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孩子的关键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解析:孩子处在关键期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心理特点。其中最让家长感到劳心费力的,就是初中孩子,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
心理上处于关键期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此时正值心理断乳期。孩子一面有独立要求,一面有依赖心理,他们试图摆脱成人,却又不能完全自立,他们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状态。这些心理特点构成了这个时期的特点:多事之秋,因而几乎整个初中阶段都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关键期。
学习上处于突变期 从小学升入中学,学习上有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是数学课出现了代数和几何,而且新开设了物理课和化学课。在学习方法上,要求有更多的抽象概括能力,小学的学习方法可能已经不太适用了。在学习负担上也比之前增加了许多。对这些学习上的突变,如果不及时自我调适,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改变相应的学习方法,就会出现学习上的“落伍”。学习一旦“落伍”,心理能量就会在学习之外的活动上找宣泄渠道。
生活上处于熟悉期 孩子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谨慎摸索,环境适应了,伙伴熟悉了,老师的底也摸得差不多了,再没有初来乍到的生疏感。于是,孩子们纷纷要“登台表演”一番了。这时,就十分容易形成群鸦噪林、互相感染的局面。
发育上处于青春期 中学阶段,大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动荡;不安的心态又很容易表现为行为上的转变。
心理对策:对关键期的孩子要多费点心
每个家长对上初中的孩子都要多费点心。一般来说,如果能让孩子平稳度过这段时期,少年便可顺利地成长为青年。因此,应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多做些教育和指导。
一是对孩子的变化早做心理准备,多些理解。对于孩子心理的发展如果有了足够的理解,就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更有针对性,不至于再拿对付小孩子的那一套对待青少年,在教育态度上,也会给孩子多一些平等。
二是增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早发现端倪及时采取措施。这段时间的确是需要父母多费心的时候,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苗头,及时做好工作,就可以避免更大的麻烦。
三是帮孩子抓好学习,力争学习不掉队。
四是密切关注孩子的伙伴交往动向,消除不良诱因。
虽然Sandy自己都不能确定,把8个月大的女儿带去早教中心学英语,究竟能学到多少,但她依然乐此不疲。小区附近的早教机构,她早已考察一番,在她的宏伟计划中,美术、逻辑、识字、形体、钢琴……都是女儿以后的必修课。
珍珍本来属于顺其自然派,儿子一入幼儿园,她就发现儿子的同学们都在外面“补课”,只有自己的儿子什么班都没有报。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想法油然而生且愈演愈烈,珍珍马上给儿子报了一堆兴趣班,这才觉得心里踏实点。
有人说赢在起跑线害了一代人,然而对于人类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儿童早期,是多么重要的成长关键时期。面对这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你是在努力奋斗,还是顺其自然?
很久以来,我们对于教育这个概念都有误解。仿佛只有在这个班、那个班中学习,才是让孩子受了教育。事实上,从你对婴儿的喂养,到日常生活的照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有意或无意的教育。
婴幼儿早期大脑的发育速度是惊人的,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是惊人地敏感。孩子想要吃的时候给他吃,想要玩的时候陪他玩,该走路的时候让他走,做规矩的时候做规矩……这些,就是很好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给孩子今后一生打好基础,这些基础包括: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好奇心与好学心是天生的,本能的,你不用担心他会跌倒在起跑线上,当然也不能粗心地对他好学的苗头视而不见。
在孩子的早期,有诸多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些关键期中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可以事半功倍。但如果错过了这些关键期,也没那么可怕,我们成人永远不要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了解婴幼儿关键期的相关知识,可以参阅《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著)、《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李跃儿著)。
不要让“起跑线”束缚了你的育儿空间,也不要把“顺其自然”作为你粗心的借口。孩子就像一个宝藏,做父母的,在寻宝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体验到这个过程的父母,会豁然开朗。
摘选:《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在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摘选:《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作者:李跃儿
对一个孩子的信任,跟相信一个桃核只要给它水分,一定会长出一棵桃树,一定会开出桃花,结出桃子一样,相信的是一种生命状态,是大自然。我们只要相信孩子是一颗种子,相信孩子一定会按照一定的自然机制去发展,就不会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就会让孩子去发展自己。如果我们不相信婴儿会长成一个成人,我们就会用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的方法去扭曲儿童,最终破坏他们的自然发展机制,使他们受到身心的伤害,为他们一生带来痛苦。
值得关注的4个问题
“留守儿童”可因为“亲子教育缺失”,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呵护和教育,发生一些心理问题。他们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也比其他儿童要高,需要关注以下门个方面。
1 情绪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抚慰、关注和爱,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困难、挫折得不到父母的疏导,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调查发现,61%的“留守儿童”表示不想让爸爸妈妈出去,因为感觉很孤单:88%的“留守儿童”觉得很多心里话没人听,感到很郁闷,进而变得自卑、过敏、孤僻任性、自私冷漠;在遇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
2 行为问题: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无法对孩子教育、指导、监管,祖辈监护人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培养的责任,而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不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高。
3 学习问题:祖辈监护人由于年事已高、文化水平往往较低等原因,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父母也顾不上孩子的学习,以致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和自觉性不强,学习成绩差。加之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调查发现,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4 自我保护能力差: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护,又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受到侵害,如被骗、甚至被拐卖。因渴求关爱,一些女孩早恋,甚至易被、发生早孕等。
应该采纳的5个建议
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是既成事实。那么,怎么弥补由此造成的亲子关系缺失呢?
1 选择适当的外出时机:2岁以前,是儿童“依恋”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关爱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十分重要。孩子入学的第一年,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最好能陪伴孩子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生活的转换。初中阶段刚好处于孩子的青春期,又叫做“心理断乳期”、“逆反期”,这一阶段是孩子的多事之秋,发展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都有“危险的十三岁”的说法。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这些关键期最好不外出。
2 慎重选择孩子的监管人:要选择值得信赖的,具备管理孩子能力,有责任心的监管人,经常保持与他们的联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时向监管人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尽可能多与孩子沟通感情:通过信件、电话、网络表达对孩子的牵挂、抚慰,解答孩子所遇到的问题,鼓励孩子的进步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
4 保持与孩子老师的联系:定期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向老师介绍孩子的特点,便于老师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由于我国教育理念处于转变的过渡期,我国多数家庭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仍然不被重视。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导致父母更多的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忽视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自己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加有意识,但却仍然不稳定。这时期的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使得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输在家庭教育这条起跑线上。这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重要程度。
一、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
1.亲子活动较少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普遍原因
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付完全责任。”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人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渡过,父母对儿童有着足够的权威和支配作用。如果此时家长不能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那么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降低。
2.缺乏科学理念做指导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当今社会不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是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日趋科学化。
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传统的“家长制”观念较强,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条,对孩子的发展有强硬的较高要求,将自己固定在老一辈对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内,认为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在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变化,旧的一套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抑或是,过于关注社会的变化,一味地迎合社会用材的需要培养孩子,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特别热衷于凑热闹,赶时髦,强要孩子学拉小提琴、弹钢琴、绘画,逼迫孩子走一条由家长规划好的路,这不但会使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心,更会造成中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断裂和失传。
3.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关键原因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于社会将普遍的关注焦点放到了学校教育身上,导致父母对于学校教育的依赖变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而从学校的性质来看,它们更多地将学生知识的获得作为最重要的方面。
二、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人脑在9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这个时期大脑的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在儿童期的中期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更有意识,但自控能力较差,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不断增强;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飞跃过程的关键期。
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化发生了质的转变
此时的儿童到了学龄初期,开始背起书包上学了。从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儿童的社会化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进入学校意味着学生要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的培养,“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三、寓教于“乐”,全面培养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是孩子对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推动和增效作用。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好奇”“爱问”,而玩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家长不能毫无道理地对孩子的天性予以剥夺,而要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认清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学习态度离不开学习兴趣的支持,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要了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特点,如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等。
家长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喜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鼓励;营造民主、平等、求知的家庭氛围,儿童一起学习,寓教于乐,善于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得到舒缓,也可以适当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制订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突然间要负起很多的责任,由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父母依赖性大,因此家庭应更多的承担起帮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学生”转型的重任,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家长在给孩子制订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订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尽可能把目标设置得详细,这样,孩子在努力的时候也就越有方向。
3.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又要把孩子当成独立发展的社会个体,这就需要家长在充分了解与尊重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尊重与爱的权利和义务、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选择正确休闲方式的能力、树立合理消费观等常识性能力。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促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他在思考,杰出人才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像那个叫舟舟的孩子,智商虽然很低,但是个出色的指挥家,对音乐有着非凡的感受,这样的孩子算杰出吗?与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如说尽早让孩子去发展两种能力。
执行功能和社会情绪能力
执行功能指要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制订计划,然后做出决策,并且是做出对别人没有伤害的决策,所以有道德尺度在里面。在生活中,处理许多事件都要用到这个执行功能。禹东川博士告诉我们,这个功能是可以培养的。执行功能越好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好,这两者之间正相关。
同时,他告诉我们,社会情绪能力具体包括正确地估价自己、良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以及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5个方面的能力。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在早期发展好社会情绪能力。
他认为,当这两种能力发展好了之后,一个孩子是天才也好,普通也好,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此可以健康地成长,拥有健康的心理。
如何培养?
平常心,中间路
禹东川博士提醒父母,在养育上,先要有平常心,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梦想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不公平。孩子有选择的权利,也有选择的自由,但是现在很多父母没有给孩子这份自由,更多的是自己先规划,然后让孩子按设定好的轨迹走。
按照家长设定的路走,走得好的当然有,比如郎朗。但禹东川博士认为其实绝大部分孩子是失败的。而且这种孩子的心理往往有些畸形,尤其是当他自己有能力去做什么的时候,就会爆发,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人生没办法回头,他已经被死死地定格在自己不喜欢的方向上了。
禹东川博士认为,如果每个人要面对的人生都有3条路的话,不必强求孩子走最极端的两条,也许用平常心,走中间的路会更好。家长应该更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分数不重要,会什么的先后早晚也不重要,有一个宽松而幸福的家庭环境最重要。
洞悉每一个成长关键期
孩子的发展有所谓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因人而异,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和关注。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所有的能力也会突然间爆发式地增长。那个时候是孩子非常大的转折点,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
当孩子的心理发展处于这样的关键期的时候,他的身体一般也在迅速地成长,比如饭量增加,运动量比平时大,身高和身体的变化一般也很明显等。只要父母关注孩子,就总会洞悉孩子的每一个关键成长期,从而引导好每一次关键的成长。
他的更多育儿建议:
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先有兴趣,再谈志向。
51.孩子在每一个关键年龄都需要有关键能力的发展,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孩子的某些潜能就会长期被压抑甚至终身丧失某种能力。
52.3岁前后(尤其是3岁之前)的孩子处于无忧无虑的、天真无邪的无自我意识的状态。他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没有边界意识,没有规则意识,不接受任何禁忌。
53.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54.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55.孩子3岁前后,父母需要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三个关键教育。一是语感的教育。二是情感教育。三是感觉教育。
56.在孩子9岁前后,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三个“父亲的课程”:一是自食其力的独立教育。二是严慈相济的规则教育。三是劳逸结合的情绪教育。3岁前后的教育更多地显示出成长的自由与自然,而9岁前后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显示出“成长的残忍”和“成长的壮美”。
57.13岁前后的三个关键教育是,第一,精神独立,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第二,学会自学,鼓励孩子以课外自学的方式走在老师的前面,让孩子学会“超前”学习。第三,设计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尝试“职业生涯规划”。
58.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放任型父母,不要对孩子构成太多的控制和干涉;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权威型父母,让孩子因权威而建立规则意识;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民主型父母,让孩子独立思考、亲自决策。
59.9岁前后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的关键。9岁前后的孩子开始出现比较明晰的自我意识,这是孩子走向“懂事”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能否形成某些好习惯和改变某些坏习惯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父母想改变坏习惯,会比较困难。
60.在孩子3岁前后,母亲的作用大于父亲,历史上有不少寡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重要人物”,但很少有重要人物是由“父亲”一个人带大的(除非这位父亲能够扮演母亲的角色)。但是,孩子9岁前后,父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61.在放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与其他人合作或者相处,在权威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决断能力,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成为适应能力最强的人,他们能够自己做决定、遵守规则、善于与他人合作。
62.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让孩子的身边有一个或几个最喜爱又最敬畏的人。好家长就是让孩子既“敬畏”又“喜欢”的那个人。坏家长就是只让孩子畏惧而不让孩子喜欢的人。一两“威信”,胜过一公斤“说教”。
63.给孩子的成长留出自由的时间,不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要用太多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全部挤满。农民种庄稼,他们会让秧苗有足够的空隙,并享受充分的光照。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隙,又没有享受充分的光照,秧苗长大之后,只能结出干瘪的谷穗。自由的时间不仅对孩子的成长重要,它对所有人都重要。
64.一直忙碌的人是可耻的,腾不出时间娱乐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生病。
65.除了带领孩子亲近自然,也要让孩子亲近他的同龄人,让孩子寻找自己的玩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卢梭则把爱弥儿带到了乡村。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不让孩子有过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66.不要借口“人是理性的动物”,也不要借口“非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就让孩子处于无休止的思考与训练之中。除了思考,人必须过不思考的生活。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67.除了玩和活动,最好以美好的文学艺术培养9岁前后孩子的情趣生活。不重视情趣、文艺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缺乏情趣、文艺含量的教育,是野蛮的教育。
68.过审美的生活,就是过有情趣的生活,过休闲的生活。
69.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儿童遥远的精神导师。童话是孩子建立健康人格的“成长之桥”。
70.不要小看童话的价值。童话让孩子领会如何成为受人欢迎的人,童话让孩子在内心深处建立“好人”的标准形象。
71.如果说孩子9岁前后的教育是严慈相济的规则教育、劳逸结合的情绪教育和自食其力的独立教育,那么,这些教育在13岁前后的孩子那里则聚拢为比较彻底的独立生活,尤其独立自学。
72.让孩子在参与家庭决策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孩子成为独立思考的、有主见的人。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够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73.在孩子13岁前后,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如果在孩子9岁前后纵容孩子,而在孩子13岁前后严格要求孩子,会遭到孩子的强力反抗。给青春期的孩子定规则是最危险的事情。
74.父母最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逐步由自理生活习惯发展为自学习惯。自学是让孩子在学校不掉队的唯一可靠的办法。
75.一般而言,孩子长到13岁,整个“早期教育”差不多就已经完成。甚至可以认为,孩子长到13岁,整个“教育”就已经完成了。如果孩子成长顺利,13岁之后,就不需要再接受父母的教育,他自己会往前走,父母只需要站在孩子的后面,看着孩子走向远方。对于那些在13岁前后还没有形成自理生活的习惯和自学习惯的孩子来说,他需要的已经不是教育,而是“治疗”。
76.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成长的秘密,这些秘密构成了儿童之间的差异:一是性格上的差异;二是智力上的差异;三是性别上的差异,即男人(男孩)和女人(女孩)的差异。
77.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也有自己的性格弱点。父母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性格弱点,与其急于改变,不如先坦然地接受。如果父母坦然地接受孩子的性格弱点,那么,孩子的性格弱点会逐渐转化为高贵气质。
78.长善救失或扬长补短是有意义的,但是,“长善”比“救失”更重要,“扬长”比“补短”更重要。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长项而长时间地郁郁寡欢地补救自己的短处。特长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和“优势”,以自己的特长发展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79.用“书山有路勤为径”来鼓励孩子,但不要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恐吓孩子。勤奋是必要的,但不必过于刻苦。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勤奋;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刻苦。千万不要在你没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争得过人家?
80.所谓的“片面发展”不仅不是成长的障碍,反而是成长的基本秘密。家长和老师需要考虑的教育思路是:如果孩子已经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孩子的特长。在尊重和爱护的前提下引导他顺便学习其他的科目。如果孩子尚未显示出自己的特长,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发展“多方面兴趣”,通过“多方面兴趣”逐步聚拢、聚焦,从“多方面兴趣”中选择一项或几项兴趣,作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81.智慧的父母往往给孩子提供三种“赏识”:一是关注;二是赞扬;三是信任。表面看来,最强烈的赏识是表扬,实际上,信任的赏识效果可能最强烈且最持久。
82.赏识孩子并不意味着不要批评。赏识并不与批评或惩罚对立,赏识的反面不是批评或惩罚,赏识的反面是“不善于赏识”。赏识是一门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父母善于赏识,掌握了赏识的技艺,就完全不必考虑所谓的批评或惩罚的问题。
83.作为一门高级的教育技艺,赏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真诚而及时地给予赞扬,而且多赞扬孩子努力的过程或方法而不是赞扬他的结果或运气。二是以关注和信任为主而以奖励为辅。三是以赏识孩子的生活习惯或交往行为为主,而不要仅仅赏识孩子的学业成就。
84.男孩的身上的雄性激素使男孩天生就喜欢破坏、冒险,具有攻击性,他必须处于活动之中。女孩与男孩不同。女孩可以整天逛街,她们愿意在百货商店里来回穿梭。
85.不见得一定要采用所谓“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办法,出色的父母只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以不同的方式养育男孩和女孩。
86.由于双性化的人既具有男性特质又具有女性特质,他们在各种情况下能应付自如。在学业优秀的小学和中学生中,双性化特质的个体比例最高,而学业不良者中未分化特质的个体占了绝大多数。双性化特质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兴趣广泛、全面发展,不少在班级、院系和学校中担当学生干部。
87.正当的家庭教育虽然显示为“性格――身体本位”,但是,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需要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强大的自学习惯。限于篇幅,这里主要讨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语文、数学和外语学习的自学习惯。
88.有效的语文学习往往显示为三个特点:一是课外自学。语文出色的学生很少来自“上课认真听讲”,更多来自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二是整体学习。语文出色的学生很少来自课堂教学中的细读、精读,更多来自课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整体泛读。三是有主见的学习。语文出色的学生不仅因为大量阅读,而且因为大量写作,以写带读。
89.有效的数学学习往往显示为三个特点:一是超前学习,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学习数学,最好走在教师的前面自学数学,不让自己因偶然的开小差而掉队。二是整体学习,尽可能进入“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状态,尽可能站在整体的高度俯视具体的数学问题,尽可能经由超前学习之后而回头来理解前面的简单数学。三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尽可能使数学显示为生活数学,同时又需要建立稳定的“数感”,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90.学习外语的第一个秘密是“听领先”。学习外语的第二个秘密是,不仅“听领先”,而且“整体地听”。如果期望孩子学会外语,家长或老师所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寻找适合孩子听的外语材料(最初最好是视听材料而不是纯粹的录音材料)。让孩子在看外文电影或电视剧的过程中听纯正的外语。
91.所谓“问题儿童”,常常是正常儿童,只是因为成人的某种偏见而对某些特别的孩子贴上的标签。而且,恰恰是所谓的问题儿童,他们的身上可能蕴含了人类的最宝贵或最高贵的元素。
92.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有游戏精神的人。如果家长没有引导孩子以古典的方式展开学习生活或以古典的方式展开游戏生活,那么,孩子拥有网络游戏的生活,也好过那种没有任何游戏感的乏味的生活。
93.即使不必提倡恋爱从小学就开始,但至少应该从小学就开始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情感教育”课程,包括爱异性和爱一切他人。从初中开始,就应该为孩子提供坦然的、科学的“性教育”课程。既让孩子了解“性”的美好,也让孩子了解“性”的危险。
94.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那些夫妻关系混乱、家庭生活异常的孩子容易发生所谓的“早恋”,那些在家庭生活中找不到爱的孩子容易发生所谓的“早恋”。如果一个女孩在家庭中享受了足够的父爱,她就不会因为某个男孩轻轻触碰她的头发而发生触电般的兴奋和颤栗。如果一个男孩在家庭生活中感觉足够的天伦之乐,他就不会轻易在别的地方寻找慰藉和温暖。
95.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尽可能带孩子游览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开阔眼界。让孩子从小积累“一览众山小”的高峰体验。视野开阔的孩子会逐步领会: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值得等待的,而且,只有那些有见识的、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事物。只有那些视野狭窄的人在说话或做事时才会容易走极端。
96.轻度的“自闭”不仅不是某种疾病,相反,它是人类的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在以“躁动不安”、“心浮气躁”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适度的“自闭”即便不是拯救现代性的唯一出路,至少也是一个悬隔杂念、维护宁静的重要方案。
97.自然的,就是好的。比较自然的,就是比较好的。最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当人类对高科技依赖成瘾之时,灾难将接踵而至。科技越高深、高速发展,人类越灾难深重。
98.警惕转基因食品。即便我们无法避免,也最好尽可能少吃转基因食品。
一、为什么要阅读
给孩子阅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最重要的活动。
读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说话,同样基于以下的理由: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向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在朗读中,我们还可以:
1 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2 创造背景知识;
3 建立词汇基础;
4 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
当你给一个孩子或一个班级阅读时,你扮演着示范的角色。儿童早期的主要能力之一就是模仿,他模仿自己看到与听到的,这种能力让孩子在15个月时就说出第一个字。到了两岁,一般孩子的词汇量大约是300字,并在下一年里增长3倍。到了4岁,孩子已能掌握未来日常用语中的大约2/3到3/4的词。一旦他学会说话,平均每天学10个字,可没有一个字是从识卡片上学到的。至于他的学习速度快慢,则是由他从父母口中及周围环境中所听到的语言的丰富度而决定的。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朗读给他听,让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见所闻。要确保朗读是刺激有趣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稳固他们的兴趣。刚开始朗读的时候,短文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征,然后再慢慢增加阅读的内容,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二、何时开始阅读
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年,父母越经常地和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发展得越好。事实上,孩子在4~10岁之间接触新的文字,能刺激大脑的成长,其新陈代谢的速度是成人的两倍。从你拿起一本书,并且开始读这本书的那天起,你已经在教孩子读书了。当老师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3件重要的事情同时发生;①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了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②老师和孩子同时从书里学到的东西;③老师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这些字传到耳朵之后,会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像蓄水一般储存在记忆里。所传输的字多到一定程度后,这个”蓄水池”就会开始溢出“水”来,也就是将所听得懂的词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中词,这些都是从听得懂的词而来的。
1 孩子4个月时,由于行动力有限,只能用耳朵听或用眼睛看,因此对家长而言,孩子只是个被动的听众,此时家长可能感到给孩子朗读十分容易。
2 家长应用手臂环抱孩子,要使他感觉亲密,而不是感到行动受限制。
3 到6个月时,孩子可能对抓书咬书比听故事更感兴趣,此时,要用磨牙的玩具或是其他方式转移他对咬书本的兴趣。
4 8个月时,孩子可能较喜欢一直翻书,而下是静静地听,此时应顺着孩子的好奇心随他翻阅,但家长不应就次完全放弃朗读该书。
5 12个月,孩子开始变得喜欢帮你翻页,这时候你可以指着书上的某个物体给他听,甚至发出动物的声音,教他认识书上介绍的东西。
6 到了15个月开始学走路时,孩子变得一刻都停不下来,所以必须慎重重选择阅读的时间,不能阻挠他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三、阅读要注意些什么
1 阅读要领: 尽早给孩子阅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就越容易,效果越好。
重复阅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时间,尝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时,经常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
阅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把它读完。
2 阅读禁忌:
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影响。
你是老师,不要认为每一本书都必须与课程有关,不要将文学局限在狭窄的课程范围内。
不要让孩子负担太重,选书时,考虑一下孩子的智力、社会背景与情感状况。永远别读超过孩子情感理解程度的书。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这件事,不要开始阅读,读一两页就停下来,非但无法刺激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会扼杀阅读兴趣。
阅读时,不要被孩子的提问吓倒了,如果这个问题不是为了顾左右而言他或拖延睡觉时间,请耐心回答,阅读没有时间限制,但孩子好问的天性却有时间限制,机会稍纵即逝。
不要误以为阅读时间越长越好。每天专注而热情地阅读10分钟,在孩子脑海中留下印象。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到高家店中心校二年二班参加这次家长会。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进入二年级下学期了。这是孩子一生的关键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二年级,是孩子学习目的形成的开端期,如果孩子不懂得学习的真正目的,他就会把学习视为一种不得不做的“苦役”;只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才会更加勤奋的学习。
二年级,是孩子习惯、性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避免孩子坏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二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萌发期 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性格是相信自己还是看不起自己;
二年级,是孩子智力开发的“黄金期” 在这一时期,家长可以使孩子成为天才,也可以让孩子变成笨蛋。
虽然孩子们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在各方面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有一些习惯还比较欠缺,需要我们继续去培养他们。例如:按时到校上自习,保质保量完成早自习作业;上课要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自觉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做完题后仔细检查;放学回家先复习,再写作业,最后预习的学习习惯,热爱读书等等,这都离不开各位家长的耐心教导和关心。
我知道,作为老师,同时也作为家长,我们都想找到教育孩子的捷径。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都希望孩子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安全、健康、快乐、道德,这几样和学习同等重要。而且,只有在这几样都保证的情况下,孩子才能认真学习、并用所学知识去创造价值和财富。事实也证明,没有了安全和健康,就会让亲人、让老师感到担忧,孩子也不能专心学习;没有了快乐和兴趣,一听到“学习”两字就皱眉头,这样的孩子也不会在学习上取得成就;没有良好的品德,这样的孩子将来也一样会成为社会的垃圾和累赘。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人生的开端期,对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施行最科学的教育,才能引导并促使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也知道,大道理家长们都懂,你们想要的就是具体方法的指导,也就是想知道怎么做,今天我就要告诉大家。
为了在这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期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为了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都有新气象,成为身体好、品质高、爱学习的好学生。我特意把本学期的学校和班级的工作重点概括为以下12句话:
1、接送孩子要按时,安全第一要记牢。
(不迟到、不进校、不坐三无车和超员车)
2、用火用电讲安全,教育孩子要做到。
3、孩子上网有节制,不良网页要避免。
4、一日三餐要吃好,安全饮食最重要。
(早饭很重要、零食没营养)
5、不给孩子零花钱,点心牛奶自带好。
(不乱花钱、人不乱跑)
6、陪同孩子勤锻炼,能力协调个子高。
(踢球、跳绳、踢毽子)
7、增强孩子免疫力,疾病预防能做到。
(防病教育)
8、引导孩子多看书,教育孩子成财富。
(每天给孩子读或者听孩子读,开阔孩子的视野)
9、培养孩子有特长,勤学上进本领强。
(发现孩子的专长加以培养(比如计算、表达、记忆、美术、音乐等等、让孩子有成功感)
10、树立孩子自信心,健康快乐心态好。
(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帮孩子减压、总结失败原因,保护学习兴趣)
11、复习作业和预习,家庭教育三部曲。
(告知作业内容及步骤:看书复习、听写、看图说话、做题卡、写字词句、预习)
12、检查作业勤督促,完成作业成绩好。
(是否完成、是否工整,不公整重写)
13、不打扑克和麻将,做好孩子好榜样。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14、教育孩子有方法,交流鼓励加引导。
(鼓励家长多学习变“武力教育”为科学教育)
15、培养孩子好习惯,家校联手育新苗。
(家校联手,建立良好的关系,合作共赢)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最重要的两个成长空间。在小学阶段的开端期,孩子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如厌学、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都不是家长或学校单方面教育所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