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课程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AutoCAD在线学习系统的概述
AutoCAD微课程在线学习系统是PC技术、Wifi技术、微课程开发技术和移动设备终端技术相结合的在线学习平台。AutoCAD微课程视频时间一般约为5-10分,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在该学习平台上,学习者不受传统学习方式的约束,不受教学条件和资源的限制,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自己调控学习进度。也可根据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反复学习。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或在线进行交流和互动,及时在线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AutoCAD微课程在线学习系统为AutoCAD课程教学和职业培训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
2 系统总体设计
在线学习系统主要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来实现的,因此微课程视频的开发是实现在线学习的核心资源,整合AutoCAD实训项目指导书等优秀教学资源。在线学习系统采用和SQL Server数据库为技术架构。
本系统主要用于学生按需要检索观看微课程视频进行学信,为课程那个视频存储在服务器上。微课程视频主要以SWF和MP4格式为主。
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导航栏目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首页、课程信息、教师信息、教学文件、教学课件、课程视频、互动空间、在线考试等8个栏目。采用直接链接的导航方法进入主要模块页面。
3.1 课程信息模块
主要包括AutoCAD课程简介,课程的主要内容,AutoCAD学习辅助网站信息辅助教材等信息。
3.2 教师信息模块
主要包括AutoCAD专业教学团队信息、授课教师个人信息简介、教学成果等。
3.3 教学文件模块
主要包括AutoCAD教学指导性文件,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训项目任务指导书等。
3.4 教学课件模块
主要包括AutoCAD课程教学课件、技能竞赛培训课程、技能鉴定培训课件等。当课件数目较多时,学习者还可以对课件的编号、名称等检索查找到相应的学习课件。
3.5 课程视频模块
主要包括AutoCAD微课程视频、教师教学视频、学生演示视频等。
3.6 互动空间模块
主要包括AutoCAD网上答疑、作业提交系统、学生成果展示栏目等。在线留言页面学生可进行添加留言、查看历史留言等操作,还可以查看到教师的相关回复,教师通过后台查看留言并进行回复,使在线学习的交互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3.7 在线考试模块
主要包括AutoCAD试题库、技能竞赛题库、技能鉴定题库和在线考试系统等。
4 系统设计开发技术
4.1 B/S架构
B/S架构是指用户使用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传回用户所需信息。B/S结构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量,客户端只需安装少量必要的软件,大量的工作将交由服务器处理。服务器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工作。它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所以,我小组选择了基于B/S模式的架构来开发。
4.2 数据库的构建与开发
采用和SQL Server数据库为技术架构,建立AutoCAD教师信息库、教学文件库、教学指导文件库、微课程视频库、试题库、用户信息库等。用户信息库中需要包含用户登录、学习、上传、信息、下载、练习、考试等信息。
SQL Server提供了对XML的核心支持以及在Internet上和防火墙外进行查询的能力,提供了将Web标准作为基础的数据库扩展编程功能。其中SQL Server 2005更是一个强大的、更加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SQLServer2005强大的数据库引擎为结构化数据和关系型数据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储功能。SQL Server2005结合了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4.3 网站页面的设计与开发
系统页面主要采用动态网页页面,利用与数据库结合的技术,实现Web画面的图文、视频的浏览和管理。相比当前许多Web开发模式具有其强大的优势。它使用统一的Web开发平台,来提供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企业级应用程序所需的服务。 是一个已编译的且基于 .NET 的环境,可以把基于通用语言的所有程序直接在服务器上运行。可以用所有与 .NET 兼容的语言(包含.NET、C#、Visual Basic)开发应用程序。另外,任何 应用程序也都可以使用整个 .NET Framework。开发者可以更加快捷的获取此类技术的优点,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
相比传统的 Web 开发模型,提供了很多优点。
框架增加了VS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设计器和工具箱。因为是基于公共语言运行库,因此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整个平台的优势和灵活性。.NET框架类库、消息处理机制和数据访问解决方案均可通过Web访问。且与语言无关,所以可以选择最适合应用程序的语言开发。使常见任务的执行变得更加容易,从窗体提交和客户端身份验证再到部署和站点配置。公共语言运行库利用托管代码服务简化了开发各环节。采用分层配置系统,大大简化了将设置应用于Web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环境。因为配置信息是以文本形式存储的,因此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应用新设置。此应用也扩展到了应用程序部署到服务器。即使是在部署或替换运行的编译代码时,也无需重启服务器。还随附了一个设计周到的结构,它使开发人员可以在适当的层次加入自己的代码,可以用自定义组件扩展或替换运行库的任何子组件,大大提高了开发的灵活性。
4.4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4.4.1 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e),被称为ADDIE模型。 (下转第154页)
(上接第152页)
4.4.2 微课程视频开发
Adobe Captivate 软件主要用在教育和培训行业。教师在掌握PPT的基础上,无需编程基础,就可创建令人耳目一新的交互式电子课件。它也是一款屏幕录制软件,能记录录制屏幕上的演示和操作,如果连接音频输入设备还可记录同步声音。鼠标点击处,可以加入高亮显示或文本框的注释和说明,同时还能记录鼠标的运动轨迹,这是其他的录屏软件所不具备的,也为后续的设计和编辑带来巨大的好处。使用 Adobe Captivate软件设计的课件,最终可以为视频格式或Flash格式的交互式内容,不再需要进一步格式的转化和处理,就可以直接,省时省力。Adobe Captivate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PPT基础的教师可以直接入门,使用Adobe Captivate制作交互式电子演示文稿或者动态演示文稿。无需受更多的技术人员制约,节省大量的制作成本。Adobe Captivate功能强大。不但可以实现录屏,记录声音并同步。还能加入交互内容,同时还能添加测验和虚拟场景,完全能满足微课程视频设计和制作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微课程设计开发技术融合了诸多信息化技术手段。Captivate软件在交互式课件设计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即可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件,对于普通教师而言是巨大的福音,所以Captivate软件将会成为微课程设计开发的主要工具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应用Captivate 8设计和开发微课程,基本开发流程是以幻灯片为设计基础素材,创建基于 Flash 的仿真或演示;在幻灯片上插入不同的对象进行设计和编辑,添加具有计分和评价功能的测验;插入音视频和字幕,通过交互设计,最后为HTML5/SWF格式的视频课件和教学内容,这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微课程授课视频。
5 结语
关键词: 泛在学习; 微课程; 特性;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69-03
Design and research of micro-lecture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Han Yujuan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30, China)
Abstract: Micro-lecture comes into being with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theory and its environment. Hence how to design the micro-lecture is a major ques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ying different types, it is designed from five angles: the situation of life, the short and appropriate micro-element, the close relation, the direct, vivid visualization and the pervasive, ubiquitous feature. The design is displayed by the cases.
Key words: ubiquitous learning; micro-le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design
0 引言
泛在学习理论是科技发展和教育变革所带来的新冲击和新理念,它提倡时时刻刻都可以学习,又被称为“无缝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可以在任何地方都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进行学习的5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 Anything)学习”[1],蕴含有“以人为本,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本质特点。
移动设备使泛在学习成为未来研究重点[2],而微课程的出现是泛在学习理论和环境产物,微课程概念提出后,国内外微课程开发和建设被广泛注重和研究。2012年11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3],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美国TED每年都会召集众多领域中杰出人物,将涵盖有科学、技术、文学和音乐等内容制作成十分钟左右视频,向大众分享技术、社会和人的思想等相关结论与研究成果。泛在学习的微课程,其设计最重要,值得研究。
1 微课程五大特点
国内外泛在学习研究相当广泛,分析其泛在学习有三大特点,即情境性、无缝性和微元性。所谓情境性,即指在吸引学生和实现生活情境中“无处不在的效果”,如英国环境森林项目(Ambient Wood Project)提供给学习者“陌生但快乐”的学习体验。所谓无缝性,指随着技术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开发者开始注重“计算机环境的支持”,促进技术融入教育,人们随时随地学习并日益完善,如美国哈佛大学的“促进泛在学习的无线手持设备”项目。所谓微元性,指学习内容被化整为零,从而方便学习者间断学习,如杨献民和余胜泉提出的“学习元”概念。
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微课程的概念自提出即获得广泛关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定义“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中心单从凯定义微课程为“5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15分钟的微型课程,它以视频为主,具有粒度小、内容精、终端载体多样化、应用方便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情景化、个性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分析微课程概念和已有资源,发现微课程集中表现为时间长度多为10分钟左右[4]、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内容短小、可视化和生活情境等,因此微课程具有如下五大特点:情境性、无缝性、微元性、关联性和可视化,如图1所示。相比较泛在学习的三个特点,微课程还凸显出另外两个特点,即可视化和关联性。所谓可视化,即微课程通常以视频形式呈现。所谓关联性,即微课程可以系列呈现,并且具有一个共同主题或元素进行关联。
[微课程][情境性][微元性][关联性][可视化][无缝性]
图1 微课程的五大特点
2 微课程建设思路与类型划分
2.1 微课程建设思路
“微课程”是泛在学习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微课程”势必更加凸显泛在学习的知识冲击和技术冲击。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和微课程的五个特点,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思路为“双核心,双模式,多维度”。
所谓“双核心”即 “以学生需求和教师引导为核心”。学习内容建设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而知识只有在需求时传播效果才最好。所以微课程开发要以 “学生需求为核心”。但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教育并不能局限于“服务角色”只满足学生需求,还要担当起“引导角色”,体现“教师引导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动态,思考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沟通交流,有效促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因此,微课程开发与建设首先需要思考“双核心”并进行设计。
所谓“双模式”即“课内与课外双地结合,现实与虚拟双境联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边融合”。泛在学习“情境性”和“无缝性”,说明学生的知识需求绝不仅仅拘于课堂和学历教育。双模式的资源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知识传播”。
所谓“多维度”,即微课程建设从多角度出发多维度建设,如讲解知识点时,可以分别从“理论”、“应用”或“研究动态”等多维度和多角度设计、建设微课程,可以选择课堂、讲座或纪录片等不同模式开发。
2.2 微课程类型划分
“双核心”说明微课程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需要开发多维度微课程资源。从理论知识和应用拓展程度,可将微课程分为原理型微课程、实用型微课程和综合型微课程。原理型微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讲解,实用型微课程偏重生活中实际应用,综合型微课程则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均着重体现。无论哪一种类型微课程,首先要考虑微课程如何设计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实现“双核心,双模式,多维度”。
3 微课程设计与实例
以 “双核心”为根本,以“双模式”为着眼点,基于“情境性、无缝性、微元性、关联性和可视化”五大特点,微课程从“多维度”设计开发。为了更好地说明微课程设计,我们以开放大学专科专业的一门通识课“生活中的数学”[5]为蓝本,选取经典案例制作成“综合型微课程”,并说明该系列微课程设计理念。其中,该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微课程五大特点,而且展示无处不在的数学,满足学习者需求。
3.1 生活化的情境性
“数学与生活如何结合”或者说“数学有什么用”,往往是学习者提出最多的问题。为满足学生需求和解答该问题,直观呈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元素和情境,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生活中的数学”微课程系列内容一共12讲,第一讲为导入环节,其他每讲围绕各个知识点展开,结合生活中实际情境和案例设计制作。如微课程中微视频“楼外楼与回文数”从场景“楼外楼”引入知识点“回文数”,并介绍回文数特点和如何制造回文数,最终回到生活场景寻找身边“回文数”,如门牌号码中的回文数。系列微课程设计充分展示和实现生活化的情境性,如图2。
[学生需求为中心][教师引导为核心][生活化的情境性]
图2 微课程的情境性
3.2 短小适用的微元性
微课程中每个微视频均保持在5到10分钟,短小适用,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充分展示微元性,有利于知识迁移,如图3。需要强调的是“微元性”,不仅仅是指视频短小,还包含“微知识点”,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设计开发。如“六和塔与完全数”视频长度为8分50秒,微知识点为“完全数”。同时,针对微知识点展开相应的微概念、微理论、微拓展。微概念是“完全数”,微理论“目前找到的完全数都是以6和8结尾”,微拓展有完全数6的应用如“六艺”、“六六大顺”等。
[微课程][微时间:
5到10分钟][微知识点][微概念][微理论][微拓展]
图3 微课程的微元性
3.3 紧密相关的关联性
微课程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微视频、微练习和微解答,如图4。三部分内容围绕同一微知识点展开。微视频围绕微知识点讲解,在生活化和情境化中向学习者展示相关内容,是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微练习拓宽展示;微练习,以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查,是微视频的有效补充,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微解答为微练习的解答。在微课程建设过程中,这三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微课程“杭州特产与条形码”,该资源核心知识点是“条形码”即“整数条形码中的秘密”,微视频、微练习和微解答均围绕“条形码”介绍和展开。其中,微练习内容如下:
商品条形码由13位整数组成,数字的前三位代表国家,其中( )为我国代码。
A.690~695 B.000~019 C.030~039 D.060~139
[有效补充][有效补充][拓宽展示 核心内容][微课程][微视频] [微知识点
为中心][微练习][微解答]
图4 微课程的关联性
3.4 直观生动的可视化
所有微课程中,微视频有图片、视频和声音等资源,通过软件ppt、绘声绘影等制作而成,以mpeg4格式展示在网页上,让学习者直观、生动和可视地进行学习。在微视频播放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播放视频码率”,有“流畅、高清、超清、自动”;“画面比例”也可自行选择,分别为“原始、4:3、16:9、铺满”。这不但适应网络播放情况,也满足学习者的可视化需求,直观生动的展示学习内容。如图5所示。
图5 直观生动的可视化
3.5 无处不在的无缝性
微课程设计开发,充分展示了“无缝性”这一重要特性。一方面,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学习环境无处不在。如我们身边数学元素“条形码”,应用了整数思想;“六和塔”蕴含完全数,关于 “条形码”和“六和塔”这两讲微课程充分展示无缝性。通过微课程学习,人们可以反思和发现身边的数学,比如“交通几何标志的秘密”,充分体现学习环境无处不在的“无缝性”。另外,学习工具的无缝性也不再拘泥于书本和电脑,手机成为信息交流和传递的重要途径,利用微信创建移动学习,让学习者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缝性学习。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理念革新和技术发展,泛在学习模式和微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微课程开发必定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同时,为了确保微课程开发质量,微课程设计也必定会越来越被开发者重视,确保其开发和制作满足学习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程特点,给出具体案例分析和设计,为微课程开发提供一定的模板。
参考文献:
[1] 韩玉娟.泛在学习理论下高等数学网络学习资源优化探讨[J].计算机
时代,2013.9:56-58
[2] 刘军,邱勤,余胜泉等.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
2011年第11届mLearn世界会议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9
[3] 陈智敏,吕巾娇等.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J].现代教
育技术,2014.8:20-27
[4] 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
关键词:微课;公共英语课程;自主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0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为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8年就制定了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讨论稿)。在讨论稿中提出了 “高职教育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校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与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为高职公共英语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探讨的正是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对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改善并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微课的起源及发展
“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9年提出的。戴维・彭罗斯在教学实践中将过去60分钟的课程内容提炼出核心概念,并写出15-30分钟的教学设计,通过录制1-3分钟的视频讲述核心概念,课后布置与核心概念有关的习题任务或是有助于理解掌握核心概念的活动,最后将该视频在网络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微课”这一教学形式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尤其是网络及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线学习及移动学习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较弱。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试图改变传统教学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一些新的教学形式无疑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更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及应用。其主要优势在于短小精悍,不需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学习,易于学生反复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以学生为制作主体的微课教学应用在高职公共英语课中有利于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其学习兴趣,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学生将知识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思路设计成10-15分钟的教学视频,增强了学生的英语理解及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完成微课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沟通,促进了合作意识。学生参与课堂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态系统。
三、微课在公共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进行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本院2015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进行对比研究,来探讨微课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过程涉及8个环节:形成小组,明确任务,查找资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形式的微课作品,作业任务单,课堂展示,多种形式评价。经过了一学年的实验性教学,我们发现微课在英语课程的应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基于微课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实现了课堂的重新构建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选取每个单元的听说读写中的一部分,并针对该部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点提前向大家讲解、说明。课后教师将重点学习内容及相关练习制作成任务单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任务单中的要求将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及练习以微课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小组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小组共同讨论学习者和小组任务评估者,他会随时了解小组及其成员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建议。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制订微课制作计划、寻找相关素材、组织学习相关活动,进行团队激励和自我评估,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2.基于微课的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对学习动机的促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动机是教学的关键,学生是否投入学习、能否持续学习,甚至是延伸学习,其根本决定因素是对学习是否有学习动机。动机可以分为外在动机以及内在动机。(布鲁纳)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26-02
《Scratch音乐制作》一课结合音乐创编和鼓点设计任务,渗透了Scratch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学习。为了让每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更有效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我尝试制作微课程,以便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注重设计――科学选择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因其具有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优势,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新宠”。微课虽然时间短,但也有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如开始、授课、互动、结束等,在设计时如何力求创新非常关键。
1.精选知识点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中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课的重难点、关键点,确定微课的基本内容。
经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我选择了《Scratch音乐制作》中以微课呈现的知识点:认识音符与节拍、玩转音符与节拍、神奇的链表、乐器随心换,这4个微课组成这一单元的微课程。
2.确定微课类型
传统的微课有许多种类型,本课中所有微课均采用操作演示型。
精心制作――注重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微课大多以操作演示为主,因此可以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录屏大师、Camstasia Studio等。
现以Camstasia Studio 8为例,我制作的第一个微课的内容是“认识音符和节拍”。先将视频、录音设置为使用默认设置,然后打开“Scratch”软件后按F9开始全屏录制,利用录屏软件,我一边通过鼠标移动的方式把中音和高音各七个与Scratch中的数字及钢琴键盘一一对应在Scratch,并用脚本排列起来,然后点击,可以听到不同音符。与此同时,用麦克风实现操作解说,完成后按F10停止录制,并保存为.camrec文件。接下来,对讲解和操作利用添加标注、字幕、音乐等方式使试听效果变得更为出彩,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符和节拍以及钢琴键盘与Scratch中数字的关系。剪辑完成后,选择合适的分辨率,保存为视频文件。
第二个微课的内容是“音符与节拍”。我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修改脚本中两个参数的值将简谱“编码”,点击就能弹奏出曲子。以上两个视频为基础层次的微课。
第三个微课的内容是“链表”。我同样用录屏软件录制通过“链表”制作音乐作品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具体范例更好地理解链表的功能。学生若掌握了此微课涉及的内容,就说明已经轻松认识了链表,理解了变量和循环、许多重要的程序设计的概念,变量,循环语句,以及如何用变量控制循环次数,同时也理解了语句在循环里和循环外的区别。这一视频为提高层次的微课。
第四个微课则在前面微课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数的使用或设定变量进行赋值来变换不同的乐器。当然还可以讲解其他更多的设计方式。这一视频是拓展层次的微课。
灵活运用――个性化学习
在本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微课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乐曲欣赏,激发兴趣
在教学开始时,先播放用Scratch软件制作的乐曲──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校歌I Believe I Can Fly。通过美妙、熟悉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并为学生编程提供条件。
2.统一观看,引导观察
这部分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让他们识记编程的具体方法。先由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微课视频,来认识音符和节拍。看完微课后,让学生说一说感受,谈谈收获,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暂停微课的播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学习。此时,学生已对音乐编程非常感兴趣,并跃跃欲试。
3.灵活选择,模仿编程
此时,我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用微课进行“音符和节拍、链表、赋值”这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看完后,再次编程实践。通过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以及实际操作水平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则一方面引导并督促学生展开微课学习,另一方面对部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部分的微课视频学生可通过网络在线观看,这么做的好处是: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可反复观看微课中的操作,并通过模仿进行编程与调试。如此安排,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了。
4.自主创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大多数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并编写好程序后,教师应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创作表达自己情感的乐曲,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和想法。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对校歌原曲做修改,编写成其他曲风;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乐曲通过Scratch来演绎;有的则提出将几首相同风格名曲的乐句凑在一起,变成一首新曲……在创作中,学生的想象力完全跳出了原有的思维框架,此时,教师可鼓励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并到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最终全面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
5.引入平台,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到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配套网络学习平台,和全省的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有效延伸――互动解惑
微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内实现,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课后进行延伸,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借助宁波智慧教育“你问我答”平台,我让学生将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疑问,或者在课后编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你问我答”平台进行提问,同班或者同年级的同学可以借助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解答和互动,教师全程关注并进行必要的指点。
可见,“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从而达到“约取博观约取”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得到更多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看,“微课程”比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更有价值和用途。
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识记模仿能力得到了加强,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期待微课程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
[2]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式教育,2013.
关键词:移动学习环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46-02
近些年来,移动学习设备终端应用越来越加广泛,比如智能手机、PDA等,具有体积小、容易携带等优点,移动终端数字化学习成为当前人们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以移动终端为学习工具的方式被称为移动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模式中的时空限制,其学习环境更为灵活、开放,但由于移动终端存在分辨率低、存储容量小等不足,需要在微课设计中加以解决,本文就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为例,展开论述。
一、移动学习环境与微课概述
(一)移动学习环境概述
移动学习环境是以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平台与系统以及移动学习网络,是围绕移动学习构成的一个整体环境。
在移动学习环境中,最为根本的是移动学习网络,在移动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核心是移动网络的接入技术,主要有:(1)蓝牙、红外接入技术;(2)WAP接入技术。在移动学习网络的支持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询、使用需要的信息,完成移动学习的任务[1]。
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内容,对移动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包括教学所涉及的全部资源,其表现形式有多种,比如文本资料、视频以及微课程等,也是本文微课设计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微课概述
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视频,其内容是围绕课程重要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教学全过程,其作用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微课采取的是自主学习模式,通过精心的安排设计,以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从学生角度、以学生为本,来设计、制作微课,使其符合学生理解水平。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近些年来应用越来越加广泛,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精简化。微课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个“微”字,体现为在教学时间、形式和内容上的精简,其时间不会超过15min,通常为7~10min,远远短于传统的45min课堂;在内容上,其围绕的是一、两个关键点,虽然少于传统课堂,但内容是完整的;在形式上,体现方式是多媒体终端,不需要实体教室,也反映出精简化特点[2]。
二是主题突出。在微课中,其内容指针对一个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只有一个主题,针对性较强,围绕着此主题,从教学方法、策略以及观点等方面展开有效的学习,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是情景化。在微课中,其选取的是完整、突出的主题,通过教学视频片段的方式,将主题相关的教案、多媒体素材课件以及学生反馈、专家点评等教学资源融合在仪器,构成主题单元的资源包,营造出微教学资源环境。
四是互动性强,在微课学习中,不再受传统学习模式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时间、地点极为自由,只要有网络支持和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利用移动终端,也可以及时在线进行反馈,对学习内容的疑问、理解程度等,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改进教学的不足。
二、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研究
(一)设计原则
1.微课内容设计原则。在微课内容设计上遵循的原则有:一是最小粒度原则,微课的重要特征就是“微小”,在内容设计时,需要将成系统、成模块的教学内容,按照科学的方法,分解成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粒度,在每个粒度中,都包含有一个完整知识点,才能保证非学习环境下知识点学校效果。二是以学为主原则,微课内容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以学为中心的构建主义理论,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更佳服务,在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条件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使微课内容适应实际情况,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3]。三是连续性原则,在微课中,单个学习课程是保持相对独立、松散的,但是,其都属于同一块教学内容,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和前后逻辑关联,因此,在微课设计时,需要遵循连续性原则,保持微课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2.微课模式设计原则。微课模式多种多样,在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两条,一是灵活多样,二是媒体最简。其中,灵活多样是指微课设计的呈现方式要有突破和创新,不能拘泥于固定媒体呈现方式,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用途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形式,包括图文、语音、视频以及综合类等。媒体最简是在同样的课程效果下,微课设计要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为经济的媒体形式,并考虑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是否满足微课媒体的要求。
(二)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原则,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微课设计中,常用的模式有案例分析、实验设计、在线模拟以及故事讲解等,根据微课的具体内容,针对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实务课程,采取的微课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在此设计方案中,由于电子商务的历史、概述以及分类等内容多是纯理论性质的内容,并不适用在线模拟、案例分析等微课模式,采取故事讲解的模式,通过人物、事件完整的故事,可以增强理论知识微课的趣味性,让学习者在故事听讲中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知识。
B2B、B2C和C2C交易模式是整个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关键内容,深入理解三种交易模式的内涵、特征,是正确认知电子商务实务的根本。在交易模式微课设计中,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解都是不深刻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实务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难以深入,所以,应当采取在线模拟和实验分析的微课模式,通过合适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三种交易模式的在线模拟,并对实验过程、结果加以分析,从而使微课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在电子商务平台选择时,需要保证实验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关需求,包括用户注册、账户绑定以及电子银行交易等。同时,在交易模式微课设计中,需要深入分析,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内容较多,在时间上,就需要适当延长,设计10min的微课时间,既可以保证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也能够确保学习者时间充足,学习效率良好。
网络广告与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学习网络广告与营销,对提高电子商务推广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网络广告和营销方面微课设计中,最适宜的模式是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典型电子商务广告网络和营销案例,组织企业广告与营销人员,对企业实际案例展开分析与讲解,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对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和营销有更为全面、准确的认识,掌握此方面知识,达到微课设计的目标。
电子商务实务与物流是密不可分的,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物流,不同方物流特点、运行模式等存在较大差异,为使学习者充分认识这种差异,对电子商务实务中的物流方有明确认识,微课模式应当采用案例比较的方式,选取合适的案例,利用比较法,将三方物流的异同点明确标示出来,加深学习者对其理解。在电子商务实务物流微课中,三方物流之间关系十分复杂,会涉及到许多方面因素,包括物流特性、产品特征以及市场情况等等,都需要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才能避免某方面内容讲解不到位,导致学习者对电子商务实务物流产生误解,影响微课课程效果,因此,必须适当延长微课的时间,以10~15min为宜。
随着移动手持设备的不断增加,移动商务在电子商务实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对移动商务设置微课十分必要。在移动商务微模式设计中,也需要采取在线模拟的方式,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模拟,比如订餐软件、打车软件等,增强微课的情景化特点,提高微课课程的生动性,使学习者充分学习到移动商务的运行模式、操作要点等,保证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微课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是当前社会的主流课程,随着移动学习环境的形成,了解微课设计原则,做好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微课设计,有助于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促进电子商务实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小媛,纪河.移动学习环境下电子商务课程的微课设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67-70.
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 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做了很大的调整,重新认识和确立了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纲要》规定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同时能丰富课堂内容,让师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研究”意识。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说: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活动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智能水平,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研究”活动。
2.营造“研究”氛围,激发“研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唤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展现自我。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要相信、赏识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要多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能蛮横责骂,应引导分析原因,帮其找到正确的方法,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3.家校结合,提供“研究”的条件。
首先,教师要为研究性学习“搭桥铺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现行的有关数学内容大胆地开发和重新组织,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让其成为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信息,从生活中选择素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保障。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好学生的参谋,帮学生排疑解难,及时进行点拨和疏导,引导总结,提升研习的质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将“小组研讨”与“个体探索”相结合,实现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通过必要的组织、引导、探讨、交流和归纳,以弥补学生个体探索的不足,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掌握“研究”的具体情况,以便适时调控学生的“研究”活动,从而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其次,家长要为研究性学习“保驾护航”。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生活实际的联系。其活动内容已突破了课本限制,活动时间、空间已实现向社会开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就必不可少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指导下,选择一些社会性问题来研究。如储蓄决策问题、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房屋装修问题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以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自2007年起,翻转课堂在全球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推广,2012年MOOC在全球兴起,从而掀起了全球教育的“微”热潮,教育进入了“微时代”。在我国,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首先在中小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各高校也逐渐重视并开展了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中引入微课的概念,将知识点以微课(微视频)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但目前,这些微课资源是以离散的形式进行设计,缺乏系统化,不能按课程标准形成有结构的微课程。
1核心概念
在“微时代”进行高职院校的微课程设计研究主要涉及的相关概念有微课、微课程等。微课:结合课程特点,选取课程标准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对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微时代的一种教学课件。微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按主题划分成由知识点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并对小规模课程按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微课、微课件、微教案、微学案等教学资源[1]。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微课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以视频电子资源为媒介,记录教师授课过程,是微课程的配套资源。微课程是按照课堂标准组织的,将一系列的知识点结合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以微课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2微课程设计模式
微课程设计通过对学习者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从微教学活动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微评价活动设计等方面构建“微时代”微课程设计模式。微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2]。
2.1微课程分析
微课程分析主要对学习者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微课程分析的流程如图2所示。学习者分析主要从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微课程设计提供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或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网络学习的基本能力[3]。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化设计微课程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分析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等方面分析课程特点。高职院校课程以专业技术课程为主体,集理论与技术操作为一体,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重点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微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按照理论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按章节划分成若干个主题,再按理论原理、概念定义、方法公式等划分成若干知识点,在划分知识点时要考虑前导、后续、平行等关系,并将知识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先将课程内容按照实践项目划分若干个操作主题,再按照操作任务划分成若干个技能点,在划分技能点时要特别考虑前导、后续等关系,并将技能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对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先将课程内容按照实践项目划分成若干技能操作主题,再按照操作任务和所涉及的理论原理、概念定义、方法公式等划分成若干个技能点和知识点,在划分技能点和知识点时也要特别考虑前导、后续、平行等关系,并将技能点和知识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微课程设计时按主题进行系统化设计,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实施微课程教学[4]。
2.2微教学活动设计
微教学活动设计以教师教学活动为核心,主要包括微教案设计和微教学资源设计。微教学活动设计的主线是微教案设计,在微教案设计时要理清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微教学资源设计需根据微教案设计,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核心。1)微教案设计。微教案是基于微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案。微教案要短小精练,突出重点,基于主题知识点按步骤划分成细小粒度进行设计。微教案主要包含主题信息、知识点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微教案设计模版如表1[5]。2所示。微教学资源设计模版以学习主题和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设计,详细描述教学环节、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素材、教学时间等信息。
2.3微学习活动设计
微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基于微学习情境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微学案设计和微学习资源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的主线是微学习设计,在微学习设计时要对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微学习资源设计需根据微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重点和难点为核心进行设计。1)微学案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中,微学案是教师基于微学习环境,根据学习主题、学生学习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方案。微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媒介,具有导学、导做、导思的作用,是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学前学习的指导。微学案主要包含主题信息、知识点名称、学习手段、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等信息。微学案设计模版如表3所示。2)微学习资源设计。微学习资源设计是对学习活动中的微练习、微测试、微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微学习资源设计根据微学案设计的学习过程,设计对应的媒体脚本。微学习资源设计模版以学习主题和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设计,详细描述学习环节、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素材、学习时间等信息。微学习资源设计模版如表4所示。
2.4微评价活动设计
微评价活动设计主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微反思设计,对学习效果进行微反馈设计。微反思设计是对微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微教案和微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设计,主要包括对主题知识点划分的科学性,微教案设计的教学重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微教学资源设计的资源类型、资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微反思优化微教学活动设计。微反馈设计是对微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微学案和微学习资源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设计,主要包含对主题知识点划分的科学性,微学案设计的学习重点、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资源类型、资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反馈,通过微反馈优化微学习活动设计。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微课程设计要立足学习者和课程特点,以主题为主线,基于知识点从微教学活动和微学习活动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微评价设计进行反馈,优化微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设计,从而构建微课程设计模式。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能提高微课程开发效率和质量,使微课程建设有章可循,为推广微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推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2.
[2]马海峰,秦桂英,朱葛俊.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教学模式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15(2):14-16.
[3]贺媛婧,杨世鉴,刘颖.云计算平台下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2):45-48.
[4]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09.
[5]房广梅,张惠芳.高职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14.
关键词: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应用
一、什么是中学数学微课程
中学数学的微课程是采用构建主义方法、以网络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课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依托移动电子设备辅助教师教学。比如,这些教学课程文件大部分是由幻灯片制作形成的多媒体教学文件,具有声音、文字以及画面等内容。多媒体教学文件的时间有长有短,长为几分钟,短至一分钟。
微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微”,但中学数学微课程同时也具有学习时间短、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较为丰 富、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以及课程的主体性质较强等重要特点。
二、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的原则
第一,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微”的原则。教师要把课程内容尽可能细小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可在短时间内学习的对象。在选择这种课程内容时,需要注意课程内容应短小精悍。在设计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时,虽然微课程的内容是相互独立的,但是需要通过设计把中学数学学习中碎片化的内容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课程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微课程体系。
第二,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把学生作为中心。教师应把中学生进行微课程学习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作为评价课程效果的准则,一切围绕中学生开发和设计微课程。在设计微课程前教师需要明确了解中学生在学习中学数学时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微课程具有较大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有了明确的设计方向,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把实用性放在重要位置。任何一种学习模式和方法的运用都是以服务于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中学数学微课程过程中,要设计出能够为学生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微课程。只有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和效率的微课程,才能称之为合格、有效的中学数学微课程。
第四,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要遵循交互性原则。在学生的记忆体系中, 相同时间内学生对图片的记忆效果往往高于对文字的记忆效果,所以,中学数学的微课程设计需要把文字和图片相互结合,把微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化,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三、在中学数学中对微课程的应用介绍和分析
1.中学数学微课程的应用例子简介
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决中学数学问题:在一片土地中,这块地的长和宽分别为48米和24米,先要在这块土地上种植花卉,所占地面积为土地总面积的5/9,求空地的宽。视频中的讲解会把解题的思路和过程逐步清晰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其次,教师给学生展示具有相同类型的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做题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2.中学数学微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1)中学数学微课程的情景式教学应用。在构建主义原则的指导下,中学生对中学数学的学习一定要在情景教学中才能建立起有意义的学习框架。学生在中学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一个清晰明了的学习情景,在情景学习中掌握数学逻辑及方法,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和科学地学习中学数学。
(2)中学数学微课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在微课程中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才能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和速度。
总而言之,在当今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中,微课程是一种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及时修改微课程中的不足,需要教师逐步完善微课程模式,把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成为能够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高效课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