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南春课件

江南春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江南春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1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都着眼于发展科技,培养科技人才。而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着眼点又聚焦在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上,今天的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能否为明天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而在我国,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激烈的竞争告诉我们:优胜劣汰。这就需要广大公民具有一种更强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

因此,国际大环境的要求,我国小环境的需要,都在迫切地向我们宣告:时不我待,行动起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下面谨将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点滴经验做一下粗浅介绍,供同行商榷。

一、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下力气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始终保持一颗灵动的心。

营造自由的思维空间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出现答题错误的同学,要有一颗通融的心,要使每位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与期望,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是智慧的翅膀,让学生动情地想象,可以使人的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认识局限,透过“有限”深入“无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古典诗词,教师更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体会、领悟、欣赏。教学杜牧的绝句《江南春》时,我先范读了一遍,让学生粗略地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春天的特色,然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春天的图片,同时播放一段民乐《姑苏行》,我提醒学生注意看课件,随着《姑苏行》乐曲的播放,想象江南三月那醉人的春色,配合乐曲的节奏,我动情地叙述着:“江南三月,草长莺飞,诗人漫步在江南的田埂上,小路上,河湖畔,依依杨柳,掩映着朵朵红花,轻轻地溪流环绕着小村,美丽的城市静静依偎在大山的怀抱里,春风拂着酒店外高挂着的酒幌……不知什么时候,春雨悄悄的降落了,在这迷蒙的春天里,作者又见到了什么呢?……”学生们顺着我的叙述,默默地想着春天里美丽的大自然,沉浸在美丽的遐想中,接着我又提示学生,回想一下我们北方的春天有哪些别具风格的美丽的特征,学生们争相举手:绿油油的麦苗,盛开的桃花,微风吹拂的柳枝,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河水,贵如油的春雨……想象生动,描述具体,且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从而理解了诗人流于笔端的诗句的美丽的意境。

三、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回答问题

提问法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启发性,因此是开启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用好提问的关键有二:一是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提问,适时地提出问题,二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地回答问题。而后者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近几年来,在语文课上,我时刻注意不失时机地,尽可能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和享受成功快乐的机会,并努力通过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认识发现其闪光处,表扬多于批评,批评力求含蓄。具体做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禁止对学生的回答提出批评性意见,也就是暂缓评价。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在有些语文课上,一旦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与教参上的答案不一样,教师立即予以纠正,这种做法只能是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第二,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当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完善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我常常这样讲:“刚才这位同学讲得不错,谁能讲得更好”。既评价了回答问题者的答案,又能继续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有时候我用“谁能继续补充”来暗示同学们继续思索,力求得到问题的完整答案。对于错误的回答,我绝不单刀直入加以否定,而是以“请你坐下再想一想”,转而启发其他同学:“有没有想法和他不同的?为什么?”既暗示了他的错误,又努力通过后面的同学的新的看法,帮助他了解错误的原因。

第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到各种想法,甚至是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离题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对问题的回答是与众不同的,甚至是离题的观念,对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适时启发,而不能作为异端,大喝一声一棒打死。有一则这样的消息,美国宾州朱利亚塔大学目前专门为该校左撇子设立了一项奖学金,这项奖学金的赞助人玛丽·帕特莱早年毕业于该校。据她本人称,她当年在学校读书时因为是个左撇子而吃尽苦头,正因为如此,她特地在母校为左撇子学生设立一项数额为24000美元的奖学金。仔细想来,帕特莱可以说是良苦用心,她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不要总是试图匡正别人的非正常行为方式,给左手保留一份创造的权利。

四、善待学生的质疑

在语文课上,更为常见的讲课方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总结,于是便出现了所谓满堂问的课堂情景,这并不完全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更应该提倡学生质疑问难,而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敢问。而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的每个问题,我都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的,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甚至是批评学生;对他们所提的问题,我都认真对待,绝不敷衍了事,草草应付,总是心平气和地平等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一时搞不清的问题总是记在心间,此后想方设法帮学生解答。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2篇

展望21世纪,审美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将审美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着眼于有利于营造促使人健康的社会教育氛围,已经成为社会教育发展改革的一种趋势。

审美教育美其名曰美育,指教育者按照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审美因素,激发受教者的审美经验,进而培养、陶冶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完成塑造“感性的人”的教育目标.审美教育的功能可分为四点:以美冶情,升华审美情趣;以美启真,启迪智慧;以美储善,感知并培养道德情操;以美健体,感悟生命价值的追求.随着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深入,审美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初步的审美情操的培养上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缺陷或问题也逐步凸现出来,这主要是表现为传统教育思维、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造成的美育“缺失”或“偏差”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在教学方法方面,由于没有客观标准的参照,部分教师对课改与审美教育内涵的理解有所偏差,教学课程有形式主义倾向,如有些课程多媒体技术使用过于频繁甚至滥用,干扰教学主题,教学目标主次混淆.其次,教学模式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审美教育往往变成教师的单人秀,教师的个人分析取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最后,教师自身审美素质的培养提高也是审美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生动、直观、感性的美感形象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感官体验,弥补其知识积累和阅历的不足.小学语文的基础性特征要求其审美教学须以美的外在形象为手段,具体表现为两点:客体文本所体现的音韵美、人物形象美、作品结构美等;主体教师所表现的语言美,情感美等.这些美感形象主要依托于两点进行营造和实践:充分挖掘文本美感因素.文本的利用发掘就是要为学生找到并展示审美激发点,构建审美主体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和进一步探索.如诗词就具有极强的美的客观性和形式规律,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都有助于审美主体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审美意识的升华.以贺知章的《咏柳》为例,“碧玉”、“绿丝绦”“春风”等都充分勾勒出初春杨柳的形象美,“赋物入妙”,引人入胜.创设引入美感情境.审美情感极易为美丽的情境所触动,文本阅读中,美感因素或为愉悦情绪、或为慷慨激昂的壮士情怀、亦或其它情绪所启发引起.《碧螺春》一文中所描绘的动人画面、流淌的音乐、整齐的朗读声都会引发学生对江南春色的美好向往.教师对音乐、多媒体课件的合理搭配运用,都可以将语文教变味轻松享受的欣赏过程,让学生在知识的消化吸收的同时陶冶情操、美化情怀.美在本质上是多元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的生命力源于审美活动的个性化.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世界使其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成人大相径庭的思想,而越是这种奇思妙想,越是创造性的思维和表达,越能体现出文章的美感所在.而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学就是要学生用个性体现和主观表达来完成其对文本的理解,如在《碧螺春》中采茶一节的阅读中,学生们评价江南春色之美也是从多种角度着眼的,有朝霞灿烂之美,有晨雾朦胧之美,也有晨光微熹的温柔之美,这种脱离了标准答案、固定思维的桎梏,个性、情感的展现流露都是文学生命的丰富性、多义性的理想体现,也是审美教学带给学生更多更大创造空间的目标所在.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带给学生美感意境、个性发展的审美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知识、形象感知的不足,教师要考虑到保持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词语的整体把握,最终实现内容结构的整体回归.。

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不仅要依靠美感营造、个性发展和最终的整体建构,同样需要师生间的交流和对学生自由感悟的宽容,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使语文审美教学真正成为精神享受的教学.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3篇

一、诵读吟唱之时,巧用多媒体激情渲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引导学生多读,读中入境、读中悟情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当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发挥多媒体朗读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优点渲染激情,烘托课堂气氛。如教学《暮江吟》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一物多能”的特点,一边展示诗中描绘的景象,一边播放悠扬的乐曲和声情并茂的朗读,鼓励学生跟着多媒体进行反复练读,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培养学生掌握读的技巧,并在读的过程中走近作者,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古人常常把一些好诗、好词谱写成曲,广泛流传。现在,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播放谱曲成歌的诗文,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跟着多媒体一起学唱,学生唱得高兴,学得快乐,很快就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体会到了诗中的感情。

二、品字析句之时,巧用多媒体对比体会

古诗词讲究“炼”字,一字一词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琢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关键的字词进行品析,才能深刻理解诗意,了解诗境。这时我们就能利用多媒体的自身优势,把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形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对比体会,从而发现和领略到古诗文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

如古诗《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就用得格外独特。课堂上,许多学生就有了疑问:“老师,太阳应该照在江上,为什么是铺呢?”这时,我没有多讲,而是用多媒体课件将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去品味、思考:浩淼的江水静静的流淌,如血般的残阳半隐在群山之中,将最后一缕光芒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红的一半是青绿色的……学生细心欣赏着画面,轻声地讨论,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缘由:夕阳斜照在江面上不就如同“铺”在江上一般吗?一啊,诗人遣词用句可真精妙呀。

又如执教《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我先让学生将“绿”换成其他的词,然后让学生说说诗人为什么要用“绿”而不用其他的词。就在学生欲言而不能,欲语而又止的情况下,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江南春天秀丽的景色制成动态的画面:小草破土而出,树枝爆出嫩芽,柳丝轻拂……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大声的嚷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绿’字把春天写活了。”

三、展示情境之时,巧用多媒体营造氛围

古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而我们现代教学则强调“胸中自有境,入境始觉亲。”如何将“诗中画”转换成“胸中境”,多媒体课件就能发挥它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画面逼真、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如教学《示儿》这首诗时,我依照想象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昏暗的烛光,床上躺着奄奄一息的老人,他艰难的伸出手臂,仿佛在述说着什么。床边跪着一个年轻人,哭着聆听老人临终的嘱托……当课件出示之时,悲伤的乐曲也缓缓的响起。学生的心仿佛一瞬间被揪住一般,无数个疑问油然而生:“这个老人是谁,他在说什么?”“年轻人又是谁,他听到什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走进了诗中的意境,情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我把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思维紧紧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启发想象:“通过读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相机展示出多彩的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延伸到远方,路旁挤挤挨挨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此时此刻,学生仿佛与诗人一起走在江畔的小路上,欣赏春的灿烂多姿、生机勃勃,一起抒发对春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美的诗意、美的诗境、使学生瞬间与诗人、与文本产生了思想共鸣,得到了美的享受。

四、空白回味,巧用多媒体启发想象

古诗用词精炼,有许多地方诗人言而未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来弥补空白。这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想象与思维的桥梁,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诗境的体会。

如《游园不值》这首诗,诗人只用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点到了春天的到来,至于园内是怎样的景色却只字未提,留下空白之处供人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能说出一些,但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激发学生内在感受和丰富想象,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激活,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去思索、去描绘,不仅弥补了诗中的空白,而且使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得到了智的启迪、美的享受。而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则把问路人和稚子的样子、动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路人与稚子的对话补充完整,学生一边看着课件一边模仿当时的情景,很快就人情入境,感受到了稚子的有趣。

五、思维拓展之时,巧用多媒体丰富积淀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促进;语文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促进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媒传”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 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多媒体融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利用媒体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电教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雅的音乐) 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 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漂亮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漂亮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1.2 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气。实践证实,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 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1.3 运用多媒体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作文使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训练不好,将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爱好,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专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欣赏录像,欣赏范文,模拟修改,互相传阅等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留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我们尝试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配上音乐让全体学生欣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自然地提高了。

1.4 运用多媒体可以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练习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多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2 多媒体深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5篇

一、以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实各不相同 。

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从而使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例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充分感知,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到: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发挥想象

把一幅幅内心的图画用线索贯穿,不仅需要学生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更需要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故事串讲、小作文等。

例如:我们可以先以故事串的形式讲述《江南春》:

师先引入: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诗人杜牧来到美丽的江南,他看到……甲同学,你来说。

生甲:一路上长满翠绿的柳树,开满了鲜艳的红花,听到鸟儿唱着轻快的歌儿……

师:很好!乙同学……

生乙:这里环绕着小山和小河,微风吹来,掀动起酒馆的旗子,在江南烟雨中,诗人遥望见一座座古代的寺庙……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

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四、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教师通过电脑课件、挂图、书面文稿等形式展示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欣赏、阅读这些资料,获得初步认知,以便读顺诗文,读出诗句的轻重缓急。资料的内容可以是诗人生平及诗作背景,可以是诗中蕴含的画面,也可以是疑难字、词、句的注解。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可以通过观察白鹅鸣叫的神态以及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等,让学生很自然地就领悟诗中之意。“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上下互相映衬,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6篇

一、音乐渲染,激发美的心境

弱智儿童生性好动散慢而且情绪难以稳定,一段好的音乐不但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稳定他们的情绪,还能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乐学好学的良好心境。

1.运用背景音乐,营造美的氛围

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乐曲民谣,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诗人细腻丰富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组合起来,将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不仅能渲染诗情,在课堂上营造美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精妙。

比如袁枚的《听见》,描绘了夏日午后作者所见到的一种富有童趣的情景,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诗意相协调的钢琴曲《牧童短笛》。那优美动听的曲调、欢快和谐的节奏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一个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树林间穿梭漫游的天真无邪、调皮可爱的牧童形象跃然于孩子眼前,使孩子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选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倾听,领略青山秀水的诱人景色,融入到诗歌所描绘的美妙境界之中。

2.利用配乐朗诵,感受美的韵律

古诗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适合朗读吟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画面、符合诗境的音乐配以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让他们身临作者之境、身受作者之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消化成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比如在指导朗读《江雪》时,在学生基本了解诗意、体会诗境的基础上,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去感染学生,让他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当他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寒江独钓”的画面时,开始让学生侧重听录音在朗读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的处理。通过配乐朗读录音的示范,学生逐渐明白了什么地方读重,什么地方读轻,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又一气呵成。在多次尝试并基本掌握了读的技巧基础上,再让他们跟着录音一起吟唱,孩子们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使他们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了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二、画面展示,表达美的感受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练,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对美的感受提供了很大空间,加上弱智学生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的特点,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的感受,并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美感。

例如骆宾王的《咏鹅》,描写了鹅的色彩、形象与动作等等,由于弱智儿童想像力不足,加上平时缺乏知识积累,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我根据诗意准备了活动的幻灯投影:亭台楼阁杨柳依依,一个孩子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撒谷粒。图中鹅的身子与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依据,使他们轻松地踏入诗歌意境。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结合画面说说鹅的形象,他们就显得兴致勃勃并且滔滔不绝了。

又如袁枚的《所见》,在教学时我播放相关课件: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从林中传来知了的叫声,儿童马上闭紧嘴巴从牛背上跳下来。这时,我问学生:你想不想到那个树林中去呢?你想去干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跟牧童一样骑在牛背上唱歌”,有的说“我想去捉知了”,也有的说“我想到树林子里乘凉”。于是我又问:如果你就是那个牧童,你会唱些什么歌,还会做什么事呢?于是,孩子们又列出了很多表示高兴的乐曲,还有人说“我不去捉知了,我要跟知了做朋友”。这样,利用课件和教师的引导,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中积极地发现美,深深地体验美,真切地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景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美的境界

古诗语言精练,一字一词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所致,具有妙不可言的效果,因此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是学习古诗的要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大多采用“串讲法”,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按照讲解记录以应付考试。这样弱智学生的兴趣被扼杀,思维被束缚,他们的智力非但得不到发展,感情也为之窒息,更谈不上对美的理解与感悟了。这个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具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理解、推敲、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逐步进入了信息时代。下面结合我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多媒体来充分显示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

很多时候,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且难度较大的知识在老师的讲解之后,学生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以及生搬硬套。如果借助多媒体的使用,很多知识将会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最终的接受和吸收效果也会更好。

老师在进行课堂讲解之前,必须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对于电教媒体资料的合理优化选择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工作的顺利完成包括以下举措:首先,需要非常熟悉教材本身的内容,这就决定了老师必须对教材做一个充分深入调查与研究,并且进一步明确教学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教材当中的一些重要且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其次,确定解决上述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教材中的那些重要且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最终能够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最后,多媒体材料以及教学方法确定以后,对于多媒体的选择成为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只有选择好电教媒体,才能确保教学的最终效果。通过上述的举措,最终才能使得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容易激发;但对于一些写景的文章、写物的文章、说明性的文章、说理的文章,有时仅靠教师的语言则很难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葡萄沟》时,教师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个活动画面:(1)秋季葡萄沟的葡萄架上挂满了大串大串的葡萄,那水灵灵的葡萄真惹人馋,新疆人民坐在葡萄架下一边乘凉,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葡萄(配上优美的音乐)。(2)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就被激发了出来。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四、多媒体对于教材中情景模式的形象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追求的热情,进而促使他对于这一事物保持永恒的探索与研究。人们制作出许多媒体资料都非常全面而且多彩,内容极其的丰富,形式也很多样化,通过影像以及图片的主体功效,使得教学环境显得生动形象和灵活多变,从而克服了课本知识枯燥无味的弊端。因为多媒体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知识探索的激情和兴趣,不仅使得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很显然,心情愉悦地进行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与枯燥乏味地死记硬背相比较,前者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的轻松,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五、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词语、物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以解释的词语、比较抽象的物象、不易想象的内容,教师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其含义,有时即使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其含义。这时将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借助多种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理解新词语,感受新物象,体会其内容。

同样,在《葡萄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阴房”这个物象,无论教师怎样用语言描述它的样子,学生仍很难想象它的样子,这时就可用多媒体展示出“阴房”的样子,让学生真正看一看实物就可简单而又准确地理解这一词语。而对于课文内容之一的葡萄干是利用热空气的流动制成的过程,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这时教师仍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呈现给学生,教师无需过多的语言解释,几幅形象活动的图画,就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的印象。

参考文献:

江南春课件范文第8篇

一、认识微课程,

是做好课程开发设计的基础

什么是微课程?据教学论的系统观,“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以导学单、活动安排等资料,针对教学重难点、学生易错点所形成的课题,进行一系列的开发设计,最终形成小课程。微课程支持课内、课外的“翻转课堂”以及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模式,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教学手段,值得深入研究。

微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确定微课程主题设计信息化教案制作微课程

在理解了微课程概念,明确微课程设计步骤之后,就可以根据教育教学需求来设计微课程了。

二、掌握微技术,是做好课程开发设计的关键

“教学视频中没有人,只有一块写字板,上面有一堆文字、数字、公式等,用鲜艳的颜色做标注,配上解说;在部分视频中还会借助图片、影片等素材,利用拉近画面等技术,辅助学习者理解知识点。”那么,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一是可用普通电脑来开发课程。

除了电脑,还需要手写板、触控笔和带话筒的耳麦,并需要结合使用绘图软件SmoothDraw和录屏软件。在没有手写板的情况下,可利}Jppt课件,结合录屏软件(录屏软件有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专家、Snaglt等)来使用。Cam-tasia Studi0 6这款录屏软件,提供了很多方便实用的工具,可满足微课程制作的常规编辑。

案例1:田老师的微课程《江南春》

录制前。田老师想用罔或线来标注重要信息,以及将其中的一首诗放大。要达到这两种效果,可用ppt自定义动画来实现:插入自选图形后做擦除的动画,即可实现圈出重要信息的效果;放大被缩小的动画,即可把其中一首诗放大。

录制中。如果在ppt课件制作时没有制作标注效果,也没关系。录制中,可用ppt白带的画线功能来标注,也可用专门的画线工具(如ZoonlIt、Epic Pen等,Zoomlt 工具还具有局部放大和快捷键修改的功能),或者用录屏软件Camtasia Recorder自带的屏幕描绘工具。

录制后。即使前面这些技术都没有使用,录制后还能通过编辑技术来弥补。可用Cam-tasia Studio软件编辑视频,用缩放实现镜头的拉近,用批注实现标注。

除案例中描述的技术外,实践中还涉及诸如声音的大小、视频的截取等技术问题。

二是可用摄像设备来开发课程。

采用摄像机、相机、手机、DV或视频摄像头等摄像工具,可拍摄的对象有:实验、动作、白纸、游戏活动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

用手机录制,还需要支架、白纸、直尺、笔,录制过程保留了以纸和笔讲解题目的习惯。

案例2:诗情画意创想课程《鸟鸣涧》中,手机录制能完美呈现绘画过程。

手机摆放。①要注意演示过程不要被手遮住。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录制前应将手机位置调整到手写位置的左上方。

②要注意录制范围不要超出演示范围。手机屏幕周围有一圈黑色的透明边框,视频导入电脑后,发现黑色透明边框区域也在视频中,为避免重录,可利用Camtasia Studio中局部放大功能。

为视频添加字幕。视频在介绍鸟时,如有字幕显示能让信息表达更清楚。可利用Cam-tasia Studio的批注功能。

视频格式的转换。不同手机录出的视频格式也不同,使用时需要转换成网络上常用的流媒体格式。

三是可用平板电脑来开发课程。

平板电脑集手写板、录音于一体。像iPad里的软件Ask3、showme、Educreations或Teach等,都可以免费录制微课程。

Ask3、showme、Educreations这三款应用提供的功能基本相似,其中showme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可通过官网下载,导出的视频格式为mp4。而Teach与这三款应用不同,它类似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录制的课程可以通过drop-box、google drive等导出到电脑中,但文件格式ktl不是通用的视频格式。综合比较这四款应用,showme使用最方便。

以上技术各存在优势与不足。通过实践发现,在微课程开发的三种形式中,教师首选电脑录屏的方法,其次是手机录制的方法,而平板电脑录屏的方法极少被采用。

三、运用微课程,是课程开发设计的源点

将微课程运用于教学,是微课程开发设计的源点。我区搭建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微课程得以有效管理与运用。自主学习平台是一个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交互式网络学习平台,它为多重角色提供了对应的多级管理平台。平台的应用,必将推进微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渗透,以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