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质疑 培养 创新 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创造性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的目标要求。然而,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何况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学生就不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唯师,不唯书,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围绕创设情境、精心设疑、知识迁移、组织疏导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1 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时,当学生读完课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题目中唯一的听众指谁?这位听众对我今后的拉琴生涯有什么影响?这一悬念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会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想"拨开疑团见分晓"的决心会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达到了教师巧设悬念的目的。

1.2 创设情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人教版第十一册《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播放"山雨"的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由远而近如歌谣般动听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使学生在欣赏美丽雨景的同时,激起学习的欲望。

1.3 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我的小宠物》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与小宠物相处的趣事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优化思维,知识迁移

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机会,思维积极如"喷泉",课堂情绪高涨。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或听课中,我发现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十分有限,质疑的问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等较低层面的问题,缺少创新思维。针对这一问题,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

2.1 训练发散性思维

在创新教学时,教师如果总是照本宣科,串讲串问,围绕着 "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打转,学生的主体思维就会产生依赖性、服从性,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也就无法达到创新教学的效果。为避免重蹈传统教育模式的覆辙,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以此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草船借箭》这一课针对学生提出的"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之箭本来就是无法完成的事,为什么诸葛亮却说要三天就完成,还立下军令状"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有的学生说,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早就算出第三天有大雾;有的同学说,诸葛亮知道鲁肃是个重情重义、老实厚道的人,他会答应自己的要求,为他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还有同学说诸葛亮早就知道曹操性情多疑,大雾天不敢出兵,一定会派军士放箭,到时候就可以向周瑜交差了……通过这个问题的讨沦,学生的思维闸门下子就打开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 掌握创新质疑规律

学会知识迁移,知道从何处质疑,从而牵一而发动全身,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捕捉典型性的问题,通过典型题让学生把握住阅读质疑问难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在课文题目、"文眼"、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地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两只鸟蛋》一课教学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以前老师教我们用 '个'来说鸟蛋的数量,为什么这里却用'只'呢?"在此,他能从课文标题,甚至其中的某个字眼大胆质疑,而我通过举"一个老师"也能说"一位老师"的例子解释,并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课文中说两只鸟蛋就是什么?学生通过学课文理解两只鸟蛋里藏着两只小鸟的生命,这个"只"在这也就有了特定的含义。而《金色的脚印》这-课的文眼就在"金色"上,一位学生问"课文中的脚印是狐狸走在地上或雪地上的脚印,那脚印要么是灰色,要么是白色,课文中为什么说脚印是金色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是点明主题的问题。我引导反复读课文,理解"我"(作者)与狐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学生在反复读课文后,学生明白了"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细想一下,它却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树林中自己的家中去,这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这件事;小狐狸一家虽是动物,但它们也像人一样,它们的生命同样珍贵,那回归山林的脚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征,这脚印中,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因此,"金色的脚印"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可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个角度质疑问难,理解课文中关键性笔墨,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是进一步挖掘和巩固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更是落实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措施。

3.组织疏导,形成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以后,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显得杂乱、锁碎、甚至离奇,难以抓住重点。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不可能也不必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一解答,我有选择地疏导问题,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3.1 指导质疑发言

质疑问难中,说话的训练也是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如谈谈读懂了哪一词、哪一句,哪一段情节,或哪一部分写得好,为什么好,还有哪些问题。然而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很有限,适当地引导他们掌握发言方式很必要。质疑问难发言-般可以有正向发问、逆向反思和创新见解三种发问方式。正向发问,如《雨点儿》一课可以指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文脉提出问题:小雨点为什么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呢? 而大雨点为什么要去没花没草的地方?没花没草的地方为什么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逆向反思,即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常以"假如……"、"如果……"等句型为提问形式,如《坐井观天》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发问: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水井,青蛙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 学生阅读后有了创新见解的话,我就指导他们用"我以为……"的句式,提出不同见解。又如在教《看电视》一课时,有几位学生提出了创新见解:"我认为互相让步还不是最好的办法,我认为把奶奶爱看的京剧、我和爸爸爱看的足球和妈妈爱看的舞蹈节目安排一下先后顺序,这样做更好。"我随即肯定了这个孩子爱动脑筋,想出的办法独特又科学合理。

3.2 精当讲解,区别疏导

我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答案时,对于浅显的问题,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联系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联系全篇自己去解答。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在让学生自读自疑课文时,有一个学生发问:"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这时,我鼓励她把课文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解答这个问题。果然,过不多久,她欣喜地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因为黄莺告诉鹿弟弟,它见过鹿弟弟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它就想唱歌;风儿也告诉鹿弟弟,它闻过鹿弟弟家的玫瑰花,可香了!大伙儿都夸它是'玫瑰香风'!玫瑰花给黄莺和风儿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精彩很巧妙,但有争议,这一问题又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我就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启发、分析,活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夏夜多美》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星星看见了,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我机智地判断:弄懂这个问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作用,便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从各方面找答案。有的说:"因为池塘里的睡莲姑姑,很美。"有的反驳说:"不对,因为萤火虫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照亮夏夜。"还有的说:"因为小蜻蜒、萤火虫和睡莲姑姑都帮助了小蚂蚁……"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我相机引导:"同学们讲的多种可能性都很好,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有什么精神?"学生齐答:"乐于助人的精神!"这个问题统一了认识,理解了文章中心思想。

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策略。"当然,发展学生这方面的素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和谐课堂、创设质疑问难情境、科学估计问题难度、引导掌握质疑规律,教给阅读后的发言方式,精当讲解区别疏导,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把教学设计“想清楚”

课例研究不是简单的听课评课过程,而是一个理论学习、问题研究、行动跟进相结合的过程。为此,在课例教学设计阶段,我们抓好以下三步工作:

1. 确定研讨主题。以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引导教师把平常教学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组织共同研讨。如本学期,我们确定了三个研讨的主题,即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明确的研讨主题,使上课的老师知道“上什么”,听课的老师知道“听什么评什么”,有效地克服了教研课组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组织理论学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行为的改进需要稳定的理念支撑。研讨主题确定后,学校教研组负责编撰《教育理论学习资料》在校园网上,要求以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浏览网页,集中学习。承担授课任务的年级备课组还要上传基于该问题的专家理论或同类研究的实践成果、操作经验。专题牵引式的理论学习,扭转埋头记笔记和学用脱节等被动学习状况,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引导教师用理论去“透视”,为理论去举证,把理论“做出来”。

3. 开展交流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就研究主题和教学设计开展交流研讨,一是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讨论执教者提供的教学设计,看是否体现研讨主题的主导思想及操作策略。

课例设计阶段的精心准备,使所有教师而不仅是授课者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和亲身体验者,组成一个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以共同的基础理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研讨,共同把课例教学设计“想清楚”。

把教学行为“看透彻”

针对以往听课评课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方方面面,视角林林总总等随意空泛现象,我们提出要“带着观察量表进课堂,拿出事实证据来评课”的要求,务求真正读懂教师,读懂课堂,把教学行为看透彻。

1. 围绕主题设计观察量表。我们根据课例研讨主题,从关注知识传授(教师行为)和关注学生发展(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设计观察量表,采用课堂观察的研究方式,要求参与听课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依据资料作出接近于事实的判断。例如基于“如何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研讨主题,我们设计了以下观察量表: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对话的机会,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就没有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

一、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

关注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是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的前提。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读活动。然而,我们过去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毫无生机,课堂对话只是一种“传话”,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激情。那么应该如何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呢?

1.关注学生人格,以尊重为准则。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让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消除学生在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愿意同你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才能对话,达成共识。

2.关注学生实际,不按“本本”走路。

无论课前的备课或课堂教学中都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例如:在让学生分组讨论时老师应把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深入各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组织下一个活动。

3.关注后进群体,引导人人参与。

课堂中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根本不参与的。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负载着传承基础的文化功能,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学生只有善于与文本对话,从“对话”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受用终身。小学中高年级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因为这是一次让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从教材所叙述的内容中初步领会语文知识的因果关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作者的聪明才智,虽然学生的领会深浅不一,但都能注入个人深浅的见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活动,包括:一是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读懂了什么);二是受到情感熏陶;三是获得思想启迪;四是享受审美情趣;五是体验作者的生活。但传统的教学意义的获得(读懂了什么),使得对话仅在认识的层面上进行,难免会变得枯燥单调。由此老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读书、探究,让他们在自学中不仅搜索处理信息和把握意义,更要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到审美,体验作者生活的乐趣。

三、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汇。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组织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学生表现在对话上仅仅是个体的片言碎语,一种形势上的热热闹闹,学生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老师,要有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意识,要善于把学生之间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他们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例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时,我采取了向学生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每四人为一组,阅读提示:①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始帮助小伙子的?②他又是怎样帮助他的?③画出描写老人言行的词句,从这些词句里,你能感受到什么?选择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四人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从独立思考与操作——小组内对话——组际间的对话,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参与对话,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层层对话,在知识获取的环节上,他们以相互对话取代了传统的教师讲解、传授,从而达到了合作的目的,实现了课堂的互动。

四、知识碰撞,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从2002年开始,国内已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网络工程专业[1],培养了大批网络建设和维护人才。CDIO模式是2001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 3 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它以工程项目从需求分析、设计研发,到测试运行,再到终结废弃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为工程教育的背景环境,在此情境中引导学生以主动实践、积极创新、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2]。

CDIO是基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学习,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3],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我们将CDIO理念引入到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力求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1 现有路由交换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技术轻理论。路由交换技术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由于两门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重?停?造成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演示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方法,缺乏对其工作原理及网络协议的深入讲解,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配置命令,仿照老师的操作步骤,能够实现对路由器与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组建简单网络,但对设备及协议内部的运行机制知之甚少,无法使学生具有设备研发能力及协议分析、设计和实现能力,导致其综合工程能力和创新工程能力较弱。此外,由于课堂演示会占大量时间,致使教师不能在限定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授课内容的组织存在一定难度。

(2)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缺乏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目前多数高校路由交换技术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讲理论,实验课中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课堂上,学生很难对枯燥的理论内容和抽象的协议产生兴趣,更多的是充当“听众”的角色,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由于没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

(3)课程实践内容和形式缺乏工程项目背景。课程实践只能达到理解知识点的目的,没有引入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设计流程和实现要求。无法实现在理解知识点基础上解决实际工程项目问题的目的。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依据CDIO核心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对路由交换技术课程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2 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

2.1 基于CDIO模式的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由课程教学单元构成,采用模块化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理论课程根据自编教材构建了模拟环境介绍、路由交换设备介绍及基础配置、路由技术、VLAN及其应用、访问控制列表、构建园区网络、接入技术7个教学模块,在内容的安排上紧紧围绕构建园区网这条主线,在介绍技术原理的同时,兼顾技术的具体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重视工程实践性,在项目的选择上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局域网的规划设计、路由与交换设备的配置调试等基本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由于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的项目化特点突出, 所以整个课程体系是架构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基础上的。 根据 CDIO 课程大纲的能力体系架构,我们提出以“项目为载体,能力训练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体系,如图 1所示。

2.2 基于CDIO模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教学目标,将CDIO理念引入实践课程教学中,依据实训项目侧重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理念的具体环节分为4种类型,课程改革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并重,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分为基础知识阶段和实践应用知识阶段,每个阶段的实训内容都以CDIO教育理念为导向,指导学生运用现有知识构思和设计具体项目,强调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图2所示。

在实验课程中,采用仿真设计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教学内容构思和设计实际工程实例,采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并在真机设备上实施和运行。基础知识阶段的实验主要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拓扑结构连接设备,按照实验步骤输入相应的配置命令即可完成。当学生掌握路由交换基本技术后,在真实设备上开展实践应用知识阶段的实验。该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网络拓扑的设计、子网划分、设备互连、VALN配置以及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配置恰当的路由协议等,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2.3 基于CDIO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

以CDIO理念为导向,形成基于工程项目的实训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讨,小组成员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构思、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运行、项目演示及结题阶段,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以构建校园网为例,教师只需讲解项目需求的重点知识、原理和方法,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网络结构设计、网络路由设计、VLAN规划设计等问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搭建一个基本的校园网络。形成以学生听讲、实践为主,教师讲授、演示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听中理解”和“做中实践”的教学效果。

路由交换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项目实训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中心,项目实训可以在校内实验室模拟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训练,或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训,促成CDIO学习效果的形成。

2.4 教学中的反思

为了合理地评估教学改革的成效,需要适时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思维。学生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学习过程的认知。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实现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在项目实训过程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反思,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5 考核模式改革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中,路由交换技术课程的考核体系与项目课程教学紧密联系,课程成绩由4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5%,理论考试成绩占30%,项目考核成绩占40%,反思成绩占15%。其中,项目考核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等级制形式,实现对项目质量的监控,改变传统课程考核中期末成绩占主导的机制,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程改革成效

在中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喀什大学作为南疆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计算机学院是学校首批?D型试点学院,在此背景下,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在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中同步进行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改革。我们对喀什大学计算机学院(2013、2014、2015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92.7%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后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实现了课程的学习目标;91.6%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后形成了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94.2%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后具备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95%的学生认为课程反思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93.1%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在课程教育中的有效性。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健词:农村 思想品德 新课程 教学 现状与策略

正文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个人、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个工作在基层的教研员,通过去农村学校听课、跟学生老师座谈、问卷调查了解到农村思想品德学科的新课程实施现状总体情况如下:

一、学生对实施新课程感兴趣。

此次调研发出学生问卷2000份,从学生的问卷情况看: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表示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因为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可以明白很多道理,特别是新教材贴近自己的实际生活,可以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让学生回忆最感兴趣的一节思想政治课”时,有80%的学生回答是活动课,因为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现形式的活动,如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来明白一些道理,可见学生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喜欢,他们对参与课堂教学有积极性,新修订的教材和新的课改理念正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二、教师对新课改感到困惑。

对思想品德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可以看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课改实验,教师的理念以及他们的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需求,注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在使用新修订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新修订的教材删除了许多抽象的概念以及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使教材实用性强,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教材又增加了许多小栏目,如问题探究、理论导航、实践与评价、活动建议等,有时候教师不知道这些小栏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利用。另外,有的时候教材中所给的材料并不十分恰当,离学生较远,这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教师感到查起来有困难,没有配套教材的辅助材料。有的教师感到新的课改强调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但当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的时候,教师感到时间不好调配。新教材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教材中大量的跨学科、跨文化、超时代的素材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教师自身知识和水平方面的欠缺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这是农村思想品德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亮点

1、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转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活动课等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是采取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2、课堂教学呈现可喜的变化。通过听课发现,对新课程抱积极主动态度的教师,他们的工作热情高,平时积极进行各项活动,他们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可喜的变化。(1)课堂气氛活了。相当部分教师都努力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课堂上老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课堂上经常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学习局面。师道尊严在淡化,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成了学习上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对学生的评价,肯定的语言多了,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我。(2)课堂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变化了。作为政治课,以往我们的课堂往往都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被动接受知识。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开始运用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合作、专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强调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辩论等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成为学生经常性的学习方式。(3)课堂的教学目标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师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本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地位与过去不同,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优先目标,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非常注重情景的设计,特别是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教学中降低了对纯知识的要求,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和形成。

3、学生的作业形式变丰富。过去,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单一的纯知识的书写作业,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现在,教师除了布置一些必要的知识性的书写作业以外,教师还布置了许多活动性的作业,如社会调查、查资料和写小论文等作业。还如一位老师在上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二框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学生对新式的作业比较新奇、喜欢,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

四、目前课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专业教师缺乏。部分学校领导很不重视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长期把思想政治课作为“辅科”对待。当前,就是实施新课程以后,情况还是如此。具体表现为:在师资安排上非常随意,都是在安排完其他学科后,再考虑这些学科,认为谁都能上政治课。有的是年老教师的“照顾课”,有的是语、数、外教师为凑工作量的“搭头课”,仅有几位专职教师,也是因其无法胜任其他学科而转过来的,由于师资安排随意临时,这些教师都没有参加学科的培训就上岗,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相当多的学校出现教师结构性短缺,教师超编,但缺少政治教师。

2、穿新鞋走老路,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有的老师在理论上知道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也知道新课改后,课堂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但一到教室,教师依然以权威自居,仍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角,把学生当配角;有意无意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范畴:无视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只管按照预设教案,落实自己的课堂计划,不管课程的灵活性、生成性;把教材当唯一的课程,抱着死教苦练;另一方面,教师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一堂课设计诸多问题,让学生就问题读读念念、讲讲说说、比比画画,而自己仅仅只作一个提问者、点名者、旁听者,面带微笑不断地说着“好”,“很棒”,而不是适当引导、点拨、纠正、收放、总结和拓展,这就错误地理解了“自主学习”的含义。

转贴于 3、教师的教学行为形式变了,但有效性值得怀疑。当前,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和交流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但目前,教师注重的是表面形式的变化,至于效果如何,则思考很少。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听到的每堂课上教师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但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和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中讨论。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草草收兵。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是在做听众,即使他发表意见也不会受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汇报往往成了成绩优秀学生的专利,成绩差的同学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实效就值得怀疑了。

4、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滞后,束缚了教师进行课改的手脚。虽然新课程实生的轰轰烈烈,但适应新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真正形成。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再加上现在一些教学质量检测的试题与课改不配套,教师的课改因担心学生的考试分数,担心日后的升学考试而放弃。对于学生的评价,由于多元评价体系还没形成,一些新的评价形式如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形式因实施起来工作量太大而被舍弃。因此,评价制度成了课改的“瓶颈”,束缚了教师课改的手脚。

5、硬件设施的落后,制约了新课程实施。由于我县贫穷落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足,保障新课程实施的必要硬件都没有具备。新课程实施后,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帮助教学,教师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多了,需要学生搜集资料信息的时候多了,但现有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我县农村学校没有学生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校外课程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五、应对策略:

1、继续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再加上本课程的知识具有广、博、杂的特点和非专业老师缺乏专业知识的实际,学科教师如果不及时参加培训和学习,将无法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因此,必须建立稳定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用制度形式保证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能很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来为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教材要求教师有宽同视野、渊博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2、加快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正常实施,必须有一套支持课改的多元评价体系,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这套评价机制也应该能激励教师勇于创新、勤于思考、不断钻研、改进教学,能全面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重视资源建设,依靠群体力量,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库。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广、博、杂,备课时需要搜集许多资料和案例,并且每个人的知识和精力总是有限,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建立市级、校级资源库,实现知识互补、资源共享。

受传统的“课程即教学内容”课程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过于重视教科书,重视课程知识传递,课程发展以“一纲一本”为主,偏重于书本,视课本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课程资源,学习局限于书本。这种观念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与发展。随着课程教材制度的改革,出现“多纲多本”的教材开发制度,这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最起码条件和支持。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校内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在课程实施中占据主要地位,校外的课程资源更多地处于一种辅助地位,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要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教材不是课程资源的唯一来源,学校的教师、实验室、专用教室、图书馆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任何一项课程改革要得以实施,必须有相应的课程资源的保证,否则课程实施将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我们就要从各方面来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还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以便教师把思想品德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从这方面来说农村思想品德教师要把思想品德课上好的确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情感寄托;融洽沟通;关爱学生;和谐

我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从未间断过班主任工作、从未离开过农村教育,大部分担任低段班主任工作。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谈谈班主任工作:

一、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农村小学的起始年级,是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时期。孩子刚上一年级,这个时候家长一方面在心理上对老师进行审视观望;一方面是非常热情而又焦急地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家长这种心理只要是父母的都能明白,过了这一阶段,在小学除非有什么大变动,家长不会有这样的热情参与学校教育了。作为班主任,一定抓住时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怎样才能做到学校与家庭的信念一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与家长沟通:

1.定期开家长会

家长会上,将班主任的教育目标、思路公布于家长,也能互相交流。具体怎么开呢?首先应双向交流,家长不只是听众,家长是班主任充分协调和利用的教育力量。因而家长只处于被动的“听”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家长协调,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肯定大有受益。将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有助于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农村可能家长普遍素质不高,家长的教育思想比较狭隘。对待孩子不是“卡”“管”就是无限制放纵,对于成绩,家长又是关注和重视,对老师的工作开展也有阻碍。所以,一开始就把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作为大事来对待。此外,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确实是非常缺乏的。而对低年级还特别需要家长的孩子来说,教法是特别重要的。新生入学是一个关口,家长的准备工作需要老师的指导,从情绪调节到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安全到置办学习用品,有了教师的参与,家长工作会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孩子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同时班主任工作也得心应手了。

2.家访工作到位

一方面,勤家访,架好主桥梁。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促膝谈心,拉近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流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家访要讲究方法。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v究艺术,不可漫无边际,否则,不但浪费时间,消耗热情,而且使家长失去谈话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班主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家庭教育和谐发展,农村留守儿童、住宿学生的递增,给班主任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人从事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从两方面做起:

1.全面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

首先,要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个人信息,电子形式保存;其次,逐步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定期谈话了解思想动态。掌握好班级的整体情况,达到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班主任只要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不同的管理、教育方法,才能做好不同学生的培养,达到尊重学生个体,关爱每个学生。

2.对学生一视同仁

首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自己的心先平静下来,把心放平,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对优生不护短,对学困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优点,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不要把个人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优生、学困生不要形成分明的厚薄之情。特别对学困生更要关心、帮助与鼓励,即使一个眼神,一句带鼓励的话,一个轻微的亲昵动作,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例如,“你的书写越来越漂亮了,你行,加油吧!”适时抓住一刹那的闪光点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三、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

和谐的师生观,是建立在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向互关爱、良性互动与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创设适应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环境,学生的主体潜能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从以下两方面说起:

1.班级管理讲民主平等

“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证明,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越充分,积极性越高,班风学风就越好。

2.和谐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只有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地相处,才能够在同一线上互相要求,互相督促,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使以后的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以上是我多年来在农村担任班主任的亲身感受,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有用的东西。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比较复杂而繁重,但是我认为,只要有一颗奉献的“心”,是完全可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一、微信群讲课的启示

后来发现了一个机会,就是在微信群讲课,两年前还没有那么火,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我们那个时候算是比较早的一批玩微信讲课的,每次都是500人,活跃度极高,而且都是在短短几十分钟从几十人拉到几百人。那时的微信群讲课以免费为主,偶尔是有些打赏红包,但是很少,整体收入是可以忽略的,为了维持生存,笔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线下培训,线上培训属于探索和试水,2014——2015年上半年,大大小小的线上微课讲了超过150场,见识到了微信群的波澜壮阔,各色人等,什么样的群都有,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经历,当时有意无意的一个想法就是先做免费的,一方面拓展人脉和渠道,另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微演讲的能力,还有就是探索这条路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创业方向去尝试?

二、线上微课的实践

(一)线上“微课”的陷阱效应

这一段的经历,给笔者非常大的启发,线上微课表面上看门槛很低,人人拿起手机就可以讲,其实是一个陷阱,因为重点并不在于你讲什么,而在于听众收获到什么,听众可以用脚投票,特别是到了后期,很多人表面上在给500人讲课,实际上在线听的不超过50人,非常冷清,学习的互动性极差,再加上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直接影响就是伤害了听众的信心,大部分人越听越没劲,没有意思,也没有收获,大部分时间是听老师吹牛皮,卖东西,最后成为广告群或者红包群,失去了学习的感觉,三番五次,实际上就对微信学习产生了抗性。对此笔者感受很明显,到2015年下半年,想拉500人群的难度会比之前要大很多了,速度也慢了,大家进来也没有之前的积极性和活跃度了,明显感觉已经对这种玩法麻木了,而且产生了疲惫,当时很多人已经开始在质疑这种微课的模式到底能走多远的问题?因为找不到盈利的点,所以好的老师不愿意讲,坚持讲的人要想获得收获,必须要卖东西或者做社区、做营销,就将很多微课变味了。

(二)线上“微课”面临的挑战

另外一个启发是,线上微课看起来容易,实则挑战非常大,特别是在移动互联时代,资讯如此发达,纯粹的知识分享的学习已经没有太大价值了,而学员真正需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获得技能,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后来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传统线下非常优秀的老师,在微课上的表现也不一定会很好,因为看不到人的形象,身体语言的魅力降低了很多,只能靠声音和图片课件以及互动,所以对一部分缺乏教练和训练基础的线下讲师带来巨大挑战,因为很多时候,你并不清楚群里有多少人真正在听,当你说一句话,抛一个问题,发现半天没有回应的时候,信心会被逐渐粉碎瓦解,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鸿沟。笔者自己的感觉是,当所有人失去希望的时候,反而是新的机会。如果这个技术鸿沟可以被突破,真正给学员听众创造价值,反而会有巨大的回报,后面的发展验证了我的猜测。现在热议的“知识变现”的本质是解决认知焦虑,真正能够解决人生问题,将知识转化成为行动。这个部分的推动力量,就是教练的功夫。

三、什么是教练?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教练?

说到教练,大部分人的第一联想是健身房帮你减肥或者塑型的肌肉男帅哥,或者在驾校骂骂咧咧和你要香烟的那个教练司机,这两种是最日常可接触的教练形态,当然还有喜欢看球的,都知道希拉克,都知道苏格拉底,都知道弗格森,都了解一个伟大的教练对于一个球队意味着什么。你或许知道姚明、知道刘翔、知道丁俊晖,知道飞鱼菲尔普斯,但是你很少会关心他们背后的那个教练。教练就是帮助你拿到金牌的那个人,他或许没有你更能跑更能游,甚至教练不需要知道你的专业知识,但是他就是可以很神奇的帮助你调整心态,达成目标;因为对于已经有基础技能的优秀选手来说,最后拼的往往是肾上腺分泌的那一哆嗦,这个部分主要取决于心态,而不是技术。除了健身、体育竞技、开车之外,任何需要快速提升状态的人都需要教练,比如美国总统,从克林顿到奥巴马,都有他们的教练,而且不光是一个,有的是演讲教练,专门提升他们的声音、体态和表达能力的;有的是谈判教练,有的是咨商教练,有的是心态教练;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基本上都会有教练,来处理强大压力下的心态调整问题。杰克韦尔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前CEO]曾经在离任之际说,我不是CEO,我是一名教练。他推动GE公司复兴的核心管理哲学就是教练型管理,无论是数一数二原则,还是便签纸管理、问题管理,都是在用教练的方式来激励其团队成长。

四、教练式微课与移动学习产品设计的实践探索

到了2015年下半年,笔者开始尝试设计一些能够产生结果的课程,第一个产品就是“菠霸脑图”,这个产品有几个设计原点,其一是笔者本人就是脑图的骨灰粉,在高中时期就接触到了Tony Buzan先生和他的MindMap,最重要的一点是凭借这个学习方法,从一名普通的学生一跃成为全班第一,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信心,成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后来陆续分享这方法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很多人还是受益的(这个部分后来演化出我的第二个产品“超脑学习法”)。

(一)“菠霸脑图”

我们的第一个产品,从99元起步,到后来999元/人,从最开始的学习21天时间,我只需要讲3节课,其他时间是由老学员组成的助教来支持,平均每节课的人数是在40-60人之间,最多一次达到了100人。这个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以及迭代,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很多老学员与我们一起,也有很大的收获!

(二)“超脑学习法”

我们的第二个产品,也是从99元起步,第一期是407人,7天时间,每天1小时,系统性提升学习方法论,洞察力、心像力、分析力、结构力、影响力。第一期结束之后的学员分享还是非常感人的,很多人感觉这样的培训像是在线下培训了4天3夜的感受,不像是微课学习。我们的第二期价格是199元,人数是413人,第三期价格是299元,人数突破了500人。

(三)“STC超脑思维特训营”

我们的第三个产品,这个产品其实是“菠霸脑图”与“超脑学习法”的组合版本,学习时间变成了100天,10节课,价格是999元,包含关于思维训练的10大方面,也包括脑图的训练和学习,到目前已经开办16期。这个产品做了通过微信群实现记忆法的传授,1个小时学会如何背诵圆周率100位,另外还包括脑图的绘制和技能的提升。

(四)“CML魅力微讲师”

我们的第四个产品,这个产品的目标是将之前两个产品的心路历程、成功失败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手把手教会你如何开始自己的微讲师之旅,通过手机来延伸扩展自己的专业影响力,帮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绽放,实现财务自由、时空自由和心智自由。这个课程第一期为1980元的价格,竟然很快达到50人,而且还有很多同学已经付了款却只能等,因为我们规则人数的限定,只能等下期了,第二期的讲师班价格涨到了2980元,依然有40名伙伴报名。第三期的价格是3980元,有50名学员;第四期的价格不变,保持3980元,10天时间满班。

(五)“SMC超脑微教练”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1-02

快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把“填鸭式”变成“自主式”,把“讲解式”变成“自主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2012年秋季学期,在河池宜州市教育局的布署下,宜州市第二小学作为市级唯一的小学试点学校,开展了“宜人教育・快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多年来,学校快乐课堂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并探索出以“学生独立自学结对子互学小组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总结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教学方法。笔者作为试点学校的语文教师,亲身经历了整个教学改革过程,现就我校快乐课堂语文课教学流程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快乐课堂的教学优势

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有几个优势:1.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堂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双向交流,改变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在倾听别人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对比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了探究新知的欲望。3.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快乐课堂强调每个成员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4.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快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帮扶对子”之间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教给其他成员。为了教得更清楚、透彻,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地阅读和研究、分析,其他学生也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自然就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位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

二、快乐课堂的分组教学、导学案

快乐课堂以分组教学为主,每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8到10人不等,学生按座位分小组面对面围桌而坐。各小组推选一名正组长(行政组长),一名副组长(学),组员分别担任纪律组长、劳动组长、卫生组长、学科代表等,分组教学的目的是尽量使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次课前,教师根据课时和教学内容,设计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导学方案。例如,在教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前,教师设计导学案,首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和书写“钦、溺、袍、惹”等15个生字及课后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及其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其次,列出具体的学习程序,通过“学习字词、初读课文、品读感悟、拓展延伸和回顾学习达标检测”五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逐步深入课文教学。

三、快乐课堂的教学流程

在语文快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再按流程完成如下教学工作。

(一)让学生独自学习

在每一教学内容开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目标与问题的引领,自主阅读文本、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等,并尝试解决导学案中的基本问题。如课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品读感悟“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含义,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可以留白,有疑惑的问题用双色笔进行标注,待到“结对互学”或“小组探究”的后续环节中解决。

(二)结对互学

学生自学遇到问题需要解答时,可通过结对互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结对互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质结对,又称“交流对子”,即小组中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结成对子互学、共同研讨;另一种是异质结对为“帮扶对子”,由教师指定学习水平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结成对子,学优生帮扶学困生。学生在结对互学中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留到小组探究环节共同解决。

(三)小组探究

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各学习小组先就结对互学中未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再就已经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等进行交流,并在组内达成共识。在小组探究中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则留到小组展示或全班展示环节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

(四)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提升

在小组展示前,学生要进行预展。预展由小组长组织分工、组内预展,预展结束后再面向全班展示。预展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对互学、小组探究后,各小组组通过抽签或其他方式领取展示内容,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展示,主要解决学生自学和结对互学几个环节中未解决的问题,为全班展示环节做铺垫。全班展示是快乐课堂最精彩、最灵动的环节,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之后,将自己或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再由听展的同学质疑、补充和点评。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完善学生的认知,提升思维能力。

(五)达标检测和反思

达标检测是快乐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考评环节,也是学以致用的环节,即展示结束后,教师用3至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检测,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检测后,教师要对检测成绩进行分析、记录,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纠错。各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检查课前出示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快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快乐课堂教学法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对快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新的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组内交流较多,组间交流少,学生大多独自学习没有真正讨论与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仅仅反映了个人水平。其次,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学优生参与机会多,学困生成了听众,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一些小组在学习时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由于学生面对面而坐,“开小差”时不易被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比起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再次,小组成员人数过多,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大,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个别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不遵守规则。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等。

五、应对策略

(一)教师要把握好关键教学环节

语文教学组织快乐课堂学习时,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深入领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掌握好关键的教学环节,控制好教学节奏,绝不能听之任之。如《“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的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阶段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柳公权“心正”的句子,体现“笔正”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只要理解了“这是柳公权在劝谏穆宗皇帝时道出的写字和做人的关系,只有心正才能写出好字来,也只有心正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即可,不能任由学生讨论开去。

(二)导学案要精练而有导向性

在快乐课堂教学中,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其突出重点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学生应能够结合导学案的学习增长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应充分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让学生有明确的自学目标。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要紧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获得答案,不宜设置太多的思考题,以免学生失去自学的兴趣。

(三)教师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

快乐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亮点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交给学习小组,但是教师的角色是不变的,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间的交流情况,在全班展示环节有内容不完整的要及时补充,学生交流完成后要进行总结,重点关注学困生并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