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不一样的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版课堂再现
(一)导入
今年我们学校有一件大喜事——50周年校庆。有一位校友为校庆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教师示新校服图片及仓库摆放图片)
(二)展开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观察提取信息:每箱有200套校服,每层有5箱,放了4层。
(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方法。
方法一:5×4×200=4000(套),总箱数×每箱套数=总套数。
方法二:200×5×4=4000(套),每层的套数×层数=总套数。
方法三:200×4×5=4000(套),每列的套数×列数=总套数。
(设计意图:选取校服问题作为研究例题,主要原因为:第一,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校服共有几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箱子的摆放图非常直观地再现了每行、每列、每箱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清晰解释连乘算式每一步的意义。第三,这个例题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具有实际意义。)
(3)小结归纳:4000套校服到底够不够?出示学校总人数为3989人,3989
2.尝试练习
(1)教材第10页例1:跑道每圈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了多少米?
(2)交流方法。
方法一:400×2×7=5600(米)。
方法二:2×7×400=5600(米)。
方法三:400×7×2=5600(米),如果这个小朋友每天跑400米,7天跑的就是2800米,但是她实际每天是跑2圈,所以再乘2。
(设计意图:选取跑步问题作为练习题,一方面是因为它源于教材,是一道基本练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容易理解题目表述的意思。)
3.小结并揭题
4.独立练习:教材第102页第4、5题
(三)拓展提高
1.出示问题,获取信息
解释规格:12×2板
2.学生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类似这样的吃药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它充分体现了“连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两种思路。思路一:12×2=24(颗),6×2×3=36(颗),2436,够。第一种思路中学生没有看清题目条件,导致出错。看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取信息的能力,而此题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
2007年上完课后,感觉课堂还是比较顺利的,但课后几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也一直纠缠着笔者。如:数量关系到底要不要总结?算法多样化需不需要优化?连乘模式系统建构后要不要适时解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笔者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一次思考。现在再上这节课,例题的情境也一定得改,当时结合学校校庆实际设计的校服问题已时过境迁。那么多问题凑在一起,让笔者不免有点担忧起来,这课究竟该怎么上啊?
行动——“异构”再现思考
思考之一:关于目标定位——注重问题解决
1.学生认知基础分析
“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乘加(减)等两步计算知识解决问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初步接触连乘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初步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的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享受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2.学生学习难点分析
对学生而言,正确计算连乘式题不存在问题,但根据题意正确分析、理解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并清晰地表达数量关系,学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难点。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帮助学生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从问题出发、合理选取信息、多角度思考、对算式每一步进行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等,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作为本课争议点之一的“假设”思想,笔者认为在三年级出现并不合适,教师还是应该引导学生结合题意分析算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量关系。
思考之二:关于材料组织——体现数形结合
1.人教版例题分析
人教版教材例题的材料是“广播操表演”,这一问题能较好地体现连乘问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思考策略,但由于“表演人数较多”的原因,使得用形象的图解法来分析每种解题思路变得有困难,其实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除了用“一个方阵的人数×方阵数”外,其余两个策略学生很难想到。考虑到以上原因,笔者将例题的素材进行了改编。
在赛道旁和同学一起呐喊助威的我突然愣住了——他怎么动作慢下来了,可是只剩下一圈了?我绕过人群跑到了他的身边,焦急地喊:“速度怎么慢下来了,只有一圈了,坚持一下。”我感觉自己的语气中增添了一丝责备。他没有任何回应,只是自顾自地继续慢跑着,我也只好陪着跑,刚想责骂他一番,话到了嘴边,却发现,他的手一直不自觉得靠着腿,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问道:“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需不需要换一个人上场?”他摆了摆头,渐渐停了下来,半蹲着,手紧紧的握着膝盖。这时又有跑来几个同学嘘寒问暖,都劝他休息,换别人上场,但都被他拒绝了,只是勉强的伸出一只手,作拳头状,示意我们——他能行。
看着他一个人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他会不会是最后一名,他继续下去会不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昏倒。他只是咬着牙关,向前挪移着,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团队意识在此刻被发掘,是团队意识支撑着他。
我们默默地注视着他,注视着他早已被汗水浸湿的衬衣,注视着他前后摆动的手臂,注视着他移动的脚步。我们都相信他能跑完全程,他执着的背影更给了我们信心
看着他跑入终点的人群中,许多双手拿着水和毛巾的人拥了上去,大家都站了起来,高举着双手,呐喊着。都为这位归来的勇士欢呼。
我从没有想到这种对他们“理所当然”的鄙夷有一天会改变,直到……
直到,我在电视看到关于“国家减免学杂费,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系列报道:看到镜头里他们充满渴望的眼神仰着干燥面孔,挥着小手蹦跃着说:“我们也可以上学啦!”心底顿时潮湿一片,第一次对曾经的不屑产生了怀疑。
直到,我遇见那个女孩牵着弟弟的小手,站在我前面等校车,只见她从兜里掏出红布花手帕,轻轻捏着弟弟的鼻子,随着女孩“一、二、三”的口令,弟弟嘴巴向下一咧,两“水柱”从他的鼻孔里赛跑似的涌出来,女孩擦干净弟弟的鼻涕,随手又把手帕揣进衣兜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攥在手里的餐巾纸被我赶紧仍进垃圾桶。他们嬉笑着,奔跑着,地上的灰尘被他们欢快的脚步溅起,落在衣服上也全然不顾。校车的喇叭声催他们上车后,伴着汽车轰隆隆声,又是一阵灰土的飞扬。
校车在民工子弟学校停下,原来,他们是民工的孩子。看着他们如小天使般从“魔术匣”里“飞”出,排队涌进教室,听着他们激动的声音“上课了!”听着他们饱含感恩,激昂的问候“老师好!”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传达于我的是对学习热情,对老师的尊敬,对知识的渴望。我想像他们认真听课,伸着小脑袋模样,笑了。这嘴角的微笑让我自己一愣,他们感染我如此之深,曾经心里坚冰已被铸成祝福火焰。
从此,我只要路过这所学校就会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等待“老师你们辛苦了!”这种上课音乐铃声,他们不会忘记一直默默帮助他们的人,不会。他们的言语,行为,还有纯真的微笑和对知识的渴望筑成了一把椅子,供我心灵坐坐,告诫自己:要尊重身边每个人,这样你会拥有意想不到的快乐。不能因为身边的人如尘埃普通甚至卑微,鄙视他们,决不能!
黄昏,天边布满火烧云,像那女孩书包上的补丁。我的身影歪斜斜停留在工棚前。一位妇女哼着庐剧淘着米,不时看着女儿做作业的背影,心满意足的笑着。我疑惑:没有电脑,不能QQ的他们,没有iphone,没有MP5的他们哪来快乐?现在,我明白了,他们不需要iphone,想找小伙伴玩,让妈妈朝对面工棚喊一声即可,他们不需要MP5,听爸妈的工友唱着家乡的民歌是件多么惬意的事,他们不需要电脑,遇到不认识的字,爸妈随时去问工友,他们也跟着过去,还可以捧回下酒菜的花生米。
工棚里围坐十几位农民工,两瓶二锅头,一人抿一口传着喝,手捻着盐粒花生米,带着微微醉意,数落自家女人的??拢?渥抛约液⒆邮嵌嗝吹拇厦鳎?侨绾味?拢?┝耍?共煌?右痪洌?ldquo;俺得好好苦钱,留给娃上学用。”夕阳仿佛也在凝神听着,还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喝了一口酒,醉了。
袅袅炊烟在工棚慢慢盘旋,在树梢上飘荡,在胡同拐角里踱步,最后聚成片片朦胧晚霞,我才恍然,时间不早了,刚转身准备离去,便有稚嫩读书声从工棚传来:“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们是花园里的花,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妈妈……”
是的,他们与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成长,但我相信,在祖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我们会拥有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精彩的未来!
[关键词]数学阅读;审题;数学史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64-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会阅读,当然这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也应将阅读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在数学阅读中理解题意
读题是审题环节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不仅了解题目给出的条件是什么,还要明_问题是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要在粗读的基础上加以细读,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文本内容,关注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理解题目的实质意义。如教学“比多少”时,很多学生在练习中就出现了看到“大”就用加法的错误。
师:小松鼠有30只,小松鼠比小白兔多5只,小白兔有多少只?读完题目,请你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生1:30+5=35(只),因为有“多”,所以用加法计算。
生2:30-5=25(只),这里虽然有“多”,但是根据“小松鼠比小白兔多5只”的意思就是说小松鼠多、小白兔少,求小数就要用减法来计算。
师:对于这两种答案,你支持哪一种,为什么?
生3:我同意生2的做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知道小白兔少,要用减法来计算。
生4:我也同意生2的做法,通过验算得知,如果小白兔有35只,小松鼠有30只,那我们就要说“小松鼠比小白兔少5只”,与题目中的“小松鼠比小白兔多5只”矛盾。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读题、画线段图、验算,发现了题目中的大数和小数,明白了要得到正确答案应该用减法来计算。
二、在数学阅读中寻找答案
数学阅读,是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疑惑时,通过数学阅读可以帮助他寻找到正确答案。如教学“数字与信息”时,学生对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的数字编码产生了兴趣,通过阅读课本,他们发现了这些号码中的奥秘。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收集了很多身份证号码,现在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不同的人的身份证号码会一样吗?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中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身份证号码的第7至14位表示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
生2:我发现第15至17位是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在的区域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是奇数表示男性,顺序码是偶数表示女性。
生3:我发现身份证号码都是由18个数字组成的。
生4:我发现前面6位数字表示这个人常住户口所在的县市区的行政区代码。
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把模糊、杂乱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三、在数学阅读中了解数学史
数学史料记载着中国数学史的发展过程,阅读数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你知道吗”这个内容,就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铺地锦”的乘法算法。
师:同学们,请你们打开数学课本第14页,自己阅读“你知道吗”,想一想这篇短文里面介绍了怎样的计算方法。你能结合一道乘法算式来讲讲吗?
生:“你知道吗”给我们介绍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算法,是利用方格来计算的。比如62×37,先在方格外面写上这两个乘数,十位和十位相乘得到18,写在左上方格,个位和十位相乘得到6,写在右上方格,十位和个位相乘得到42,写在左下方格,个位和个位相乘得到14,写在右下方格。最后把同一斜线内各数相加得到积是2294。
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数学阅读和相互交流,了解了“铺地锦”的乘法算法,体会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综合实践展示活动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要精心策划与细心指导,成果展示要关注隐性成果与情感目标,展示形式要“提前涉入”与“排兵布阵”,交流评价要充分表达与课堂灵动,拓展延伸要关注情感体验和深层研究。
[关键词]
综合实践;指导;情感;过程;灵动;研究
笔者曾执教了本市一节青蓝课程综合实践展示课《绣针河之颂》。由于执教的这节课是第三课时――《绣针河之颂》展示课,上课内容具有地方特点,上课的学校是当地的一所中心小学,所以给这节课的准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展示课之前,教师要先与学生一起确定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小组和各小组的研究内容,并且组织、指导、带领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指导各小组为成果展示做准备。在准备过程和展示课执教过程中,有很多想法与体会,下面择其“重要环节”简要阐述。
一、调查研究――精心策划与细心指导
在确定了综合实践《绣针河之颂》的研究主题之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查研究。通过综合实践指导课,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围绕“绣针河之颂”确定了四个调查研究主题,一是绣针河风景之颂,二是绣针河物产之颂,三是绣针河人物之颂,四是绣针河文化之颂。怎样指导学生调查研究呢?
(一)指导小组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确定主题之后,小组成员要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详细的分工,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为后一步调查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师要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和阅历较浅,所以在调查研究之前、研究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根据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或小组活动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尽量少走研究过程中的“弯路”。
在“绣针河文化之颂小组”研究之初,小组成员连计划都制定不了,他们不知道应该从哪开始研究,教师就及时深入到他们组的讨论当中,先共同研究什么是文化,哪些内容是文化,经过讨论,研究内容逐渐浮出水面,制定了研究计划:上网查找绣针河文化,到图书室查找绣针河文化,到农户家了解绣针河文化,到学校的绣针河科技馆查找绣针河文化。这样粗略的计划形成后,组内的学生再分工落实。
教师也要在网上搜索及实地调研,经过一周左右的调研,基本对“绣针河的文化”有所了解,也形成了大概的展示思路,但是教师不能把教师的思路强加给学生,怎么办,教师再次集合“文化之颂小组”的学生,了解他们研究的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整理赞美绣针河的诗歌,可以进行诗朗诵展示;②整理绣针河的传说(不止一个),可以安排小组同学讲故事;③详细了解学校在绣针河研究方面的过程材料和取得的成果(说明:该校连续10多年来,一直围绕绣针河进行植物、贝类等综合实践科学研究,多次获得全国科技活动大奖),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科技成果,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④研究地方特色文化:土地庙、绣针葫芦文化遗产;⑤搜集有关描写绣针河的文章,制成展板,供同学们阅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了分工。学生准备有目标,有内容,也能够享受实践的过程,效果很好。
二、成果展示――关注隐性成果与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其目标的达成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告诉等接受性教学方式获得的,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因此,成果展示课在重视可以呈现的成果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隐性成果的展示与分享。如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交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如何解决与克服的;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小组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不下去怎么办?采访时被人拒绝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隐性价值目标的挖掘与深化,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片段一:
今天,我们分小队去绣针河两岸的排污口,当教师们来到上游的时候,看到河床上漂浮着许多青苔,河底还有许多不明的袋子,我们用竹棍挑开袋子,发现原来是一袋袋垃圾,这场景令我们感到十分震惊,原本水质清澈,游鱼碎石历历可见的绣针河变成了如今的臭水沟,我仿佛听到绣针河在哭泣,不禁想到了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我们都对这条母亲河做了些什么?她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却得到这样的回报。我深切地感受到保护绣针河,刻不容缓!
这是一位参与“绣针河风景之颂”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在实地调查后的日记,透过他的日记,能看出实地调查对他的触动挺大,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深重的忧虑与思索。正是通过实践与反思,他的主人翁责任感逐渐增强。这不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所关注的吗?
片段二:
今天我们小队去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采访董事长、总经理陈禹,虽然采访前我已写好采访稿,甚至将采访内容也演练了无数遍,但当我们踏入总经理陈禹的办公室时,我仍然非常紧张,连大气也不敢出,更不敢抬头与他的目光对视,当张羽坤和他侃侃而谈时,我心里不住地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慢慢地镇静下来,终于开始了教师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采访,当我走出公司大门时,心情非常激动,大声地对着老师和同学们说:“我成功了!”
这是一位腼腆、内向的女孩在战胜胆怯、勇敢大方地完成采访任务后的真实感受。正因为注重了过程的挖掘,才让教师们分享到她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她成长的快乐。
由于注重了过程的凸现,学生能用文字将活动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再现出来。当他们彼此读到这些片断的时候,就会被对方所感动,并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而综合实践课程所注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核心目标就在体验中得到落实,这不就是最大的收获吗?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应精心思考和设计预习单指导学生预习,通过对学生预习结果的分析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学单,能让学生先学,有准备地进入课堂;预学单,能通过问题暴露学生的想法,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预学单,能构建主动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善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一课,虽然概念很多,但由于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有较好的生长点,所以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并产生较强的探究兴趣。而设计指向性明确的预学单,既能简省诸多的教学过程,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拓展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简省整体流程
可在预学单中帮助学生梳理书上的知识点,设计“认识因数和倍数”“找一个数的倍数”“找一个数的因数” 三个部分的预习内容,并用“观察例子,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对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在学习“认识因数和倍数”这个环节中,可设计“在乘法算式4×3=12中,12是( )的倍数,12也是 ( )的倍数;( )是12的因数,( )也是12的因数”等题目的训练,为学生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提供支撑。
又如,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这个环节中,设计如下预习题。
(1)找出3的倍数。
3×1=( )
3×2=( )
3×3=( )
……
3的倍数有3,6,
,
,
,
… …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最大的倍数
。
(2)思考:怎样有序地找出3的倍数?
3的倍数有
个,可以用 表示。
(3)用同样的方法有序地找出2、5、7的倍数。
2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是最大的倍数。
5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是最大的倍数。
7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是最大的倍数。
(4)观察上面的例子,说一说。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
(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
(有限的/无限的)。
再如,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这个环节中,仍可沿用这样的方式:先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探索36的因数的特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找出15、16的因数,最后对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层层深入的预习题,既为学生总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架设了思维的桥梁,又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模式。因为预习单的超前性,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使新知的教学更为顺畅,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同时,课堂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解疑释惑,进行拓展性练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简省现场探究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较为明显,内容较为简单,可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放置在预学单中。如在百数表中,请学生在5的倍数上画“”,在2的倍数上画“”,并观察表格完成以下填空:(1)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 )或( );(2)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的数都是( )。这样,课堂上就能更多地围绕偶数和奇数的意义、判断及相应的练习展开教学,也可以设计诸如“用2、0、5组成三位数:其中偶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等拓展提高题,深化学生的认识。
三、简省验证历程
3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比较特殊,猜想发现规律以后,验证规律、记忆规律这一过程相对来说难度较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不是很强。预学单中,可在“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环节设计以下习题。
照样子填空:
29,各位上数的和为(2+9 =11),(不是)3的倍数,所以29(不是)3的倍数。
67,各位上数的和为( ),( )3的倍数,所以67( )3的倍数。
57,各位上数的和为( ),( )3的倍数,所以57( )3的倍数。
315,各位上数的和为(3+1+5=9),( 是)3的倍数,所以315( 是 )3的倍数。
536,各位上数的和为( ),( )3的倍数,所以536( )3的倍数。
……
让学生根据规律充分计算后进行验证,从而对3的倍数的特征及判断方法记忆深刻。同时,教学中教师可进一步拓展“去3法”的判断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简省繁杂计算
学习“素数和合数”这个环节,可在预学单中设计“写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的练习,并让学生完成诸如“1的因数:
, 共( )个”这样的填空,或用“从2~100的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的方法在百数表中找出100以内的素数,制作100以内的素数表。这些较为繁杂的计算如果都在课堂上完成,将占用较多的有效教学时间,且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计算速度等的差异,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从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认知体验。预学单因为预留了充分的时间在课外完成,极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认知基础。同时,通过预学单,教师教学时能更多地关注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辨析,从而建构有一定深度的课堂。
街上来往的人渐渐稀落,橘黄色的路灯下,陪伴的它的只有,在路旁的铁栅栏上,爬山虎交织攀附的的绯红叶片。它们相互之间的映衬,使这个暗夜的光线,悠然的露出特有的姿态。这并不苍白的绽放,是用生命每一个阶段,营造出的那道精彩。
就像我所遇到的一位朋友,她以不同味感来刻画自我的生活。而这种清新的气息,也使她在不同感悟中,写意的吟唱自己的生活,她的名字叫丁欢。
认识丁欢时,她抿嘴微笑的样子,让你会察觉这个女子,水一样的柔情。那带着小黑框镜片的眼角,却又释放着都市女性的知性魅力,她富有雅品的性别特质,很容易就让人印在心里。
有人说,不同的人之间会有特定的缘分。与丁欢的邂逅,仿佛是在相约的日期,打开了同一扇隧道的门,我们就在该存在的地点,认识了彼此。
或许,是因为爱写文章的缘故。每一次总会在静谧的夜里,想起周围那些性格各异的人。当丁欢这个名字呈现在脑海时,她那属于自己的点滴细节,不经意的会化为具体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
每当看着她坐在对面,微侧着女子曼妙的曲线,以轻巧的白皙手指,用精致的茶壶和茶杯,调配不一样的茶香时。那杯面翠绿的叶片在浮腾的水中,娇柔的蔓延里。你会在眼眸深处,勾勒出一副醉心的画版,这也许是属于丁欢的风景吧。
丁欢也是位很会生活的人,在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座城市中,纯粹的宁静对每个人来说是奢侈的愿望,而她却用自己的理解,淡化了对浮躁一词的另一种诠释。
她会在不一样的四季中,走在不一样的城市,去领略一些自己生活不一样感觉。因为,她总是这样对我说,去不一样的地方,让你会沉入厚重久远的文化底蕴。不管是繁华还是古朴,都会有特别的韵味。当站在不同的街角,注视着每一位,匆忙走过的陌生面孔时。从他们不一样的神情里,我会告诉我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亮色,都需要自己去细细咀嚼,脚步的忙乱偶尔会让自己迷失。但是,我会记住我就是丁欢,我有自己的独特,自己的洒脱和灿烂。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不一样的自己,所以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历程,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经历是多么独特也是多么的有趣这些都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感悟。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她所看到的世界也不同,所以个体的不同感受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
经历是一种奇妙的感受过程,有的人在其中体会到了酸甜苦辣、有的人只体会到苦和辣、有的人只体会到甜或者酸;所有的这些体会造成的原因就是个人在面对的心态不同,所造成结果和感受就不同。在一生的经历中总是夹杂着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在里面,这些因素往往就为每个人带上不一样的经历增添光彩,光彩的结果是五颜六色还是暗淡无光,我们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不过怎么样都要勇往直前的走下去,如此才在未来的弥留之际感叹自己没有白来自己走一遭。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厉害在苦难面前都不低头,只为自己经历一个不一样人生。
经历在人生中也是一个巨大的财富这个财富是无价也是路途中一把利器,为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斩破荆棘,为成功开辟一条宽阔的道路。经历是每个人的必经之历程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也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