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叶品牌营销

茶叶品牌营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茶叶品牌营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茶叶企业;品牌营销;问题与对策

“品牌”一词是个舶来语,最早源自北欧的挪威,但当时这个单词的本义为“灼烧”,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从古到今畜牧业的传统行业手法———将灼烧至足够烫的金属符号烙印在牲畜的皮肤上,以此确认此牲畜为xx人所有。这其实是一种划分所有物的通行作法,因此当社会发展到了手工业的阶段时,在手工作坊里生产出的产品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符号或文字,例如中国古代的制瓷匠人往往在瓷器的底部刻上诸如“江西景德镇”或“xx制”的纹样。PhilipKotler(美国营销学家)对“品牌”的定义为“所谓品牌,就是一个称谓、名字、符号、设计等,抑或是以上的集合。”制作品牌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够区别于其他的同质竞争者。

1中国茶品牌营销现状

1.1品牌虽多,却不够大

中国作为茶的原始产地不仅拥有世界上已知的几乎所有的茶叶品种,而且茶叶年产量近世界四分之一,更是有着“十大名茶”的优势,茶叶种类囊括了白茶、绿茶、花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等全部类型。但是,中国年出口茶叶却常年维持在世界约10%左右,甚至落后于非洲的肯尼亚和东南亚的斯里兰卡。不仅如此,中国茶在世界茶产品市场的销售价位也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均价仅为肯尼亚茶产品均价的一半,是印度与斯里兰卡茶产品均价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国内的茶产品品牌多如牛毛,仅在“龙井”一个品牌下就衍生出“西湖龙井”、“狮峰龙井“、“杭州龙井”等若干分支,目前中国国内茶产品品牌数量已经突破一千,完全算得上“繁花似锦”。可就在这样“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茶品牌阵列中,却难以异军突起足够数量能衬托中国强劲经济实力的国际品牌来。比如一提到红茶的品牌,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消费者头脑中总是率先浮现出“立顿”的品牌,可这个品牌却是由国内根本不自产茶叶的英国创立,不能不说是对中国这个茶的“老祖宗”的一大讽刺。

1.2品牌营销措施不力

国内茶产品品牌在推广营销时明显缺乏高屋建瓴的战略统筹眼光,各家茶企对自家茶叶品牌的推广策略几乎无一例外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然而如此众多同质化的品牌营销手段中却又难得见到能够与其他同类产品有明显差别的品牌内涵,消费者面对大量似是而非的茶产品品牌时犹如雾里看花,只恨不能“借一双慧眼”来把这些堆砌的茶品牌看个真切、明白。久而久之,在无法清晰地划分出各个品牌的本质分界线后,国内消费者只能弃品牌而转向实物,曾有研究人员统计,当前国内茶产品消费者选择某一类型或品牌茶叶的途径中近四成是通过亲友的介绍,其余渠道则是商场促销或各类广告等不一而足,茶企全面和系统的品牌营销则被排在靠后的位置。

2造成当前中国茶品牌营销问题的根源

2.1茶产品自身品质问题

营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前提条件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比如“可口可乐”,尽管现在几乎人人都将其划为非健康饮品的行列,但不可否认的是,可口可乐凭借其神秘配方和始终如一的质量监控体系从其诞生之初至今仍然保持了相同的品质与口感,成为国际饮品市场上截止目前仍然很难被撼动的知名饮料品牌。而茶叶作为农产品的特性却决定了品质难有保障的缺陷,从客观条件上讲,不同地区气温、降水、日照、土壤营养成份、酸碱比例、病虫害类型以及茶树品种的本质差异等都决定了茶作为农产品而很难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品质标准;从主观条件上讲,我国几千年来种茶、制茶的传统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产品生产制作的小规模、小作坊、不定的标准等模式,也让国内茶生产者多数维持在家庭式、小集体式。如此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决定了我国茶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影响质量与品质的不当环节,也就使我国的茶与世界先进的茶生产标准化要求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影响了国内茶产品知名大品牌的构建。

2.2生产经营者的问题

从前面提到的“龙井”一个品牌下出现若干分支品牌的问题不难看出,国内茶企在品牌营销时也时常陷入与其他行业品牌建造类似的怪圈———“内斗”严重之中。中国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十分激烈,只想着如何将对手置于死地,很难考虑与竞争对手联盟合作将品牌做大做强。也有茶企投资品牌意识不足,认为国内的茶消费市场已经是个足够大的市场,自己企业的茶产品能够占据其中小小一点份额已经足够生存。于是“小富即安”,随即不思进取,满足于在一小片区域中稳定少量的消费群体,缺乏创立一个世界性大品牌向国际市场开拓进军的野心和勇气。另一方面,产品品牌的建立、发展、闻名的过程是一个投入多、风险大的现实问题,当前中国不少茶企自身规模、资金、人、财、物等远远达不到维持一个国际知名品牌需要具备的雄厚实力,因而也有不少茶企处于“有心无力”的困境中无法开展确有成效的品牌营销战略。

2.3茶叶消费者的问题

国内茶产品品牌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当前我国多数消费者的茶产品消费体验停留在初级阶段犹如一片树叶的两面。消费者对自己国家流传几千年的传统饮料已经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里,由于太过习惯和熟识而很难跳出思维惯性、对茶产品形成品牌意识。绝大多数习惯于饮茶的国内消费者日常购买茶产品基本上都维持着“去一个去惯了的地方,买自己喝惯了的茶”的循环中。对年长的消费者而言,几十年喝茶的经验很难改变,年轻的消费者则往往受到家中长辈的影响而延续老一辈人购茶、选茶的习惯,因此茶产品的品牌营销在一个消费惯性过于强大的市场中也常常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联合发展

营销品牌的前提首先应当是茶产品生产经营者能够从意识深处认同品牌价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创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国内茶企应当勇于突破现状,主动打破因循守旧、随遇而安的消极经营思想。市场化经济欢迎的是国际竞争、是开拓进取,而不是知足常乐、见好就收。国内茶企在品牌营销中应当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走一条“无内耗、同发展”的大品牌营销道路。

3.2提高产品品质

品质是品牌安身立命的根,营销品牌的出发点仍然是质量,当前国内茶产品品质难以适应国际标准的缺陷也是大品牌营销困难的局限之一。分散式、小集体式生产经营和相对落后、陈旧的生产工艺、设施设备都使我国茶产品品质与国外规模化、集团化大企业生产茶产品质量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就拿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印尼为例,印尼国内年产茶1500吨的茶企用工数量仅仅26人,而我国同类型茶企用工数量是印尼的三倍。这说明了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用工数量少意味着机械化、程序化的普及,意味着标准化、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应用,也就意味着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提高茶产品品质是国内茶企应当时刻牢记的生产经营根本理念,加快茶叶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是营销品牌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3.3加大对品牌的投入

“放长线、钓大鱼”既是俗语,也是营销品牌必须经历的过程。从品牌创立到消费者形成牢固记忆之间有着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茶企需要为之有足够的投入和耐心的经营。急功近利对于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产生与维护并不适用,纵观当今国际各大品牌商品走过的成长道路无一不是经历了“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过程,持之以恒的投入和经营犹如“春生”与“夏长”,只有经过了耕耘,才能获得“秋收”与“冬藏”。对于茶叶生产企业,尤其是众多民营企业来说,“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营销中已经过时了,再好的“酒”也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才能让别人知道。正所谓“有舍才有得”,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缺少投入就无法营销出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大品牌、好品牌。茶企在不断提高品牌意识和产品品质的同时更要有一双敏锐的市场的眼,随时观察市场出现的机遇与缝隙,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创新营销渠道与手段,不断强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对消费者持续的强化刺激加深其对企业品牌的消费记忆,而当品牌记忆在消费者群体中相对固化之日,也就是一个知名品牌从此为世人瞩目之时。

3.4营造企业文化

表面上看“文化”这种理念似乎与崇尚实际的生产经营风马牛不相及,但没有“文化”的企业即使能有一时的繁荣,却终会因为内核的松散而穷途末路,相反,有“文化”的企业是有向心力的企业,哪怕前进路途中遭遇挫折,也会因为有这样内在的“力”而使企业获得重新聚集和振作的机会,比如“苹果”的创新,“大众”的严谨等。文化是能够持续滋养企业这棵“大树”的土壤,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养料对人的创造力、能动力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人则是现代企业最具活力的资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凝聚人心的同时也如同灯塔照亮品牌前进的方向,使企业“内力”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品牌得以茁壮成长,实现企业与品牌的同生共长。

4结束语

中国茶企的品牌营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与国际同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多年传统式生产经营惯性的影响。在商品消费已经转入“品牌”这一范畴的时候,加强品牌营销并不只会单纯地对茶叶销售起到促进作用,而是对茶企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应当引起国内各茶叶生产经营者高度的重视。

作者:蒋思雄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2篇

打造茶叶网销品牌四要素

基于对当前互联网营销的变革趋势认知,茶企还需贴合社会化媒体的运作特性打造茶叶网销品牌,以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来阐明网销成功的商业逻辑。

“名正才能言顺"。对于品牌茶企来说已经依靠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但是对于尚不知名的茶企来说,如果不能在名称上体现卖点,就无法占据客户的心智,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过去很多茶企喜欢“附庸风雅",起一个极有文化品味的品牌名称,容易让消费者云里雾里,因为在信息泛滥的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广告和信息不停地进入消费者的脑子,如果客户不能一眼识别出,不能很快记住,就会被遗忘、被抛弃。

一眼看出“价值点"。对于成长型的中小茶企来说,要想在网络市场上把握先机,就必须拥有一个简单独到的概念,一个茶叶品牌专属的概念,一个其他茶叶品牌还没有用过的概念。从茶品的特性、优点提炼出对客户最有价值的买点,这样的表达更易被客户所理解和接受。茶叶产品有了一个鲜明的概念,客户经过产品体验之后,认同了产品给他们带来的价值,口碑营销的实施也就有了着力点。

让茶叶“时尚"起来。根据对热衷网购人群的分析,网购茶叶的主流消费人群以20~35岁的年轻白领为主,为此首先要摆脱茶叶固有的“地方土特产"形象。已有一批先知先觉的茶叶网商,其网销茶品形象已经脱离了地方名茶既有的传统印象,转而向个性、时尚的质感靠拢,采用色彩丰富的外包装如造型奇特的三角形茶罐、尼龙立体三角茶包等。

茶品网站要够“专业"。不同定位的茶叶品牌,网站风格也不尽相同。首先,茶叶网站建设应该增加更多的文字,适当地添加图片、动画,因为搜索引擎都是以文字为主。其次,要注入更多的茶叶元素信息,如品鉴方法、行业新闻、茶叶文化、茶与健康、茶艺茶道、茶具知识、茶农服务等,更多的为消费者提供有关茶叶相关的知识,激发购买欲望。最后,需提高网络销售的信用度,这也是茶叶网销最关键的一点,将信用认证手续办理齐全,以提高可信度。

茶叶网销的“四度"营销策略

(小贴士)茶叶产品的恐怖营销用“放大镜"来放大劣质茶叶的问题,让消费者通过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比分析的数据、视觉感受与体验来说服自己,强化记忆,加深印象,影响消费者选择倾向。

在众多茶叶品牌拼命鼓吹卖茶叶就是卖茶文化的混沌茶叶营销时代,在中国茶企从粗犷式的网络销售向精细化的口碑营销转型时期,作为一家有志于打造令消费者满意并形成品牌忠诚的茶企,该如何另辟蹊径,构建全方位网络营销模式呢?一个相对完整的茶叶网络体验营销策略至少需要从“客户参与度"、“价值差异度"、“产品关注度"、“品牌知名度"这四个角度来构建,我们称之为“茶叶网销的四度营销策略"。

免费体验提高客户参与度

网络只能传递茶叶产品的图片和介绍文字,而茶品的好坏要品尝过才知道,消费者在缺少口感体验的前提下不会贸然下单,这是制约茶叶网上销售的主要障碍。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免费品尝在传统茶叶渠道取得很好的效果,网上销售照样可以效仿。厦门尚客茶品上线第一个月就免费送出了4万份体验包,体验活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尚客茶品由此很快便获得了第一批回头客并立足市场。进行此类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茶企要研究客户的饮食、饮茶习惯,针对目标客户进行派送。但是线上派送产生的物流费用需要客户自己承担,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筛选出目标客户。免品活动可在网店开张或者新茶上市时推出,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体验行列之中,培养潜在消费群体。

恐怖营销提高价值差异度

传统的茶叶制作工艺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需求,从我国茶叶出口受阻及年轻消费者不喜欢饮茶就可见一斑。不过对于我国茶企来说,越是问题严重的领域存在的机会就越大。琥珀金茶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并成功实践了恐怖营销策略。在这家企业的网站上,他们把传统湖南黑茶和琥珀金茶的制作工艺做了详细的对比展示,当消费者通过视频看到两种产品的生产流程之后,选择倾向自然会发生变化。茶叶产品的恐怖营销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农残标准、茶叶产区、茶叶种植管理等,只要应用数字技术在网络上让消费者知道优质茶叶与劣质茶叶的区别,知道劣质茶叶带来的危害,用“放大镜"来放大劣质茶叶的问题,通过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比分析的数据、视觉感受与体验,让消费者自己说服自己,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异业联盟提高产品关注度

所谓的异业联盟是指企业联合其它行业的商家,在特定的活动中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正如前文提到的免品活动,茶企可以和具有同样目标客户群体的机构合作,如团购网站、品牌汽车俱乐部、高端交友网站等,与发起团购的商家捆绑合作或向这些机构的收费会员派发体验产品。八马茶叶厦门某经销商就很好地结合了团购网站的销售模式,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让网上茶叶销量超越门店销量,并保持至今。他们选择了知名度较高的10多个团购网站长期合作,180克特殊包装的八马茶叶作为销量少、利润高的冷门团购产品的赠品赠送给消费者,实际上是参与团购的商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该产品。八马茶叶较大的影响力有效弥补了团购产品知名度低的不足,多家网站、多家品牌的捆绑销售推广,更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对八马产品关注度,在这种模式下实现双赢。在实施异业联盟之前,茶企至少要理清这三个问题: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能让合作伙伴的客户受益,合作伙伴为什么相信我们的产品能帮助他们的客户,合作伙伴能从“转介绍"当中得到什么好处。理清以上三个问题,茶企也就具备了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

病毒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3篇

日春茶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年前。今天的日春茶业异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为了延续历史上的辉煌,他们透彻地了解品牌营销的真谛,即用品牌化经营打造茶企发展的百年老店。对于较为分散的市场现状而言,品牌化经营是各家茶叶生产企业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崭露头角。因此,为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品牌化经营将是我国各家茶叶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

好的品牌营销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卓越的品质支持。企业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树立形象,给自己的茶叶品牌做出精确的定位。茶叶企业要确立自己差异化的品牌诉求,洞悉人性的共通之处,并总结出自己品牌能够触动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定位。由此,要建立起好品牌与好品质茶叶的衔接,使自己的品牌成为好茶叶的标准。

第二,注重诚信,这是开展品牌营销的关键。品牌建设看似很快,实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你向消费者做出一项承诺,却无法兑现或无法始终保持你的承诺,最终仍会走向失败。

第三,茶叶企业要将其共同的诉求做通俗化、锋利化处理,利用品牌广告语让消费者简单轻松地记下来,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品牌广告语是品牌定位的延伸和核心产品卖点的提炼。

第四,在茶叶品牌核心价值塑造上利用传统文化。茶叶品牌的形成需要时间和文化,绝大多数茶叶品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这就需要茶叶企业密切结合传统文化,深度挖掘茶叶及相关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让品牌核心价值与消费者的价值走向一致,从而快速减少消费者的选购障碍,推动茶叶品牌健康快速地发展。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咸丰县;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07-02

1 发展现状

(1)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支柱产业格局业已形成。近年来,在咸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咸丰县茶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县茶园面积11.06万亩,实现产值3.6亿元。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省州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2)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特色逐步凸显。2007年以来,咸丰县无性系良种茶比重逐步增加,名优茶比重大幅提高,低档茶持续下降。同时,特种茶类开发成效明显,乌龙茶、白茶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并成为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馨源、新龙公司生产的高档红茶也初显成效,2012年馨源公司实现乌龙茶、高档红茶出口创汇480万美元。乌龙茶、白茶、高档红茶的迅速发展,适应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与周边茶叶产区形成错位竞争优势,极大拓展了咸丰县茶叶发展空间。

(3)名优茶加工技术得以普及,品牌打造开始起步。咸丰县通过大力引进无性系良种茶,不断更新加工设备,推广普及名优茶加工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水平迅速提高,对提升该县茶叶生产档次、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关键作用。茶叶品牌建设强力推进,25个产品相继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仁仁硒、恩施馨源生产的乌龙茶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麻柳溪等茶叶基地还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考核验收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多家企业的茶叶产品在农博会、绿色食品博览会、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荣获“畅销产品奖”、“金奖”和一等奖。

2 存在的问题

(1)加工滞后,基地与企业不配套。咸丰县除馨源、晓春、仁仁硒等几家企业初具规模外,多数厂家设备陈旧简陋,技术人员素质不高,茶叶品质不稳定,难以达到现行QS认证的要求,产业带动能力有限。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不配套问题较为突出,老茶区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严重,新茶区有茶园无加工企业。

(2)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千家万户种茶,小规模作坊式加工,无品牌蛇皮袋卖茶”仍是咸丰县部分茶叶产区的真实写照。同时,咸丰县还未建立茶叶专业市场,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吸纳的茶农不多,与企业在利益上联系不紧密,仅处于专业合作组织的起步阶段,未能起到产供销载体的作用。在品牌建设上,加工企业各自为阵,自打品牌,互不买账,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市场认同度高、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3)基地建设质量不高,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咸丰县多数茶叶生产企业忽视原料基地建设,不愿意在基地建设上增加投入,品种混杂、老化现象突出,部分地区茶园管理粗放,使用违禁农药、超量使用农药现象屡禁不止;在加工环节上只重视茶叶外形而忽视产品质量卫生,特别是小作坊,因设施简陋,环境条件差,卫生指标常不达标,严重影响咸丰县茶叶产品声誉。

(4)融资难度大,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咸丰县多数茶叶加工厂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且融资渠道狭窄,发展举步维艰。即使是部分龙头企业,也时常陷入技改资金、流动资金不足的窘境。因投入不足,企业规模难以壮大,现代化加工生产线无法上马,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5)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市场营销手段落后。宣传力度不够,咸丰县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县”,但鲜为人知,同时缺乏对咸丰茶叶品质、历史和茶文化的系统宣传,品牌的带动效应不明显。多数企业营销网络不健全,普遍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和市场开拓之策,新的营销手段鲜有企业采用,因而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所主导,属于地道的初加工。

3 对策与建议

当前国内茶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咸丰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突出,茶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绿色富硒的内在品质决定了该县茶叶产业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多样的茶类结构,独特的生态条件,优良的内在品质,共同构成了咸丰茶叶完整的产业特质,完全应该也有条件推进资源整合利用,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茶叶公共品牌,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安全水平,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为竞争优势。

(1)搞好4个对接,加速板块基地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当前,咸丰县要按照产业化、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商品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茶叶板块基地建设,力争5年内每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1万亩以上,建设茶叶生产大县,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当前咸丰县要搞好4个对接,提升茶叶基地建设质量:一是与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对接,奋力打造具有咸丰特色的乌龙茶、白茶基地,进一步巩固与周边茶叶产区的错位竞争优势;二是与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建设对接,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农业投入品供应、加强产品质量监测、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入手,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全力打造国家级有机茶叶示范基地,提高咸丰县茶叶市场影响力;三是与龙头企业对接,围绕基地扶龙头,围绕龙头建板块,为企业提供稳定、绿色、优质的原料;四是与项目对接,把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土地治理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加速茶叶板块基地建设。

(2)整合资源,打造“咸丰帝茶”公共品牌。创新茶叶发展理念,突破当前各加工企业自打品牌、各自为阵的现状,树立“大品牌、大茶区”意识,坚持整合品牌、严检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等措施,将“咸丰帝茶”打造成为咸丰茶叶的公共品牌。在组建茶叶行业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自律、服务、协调等功能,实现资源重组、技术共享、品牌共同开发,从根本上提高咸丰县茶叶品牌打造及产业化经营水平。对品牌要实行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质量检验、统一包装设计,并实行市场准入,对不符合品牌要求的产品,取消其以该品牌进入市场的资格。启动申报QS认证、“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出口名牌”等工作。建设品牌网站,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品牌的认知度。鼓励、扶持茶叶企业、茶商外出开设茶叶销售窗口及专柜,以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拓展销售空间。

(3)培植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支持茶叶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兼并、租赁、转让等形式,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培植壮大龙头,打造茶叶产业的“航空母舰”;二是加大对馨源、晓春等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促进企业提档升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丰富的资源招客商,以优越的环境留客商,积极引进外地企业和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资茶叶产业,形成茶叶企业集群;四是鼓励、支持外地茶商与本县企业开展产销合作,将外地的市场优势与咸丰县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对龙头企业建立核心示范基地的,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扶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及优秀人才的要给予重点扶持,并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的银行贷款贴息,缓解资金压力,“轻装前行”。

(4)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销售市场。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办好一年一度的茶叶评比活动,并适当加大奖励额度,稳步提升咸丰县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培育专业营销队伍,不断拓展产品销售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仓储配送中心,积极采用进超入市、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市场半径。县茶业协会要发挥好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沟通和协调,克服无序竞争、互相杀价、互挖墙角的弊端,并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地的茶叶展销会、博览会。鼓励、扶持企业扩大茶叶出口,让更多的咸丰名优茶走出国门,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茶叶出口量占全县总产量的50%以上。加快茶叶专业市场建设,并配套茶业信息网络、茶文化旅游、茶艺表演、茶科研功能,进一步提升该县茶叶产业的影响力。

(5)全力控制农残,推进有机茶生产。农残控制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稳步推进茶叶有机食品及产地有机认证,不断解决农作物间套种问题,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全力推进有机茶叶基地建设,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制定乌龙茶、白茶等名优茶生产加工统一技术标准,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并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生产基地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查处力度,着力解决农残超标问题。对那些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低劣、环境卫生不达标的企业,对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基地,坚决予以取缔。

(6)推进茶文化旅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茶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修建茶文化旅游设施,推出品茗活动,开展茶艺表演,以提高知名度;二是创新营销模式,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茶具,促进茶产品营销、提升旅游内涵;三是利用本地茶饮茶俗,将茶区改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四是制作播放咸丰茶叶专题片,弘扬茶文化,营造人人爱茶、饮茶、推茶的良好氛围。

(7)完善配套政策,强化产业服务。一是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项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茶叶产业化领导机构。二是制定和落实好茶叶产业化促进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老茶园改良、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建设。三是坚持科技兴茶,加大茶叶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四是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推进银企对接,落实民族企业优惠贴息政策,切实解决茶叶加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中军.宁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汉中科技,2011(5):16~17.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5篇

湖南茶种丰富,2011年调查显示,湖南茶叶种植面积149.2万亩,绿茶产量55698吨,红茶产量17240吨,乌龙茶产量600吨,黑茶产量31922吨,黄茶产量26吨,产值共计426000万元。湘茶独具多茶类互补的优势。绿茶稳定发展,黑茶、黄茶等特色茶高速成长,有机茶叶形成批量,在国际竞争中凸显优势。湖南年产黑茶占全国产量的6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茶作为保健茶广受人们喜爱。湖南茶叶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君山、怡清源、金井;7个中国著名商标:猴王、东峰、湘益、古洞春、沩山、干发、兰岭。从目前有代表性的湖南茶叶产品的营销战略来看,大部分以茶文化作为市场定位的依据,例如君山黄茶因文成公主当年把其当作嫁妆而作为依据,主打“皇家文化”牌,包装以皇家宫殿,黄袍的颜色为主要内容来凸显黄茶的独特气质;安化黑茶依托茶马古道为文化背景凸显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悠久的茶文化固然可以为茶叶增添特色,但这并不足以成为茶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茶叶营销主要还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明确市场定位,满足特定消费人群的需求才是稳固市场地位的根本。

二、湖南茶叶的STP战略营销改革途径

消费者由于体质,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性,如何引导消费者识别湖南茶叶,并培养其成为自己的忠实的消费者群,这是提高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这就需要湖南茶叶在消费者心里树立一个独特的市场形象和地位,实施STP战略,具体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调研,选择细分标准

湖南茶叶以文化为依托来定位自己的产品,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同的茶产品具有不同的功效,给消费者带来的核心利益是不相同的,茶叶即使种类相同,其产地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特色,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土质、温湿度、日照、土壤、气候、灌溉水质等条件的差异,在色泽、香味、口感等方面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都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的形成,湖南拥有红茶、黄茶、绿茶、黑茶,茶种丰富,加上湖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即使是同种茶系的茶叶也是有别于其他省份的同类茶叶。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茶叶消费需求因素还包括生活方式,追求的不同利益。湖南茶叶市场细分时应该结合产品本身的差异和消费需求的差异,充分调研,选择消费者年龄,生活方式,所追求利益等为主要的细分标准,细分茶叶行业,找准自己的市场地位,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获得稳中有升的顾客占有率。

2、准确定位,彰显产品特色

茶叶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要面对同行业产品的竞争,面对替代产品例如咖啡、饮料等产品的冲击,还有这些年国外品牌对国内茶叶市场的争夺也很厉害,例如联合利华的立顿,日本的三得利等产品。联合利华的立顿红茶品牌08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是230亿元人民币,几乎是中国所有茶企年销量总和的三分之二。立顿公司营销重点在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定位,牢固树立自己的市场地位。湖南茶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彰显产品特色,以产品特色来定位。例如湖南桃源的大叶茶是全世界纬度最高的大叶茶,整个内含营养物的配比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桃源大叶在全世界茶叶资源中是一朵奇葩。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优异的特性,以此为原料精制出的大叶红茶,其外形、香气、口感、营养价值都远远高出其他的红茶。保靖黄金茶源于距今400多年古老、特异、珍稀的地方野生茶树品种资源,保靖黄金绿茶具有“三高一适中”和“四绝”的特色,即氨基酸、水浸出物、叶绿素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以及香、绿、爽、醇,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保靖黄金茶红茶,具有“香、甜、鲜、醇”的品质特点,兼有“花香、果香、蜜香、薯香”,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小叶种红茶”。名望黑茶渠江薄片,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被视为黑茶中最古老尊贵的茶品。湖南茶叶产品本身具有差异性特色是其进行定位的基础和依据,定位于产品特色,消费者需求和产品特色相结合开发多样化的产品,满足特定消费者人群的需求,打造核心竞争力。

3、做好品牌及特色定位的市场推广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6篇

还不到时候

“七万家中国茶厂敌不过一家英国立顿”的媒体报道给萎靡不振的中国茶业当头一棒,品牌缺失成为中国茶业的心腹之患,争创“响当当”茶叶品牌成了众多中国茶企的首要追求。于是乎,对农耕文化进行再次包装的传统茶文化成了茶叶品牌的“皇帝新装”,茶企拼命鼓吹茶品牌建设就是茶文化宣传,茶品牌建设就是茶文化炒作。

殊不知,这种极端的炒作不仅不利于茶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更是有害的。中国作为世界茶叶大国,令人沮丧的现实是:沉重的传统茶文化枷锁导致“80后”近70%不喜欢喝茶,“90后”不爱喝茶者更是高达95%……以传统茶文化为品牌之魂的中国茶企到了经营模式版本升级的时代,原来的那套方式不好用了,不是企业家们不够努力,也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是环境变了,只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进行的,甚至是不易觉察的。

市场环境变了,七万家茶企在苦苦思索中国茶叶品牌如何传承历史,继往开来,从“边缘”走向“主流”而一筹莫展。而笔者认为,七万家中国茶企分阶段实现突围的路可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在中国传统茶文化里保留闪光的内容,在茶叶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贴合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实现“优质优价”,把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成为新时代人们引以为豪的消费品;第二阶段,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再更上一层楼之后,以一种强势手段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文化先行,商业紧随其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了,中国茶文化就能输出价值观了,能让世界认同我们的行为方式时,中国茶叶品牌自然就会走向世界,征服世界。

中国茶企、中国茶叶品牌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必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输出价值观,仅靠输出物美价廉的茶叶是无法征服世界的。所以我们必须花时间去研究我们可以输出的价值观是什么,这就要回到“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能否赋予茶文化价值观一些可以操作、可以衡量的标准”上来。而价值观的背后就是一种信念与坚持。我们能否输出价值观,让世界认同我们的茶文化,这是中国茶企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尽管这几年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起,但是这种繁荣是靠补贴形成的,而我们的补贴能持续多久?另外,孔子学院对中国的经济,对中国的企业能起到什么作用?是推广汉语,还是弘扬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如何接轨?孔子学院兴旺了,我们的生意是否也跟着兴旺了?如何把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就像韩国的影视剧一样,文化先行,商业殿后,先卖思想,再卖产品。他们的影视剧不是孤立的艺术刨作,而是与商业和经济融为一体。

中国茶业的雄起,至少从目前看,还不是完全向传统茶文化要答案的时候!

中国茶叶营销的变革方向

全球最大茶叶品牌立顿红茶的年销售额约为30亿美元,总结立顿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有一个好的品牌;有一个稳定的质量;有一个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有一个讲信誉的营销网络;有一批稳定的消费者。立顿红茶的稳定质量是如何形成的呢?一是靠摸清大众消费的质量需求;二是靠品质设计;三是靠拼配技术;四是靠科学实用的包装。立顿在营销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从“产地品牌”到“产品品牌”

在中国悠久的茶发展史中,只有产地品牌,而没有产品品牌。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名茶品种,但不是茶品牌,而且每个品种都是以产地为茶品质的衡量标准。其结果就是,任何企业都可以把产品冠上龙井、铁观音等,造成市场上充斥着品质各异、价格各异的茶品,结果是消费者雾里看花,市场缺乏信任度。试问:目前,哪个产品品牌能让消费者脱口而出?这是典型的有种类、无名牌的“有名无姓”市场特征。因此,这个行业迫切需要突破和改变。

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

很多茶企希望自己的产品是“物美价廉”的,其实这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这要看你给茶叶品牌的定位在哪里。如果定位为一个供消费者解渴的饮品原料,那么你的茶叶品牌可以走规模经济效益路线,低成本运营的模式,满足低端消费人群需求。大规模种植,在生产成本最便宜的地方批量加工生产;走特定路线,不去强调茶叶的生长环境,精湛工艺;减少服务内容,如在低价格超市销售,这些超市服务人员极少,消费者要自己找产品,自己取产品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愿意选择价格低的产品,特别是在中产阶层主导消费的今天,当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时,他们还是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每斤售价上万元的“贵族品牌”,它们的销售规模并不大,以小众化的姿态而不以规模著称,尽管规模有限,但是利润较高,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如果走高端路线,我们在经营思想上要做调整,不再追求销量,更多的是追求利润,而要想换取利润就得深入理解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给他创造独特的价值,这样的企业才会赚钱。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是要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

从“传统茶文化”到“时尚茶文化”

很多茶叶品牌都在诉求传统茶文化,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概念,到底什么是传统茶文化,并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文化只是茶叶经营的一个支撑点,不是全部,并非茶叶加上文化,就能形成大规模的销售业绩和利润。以传统茶文化为诉求的中国茶叶要满足消费者什么需求呢?是宣扬老祖宗的理念?还是营造品茗的心境?还是倡导养生之道?茶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是否给茶叶品牌带来附加值?是否赋予了品牌更高的溢价能力?是否能够让消费者以消费茶文化为荣?可以说中国茶企无一知晓,大家都陶醉在虚无缥缈的茶文化之中人云亦云做营销,而无人去探寻文化营销的本质。

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以温饱型消费为主的市场,在这个阶段由于市场不透明,消费者相对比较愚昧,会盲目跟风,变成集体无意识。现在的主流消费群体是以80后意见为主导的中产阶层,这个群体的消费特点是独立思考,理性消费,他们在消费茶叶时,关注的是茶品的时尚口感,实实在在的保健养生功效,是否方便饮用,以及代表他们群体特征的时尚个性,可见茶文化的古典意境不再是主流消费群体的向往,所以,大家一定要实现这种转变。

从“慢消品”到“快消品”

但正当我们忙着卖文化的时候,国外的快销茶跑到自家门前来了,一下子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按照当下流行的“传统茶文化”营销理念,立顿毫无“文化”可言,但偏偏其巨大的销售额却让所有中国茶企羡慕不已,偏偏没有哪个本土品牌能取代立顿的地位。等我们回过神来时,也就开始郁闷了。

立顿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立顿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将传统变为时尚,这无疑是一种质的变化。当中国茶企还在耕耘自己门前一亩三分地的时候,立顿早已开始琢磨如何让中国人能接受的一种标准口味;当别的茶企正在乐此不疲地包装文化、弘扬传统时,立顿在想怎么让消费者更快速、便捷、卫生地饮茶;当别的茶企还在享受“慢销”的乐趣时,立顿在想如何利用快销渠道大量铺货;当别的茶企绞尽脑汁想打造一种茶品时,立顿已经开发出多种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出来。

中国的茶叶不好吗?好!中国的生活节奏慢吗?不慢!中国的茶文化深吗?深!中国喝茶的人多吗?不多!人家调饮,我们清饮,是现实;中国茶的“慢”与立顿茶的“快”也是现实。的确,在“快”的消费理念和文化驱使下,诞生了立顿;在“慢”的文化哲学下产生了中国茶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茶饮方式。没有优劣,没有对错,但有危机。我们并不“崇洋”,中国茶立足中国市场,但不等于不能放眼世界。越是传统的,越是国粹;越是文化的,越是没有国界。文化不能成为一种负担,不能成为塑造品牌的障碍。

构建茶叶体验营销策略的六个纬度

随着制茶技术的进步、茶叶品质标准化的加速推进,茶叶的有形产品部分正在走向无差异时代;而茶叶又是比较复杂的商品,服务“弹性”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茶企开始把目光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并深入研究、实施体验营销策略,这个趋势终将成为未来几年茶企之间竞争的焦点。不同的茶品所具有的不同定位,决定了差异性传播在茶产品宣传中的重要地位。今天社会的营销模式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单向传播,因此,今天的茶叶营销更加注重针对消费者愉悦体验营销模式的构建。笔者认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验营销策略至少需要中国茶企从新奇感、安全感、识别感、交互感、舒适感和成就感这六个纬度上努力。

新奇感――要以创新的品牌名称或产品形态激发消费者的尝试欲望。对于食品,中国人历来喜欢尝鲜,不断追求味觉的满足。在有种类、无名牌的“有名无姓”茶叶市场上,消费者对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茶、君山银针、祁门红茶等历史名茶再熟悉不过。如果市场上能出现一种品牌名称与传统茶叶完全不同的产品,让消费者一听到这个茶叶品牌名称就能产生正面联想,把该品牌归属到新产品的行列,而且该茶叶产品的包装和产品形态都有别于传统茶,那么这个品牌的茶叶自然有消费者愿意尝试。

安全感――食品安全有保障的产品能够快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茶叶作为一种食品,食用安全有保障是前提。立顿产品的成功传播可谓这方面的范例。其实,立顿无非是全世界标准化口味配方加上现代化生产设施生产出来的卫生、便利产品。但正是这种严格标准化的生产,让消费者有了安全感,也奠定了其生存发展的基础。

识别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迅速俘获消费者的心志。有了新品类特征的产品名称和独特技术,以及与众不同的产品形态,随之要做的是创新产品包装和品牌包装,形成完整的差异化硬件体系。无论是产品包装,还是品牌元素的应用,都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来创意设计,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一枝独秀。

交互感――以顾问式沟通风格引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茶叶具有多重属性特征,可以是解渴的饮料原料,也可以是保健养生的茶品。这就要求茶叶客服人员必须有行业背景、产品知识和用户知识,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向客户提供建议,成为消费者信赖的朋友。同时,要使消费者通过消费过程学到东西,知道今后该如何选择茶叶和服务,并且在必要时帮助他人进行选择。

舒适感――以贴切的现场服务轻松化解消费者的抗拒心理。据茶叶销售终端数据反馈,95%以上的茶叶消费者是先尝后买:新茶客对一种茶叶的品饮次数在3次以上、老茶客则至少要品饮6次以上才能决定是否接受新茶品的口感。针对这种情况,茶叶终端销售人员一定要慢慢引导消费者,强调口感之外的产品利益,比如养生功效,以此来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因为口感是一个难以衡量的指标,最好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当消费者要离开店铺时,还可以适当赠送消费者一些尝试装茶叶,让消费者在家品尝,也许他在家多喝几次就能接受新茶叶的口感,下次就会主动前来购买茶叶。

成就感――以显著的标签效应强化消费者的群体属性。近两年,中国茶叶界诞生了一批“贵族”,出现了每0.5公斤售价万元以上的茶叶品牌。一种茶叶要想卖出好价钱,一定要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只有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价值高的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硬道理。从成功的茶叶品牌传播看,这些茶叶已经不是产品本身品质高,而是具备了标签效应,是消费者身份、地位、品位、爱好和个性的象征。消费者一旦接受了标签概念,也就接受了与此概念相吻合的产品、服务或品牌,自然乐于为这个认同而付出较高的代价。

中国茶业界不再平静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7篇

茶叶作为健康饮品,在我国具有相当的消费市场和文化底蕴。随着21世纪国际市场逐步开放,茶叶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我国的茶叶在2000年左右融入互联网技术,正式开启了我国茶叶的电子商务时代。然而十多年的发展并不能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和数码、服装以及食品等产业比较之后,茶叶电子商务的发展困境进一步暴露出来。据此,本文就我国茶叶的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和困境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转变方向,提出了相应的促进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我国的茶叶在电子商务时代走得更加顺畅。

关键词:

茶叶;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困境;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导致全球肥胖病例的增加。而茶叶中所富含的多种生物酸和酶可以形成一定的解脂、解油腻以及助消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肥胖的产生。因此,早在几百年前就被誉为“东方健康饮品”。这也是21世纪茶叶需求迎来又一次发展浪潮的主要原因。然而,即使融合了互联网的营销特点,也并没有在我国产生预想的发展规模,尤其是和数码电子产品、服装和食品等互联网经济的宠儿相比,这一增长速率更加显得微不足道,并没有发挥互联网在购买率和成交额方面的优势。而且茶叶电子商务在我国整体的电商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过低,没有形成茶业龙头电商企业。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国的茶叶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我国茶叶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改变现代社会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这也使得各行业的营销模式也融合电子商务的元素。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各行业也进入了重要发展时期,茶叶作为传统行业的典型代表也身在其中,需要积极做出回应。2013年茶叶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在85亿人民币左右,而这一数值发展到2014年统计时,已经突破了100亿大关,约为113亿左右。仅仅在2014年“双十一”当天,茶叶电商的交易额就超过1.52亿元。具体的销售数据来看,2011-2014年中国茶叶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如下图1所示(单位:亿元)。而且这一火爆的趋势在2015年也得到了延续,有接近34万位买家通过电商渠道下单,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仅为17万左右,增长率趋近100%。从传统茶叶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来看,不少传统的知名品牌来开始大力投入电商产业,尤其是大益和八马两大品牌,实现了传统茶商对网络新贵的反超,勇夺冠军和季军两席。从行业发展来看,茶叶电商保持了一个比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我国茶叶电子商务的发展困难

在2015年,我国的茶叶产量约为227.8万吨,相比于2014年的209万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当年的国内消费量仅为139.4万吨,出口量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估计会在38.7万吨左右。这也就说明,我国的茶叶供需缺口会在40万吨左右。而从2015年的茶叶电商运营总体情况来看,虽然销售量得到了不少的增长,但是销售总额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这主要由于总体售价下降了30%左右,一方面是电商渠道减少了中间过程导致售价降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茶叶电商的销量主力军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综合来看,两者都制约了茶叶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前者在高昂的店铺构建、营销以及推广等成本下不堪重负,更受到价格战的影响;后者则影响企业品牌的高端产品形象被拉低。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茶叶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清晰的电商运营模式

现阶段,我国从事电子商务的茶叶公司较多,整个市场的发展较快。但是总体运营模式相对单一,没有形成体系的网络宣传和推广模式,市场竞争仍旧以恶性的低价竞争为主。各企业并没有形成特有的竞争模式和优势,也没有意识去进行品牌和产品的形象树立。这样一来,整个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就变得十分混乱,茶叶市场价格体系失衡,尤其是新茶价格往往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以至于潜在消费者的挖掘相对困难,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都难以建立。

2.2没有健全的人才梯队,营销成本较高

从根本上来看,我国茶叶电子商务营销思路的难以打开,导致营销成本被进一步加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专业化人才往往缺乏对茶叶知识的了解,导致不少的营销策略缺乏实践能力,预期成效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才的不够完整。

2.3缺乏专业的客服人员对茶文化需求型客户进行深度挖掘

目前,网络消费的主力军大多是年轻人,80后和90后占据了较多的比例。然而这部分人群由于社会阅历的限制,其实对于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和茶叶鉴别并不了解,大多数的购买目的都是作为赠送亲戚朋友的礼物,其中的保健功效更是其购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而目前的卖家专业服务人员却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缺乏将茶叶电子商务和茶叶文化融合的有效措施,导致这部分消费者一直难以真正被发掘。

2.4缺乏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电子商务是近些年发展壮大的一项产业,其运行模式和商业特点都存在较大的独特性,这也使得对电子商务的法制规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需要相应的立法部门加快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和规范立法。但是,现有的商务贸易规范不能适应急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了,这也使得不少的人通过其中的漏洞非法牟利,同时这也加重茶叶企业在拓展网络业务时的风险。

3我国茶叶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3.1树立良好的茶叶网络营销形象

首先,需要目前的茶叶电商营销渠道进行规范,减少来自于低价低质茶叶在网络平台交易所带来的冲击,突出高品质和高信誉的茶企在市场中的引导地位,在保障性价比的同时,也要突出茶叶的品牌效益和产品形象。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部分下级经销商进行规范,减少其在网上利用品牌营销茶叶所造成的冲击,因为这样不仅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正常体系,也对实体店价格体系造成了充分影响。此外,茶叶企业还需要坚持诚信原则,减少对客户的误导,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减少给整个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让目标客户感受到厌烦情绪。换句话说,应当建立相应的行业自律能力,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道德,减少营销活动所造成的不良印象,树立起茶叶企业的正面形象。

3.2强化网络营销,拓展营销渠道

茶叶网络营销模式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手段,因此,不仅仅需要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还需要强化网络宣传和推广,尤其是对部分客户和网民进行定向宣传。例如:利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微信订阅号以及微博等等渠道,都会收获不小的成效。从具体的举措来看,在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推送时,通过百度、谷歌、搜狗以及360搜索为主的平台进行竞价排名推送。当网络用户在搜索“茶叶”、“茶”、“保健礼品”以及某种茶叶等相关词条时,该公司的网站就会出现在搜索词条匹配的最前一页,以此来实现对企业或是行业的推广,提升品牌效应。而微信和微博的渠道可归为自媒体一类,主要是通过受到微信或微博用户广泛关注的账户来进行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冠名球队、门户网站广告以及配合淘宝京东等进行节日促销来提高网络营销的营业额和影响力。

3.3强化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人才引进措施

目前,我国茶叶电子商务的开展不仅需要从业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需要这类人才对茶叶文化和历史有不少的了解,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茶叶企业需要对现有网络运营团队的能力进行强化,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提升活动,除了强化电子商务专业上的技能水准,更重要的是融合相应的茶文化知识,结合一些消费者心理学和市场调研知识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进符合要求的高端人才,来对企业运用中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优化,不断提升模式运行的效率,推进企业茶叶电子商务的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电子商务思维的融合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茶叶电子商务在这一阶段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相对其他产业来看,却有待进一步强化。首先,需要强化茶叶电子商务和茶文化的融合,树立并坚定自身的品牌文化;其次,需要构建完整的人才梯队,提高团队专业性,制定清晰的电商营销思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还需要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和法制保障,确保茶叶电子商务产业可以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咸春.我国茶叶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1(8):9-10.

茶叶品牌营销范文第8篇

不可否认,我国茶叶市场消费的潜力十分巨大。作为世界上最早产茶饮茶的国家,茶叶消费在国民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自古以来,就有民之用茶等于米盐,君之用茶一日不可无的习惯。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约0.33公斤,而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为0.5公斤。两者对比,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的巨大空间令人怦然心动。事实上,0.5公斤的茶叶消费量绝不是一个上限值或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如香港、台湾地区人均茶叶消费都在1.2公斤以上,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人均消费茶叶量增长了1倍,同样达到1公斤以上。按目前我国饮茶人口比例为20%计算,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就能增加4万吨;人均消费量每提高10%,年销量同样能增加4万吨。

目前,我国茶叶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只要引导好消费,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品种,茶叶消费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增长,这从我国茶叶集散中心之一的北京茶市的格局变化就可见端倪。据2008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市场调查显示,业内人士推算北京茶叶市场至少拥有30亿元的份额,主要由连锁经营及松散经销商瓜分。其中连锁经营老字号吴裕泰100多家连锁店,覆盖北京城区,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张一元与吴裕泰旗鼓相当,年销售额也在1亿元左右,更香有机茶年销售额1亿元左右,天福茶业年销售额7000万~8000万元,其他非马连道茶叶店的销售额估计5000万元左右,而马连道松散经销商的营业额在25亿元左右。由于有18亿~20亿元的北京茶叶消费市场份额是分散在3000家中小茶叶经销商之中,茶叶市场的集中度不到50%,大规模企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茶叶行业的经营销售方式仍然有极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目前,在我国茶业市场的流通渠道粗略可以划分为四种:

――传统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其中又可分为销区和产区两类,茶叶主销区以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内的各大茶城、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上海大宁国际茶城等为代表;产区则以昆明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安溪的中国茶都等为代表。前者进驻了全国各地茶产区的经销商,后者则以批发当地茶叶的企业为主,二者都是依靠同行的集聚效应和良性竞争,打造茶叶经销的地区性商圈,并以此吸引消费者。

――品牌直营店。这类门市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自有品牌为主,多样化经营。如国内知名的张一元、吴裕泰、天福茗茶等大型连锁企业。这些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的模式,不仅经营绿茶、花茶,还经营乌龙、普洱、白茶,等等。以销售花茶闻名的张一元茶叶的店面里,花茶红茶白茶黑茶一应俱全,只不过在消费者的印象里,这里的花茶格外有名。而天福茗茶根植福建,放眼全国,在福建福州、漳州、安溪、四川乐山、浙江新昌等名茶原产地,建有大规模的茶叶或茶食品加工工厂,分别加工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等各地名茶和茶食品。另一类则是在国内很大规模的茶叶专卖企业,他们通过直营或方式进行品牌的市场扩张。这些企业以一种极具个性的方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以经营单一区域或单一类型的茶叶为主,进行产品的精耕细作。它们尽管产品相对单一,但是却以另外一种强势的面貌粉墨登场,在国内潜力巨大的茶叶行业里占据一席之地。例如武夷山的星愿茶业只销售武夷茶、厦门的山国饮艺是铁观音专卖、云南大益则只卖普洱茶。

――现代流通渠道的超市、卖场。这一渠道以“沃尔玛”、“家乐福”等为代表。过去各大超市认为茶叶所带来的资金流量小,对茶叶不闻不问,今天在各大商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超市已经开始重视差异化经营,并把目光投向了茶叶。而茶商则借助商超强大的人气效应,通过产品上架、海报宣传、现场冲泡服务等方式,为产品寻找一个新的流通渠道,如武夷山九龙袍、桃渊茗都有此类动作。

――网络营销渠道。这是网络经济时代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是茶企业借助互联网将产品流转到顾客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订货、结算和配送功能。其中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茶企的网站,另一类则为“淘宝”、“慧聪”、“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

茶业可以“国美”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潜力如此之大的市场,茶商各显神通,积极探索茶叶营销的多种方式,有不少人把眼光投向国内一些发展较早的其他行业,试图从它们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经营模式中为茶叶经销寻找答案。譬如家电行业两种常见销售方式的成功并存,即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国美模式”商超和琳琅满目的家电品牌专卖店。国美电器是我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它相当于一个品种齐全、服务到位的家电超市,在这个大型的家电超市里,消费者可以轻易找到国内大多数的家电品牌。但是这些家电除了进驻国美这样的大型卖场之外,也有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例如海尔、美的、格力等品牌的电器在全国有上千家的专卖店。所谓的专卖店(ExclusiveShop)是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制造商品牌和中间商品牌)为主的零售业态。这些专卖店一般选址于繁华商业区、商店街或百货店、购物中心内,营业面积根据经营商品的特点而定;销售体现量小、质优、高毛利;采取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注重品牌名声、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知识。可以说,这两种终端模式是中国家电业最主要的经营模式。

而从经营方式上来看,茶业销售的四种渠道可归类为商超型和专卖型。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仅仅是茶企在营销自己的品牌,一家茶企只能带动自有品牌的市场扩张,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国美模式恰好能够提供另一种崭新的思路,即一家流通企业通过经营一批品牌产品来打造市场上的流通品牌,通过连锁扩张的方式,带动一批品牌的市场扩张,同时也改变消费者原有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带热一个行业的消费水平。近距离观察电器行业里的国美模式,可以发现其有以下几大特点,场地大、人气足、服务好、价格低,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国美奉行“信誉为先,低价取胜,创优服务”的经营理念,在经营中实行薄利多销,讲求规范化、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极其重视公司品牌形象的树立,逐渐由一个地区性的品牌成长为全国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尽管如此,由于整体茶叶市场标准不一,有不少茶商对国美模式心存疑虑。武夷山节节清品牌营销经理戴雄文认为,传统茶叶走国美模式的流通渠道存在不少瓶颈,一是“就近消费观念”,对于大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在交通、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自家附近的茶店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二是“区域性茶叶消费习惯”,同一品牌电器,国美可以在浙江卖,也可以在云南卖,但是对于茶叶而言,全国这么多的茶叶产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习惯,比如浙江以绿茶消费为主,云南以普洱消费为主,像国美这种茶类集纳式的营销也许得不偿失;三是“区域与零售连锁之间的利益博奕”,现在许多品牌企业都已在全国各地设立全为品牌扩张的触角,如果产品进驻国美,按国美的连锁方式,势必与商之间产生利益纠葛,导致利益纠纷,甚至有损茶企的品牌形象;四是“个性化产品之间的差异”,茶叶不是家电,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它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每家茶企业的原料、制作、拼配理解之间的差别,最终都会导致茶叶香气、口感大不相同,就算是同一品牌旗下的各款产品,也都各自不同,对于国美来说,能否对五花八门的茶叶进行分门别类的推介值得怀疑。因此,他表示,如果真的出现茶业国美商超,节节清可能会选择观望,并不入场。

而武夷山九龙袍董事长俞代华则对国美模式大为赞赏。他认为,多一种渠道,就多一个品牌推介的平台,“有人愿意卖九龙袍的茶,我都非常欢迎”。但他指出,这类流通企业应以诚信为先,只提供流通平台做好服务而不出售自有产品。如果一家流通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同时又销售其他茶商的品牌产品,难免厚此薄彼,甚至窃取其他品牌的商业机密,成为一种借鸡生蛋的手段。他承认,在九龙袍品牌扩张过程中就曾遇到这种情况,一家商在一年后出现销量倒挂的现象,经过查账,发现这个商通过经营九龙袍品牌上位后,私下出售自有品牌,甚至冒充九龙袍品牌,最终他中止了与其合作关系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俞代华告诉记者,他去年就鼓动一位超市的老板在武夷山旅游度假区创办类似国美的企业,如今这家茶叶超市就经营着武夷星、九龙袍、戏球等几家大红袍品牌茶叶。当然,俞代华也承认,由于茶叶产品的个性化,茶企也应当派出自己的员工免费进场讲解、培训商超员工熟悉产品特点,同时每年还可以提供学习机会,让商超员工到茶企接受培训,提高对茶产品和茶文化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已有不少类似国美的茶叶流通企业出现。“好运顺”事件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2007年,号称“300天开店500家”的山东好运顺曾扬言要建立茶界的“国美”。该集团负责人徐跃华曾预言:“就像国美、苏宁替代家电批发市场一样,好运顺必将取代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然而,由于“资金链危机”,这一预言最终成为笑谈。业内人士分析,好运顺以大笔资金注入,低价挤压其他商家的利润空间,取得初步成功后,即采取分销模式进行快速扩张,但其缺乏对市场进行足够的调研而盲目乐观,最终导致惨淡收场。虽然其失败的经历或许会对外来资本注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茶叶国美模式已是呼之欲出。

如何国美

如今这已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戴雄文一样对商超与专卖二者如何并存持相同疑虑的大有人在。茶叶国美模式出现后,如何解决区域商与商超之间的利益冲突?

不可否认,面对相对混乱的武夷茶叶价格市场,一旦有销售终端的出现,虽不能从根本上加以规范,但作用还是比较好的。

谈及成立南平旗舰店的主要目的,福建武夷风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洪明成表示,就是为了能促进武夷茶品牌和价格的相对规范。自2009年5月15日正式开业以来,这里入驻的28家茶企的众多茶叶,同一等级的同类茶叶,价格相对一致。同时,因为可以在一个场所之内,对多种茶叶产品进行比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延城市民的茶叶购买。此即为品牌的扎堆效应。在武夷风南平旗舰店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之下,店内茶叶的零售形势显得十分乐观。

然而,在洪明成看来,公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毕竟离武夷山太近了些,有团购需求的客户基本上都往武夷山跑。”他为此显得有些无奈。从武夷风南平旗舰店现场经理苏美华口中得知,实际上,在武夷风团购武夷山茶叶的价格,并不比直接去武夷山购买来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