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回乡见闻

回乡见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回乡见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乡见闻范文第1篇

乡村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工厂开设在了乡镇,炮竹加工、造纸还有一些电子加工。不少农民已经开始不再南下广州打工,他们可以选择在本地的一些工厂就业,也可以兼顾起家里的一些事 情。

现代化的超市开到了小镇,与原来的小卖部相比,超市生意更加好,而匹克、特步的专卖店也下沉到了小镇。晋江系这种休闲服饰是这里最畅销的过年服装,年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这里买衣服和鞋子作为新衣。

乡村道路的墙壁,依旧是最佳的广告位。刷墙广告,以前是饲料、化肥、摩托车广告,而现在更多的是运营商、汽车还有家电的广告—智能手机、冰箱和汽车带动起新消费热潮。

智能手机在乡村,是外出打工人的标配,电脑还是很少人有,宽带未能普及,智能手机成为打工族必须品。当然,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国产品牌的安卓手机,手机的应用中QQ和QQ游戏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他应用基本都是手机里安装有什么应用便会用什么。父亲、叔叔已经用起安卓手机,但基本上不会用网络,一来需要费用,二来他们也不会上网,他们并不是少数。

至于汽车,吉利、比亚迪以及长城是这里买车人最优先考虑的轿车品牌,但人们更偏向于选择面包车和皮卡,这些买车的人,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解决出行问题,更需要有载货的能力。过年的时候,一大家人开车去拜年,需要座位,也需要装年货的空 间。

农村里光靠耕田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偏远的耕地逐渐在荒废,当然山林却越来越茂密。村里和烟草公司有种烟草的合作,上半年种烟草,而下半年则是种水稻,半年的水稻也足够解决一家人的口粮问题。不过,耕种在减少,但副业在增加,譬如种植经济作物,又譬如养鸡场、养鹅场越来越多。

自来水问题在许多村庄都已经解决,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购置洗衣机和电冰箱。这几年,许多村庄都在开始兴修族谱,各村水泥路到家门口之后,也在开始重修祠堂和礼堂。

回乡见闻范文第2篇

我的这家亲戚住在大悟县新城镇沿河村,是徐海东将军的本村人,去年夏天刚刚落成的徐海东将军烈士陵园和将军雕像,就坐落在他们村子的后山上。走进这里的村庄田野,只见一条条新修的公路通进了村庄,路边一排排新修的楼房拔地而起,很多楼房粉饰一新,统一白墙蓝顶,贴着大红春联,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村里的山头和田地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茶园、花生种植基地、葫芦种植基地等,俨然一幅新农村的美丽图景。

作为记者,走到哪里最感兴趣的当然是打听一下当地有没有什么新闻。对此,村民们一致向我介绍了一位他们心目中的新闻人物,就是后来我采写的回乡见闻报道中的主人公――“葫芦哥”徐金元,一位颇有点传奇经历的年轻厂长。徐金元是土生土长的严河村人,跟徐海东大将说起来还是亲戚,也是一位有传奇经历的青年企业家。早年他靠摆地摊卖笛子谋生,吃了不少苦,经过十年奋斗,最近几年创办了湖北嘉艺民族乐器厂,厂房面积达2000平方米,成为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民族乐器厂。尤其是他擅长葫芦丝乐器制作,如今又大规模在家乡种葫芦,于是大家都戏称他 “葫芦哥”。

就在今年春节前,经大悟县新城镇政府招商,38岁的徐金元将自己位于武汉闹市区洪山广场附近的乐器厂,整体搬回了老家。在沿河村,徐厂长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了他的新厂和葫芦种植基地,他的新厂区占地达30亩,主厂房是一栋漂亮的三层楼房,而附近一大片葫芦种植基地,也成为了村里的一道新风景。

回乡见闻范文第3篇

人生在世,婚丧嫁娶,每一件事,都是人生的大事;每一件事,都有其特定的仪式程序。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演进,黄天后土,入土为安,这种传统观念,犹如一株千年的银杏,那根须在人们的心里盘旋交错。帝王家的殡葬场面,自然规模宏大。纵然平民百姓家的葬仪,也有他们世世代代传承沿袭下来的讲究。若能细细揣摩,无疑是在抚摸着中华文明的细微之处。

人生自古谁无死?一个人如果能死在自己家里,当然是死得其所。如果不幸客死异乡,虽然他的灵柩可以回归故里,但灵堂却只能设在郊野之外。就是说,死后只能回乡不能回家了。停灵七至九天之后,出殡的日子也就到了。一个人去世一经入殓,一旦抬出家门,他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棺木落架之时,正是午后的夕阳西去之际,仿佛太阳与亡人一起向西奔去。临行之间,大家还要为他套上精致的绣花棺罩,这样起程就体面多了。黄泉路上的风景,由此一路展开。

当当当――。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是两个鸣锣开道的人。他们肩扛赤红的旗帜,手提阴阳八卦的铜锣,身系队伍先导之责。在他俩的身后,还有吹奏的乐手,抬着灵位的小轿,分管护卫的铜锤、铁铲、红罗伞等名目下组成的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亡者的孝子们,一身银装素裹,披麻戴花。每个人的肩头,各负一条长长的麻绳,牵引着棺椁缓缓而行。死者的生前好友,往往会闻讯赶来,在送葬队伍路过家门前时拦路横桌,摆上吃喝,洒酒设祭,这时孝子们要跪膝垂首,向祭奠的人还礼致谢。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丧仪,显然引起了老外们浓厚的兴趣,有幸遭遇此等场面的时候,他们不仅议论纷纷,也要亮出现代化的摄影器材,记录异国异乡的见闻。

送葬的队伍,抬着亡人并不是直奔郊外的。他们要在死者生前生活过的村镇街道上巡游一番,俨然是让他与故乡做最后的告别。尔后才将亡亲送出城外。棺木落穴之时,死者的不归路就算走到头了。如果夫妻双方有一个先行去世,眼下就是他们阴间团圆的时刻。一夫一妻,是现代的社会制度。图中一夫三妻的镜头,今天已经绝迹了。恰好赶上迁坟合葬的机会,所以,为一夫多妻的旧中国留下点见证。棺木归位,填土入坑之际,还应该为死者栽植一株柳树,作为最后的留念。一座新坟落成了,送别亡人的路程也就宣告结束了。死者的亲友,要在新坟前双膝跪倒,做最后的告别。这个送别亡人的仪式,才算最后完成了。

这些年来,我一次次走入黄土地上的寻常巷陌,悉心采撷一个个百姓家送别亡亲的特写。本文也不想对土葬厚殓之风做什么评说(那是需要另外撰文的话题),这里,只是想忠实地记录和再现黄土地上的丧葬民俗,以便大家对这片黄土地有更深的了解。(1115)

回乡见闻范文第4篇

吃过晚饭,又是一个家讨会。在这次讨论当中,弟弟不亦乐乎地说:“真棒!以后我们可以自己开车去周游各地,增广见闻,方便多了!”妈妈也赞同地说:“以后下雨天就不怕你们会淋雨拉!”当每个人都开心地讨论着这辆新车诞生带来的方便和惊喜的时候,我的心一沉,这时候的我想到的不再是如何迎接新车,而是它的诞生将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多造成一份污染,一想到这里我便难以释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环境保护的意识却是越来越薄弱了。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的便捷,也迫使我们笼罩在废气和噪音之中。纵横交错的公路,越修越长,越来越宽,吞蚀着越来越多的农田。人们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享受舒适宽大的房子,蚕蚀着周围的耕地。耕地锐减,在不远的将来,地球会供养不起人类。又因为环境遭到破坏,生态也失去了平衡,也出现了温室效应和许多新的疾病,它们正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且正分秒必争的恶性循环着。

回想起童年的故乡,漫山遍野覆盖着蓊蓊郁郁的树木,清澈的小河随处可见。可是今天,那绿树红花,那美丽的小河却被夷为平地,筑起了一条条柏油大道或是一幢幢高大的厂房,更令人瞠目的是昨日我们东莞人引以为豪的大运河,今天却成了闻名的“臭水河”。此情此景,那购车的念头已经从我的脑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的心中只有保护我们的生存的环境的念头!

“爸爸,妈妈,我觉得我们还是别买车了吧!”我斩钉截铁地说。热烈的讨论突然间嘎然而止,每个人都突兀地望着我,疑惑地问到:“什么?”我很认真地说:“爸爸,您还记得我们今年回乡探亲的时候,看见家乡的变化吗?以往的田园风光现在变成了废气墟和臭水沟,都是工厂的污染和汽车废气惹的祸!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但我们不应该雪上加霜了,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霎时间,全家人都陷入沉思当中!最后爸爸毫不犹豫地说:“好儿子,就听你的!没错,我们不应该贪图一时的方便而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分子,为了我们的环境,也为了我们的后代,我们更应该好好保护它!车我们就不买了!”每个人都露出了赞同的目光,妈妈也笑了,大家都一致通过这样的决定。

现在我还是如常地走路上学,但似乎心情分外轻松,觉得天空比以往更蓝,小鸟的啼声更清脆悦耳了!或许我们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但我们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所以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真正的做到,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回乡见闻范文第5篇

唱片公司:摩登天空

发行时间:2015年2月

评分:

五条人的音乐如同电影一样,记录着乡土中国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细碎丰富的生活。从农村进县城的《县城记》到城乡接合部的《一些风景》,五条人的目光有了地理和文化上的游移,到第三张《广东姑娘》的时候,他们的音乐也来到了城市边缘:东莞打工的兄弟姐妹,午夜街边的走鬼,回乡祭祖的大叔,霸气外露的龙哥,传奇爱酒的将军。在这次的专辑里,他们大部分讲起了普通话,形象鲜活生动,仿佛出门就能跟他们撞个满怀。

五条人在原有的并不抒情的木吉他+手风琴的基本配置下,加入了电吉他,这让音乐变得明媚了起来,但你依然听得出来属于他们的那股硬朗。鼓手换人了,和之前老尾的生猛霸气相比,新鼓手小宇给五条人带来了更多细节精妙的小心思。

在当下中国,任何“沙漠下暴雨和大海亲吻鲨鱼”的奇景,来得也没有“农村长出城市”的荒诞坎普有意思。为了对抗春节的无聊,我找了一万个借口跟着梅二去五条人的家乡海丰―看演出,拍MV 打下手,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作为一个普通的外地人,白天走在海丰县城大街上,你会失望地发现全中国所有的县城都长一个样,而海丰的县城仿佛更糟糕一些。远处的山脚下一直在盖楼,汽车和摩托车毫无章法地在大街上飞驰,一路上不停按着聒噪刺耳的喇叭,路边的商贩用廉价的音箱以最大的音量放着最炫小苹果,所谓的外贸时装、国际通讯、摩托车电动车旗舰店以及本地小卖部、街边小吃店占据着主要的商区街道,你无法在其中找到任何的美感和所谓的风土人情。而五条人正是用他们宇宙体系里独特的“对位法”将这“一些风景”记录刻画下来。而他们每年一次的回乡音乐会,也让这里变得不一样和有人情味起来。

在阿茂的带领下,我把《县城记》里每首歌有痕迹的地方都转了个遍。在离开海丰的火车开动前两个小时,我们正经地坐了下来,聊了新专辑《广东姑娘》以及五条人的生活和创作。

南都娱乐 五条人

“我们想做得和往年不一样,想做得精致一点”

南都娱乐:这是五条人第七年做“回到海丰音乐会”,第一年的机缘和情形是怎么样的?发展到现在有什么不同?

阿茂:我们是2008年做第一场,在朋友的画室里,门票10元。那时候我们还没出唱片,演出用的是家庭音箱和无线麦克,也不用宣传,朋友带朋友就来了。之后几年我们也没说要有个计划,都是过年了就带乐器回来,累积多了,就觉得是个事了。但今年跟往年不一样,我们要发新专辑,所以想弄得好玩一点,而不只是演出。我们想做点有意思的桥段,就想到搭戏台,梅二说要来帮我们拍《像将军那样喝酒》的mv ,我们就去借戏服。反正,我们想做得和往年不一样,想做得精致一点。

仁科:我们大概从一月份开始筹备,中途虽然遇到各种问题,但最后都被我们一一攻破了。

南都娱乐:我下午跟着你们逛县城,看都督府,看红场,算是感受了一下传奇的海丰县城。我最大的好奇是为什么《陈先生》只有三句话,而《彭阿湃》却写得那么长?

仁科:没有一个具体的原因。我们只是讲了这些故事,就跟讲三国里的关公一样的。我们不会用音乐去说明历史事件,这太傻了。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历史人物太遥远了。这些故居旧地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家长也不会说这些人的历史事迹,一切都很日常,很世俗,一点都不愤慨。

南都娱乐:现在你们回到海丰适应吗?有没有“农村生长出城市”的感觉?会有乡愁感吗?

阿茂:我2001年离开的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到处都在盖楼。现在我回来,朋友说要去到哪里,我也不是很了解地名,路也不知道怎么走,有点像外地人。

仁科:广州离海丰很近,大巴就能到,生活也没差异,要是我去西伯利亚生活上几年,回来可能就有乡愁了吧。但说没变化,其实也有一点,原来我们可以唱《骑着单车牵头猪》,那时候公共汽车没人坐,但现在公交车上人很多。

南都娱乐:新专辑《广东姑娘》写的是城里的故事吗?为什么这次大部分的歌选择用普通话来唱?

仁科:《县城记》写的是县城海丰,《一些风景》写的是县城和省城之间,《广东姑娘》写的就是外边,在城市里的人,比如写东莞打工的《美丽漂亮英俊潇洒》和《晚上好,春天小姐》。新专辑里还有一些是我们听来的故事,比如《像将军那样喝酒》是巡演的时候欢庆给我们讲的故事,《走鬼》是郭老师在饭桌上讲的一个段子,《老祖宗》是一个朋友发过来的一段视频,视频里那个人嘴里念叨的就变成了我们歌词。都是一些收集来的见闻。我们的音乐就像电影,需要这个演员讲普通话了,就讲普通话,甚至还有一句英文。我们还是爱讲故事,哪怕有一天我们用粤语、英语、日语唱,也没什么不同,大家把它理解成故事就好了。

南都娱乐:平时你们的创作是怎样进行的?是先有一个想法再把它变成一个作品吗?

仁科:是的,我们是意识先行。之前我的技术很狗屎。我2006年才开始拉手风琴,有时候想到一段很好的solo ,能哼出来但不会弹,我得先练我自己想出来的那段solo ,练好了才能加进去。不像那些技术先行的音乐人,他们随手就可以拉出来,我得练好几天。

回乡见闻范文第6篇

腊月二十七还没到,邻居李叔就兴冲冲地下了邀请:“小四快回来了,到时候,一定过来喝酒。”小四是我的发小,也是我们这群同龄人的“偶像”。村小学,乡初中,县高中,他一直成绩拔尖,高中毕业,我拼出吃奶的力气才考上一所不入流的师范学校,他直接去了北京,成为名牌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我回乡下中学当了一名老师,小四进了某个研究所,据说是研究核电技术,非常忙,一年半载都回不来一趟。

去年春节,李叔拿着一部崭新的苹果手机跑到我家,请教触屏手机如何用。小四过年回不来,就给他爹快递了一个可以视频的先进手机。我对着说明书研究了半天,才勉强搞清楚那些程序。李叔走后,爹不无羡慕地咂吧着嘴:“小四还真是有出息,这个手机,你李叔说能买一头牛呢。”

我面上一阵泛红,或许因为年龄差不多,有意无意,爹总是将小四和我比较,惭愧的是,这些年,我一直没有给他争气。大学不如小四,毕业后的工作不如小四,如今结了婚,天天和爹一个院子里进进出出,有什么事情一个眼神就领会了,更是用不上视频通话这样时髦的东西。

腊月二十八,小四回来了,李叔家空前热闹,我和爹被请过去喝酒。席间,尽管小四刻意地保持了低调和朴实,可那带着普通话尾音的家乡话,那广博的见闻和学识,还有周到礼貌的谈吐,还是让人忍不住自惭形秽。李叔李婶激动得什么似的,前后左右围着儿子转来转去,挑起个话头就小心翼翼地看一眼小四,好像生怕自己说得做得不到位,让儿子不高兴不舒服。

受这种气氛感染,我和爹也加了十二分的小心,挖空心思地找一些尽可能高雅的话题,尽管如此,还是看得出,那些话题让小四交流起来也很费力气。到最后,彼此都觉得有点儿累,于是,一桌子的大鱼大肉间,就剩下了稀稀落落的“吃啊”“喝啊”的客套话。

李叔多喝了两三杯,搓着自己黝黑的手指头红了眼睛对着我和我爹感慨:“昨天晚上,四儿给我洗脚了。”

小四面上一红,有点儿难为情的样子:“唉,我一年到头都回不来一趟,洗个脚有什么啊。”

我爹羡慕得眼珠子又圆了,一个劲儿地嘟囔:“这孩子,可真孝顺,真孝顺。”

正说着,李婶抱着一床新被子从堂屋跑过来,讨好地对着小四:“这被子只用过一次,你凑合着用,行不?”

小四很温和地笑着拍拍李婶的手:“行啊妈,快别忙活了,看我回来,给您添了多大麻烦。”

李婶红着眼睛摆手:“不麻烦,不麻烦。”

一餐饭,李叔和李婶忙得像陀螺,一会儿夹菜,一会儿布酒,一会儿请示,一会儿汇报,就跟见了重要领导的部下,拿捏出十二分的热情来迎合久不谋面的儿子。我和爹从始至终跟着赔笑脸,到最后,出了李叔的门,腮帮子都酸掉了。

“看你李叔李婶,待小四怎么像个客啊。”爹倒背着手自言自语,忽而又抬起头瞪我,“人家小四还给他爹洗脚,你看你……”

我嬉皮笑脸:“要不,今天晚上我也给您抠抠脚丫子?”

“去你的。”爹笑着用脚尖踢我屁股一下,转身回了自己房间,临关门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明天早点儿起,你妈炖肉,你和你媳妇好好打下手。”

我家那锅炖肉还没吃一半,小四又回了北京。得到消息的爹,很是失落:“我还想请小四过来喝酒呢。”

李叔坐在我家炕头上,摆摆手,鹦鹉学舌般解释:“孩子忙,事业重要,能回来这几天就不错了。”

话是这样说,可看得出,李叔还是很失落。一顿饭下来,菜没吃多少,酒倒下去了大半瓶,到最后,舌头都有点儿直了:“我,我现在和小四是朋友了……”我爹的眼珠子又瞪了起来:“朋友?他不是咱小子嘛。”

我扯扯他的衣角。爹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时髦的亲子关系,完全不在他的理解范畴。

爹明显带了几分酒意,还想和李叔掰扯朋友的事儿,我赶紧去夺爹的酒杯,他血压高,医生说过不让多喝酒。

爹不从,和我争来抢去,最后甚至孩子似的围着桌子和我躲起了猫猫。我嚷着让李叔评理,一抬头,却发现,他满脸羡慕,眼角都含了泪。

那天晚上,李叔彻底喝大了,扶他回去的路上,他又哭又笑:“朋友,唉,不当朋友又怎样呢?孩子混出息了,可是,和我还有他娘都生分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他也留在身边。”

冷风一吹,爹的酒醒了不少,听着李叔的自言自语,他的眼眶跟着湿润了。

回来的路上,爹难得地没有呲嗒我,关门时,还在我身后柔声地来了一句:“早点儿歇着吧,今天累。”

半夜起夜,爹的房间还亮着灯,从窗下经过,我听到他正和娘感慨:“看老李省吃俭用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客,倒不如咱,儿子虽然没有大出息,可踏实贴心,当老子的心不孤独。”

立在满天星光下,我的心,一下子也暖了。那个瞬间,我想起了周立波曾说过的一句话:孝顺的儿子没出息,有出息的儿子难孝顺,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和小四相比,我无疑是没出息的,但对于我们的父亲而言,我爹的幸福指数无疑要比李叔高。

多年的父子熬成客,表面看是亲子关系的进步,实际上,烟火生活里,又有几个看得见,荣耀光环背后,一个父亲的失落和伤感。

第二天晚上,当我破天荒第一次将爹挣扎的双脚摁进洗脚盆时,他的手,迟疑片刻,然后轻轻落在了我的头上。那一刻,灯光静谧,夜色温情,我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被宠溺的童年。

回乡见闻范文第7篇

过年送礼:父母

长年工作在外,你是不是很难抽出时间陪陪父母?春节的临近,也一定让父母期盼的心情更加迫切了。趁春节有限的休息机会,你想带点什么回家与父母共享欢聚的快乐?

礼物可以是有形的,比如保暖衣、加湿器;也可以是无形的,让操劳一辈子的父母在春节期间出门潇洒一游,也不失为既新潮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如果你非要用传统的,可到各家礼品店看一看:拄拐托桃的寿星笑眯眯的看着你;仰起头的梅花鹿姿势迷人……在带上保健品之外,选这些金灿灿的摆设送给父母,也是一种传统而又新颖的选择。

其实不管送老人什么礼物,孝心最重要。只要你有这份孝心,老人就一定会过个开心年!

送健康

保健产品冬天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期,做儿女的更要经常关注父母、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妨趁着过节送给父母一台电子血压计,让老人们在你不在家的时候可以及时注意身体;倘若屋里过于干燥,就买个加湿器,防止哮喘又净化空气;让老人不出门就能运动,还可以送个家用跑步机。

保暖产品虽然天气有转暖的迹象,但毕竟还是在冬天。父母、老人的身体禁不起天气的折腾,所以,保暖相当重要。一件保暖内衣,一条红外线的保暖裤,暖在身上感动在心里。

送口福

食品食品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旺盛的礼品了。挑选几种包装精美的名特产,或是点心,或者在蛋糕房里订做一份美味可口的蛋糕,在蛋糕上写上祝福父母“幸福安康”的话语,和全家人共同品尝精致的蛋糕,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名茶其实,送茶不一定非要送给行家,任何一个家庭的待客之道都是先上茶。过年过节,访客拜亲的人那么多,茶就更有用了。买上一两斤好茶送给爸妈还是很实用的。倘若父母是懂行的,他兴许会品茗、闻香一个下午。

送新意

盆景、瓷器送老人个盆花、根雕之类的艺术品,不仅能美化居室清新空气,还能给寻常的生活增添点情趣。所以,挑选一个四季都能活着的花,或是送个最有艺术性的盆景。

送“家政”过年大扫除是老规矩了,请两个家政公司帮爸妈干活儿,成了时下颇为流行的“送礼办法”,而且大多集中在年轻人身上。给父母送家政,可以把父母从繁忙的年前大扫除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孝心。

送美丽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人当然也不会例外的。一份高档的名牌化妆品送给母亲,一顶别致的礼帽送给父亲,会让他们整个春节都容光焕发的。再加一张美容卡或是健身卡,会让父母在新年里变得更加开心、惊喜。这份礼物,不可谓不别致了吧!

感恩红包春节里长辈给小辈送上一份压岁钱,那不稀奇。近年来春节的新时尚是年轻人给父母长辈递上一个“感恩大红包”,以感谢长辈们的养育之恩和对他们的关心、帮助。给长辈送红包,既表达了自己的孝心,也合了老人心意。现在市场繁荣,超市、商店也多,他们喜欢什么可以买什么。

最重要的是常回家看看

春节是个团圆年,没有什么比看到儿孙都围在自己身边能让老人们开心的了。所以,带上你的老公或老婆、孩子,利用寒假,一起回家过年吧,只要你能在父母身边,亲自下厨做一桌团圆饭,陪老人聊聊天,说些祝福、体贴的话,没有什么比这更让老人欣慰的了。

当然,还有很多有意义的礼品,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总之,在这个举国同欢的新春佳节,别忘了在送礼时花费一番心思,让你的礼品送个与众不同,孝心十足,让父母过个好年!

过年送礼:孩子

过年对于教育孩子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机,利用好,有助于加深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性情,还可以教育孩子正确理财观念。因此说,父母们要很好地利用“过年”这个传统节日。

给孩子选择礼物的学问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孩子对父母包含爱意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并不领情。让绞尽脑汁的父母深感困惑。为此当你准备送孩子礼物时,不妨看看下面的建议:

向孩子说明礼物的意义孩子的吃穿用都是由父母来管,孩子对父母送给的物品总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没有一种珍惜或感恩之情,家长在礼物中寄托的苦心和爱心孩子也领会不到。所以说,父母在送孩子礼物时不妨说明一下礼物的意义,以及选这礼物时家长的想法。

礼物对孩子应该是新奇而有意义的对孩子来说,逢年过节习惯了长辈们送礼物,他也必定知道这个新年会像往常一样收到礼物。所以这份礼物还没送之前,首先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神秘感和新鲜感。所以送孩子礼物时,不仅要新奇,还要有意义。因为孩子们很多时候对一样东西只图个新鲜,时间久了,便会喜欢上另一样东西。如何让孩子记住这份礼物?新奇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很重要。

事先了解孩子的喜好父母和孩子毕竟是不同的个体,父母觉得好的,孩子也许并不喜欢,因此父母事先要先了解孩子最喜欢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陪孩子开开心心玩几天

一年中父母总是被工作、家务所困扰,他们总是在孩子睡熟了才回来,在孩子还未醒就又急匆匆地走出家门,在周末他们又有做不完的家务,很少有时间陪陪孩子。因此建议家长们可以看看下面的建议:

带孩子去郊游大自然是孩子永远也读不厌的教科书,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孩子的身心会更加健康。父母可以带孩子到雪地上堆雪人,到操场上放风筝,去郊外看雪,到公园游玩。

带孩子去图书馆同孩子一同阅读几本孩子喜欢的图书、画册;带孩子逛逛书店,买几本孩子喜欢的图书;回到家里同孩子一同阅读,让孩子在书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给孩子养成一个喜爱读书的习惯。

陪孩子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边看电视边同孩子聊一聊观看的内容,这样有助于了解孩子,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回乡探亲要教育孩子尊老爱幼

春节是回乡探亲的最佳时刻,亲人们欢聚一堂,但是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年轻的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尊重老人,放弃城市生活习惯,尽快做到入乡随俗。

珍惜别人的情意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孩子的礼物要教孩子热情接受,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同小朋友友好相处教育孩子同亲属家的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城市孩子往往因此看不起农村孩子,农村孩子也看不惯城市孩子。作为家长首先应教育孩子善于看到对方的优点和可取之处,在自己孩子面前多多夸奖对方小朋友的优点,比如:你看小东多懂事,将大苹果挑给你等。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是交往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另外,父母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互相尊重,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给孩子送礼的原则

送关心冬天,你给孩子买的毛衣、手套等礼物,表明你关心他的冷暖;新年里,你给他的礼物是一套知识图书,表示你对他的学习和成长很关注。不同的礼物将表明你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关心程度。

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送去礼物,将会受到欢迎。如果你的孩子向你要求一件特定的礼物,那肯定是他感兴趣的,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送鼓励孩子特别需要鼓励,鼓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无与伦比,你送的礼物就是给他们的最好鼓励。

送启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他们需要弄清一些事物的构造和来龙去脉,给予启发是必要的,所以,送给孩子的礼物要考虑到启迪智慧的成分。说不定,你的礼物可能使孩子创造奇迹,让他走上一条成功之路。

送知识知识性的礼物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闻,让他们从小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事物产生好奇心。

网络学习卡、智力玩具、学习机、复读机、书籍以及知识的音像制品,都是送给孩子不错的礼物。

过年送礼:领导

只送对的,不送贵的

给领导送礼要选好时机、选好礼品。你送轻了,人家觉得你没有诚意;送重了,又容易给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下面这些小东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名片盒精美型的名片盒,上司永远不会嫌多。

百科词典上司经常用来纠正自己的工具。

管理书籍上司是管理者,此类书籍有利于他。

皮制桌历可在上面记载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作为上司平常的工作日志。

健身证送给喜爱健身的上司。

一份报纸或杂志要根据上司的喜好帮他订阅。

公文包千万不能送质量低劣的产品。

送礼给领导几大招

借花献佛如果你送土特产品,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自己又没花钱,不是特意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害怕你目的性太强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回乡见闻范文第8篇

2007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广东省第1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什么能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呢?我们可以通过广东江门五邑侨乡另一珍贵文化遗产“银信”,来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原因,透视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的奥秘所在。

银信的内涵

清末、民国时期开平碉楼的大量兴建,与源源不断的银信流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有银信,后有碉楼。

“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俗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由于近代金融、邮政、交通和信息传播网络还很不健全,华侨汇款的过程十分艰难,参与银信递送的机构亦庞杂多样。海外华侨把血汗之资寄给亲人,通过家书报个平安十分不容易。晚清民国时期,开平华侨通过传统的金山庄、银号汇款给家人,有银必有信,“银”和“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即使通过邮局、银行机构汇款回国,这些机构往往也为华侨提供“随款附信”的服务。

开平与台山、新会、恩平四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面临中国南海,风俗相近,民国以前多被称为“四邑”(加上鹤山,即今日所称之“五邑”)。以后,因为国内政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人民无以为生,加之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于是四邑的民众被动或主动源源不断地出洋谋生,于是四邑地区便形成著名的“美洲华侨之乡”,尤以台山和开平两县的美洲华侨为最多。华侨在外辛苦劳作,寄回大量侨汇赡养家眷,同时以书信与家人互通信息,维系感情。可以说,银信是民间档案文献的瑰宝,亦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

银信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关系

“开平碉楼与村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最令从事申遗工作专家学者欣喜的是,每当打开一栋尘封已久的碉楼,都可以发现大量华侨书信和其他文物。透过这些书信,能够解开许多碉楼建筑之谜和碉楼背后更多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银信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文化遗产的两个面:银信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华侨心血“银信”的物化表征。

侨汇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经济基础。清末至抗战时期,国内政局持续动荡,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饥民铤而走险。开平因为水陆交通方便,又是侨乡,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贼匪猖獗,俗语说:“一个华侨三个贼”,贼匪劫掠的对象主要是家境比较富裕的华侨家庭,有时甚至劫掠学校。开平华侨身在异国,心系桑梓,纷纷汇款回国建筑碉楼供家人、村民和学校师生防避贼匪,如塘口开平安荣里华侨“周荣归家,建一座堡垒式的钢筋水泥石屎大楼防贼,墙厚一尺多,为塘口区华侨建楼之先声”①,又如,1915年,百合区儒东旅美华侨捐款建筑“镇潮楼”供乡亲防贼之用,楼顶装置了德国生产的报警器。碉楼的兴建确实起到了防匪作用,如1921年9月15日,美洲华侨陈以卫给美洲归侨陈以琳的信中说:“内地贼匪日益日炽,正可忧虑。幸得我兄碉楼一座利便,乡民各借欢喜。则兄护福无疆也。然兄汝须要日夜提防,勿被其困。”②1922年11月22日,香港万福同方景堂给陈以琳的信中说:“贼匪猖獗,出入畏途,无事不宜出港、省,总以安居碉楼庭前,训子待其识多些。”③当然,开平碉楼也有防涝和居住等功效。

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开平碉楼主要建筑于清末至前的40年时间内,其中绝大部分为海外华侨汇款建筑。之后,开平人大量出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到清朝末年开始陆续汇回血汗金钱。宣统元年(1909年)《开平县乡土志・实业》记载:“以北美一洲而论,每年汇归本国者实一千万美金有奇,可当我二千万有奇。而本邑实占八分之一。”二、三十年代碉楼建筑的高峰时期,开平全县的侨汇收入约有四五百万美元,侨汇成为开平侨乡民众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碉楼的建造提供了资金基础,据调查,1925年建成的百合镇永安村“天禄楼”,费银1.2万元,经费由美洲和澳洲华侨捐献;同年,美国华侨方润文花费6万广东双毫银建成塘口自力村的“铭石楼”。④同一时期建筑的碉楼花费大抵都在1万银元,这在当时是相当不菲的一笔支出,如果没有侨汇作为基础,如此众多碉楼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是不可想象的。

华侨家书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华侨在海外拼搏,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回乡一次,因此,他们主要通过银信保持与家人的经常联系。在家书中,华侨除了问候亲人、报送平安和分配所寄金钱之外,也会描述国外的见闻,有意无意之间,把他们在海外所见到的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景象和观念,倾泻在纸上。加之华侨回国的现身说法,在开平侨乡营造出一种对海外现代物质和文化向往、崇尚、模仿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尚。如开平侨乡有模范村建设运动,讲究乡村建筑物的布局、采光、排水,碉楼和洋楼掩映在翠竹、碧田、水塘和山色之中,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俨然是一幅幅清丽典雅的山水画卷。

开平华侨在家书中还夹寄国外建筑的照片、明信片或画报等,为乡土建筑师提供了设计和建筑碉楼的模板。在位于塘口镇原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的庄园“立园”内,陈列有当年华侨寄回国内的许多以欧美建筑为主题的照片、明信片,开平许多华侨家庭民居的门楣以及室内彩画,以国外建筑为风光,其中有类似碉楼的外国城堡建筑的形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复合等认为,大多数碉楼是当地工匠根据来自海外的照片或绘画中描绘的建筑形象,按照楼主的要求,加之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建造经验发挥创造的产物。⑤有些华侨直接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碉楼样式,“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席专家张国雄教授就推断:“也有个别华侨是自己从国外或香港直接带回设计图纸,交给工匠作为参考。”⑥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最新征集到一件来自美国设计的碉楼图纸就证实了这一点,图纸上写着:PETER CULLEY & ASSOCIATES,Consulting Structural Engineers,568 Howard Street,San Franscisco CA.很显然,这是由美国旧金山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图纸,很可能由华侨以书信形式寄回家作为建筑图纸,因为在图纸上除了专业英语和数字外,还有手写的“石屎钢墙设计”、“地基及防潮地面设计” 等繁体中文汉字,表明建筑者对原设计方案还需要进行翻译和理解。

一些华侨常常在家书中讨论建筑碉楼事宜。20世纪20年代,开平社会治安极其动荡,除了一些回国的华侨直接组织实施建筑碉楼外,不少华侨关心家人和家乡的治安,通过书信讨论如何建筑碉楼、保障家人安全。前述归侨陈以琳的侄子小吕宋华侨陈宏珍,就曾和其伯父陈以琳讨论如何兴筑碉楼的事情,陈以琳在信中希望陈宏珍与陈炳仕合份起楼,以便节省费用,但陈宏珍表示不太赞同,他说:“侄意思请起小些,抑起少一层,都系自己一人起座,方免日久龃龉。”⑦希望自己单独建筑碉楼,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开平碉楼将国外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构成元素全部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加以拼凑、运用,充满了异国情调,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式样,超出了原本单纯防御的目的,更多反映着楼主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乡土建筑大量吸收西方建筑元素,如果没有华侨和侨乡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型和开放的心态,也是不可想象的。华侨家书对侨乡民众观念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是开平碉楼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

银信是解读“开平碉楼与村落”价值的重要文献

开平碉楼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非因其在建筑艺术上的独特创新,而是因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银信在解读“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上,就具有独特的意义。

华侨家书反映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蕴藏着的“大历史”价值,亦即“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区域历史文化遗存,是时代大背景下各种历史运动交汇影响下的产物,透过碉楼,可以窥见地方、国家乃至世界历史变迁的影子。品味那一封封发黄的华侨家书,我们可以体悟近代开平华侨与他们亲人的内心世界。在近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排华浪潮甚嚣尘上,华侨们大都孤身在外,而家乡的父母、妻儿老小以侨汇为生,常常渴盼银信的到来而望眼欲穿,正如一首歌谣所唱的那样:“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银,全家靠住你,有银就寄回。”开平碉楼形成的时期,正是排华浪潮高涨时期,因此,华侨们仍然怀抱叶落归根的思想,把侨居地看作是他乡,他们寄回大部分血汗金钱赡养家眷,娶妻生子,买田置地,建筑洋楼和碉楼,精心经营家人和自己年老归乡的家园。“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是开平华侨和开平民众应对国际、国内和地方形势的产物,碉楼映照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