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早年生活

我的早年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我的早年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1篇

在五一小长假中,我阅读了由俄国着名作家高尔基所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是自传体三部曲。高尔基是一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个伟大的代表。

本书写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至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基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世界的典型。

高尔基在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的家里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还要忍受舅舅们的嘲讽,外祖父的打骂,哥哥们的白眼以及东家的辱骂。只有外祖母对他一心一意,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是外祖母给了他力量。高尔基酷爱阅读,他向小裁缝妻子借书,向“玛丽皇后”借书,向卖书的小贩借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十六岁时,他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抗争中他深入社会基层,饱尝生活之艰辛,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2篇

人物摄影的情结

和许多从事其他专业,半路出师的摄影师不同,彭年生是正儿八经的摄影专业出身。早在1972年,他就在第二商业学校(今武汉商院)学习摄影,这是时期武汉市最早开设摄影专业的学校。1989年时,他还去武汉大学新闻系继续深造了艺术摄影专业。自1984年起就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彭年生在编辑和出版行业以正编审的级别编辑过7本不同类型的杂志和各类书籍。

通过出版媒介的平台,彭年生接触到了许多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的精英翘楚,遂萌生了为他们拍照,以影像纪录人物的念头。“我专事拍摄人像有30年了,在编辑工作中接触到各种学者、诗人、作家、艺术家……特别是老一辈的学者,他们都是无形的宝藏。”用影像拍摄名家的计划就此产生,彭年生也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机缘和他们沟通交流,再捕捉合适的时机,用镜头拍下他们的风采。

彭年生的所有人像摄影照片都采用黑白照片的形式。“比起彩色,我觉得黑白色系虽然含蓄,但其实是一种更激情的艺术。因色调单纯但层次变化更为细微,所以能够更专注地将人物的内在气质展现出来。”彭年生认为,彩色的数码相片显得一览无余,无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艺术性相对也大打折扣了。彭年生在选择自己的拍摄对象时,做了缜密的考量。他拍了各种在其领域有所造诣的杰出人物,其地域遍布湖北直至全国范围。有些人已趋高龄,或者其从事专业不为人知而被忽略。“我这项工作,某种程度就是一种抢救保护式的措施。”

比起其他类型的摄影形式,彭年生始终钟爱人像摄影:“我觉得人像摄影的难度更大,作品的生命价值更长――作品是和拍摄对象的影响力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或者是风景摄影作品需要的是好的地点、时机,就能出效果很好的片子;而静止的人像摄影,则需要摄影家在对拍摄对象外形特征把握得当,并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捕捉到拍摄对象的气韵神态、职业特征和背后的精神面貌,其难度是其他题材的摄影作品所无法达到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彭年生计划将本地艺术家的拍摄工程扩大到全国范围,“纪录历史这种事情,虽然看似默默无闻了些,但总得要人来做。人物就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人是历史的见证

彭年生早年任职于湖北美术出版社的副社长之时,接触了许多活跃在湖北地域的艺术家。在过去20年,他拍摄的湖北地区的艺术家就包括了老中青三代,全国范围内的得有四代了。既有像已过世的美学大家王朝闻先生这样的学术泰斗前辈,也有类似王尊这样年轻的第4代后起之秀的艺术家。“我自己本身也做艺术品拍卖,是嘉宝一品拍卖的艺术总监,对艺术有自己的鉴赏观点。”彭年生说,“有些艺术家现在尚未成名,但有极强发展潜力,我也会选择他们,而我的摄影作品正是为他们做了一次见证。”

武汉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曾是“85新潮”思潮的重镇所在,聚集了一批异常优秀的艺术家。彭年生的艺术家肖像从上世纪90年代直至当下,展现了艺术家群体在不同时代大背景发展下的不同状态,也纪录了艺术的当代史。他说,90年代早期的那些还年轻的、崭露锋芒的新锐们,在数十年的历练后都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军人物,那些纪录下他们早期青涩的影像就显得异常珍贵。“在早期,都是小年轻的画家和艺术从业者――90年代的傅中望多年轻啊!现在是湖北美术馆的馆长了。当年初出茅庐的人,20年后的今天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

彭年生拍艺术家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他通常都会去艺术家的工作室旁观艺术家工作的状态,以选取最佳拍摄时机。艺术家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工作会显得更自如,在画室这个相对孤立却最能释放自我的空间里更适合展示自己的艺术特质。

“画家们性格迥异,每人都有各自的特征,这是非常有趣的。”彭年生凭直觉选取的那些有潜质的艺术家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若日后能成大器,也是对自己摄影作品和艺术眼光的映证,从中获得的满足感自然不言而喻。

相对艺术家,湖北两院院士的拍摄就显得更为有纪录历史的意味。院士相对来说不似艺术家或公众人士那样为广大受众所熟悉,他们更多人是在相对狭窄的领域中终身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各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从事的科技领域虽然前沿且必不可少,但因其专业的复杂和专业性,即便是媒体给予报道,抑显得非常生僻而让民众无法企及。摄影是一种直观的方式,通过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场景和人物让受众能更直接地与被拍摄对象构成交流

彭年生说,这些院士虽然从事着常人无法理解的高深专业,人物却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从事的行业尖端,但每人都有自己丰富的业余生活,从事光纤行业的喜欢听古典音乐,工科行业的喜欢文学和摄影,很多人甚至为自己的爱好投入十几年的光阴,完全可称得上是半个专家。拍摄这些院士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期间,许多人已是高龄,彭年生笑称,自己是在保护这些“国宝”级别的人物,留下的影像不仅是一个人物的图像记载,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图说:

01.李碧红(1974-) 油画家 2011摄

199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02.杨立光(1917-2000) 油画家 1990摄

湖北武汉市人,1940年毕业于武昌艺专,曾任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主席。

03.魏光庆(1963-) 油画家 2005摄

湖北省黄石市人,油画家。198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教授。

04.吴丈蜀(1919-2006) 书法家 1990摄

四川省泸沽市人,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05.张仃(1917-2010) 中国画画家 1990摄

辽宁省黑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中国画画家、漫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任理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06.方秦汉(1925-) 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专家 2002摄

浙江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专家。1950年清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后参加武汉长江大桥设计,从事桥梁工程设计50多年,参加或主持了数十座大桥的设计和研究,尤以钢梁桥见长。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3篇

但,当我走进病房时,我却发现,寒子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当时,寒子刚刚睡着,寒子的妻子林芳把我拉在一边,轻声地告诉我:“直肠癌晚期,医生说,撑不到明年春天了。”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女人,仿佛一夜之间花容尽失,有几丝白发已悄悄爬上了鬓角。我轻轻地问林芳:“寒子知道了吗?”林芳轻轻地摇了摇头。

我的心猛然像被人剜了一刀,生生地疼。寒子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来自偏远农村的他,早年生活事业并不顺利,先是下岗,后是经商,从摆地摊开始,经历了多次生意上的沉浮之后,生活刚刚有点起色。谁知――,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寒子被我的啜泣声惊醒了,他吃力地坐起来。看到坐在床边一脸泪水的我,竟然歉疚地笑了起来:“哥,你怎么来了?哭什么,我又没什么大病,住几天院就可以回去了。”

我紧紧握住寒子的手,说:“是的,没事的,我们的拼命三郎怎么会有事呢?”

一番安慰和寒喧之后,我问寒子:“寒子,你想吃什么,我让你嫂子给你做。下次给你带来。”

寒子想了想,说:“哥,你给我带些花种儿和花土来吧。”

“怎么,还有闲心养花儿?”我疑惑地问。

“是呀,反正在这也是闷着,不如找点事情做。”寒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那好吧。”我扶寒子躺下,就匆匆地离开了。

日里,我比较喜欢养花儿,所以,对我来说,搞到一些花种儿和花土并不困难,几天后,我就搜集了一些给寒子送过去。

从此,寒子就因陋就简地在病房里种起了“小花园”。寒子把那些打针输液用的瓶子收集起来,在里面填上土,把花种儿撒在里面,然后,把它们放在病房里靠近南面窗子的暖气片上面。从此,寒子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天天呵护着这些小生命。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子给它们通风。太阳出来了,就把它们挪到阳光照得到的地方,随着阳光的移动,一天中,他不知道要移动几次那些瓶子。还要给它们浇水、松土。一向笨手笨脚的寒子俨然成了一位细心的“花匠”。

十多天后,我到医院去看寒子,寒子兴奋地告诉我,瓶子里的土开始松动了,怕是种子要发芽了呢。我细心地看了看,果然,那瓶子里的土个别地方已经稍稍凸起来了一些。

一个多月后,我又到医院里,那些“小花园”里已经是绿蒙蒙的了。寒子高兴地对我说:“你瞧,很快,它们就要开花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寒子经历了他的第一和第二次手术,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不过。手术还算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寒子始终没有放弃侍弄他的花草儿。

几天前的一个深夜,寒子忽然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寒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哥。我的花儿开放了,我的春天来临了!”

“春天?”我瞟了一眼外面舞动着的雪花,一时竟无言以对。

短暂的沉默后,寒子说:“哥。其实,诊断结果一出来。我就知道了,而且,我也知道我不会挨过明年春天。”寒子说,“但是,哥,我知道我不能离开。我是家里的一片天,林芳还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孩子也还在上学,我怎么能说走就走了呢?”

稍微顿了顿,寒子接着说:“哥,一开始我就想好了,我要和命运做斗争,我要活下去。我不仅要活到春天,还要活到夏天、秋天,而且,还要和林芳白头到老!”

寒子兴奋地说着。此刻。他没有悲伤,也没有难过,言语中流露出的只是活下去的激情和勇气。最后,他说:“哥,我的花儿开放了,我的春天已经来了!”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诸位同事

你们好:

我叫董慧慧,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孝为先,做个好媳妇。

我是一位护士,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原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在恪守护士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我尽最大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根本,更能增加家庭幸福和睦的氛围。我抱着真挚诚实的心面对长辈,自然收获的是家庭无限的温馨。我有了儿子,年近花甲的婆婆帮我照看孩子,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我承揽了大部分的家务。其实从我走进这个家门的第一天起,我就抱定了做一个好媳妇的想法。我老公兄弟两个,公婆为了给大儿子结婚就已经举了债,又为我们买房做了按揭,我和老公结婚后,为了减轻公婆的负担,我主动承担起偿还房贷的责任。

公公是一位乡村教师,已接近退休,身体也不好,患有胆囊炎,高血压,关节疼等慢性疾病,仍需要我的照顾,每年我都要带他去医院体检,给他讲一些健康养生的方法,为了鼓励他进行力所能及的健身活动,我给他下载了健身的“咕咚”软件,公公练得颇有兴致,谈起咕咚来,有说不完的话,真的是恋上“咕咚”啦。现在,公公的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关节也不疼了。至于家务活我更是当仁不让,从我进门那天起,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我全包了。即便是和两位老人分居的日子里,我也依然这样照顾着他们。曾有朋友这样说我,“你傻吧,他们自己能干的让他们自己干。”但我还是这样傻傻地坚持下来了。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的承担对老人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公公婆婆没有女儿,我一身兼二任,既做媳妇又做女儿,特别对公公婆婆,更需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为公公婆婆添置衣服。每逢父亲节、母亲节时,在送去礼物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发微信,聊上几句温馨的祝福,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有一次我为公公买了一件棉衣,不知合不合适,为了放心,我帮老人试衣服,婆婆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念在嘴里,“好媳妇啊!”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与其在老人去世时讲排场,大操大办,让老人享受“哀荣”,还不如孝在平时,妥善安排好老人的晚年生活,使其老有所养,颐养天年。

两位老人年龄大了,意想不到的事时常发生。有一次婆婆不慎跌倒,摔伤了胳膊,除了吃药,每天需要熬药水热敷胳膊,这自然成了我每晚必不可少的工作。婆婆病了,心情自然很不好,我就尽力给她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在她的房间里,我每天都换上一束她喜欢的鲜花,放一曲音乐,变着法儿给她做好吃的,地板拖得很干净,房间收拾得整洁、光亮,没有异味,让婆婆觉得既温馨又舒适,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丈夫老家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由于早年积劳成疾,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毛病,每到冬天就咳嗽的厉害,喘不过气。去年冬天,奶奶的哮喘病又犯了,我知道后,就把奶奶接到到医院,检查、拿药、打点滴,安顿好奶奶,悬着的心才放下。所幸的是医生的及时抢救,奶奶的哮喘病度过了危险期,住院期间,我每天利用上下班的间隙去探望、护理,病痊愈后奶奶说,“我感觉这次是不行了,过不去这个坎了,幸亏有你在,否则......”公公也感激地说“多亏了慧慧了!”一旁的老公,脸上更是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5篇

七旬老伴“出轨”了

65岁的李护理师已经退休多年,她早年因生育、抚养儿女过累,加上营养状况和医疗条件差,染了一身病,20多年前就做了子宫全切手木。可她的丈夫虽73岁了,但身子骨强健,仍有性生活的要求,以至李护理师无法满足。老两口开始是争吵,后来发展到打架甚至闹离婚。

在我办公室,李护理师哭诉着说:“我不能容忍的是,他在我这里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后来竟然与54岁的保姆上床了!”

面对泪流满面的李护理师,我应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支持她与丈夫离婚吗?不,我还是决定从实际出发,向李护理师解释性学知识:身体健康的73岁男性还有性能力,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在一定时段、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性饥饿”。克制能力差者,就会出轨。经过调解,李护理师才明白,也许自已的看法有问题,而老伴的某些需要是合情合理的。经过生活方式的调节,老两口恢复了往日的和平生活。

六旬父亲染上淋病

66岁的退休干部老刘,每天早晚都坚持锻炼,身体素质特别好。老伴过世后,他向两个儿子提出:“平日你们不在家,我想找个老伴,一个说话的伴,能吃上一口热茶热饭。”可是,固执的儿子、儿媳怎么说也不答应。

为此,老刘多次请我出面做做两个儿子的思想工作。我就去了,谈到他父亲想找一个老伴的事,大儿子说:“父亲都66岁了,就算能活到80岁,也只有14年。等老爷子身体不好时,给他请一个保姆,不是很好嘛!找什么老伴呢?这不是给我们丢脸吗?再说了,老人赡养、日后财产分割都是麻烦事。”

我微笑着摇头说:“你啊,还没理解到那个层次。挑明说吧,你老爸还有很强的生理需求,他想找个老伴,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

大儿子听后大笑:“肖主席,你在开玩笑吧!我今年40岁,对那事都没兴趣了,半年也不与妻子亲热一次。我老爸都66了,还有那功能?”

我认真解释说:“人存在个体差异。你当老总,工作、精神压力大,分散了性生活的注意。而你老爸身体那么好,退休后各种压力都解除了,性生活需求强烈起来,是非常正常的。你们兄弟俩考虑一下吧!”说完我就走了。

我的劝说没有成功。后来的三年,老刘对性生活越来越向往,实在“饿”得慌,就跑到洗浴中心按摩房找小姐吃“快餐”。一不小心麻烦就来了,老刘患上了急性淋病。

这事传到了大儿子耳朵里。他叫上弟弟一起回家找父亲算账。老刘一点也不隐瞒,不待儿子开口训斥,便诉苦道:“你妈不在了,我也是人,也需要正常的性生活……”

两个儿子一时语塞,第二天就陪父亲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治愈回家后,老刘看着房子还是空荡荡的,又开始苦恼了。两个儿子这才意识到,确实该给老爸找个伴了。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6篇

所以,不要等到40岁以后,才拖着拉杆箱去斐济。现在,就背包出发去属于自己的美岛……

薄荷岛

从热带丛林跳到海底断层

在马尼拉结束了第一次睡机场的难得体验后,我坐着菲律宾航空的飞机直飞塔比拉兰市,这里是离薄荷岛最近的机场。

薄荷岛原来叫Bool,是16世纪光临的西班牙人用大舌音误发成了现在的名字。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薄荷岛又相继被美国和日本占领,但薄荷的原始美好像永恒不变――白色的沙滩,清澈的海水,葱郁的热带植物,还有悠闲如画的乡村生活。它还是菲律宾的第十大岛。岛上有古老的教堂、盟约纪念碑,还有全世界最小的猴子――眼镜猴。

到达后的第二天,便开始了此行的重头戏一前往薄荷岛旁边的小岛巴里卡萨岛浮潜。巴里卡萨岛离薄荷岛有45分钟航程,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大断层,一边是只有不到一米深的海滩,而另一边就是有1000米大落差的海底断层,不愧为世界十大著名潜水胜地。

刚刚开始浮潜的我就被海底世界的美丽深深震撼了。近在咫尺的地方就有壮丽呈玫瑰形状的软珊瑚,一丛一丛格外巨大而且艳丽;同时还有各式鲜艳的热带鱼点缀其中。在潜水教练Tinsay的指点下,我还看到了只在《海底总动员》中看到的永远不肯离开家的尼莫――小丑鱼,还有一对对的神仙鱼,不计其数的蝴蝶鱼、黑炮弹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热带鱼。Tinsay多啦A梦般掏出了他准备好的鱼眼睛(一种诡异又吓人的鱼饵),递到我手里,各类鱼就围绕到了我的身边。

我们接着前行,不一会儿就到了著名的海底大断层,突然感到右半边的身体还在浅滩的暖流中,而左半边的身体已经被包围在断层的寒流中了。在寒流暖流的交界处,水下的光线会发出一种奇妙的折射,想必这是深潜下去的人们不容易察觉的吧。上岸后我终于明白为何有这么多人痴迷于潜水,甚至他们会追着潮汐跑遍全世界。相信只有亲眼见过才知道海底世界是多么神奇。

如何去:听说去长滩岛的人太多,所以我改为从马尼拉直飞塔比拉兰,就是薄荷岛的首府。菲律宾航空的机票非常便宜。住宿方面可以选择住在海边或者市里,住在市里除了没有海景房外,就是需要早起1小时,坐着摩托三轮车赶到海边出海游玩。

住宿:经济型nisa traveler inn,600php/每晚。公共卫生间,冷水澡。

交通:租本地tricycle来往市里和海边。

餐饮:市里旅馆周围很多小饭馆可供选择,也可以去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

宿雾城

从本地菜市场体味生活

结束了薄荷岛的浮潜之旅后,我到达了宿雾。宿雾是菲律宾最早开发的城市,被誉为“南方皇后市”。宿雾市至今还有一些早年麦哲伦的遗迹,如建于1521年的麦哲伦十字架。

我企图依靠自己的力量步行去看看今日的十字架,漫步在宿雾的街头,才发现这个城市用“散淡”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没有车水马龙的大道,大家好似都和我一样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街头。而街头的三轮车司机或者卖食物的小贩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坐在阴凉地方聊天或发呆。当一幕繁华景象闯入我的眼帘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到了宿雾最有名也是最大的Carbon市场。

逛本地市场才能看到当地的普通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才能感到真正的踏实和放松。即使作为一名异乡客,也会从心底生出一种莫名的归属感。难道你不觉得蹲下来和当地人讨教下如何辨别新鲜鱼类的小窍门,是融入本地人生活的真正乐趣所在吗?

虽然语言不通,小贩们仍然热情。这里的市场无所不包:蔬菜、水果、鱼虾,日用品甚至工艺品……一位英语相当流利的小孩主动当起了我的导游,告诉我这里是宿雾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称为宿雾的后街。而且附近山区的各种新鲜食材都会第一时间运到这里出售,品种繁多到看不完、叫不出、记不住。不少本地人认为我要在市场里寻找什么,都主动过来询问帮忙。他们的生活未必富裕,有的甚至相当拮据,但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真切感到那种我们为了追求“鸡第屁”而早已失去平和的幸福感、满足感。

天色已晚,我搭上吉普尼往旅馆驶去。我爱这种时分,夜晚,最能透露一个城市的性格。

如何去:从薄荷岛坐船2个小时后就可以到达宿雾,非常方便。

住宿:updown城区的c'est lavie pension,750php/每晚,标间。

餐饮:在c'estla vie pension附近,有个Mango plaza里面有一些饭馆可以选择。如果想吃点素菜,可以去persian papate吃印度菜,因为对于一个嗜肉如命的国家来说,很多饭馆只提供肉+鸡蛋,所以这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穷游宣言

在路上的时候,心灵和精神每天都得到极大的丰富,要忙于接收各类旅游资讯、沿途风景,解决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真的没有太多脑容量来想物质层面的事情。而身体好像也慢慢听从了心灵的支配,觉与感都逐渐敏锐、灵活,不像在城市里那般愚钝。于是对吃、住、行的要求都降到最低:能吃饱饭,有个地方能歇脚入睡,就心满意足。一路下来,有时也惊讶钱花的不多,但玩得很好。谁说去海岛一定要住星级宾馆,大啖名贵海鲜?

爱妮岛 孤绝海岛上想到爱

在宿雾流连了两天后,我启程飞去巴拉望群岛的公主港,然后转车去EL NIDO,也就是爱妮岛。每天发往爱妮岛的班车只有7点和12点两班,如果赶不上的话,就必须抢先在旅行社发往爱妮岛的小巴占上一个有限的名额。

巴拉望群岛位于菲律宾的西南部,爱妮岛则在巴拉望的北部。岛上的石灰岩经过常年侵蚀,令爱妮岛满布悬崖峭壁,奇峰突出,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划着小舟穿梭其中,常常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就连爱妮岛的宣传语都是这么浪漫诱人:爱她就带她去爱妮岛。难怪爱妮岛的“众神之岛”Miniloc与“太阳之岛”Lagen都充满了阳光与神秘感。

找好住处后,我预订了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路线――由旅行社安排出海环岛游并包括午餐和浮潜的套餐。第一站是爱妮岛最最著名的礁湖和“神秘沙滩”。礁湖其实就是在海上的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当把船驶进里面,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海中有海。所谓“神秘沙滩”,就是那些隐藏在巨石中间的沙滩,有日寸这些沙滩只能在巨石下某处缺口潜水进入,四周由岩石环绕,中间却是巨大的棕榈树和白沙滩,如果没有当地人带领,外人根本不会知道。

出海归来,走在爱妮岛的小镇上,能感觉出这个小小渔村早年生活的种种痕迹。街道很窄,只有三四米宽,走起来倒也惬意,民居一律都带小花园,基本上每家都种植着色彩鲜艳的花,当然也少不了翠绿的树木。这里没有喧嚣,也不用躲避东南亚无处不在的摩托,很多情侣都牵手在这里漫步,寻一个望海的咖啡馆看潮起潮落。

如何去:从宿雾坐飞机到公主港,经公主港转车前往爱妮岛。注意,如果你的航班中午才到的话,基本赶不上每天发往爱妮岛的2班大巴。如果又不想在公主港停留的话,就要马上冲出机场找个旅行社预定一个小巴名额。他们会在每天下午有一班车发往爱妮岛。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7篇

其实,荒木性格和生活背景的几个因素决定了他的拍摄风格和题材,而这些因素至少没有办法被任何人所模仿和复制。荒木在他的《荒木的荒木》(Araki by Araki)中对自己的摄影经历与题材风格之间的关系作了自白。他上世纪60年代的系列作品《Satchin》奠定了他受当年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风格影响而延续至今的街头或现实场景中注重普通人物的抓拍形式,而那个系列中的小孩Satchin也就是他自己的童年写照。另外两个影响他风格的因素分别是为逝去的母亲和年老父亲拍摄肖像以及童年在东京吉原的生活经历。他对母亲的美好记忆,使他在拍摄母亲遗容时,刻意地从构图上框取他理想中的母亲形象,而对于父亲的苍老变化,他也刻意地去掩饰那满面皱纹。过世的母亲和苍老的父亲教会了他如何去框取和表现自己理想中的主体。他在提到自己童年成长的吉原,那里的风月场所和无名氏的掩埋地“都飘散着风尘女的味道”。吉原是他童年的游乐场,“所以我从小的生活就充满了死亡和。我也无能为力。五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经历注定了你的一生。”

心理学里有一个现象叫“投射”(projection),这是一种人们用来抵御一些不安事态的自我保护心理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一个人在感觉不安或困惑时,把事由归结于被投射的对象,从而释放自我的负疚或缺憾。在与摄影有关的艺术视知觉活动中,这种投射机制的运用,反映在艺术家通过表现的主体和形式,把自己记忆深处的困惑或理想投射到作品的表现形式上,而观众对于作品的诠释也成了观者自我心理解惑的投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亨利・默雷(Henry Murray)和他的同事在1938年做过一个叫“主题知觉测试”(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的实验,他们让被试者给一幅意义模棱两可的图片编一个故事,观者试图重构各种情节来诠释他认为的图片应该承载的故事,而这种尝试揭示了观者自身的生活经验、记忆、不安、情感、需求和渴望的丰富信息。其实在摄影中,每个摄影师和观者也都在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困惑投射进照片里,通过这种投射机制,使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解脱实际生活中或者早年记忆里承载的困惑和想象。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复制或模仿的,而摄影风格就是那个摄影师个人经历累积的印痕,不同的经历留下不同的岁月留痕。经历的不可复制性也就是风格的无法复制性,犹如荒木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在吉原的成长过程,一点一滴都是他以后对女性题材超乎极致表现的心理投射源,这种投射效果很难在另一个摄影师身上发生。对于观者来说,如果对艺术家的身世经历无所共鸣,诠释和重构艺术作品背后的投射基因更是一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就荒木的摄影来说,想再复制或模仿荒木的风格恐怕就是一种邯郸学步的可笑之事。

摄影在形式上简便快速的可复制性,往往造成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廉价错觉,这种错觉在摄影技术优化和简化同步并进的潮流下,更加使拥有相对昂贵器材的摄影人在翻看了几本画册后,就向意欲模仿的摄影家叫板了。如果一个摄影人想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摄影家,那么对任何一个前辈作品个案的深入研习,都有可能压抑摄影者自身通过自我作品的投射去表现自我主题的创造性。但这并不是说摄影画册的研读是一个多余的过程,只是这种研读不是为了追求照片画面上的形似,而是为了解读那个摄影师的个人经历与其作品的成因关系,就像阅读任何一本书一样,为的是通过个案去解读现实社会的多元和复杂性,一个认知世界从而丰富自我投射技巧的过程。

我的早年生活范文第8篇

首先,母亲有一个科学的生活方式。母亲晚年生活很有规律,夏天早上6时半起床,冬天迟一点,但都是晚上8时左右上床,不起早不带晚,不管晚上有多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她也绝不肯打乱有己的生物钟。虽然早年在市井社会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未沾染不良习气。左邻右舍那些老姐妹们几乎没有一个不抽烟的,有的还烟酒双管齐下。我的父亲抽水烟,50岁就患上肺气肿,64岁就过世了,惟有母亲“出污泥而不染”,她不碰烟,不沾酒,渴了喝几口白开水,累了躺在藤椅上“且且腰”。在膳食方面,玉米糁、菜糊面、荞面饼、山芋粥之类是她老人家的最爱,而坚决拒绝大肉、大鱼、大油、大糖,无论多稀罕的山珍海味也只是动一两筷“尝尝”而已,她常说的一句话是: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特别值得炫耀的是我们家饭桌上常常绿意婆娑,野菜飘香。就说吃粥的小菜吧,不是炝萝卜,就是拌蒲芹叶,不是烫大蒜叶加花生米,就是拌胡萝卜缨子,不是盐渍香椿头,就是荠莱拌虾米…一随着时节不断翻新花样,反正大半是母亲的杰作。

母亲有一双闲不住的手。母亲认为,人还是手有点事做做好。于是,淘米洗菜她抢着去,洗衣机一停她抢着晾衣服,衣服一干又抢着去叠;夏天摘藿香薄荷叶送给女儿、孙女泡茶,冬天哪家包春卷、包饺子她就去帮着拣荠莱做馅儿,她包得又快又好,一眼望去如同机器做出来的一样;女儿、媳妇织毛衣,她帮着绕毛线球,仅仅是帮我那口子绕的毛线球就装了两大筐!母亲是有事抢着做,没事找事做。当年,我们家祖孙三代八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母亲一双手一针一线缝制的,真是从“眼睛一睁”忙到“晚上熄灯”。

母亲还有一个“话疗”的好方法。中医自古就有“话疗”的说法。与人说说话,聊聊天,确实能解闷祛火,释放了心中的块垒,分散了注意力,平和了心态。所以,母亲每天都要一步一步地下楼去,和楼下小店老板娘、邻居们说个话,聊个天,东扯西拉,中心话题是没有的,图的就是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母亲从不打牌,少看电视,她把时间大都用在和人交流沟通上。平时,不是上女儿工作的医院,就是去孙女上班的新华书店,反正,医院的人、新华书店的人全都认识这位常带小食品给他们解馋的慈祥奶奶;要不就是三天两头回到我们原先居住的老巷子里去找老邻居说个悄悄话。

母亲有一颗永远绚丽的爱美之心实在难能可贵。母亲个子不高,精明能干,年轻时秀丽端庄,年老了也是清清爽爽。母亲心灵手巧,小时候,我们身上衣服补钉都打在里面,外面看上去挺顺眼,母亲做事从来就是:做,就要做好、做美。所以,巷子里的人都啧啧称道:陈家的孩子走出来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母亲非常爱花,她时常摘些野、野蔷薇之类回来插瓶,或者向熟人家要些月季、桂花、腊梅、一串红什么的,反正一年四季,我的书桌上少不了新鲜艳丽的瓶花,我们家小小的客厅里总是飘逸着清新的花香。母亲说,没事看看花,眼睛也舒服,心情也亮堂。母亲还喜欢让我们带她去公园,徜徉在鲜花绿叶之间,在大自然中,母亲似乎一下子就年轻了许多,笑容也显得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