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1篇

雨来很喜欢游泳,仰浮本领最高,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一天妈妈知道雨来耍水,要打雨来,雨来跑到河沿,一头扎到河里去了。一会儿,他探出头来,望着正在发愣的妈妈笑。

秋天,雨来上夜校,他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一天,鬼子来“扫荡”了,雨来自己在家中读书,交通员李大叔忽然跑了进来,藏到缸下地洞里。鬼子没有找到李大叔,便把雨来绑了起来。鬼子用糖和金戒指诱惑雨来,雨来没有接受。鬼子又问雨来,但雨来仍然说没看见。鬼子生气了,扭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脸上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但雨来始终说没看见,气得鬼子嗷嗷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枪声,都哭了起来,他们到河沿上找雨来。忽然,河面上露出了雨来的小脑袋。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感,参与预习。

1、导语: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汇报预习的情况。

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16*小英雄雨来

望着妈妈笑(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与鬼子斗争(斗争)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3篇

一、巧引概括内容,勾勒英雄轮廓

提问: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这是一个故事,是写谁的故事?请按“雨来 ”写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快速浏览课文,很快就概括出了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雨来被村民称赞。

第六部分:雨来机智跳到水里游泳逃生。

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把作者的思路和编者的思路揉合起来,以编者的思路为语言训练途径,把作者心目中雨来的英雄轮廓勾勒了出来,可谓是遵异“路” 识同“真”。

二、理解重点词句,领略英雄风采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小英雄雨来”的形象,这时设计了一个角色朗读的环节,通过一道阅读练习题作为导入:

“请根据提示,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写雨来对付鬼子的句子,并读一读。”

同时出示相关的提示性的语言:

当鬼子哄骗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雨来……

当鬼子拿出糖、伸出戴着金戒指的手来引诱雨来时,雨来……(雨来这时会想什么)

当鬼子抽出刀威胁雨来时,雨来……

当鬼子对雨来进行毒打时,雨来……

老师把以上句子中的“哄骗、引诱、威胁、毒打”这四个词以加粗的形式出示,让学生直接从老师的提示中就概括出鬼子是运用了这些手段对待雨来,学生快速从文中提取到最能体现雨来英雄形象的信息,通过仿读,领略到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风采。

三、走入人物内心,感受英雄品质

在品悟英雄品质这一环节,设计了以下的阅读训练题:

假如你是雨来,被打得鲜血滴在书本的这几行字上时候,你会想什么。()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A.哎呀,我的书弄脏了。

B.对,我是中国人,我要保卫自己的祖国。就算流尽我的血,也要和敌人斗争到底,不能说出李大叔躲藏的地方。

C.爸爸啊!快来救我吧!

这道阅读选择题作为检查学生对文本内涵把握情况的检测,学生通过角色代入,展开联想,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受到了雨来坚贞不屈的品质。

四、联系上下文意,追寻英雄足迹

为了贯彻“遵路识斯真”,进一步感受雨来的爱国精神,此时设计了感情朗读的环节:

师激情引导:正是激荡在雨来胸中的爱国之情,使他变得如此坚强。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

A.雨来在夜校听老师的教导,(师带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B.雨来的血一滴一滴地滴在课本的那几行字上,他咬着牙,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4篇

书中有这样一处描写最让人感动: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个鬼脸 ,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榜。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吃,你吃,你的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雨来并没有收他的糖和金戒指,他多么地爱憎分明啊!

胡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里面有这样一项: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在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后,我的体会更深了。平时我们身边的同学做错了事情也不注意,和雨来比起来我们还差得很多。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也有不守纪律的时候,可是我却是不以为然,现在我读了雨来的故事后,想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是上学期的事情了,我上音乐课时候没有仔细听讲,偷偷地在桌下看一本漫画书,同桌小宇看见了,悄悄对我说:“同桌,你怎么不认真听讲啊,一会该跟不上了。”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真是多管闲事,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嘛。”想到这里,我狠狠地白了她一眼。当时我真是不能理解别人的爱心啊,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自己错了,错怪了别人的一翻好意。

《小英雄雨来》让我懂得了爱憎分明的深刻含义,而且告诉我们要从小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多让我受益啊!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5篇

2008年5月12日,一个让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里氏8.0级地震突袭四川,使无数建筑物被夷为平地,万千生灵化为云烟,我们不会忘记亲眼目睹的一幕幕激励人心的生死营救和那些令人震撼人心的感人细节,我们也不止一次次从电视画面中感受到再区孩子们在特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痛楚与坚强,仿佛有一首歌在耳畔响起——重重的墙将孩子压;叔叔的手将他们挖;穿越灾难,穿越死亡,他们已长大。

在大灾面前,灾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正成为抗震救灾中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废墟中,有的孩子打着手电筒看书,靠读书来缓解心中的害怕;被压在废墟里的女孩手脚受伤,仍坚持着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 入睡,最终获得了救助;有个叫朗铮(王字旁)的小男孩,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救了出来,被救出时,他满脸流血,左手似乎骨折了,然而,他却面对微笑,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向解放叔叔敬了个礼,这个礼是最崇

高最真挚的礼,这个礼震撼中国,感动全世界。

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勇敢地救出两名同学,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林浩与同学一起被压在了废墟下,为了鼓励哭泣的女同学,在废墟下给女同学唱歌,两个小时后,林浩慢慢地挪动自己的身体向外爬,由于个子小,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成功自救后,他不顾遍体伤痕,更不顾余震带来的再次坍塌,硬是在横尸中搜救出了两条活生生的生命!

啊!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哇!看完这个小片段后,我潸然泪下,心想:在这个仅有九岁的孩子身上,我们没有看到慌张与不安,他的勇敢鼓舞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才九岁呀!多少与他同龄的孩子还在长辈面前撒娇,多少人从抑郁迷茫中被他震醒,多少心灵被爱鼓舞,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雨来、王二小的影子,看到了赖宁的影子,他是当代的小英雄,林浩是你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让我懂了什么是爱,小英雄林浩,你是我们的骄傲,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类似的镜头还有很多很多,

大爱无边,在这些说不尽的感人的故事背后,是一种

感动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我们继承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因为有了感动,我们更加有力,因为有了感动,我们的手握得更紧,因为有了感动,我们的心才会永远的连在一起。

想着想着,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恨不得一下子飞到灾区人民的身边,向地震中的小英雄敬礼,向叔叔敬礼,向灾区人民敬礼,并且,深情地对他们说声:“你们受苦了!但是,你们不必担心害怕,请你们放心,党和人民一定不会放弃你们,天地动摇,摧不挎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斩不断心心相系的骨肉亲情,我们会怀着共同的期盼,共同努力,团结一致,为抗震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们深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的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一定会汇成爱的海洋,再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再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们崛起的雄心,请相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加油!!!”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6篇

准确挖掘文本“秘妙”,捕捉语用训练点,给学生提供好的语言表达的范本非常重要,这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用实践的前提。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文本“秘妙”的探寻者、解密者和创造者,是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语言的引路者。教师凭着自己对文本的敏锐触觉,分别站在读者、作者、编者、学生、教师的角度去细读文本,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精微隐秘的深处,点燃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下面,就以中年级文本为例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言语素养。

一、捕捉文本“秘妙”的原则

1.依据年段的学生语言水平特点

第二学段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逐步加大、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书面表达的能力逐渐赶上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不但能熟练使用一些基本的陈述句、感叹句、否定句、疑问句,有些还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特殊句式来表达,语言表现力渐渐增强。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在寻找自己的镜像,寻找自己模仿的对象。这是儿童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经历。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们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去寻找自己言语模仿的镜像。

(1)注重从文本中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素。体会关键词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促进学生积累并内化。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逐渐渗透一些篇章的写法。

2.依托文本的言语“秘妙”呈现点

(1)依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发现语言“秘妙”。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叙文具体、生动,说明文精准、清晰,散文随性、形象……我们分析教材时,要着力去探究能体现文体特征的言语形式。

中年级的童话故事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故事离奇的想象,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一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索花园发生了几次奇妙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既梳理了文本的内容,又使学生们感受到离奇的想象是童话的一大特点。接着将文本中的一些充满奇思妙想的语句、片段让学生们充分地读、悟、赏,深入地体悟童话的言语特点。这样紧扣文体特点去寻获言语“秘妙”,久而久之,学生们对每一种文体的言语特点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收获。

(2)依据作者的写作风格,捕捉语言“秘妙”。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言语风格,或朴实,如老舍;或戏谑,如王朔;或尖刻,如鲁迅;或清新,如林海音;或幽默,如丰子恺……小学语文中年级教材中,也选入了一些名家的作品。阅读这些作品,不能就文论文,课前要先深入了解作者的文风、语言特点等,做足了功课,再细读文本,让那些烙上了作者标签的言语映入我们的眼帘。

例如,童话《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本只有短短的500多字,但短小的篇幅却承载着深厚而丰富的内涵。新美南吉的语言极其朴素、平淡,没有痛哭流涕,没有声嘶力竭,甚至对话前的提示语都只有一个平淡至极的“说”字,但主人公鸟儿和树之间的深情厚谊却在字里行间流淌。教学时,创设情境,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们想象鸟儿的心情、神态、动作,在“说”的前面加提示语并进行朗读,这样,就把这个简单、朴素、平淡的故事读得丰厚了。然后,冷静地思考:新美南吉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写具体、写生动?为什么要这样平淡地讲述?这就指向了新美南吉的言语“秘妙”――用平淡的语言调动人们的想象,表达深厚的感情。

(3)依据文本的语言现象,筛选语用训练点。

在一些文本中,语言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些言语形式反复出现。《鱼游到了纸上》就是这样的课文。

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就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作者借旁观者之口,赞赏青年高超的画技,表达了作者对青年才俊深深的敬佩之情。一个“游”字,妙不可言,传神地写出了青年画家的画何等的逼真。

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写写其他的赞美青年画家的词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与文本的句子进行比较,领会“游”之准、之精、之妙。最后,创设言语情境,在运用中加深体会,提升语感品质:如果青年画家画的是马、花或鸟,我们可以怎么说呢?

在这一课中,围绕着“举止特别”,作者反复用叠词“呆呆”“静静”来形容青年看鱼时的行为和神态,正是青年的专注与忘我,才会让鱼游到了心里,继而游到了纸上。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推敲叠词的内涵和意蕴,走进文本,走近青年,走进心无旁骛的意境。

二、品味言语“秘妙”的策略

1.关注词语“秘妙”――遣词之精当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往往就是因为作者用词的精当,因为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语言的敏感度。

例如,《丑小鸭》中,“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几个叠词的使用就塑造了一个可爱的丑小鸭的形象。这一段的描写教学时联系全文,知道丑小鸭在后面遭受了许多的不幸,学生就能理解丑小鸭受到的待遇,对它充满了同情,反而在读这一段话时读出的不仅是一种丑态,而是一种丑得可爱的样子。在中低学段,文本中这样的叠词经常出现,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这样的表达形式。如果仅仅是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叠词的生动性,这就只是从单一的词性去理解。我们应该结合整篇课文的语境进行情境析解就会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习得。

只有对关键的字词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领悟作者表达的精当。品味、赏析字词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实际上就是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关注句子“秘妙”――造句之精妙

相较于低年级的教材,中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结构比较复杂的单句和逻辑性较强的复句,并且修辞的形式也更丰富了。所以,从句子的结构来讲,我们重点关注教材中相对复杂的单句和逻辑性较强的复句。从句子的表达效果来讲,我们重点研究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这样一句话,“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说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很多。显然,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式,更为明显的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表达效果要比“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很多”好得多。作者选用夸张的手法,目的无非是故意通过“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以收获更佳的表达效果。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鱼多”的特征,并将“鱼多”这一对读者并无多大情趣的事情说得蛮有情趣;二是将“鱼多”这个带有概括、抽象化的所指形象化了,“海”的一半是多少,想来想去,虽然依旧是深不见底、辽阔无边,毕竟还是有“形”可想,有“象”可现。于是,由于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就使那本来索然无味的“鱼多”之意变得令人回味不绝,且不由得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只要片面地讲解课文,还要引导学生研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其表达效果如何。这样,学生们的语感就在无形中提升了。

3.关注段落“秘妙”――构段之精巧

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文章层次的基础。它是以一个或众多个句子构成的,各句之间呈现并列、承接、选择、转折、因果和总分等逻辑关系。段的训练是中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例如,小说《小英雄雨来》,文章中补叙了这样一段话:“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学到课文的结尾,应该说小雨来的形象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这时读到雨来被敌人杀死时,学生的情绪十分激动,一下子沉入了悲伤之中。突然后面出现这一戏剧性情节反而让雨来的机灵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小说在写了河沿上传来几声枪响以后,紧接着便交代雨来没被打死以及他没死的缘故,那就显得平淡,丝毫也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补叙部分在点明雨来没有死,使读者在喜出望外之余又打了个问号“雨来怎么会没死的?”急于想了解下文。顺应读者的这种心理要求,作者回过头来补上笔:“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合情合理地解释了雨来没死的原因,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7篇

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童稚之美

童稚,儿童的幼稚。儿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由于他们经验的缺乏或不足,这种感知和认识的方式便打上了儿童的特点,在成人看来,这就是一种稚气。笨拙、稚气正是儿童的可爱之处。

案例1 《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文片段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课文解读 骆驼的长相是缺乏美感的,吃相也不美,但在儿童看来,骆驼是美的,它的吃相也是美的,以致看骆驼咀嚼的时候,“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试问,有哪个成年人会有这样的体会?这就是童稚,这就是童稚的可爱之处。

案例2 《小摄影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文片段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下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课文解读 课文里的小男孩,用扔纸团的方式要求采访高尔基。只有小孩才会采取这种方式,成人绝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认为这是对高尔基的不尊重;小男孩采访高尔基的目的仅在于给他照一张相,回去贴在墙报上,对他来说这是大事。为了照好这张相,高尔基很配合他,他自己也郑重其事,把相机摆弄了很久才说“一切准备停当”。然而,他却突然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他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只有小孩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也只有小孩才以这种方式直接表白自己的错误。

案例3 《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文片段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课文解读 雨来救了交通员李大叔,自己却被鬼子抓住。他知道鬼子的残暴,却不知道鬼子的狡猾,一看到敌人把手伸到皮包里,唯一想到的是掏小刀挖小孩的眼睛。虽然他缺乏经验,想问题简单了一点,但却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无比坚强和机智。

二、童趣之美

童趣,其主要特点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有童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虽然变得成熟稳重了,但童趣也就慢慢消失了。所以。童趣是儿童的宝贵财富。

1 活泼美。

案例4 《桂花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课文片段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课文解读 抱住桂花树使劲摇,是花力气的事,对大人来说,也可能是苦差事。但对小孩来说,却是美事,盼着早点到来。这,就是儿童的活泼美!长大以后,回忆起童年的摇花乐,还会有一番莫名的感动。

2 率性美。

案例5 《小英雄雨来》

课文片段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到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课文解读 雨来喜欢游泳,妈妈却不让他耍水,怕出危险。有一次,看到雨来耍水回来,妈妈气得抓起笤帚要打他。雨来在小伙伴的暗示下往河沿跑,还跳到了河里――“妈妈,你不是怕我出危险吗?我偏偏要让你找不着,让你担心。”雨来,就是这样用孩子的方式气妈妈。读到这里,你绝不会责怪小雨来的无法无天,而会为他的率性而会心地一笑。

3 创意美。

案例6 《风筝》(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文片段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课文解读 做风筝做得什么都不像了,却依然快活,只有孩子才会这样。对什么都不像的风筝还命名为“幸福鸟”,也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创意。

三、童幻之美

童幻即儿童的想象和幻想。以儿童有最丰富的想象力、最强烈的好奇心、最自由的思维方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1 奇幻美。

案例7 《我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文片段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课文解读 儿童的想象是奇特的,自己的手会有魔法,安到桃枝,就能使春回大地、天空放晴、桃花开放。这种奇特的想象在大人身上却很难再见。

2 体验美。

案例8 《荷花》(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课文片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表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课文解读 看荷花,在陶醉中自己也变成了荷花。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验美,也只有儿童才容易进入这样的境界。成人以后俗务繁杂,能进入如此美妙境界的人会被誉为有一颗童心。

3 诗意美。

案例9 《麦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文片段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的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课文解读 在儿童眼里,麦田是那么富有诗意。麦田既是色彩斑斓的。还是弥漫着美妙音乐的――那麦穗,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四、童心之美

童心中的那些本性之美,是人性中最质朴、最重要而且是最永恒的美和善。在童心世界里,只有纯洁,没有虚伪;只有天真。没有诡诈;只有清洁,没有污秽;只有诚实,没有欺骗;只有单纯。没有世俗;只有简单。没有心机;只有善良,没有险恶;只

有同情,没有凶残;只有信任,没有猜忌;只有公平,没有成见。童心的世界是幸福的仁爱,是和平的世界。

1 纯真之美。

案例10 《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文片段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课文解读 在童心世界里,是最不讲功利的。给骆驼带上铃铛,只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在那漫漫旅途中,一阵铃声,多么富有诗意!

2 善良之美。

案例11 《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文片段 小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故事。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当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课文解读 顺境中的行善,也许只是一声赞许,一阵掌声,甚至只是一个眼神。但是,它却经常被成人忽略了。而孩子们记住了。这是童心中善的自然流露。

案例12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文片段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课文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刚含苞的花蕾就要凋萎。可是,她没有恨天恨地,有的只是对亲情的温馨回忆。童心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善良本性,即使面临死亡,也在流露本原的善良。

3 童心之境。

案例13 《触摸春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课文片段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说、写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讲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是人生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从刚入学起就打好说话的基础,顺利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在整个低年级阶段加强语言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把通过观察、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由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可通过训练说话写话能力来发展语言。

一、低起点,有坡度地练说练写一句或几句完整通顺的话。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会说不会写,使书面表达的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家庭住址等。班里几乎所有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我们班集体吗?”“你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讲?”等等一系列贴近他(她)们小小心灵的问题。孩子们一看,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是多么快乐!汉语拼音用处可真大呀!群情振奋,自然写欲望也就强烈了,有的孩子还给老师给爸爸妈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加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如:“lǎo shī xiāng xìn nǐ huì zuò de gèng bàng”等等。这样一来促进了孩子们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词口头造句,然后将自己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夹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更大了,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而且提高了造句能力。进入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可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说写一句话,扩展为说几句话或是一段话,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先说后写,说话时,注意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用词恰当,语句通顺等能力;写话时,要求学生按自己所说的内容,顺序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话要说得完整,几句话组合在一起,就要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起初学生在看图说话时,往往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如,看到一幅春天的景色图时,儿童们说:“有树,有燕子,有花,有草。”一点儿也没有条理,以后我让学生看图时,就给他们提出几个问题:“大家用心看这幅图是表示什么时候(或季节)?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或东西)?他们在做什么?一件一件地说,说清楚了一件,再说一件。”

二、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多样,加强说写训练。

1、创设情境,进行说、写训练。

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更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有了生活才有了语言。儿童从婴儿期的牙牙学语到学会说话,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完全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语言。作为老师,要顺应这一规律,有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把认知与情感巧妙结合,让学生乐于表达、有话可说。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中通过表演创设情境,使学生懂得打电话的礼节,讲话时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自觉运用“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2、贴近生活,以此为源进行说、写训练。

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写,有的可写、爱写。如:今天我们班得了一张奖状;越野赛取得了好成绩,大家都很高兴。再如:今天我学会了跳绳,我特别高兴,老师还鼓励我呢。

以画启思促写,大胆想象,挖掘情感,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自由发挥,把看到的画下来、写下来,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如在教学《画家乡》时,我也让学生画自己的家乡,写自己的家乡。其中有一位学生画家乡画得很不错,写得更令人欣喜: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那么多的小汽车,但是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再把我的家乡变得比大城市还要棒!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愿,道出真情实感,着实为下一步的习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3、运用固定句式模仿写句子

在培养学生写句子能力的同时,要逐渐培养学生会写完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不懂语法,更不能过早地向他们讲语法,那么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呢?我就告诉他们:完整的话就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别人,你说的是“谁”?是“什么?”“他(它)们怎么样了?”“干什么?”等等。在学生们明白了“完整话”的概念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固定的句式仿造句子,进行模仿说话训练。例如:(1)句式:“谁+干什么。”教师举例:小狗在玩耍。学生模仿练习:①小白兔在吃青草。②小朋友去上学。(2)句式:“时间+谁+地点+干什么。”教师举例:清晨,爷爷在广场上练太极拳。学生模仿练习:①晚上,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②星期六下午,我到运动场看足球比赛。(3)句式:“什么样的谁+地点+怎么样地干什么”教师举例:可爱的小猫在草地上翻来滚去地玩皮球。学生模仿练习:①胖乎乎的大熊猫在山坡上津津有味地吃竹笋。②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欢快地飞舞。

经过课堂上大量地反复练习和课下一段时间的写话训练,并放手让学生评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提高。

三、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延伸课文内容,进行说写训练。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中,将课文延伸,就可成为语言训练的材料,也可锻炼学生的想象、实践、创新能力。如在学了《小松鼠找花生》一文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告诉小松鼠花生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花生?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闸门被打开了,兴趣也浓了,有好些个学生还续编了故事呢!又比方在学习了《王二小》后,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小英雄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找来了不少相关内容,如《小兵张嘎》(嘎子)、《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和《小英雄雨来》(雨来)等,这样既丰富了知识,在交流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这些小英雄的崇敬。如此种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四、重视批阅讲评,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