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狼和鹿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1917年,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凯巴伯森林,森林中约有四千多只可爱的鹿经常出没,但森林中凶残的狼却时常捕杀它们,人们非常担心可爱的鹿会因此而消亡。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想让森林中的鹿得到保护,于是请来猎人,经过25年的捕杀,杀死了森林中几乎所有的狼。狼没有了,但森林里却出现了可怕的事情——一天天增多的鹿不断地啃食着森林中的资源,森林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能被食用的资源已所剩无几。不久,没有食物而饥饿的鹿从十万多只锐减到四万多只,然后迎接它们的就是病魔的缠绕。到了1942年,受损的森林中仅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苟延残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高傲的人类总是凭借自己主观意识去判断事物,认为狼是一种残忍的动物,应该猎杀。不是吗?不论是中国的“大灰狼”还是西方的“小红帽”,不都是说狼永远是一个欺负弱小的坏动物吗?而童话中的鹿总是代表着善良,头上戴着美丽的光环。当时的美国总统不正是根据这样的意识去猎杀狼的吗?读过这遍课文后,我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在我平常读的故事中,狼,在我们记忆中是十恶不赦的。恨不得早日将它们杀掉。但读过这篇课文后,我的想法变了……
人们为了保护鹿,就叫猎人把狼杀死。猎人们就把森林里的狼全部消灭掉了。但没想到的是,鹿不但没有更好的繁殖、生活,反而把森林的植物全部吃光,自己也没有了食物而死亡……
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没有好坏之分的。或许你看过一些童话、传说,那里的狼都是罪恶的象征,那些食草动物都是善良的化身……但是你错了,所有的动物都是维护生态均衡的必要环节,不是万事万物都是唯一的,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但是必定会给你开一扇窗。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那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1917年,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凯巴伯森林,森林中约有四千多只可爱的鹿经常出没,但森林中凶残的狼却时常捕杀它们,人们非常担心可爱的鹿会因此而消亡。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想让森林中的鹿得到保护,于是请来猎人,经过25年的捕杀,杀死了森林中几乎所有的狼。狼没有了,但森林里却出现了可怕的事情——一天天增多的鹿不断地啃食着森林中的资源,森林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能被食用的资源已所剩无几。不久,没有食物而饥饿的鹿从十万多只锐减到四万多只,然后迎接它们的就是病魔的缠绕。到了1942年,受损的森林中仅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苟延残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高傲的人类总是凭借自己主观意识去判断事物,认为狼是一种残忍的动物,应该猎杀。不是吗?不论是中国的“大灰狼”还是西方的“小红帽”,不都是说狼永远是一个欺负弱小的坏动物吗?而童话中的鹿总是代表着善良,头上戴着美丽的光环。当时的美国总统不正是根据这样的意识去猎杀狼的吗?读过这遍课文后,我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在我平常读的故事中,狼,在我们记忆中是十恶不赦的。恨不得早日将它们杀掉。但读过这篇课文后,我的想法变了……
人们为了保护鹿,就叫猎人把狼杀死。猎人们就把森林里的狼全部消灭掉了。但没想到的是,鹿不但没有更好的繁殖、生活,反而把森林的植物全部吃光,自己也没有了食物而死亡……
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没有好坏之分的。或许你看过一些童话、传说,那里的狼都是罪恶的象征,那些食草动物都是善良的化身……但是你错了,所有的动物都是维护生态均衡的必要环节,不是万事万物都是唯一的,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但是必定会给你开一扇窗。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本案例以苏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大鹿》为主要教学内容,另外截取了一小段《龟兔赛跑》中兔子的音乐和《彼得与狼》中狼的形象音乐制作了音乐课件,作为故事创编的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二、学情分析
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则根据其心理、生理特点,尽量为学生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氛围,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尽情“动”起来,大胆、自信地创编,表现展示。
三、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懂得“团结力量大”、乐于助人的道理。
2.通过听赏《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的片段音乐和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富有情感地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创编故事、表演故事。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在学唱、欣赏中感受、体验、表现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2.难点:正确演唱(后十六分音符)。
六、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通关密语”导入,解决节奏难点,引出主题《大鹿》。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音阶上下行,节奏旋律性问好)
师:(打开多媒体呈现主题画面)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乐园,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大鹿和小兔身上的惊险故事。
2.节奏引入
师:他们和你们一样经常做游戏,不过,他们说要学会通关密语,才能让你们听他们的故事。
(二)节奏训练
1.师:泛读节奏一遍。提醒大鹿着急,“来咱们一起做游戏”。
2.教师角色扮演再念节奏,表现角色的特性,加深印象。
师:老师来扮演他们的游戏通关密语,请问小朋友,哪句是小兔、大鹿说的?听清楚,老师扮演。
3.提出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教师给予指点或建议。
[评析]导入充分利用“通关密语”的节奏吸引力,以小朋友的“通关密语”的形式导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分角色演小兔、大鹿和小动物们,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简笔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三)听赏乐曲,感受体验
师:一天,小兔要去大鹿家玩,他蹦蹦跳跳欢快地在林中穿行。孩子们,他有什么样的性格呢?你们心中的小兔是怎样的?你可以表演给小朋友们看看吗?
请学生集体感受并邀请他们表演。
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
师:小兔子演得真像,那狼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说说并表现出来。
师:(接着说故事,营造气氛)突然,大树后跑来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狼,冲向了小兔……故事进行到这,到底下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你们仔细地听。
欣赏动画视频初次听歌,直接体验和感受。
提问:听到了什么?
生答。
用简笔画画出小朋友说出来的关键词,如:简笔画的“兔,房子,鹿……”代替歌词。引入歌词,师范唱和即兴编演一遍并提出要求:“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故事?”
集体念歌词。
巩固歌词,学生集体看简笔画朗读。
(四)教唱《大鹿》
1.听范唱歌曲,加深记忆歌词。
师:这首歌好听吗?小兔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听听看这歌里有没有更多的答案了。
2.今天我们就来把这首歌学会来给小兔加油,好吗?
3.用很慢的速度单手弹旋律,老师范唱,提出学生哼唱的要求。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简笔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氛围中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片断三]创编的跌宕情节,巧用故事解决难点
师:小兔快跑加油啊!(双手慢弹,演唱一遍歌曲)
出示难点节奏,师:“小朋友跌了一跤,赶快爬起来。”出示难点节奏,念、读,单唱难点。“我们这次稳稳地不能跌倒了,为小兔加油。”
强调、讲解反复记号。
师生接龙唱,“老师也要和你们一起为小兔大鹿加油。”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种不同速度、情绪有进一步的体验和理解,对动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的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情感受到了陶冶。
[片断四]创设森林舞台,表现歌曲
(五)歌曲故事创演
1.教师讲解故事的结局,请小朋友说出同学之间该怎样帮助,让其发现“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从而让小朋友学会团结,
2.听范唱做律动,老师:我们来边唱边让大鹿和小兔加入我们的队伍当中吧,我们来保护他们。
3.请小朋友给歌曲取名,告诉作曲家取的名字。
4.歌曲表演。
师:这首歌我们不仅要勇敢地唱出来也要演出来。(组织森林情境,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表演,老师扮演“大灰狼”)再唱一遍并把“大灰狼”轰出教室,让坏人受到惩处,团结起来。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演”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得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小兔逃生去找大鹿”为线索,采用慢―快―快的两段式音乐来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户往外瞧。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用了描述铺陈的陈述性的音调。再是“鹿啊鹿啊快开门,林中老狼追来了,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用了着急、紧张的音乐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最后把鹿儿求救、鹿儿救兔的情景反复了一遍,同样把音乐也反复了一遍,增添了紧张而刺激的情绪和成分。
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动物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小学三.八班 胡正卿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知道动物的内心世界吗?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有情感吗?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著名作家沈石溪的《老鹿王哈克》一书。
沈石溪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最擅长写动物题材的小说,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被选入了小学六年级课本中。
《老鹿王哈克》描写了一只名字叫哈克的年老雄鹿,是一个鹿群的鹿王,它们生活在尕玛儿大草原上。正当它们享受平静美好生活的时候,有一只从雪山上来的老狼打破了草原的安宁,老狼每隔四天就要来吃一只鹿,于是哈克带领着鹿群奔跑了七天七夜,想远远避开狼的侵袭。正当鹿群以为摆脱了凶猛的老狼时,老狼却又出现了。这时,作为鹿王的哈克心中涌起了一股要和老狼拼个你死我活的强烈念头。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哈克遇上了老狼,它们两个就打了起来。最后,哈克用智慧打败了老狼,正当哈克洋洋得意时,老狼却猛地咬住了哈克的喉咙,原来老狼是在撞死。可后悔也来不及了,哈克拼尽最后的气力与老狼同归于尽。鹿群得救了。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她随着狼群去猎食,经过半天的追捕,好不容易逮到一只小羊羔,却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斑斓虎,是世界上最凶猛,体型第二的老虎。狼王刚才是不敢上前,后看到,自己的小狼嗷嗷直叫,出于不忍,带领狼群追了上去,在血拼中,狼王死亡。其他未伤—兵,狼群灰心丧气,作为狼王的妻子,紫葡萄看见一只小鹿,从雪山上蹦了下去,这样极有可能引起雪崩,老母狼朵朵菊带领狼群绕路包抄,瞬间一只活生生的小鹿,被狼群五马分尸,正当狼群要展开一场血战时,老母狼朵朵菊助了紫葡萄一力,使紫葡萄成了新一任狼王,可首战便出师不利,使王位遭到了质疑……
故事还没有结束,大结局还没有出来,可是我却已经读出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是夫妻之间的爱?是长辈对晚辈的期待?是紫葡萄内心的纠结和苦涩?可能都不是,也可能都有。但我感受最大的,是对紫葡萄的敬佩。紫葡萄是帕雅丁狼群历史上唯一的一位雌性狼王,也是一位最负责的狼王。在它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份永远不变的责任感:首先,是对自己的丈夫负责。身为原狼王盔盔的遗孀,它拼死阻止同类相食的残酷行为,与族群里的公狼剑拔弩张。它跳悬崖,捕幼鹿,差点儿丢了性命,就是为了让众狼放弃啃食盔盔尸体的邪念。其次,是对常常帮助自己的老母狼朵朵菊负责。虽然它遭受了心怀鬼胎之辈的侮辱,抱有邪念之狼的忤逆,但为了不辜负朵朵菊的期望,它忍受了、它包容了。最后,是对自己和整个帕雅丁狼群负责。日曲卡雪山的茫茫雪野,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无食物可果腹,它承受住精神的郁闷、饥饿的痛苦,为了自己的族群出生入死,赌上性命猎杀小牛犊证明自己!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责任感!一份多么感人的执着!我一直在猜想故事的结局,紫葡萄的命运——我明白,紫葡萄是可以胜任的。对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人们常常把身体强壮、智勇双全的视为强者。没错,这种所谓的“强者”固然是好,固然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坚贞、执着、责任、谦让以及爱,它们融合在一起,是否会更有凝聚力、更加坚不可摧呢?紫葡萄会用行动去证明这一切,去告诉人们:王者的真面目,绝非那些暴戾心肠的坏东西,而是能用慈爱包容一切,能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人。紫葡萄拥有了这些,所以它拥有了世界。
而在拍摄《狼》的时候,尼古拉斯・凡尼尔带领摄制组来到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Verkhaansk山脉,当地游牧民族都非常积极地加入到了电影的拍摄当中,他们驯养的超过2000头驯鹿也成为影片中的一员。
尼古拉斯・凡尼尔的每一次电影拍摄都是一次探险,他用镜头为观众展示这个星球不为人知的极地故事,和这个冰雪世界的自然哲学.
《狼》――人与狼的和谐之旅
影片的主角,狼,对于人类而言,它是一个让人着迷的传说,童话甚至神话,这些魅力都是因为狼的一切都还是那么神秘,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活动规律。我们很难想像,尼古拉斯・凡尼尔是如何拍到这部片子里关于狼的那些镜头的,镜头中的狼家族就像受过专业训练,完美地出演了每一个镜头,可以想像这些精彩镜头的后面是摄制团队为此付出的巨大耐心和努力。
故事在西伯利亚壮丽广袤的荒原上徐徐展开:18岁的谢尔盖是鲍里斯的儿子,他是巴塔克族驯鹿饲养员的头儿,在鄂温克族跨越西伯利亚山脉开始他们的夏季放养的时候,谢尔盖第一次加入了这个部落。作为整个部落惟一的收入来源,他们将不遗余力地保护驯鹿免受其最可怕的天敌――狼群的危害。
谢尔盖长大了,担负起了为部落照管鹿群的重任,天性善良的他却在夏季牧场和驯鹿的天敌――一个野狼家庭成为了好朋友,这个夏季,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小狼成长,谢尔盖为每一只小狼起了名字,好像自己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影片一直围绕着这个矛盾的线索铺展剧情――狼和驯鹿,谢尔盖纯洁无瑕的脑海中就认准了一条死理,小狼们和他的家族,驯鹿群可以和睦相处。影片里另外一个亮点是男女主人公谢尔盖和纳斯塔基娅真挚的爱情,大胆,直率,不施粉黛的纳斯塔基娅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野性之美:纳斯塔基娅骑马来找看守驯鹿的谢尔盖,荒野中一座小小的帐篷里,守着温暖的篝火,情到深处的两个人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设有那些所谓文明民族的繁文缛节,没有那些扭扭捏捏的矫情,有的只是赤子的真挚而朴素的情怀。
背景音乐那深沉的大提琴配合着辽阔壮美的雪原画面,无一不在昭示这草原上生命的厚重与顽强,航拍镜头中,草原上像蚂蚁般迁徙着的人和驯鹿,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生生不息”。
《最后的猎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
这个故事的主人并不是虚构的角色,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猎人――诺曼,50岁,与伴侣涅芭斯卡生活在一起,他是最后一个坚守猎人精神者,依旧生活在太自然中,坚守古老的猎人哲学,他设陷阱诱捕动物,自给自足,基本上过着与文明社会相互隔绝的生活,他和自己养的狗吃猫捕来的动物或鱼,他的雪橇,球拍,小屋,独木舟,全都是自己用森林砍伐来的木头制作而成。皮革是涅芭斯卡用古老的方法为他鞣制,就像古代的塞埃尼印第安人那样,诺曼猎捕山猫,河狸,貂,狼,狼獾,它们为他提供其所需。每年春季来临,他都会前往白马镇或道森镇贩卖毛皮,并添购一些生活所需:烟丝,弹药,需要更换的陷阱,面粉,火柴,蜡烛,以及无线电用的电池。
诺曼与涅芭斯卡明白,大地如果失去了动物,植物,河流,风,就会一无所有,诺曼追踪一头动物时,会长时间观察它,理解它对周遭环境的认知。涅芭斯卡说:“大多数人无法理解这一点,好比白人并不会循着各种动物的认知来分析空间。他们只会应付一种环境,人类的环境。”对于大自然而言,现代人的许多方面也许正在退化。了解这一点,感受这种特殊的大地气息,也就能了解为何诺曼拒绝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最后一位诱捕猎人,现代社会的生活对于他就像是蒙着眼在大海中漂流。诺曼在影片里说了一句这样简单而又发人深省的话:“我的幸福取决于,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我喜欢大自然,而且我也是她的一部分,人类和自然已经脱离关系了,我需要和大自然交换,分享。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破坏它。”
诺曼是一位哲学家,他的信仰就是必须与大自然共享及交流,这对位居食物链顶端的奇怪动物――人类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大概从两岁多开始,我的孩子开始对玩具、动画片和故事书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在买玩具时,他单单对“恐龙”,尤其是凶猛的肉食恐龙情有独钟;他会不厌其烦地要求爷爷再讲一遍《三只小猪》的故事,并对大灰狼最后掉进大锅被烫死的部分特别欣赏;他会推开妈妈推荐的图画书,强烈要求妈妈讲一个“霸王龙吃掉肿头龙”的故事;在一段动画片中,他会尤其期望大灰狼的出现,看到它被人们开玩笑般地攻击,他开心地大笑……
开始我只是对孩子的这种兴趣隐隐地担心,但没有真正采取行动去试图改变他。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幼儿园班里的另一位家长委婉地对我说,因为我家小孩一些暴力倾向的语言,同组有两个小女孩被吓得甚至不想上学。他有时把自己假想成大灰狼,声称要“吃掉”小朋友;有时候又把同伴假想成大灰狼,虚构出自己用各种办法打败大灰狼的细节。到这里,我焦虑起来,我和家人商量后想到了求助老师。
通过和老师交流,我了解到老师也关注到孩子的这个情况,而且这个现象在班里许多男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表现,她们已有预设要开展相应教育。在这次谈话中,老师们解读了孩子的行为和倾向,他们的话让我如释重负。老师说我们的社会本来就期望男孩更强悍更硬朗,所以男孩子的“大灰狼情结”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孩子喜欢暴力只是停留在语言上,而没有实际的行为表现,当他说“要把垃圾桶盖在大灰狼头上,把它打到地缝里”,并不是他真要这样做,而是在头脑中杜撰了这样的故事,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对此我们不必过于紧张。老师的观点让我放松下来,首先在情感上接受了孩子的表现。
同时,老师还对我们家庭的配合教育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首先,在孩子对猛兽、攻击等话题的兴趣中增加正义感的元素。其次,通过改编续编故事,转移孩子对暴力元素的关注。此外,注意丰富孩子的阅读和游戏内容,扩展孩子的兴趣。
接下来的两周,孩子所在班级开展了“三只小猪”的主题活动,不过听孩子回来讲,老师把故事里的大灰狼变成了一只努力克制,每次在紧要关头都控制了自己没有伤害小猪的狼,故事的结局是大灰狼和小猪们出人意料地做了朋友。
在家里,我们全家也统一了思想, 配合老师做起了工作:
一、 区分“大坏狼”和“大好狼”
有了老师的建议,我们没有直接否定孩子去扮演“大灰狼”或“大灰狼的对手”,而是增加了“大好狼”和“大坏狼”的区分。我们和孩子回顾了故事里“大坏狼”的悲惨结局,它们常常饿着肚子到处找东西吃,没有朋友,也得不到别人的关爱,最后总是被猎人或其他的人制服。而“大好狼”则非常不同,它们能得到朋友的爱,不愁吃喝还时常可以得到朋友分享的食物,它们和所有的动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有了这些对比,孩子果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只“大好狼”——它有狼的力量和权威,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能够轻松地把坏人教训一顿,但它从不随便伤害好人,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家里表演了新版《三只小猪》的故事,看着孩子扮演的大灰狼站在小猪的房子外面深深吸气,又努力控制慢慢吐气而避免把房子吹倒的样子,我仿佛感觉孩子身上闪烁着正义的光芒。
二、 改编暴力情节,增加和谐内容
孩子仍然喜欢以肉食恐龙、大灰狼、怪兽和战士为主角的故事和游戏,我们也仍然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玩这样的游戏。不过我们借用老师的点子,有意地改编了其中的暴力情节,然后增加了友谊、互助、从误会到理解的情节。例如当孩子要求听一个霸王龙和肿头龙的故事,我改编后的情节是霸王龙开始想吃肿头龙,但是肿头龙却意外地救了霸王龙的命,于是它们克服各种障碍,变得非常亲近。再例如大战怪兽的游戏中,怪兽和勇士大战正酣,突然一只受伤的小鹿出现了,勇士放弃战斗去救小鹿,怪兽也投入到营救小鹿中,最后它们收获了珍贵的友情。我们弱化了故事里抓住坏人、惩罚坏人的环节,特别删除了“打死”“撕碎”等暴力部分,给了故事和游戏温和的结局。
三、 增加情感体验,激发“善“的本性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向往温暖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讲故事和做游戏时,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让孩子体验情感的机会。
一次在户外看到一只独角仙,孩子突发奇想把它作为假想敌,拿着小棍扬言要“消灭”它。我在旁边提醒:“它有生命,你的小棍会把它弄疼。”小家伙不买账:“我不会弄疼它的,只是和它游戏。”孩子的手常常掌握不好轻重,和它“游戏”的昆虫很容易“遭遇不测”,于是我用同情的口吻说:“如果独角仙受伤,它的妈妈会很伤心。就像你受伤了,妈妈心里很难受一样。”孩子听了后真的放弃了要用小棍去拨弄它、追赶它的想法,保持距离地观察起来。从这之后,他每当碰到动物,都会很明确地说它们有生命,尽管偶尔仍会言行不一,但渐渐能考虑动物的“感受”了。
四、丰富游戏主题,拓展兴趣
在改编和延伸已有故事和游戏的同时,我们也有意地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和游戏主题:除了关于勇气的内容,还特意强调智慧、善良、乐于合作的品质,也丰富了一些滑稽幽默的内容。渐渐地,孩子喜欢的主题更广泛了,他不再执着于猛兽、暴力的情节,而且在幼儿园里也受到小朋友们欢迎了。
我想在这个让我们惊喜地变化过程里,孩子自身的成长发挥了作用,而幼儿园老师在园的精心指导和我们在老师帮助下采取的小策略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顾这段经历,我庆幸孩子碰到了“心中懂孩子,手上有方法”的好老师,同时作为家长我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小白兔对人很好,别人遇到什么苦难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有什么的东西都愿意与人分享,所以朋友很多。
有一天,小白兔和小花猫去山上采蘑菇。傍晚时分,小白兔和小花猫准备下上回家,谁知,遇上了大灰狼,大灰狼朝小花猫猛扑过来,小花猫机灵地跳上了大树,大灰狼没办法,只好回头来追小白兔,小白兔当然跑不过大灰狼了,只好求救,正好牛伯伯在一边吃草,小白兔大声呼叫:“牛伯伯,救救我吧!大灰狼正追着我!救救我!”“对不起,小白兔背着你会减慢我的速度的。”小白兔没办法,只好继续往前跑,迎面走来了鹿姐姐,小白兔见到了,大声喊道:“鹿姐姐,救救我,大灰狼正追着我!”“对不起,小白兔我现在有急事,等会儿我就来帮你!”说完就跑了。小白兔只能继续向前跑,终于看见了大象哥哥,小白兔想:大象哥哥,身强力壮总能帮到我吧!小白兔像见到救星一样,喊道:“大象哥哥,救救我吧!大灰狼正追着我!”谁知:大象哥哥像没听到一样,坐在一边。小白兔见大象哥哥也没反应,变继续向前跑,想:现在只能靠我自己了,小白兔用尽全部的力气向前跑着,就在这时候,小猴出现了,只见他拿起一块大石头砸向大灰狼,大灰狼被石头在中了,当场死亡。小白兔和小猴击掌庆祝,“小猴,你才是我真正的好朋友!”两个好朋友拉着手一起笑了!牛伯伯、鹿姐姐和大象哥哥惭愧的低下了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四年级: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