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绿豆的生长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种绿豆很简单:绿豆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只要有一个小瓶子就可以种了。每天要浇水一两次,水不能淹没绿豆。
头天晚上刚种下的绿豆,第二天就有变化了。绿豆变得鼓鼓的,就像喝了很多水,原来又小又硬的绿豆一下子变得又大又硬,把它的衣裳都撑破了。两个豆瓣也分开了些,仔细一看,中间还长出一根嫩嫩的小白芽。
第三天,绿豆把它的绿豆衣服了。两个白白的豆瓣被一根长长的尾巴——茎托起来。茎又白又嫩,闪耀着光芒。茎下端长出很多棕色的根,又细又长。
第四天,绿豆从两片豆瓣之间抽出两片嫩黄色叶子,叶子像燕子的尾巴一样美丽。豆瓣也变成了紫红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第五天,绿豆的芽越长越长,嫩黄色的叶子变成了绿色,慢慢舒展开来。豆瓣反而变成了黄绿色,根也变成了白色,真是神奇。绿豆苗越长越高,叶片越长越大,豆瓣却脱落了。
2、选品质较好的绿豆。把绿豆用温水浸泡到绿豆发出小小的芽。去除坏、烂的豆子。
3、将木盒底部铺上毛巾。把绿豆倒入木盒。铺平。在绿豆上再盖一块毛巾。在毛巾上再压一块木板,上面压一块重物(以利豆芽长粗)。
4、每天浇水两次左右。浇时要让水逐渐渗透,将绿豆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
5、夏季大约4天左右,冬季大约7天左右,绿豆芽就发成了。
如何培育豆芽?
自己培育豆芽,其实非常简单。
第一,选豆。挑选一些完整的绿豆,清洗干净,放在不锈钢的小盆中,在盆中倒入凉水,绿豆要完全浸泡在水中。大约6~8小时后,若仍有绿豆漂浮在水面上,则弃之不用。此时有些绿豆已经破皮,洗干净,备用。
第二,开始培育。将投洗干净的绿豆放在干净的小盆中,不加水,然后紧挨着绿豆盖上一层湿布(砂布制的笼屉布效果最好),主要为绿豆提供水分。而不在盆中加水,是为了防止绿豆腐烂。
第三,正式培育。若时间充足,尽量每4小时投洗一次绿豆和屉布。上班族的朋友,必须每天早晚各一次。不然屉布水分会蒸发完,绿豆没有水分,就不会发芽,而且绿豆若长时间不投洗,豆子本身也会出现问题。可能会培育失败。
第四,培育完成。夏季因温度适宜,一般4~5天即可。5天左右时,绿豆芽大约有5厘米左右。此时的豆芽非常鲜嫩,而且没有须根。而7天时,绿豆芽大约会长长到十几厘米。此时的豆芽须根特别多,虽然依旧很嫩,不过比起5天左右的口感稍差。
需注意的是在绿豆芽的生长过程中,尽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位置。夏季时间一般要短一些。而冬季,气温偏低,可能会影响生长周期。若室温整体偏低,可以放在暖气周围,但不可放在暖气片上。
绿豆芽和绿豆的营养成分大比拼
营养素 绿豆(100g) 绿豆芽(100g) 上升或下降
能量(kcal) 329 19
水分(g) 12.3 94.6
碳水化合物(g) 62 2.9
维生素C(mg) ― 6
从表中不难看出,其中维生素C从无到有,碳水化合物降低,而且同等量的条件下,总能量降低。
如何鉴别化肥豆芽?
虽然自己发豆芽很简单,也并非人人有时间来做,总会到市场上购买。那我们如何避免买到化肥豆芽,减少危害呢?
1.看根部:自然生长的豆芽有根须,而且根须处非常尖细,且无烂根现象;使用化肥的豆芽根短,根须不发育,缺根或者少根。
2.看豆芽杆:自然生长的豆芽杆偏细,色白偏黄;而使用化肥的则杆粗壮,灰白。
3.折断:自然生长的豆芽,不易折断,折断后,无水分或水分冒出很慢;而使用化肥的则易折断,且折断处水分立即冒出。
4.品尝:自然生长的豆芽,咀嚼会有豆腥味。而使用化肥的则会有淡淡的氨味。
化肥豆芽到底有啥危害呢?
所谓化肥豆芽中的“化肥”主要指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在豆芽中以硝酸盐形式存在,会在微生物(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物生成的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而且其中的化肥大部分被豆芽吸收,这种豆芽不仅口感差,无脆嫩鲜美味道,还会对胃产生刺激。所以人吃了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菜,必然会伤害身体。
“无处不在”的绿豆芽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质量浓度为16×10-2g/mL的薇甘菊挥发油处理大豆种子后,发芽势与发芽率均小于对照,说明该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10-2g/mL、8×10-2g/mL、4×10-2g/mL3个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处理绿豆和小麦后,发芽势小于对照,但发芽率和对照一样(100%),说明这3个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绿豆和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滞后作用,但不影响最终种子发芽率;而其他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处理绿豆和小麦种子后,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没有差异,说明对绿豆和小麦的种子萌发没有影响。综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小麦和油菜种子的萌发不同程度地受到薇甘菊挥发油的抑制,且质量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受质量浓度16×10-2g/mL的薇甘菊挥发油处理的苋菜种子不能萌发,说明苋菜种子完全被抑制或被致死。
2薇甘菊挥发油对受试种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由图3和图4可知,高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大豆根长生长抑制率和苗高生长抑制率为正值,而低质量浓度时为负值;说明高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大豆根长和苗高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低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大豆根长和苗高生长有促进作用。薇甘菊挥发油对绿豆的根长生长抑制率均为负值,说明薇甘菊挥发油能够促进绿豆的根长生长;相反地,对绿豆的苗高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图3和图4还显示,薇甘菊挥发油对小麦、苋菜和油菜的根长和苗高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薇甘菊挥发油对油菜的根长生长抑制率和苗高生长抑制率最大,说明几种受体种子中油菜种子对薇甘菊挥发油最敏感。
3结论和讨论
3.1结论
薇甘菊挥发油对5种供试种子的萌发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低质量浓度的挥发油对受试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低质量浓度的挥发油能促进大豆种子萌发。薇甘菊挥发油对大豆幼苗的生长表现为高质量浓度抑制低质量浓度促进,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绿豆表现为促进根长生长,抑制苗高生长;对小麦、苋菜、油菜籽幼苗生长影响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低质量浓度抑制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纳米器件;碧护;绿豆芽苗;生长
中图分类号:S5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碧护是一种新型植物调节剂,其作用原理是促使植物感受光的相关基因开启时间提前。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绿豆为超市购买。“碧护”为生长强化剂。采用的纳米器件的主要成份是TiO2和ZnO涂布于塑料片上,面积为14cm×12cm。碧护溶液的配制:将1g碧护粉末溶解到15L水中制成溶液。纳米“活化水”的配制:将1/2片纳米器件浸泡到15L水中5h,制成纳米“活化水”。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60g绿豆种子,处理分别标记为CK、T1、T2。3组种子浸泡后都需要铺放在铺有湿润吸水纸的篮子中,并且前3d要遮光处理;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时喷施对应的溶液以保持水分湿度。
1.2 取样方法
待芽苗长出2片真叶和胚轴长度约达15cm时,采收芽苗并去根。用于测定形态样品:随机从每个重复中选取20株长势均匀且代表性强的绿豆芽苗(用于称取干重),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选取的20株中选6株。用于品质测定样品:选取测量形态指标的芽苗后,从每个重复剩下的芽苗中选取等量芽苗去根、洗净、擦干、切碎和称重后,用锡箔纸包好保存于-30℃冰箱中备用并做好标记。
1.3 形态指标的测定
测量每个处理组18株芽苗样品的茎粗和胚轴长度;将每个重复用于称取干重的20株(每个处理共60株)芽苗在洗净并且擦干水分的前提下称量其鲜重;放进烘箱于70℃下烘干至恒重,再称量其干重(精确到0.1g)。
1.4 品质指标的测定
1.4.1 Vc
Vc的浓度Y=-0.2551X+0.2714,计算样品中Vc的含量。得到的数值Y为4mL提取液中含Vc的毫克数,则鲜样中Vc的含量(mg/g)=。V1为提取液总体积;V2为测定用体积量;W为样品鲜重。
1.4.2 可溶性固形物
取一定量的样品,研磨成匀浆,用纱布包好后将匀浆的汁液挤到测可溶性固形物仪器上并读取样品中含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比数值。
1.4.3 可溶性蛋白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可溶性蛋白的浓度Y=164.39X-2.7423,计算样品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样品中蛋白含量(mg/g)=,其中Y为标准曲线方程值,μg;V1为提取液总体积,mL;W为样品鲜重,g;V2为测定时加样量,mL。
1.4.4 类黄酮、可溶性总酚
取0.5g菜薹表皮,放入10mL的1%HCL甲醇溶液室温浸提2h,倒出浸提液待测。
1.4.5 叶绿素
随机从每个重复中挑选出6株长势均匀且代表性强的豆苗叶子直接利用产自日本的叶绿素计(SPAD-505)测定其叶绿素SPAD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纳米器件和碧护处理对绿豆芽苗产量和形态的影响
2.1.1 干鲜重
无论是碧护还是纳米器件处理对绿豆芽苗的干鲜重都无明显影响。
2.1.2 胚轴长度与茎粗
碧护与纳米器件处理能够降低绿豆芽苗的胚轴长度和增加绿豆芽苗的茎粗。
2.2 纳米器件和碧护处理对绿豆芽苗品质的影响
2.2.1 绿豆芽苗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T1和T2处理中绿豆芽苗的叶绿素SPAD值分别降低了2.52%和1.92%;方差分析表明,T1、T2处理较CK处理差异不显著。
2.2.2 绿豆芽苗Vc含量的影响
T1和T2处理中绿豆芽苗的Vc含量分别降低了15.51%和18.51%;方差分析表明,T1、T2较CK差异不显著,说明纳米器件和碧护处理使绿豆芽苗的Vc含量降低不明显。
2.2.3 绿豆芽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T1处理中绿豆芽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而T2处理中绿豆芽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轻微的增加;方差分析表明,T1处理较CK有显著差异,而T2处理较CK无显著差异,说明T1可使绿豆芽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而T2处理对绿豆芽苗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
2.2.4 绿豆芽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T1、T2处理中绿豆芽苗的蛋白质含量均大幅度降低;由方差分析表明,T1处理较CK无显著差异,而T2处理较CK差异显著,说明T2处理后可使绿豆芽苗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T1处理后对绿豆芽苗的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
2.2.5 绿豆芽苗可溶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T2处理可以使绿豆芽苗的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
3 讨论与结论
3.1 对绿豆芽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表明:无论是碧护处理还是纳米器件处理对绿豆芽苗的干鲜重都无显著影响。碧护溶液和纳米器件处理后的活化水都可以促进蔬菜生长发育。碧护和纳米器件处理可以降低绿豆芽苗的胚轴长度,使绿豆芽苗的茎粗增加,并碧护处理后绿豆芽苗胚轴长度的降低和茎粗的增加效果更明显。
3.2 对绿豆芽苗品质的影响
实验表明:碧护和纳米器件处理后绿豆芽苗除了类黄酮和可溶性总酚的含量有显著增加外,其余叶绿素SPAD值、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无显著增加。纳米器件处理对绿豆芽苗的类黄酮和可溶性总酚含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实际生产中对于一些有特殊品质要求(要求类黄酮和可溶性总酚含量较高)的作物生产上建议采用纳米片处理的活化水来种植。
参考文献
[1] 陈月辉,赵光闲.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制备方法及应用[J].橡胶工业,2004(51):182-188.
[2] 丁永良.纳米材料与水产养殖[J].中国渔业经济,2003(2):43-44.
一、培养自主探究兴趣
策略1:亲近自然,萌发意识。
为了激发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我把引导他们主动亲近大自然作为突破口,逐步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如:每天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种植园里照顾蔬菜宝宝,学着用小锄头,尝试除草;鼓励幼儿尝试地种一些常见易活的蔬菜,如大蒜、青菜等等。通过“认识农具、剥蚕豆”等种植活动,幼儿喜欢上了用不同的小型农具,尝试播种,坚持经常到种植地里观察蔬菜宝宝,体验与蔬菜宝宝共同成长的喜悦。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蔬菜的生长过程,激发了幼儿主动亲近大自然。
策略2:细心观察,培养兴趣。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创造意识。观察是通往探究世界之门的第一步。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观察,即观察研究对象本身,除了进行观察记录外,还应该引导幼儿在观察时发现更多的问题,注意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关系,并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比如:在自然角里,幼儿带来黄豆放在小瓶子,倒入水。幼儿每天都来自然角观察,交谈中也能听到“我发现黄豆在水里变大了。”“黄豆长出了白白的东西。”“黄豆发芽啦!”我及时捕捉到了教育契机,设计了探究活动《黄豆芽和绿豆芽》。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观察方法,对黄豆芽和绿豆芽外形特点有具体的感知。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过程中,促进幼儿逐步发展良好的观察能力,同时幼儿知道豆芽有丰富的营养,要多吃豆芽菜,身体更健康。
策略3:家园合力,拓展空间。
丰富的种植探究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用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幼儿,鼓励他们与同伴多交流,相互合作和协商。我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结合家长代课日,开发种植课程系列活动。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蚕豆造型”,体验亲子创作的快乐;邀请家长为孩子讲解小麦种植方面的知识,激发了幼儿探究农作物的兴趣;亲共同收获油菜籽,发现种子像一个个小黑点,圆溜溜的,还体验收获的喜悦。活动中,既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幼儿有意识探究能力。
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策略1:发现问题――即幼儿面对感兴趣的事物,带着好奇心提出自己的困惑。如:在种植活动“收获生菜”中,幼儿发现地里的生菜在冬天低温下,已经被冻得软软的,怎么会这样呢?还有哪些蔬菜也怕冷?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怕冷的蔬菜过冬呢?我用引导性语言促进幼儿间互相讨论,大胆猜想。再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激发幼儿能主动探究其中的奥秘。
策略2:大胆猜测――即让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与猜想。如:在“奇妙的种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春天到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还长出了一棵小树苗来了。有孩子问:“小树苗是哪来的?”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并说出自己想法。为了让幼儿记住自己的猜测,我鼓励幼儿采用统计小组记录的方法。
策略3:积极验证――即让幼儿就如何解决问题设计不同的方法,用表格等方式记录下来。如:怎样才能知道生姜靠什么长大呢?淇淇用实物如泥土、沙粒等进行记录;洋洋用统计的记录方法,他用数字和图画统计出,第一次,给生姜浇了豆渣,第二次,给生姜浇了水。幼儿将自己想出的方法画下来,然后再进行观察验证。
策略4:体验成功――即体验种植探究活动成功喜悦。如:在观察豌豆的生长变化时,每隔三至五天就和幼儿到种植园地里进行观察,从豌豆种子开始记录,用画画、情境照片、符号等方式,将观察到豌豆从生长、发芽、长高的过程,都及时记录下来,使孩子对豌豆的整个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 倡导主动探究;传递核心概念;“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探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2
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清晰地展示了理科课程"强调主动探究学习"和"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要求,高度关注探究学习与学生对概念构建的对接,指出:生物科学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倡导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是“传递生物核心概念”,它们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传递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对新概念的认同。
基于这种思想,下面以“植株的生长”教学为例,浅谈“倡导主动探究,传递核心概念”如何在“植株的生长”课堂教学上的探究应用。
1、教学情况分析
1.1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生命周期。“植株的生长”是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重要时期,它既是“种子的萌发”学习的后续、又是“开花结果”学习的前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安排了延续性很强的观察“根毛和根尖结构”的实验,随后是“由芽发育到枝条”的推测推理过程,最后是“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演示实验活动,这些内容符合现代教学设计原理和中学生认知规律,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2)芽中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由幼嫩的芽、茎和叶组成新枝条。(3)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1.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细胞的生活”“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种子的萌发”等内容,储备植物生长的相关认识。生活中学生经常碰到植株生长的现象,只是对其是怎样生长的、需要哪些营养等问题还没有关注过。
初一学生好动又好奇,善于提问题,爱动手操作,勇于表达观点。只是他们很少主动留意幼苗的生长过程,更不会知道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因而在教学前的一个月左右,动员学生收集种子种植,观察种子发芽、生长,增加感性知识;还动员学生制作“根尖的结构”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模型,用直观、形象的模型辅助学习。
2、教学目标确立
2.1知识技能:描述根的生长过程和芽的发育过程,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2过程与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根和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细致、耐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动手做对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践的能力,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植株生长过程的观察,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学习,让学生领悟科学实验的艰辛与快乐。
3、教与学的策略
3.1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解释、实践和应用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获得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本节课安排有肉眼对根的观察,放大镜对根毛的观察以及显微镜对根尖永久装片的观察,有课前制作的根尖和芽尖模型的过程,还有课前做“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生长状况”实验探究,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反省(内省)与群体反省(交流)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提升。
直观式教学法――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本节课关于植物的生长,文字叙述很抽象,虽然加入了插图和图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静止的,很难实现知识迁移。而植物种子的种植、模型的展示、视频播放和实验演示等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得到正确的生物核心知识。
3.2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落脚点,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引导推动学习,并且各部分教学内容学法各有侧重。对第一部分植物幼根的生长,观察法贯穿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始终;第二部分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推测推理方法的运用是学法重点;第三部分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包括探究设计、探究实践等)体验。
4、教学流程设计(见下表)
5、教学过程反思
5.1倡导主动探究学习
具体是开始的“根毛和根尖结构”的实验观察,随后是“由芽发育到枝条”的过程推测推理,最后是“比较玉米(绿豆)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的实验活动演示;这一系列活动通过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嘴交流等形式,内容紧凑,活动多样,吸引学生。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强调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还有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保护植物关爱生命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探究学习的结果,促进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提升。
5.2凸现核心概念传递
生物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学习后还能说点什么?仅仅强调对事实的记忆没有太大意义,难以长期保存。教学中关于幼根的生长采用实验观察、模型制作、动画视频辅助教学,把微观的、抽象的、静止的幼根生长知识宏观化、具体化、动态化,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概念框架;关于植物需要营养物质,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和含钾的无机盐,则是通过演示实验、图片展示来实证说明。用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建构,教师所有的活动都是指向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5.3强调实验能力培养
对于根毛,重在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其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结合提供的幼根生长视频,总结幼根的生长。对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则是引导学生课前设计并且亲自做对照实验,连续观察一段时间,记录结果,分析交流,得出结论,课堂演示。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能力自然会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如何创设自然角
自然界的事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但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动物,另一种是植物。所以,动物和植物显然也就成了自然角的主要内容。
1. 动物
动物以它生动活泼的形象和声音,像磁铁般地吸引着幼儿。一旦他们发现某个有趣的小生命,就往往会为这些废寝忘食地观察。所以,在自然角里可以饲养一些易于照顾的、可爱的、生命力强且性格温顺可供幼儿观察和欣赏的小动物,例如金鱼、泥鳅、黄鳝、小乌龟、小蝌蚪、蚕宝宝和各种各样的昆虫,等等。金鱼、泥鳅、螃蟹等动物主要用来供幼儿观赏,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他们叫什么名字?”“爱吃什么?”“怎样寻找食物的?又是怎样吃的?”“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它们要睡觉吗?”“它们有妈妈吗?”等。小蝌蚪、蚕宝宝这类动物,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例如小蝌蚪是怎样先长后腿,再长前腿,最后脱去尾巴变成大青蛙的。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让幼儿用图画形象逼真地画下小蝌蚪的全部生长过程。通过观察,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习性,并引导幼儿对动物的外形特征作比较。
2. 植物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植物,如吃的米饭、蔬菜、瓜果以及看到的树木花草,等等。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东西不像动物那样是活动的,会引起注意的。如果让孩子通过对这些植物微妙变化的观察,进而知道植物是有萌芽、生根、长叶、开花和结果这些生命活动过程,从而使孩子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人们为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自然界的植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养植物。所谓水养,就是把植物的一部分浸泡在水里。例如用玻璃缸养一些绿豆、蚕豆、花生等种子。通过短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就会发现这些不会动,又没有声响的小不点儿,会神奇般地从它们身体里长出根、茎和叶子。另一种是盆栽植物。盆栽,就是在泥盆里放置一些有养料的湿润的土,然后下种或扦插,因为水养植物待到其本身养料耗尽时,它就枯萎了,因而幼儿只能看到植物生长的某一阶段,这就不能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幼儿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园地种植,如种一些生长快、管理简便的蔬菜,种一些移植容易的菜秧、花秧和其他农作物,等等,让孩子全面地观察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二、怎样管理自然角
1. 教师要经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
幼儿观察时,教师可随时用生动的语言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幼儿去观察、发现,认识某些基本特征和有趣的现象。如在观察《蚕豆发芽》活动中,把蚕豆放在盛有水的盆里,教师说:“蚕豆浸在水里会慢慢长胖的,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发现蚕豆长胖了。”大家在教师的启发下,常会用各种空隙时间去观察、关心。当孩子观察到蚕豆的确“长胖”了时,就会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发现。接着,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蚕豆豆还会张开嘴巴呢……”引起幼儿进一步观察的兴趣。这样,既得到了粗浅知识,又乐在其中。
2. 教师必须以自己对自然角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关注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孩子
幼儿阶段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细致地观察、具体地效仿。尤其在初建自然角时,照料工作一般由老师承担,孩子们往往会用好奇的眼光观察教师的全部照料活动。例如在观察《水养蚕豆、菜心》活动时,教师可以一边照料,一边跟孩子随机交谈:“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它们要喝水,所以老师天天早上要给它们浇些水。”这样,不仅使他们逐步认识这些自然角,且产生尝试的兴趣,两三天后,教师便可带领孩子们一起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就可在教师的口授下,逐步独立完成自然角的照料工作。
3. 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要尊重并发动幼儿一起参加
自然角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可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增添、更新陈列的自然物,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当孩子从家里带来菜心、花生、贝壳等自然物充实自然角时,教师要对他们热爱集体的行为及时表示赞赏和鼓励。
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言行,在观察和料理自然角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糊弄或有幼稚的行为,教师不要严厉训斥,更不要粗暴、生硬地制止,而要循循诱导,寓教于乐。
4. 陈列的动植物,要尽量与季节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