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技师

广技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技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技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师教育教学工作理念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一些技师院校的办学还没有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技师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智力因素上具有将专业知识转换成专业技能、实践动手、创新、创业的能力,在非智力因素上具有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社会大量需要高职人才而生源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认真进行教学工作理念的转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已成为技师院校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教学工作的理念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办学定位要准确、切合实际

随着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带来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技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按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就业岗位确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按劳动力市场需求及学校资源确定办学规模。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办学定位。

1、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突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培养目标上,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

2、教学实施。技师院校应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选择、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和构建课程结构,形成的课程体系应体现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环境除必须的课堂、实验室外,还应有设备齐全的不同专业的实训场地。可依托企业办学或校企联合办学,在这样的办学形式下,企业可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兼职教师及实习场所,学校可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使学生毕业和就业实现无缝对接,还可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服务。山东医药技师学院还创建了山东省医药行业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筛选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就业质量。

二、专业设置特色化、长线专业品牌化、教学体系职业化

特色是技师院校生存的根本,品牌是技师院校发展的保证。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就业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特色化、品牌化办学意识。

1、以社会需求为方向,精心建设长线专业、不断开发短线专业。应立足于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和科学设置专业。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搞好课程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课程管理在培养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方面的主导作用。精心建设、培育长线专业,细心开发短线专业,保持一定规模,争取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是一所以教授中药为基础的有3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中药制药、药品营销是学校的主打专业,为适应医药行业市场需求,近几年,又新设立了生物制药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二十多个专业。

2、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适合学生就业的教学体系。创新完善产训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融通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融通合一。

三、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工作质量观

技师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应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效率、创新能力及技巧来定位。

1、以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为第一要素。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基础来设计其他教学课程和相关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包含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实验,主要是验证规律及熟悉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实训是对实际问题的课程化处理。实习是实践环节的最高层次,必须在生产(工作)现场进行,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的有效指导下,去获得生产(工作)经验,特别是那些不能用语言传达的体验性经验。

2、以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来评价。素质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作为一种智力特征,更作为一种性格素质、综合素质,会使学生获得主动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学会总结并寻求规律性的技能,创造出技巧和绝活。

3、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技师院校要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毕业生海外实习、境处就业的渠道。

四、改革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技师院校的课程设置要避免追求大而全、广而深。这样的课程体系难以培养出针对性强、有职业特长的技能人才。

1、改革课程体系的重点是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习者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性。教学模式要突破以校园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标准,形成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操作技能模块和企业"个性化"定制模块,构建适合于技师教育特点的基本课程体系。

2、以提高就业率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由于技师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技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应更多的考虑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理论课程的安排上,应以学生能学懂、够用为度;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应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条件,使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课程的设置要广而杂,同理论课程有选修课一样,除必修的实践课程外,还应鼓励学生选修相近专业的实践课程。

作者:王艳,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教师,在办公室工作。

通讯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凤天路999号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办公室

邮编:271000

广技师范文第2篇

沟通背景:沟通背景即沟通发生的情境,它影响着沟通的每一个环节,是影响整个沟通过程的关键因素。①社会职责因素:依工作性质而言,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医技所处的角色不同。医师是诊治服务的主要操作者,面对的是患者,又是技师服务的供给者,可以说医师的作用是占决定性和主导性的。而技师是修复体的制作者,是协助医师完成修复过程的合作者。由于医技在社会背景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易导致修复过程的医技交流障碍。②工作对象因素:以服务对象而言,医师主要负责对患者疾病做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技师是治疗方案的执行者。他们各自的研究内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在交流过程中,也易受到这种工作背景因素的干扰。③心理活动因素:每个人都有其本身的人格特质,因此接纳信息后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的心理背景,会给日常的工作带来影响,也将影响到医技之间信息的交流。④文化背景因素:医技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是导致沟通障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工作职责而言,医师侧重全面,系统地掌握临床知识,医患关系的沟通技巧以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而技师注重工艺技术的内容,对工艺技术的流程、方法、精度、设备的操作,工具的使用以及材料的选用等方面更有经验。正是医技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及知识侧重点的差异,使得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下,易出现先入为主的偏见,必然导致沟通双方不能准确,恰当地确认信息,从而造成两者之间在交流和相互理解方面存在障碍。

沟通模式:医师与技师虽然分工不同,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患者提供理想的修复体,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这期间每个环节的错误或遗漏,都将直接影响到修复体制作的质量,增大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沟通环节:沟通包括信息背景、信息形成者、信息本身、信息传递途径和信息接受者及反馈等6个环节。①医师环节(信息形成者):作为医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就诊的意图,并将其与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融合于修复体的设计当中,再将精确的印模和完整的临床信息传递给技师。在这个环节上,如果医师表达的信息不完整,不清楚,不规范,都将直接影响到技师对修复体的制作。如果医师设计不当,牙体预备不足,模型不准,颌位记录不正确,都可导致修复体的制作失败,这是引起医患纠纷和导致医技矛盾尖锐化最关键的原因。②沟通通道(信息传递途径):医技间最常用的是书面表达式――义齿加工设计单,它没有固定模式,较为理想的设计单应包括3部分的内容:患者的基本情况、义齿设计平面图、颜色信息的转达。在修复过程中,此环节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选择的设计单项目不完善,信息表达就可能不准确或有缺陷,从而造成技师理解偏差或信息遗漏。所以,沟通通道的不畅或失误是造成医技间沟通障碍的重要因素。③技师环节:修复体制作的各个流程均是源于技师对修复体的理解。技师虽然不直接与患者接触,但对于临床修复程序还是熟悉的。无论对修复体的设计,还是在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都应及时主动地与医师交流,并及时将建议或意见反馈给医师。

管理因素:口腔修复的工作程序繁多,材料复杂,涉及人员广。要想使修复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优质高效的进行,管理工作必须围绕修复体制作这一环节有效的运转,协调配合,做好人员,技术及物资的保障。所以,管理也是医技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际关系因素:医技间的人际关系常常会因交往倾向不对应(自我为中心),以及自我价值的保护等因素,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沟通障碍。它不仅会影响双方合作和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心理健康和信任感。所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配合默契,共同进取的良好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伦理道德因素:在口腔修复工作中,从修复体的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每一步,都倾注了医师和技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真诚协作的心血。无论医师还是技师都应尊重对方的劳动,要以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不仅会导致医技关系的隔阂与障碍,影响工作的开展,还有损医院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

清除医技沟通障碍的途径

理解是人们沟通情感,促进团结的纽带和桥梁。清除医技沟通障碍就是要实现医技之间有效的沟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加强医德伦理学习,培养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只有加强医德伦理修养,医师和技师才能在同一个思想境界的水平上相互沟通,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清除因思想境界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而导致的沟通障碍,确保修复体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了解彼此学科的内容。为了有效地加强医技沟通,医师应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不仅对口腔修复体的主要制作步骤了如指掌,还应深入到技工室,亲自观看技师操作,要站在技师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工作,尽量理解对方。而技师除了熟练掌握各种修复体制作工艺技术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外,也应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了解医师的设计意图和临床操作的步骤,对有疑问的设计和模型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医师。只要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配合默契,共同进取的关系,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广技师范文第3篇

本书共分为十章,依次为储油罐、输油管道、油库用泵、油库用阀、油品的装卸设施及作业、油库工艺与油库调度常识、散装油品人工计量、流量计计量、油品损耗及其管理、油库安全技术知识等,基本涵盖了油品储运工应知理论的全部内容。

《车用燃气与加气站建设》

需要说明的是,燃气汽车在我国问世时间不长,正处于技术发展、完善阶段。本书所介绍的内容,除了综合一些国外燃气汽车资料外,国内的资料主要是作者近几年工作经验的积累。

本书共分为七章,依次为总论、车用天然气、车用液化石油气、燃气汽车加气站系统、燃气汽车技术及其配套装置、燃气汽车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液化石油气摩托车等,本书的各位作者都是各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和教授,他们所编写的内容相信对读者们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油品储运技术》

本书从石油库油品储运工技师的工作要求出发,着重介绍了石油库油罐的合理使用、石油库管道工艺、气阻和气蚀的控制、泵的泄露与密封、阀门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石油库生产安全管理、石油库电气安全等内容,可作为油品储运工技师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石油库储运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既兼顾了石油库油品储运技师和高级工的实际工作需要,具备可读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石化销售企业安全管理》

广技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师;技师培养;研究综述

技师是我国国家职业资格系列中的第二个等级,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规定,技师的职业标准是: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技师毫无疑问是技能型人才的中坚力量。随着国家明确把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位置,技师培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笔者对我国关于技师培养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技师培养的目的、意义及人才培养观

关于技师培养的目的和意义,李志刚、蔡新概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技师培养,打造技能型人才,“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是把先进的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重要保证”;二是发展技师培养是使企业与时俱进,永保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措施,“把技师培训作为创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教学目的中加以贯彻亦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观,曹波指出:“技师学院培养的技能实用型人才也是高技能人才的组成部分;技师学院培养的人才要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转变;要从技能本位向能力兼学历转变。”“它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对人才的培养是本着实践技能为主、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围绕专业技能培养开展教育活动”,并指出复合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三类结构:“知识结构是指技师学院培养人才知识结构要具有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力结构是指技师学院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和合理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主要是指它主要是指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三个方面的结合。”

二、技师的职业能力类型

广州市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对广州地区现有技师队伍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类分析和研究,指出技师的职业能力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操作技能型: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是本工种的技能尖子,或称“能工巧匠”。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领头人,一般较少参与管理,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占技师群体的多数。二是复合技能型:能够熟悉生产流程,掌握多个工种的关键技能,掌握多种设备的工艺特征,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能够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适应不同条件下的创造性工作。用“一专多能”、“技革能手”称呼比较恰当。三是技术技能型: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居于处在领导层的工程人员和处在操作层的技能人员之间的中间层。在生产现场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将其转化成产品和成果;熟悉生产主要设备、设施的性能和操作技能;组织日常生产、处理生产技术与工艺问题,指导操作人员保障生产正常运作。擅长解决技术难题,保障生产运作。四是知识技能型:指向非制造业的知识含量较高的新兴职业领域,如计算机网络、理财策划等。熟练掌握本职业的专业知识和运用技巧,实施已完成的规划、决策和方案,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业务难题,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俗称“灰领”。恰当的分类是技术型与技能型,只不过他们的技能不是体现在对有形的实物的“制造”与“操作”,而是在写字楼里处理业务。

三、技师培养目标与课程

1.关于技师培养的目标,研究者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孙佩石、刘峰指出,把握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方向,以学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并指出技师学院培养目标主要有两类:培养预备技师和培养技师或高级技师。朱荣东则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

2.关于技师培养课程,课程开发是技师培养诸多环节中的关键,关于技师培养课程方面的观点集中体现在2006年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简称中国职协)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技能中国技师培养课程开发高层论坛”上。与会者在技师培养的课程开发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课程开发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是职业培训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实施职业培训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课程开发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第二,技师培养课程开发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工作实际。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技师培养课程开发必须以职业技能标准为指导,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工作需要,确定知识点和能力点。第三,四步流程法、模板开发法是现代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中可供借鉴的好方法。所谓四步流程法指的是:第一步职业分析,第二步目标分解,第三步构建课程,第四步课程评鉴。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将课程目标与岗位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实际工作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便于评价。模板开发法的核心内容是:将每个培训项目作为一个课程模板,此模板既包括课程本身的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的方法步骤,其特点是将课程开发与实施融于一体,更全面、更利于目标的实现。第四,技师培训教学应采用课题训练模式。围绕技师培养目标,针对技师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开发出若干训练科目(或称模块),这些训练科目就是课题。大家反映,课题训练方法简洁、明了,易操作,针对性强,实践证明更有利于技师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开发技师课程应把握五项原则。一是课程应具有鲜明的任务驱动性(针对性);二是课程应来自企业生产或人们生活的实践,能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三是课程应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四是课程要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五是课程要符合本职业的技师鉴定标准。第六,构建课程体系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在构建课程标准体系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构建课程需要多人组成的团队协作完成;二是以质量为先导,切忌急功近利和贪大求全。第七,技师培养课程开发及相关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代表们普遍反映,目前在技师培养课程开发及相关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等级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实践中存在难以把握的问题;二是技师、高级技师课程开发缺乏相对稳定的培训计划、培训大纲的指导,教材也多是拼拼凑凑。目前,以讲义代教材,以鉴定标准、鉴定规范代教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毕结礼等的《技师培养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总结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的规律与方法步骤,明确了技师学院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有四项:一是根据培养目标分解转化为课程目标;二是编制教学大纲和构建课程体系;三

是编制课程标准;四是组织课程实验与评价”。他们提出了预备技师课程开发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预备技师课程开发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本位课程观为指导,以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为主线来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个性化、动态化的开发机制。”技师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是:“针对性原则,高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从学校经验提炼总结的角度介绍技师培养课程也有一些。杨俊峰结合江汉油田职工培训中心的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了技师培训的模块化课程设置,即“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以技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组织灵活化”。但是因大多是就某校某专业进行的课程总结,针对性强,不具有普遍性。

《中国培训》编辑部从课程开发所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指出:“技师课程开发工作还存在某些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宏观重视和开发指导的力度不够有力,特别是开发投入不足;二是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不够有力,各自为战,浪费资源,没有足够有力的机构组织协调开发工作;三是开发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型课程开发的要求,也没有相应的培训;四是对技能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或根本没有认真研究。已有课程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脱钩,不符合技能人才成长的特点。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技能人才工作质量,也会影响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由于校企合作内涵丰富,各校在各自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综合来看,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刘淑珍在2008年中国职教学会管理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职业教育质量”专题论坛上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改革。“职业教育要从行业、企业的实际出发,按照岗位能力体系培养人才。没有校企合作,企业人才的岗位能力体系就不清晰,学校的人才的培养定位就不准确,专业设置就会缺乏针对性,办学就没有一句,教学内容就会脱离企业的岗位需求”。“没有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中,工作项目就难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就不准确,与任务对应的文化知识就会缺乏针对性,职业化的教学情境就会脱离岗位实际”。

2.从各自学校的角度,介绍各校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方面经验。河北省承德高级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师培养模式”主要突出了课程内容系统化、综合化,教学内容课程化、模块化,教学形式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分区式模块化,教材建设服务化、突出能力训练;黑龙江技师学院根据调研和学校具体情况分析,通过背靠企业式、联合式、订单式三种模式交叉开展校企合作,并总结出开展校企合作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原则;坚持企业需要原则;坚持双方互利原则;坚持齐抓共管原则。程国强等以宝鸡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了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三种方式:一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技能比武――取得技师证,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在职工中培养技师,三是在优秀学生和社会青年中培养预备技师和高级工。

3.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创新发展上,广州市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认为,在上述技师四种类型中,可以选择技术技能型与知识技能型作为学制培养目标;技师的学制培养是前所未有的,又是势在必行的。同时,论证了构建技师学院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原则和方式,主要是坚持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培训理念,所有培训内容要源于工作岗位及其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最后的培训成果也要用于社会和企业;以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作为构建学制式预备技师培养课程的依据,采取多种培训形式与培训途径;确立技师学院作为预备技师培养的主体,为成功实现“规模+质量+效率”培养技师奠定基础;坚定不移地将校企合作作为培养预备技师的必由之路,以保障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技师学院的形象与生命力;要在培养预备技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实行双导师制,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者;创新技师考核的过程评价体系。

五、师资队伍建设

从技师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的角度,李冠祥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技师学院教学能力的需要;加强技师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是技工教育高移化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从技师学院教师培养路径的角度,龚维加总结了四种培养途径:利用外部技术和资金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做好现有教师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引进专业教师;制定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的政策。刘健指出:“技师学院的教师应具备更好的职业道德、更强的教学能力和更高的技能水平”,“提高技师学院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用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和相应激励措施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和礼仪培训,教学能力培训,技能培训,和推出学科带头人、加强专业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平台、开展师资培训;激励机制包括:效益工资向学科带头人倾斜,按岗定薪、职适其能、人尽其才,和公平竞争,动态管理。

另还有从学校的角度,介绍其师资队伍建设经验的,如陈慧以鞍山技师学院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为例,介绍了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经验:从思想观念人手转变教师队伍角色;从加强培训人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资金保障人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制度建设人手,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六、技师培养的评价

评价是技师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技师培养的目标、模式、过程等都有着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从传统学校教育的角度研究技师培养评价问题,沈亚光指出:“由于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设备更新等因素,促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不断涌现,因此,《国家职业标准》内容的滞后性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所以,建议“建立题库及时更新机制,即在坚持《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及时对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等作必要的调整,才能使试题内容与时俱进,弥补这一缺陷”以及“建立由各地、各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出资向企事业单位购买高质量技能试题的制度,用建闸引流的办法,引进贴近实际的新试题,排除陈旧、脱离实际的试题,使题库成为一池净化处理过的活水”。而且“在考试的基础上开展评审,可使技师鉴定取得更好的效果”。广荣针对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提出“技师的考核评价可以通过校企双方的过程化考核进行鉴定。操作办法可以是:第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工作项目、技术要求、项目数量以及需要完成的项目质量等;第二,学校负责制定过程考核中相关表格,用于记录完成项目过程中的项目名称、数量、质量,以及所在班组和车间负责人签名评价,并进行定期检查;第三,企业负责提供工作项目、工作岗位和指导的师傅,并定期横向调换工

作岗位,让学生涉及相关岗位的各个工序;第四,学生要每天记录工作内容、工作中的问题、工作结果等等,这些工作笔记将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之一。汇总以上环节中所产生的数据资料,作为考核评价技师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从技师评价(考评)社会化的角度,魏元建论述了技师考评社会化的重要性:“技术工人的劳动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关键,是制造技术先进、外观精良、安全可靠产品的直接操作者,是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加强工人技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建立正常的技师考试、考核、晋升制度,技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建立和完善工人技师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开发的投入,为技师队伍培养充足的后备军”。黄国汀结合浙江省技师社会化考评的实践经验,提出:“转变观念是前提、考前培训是基础、命题是难点、考评是关键”,包括“树立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明确参加技师培训及鉴定是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加强培训机构建设、严格培训组织、合理选择命题人员、科学确定鉴定内容、加强考务管理及加强考评员管理等”。

从技师培养评价的创新上,广州市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批判了传统的技师培养评价方式和社会化考评方式。“技师学院采用以训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到课程专题中的教学模式,结果性评价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社会化考评方式是采用模拟生产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工件作为考件,设置一定的知识点考核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经过针对性培训,就可以应试并通过考核,但这样评价出来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完成工作任务,无法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有违教育的初衷”。他提出了过程评价体系,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准绳所设置的课程评价体系,按照相关的知识模块,划分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权重设置一定的学分,学生完成每一课题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当学生研习完所有课题,将学分累加,即可获得一个总体评价”。

七、政府在技师培养中的责任

政府在技师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政府在技师培养和技师学院发展中的职责和功能,俞永生指出:“技师学院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概括起来仍是两方面:一是规范管理的支持,也就是管理上要规范、明晰,不要随心所欲。笔者认为,应由省人民政府审批认可技师学院为正规高等职业学院,而不是现在的由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办学’的学院,把技师学院纳入高职院范畴。二是经费投入的支持。任何教育都是需要投入的,不是政府投入,就是私人投入或者财团投人。技师学院培养的是社会经济中的高等级应用型人才,理应由政府投入。”余祖光在论述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时建议,“要明确政府的统筹,要把它纳入评估的指标”,“出台更加灵活的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应该有社会化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加强校企合作的法制化建设”。“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天平向企业倾斜,这样会损害学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达不到教育的目标。如果不平等互利没法儿进行下去,这时候只能引入政府的力量,政府要给企业一些其他好处,使企业积极的参与,然后补偿一些成本使这个天平再往回转,再平衡一下。”“所以要控制这个平衡点,学校心里也是想控制平衡点的,但是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只有政府才有这个力量”。

广技师范文第5篇

2013届毕业生秋季供需见面会成功举办

10月25日,新乡技师学院2013届毕业生秋季供需见面会成功举办,毕业生依然和往年一样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的建立发展,由经开区牵头,组织区内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成为此次供需见面会的新亮点。15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机械、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汽车、建筑、财务、电子商务、网络、市场营销、客服、酒店管理、烹饪、安保、仓管、检验等近万个就业岗位。学院应往届毕业生近1400余人次参加了应聘活动,人均6~7个岗位可供挑选。

本次招聘会呈现出了三大特点。一是单位涉及面宽,行业分布广。二是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超过以往历届校园招聘会,市外郑州及省外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天津、晋城等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召集区内企业组团参会,一些大型企业如中航集团、中电集团、中石油、中国联通、宇通、海马、格力、美的纷纷到学院预定毕业生。三是很多企业为了招到合适的人选,将福利待遇一再提高,参会企业开出的实习期工资标准最低为1500元以上,正式签约后月工资最高达5000~6000元。

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看,已有近85%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三位“楚天技能名师”受聘上岗任教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楚天技能名师”聘任仪式日前隆重举行。湖北大信天健会计事务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雷海善、湖北十堰亨运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龙、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龙明东分别被聘为学校会计综合实训、汽车维修实训、电气技术与自动化教学岗位“楚天技能名师”。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郭卫东给“楚天技能名师”颁发聘书,他希望三位名师在传授技术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把对社会的认识、面对困难的态度融入教学中,现身说法,教授技能与育人并重;以主人翁的身份,对学校整体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开发、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并推向深入。

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

在第五届全省数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在日前落幕的第五届安微省数控职业技能竞赛上,马鞍山技师学院师生刻苦训练,不畏强手,沉着应赛,获得了十分优异的竞赛成绩。教师杜仁林、王耀宗、李华波分别获得数控车工第一名、数控铣工第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第二名;学生钟和生、贾申申、李垒分别获数控车工第六名、数控铣工第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第二名。本次竞赛由安徽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国防科工办共同举办,来自全省的12支代表队共168名选手参加比赛。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综合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结果近日揭晓,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评。至此,大连理工大学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增至7个。按照规划,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培育优秀实验教学团队,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设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枣庄市技术学院

广技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修;素质要求;专业课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机器代人和数字化加工是实现制造业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2014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分别为27.2万、30.6万34.7万和39.1万台,数控机床的保有量呈逐渐增长态势。随着数控机床保有量的提高数控机床的维修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作为输送操作制造人才重要基地的技师学院,必然要加大数控机床维修专业的培养力度。该专业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故障诊断能力与数控设备维修能力为目标根据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从社会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好专业应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数控机床是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侧量和机床设计等先进技术的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因其控制系统涉及范围广、系统价格较贵,因此它对维修人员素质提出了比普通机床更高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知识面要广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于一体的加工设备,组成机床的各部分之间协调作业互相作用,任何一部分发生故障都会影响其他部分以及机床整体的正常作业。为尽快更好的判别机床故障的真正原因与故障部位,前期必须要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气传动及控制、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流体传动及控制、机床概论等课程。只有掌握了机械、电气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机床的结构与设计思想、数控机床的性能等,才能迅速找出故障原因,判断故障出处。(二)重视实践累积数控机床的维修速度除了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经验的积累。数控机床维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常见的故障,如进给传动链故障、主轴部件故障、自动换刀装置(ATC)故障、用于检测各轴运动位置的行程开关压合故障、配套附件的故障等。对这些基本的故障维修人员可根据以前的维修经验进行诊断和维修。因此维修人员解决过的问题、维修过的故障越多,也就是实践越丰富维修经验也就越丰富。因此数控机床的维修应该细心观察同行技术人员或专家维修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记录,日积月累,必然能够达到提高自身水平与素质的目的。(三)勤动脑,慎动手数控机床的结构复杂,在某些场合故障反映的现象不一定是产生故障的根本原因。作为维修人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通俗地讲,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勤动脑,慎动手”,切忌草率下结论。例如现在的数控机床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常见的基本故障机床基本能直接指出故障点。所以我们故障诊断中要充分利用自诊断这个特点。“勤动脑”还要勤于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系统说明书内容通常都较多,有操作、编程、连接、安装调试、维修手册、功能说明等,一定要勤于学习注重分析与积累,根据实际需要,精读某些与维修有关的重点章节,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真正维修时无从下手。慎动手不是不动手,对于维修数控机床这样精密、关键设备,动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思路、细致的操作。动手前应边观察纪录、边仔细思考,找准切入点。比如电气元件的安装位置、导线标记、机床设置参数值等都要做好纪录,以便维修后恢复。(四)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呈现每年递增的态势,但国内高档系统的自给率不到10%,约90%依赖进口。其配套的说明书、资料纸质版有中文版,但数控操作系统的报警文本显示基本以英语居多。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维修人员迅速根据系统的提示与机床说明书中所提供信息,确认故障产生的原因,加快维修进程。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来进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实践以企业的需要为导向,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建设和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德育课程三个系统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教学。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教学内容设置为例。我院开设了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及CAD、机械基础、金属切屑原理与刀具、现代数控设备、机床电气控制与PLC、CAD/CAM、液压与气动技术、公差配合及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9门课程,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开设专业课程:传感技术、机床电器装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床机械构件与部件、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等7门课程,加强专业认知和理解。开设课设技能训练课: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装调技能训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训练等6门课程,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开设综合课程:企业生产实习、综合能力考核、技能鉴定,综合检测学生在校的所学所练。在校期间,我们注重理论教学,关注实践操作。在课程中,基本以理实一体化课程方式推进,聘请企业师傅和教师同堂上课。在课程中由师傅主导,教师辅助。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工厂师傅带徒,在学校就知道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课程中,我们采用真机床教学,真机床练习,实打实的重现机床报警,手把手教学,帮助学生排除机床故障。校企合作,学生走进企业,体验真实的维修场景,体验未来工作。在岗位中,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学校学过的,机床型号不一定是课上见过的,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如何通过机床厂自带的一些资料,寻找维修的方法。在没有资料时如何通过网络、同行解决问题,是我们校企合作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点。

三结语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为一体的复杂机电一体化设备,对于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数控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在提高维修人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协调,注重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必将是未来培养高级数控维修人才必修之路。

参考文献

[1]智妍数据中心.2015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展望[N].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12

广技师范文第7篇

摘要:分析化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也是技工院校冶金、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在课堂上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更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化学 分析 实验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技工院校沿用普通高中素质教育模式,往往在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普通化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但随着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的日新月异,许多专业都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影响下,不少技工院校纷纷开设分析化学课程。对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来说,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融理论与实验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还是技校生强化理论知识,探索科学理论,提高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一直受到笔者所在技师学院师生的关注。

一、激发兴趣,科学考核

技校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较差,许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因此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应将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首要环节。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要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研究实验内容,弄清实验原理、要求和操作方法,做好实验设计和时间的安排,并写出预习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教师可用实验前的提问来检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情况。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增加,不仅有力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深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

同时为做好实验教学的考核工作,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通过实验前的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巡视实验过程中进行个别提问,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等。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实验成绩主要以学生平时实验报告为依据的状况,其成绩的真实性不强,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考试总评由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实验考试所组成,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还强化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培养。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多年前技师学院就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化学学科建设,逐步转化为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以仪器分析为主导的现代分析化学。因此,分析化学实验也必须作相应的变革,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定量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综合实验。在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中强调基本操作训练和“量”的概念,基本操作主要是常规仪器,要求学生学会酸碱、络合、氧化还原等容量分析的正确操作方法,树立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作风;仪器分析实验内容涉及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16个实验,使学生了解现代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学会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综合实验为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复杂的实际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其他学科交叉,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的测试和表征手段为化学、冶金等研究服务,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能力、灵活运用实验技能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将是实验教学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加强指导,发挥主动

广技师范文第8篇

摘 要: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奇缺为背景,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及双元培养三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院校培养 企业培养 双元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需求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大因素——人口红利优势渐失,导致社会用工成本上升。转型中的中国开始寻求“机器换人,电商换市”,这使我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 “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特别是作为社会产业发展支撑的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比例大幅上升,带来了高技能人才“量”上的大幅需求。另一方面,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由原来的简单加工向精细生产转变,导致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质”的需求提高,他们既要能解决高难度操作问题,又能完成工艺编制、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任务,同时还要适应能力强,可以适应日益普遍的岗位流动。然而,与当前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高技能人才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供应奇缺,社会产业转型升级正倒逼技能人才培养向高技能方向发展。

二、高技能人才内涵分析

当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知比较滞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了解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层面,如操作工、体力劳动、一线工作等,粗浅又不完整。而如何对一种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内涵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对高技能人才的界定基于以下两个视角。

1.岗位技能的高端化

如前所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品质的提升、技术要求的提高、设备设施的升级等,为高技能人才的界定提供了第一个视角:高技能人才应具有高、精、深的操作和控制能力。具体讲,这类人才要能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生产出高精度、高品质的产品,完成难度较大的加工任务,还能操作现代高端设施设备,是某一领域的“专才”。如机械加工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具有高难度、高精度的加工和编程技术,还能操作多轴加工中心这种高端设备。当然,随着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这类人才仍将继续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2.工作岗位的智能化

随着社会产业升级的推进和工作范围的拓宽,多种岗位领域开始交叉、整合,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为高技能人才的界定提供了第二个视角:高技能人才不仅有解决综合性操作难题的能力,还应具备工艺流程编制及生产管理、协调、组织培训的能力。具体讲,这类人才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的深度,还能够利用综合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并能够有效地协调、组织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把设计图纸转变为实用的高品质产品,对岗位或工种的流动也能够轻松应对,是能够利用头脑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进而调动储备的知识、技能进行一系列操作、优化、组合的综合性人才,其表现为具有较高的心智技能。现在出现的有专业背景的车间主任、工艺设计师等都属于该视角下的高技能人才。

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面临高技能人才奇缺的局面,国家加大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政策层面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给予扶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渐由企业的岗位成长向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双元培养发展。

1.院校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任务现在主要由技师学院、高职院校及正在转型中的应用型大学承担。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的高职院校还不能及时对其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因此也导致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是对高技能人才认知统一,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明确培养目标,并在具体培养模式上贯彻:

(1)知识技能拓宽。随着操作技能的高端化、工作范围的拓宽及新的设施设备的涌现,知识技能的宽、广就成为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题中之意。要整合教材,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行业、企业通用技能培养及专业关联技能培养,为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打基础。

(2)能力提升。操作技能的高端化及工作岗位的智能化,要求院校以知识、技能的教学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精炼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还要通过一体化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加强学生面对工作任务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重点在实战,通过面临的真实工作任务,去攻克技术难题、深化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该阶段,院校要有意识地吸纳合作企业参与,如现存的研修式教学中,校企合作确定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提供院校、企业的“双导师”及“双研修场地”,使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现实。

(3)个性培养。在平时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开展文体艺活动和相关社团建设,渗透学生的素养教育,通过企业文化宣传、7S管理、职业生涯课程、“两创”教育等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修深造的机会,如开设选修课、第二专业,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技术服务队、特训队等专业社团,为学生个性培养提供平台。

2.企业培养

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要改变现在岗位长期磨炼成才的现状,这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周期太长,且只有精、深方向,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要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加大在岗职工的生涯引导,为有学历、有经验的员工提供成才平台,通过轮岗、选送培训及内部培训等途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人才储备,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渠道。

3.双元培养

双元培养是院校培养和企业培养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比较接近于德国“双元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企业主要培养操作技能及应对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院校主要提升人文素养、专业理论、新技术、综合技能及方法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网络教学正在普及,为“双元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对在岗职工的学历和技能教育实施双元制培养成为未来的方向。双元培养过程的实施,有利于“双证制”的落地,能够实现企业标准和技能标准的统一,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市场接轨,有利于学生的优质就业。

同时,当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如技师,其培养和鉴定还没有统一,仍以终结性社会考核方式鉴定,导致培养注重“技能应试”,不重视能力。因此,应尽快将现在的院校试点鉴定进行推广,重视过程性评价,推动能力培养。双元培养和企业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强、企业评价的自主权还不够等问题,且企业自身的培养热情和积极还未完全激发,这些都有待随着转型中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章振周.技师学院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4(8).

[2]胡彩霞,檀祝平.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高职教育功能新定位[J].职教论坛,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