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1篇

一、构建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四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即会计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

(2)三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一是“学中做”方式。即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课程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4:5”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二是“做中学”方式,即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三是“做中考”方式,即第6学期按照“15:4”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

(3)两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

二、建设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高校访学、企业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使其取得“双师”证、取得博士学位,具备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会计电算化专业论证、撰写论证报告;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

二是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使其取得“双师”证书、硕士学位,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与前沿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有一年以上专业企业工作经历,且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是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一年以上,或者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在职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财税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聘请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主管和财务总监,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三、建立开放型会计实训基地

建设三个中心(会计环境仿真中心、会计业务仿真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9个实训室(虚拟企业实训室、虚拟会计工作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工商企实训室、银税审实训室、ERP实训室、ERP认证培训中心、财务咨询公司)。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四、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制定等既考虑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

二是创建“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实训贯穿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分岗实训,第二环节综合实训,第三环节实岗实训。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2篇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飞跃,会计电算化也在不断发展,功能不断完善。然而,在目前从业资格考试中的电算化考试系统仍使用很多年之前的老题库,仍然在使用Windows98系统环境,考题的滞后J生导致了会计电算化学习中出现种种问题。 第一,学习目的方面。目前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条件比较宽泛,有很多待业人员、家庭主妇、退休工人前来报名参加考试。在短暂的时间2个月深入学习那么多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由于时间、场地和学生基础所限,在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学生对电算化的学习仍然仅仅限制于软件的了解和简单使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一无所知,以至于大量出现持证而无法从业的待业人员。其实,这种现象与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有很大关系。由于考试占有140分的操作题全部是原封不动的原题。学生学习目的不正确,为了拿到资格证而学习,只注重得分、拿证。没有把学习目的上升到工作中去,往往是机械式地完成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的软件操作流程,忽略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流程的掌握。

第二,学习内容方面。在电算化的学习中包括Windows、Excel、Word、会计软件操作题和计算机与会计的基础知识。从业资格证的培训时间只有短短三个月,一周一次课,用课时量计算也就45课时。然而,同样是这些学习内容,在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分为两门学科分别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一门会计信息系统,每门课程都要学习一个学期。而从业资格电算化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根本无法系统的掌握电算化所要求的知识点,只能凭借死记硬背考试题库,按培训时老师讲解的步骤机械地做操作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必将导致考生参加完考试之后,所学的知识忘记很快,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理解。

第三,软件选择方面。开展电算化教学是为了让会计从业人员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进而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目前,从业资格考试中使用的电算化软件与实际企业完全不同,学生只需要按照题目依次机械式的输入到系统,便可以得分。电算化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全然不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来源于考试系统软件的选择。会计电算化是把会计人员繁重的计算工作交于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计算机去完成,会计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都由会计人员制定。在软件选择方面,应该结合当前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四,培训师资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电算化的教学中,大多都没有专业对口的电算化教师,课程的讲授多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或是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计算机教师授课主要以计算机基础为主,会计专业的教师则以会计知识为主。而电算化是一个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会计理论为基础的综合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才能充分共享,充分集成,从而形成完整的资金管理系统。目前,从业资格证的各个教学点迫切需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师资培训,聘请企业人士来讲座,安排教师跟着顾问师实际参与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组建既懂会计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电算化的改进方法

为充分利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使其教学知识结构更趋合理。笔者认为:

一是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是更改考试要求。现在很多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什么区别。他们通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电算化考试是从事会计行业应掌握的技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做会计的前提条件。听到这个答案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教师,一名从业资格证培训的讲师,感到完善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迫切性。造成行业技能与资格证脱节的根本原因在于:考试要求与从业技能要求不符。迫切需要结合的企业会计需求,建立考试大纲,编写适用的考试教程,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意义与作用。

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会需求;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gained great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technical institute must reform its teaching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and must reset its personnel training level with an effort to train enterprise-oriente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 accountants with primary level certificate and equivale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Moreo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iculum with learnfield courses as its core,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and studen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must be realized.

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technical institute; learnfield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一、会计职业需求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工作的分工也就越细,这已成共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会计已经开始和其他的专业慢慢融合从而产生了很多新职业岗位,这也为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从现代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看,可以将会计行业的职业分为四类。

1.“做会计的人”

“做会计的人”是在一个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报告及财务管理工作的人。这是狭义上的会计人员,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会计职业,也是最主要的会计职业。在该方向上就业的门槛较低,只需要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在这个方向上从业的队伍十分庞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1 200万人,其中总会计师或“CFO”级别的,全国大约有3万人左右[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这方面会计人才的需求仍然会增加,尤其是总会计师或“CFO”级别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像总会计师或CFO这样相对高级的会计人才也往往是从初级会计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他们并非一毕业走出校门就能胜任总会计师或CFO这样相对高级会计岗位的工作,而是经过在实践中的锤炼和不断地学习提高,逐渐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的。

2.“查会计的人”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对会计工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查。“查会计的人”具体包括注册会计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他们主要从事鉴证服务、税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税务咨询、融资咨询等业务工作。在这个方向上就业的门槛较高。要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是目前各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中考试周期最长、难度最大的;要成为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比企业会计人员更强的会计业务能力。截止2007底,全国大约有14万人通过了注册会计师全科考试,已注册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大约有8万人,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大约有30万人左右[1]。目前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旺盛。

从对会计的社会需求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3.“管会计的人”

从事这类会计职业的人主要是指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人员。主要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包括各级政府的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家监察和管理部门(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海关)等。此外,还有其他准国家机构,如中注协、审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成本协会等也从各自的角度对会计工作进行相应的管理。在这些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可以按企业职称级别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分为初、中、高三级职称,也可以按公务员职务级别系列聘任,如科级、处级、厅局级、部级等等。在这个方向上从业一般对从业者的会计专业知识要求不多,但正常情况下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才有可能进入。这个方向上的人才需求量比前两类要小得多,因此,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4.“研究会计的人”

这类人员一般指在各类研究部门的专职研究人员和各类中等、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和会计专家。他们主要从事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目前,这类从业人员的人数远多于第三类“管会计的人”,但少于第一、第二类的从业人数。随着近些年高校会计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这方面的会计人才需求也有所增长。在这个方向上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历。

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会计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一项管理活动。企业会计本质上是对企业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和实行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再加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职业也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专业知识集成化,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从事单一岗位和简单的基本核算事项的会计工作人员的需求减少,而实践能力强、能够承担多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会计人员供不应求;二是会计职业的社会化,会计事务所或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不仅依法开展鉴证和审计业务,也替大量的小企业记账和纳税业务,这既可以节约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三是职业学习终身化,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创新,使得会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会计行业和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专门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要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会计职业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必须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财务分析能力。

(1)会计核算能力是指熟练准确地对常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

(2)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现在会计人员常常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制作和打印各种图表和财务报告,进行各种信息资料的查询,完成财务信息的统计和披露工作。因此,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一能力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还可以为会计人员提升业务水平及拓展个人前途提供时间和空间。

(3)经济业务判断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会计惯例等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对复杂的或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辨识,作出处理决定的能力。

(4)财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是对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剖析。财务分析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理论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并预测未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

在这四项能力中,前两项是基础性能力,后两项是更高级的能力。前者可以通过学校的反复训练培养,后者则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才能获得,但学校教育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

2.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前文所述,当今社会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在不断更新。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指能够在实践中,以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根据工作的需要持续自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个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的保证。

信息处理能力既包括对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加工、整理的能力,也包括进行会计文案写作应具备的选题和内容整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够按照企业的财务战略、依法处理突发或非常规会计事件的能力。

3. 社会适应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前者是指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能够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等信息,在行动上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务或行为的能力。后者指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贯彻落实、监督控制和协调配置活动的能力。会计工作处理的是单位与单位、人与人或单位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这就决定了会计或会计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既需要其他部门或人的配合,也需要会计人员去主动协调或配合其他部门或人员。尤其是,对企业外部单位而言,会计必然要与外部的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劳保等职能部门打交道,既要维护单位所有者的利益,又要遵守行业自律原则和接受政府的监管。因此,会计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做好会计工作至关重要。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1.会计职业类型定位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会计教育必须适应会计职业要求。从会计的职业需求状况看,前文所述的第三类会计人才需求量小且竞争激烈,不可能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第二和第四类会计人才门槛高、培养周期长,现阶段也不可能作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只能定位于培养第一类,即“做会计的人”。

2.就业去向定位

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各高职院校都从就业去向上将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而将大企业排除在外,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一方面大企业规模大,对会计人员的接纳能力强。例如,东风汽车公司作为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仅十堰基地的会计人员就超过0.3万人。这样多的会计人员,相当于上百家甚至更多的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数量。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也完全能够胜任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型企业的业务复杂,但分工细致,虽然大型企业对高级会计人才需求强烈,但其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仍然需要大量初级岗位的会计人员。在大企业里,同一性质的岗位工作往往需要多人担当才能完成。例如,大企业仅出纳岗位就需要专门从事现金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的多个出纳。而且,在一家大企业里,像总会计师或CFO这样相对高级别财会岗位总是远远少于相对低级的从事会计基础核算工作的人员,并且像总会计师或CFO这样相对高级的会计人才也往往是从初级会计岗位上成长起来的。甚至,大企业初级会计岗位的工作远比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要简单,只是由于大企业业务量大而使得其工作量很大而已。因此,高职会计毕业生完全可以到大企业就业。

笔者主张将高职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于大中小各类企业的会计人才的另一个原因是,新的会计准则必将统一规范和约束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2]。而新准则主要是根据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较为全面的经济业务和规范的会计管理工作制定的。新准则要求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同时也使会计核算的难度加大。因此会计专业学习的内容必须根据新准则的内容进行组织,不能避难就简。而近年对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得一些老师以为在培养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的前提下,就是要对学生就简单的会计业务和简单的会计技能进行重复性训练。实际上一些学校加大会计实践教学的力度,也就是针对相同的简单的会计技能使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重复性操作,这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3.培养人才业务水平层次定位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层次、类型和就业对象,决定了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的业务水平层次是初级会计人员。初级会计人员包括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两类。目前中职会计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培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员。而“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职业的入门证书,因此,高职会计的具体培养目标应该是取得“三证”,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高职会计毕业生应能很快适应基层会计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较短,并有较高的会计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面向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适应现代会计职业要求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应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为适应会计职业要求,达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根据会计人员必须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专业技能、基础素质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课程组成。

1.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专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如前文所述,会计专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经济业务判断能力、财务分析能力。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这些职业能力是与会计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的,根据行动导向学习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等国际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理念[3],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应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开发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

根据相关法规对会计岗位设置的基本规定,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全体会计专业教师,通过深入几十家企业反复调研和探讨,最终联合企业实践专家开发出了会计核算基础、出纳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财务软件应用、成本核算实务、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内部会计控制设计、企业查账实务等十门学习领域课程。这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有益探索。

2.基础素质课程

这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就业后的自主学习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基础的课程。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应开设经济数学、英语、形势与政策、道德建设、职业规划、法律基础、金融与经济学知识等知识性较强的基础课程。

3.能力拓展课程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根据会计职业对会计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笔者以为高职会计专业的能力拓展课可以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口才训练、商务礼仪、财经应用文写作、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课程的开设并非一定要面面俱到,学生也不必每门必学,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修。

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了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工作过程,即将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而目前法定的会计职业或职称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资格证”等)的考试仍然是以理论、书面考试为主,属于学科体系,重在背诵记忆,与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目标有矛盾。应当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笔者以为可以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来解决。先分散就是教师可以在进行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时,将证书考试的知识点,尽可能地分散到各个学习情境中,“制造”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正确答案,达成知识的迁移目的。再集中就是根据国家安排的考试时间,在考证前集中一段时间开设选修的考证辅导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选修。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打乱整个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又能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地方企业会计职业岗位为就业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行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开展体验性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此,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以下改革:

1.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教、学、做”为一体

要采用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以会计工作任务引领教学过程的任务驱动法。具体可分为以下教学步骤:一是工作任务描述导入;二是围绕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或讨论并动手操作;三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寻找知识;四是学生自主总结或辩论;五是教师课堂总结,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进行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后,老师普遍感到课堂教学时间不充裕。为此,还要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贯彻实施,提高课程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探索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2.开展体验式学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用工作任务来引领会计理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有效途径,实行分项目实训、综合实训、虚拟环境下的分岗位仿真实训,以及与会计专业课“教、学、做”合一的课堂和毕业实习有机结合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

此外,现场教学法也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得到运用。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将课堂搬进企业,并拍摄企业会计工作的现场教学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学习与实践,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财务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与职责,也能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兴趣,并亲身感受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3.小规模班级上课,保证教学效果。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下的教学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展体验式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大规模的班级上课是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为此,必须实行班级规模不超过40人的单班小教室上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才能使每一门学习领域专业课程的设计目标得以实现。

(四)成绩评定改革

随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评价形式多样化

为了让成绩评价能够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学生成绩评价形式。一是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过程,并且贯穿于实际学习的整个过程;二是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尽量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三是评定成绩的时间应灵活多变,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是可以进行企业虚拟薪金考核方式,即建立“工学结合”的企业虚拟薪金制度,引入到会计专业实践或学习领域课程中,建立较好的激励机制,并以学生获得的薪金情况评定课程的成绩;五是可以实行证书置换课程,凡是通过国家有关证书考试的,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在实训小组的同事和在仿真实践过程中有业务往来的同学。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这众多的考核主体中还是以每门课程的专任教师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全面考查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学生职业技能的高低。

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个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一个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德武.MPAcc已成为一种潮流[EB/OL].[2008-10-15]. examda.com/MPAcc/Instructs/060322/111704242.html.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4篇

一、卓越会计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会计执业重心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倾斜,未来将呈现出会计核算与战略管理、流程优化并重的局面。高校应顺应变化,为社会提供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卓越会计人才,以学生应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作为自身培养计划的目标和结果。

第一,具有扎实的业务基础。优秀的会计人,不仅业务精通,而且能够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经济问题。这些品质,均基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上。基础的缺失,将成为以后工作中的掣肘因素。

第二,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卓越会计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贡献着强大的力量。高校应将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领域学术带头人,为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的持续发展添一把助力。

第三,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高校为社会提供的优秀会计人才,要具有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素质,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院校在按照通用标准与行业标准建立培养体系的同时,也考虑到企业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当然,卓越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不仅限与以上。拥有扎实的基础、超前的眼光和较强的服务能力的会计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社会需求,在服务岗位创造自身价值。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在稳步增长,职业队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这在数量上来看,能够较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但是,从人才素质方面来看,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还不甚合理涉及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少;初级会计人才占比过大而中级、高级会计人才占比过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对自身会计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反思。

(一)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高校将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特征表现为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是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手段,是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起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过四年的学习,大多数毕业生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职业技能运用只懂皮毛,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二)案例教学参与性弱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体验企业财务运作与决策,用自身所有的知识去解读、分析企业的经营行为,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过,高校使用的案例教程,多数并不适合互动传统的知识授受型教学范式仍占主导地位,无法吸引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更无法吸引其积极参与案例开发。

(三)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开设会计实验课程、安排实习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使之熟悉将要走上的工作岗位。虽然高校将实践作为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不论是从实践参与时间,还是实践收获不尽人意。

(四)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弱

当下经济体制需求的人才,不仅能够迅速进入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角色,而且能够随时满足岗位的新要求或岗位转换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解决综合问题的宏观眼光。可现实情况是,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孤立问题解决能力,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问题解决路径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资源,结合自身教学改革目标,加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兼有校外导师的合作以及丰富的校友资源,基于自身产学研联盟平台,构建涉及广泛、深入的培养体制。优化课程配置,拓宽教学资源,提高会计人才的质量。

(一)转变测评方式

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大多数为期末成绩+出勤情况的加权计算最终成绩,考评方式较为单一,也较为简单。学生认为通过一门期末考试就万事大吉即可结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消极参与,考试前集中复习的情况也见怪不怪。在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的情况下,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的考评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平时的专业课学习进行监督。当然,监督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高校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的同时,也可以对之进行鼓励引导。

第一,引入期中测评,将期中测评结果计入学生最终成绩。期中测评是对学生阶段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在每个学期内对学生进行一次到两次的阶段性测评,能够督促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由于其测评的结果对学生期末成绩构成影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期中测评产生一定的重视,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能够增多。

第二,对学生取得的会计领域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试证书,给予鼓励。会计领域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试,也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些考试反映会计人员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反映其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实际业务工作能力。对于通过相关考试的学生,可予以成绩加分或综合能力评价加分,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扩充性材料。目前高校的会计教材,通过行业会计核算流程展示出知识框架,结合基础概念,呈现出概念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知识的来源不仅限于教材,也包括与之配套的扩充性材料,如课本的配套练习和课后案例,内容丰富、覆盖全面,学生可以通过扩充性材料的阅读,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二)增加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目前高校所使用过的教学案例多为典型案例、公开出版的案例教程以及期刊论文或共享案例库。这些案例大都耳熟能详或具有典型的授课型教学范式特点。对于这些教学案例,学生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搜寻答案,运用问题指向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寻找答案,并未加入自己的深入思考。为了改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后查的情况,高校需要提升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第一,侧重本土案例。高校可以联合校外导师共同开发贴近自身的本土案例,令学生在进行案例课程学习时具有亲切感。由于本土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师生进行案例教学时,亲切感也能够激发自身的使命感,发现的问题更细致,解决的办法更多元,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第二,鼓励学生进行案例挖掘。学生可以小组结合,组成团队,利用高校自身的数据库进行案例开发,数据库内上千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行业信息,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达到了案例开发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文献搜集能力、热点探究能力、问题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第三,让学生做学生的老师。在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代替老师的决策,为同学进行案例讲解,对案例进行设问,借助课堂进行讨论、争鸣,授课教师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开发的案例进行评价,点拨讨论过程出现的不足之处,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扩充实践教学

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被安排在最后学年,期间学生面临着或找工作或继续深造的选择,临毕业的同学会因此放弃实习,或不能全身心投入实习。即使有同学积极参与到实习中,企业站在自身利益角度考虑,也不愿接受没有工作经验的实习生。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突破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帮助学生做好理论与实际的对接。

第一,校内会计实验课程的案例可以拓宽至多领域。高校内现使用的会计实验教学用案例多为工业企业,使用工业企业案例进行会计循环学习的优势在于流程完整,但是过分关注工业企业,学生对工业领域之外的行业了解就存在短板。所以,高校在开设会计实验课程时,可以拓宽至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等多元板块,以工业企业核算为主,中间穿插其他行业的对比,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第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本专业实践学习。利用自身产学研战略基地与校企联合项目,高校可以在学生完成基础会计课程后,开展短期多次的参观学习,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寒暑假进行适当的转岗或轮岗。学生参与到寒暑假实践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为毕业实习打下了基础。

(四)引导学生塑造知识网

现阶段高校教学体现出了完善的学科架构,但是学生平时学习多注重单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科间知识进行串联的意识还很薄弱,这就需要高校进行引导,穿针引线,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网络的塑造。

第一,综合性的沙盘演练。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ERP沙盘仅对企业产供销业务流程进行简单的推演。对比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引入会计信息记录、纳税申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责任会计等角色。虽然综合性ERP沙盘演练提高了难度,但是它更贴近于企业实际情况,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外部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解决综合能力的问题。

第二,建立完整学科体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与审计等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这些知识相互交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与结果,都是会计实务流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后,利用高校实验室或电算化系统,通过业务流程整合,体验管理控制与核算的关系,协调自身学科体系,使自身对学科有系统的感知。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5篇

与小顾的焦虑相对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提供了什么,以及个人对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和思考?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求职进入某个行业,某个公司后,是否有相对完整的职业规划?这个职业规划,起码应该包括近三到五年的学习、晋升和五到八年的转型。有的企业培训晋升机制很完备,那么你可以参照同岗位前人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做职业规划;有的行业可能本身就是新兴行业,企业自身也处于成长期,没什么可供参考的经验,那就需要自己多思考,预谋划。

拿小顾的职业来举例,公务员,多少人眼中的铁饭碗,需要规划谋划吗?答案是肯定的。正因为公务员这种特殊行业,才更需要做好职业规划。人的本性都是懒惰了,失去了市场自由竞争的机制,容易变成温水中的青蛙,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在不知不觉的安逸中失去竞争力,一旦市场被打开,轻轻松松被超越、被替代。到那时候再来后悔,为时晚矣。

公务员其实也有行业之分,小顾在税务系统,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她自己本身非科班出身。完全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3-5年的学习计划,在会计和税收专业上更近一步,可以在职读一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通过职称考试加强学习,比如初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甚至是国际认证的ACCA,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在行业内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另外一方面是可以保持自己持续进步的状态,这非常重要。

通过行业内3-5年的积累,相信小顾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在系统内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现在公务员流动渠道也多,不像以前一个单位呆到老,如果这时候觉得税务系统发展受限,还可以考虑向财税方向别的系统转型,比如财政、审计、保监等,而之前学的财务知识在这些单位同样能用上,这无疑是加分项。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093-02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未来会计环境的适应能力,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中,会计实践教学则更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中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室手工模拟实习、实验室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外教学基地实习、社会实践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基本内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这样的应用型人才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针对第一线需要培养的,这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二是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基本质量保证,既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又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三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一般技能操作者,这是强调了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既要根据市场导向,适销对路,又要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标准,注重基本素质提高,更要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从而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来说,所培养的人才就应定位于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智力能力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拥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务操作技能的中、高级会计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化。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会计实践教学正是理论结合实际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会计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理论教学效果,而且会计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会计教育离不开会计实践教学。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模式,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我们应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重视会计理论教学,忽视手工模拟试验教学,从而导致会计实验教学缺乏实验室、设备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实验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等,影响会计实验教学质量。

(二)缺乏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1.手工模拟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狭窄

从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来看,开设的手工模拟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实习项目还非常少。在课程实验中,仅涉及到如何进行会计记录,忽视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忽视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现行会计模拟实验的层次较低,主要是会计核算实验,只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2.手工模拟实验教材不够完善

实验教材是教学辅助工具,但各高职院校使用实验教材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狭窄陈旧,与新准则衔接不够紧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业务类型单一,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企业会计核算遇到的各种较复杂的业务,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组织过于粗糙

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能够在校内完成,教学方式往往由指导教师先让学生熟悉实验教材中模拟企业基本概况,然后进行建账,由指导教师进行模拟做账示范,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由指导教师检查实习作业。该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各步骤执行不严谨,各个环节没有建立严格的检查手段,没有建立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评判标准来评定学生的实习作业,同时,手工模拟试验停留在一本实验教材、一套模拟实验参考答案的状况,无法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及创造能力。

4.忽视手工模拟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一名从事会计教育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从事会计教学,虽然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能力缺乏,尤其是社会会计实践经历的缺乏。指导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完善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机制

(1)充分认识手工模拟实验在高等职业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培养技术应用型的会计人才,从物质条件上,在实验室建设、设备购买等方面高职院校应投入较多的资金,满足手工模拟实验教学的需要。(2)制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特色的手工模拟实践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并结合会计准则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时修改教学大纲。(3)建立和健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4)设立专职会计实验人员,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配合指导教师手工模拟实验教学工作。

(二)加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材建设

随着会计实践教学手段、教学目的的改变及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实验教材的形式应多样化、灵活化。手工模拟实验教材应以新准则为基准,内容上应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实例(可以工业企业为例),这是核心部分;同时,还包括会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法规等。通过手工模拟实验,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强调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三)丰富手工模拟实验内容,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即初级实习项目和综合性实习项目。初级实习项目主要表现为单元实习,结合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章节设计单元实验项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单项操作技能,使学生及时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综合性实习项目可以以一个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为基础,其子公司有工业、商业、房地产、外商投资、外贸企业等几大模块,分别模拟,再给出部分母公司的经济业务,这样,使学生受到综合、系统、全面的操作训练,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需求。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手工模拟实验形式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中,学生的手工做账是该实验的核心部分,可分为个人手工模拟实验和专项小组模拟实验,除了以上手工模拟实验项目外,我们还可以在实验中不定期开展会计法规的专题讲座和企业会计人员的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是公司或企业的典型案例或有关人员对会计工作的体会等,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修养。

(五)健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考核制度和方法

结合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注意对实验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和方法。教师应在检查作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手工模拟实验中的表现,对成绩进行评定。如有条件的,综合性模拟实验可进行答辩,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模拟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六)强化手工模拟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应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事业等单位进行实习和挂职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内部审计师等社会执业资格考试,丰富试验知识内容,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创造条件。

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教学除了聘用本校专职指导教师外,我们还可以外聘企业优秀的会计人员为校内手工模拟实验的兼职指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为学生做会计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强校内手工模拟实验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萍,葛军.关于改革会计教育考评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10).

[2]李秀莲.论会计教育的需求与改革[J].会计之友,2005,(4).

[3]汤寿衍,王海兵.加强会计实验教学 培养符合教育目标的会计人才[J].会计之友,2005,(3).

[4]孟祥霞.论教学型大学的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之友,2005,(4).

[5]陈玉荣.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会计之友,2005,(3).

[6]玛丽莹.会计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会计之友,2005,(5).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7篇

1.学生对体育层次教学改革的态度、认知情况

针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体育分层次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及时掌握金融学院学生对采用网球分层式体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认识等,我们制定了专题问卷调查表。以金融学院2010级选网球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0份,其中男生80份,女生7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为100%。两周后,我们采用再测法,比较了两次调查结果,并求出两次测试答案间的相关系数。其再测信度系数为R=0.87(p<0.01)。对金融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学生肯定了体育课分层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因此,91.3%的学生乐意参加体育层次的教学活动,8.5%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体育分层教学改革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欢,是因为学生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习最基本的技术,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热情,同时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是: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56.4%),能满足健身娱乐的需要(28.1%),能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8.7%),能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25.8%)。基于对层次体育教学方式的认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动机也相对一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为了强身健体的选择频率为58.7%,满足兴趣爱好的选择频次为47.1%,增强人际交往的选择频次为24.7%,而为了取得学分和消遣娱乐的选择频次则分别为12.5%和7.2%。

2.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状况

由于两个是实验组采用的体育教学形式不同,体育课教学内容与目标各有侧重,为较客观地分析和说明问题,实验初期,对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选网球课的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男女50米、男1000米,女800米、实心球)等三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发现其中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经过一年的体育学习与锻炼后,两个实验组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性变化(p0.05)。具体地表现为,金融学院学生的50m和男1000m(女800m)的总体平均成绩要明显好于会计学院学生的总体平均成绩。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学生的实心球平均成绩没有明显差距。将实验前后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我们发现学生通过一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后,身体素质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金融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的幅度最为显著。其中的具体原因在于:身体素质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它具有明显的可塑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由于体育分项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水平的分类,教学内容更适合自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热情较高,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多。因此,通过一年的学习后,金融学院的学生的总体身体素质好于会计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这说明了体育课分层的教学法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体育教学方式。

3.实验前后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前后,根据湖北经济学院网球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在实验前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了测试,金融学院的学生是采用分层的教学模式,初级班和中级班的教学进度有所不一样,但考试的内容是相同的,这样便于比较和分析。会计学院的学生的教学进度依然按湖北经济学院网球课的教学进度,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和层次教学初、中级班相同,这种设计,便于比较这两种模式教学的差异性;便于对学生掌握网球技能的程度的比较与分析。通过一年的网球教学,从技能考试的分数表1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层次教学,无论是初级班还是中级班,网球技能的考试分数都高于传统的不分层的教学方式,实验结果看,“分层次”教学训练对促进学生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分层次”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避免学生在课堂中练习的盲动性,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得。从表2可以看出,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在网球基本技术初始阶段成绩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大多数同学没有网球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生动直观地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所学技术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网球运动技术的掌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所学技术的认识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开始有所侧重,实验组学生开始练习技术的衔接发球上网、2点攻l点等。对照班组学生强化基本技术练习,如连续正手攻、多采用多球练习法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快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并通过自身的体验进一步巩固已获得的运动技能。表3:金融学院(实验班)和会计学院(对照班)学生实验后测试得分比较结果表3显示了实验班在技术成绩上明显高于对照班,呈高度显著差异(p<O.01),表明“分层次”教学对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有非常显著效果,有助于巩固和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浓厚学习兴趣,提高其进一步学习网球技术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球这项技术。因此,无论从分层教学本身的效果,还是学生的自身感受,都表明分层教学方法运用于高校网球教学是可行的。

4.对策与建议

4.1高校体育层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现实条件的不断变化,须适时地对体育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制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4.2高校体育俱层次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多方的通力配合与协调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益。建议在进行体育层次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得到学校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4.3高校实施体育分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对自身素质进行全面检验的过程,建议在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初级会计考试答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2010年教研教改项目“《财务会计》课程技能培训与测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Hjyj201000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能进行税务申报,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岗位实践,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强调能力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4、注重综合性。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命题的原则。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表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在建立题库时,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①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②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记账会计岗位。①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②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③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会计主管岗位。①财务分析。②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用计算机抽题。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