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改体会

课改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改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改体会范文第1篇

在培训中听了不少校长的教改经验报告,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杜郎口中学初二数学课堂的一段视频。这节课的课题是“梯形”,一位同学给他们小组在黑板上讲利用转化思想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知识从而得以解决梯形问题。梯形这一内容是初二的难点,他讲到用转化的思想转化成三角形这就要构建辅助线,而辅助线的构建又是几何中的难点,这样难上加难的问题,学生讲起来是那样的轻松自如。令我感慨的是我的课堂什么时候能变成这样的课堂?我一次次的比较着,我拿自己和录像中的老师比较着,拿我的课堂和录像中的课堂比较着,拿我的学生和录像中的学生比较着。我深深地感到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要想达到高质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真正潜下心来研究教材,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我们的课堂。

在学校的带领下,我实行了小组合作制。然而,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

一、课前对小组成员作出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时,我就要求学生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活动作好铺垫。

二、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定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三、正确进行评价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课改体会范文第2篇

们应该怎么做一个新型的教师。他们的话字字如针,钻进我的耳里,又句句似锤,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下面就此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感悟一:要努力成为一名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通过这次师德修养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理解。听了魏院长精彩的讲座和谆谆的教

诲,我铭记了作为人民教师所需要的九个“心”:真心、小心、专心、用心、倾心、诚心、静心、安心和爱心。我也想了很多,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

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

业绩。因此,今后我会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学生、家长欢迎的人民教师。

感悟二:要努力成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

回想起这几年报刊电视上对教师的一些负面报道,往往探讨的不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而是关注一个教师的言行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或许,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

对如何为人师表的问题的认识上还一直存在着偏差,这也就是袁教授向我们提出的“新时期,如何做一名老师”、“今日,应当如何做教师”。这个看似普通实则不一般的问题。

“今天怎么做教师”,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去思考。通过袁教授的讲座,我认为在新时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以爱心为教育前提,热爱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其次

以广博的知识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以独立的现代人格影响学生素质,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第四,以创新

意识开拓教育新境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鼓励创新,在教学中要以新理念组织教学。第五、以崇高的教育理想为毕生追求,一个好教师,应该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

在今后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觉悟,要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到较高的格调上,要做一个教育工程师,而不是简单养家糊口的教书匠,要努力做个健康、全面、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感悟三:要努力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

通过学博士《教师倦怠与心理调适》方面的讲座,使我受益非浅。如果我们教师无法对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有效应对,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内外因素共

同作用下就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现象的发生。由此我更加明确自己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因此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

课改体会范文第3篇

一、课改密切了师生关系,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

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展示,放手给学生,就是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好坏的基础,好学生是被赏识出来的。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我总想表扬学生,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课前忙于备课,课中忙于讲解,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在如今的课堂上,教师自主课验收学习报告,与学生交流谈心,验收学习报告和收互动卡;展示课,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展示,我也由过去的“演员”转变到今天的“导演”,由过去的“苦行僧”变成了“悠闲的观众”,脸上是舒心的笑容,对精彩的展示,对新生成的问题,我不时报以掌声,毫不吝啬地将真诚的赞美送给学生。长此以往,师生关系能不和谐吗?能不密切吗?教学质量能不提高吗?

二、在编、验、点、导中,提升了自我素质,拓宽了视野

我校实行的是问题引领下的学案课堂。学案课堂,毫无争议,学案是其核心。编——编写学案。编写学案要做到教材内容具体化,学案内容问题化(学习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具体化)。政治学案的基本构成是两大块——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学案上的学习情境主要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一般分级设立,A级任务是基本任务,是针对全体学生,难度不大。B级任务是针对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去完成。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把课堂和学情在脑中提前彩排,编写学案往往需要集体的智慧,还需翻阅各种资料,整合资源,这样编写出来的学案才能更加优质、更加科学。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费脑筋的工作。验——验收学习报告。自主课上,学生在学案引领下,读书、思考、查资料、小组间交流、讨论、完成学案上布置的任务,写出学习报告。教师在自主课上,一项任务就是督促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和验收学习报告;另外一项任务是在自主课结束时,收互动卡。互动卡上记载的是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还想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的互动卡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一种重要方式。点导——点评、引导学生的展示。我们的学案课堂倡导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展示课上,学生展示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是给以批评、责备,更不是体罚,而是给予微笑的情态和说理性或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一步展示。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并在点评时及时赞美学生的亮点。莎士比亚曾说:“赞美是照在人类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适当的赞美学生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一句话,展示课上教师的职责就是点评、引导,即肯定成果,拓展提升,画龙点睛方显英雄本色,点石成金彰显人格魅力;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是火眼金睛,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绝不放过,督促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亦生亦师

“亦生”,我作为教师,通过向学生学习,对自己是一个不小的提高,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学案上的任务之一是,举例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学生甲说,包子是矛盾的普遍性,菜包子、肉包子、豆包子是矛盾的特殊性,没有菜包子、肉包子、豆包子就没有包子;学生乙说,从句和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的关系,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学生丙说,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学生丁讲了阿凡提染布的故事。这是一堂生成的课堂、展示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学生联系生活的例子,让人忍俊不禁,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只要我们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他们就会创造奇迹。

“亦师”,当然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作为课堂的引路人,在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时,在有些知识归纳总结不到位时,学生不能展示清楚时,我该出手时就出手,履行自己的职责。面对着一个个教育对象,我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教师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课改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体会

课改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讨论关于课改的体会。

一、课改并不是单纯换教材

课改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课改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课程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可以说是掀开了教育行业的新篇章。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全新的教材是基础,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没有新的教育理念做后盾,再好的教材也不过是废纸一堆。

二、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课改中强调新教育模式下,应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念,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生存、合作等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只注重了学习的结果,并不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大多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获得高分,然而这种方式完全隐藏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靠这种方式取得的高分,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未来的发展要靠他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小学语文而言,学科特色就是文中有情,学中生情。所以,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靠教师重复的说教来实现的,要靠教师的熏陶感染,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中慢慢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爱心、努力进取的国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课改同时提出了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乐于研究,意在培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条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先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课改要求新的教学理念下、应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把更多学习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钻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通过的方式不同,在试卷上的分数是却是相同的,不过从长远角度看,由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实际意义上的收获并不相同,学习方式不正确,对于学生将来发展也是不利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培养对象,在新课改中,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参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的确定,新的教学模式应是服务于学习的学习模式。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正确学习方式呢?首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知识传递的方式。在课堂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要有问题,随时提出,教师指引学生研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生平等对话,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人人都全身心投入,都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应钻研学习内容魅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但是在现阶段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更好地自主学习。最后,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表扬进步较大的学生,让学生为自身努力得到肯定而骄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新课改能够顺利实施,教师是关键,他们是执行者。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把更多时间交予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花费时间、经历研究新教材内容,对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能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教师不应在花费课堂时间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集体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几人一组,互教互学,明确分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习惯。

四、综合课程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在不久的将来,综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将出现在小学课堂上,这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所谓综合课课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将几门学科的内容加在一起,而是要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综合课堂的出现,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有着重要影响,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综合课程的意义:(1)综合课程合理的结合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让学生在各学科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各门学科并是不孤立存在,他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综合课堂的出现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综合认识。(2)综合课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既传授了科学知识与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3)综合课堂同时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并不是靠高分,而是能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

课改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明确目标 改变方法 培养兴趣

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这次课改。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儿看法和体会。

一、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世界的发展日益趋向多元化,国际交往增多,文化的流动与沟通日益明显,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增强世界意识。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在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咨询报告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就是学习,教育是主体性的学习,教育是终身性的学习,学习将由维持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由此看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作用。而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向高级发展,否则,只能是封闭、落后。那么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促进英语课改呢?我主要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的。

(一)给自己定好位,重新塑造新形象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看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堂上让学生去欣赏,去讨论,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让学生感觉要求学生预习自己也预习了。并把预习后的成果展示给学生。课堂上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让学生乐意上你的课。感觉上课是一种享受。

(二) 把学生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自知学习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滔滔不觉的讲,学生默默无闻的听,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形式。而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现在,在我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预习把自己理解的展示给大家,而不会的,不懂的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交流或讨论,或者我给予点拨大家一起解决。我坚信了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错。通过课堂去思考、去研究、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要活化教材,学以致用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既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同时,不要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如可以把一个单元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教,如:我在上初二课本Unit16时,把Lesson61和Lesson63这两课有关“问路(Asking the way)”的知识内容放在一起教,结果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四)优化英语对比教学方法和创新游戏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旨在增强印象的方法。英语词汇中有同类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以及发音相似和(或)拼法相似的单词等,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这些词汇在教学中可采用对比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提高记忆效果和记忆效率。

(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一方面,英语分层次教学必须因材施教。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同班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因,班级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方面显示其极大的优越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愿学习英语,提高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分层次教学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学生有心理个别差异,而其中的一个方面是能力的个别差异。人们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为能力的个别差异。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学英语更是如此。著名教育学家埃与斯利曾经说过:“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只有保持学习兴趣,才能加速掌握为交际目的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确,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兴趣,优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较大的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这样,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会大大提高,参与意识自然增强。心理学家认为,设疑容易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学习上来,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改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会尽我所能,牢牢把握和抓住的,为初中英语教学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课改体会范文第6篇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课,敢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展现自我,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困惑,也曾迷惘。但事实证明,课程改革是必须的,因为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是随时代的脉搏而动。实践过程中,我感受颇深,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在新课改中做科研型名师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要充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投身新课改。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彰显自己的教改机遇,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准确灵活地把握物理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脉搏,扩充自己知识储备。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修养,以新理念武装自己,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需要。另外,我们还要培养自己灵活地驾驭课堂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的需要。我们就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先做到,力争在新课改中做科研型名师。

二、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尽量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科最贴近生活,最能服务于生活,但我们的学生在困惑面前豁然开朗的时候,他们会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会发现自己的伟大。“海市蜃楼”有了科学的解释,“小孔成像”不再神秘,当学生有了学习物理的欲望时,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要以最具有号召力的创新性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教学中要拓宽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受益终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有生命力的物理课堂,应该是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教师要因人而异地科学地引导、启发和点拨,真正把学生带进到最贴近生活的物理领域。我们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学生的差异。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我们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新课改提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科学地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要尽量地亲自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最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最能解决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例如设计一套房屋线路,制作潜水镜,三棱镜等,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理解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每个孩子的感受和体验

课改体会范文第7篇

1、生物课堂提问应"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化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不用举手,有问题就提):"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见不到阳光,都能萌发出来我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种胡萝卜种子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没有埋入土壤内,种子照样萌发。"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道。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时,学生说道:"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来的。""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来的。"另一名学生紧追不舍。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老师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点上来了,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搜集实验材料应"群体化",学生实验活动落实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山上采集的各种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3课堂教学应"实际化",解决问题应现实化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课改体会范文第8篇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课改的―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能否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会给学生自由,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得到深刻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带来的长效性。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先从转变教学方法人手:

1.教师要动手。不仅要求学生动起来,教师也要动起来,和学生共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打破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格局。

2.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以往的课堂大多是教师提问题,又以教师解答问题而告终,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主动性。而放手让学生探究,不要求整齐划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推理、想象,自己想出来或争论出来的结果才会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如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师、教科书上学到得多。教师加以引导、梳理即可,这种做法说小了,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说大了,是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

3.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懂得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并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4.课堂教学情感化。硬性说教的教育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应从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

三、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以前,一个学期只安排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新课改后,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应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教学“植物的开花”一节时,学生从田野、路边、山上采集的各种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细心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会了分工合怍,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四、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化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化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实践。这也是新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五、通过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