则可能怀疑自己在性生活中的真实体会和感受,觉得存在什么什么问题。这就是媒体误导受众在婚姻关系中过分关注性生活可能引发的后果,有点问题的则会更加忧郁和焦虑,没有问题的甚至会无端猜测,毕竟有相当多的受众对与性有关信息的正确与否是无从识别的。夫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夫妻生活中即便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并非表示就不和谐、不幸福、不美满。新婚夫妇的性生活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调适才能逐步协调、和谐,而年老夫妇有爱无性未必不和谐。所以夫妇性生活的和谐与否完全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非专业媒体跟风媚俗将其作为社会热点炒作,本身就是导向的错误。

1.3 误导之三:“性”福问题亟待法律给说法

《扬子晚报》2003年10月22日A8版报道了我省如皋市有10多位农村妇女大胆走上法庭,用法律维护自己做女人做妻子的权利,大标题是:“如皋妇女大胆追求‘性’福”。2004年6月中旬《南京日报》以“女性争取‘’应该肯定”为标题,连续报道南京某妇女要求法院判令她丈夫尽夫妻义务,给她“”。似乎夫妻性生活问题全归咎于丈夫。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10月25日《扬子晚报》C3版上方用特号字体通栏标题:“无性婚姻亟待法律‘给说法’”,报道南京大学法学院邱教授的这一观点,邱教授认为:“无正当理由拒绝与对方过性生活视为违反法定义务”、“性生活决定家庭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出台”等。这也是一个很偏激、武断的观点,极具误导性,媒体的立场就是把性与爱、与责任分离,去追求个人的“性”福,纯粹是“性本能”决定论。我们说,法律是带有强制执行的含义,真不知一方被强制的性生活如何进行,即便一方被勉强完成“义务”,这个过程除了泄欲,能有情感享受吗?性生活是两厢情愿的爱的交融艺术,夫妻一方如果只考虑从中得到什么是不可能探骊得珠的,相处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性还有什么意义呢?即便走上法庭、赢得官司,“”能得到吗?我们说影响夫妻性生活的和谐与否的因素非常多,有身体、心理、技术技巧、经济问题、人品缺陷、服用药物、年龄差距、文化观念以及家庭琐碎事情等等,所以当事人在作出是否要因性生活问题离婚前,要全面慎重地询问专业人士,不可草率行事;只是单向法官、律师去说,法官、律师对性科学的知识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如果不借助于专业人士的分析判断,说不定你就会被错判官司,到头来失去爱情、失去家庭、失去真正幸福,始作俑者就是媒体惹的祸。再说,离婚后就一定能找到理想的性生活保证和谐的另一半吗?一般说,夫妻之间生活不和谐问题,首先应反省一下自己,只有坦诚交流,彼此慰藉,认识并承认自身的不足,或相信对方能够改变,给予第一,索取第二才有可能获得生活的和谐美满。

2 非专业媒体对性问题报道需注意的要点

一般来说,地方主流媒体,如城市党报、综合性晚报等,在关注社会性问题的报道方面是力不从心的,由于缺少专业知识,一些编辑、记者虽然想做这方面的事,但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在自身缺少对性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思考情况下,难以向广大读者传播正确的性知识、健康的性观念。如果你分辨、鉴别不了某些专家的观点是否正确,你就可能成为传播错误观点、传播脱口秀言论的工具,使谬种流传、误人不浅。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媒体做好社会性问题的报道,需要从业人员多学习、多思考,集思广益。对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要很好注意把握。

2.1 应注意弘扬主旋律

地方媒体对涉“性”问题报道的社会责任及舆论导向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作为媒体来说,尤其不能忽视自己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在对婚姻、家庭及两性生活的宣传报道导向上应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面引导为主,不能片面追求群众“眼球率”,更不能追随商品文化泛滥的现状,迎合时尚、低俗。报道现代家庭的夫妻生活,不宜强调离婚,更不宜强调什么因“性生活不和谐”的离婚,如前所述,这是非专业人士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相关报道既缺乏文化科学深度,又缺乏精神层面高度,直接影响社会文明风尚。在遇到有关性生活、、等内容时,非专业媒体应注意慎重把握方向,文字表述严谨,没有必要做到摇旗呐喊的地步,毕竟这些问题很隐私,很专业,很敏感。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报道内容理当首推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以及家庭和谐稳定,有如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也如一对对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妇在结婚誓约中所说,无论贫穷、富有,健康、疾病,携手共度未来人生。

2.2 注意摆正“性”的位置

众所周知,人类的“性”,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述,那就是“爱”。就是说,人不仅有性本能欲求,还有爱的情感,人类的逸在爱之中。动物的性,其的解决可以不分时间、对象、场合,泄欲完事。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系更为复杂,因此不论何种性问题的解决,都应放到综合因素中的各种关系里来考虑。、性生活问题是重要的,但对政府对家庭对个人来说,都不是第一位的。是重要的,但感情更重要。性生活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比生存的欲望、发展的欲望、安全的欲望、创造的欲望更加重要。性是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包容人间所有的快乐。有人常夸张性在夫妻生活中的作用,说什么性生活不协调造成夫妻感情不好,其实正好相反,因夫妻感情不好造成的性生活不协调问题更多。感情不出问题,合不和谐不难解决。对于性,我们既不能夸大,也无需小视,否则,不是为朝三暮四、同居、离婚、寻求外遇找到合理的借口了吗?性生活比感情更重要吗?美国一杂志社曾就此问题对10万名妇女作问卷调查,其中72%的应答者认为,只要她们的丈夫对她们好,对她们温柔体贴,不管性生活如何,她们都满意,而且,在这72%的妇女中,有40%的人在40岁以下。这一结论说明,建设和谐社会,关注夫妻性生活,应该首要地、更多地关注夫妻感情交流问题,对于夫妻关系来说,感情始终是第一位的。将专业性很强的夫妻性生活问题开辟专栏,大讲特讲,是非专业媒体选题的一大败笔,只能不了了之收场。

2.3 爆料“性调查”数据需注意分析问题原因

一些媒体爆料社会“性调查”数据普遍不够科学、严谨,许多数据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因为缺少分析研究问题产生原因的内容,其实就是随意某个专家口无遮栏的数据,极不严肃。我们知道,性生活、、性关系属个人绝对隐私,对此要能调查到真情实况,要用专业的调查方法,并取一定的样本量。工作量很大,这不是哪一个人能随意做到的,最后调查数据的应用还要受到调查范围的局限等。上文提到的那个所谓“性调查”数据就是在以讹传讹,破绽百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相比之下,专业媒体对性问题调查数据的披露、报道,一般都比较严谨、规范,能使人感到真实可靠、具权威性,应该能够作为管理部门决策依据。请看2004年8月6日《中国人口报》第1版报道,大标题为:六成多中老年“阳痿”患者因心病所致,内容是披露京沪穗三地一项联合调查的发现,即北京广安门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广州市二院随机抽取40~70岁男性中老年社区居民样本,ED高达65.7%。随后经临床研究,由生殖器病变所致仅占10%,61.3%是心理因素所致,其余则由于患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或因服用一定药物所致。换句话说,中老年中至少90%的ED只是暂时的现象,可治,可治好,用不着套上“无性婚姻”、“性生活不和谐”的不明不白的“帽子”,更不用以“离婚”、“法律给说法”相慑服。该报道提示:对男性性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关注普通人的情感状态及身体一些疾病对障碍的影响,这是切中时弊的,应是我们关注男性健康问题的主基调。

2.4 对性问题报道媒体作为的建议

首先,面对我们日益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性环境,呼唤性道德的重建及传统婚姻道德的发扬光大,是媒体永恒的主题,也是性的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的重点内容,更是配合政府做好在“性”方面的社会管理工作,坚决抵制和批判违反公众性道德准则的现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其次,关注人口优生事业,为社会长治久安服务,大有作为。怎样才能生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这些方面的性科学知识都需深入挖掘,作深度报道。第三,关注夫妻生活的情感沟通问题。夫妻之间关系首先是受情感支配的,性生活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有效的交流,而不是强调单方面的感受,应该互动。一般来说夫妻之间单纯的生理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人心互动问题就十分复杂,这也是媒体能有所作为的原因。第四,告诉受众,在遇到性和生殖健康方面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咨询,或专科医疗诊治,并提供正规的性治疗的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