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四字结构;目的论;《赎罪》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07-02

《赎罪》是麦克尤恩的著作,发行于2001年,并在2007年改编成电影,从此被广大的中国观众所熟知。这部小说被评为麦克尤恩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获奖书籍。郭国良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不仅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著作,也使中国读者对麦克尤恩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由于这部小说的深刻内涵以及电影的宣传,在中国有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研究这部小说,主要是针对作者独特的叙事手法。如杜维平和高一琼在《麦克尤恩的自由国度――论〈赎罪〉的陌生化叙事结构》中就认为小说先被建构后被瓦解的陌生化叙事模式,使得小说显现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需要读者不时地将先前对事件和人物做出的判断进行新的审视和修正。通过置读者于不断自我和自我修正的实际体验中,小说得以在充分展现其陌生化美学意蕴的同时强化了读者对主人公及其自身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认知力。而有的学者却认为被誉为“当代叙事信念经典”评论家多从小说的后经典叙事结构和小说阐发的叙事伦理来探询《赎罪》的深层意义,却忽视了文本内含的解构叙事技巧对于叙述者的叙事意图的削弱和颠覆。因此在《复杂人性的质询――论〈赎罪〉的解构叙事效应》中,黄一畅从美国解构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关于叙事作品中叙事线条复杂性以及反讽叙事的基本观点入手,揭示《赎罪》中叙事话语的解构功能,论证麦克尤恩运用解构叙事手法以实现其人性探讨的终极书写动机。而在《衔接与翻译――〈赎罪〉及其中译本对比研究》中,施秋蕾从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大量成果,通过分析、比较郭国良译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各类衔接方式的处理,指出郭版翻译对高出句子层级的衔接手段敏感度不足,也未表现出重现原文衔接效果的强烈意识。

关于这部著作的研究多是从文学或语言学的角度来着手,很少有学者将这部小说的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它。更没有人对于译文中大量出现的四字结构短语给予过多的关注。郭国良在翻译这部小说时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结构,这些四字结构被广泛地运用在对人物、景物、动作以及心理特征的描写中。这是一种归化现象。本文将对这种本土化现象进行研究,探讨译者采用这样翻译方法的目的。

一、四字结构的表现

四字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最活跃、最具有表达力的精华。它不仅包括既定的四字成语,也指合理搭配、自然通顺的四字组合。其特点是结构严谨、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在翻译中使用时可以使译文更加的形象生动、传神达意、风采倍增,也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内涵。

(一)四字结构在人物描写上的表现

麦克尤恩在人物的描写上大费笔墨。他描写人物的外貌,通过他们的外貌表现他们的性格。例如,我们可以透过塞西莉亚的心理来了解巧克力商这一人物。书中描写到“she contemplated how deliciously self-destructive it would be, almost erotic, to be married to a man so nearly handsome, so hugely rich, so unfathomably stupid.”郭国良翻译为“她想,如果嫁给一位如此英俊潇洒、如此富有阔绰、如此昏庸冥顽的人,简直是自我毁灭,甚至是荡检逾闲”。这里译者通过5个四字结构的短语形象地勾勒出巧克力商的形象,为之后他所犯下的罪行埋下了伏笔,并从侧面反应了塞西莉亚表妹的性格。而在描写塞西莉亚的表妹时,麦克尤恩写到“the girl was almost a young woman, poised and imperious, quite the little Pre-Raphaelite princess with her bangles and tresses, her painted nails and velvet choker”。译文为“ 那位女孩几乎已经像个小妇人了……她镇定自若,傲慢威风,带着手镯,卷着头发,染着指甲,……”这句翻译的四字结构中,前两个短语直接表现了表妹的性格,后3个并列短语的排比增强了句势,不仅让我们在脑海中大致勾勒表妹的形象,并从侧面向我们透露出表妹的性格。这类的例子还有许多。作者用“carved”和“still”来描写塞西莉亚的脸,译者将这两个词译为,“棱角分明”和“沉静木然”。作者形容利昂为“too handsome, too popular, no sting of unhappiness and ambition”,译者也保留了原文中的排比句势,翻译为“他英俊帅气,人见人爱,没有烦恼,没有雄心壮志”。

(二)四字结构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

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也丝毫不吝惜笔墨。小说带给我们浓重的英国田园式的风光就是来源于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文中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如“their motionless crowds of thick crested oaks, their greens softened by a milky heat haze. Then, nearer, the estate’s open parkland, which today had a dry and savage look, roasting like a savannah, where isolated trees threw harsh stumpy shadows and the long grass was already stalked by the leonine yellow of high summer.”相应的译文为“山上浓密高耸的橡树林一动不动,乳白色的热浪蒸腾氤氲,将片片草坪蒸得柔和起来。近处,宽敞的草木区今天看上去一片荒凉干燥,就像东非大草原一样热浪滚滚;残忍的盛夏已把长草烘焙得形容枯槁;直射的阳光下,几棵孤零零的树木和它们映在地上的粗短的影子形影相吊”。在上面这部分的翻译中几乎每一个短句中都运用了四字结构的短语,如“浓密高耸”、“荒凉干燥”、“形影相吊”等。

(三)四字结构在动作描写上的表现

译者在翻译动作时也常使用四字结构短语。比如原文中形容罗拉争抢布里奥妮的角色时的状态都是形容词“the advance of Lora’s dominion was merciless and made self-pity irrelevant.”但译者在翻译时将这些形容词翻译成四字结构的动词,“罗拉顾盼自得,步步为营,毫无怜悯,使布里奥妮的自怜显得格格不入”。在另一个例子中“but, exhausted as he was, and maligned, he would not be turned away from his purpose, his vision.”译文为“然而,尽管他精疲力竭,尽管受到中伤诽谤,马歇尔依然固执己见,不改初衷”,译者依旧使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结构表现马歇尔的动作。

(四)四字结构在心理特征描写上的表现

最后是四字结构在心理特征上的运用。当罗比应邀参加塔利斯家的晚会时,他的心理被描述成“excited and, strangely, free”。这里的3个形容词分别被翻译成“万分激动”、“莫名其妙”以及“自由自在”,表现了罗比此时轻松的心情,也是他此生最后的轻松心情,和他即将到来的厄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外还有布里奥妮的母亲对她侄女的态度描写。她母亲认为她侄女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她认为她是“tranquil”和“triumphant”。这两个单词也被翻译成四字结构“心平气和”和“洋洋得意”。

二、归化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其中,汉斯・弗米尔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一)形式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是形式上的一种归化表现,因为中国人习惯用四字短语。无论是书目的标题还是街上的标语,四字结构总是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据统计,四字的电影片名占大多数。因此为了迎合中国人的习惯,译者在这篇小说的翻译中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结构短语。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人崇尚简约的本性。冰心曾说过“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写短文的文学传统的”,她还拿包括上下数千年的《古文观止》、杜牧的《阿房宫赋》、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巴金的《随感录》来说明“短而充满真情实感的”。另一方面四字结构在音律上面非常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比如在描写塞西莉亚的房间时,译者翻译为“书本不合,衣服不叠,床铺不整”。或者在塞西莉亚下水捞花瓶碎片时,她“踢掉鞋子,解开扣子,脱了衣服,又解了裙子”。这些动作的翻译增强了动作的连贯性,也加强了全句的气势。

(二)文化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在文化上也是一种归化,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文字中的成语更是一种显著的代表。成语是四字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两种文化中千差万别的两种表达方式也许会有相同的意思。例如《赎罪》的翻译中“other needs”被翻译成“鸡毛蒜皮的事情”,“There was nothing that she could think of to say that would bring it back”被翻译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是鸡毛蒜皮还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用法,翻译成这样的成语增加了文化的归属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小说。

(三)认知上的目的

四字结构还是认知上的一种归化,因为成语是文学素养和文化的象征。“在心理学,‘认知’是指个人心理过程,即心智具有内部心理状态(比如:信仰、意志和意愿)”。认知还指“心理过程或知识的能力,包括意识、知觉、推理和判断等”。成语的使用提升了译文的文采。比如说“黄钟大吕”这个成语的翻译。这个成语出自《周礼・春官・大司乐》,形容音乐、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如果读者不能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也就不能正确理解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这种四字结构的运用提升了译文的层次,增加了译文的深度,增强了译文的文采。

《赎罪》是当代一部著名的小说。诚如其名,这不仅是布里奥妮对她姐姐和罗比的赎罪,也是整个时代关于战争的赎罪。为了扩大中国读者的视野,郭国良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中文。在翻译中,译者大量地使用四字结构短语。这是一种归化表现。这种归化现象主要出于3方面的目的――形式上的归化适应了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文化上的归化增强了译文的理解性,认知上的归化提升了译文的水平,因此四字结构的归化现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Ian, McEwan. Atonement[M]. Vintage, 2002.

〔2〕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3〕郭国良.赎罪[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2篇

一、明确讨论目的

语文教学围绕什么问题展开,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在讨论之前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设计规划,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力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在《荷花淀》学习中,可以设计讨论如下。

师:《荷花淀》这篇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景物衬托及细节描写非常精彩,同学们分析讨论一下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生:文中对水生嫂的描绘很巧妙,如:“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话中透露出对丈夫感到自豪。还有:“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可以看出水生嫂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

生:“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将内心细腻的感情变化表现了出来。

师:这位同学找到的细节描写很好,这也是文章的一处传神之笔,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描绘也很精妙,较好地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再现了出来。

师:通过学习,你们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生:学习了本文,我感觉写人物要掌握恰当的描写方法,如抓住特色语言、个性动作及相关细节,才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

师:《荷花淀》这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反映人民机智、勇敢,积极同敌人作斗争,表现出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

二、形式灵活多样

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及生理心理因素影响,在学习中易对单一、固定化的模式产生厌倦,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保持浓厚兴趣,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擂台赛,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成立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通过必答、抢答等形式进行展示。如在《垓下之战》学习讨论中,设计如下。

师:许多同学都喜欢玩“英雄联盟”这款游戏,其中人物的强大能量为人所佩服,这只是虚拟中的人物,历史上的项羽其实也是一位英雄,在他身上展现出许多的魅力,以至于人们对他非常敬佩,同学们通过自学,如何看待这一人物呢,比一比哪个小组最棒?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积极展示。

第一小组:项羽的确了不起,青年时“彼可取而代也”的志向,破釜沉舟的勇气,力拔山兮的豪气,大封诸侯的壮举等,给人深刻的印象。

第二小组:在他身上出现了许多成语故事及名言警句,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如取而代之、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无言见江东父老等。

师:如果项羽乌江边不自杀,渡过乌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第三小组:我们小组认为,以项羽的军事能力,完全可以重整旗鼓,以江东为根据地,改变失败的局面。

第四小组:项羽的性格、思想局限性决定了他的命运,要不身边怎么没有一个谋士为他效力,即使过了乌江也不会成气候,大局在那儿,无法改变。

师:同学们的观点很好,各有道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过于绝对化,只要是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分析,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就很好。

三、结合学生实际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繁重。虽然职业学校相对其他性质的学校学业压力要小些,但部分学生还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感,在心中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应试阴影,在课堂学习中有胆怯心理,加上一些学生基础不好,心理素质相对较弱,担心回答不对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在讨论中不敢参与,有问题也不提出来,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如学习《老人与海》一文,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

师:这篇名著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后来成为一种性格典范,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生:我感觉小说中的桑提亚格不屈不挠的‘硬汉’性格,非常令人敬佩,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不服输的人生态度,获益匪浅!

师: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是虚构的,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同学们还了解哪些名著?

生:我很喜欢《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形象鲜活深刻,豪爽仗义的性格,勇敢的精神令人感动,喜欢这种硬汉形象。

四、加强方法指导

中职语文教材选取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亮点,有的在主题选材,有的在思想内容,有的在手法运用,等等。教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讨论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教材亮点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从中汲取到好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落实。

如学习《项链》,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

师:这篇经典小说以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恰当的手法吸引了许多的读者,给人回味无穷之感,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

生: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我很喜欢,具有戏剧性,让人不禁掩卷遐思,有点欧・亨利的笔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学习。

生:本文的选题很好,从平凡的生活中着眼,在平淡的故事中体现深刻的道理,这种写作技巧给我们一些启示,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捕捉亮点,从中挖掘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每一位学生都要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自身写作水平。

生:这篇小说的人物描法很妙,尤其是较好地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心理的感情变化体现了出来,其他方面如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也很到位,我们都要从中积累人物描法,提升文章的魅力。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总结出文章写作的技巧,如在生活中巧妙选题,描写人物的方法要灵活,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要落实到写作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教师在讨论中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学习,加强总结与归纳,让学生从中理解并掌握好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写作训练,达到熟练运用相应的写作技巧,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3篇

1、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2、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3、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4、从容自若:沉着镇静,神态自若。

5、悠然自得: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6、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7、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8、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9、眄视指使:形容骄傲的神态。

10、扼腕抵掌: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11、飘飘欲仙: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12、伸头缩颈: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13、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14、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15、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16、雍容雅步: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17、高情逸态: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18、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19、扼腕长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20、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21、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22、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23、咆哮如雷: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24、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25、舒眉展眼: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26、义形于色: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

27、杀鸡抹脖: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

28、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29、悠闲自在: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

30、雍容闲雅:谓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31、投袂而起: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32、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33、岸然道貌:指严肃的神态。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4篇

1、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2、铮铮不屈: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性格刚强的人。

3、落拓不羁: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4、诡谲多变:谲:欺诈;诡谲:怪异。形容人的性情怪异多变。

5、温柔体贴:温顺关怀体贴。

6、冰心一片: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7、寡言少语: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

8、木强少文:木强:性格质直刚强;少文:礼节少。形容为人质朴倔强,不讲文采和礼教。

9、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10、意致纵横:意致:神情姿态;纵横:奔放。形容人的性格奔放。

11、一片冰心: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12、动心忍性: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13、刚肠嫉恶: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14、撮盐入火: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15、丁丁当当:象声词。也形容性格刚强。

16、廓达大度:廓达:宽宏、通达。性格宽宏,通情达理。

17、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18、元龙豪气: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19、柔中有刚: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

20、豪迈不群:群:合群。性格豪放而不合群。

21、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22、剽疾轻悍:剽:轻捷;悍:勇敢。作战勇猛,动作迅捷,而性格急躁轻敌。

23、柔心弱骨:形容性情柔和。

24、廉静寡欲:廉:品行端正;静:脾气平和;寡欲:欲望很少。指人的品德高尚,性格平和,没有什么奢望。

25、声气相投: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26、成熟稳重:现多用来形容具有安稳沉着性格的成年男子。

27、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28、意气相投: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29、修真养性:学道修行,涵养性情。

30、适性任情:谓顺适性情。

31、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32、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33、刚中柔外: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34、陶镕鼓铸:陶镕:烧制陶器;鼓铸: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35、奴颜媚骨:媚骨:谄媚的性格。奴才相,贱骨头。()形容卑鄙无耻地奉承别人。

36、方头不劣: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37、碌碌寡合:形容性情孤僻,与人合不来。

38、铁腕人物:用意志或性格的力量或军事手段进行领导或控制的人。

39、豪迈不群:群:合群。因性格豪放不拘小节而与周围的人处不到一块去。

40、乖僻邪谬: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

41、亢心憍气:谓性情高傲。

42、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43、蕙质兰心:蕙:一种香草;兰:兰花。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44、娟好静秀: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45、心浮气盛: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

46、口快心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47、桀骜不驯:性情不驯顺。

48、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49、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

50、烈火轰雷: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51、姜桂之性: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52、陶熔鼓铸: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53、直性狭中:性:性格;狭:狭隘。性格直爽,但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容事。

54、清和平允:平允:性格平和。形容人的性格温和,容易接近。

55、豪放不羁: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56、麋鹿之性:形容性格放达,不拘礼节。

57、不温不火:指性格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的意思。

58、蕙心兰质: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59、嘴直心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60、拖拖拉拉: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61、性烈如火: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62、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明喻;暗喻;应用;英语修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52.02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用具体熟知的事物来描绘抽象生疏的事物,用浅显易懂的道理来说明深奥难懂的道理。比喻作为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喻是人类语言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没有比喻,语言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的明喻与暗喻在各种文体中的应用研究。

1比喻的分类及其特征

英语比喻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①要描写或说明的事物,即本体;②用来描绘、表述本体的事物,即喻体;③本体和喻体共同的东西,即相似点。比喻又可分为三大类:明喻、暗喻和提喻。限于篇幅,本文只对明喻和暗喻进行阐释,提喻暂不论及。

1.1明喻

明喻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或现象加以比较,用另一种事物做比方来表达所要说明的事物。说得通俗点,也就是打比方,即把要描述的事物――本体用比喻词与另一种具有鲜明的同一特征的事物――喻体联系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像),as(如),seem(看起来像),as if(似乎)等等。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 is like B”或“A is as…as B”。

例如:

(1)She is beautiful like a shiny star.她美丽得像一颗灿烂的星星。

星光闪耀, 令人暇想, 美丽景色, 令人憧憬。形容人的美丽光彩照人, 犹如星光灿烂。

(2)英语中有很多成语使用as+形容词+as+名词(第一个as可省略)的明喻结构,其中用动物名称进行比喻的例子俯拾即是

as brave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勇敢

as timid as a rat 胆小如鼠

1.2暗喻

暗喻,又称隐喻,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种共同的特征, 把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个事物身上, 说话人不直接点明, 而要靠读者自己去意会。暗喻的主要特点是本体与喻体之间不用like 或as 这一类的比喻词作为媒介。从结构形式上看, 暗喻比明喻简捷, 但在意义上却藏而不露, 较为含蓄、深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隐、暗喻比明喻还更富有感情, 更具有表现力, 产生的语言效果也较强。

例如:

(1)The world is a looking-glass, and gives back to every man the reflection of his own face.

这世界就是一面镜子, 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

――萨克雷《名利场》

萨克雷将世界比作一面明镜,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2)英语中有许多习语和俚语, 主要用作暗喻( 也有个别用作明喻) 。许多习语和俚语本身所代表的意思, 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失去具体的含义, 引申演变为与某一事物相关或具有某一事物特征的含义。

to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

to plough the sand 白费力气

2明喻和暗喻在各种文体中的运用

2.1在小说中的应用

作为语言的有效修辞方法, 比喻在小说作品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各个不同时期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大量的、新鲜奇特的明喻和暗喻, 而且不同的作家在运用时都有其独特之处。

……ran along a bed of polished stones, which were white and enormous, like prehistoric eggs.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Gabriel Garcia Marquez

……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象史前的巨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小说的开头使用了明喻手法,将清澈河水里的石头比喻成远古生物的巨蛋,似乎预示着作者将在小说中展示一个魔幻的神话世界。

A heavy gypsy with an untamed beard and sparrow hands, ……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Gabriel Garcia Marquez

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鸟的爪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在小说的首段,作者也使用了暗喻手法,吉普赛人的手指被喻为鸟的爪子,也是非常形象的描写。

2.2在诗歌中的应用

诗歌因其特殊形式限制,不便于全面完整地描绘人物形象,而只能用集中、凝练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和生活形象来表现主体的情感和意会。所以,诗歌在描绘形象时着眼于形象的整体特征和内在精神;比喻,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手法,其表现特性恰好符合诗歌描绘形象的要求,可以帮助诗人表达出超越字面意思的意念和感受。

(1)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独自漫游像一朵云。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高高的漂浮在山和谷之上。

这里诗人把自己比喻成漂浮不定的云,云在山和山谷间漂浮,而诗人当时也漫无目的在湖边散步,心情孤寂。

(2)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人生不过是行走的幻影,可怜的戏子。

――Mac Beth,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

莎士比亚把人生比作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一个活动的影子,一个蹩脚的演员),以台上表演时折腾一阵,即时消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2.3在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中,比喻的使用能把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语言结合起来,不但能使广告语言的用词更加优美, 句法更加简练, 内涵更加丰富, 艺术感染力更强,而且能够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引起思想上的共识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实现推销产品的目的。

“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轻盈如微风, 柔软似白云

通过采用两个明喻来形容其服装用料之轻就像拂面微风, 形容服装用料之软就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其效果是让消费者联想到穿上这种面料所制作服装的轻松感与畅, 从而激发人们跃跃欲试的消费心理。

“It gives my hair super shine, super body, and leave it smelling fresh as a meadow.”

它使我的头发质地柔软、熠熠生辉,恰似绿草地一般清新芬芳。

这里广告制作者匠心独具,用喻体引发消费者的想象,用这种洗发液洗头满头秀发柔顺光滑,幽香飘逸,犹如春天的绿茵草坪,清新芬芳,充满生机与活力。

3结语

巧妙的运用明喻和暗喻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艺术性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描写人物、事物,还是论证问题,说明道理,如果能够灵活自如、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都可以使人物本质显露,特征突出,使事物更加形象生动,活灵活现,使事理浅显易明,褒贬色彩鲜明。

参考文献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6篇

(一)理想男子的形象化身

恋歌在《万叶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马”意象也常常出现在恋歌中,如《万叶集》中的第1271首和歌:遠くありて雲居に見ゆる妹が家(へ)に早く至らむ黒駒[2]右ノ一首ハ、柿本朝臣人麿ノ歌集ニ出ヅ。(远在云居地,吾能望妹家,黑驹应早到,快马把鞭加。上一首,《柿本朝臣人麻吕之歌集》出。)[3]这首和歌出自万叶集代表诗人柿本人麻吕编著的《柿本朝臣人麻吕之歌集》。该歌集本就以抒情著称,而这首和歌风格朴素,感情表达直率,体现了万叶集的风格。和歌并没有过多地着墨于马的骨质、眼睛及形体,也没有正面描写“妹”的身姿神采,仅通过扬鞭催马的动作就表达了男子望眼欲穿、渴望尽早与恋人相聚的心情。“黑驹”则成为该男子的形象化身。可以说,虽正面“不着一字”,但又“尽得风流”。此外,还有《万叶集》中的第3313首和歌:川の瀬の石踏み渡りぬば玉の黒馬(くろま)の来(く)夜は常にあらぬかも。[2](河川流漱处,踏石渡河来、黑马前来夜,经常岂少哉。)[3]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创造的反歌,与前一首相比,表现方法更为含蓄而细腻。这首歌的前半句描写了潺潺流水及渡河时所踩的石头,传递出浪漫的意境,为后半句做铺垫。而后半句则感叹“黑马前来夜,经常岂少哉”,“黑马”成了那名男子的化身,痴情的女子如盼恋人到来一般盼望见到黑马的身影,表达了女子的闺怨。因此,它不仅仅是男子的坐骑,也成为寄托相思的对象。黑马的外形阳光、刚健、潇洒,而黑色则给人以稳重成熟的感觉。与其说以马喻人,一语双关,不如说在马中原本就蕴含有人的影子。

(二)表达离别的情绪

古时人们的远行离不开马匹。在日本和歌中,歌人为了渲染或表达离别的情绪,往往运用马匹这一意象为和歌的抒怀写意服务。如《万叶集》中的第365首和歌:塩津山打ち越え行けば我(あ)が乗れる馬ぞ躓く家恋ふらしも。[2](笠朝臣金村,盐津山作歌二首)(行越盐津山,我乘吾马驶,家人恋我乎,我马失蹄矣。[3]这首和歌为奈良时期宫廷歌人笠金村所作。众所周知,马匹是古代交通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工具,承载着人们出行的任务,因此,歌人在创作远行、送别题材的和歌时,常常会加入马匹的形象,这首和歌就是其中代表。和歌的上半部分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将要骑着马翻山越岭,穿越盐津山;后半句则感叹道:家人一定很不舍吧,我的马都失蹄了。此处的“马失蹄”这一行为未必是真实发生过,在日本古典和歌中,认为马是由于不舍才造成失蹄,因此常常以“马失前蹄”喻家人思念远行的离人,已形成固定模式。中国也有“马失前蹄”这一成语,其中的“失“字与“失手”的“失”意思相似,用于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相同的动作在两国文学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三)表达缅怀天子的心情

《万叶集》代表歌人柿本人麻吕曾是当时著名的宫廷歌人,其创造的和歌也常常与皇家的行幸游宴、狩猎祭祀等活动有关,而柿本人麻吕本人也与天皇、皇后、皇子们关系密切。在《万叶集》收录的其八十四首和歌中,有这样一首:日並(ひなみ)の皇子の命の馬並めて御狩立たしし時は来向ふ(0049)[2](日并古皇子,名驹并辔驰,驱驰来狩猎,此已是其时。)[3]这幅浮现在作者脑海中的画面,是他幻觉的假象。因为此时草壁皇子已经去世。在作者的脑海里,已故的草壁皇子与其子轻皇子(文武天皇)并驾驰骋、一起狩猎的日子终于到来。[5]已经死去的皇子怎么可能死而复生、与儿子一起骑马狩猎呢?为何作者要描写出如此荒诞的场面?这首和歌可以说是一首草壁皇子的挽歌,并且反映出了当时的政治背景。柿本人麻吕为草壁皇子写的挽歌之所以如此出色,不仅仅是因为其宫廷歌人的身份职责,[5]还因为他对于草壁皇子带有真挚的崇敬与缅怀的心情。而且对于当时的轻皇子(即已故草壁皇子的儿子)及其身边的追随者则带有不满的情绪,[5]因此格外怀念草壁皇子当政的时期。他将草壁皇子视为神明,希望这样的明君能再次出现,哪怕只在幻想中出现,也能带给他莫大的安慰与鼓舞。这样一位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可与日争辉的明君,他出现时的形象正是在名驹上驰骋,说明骑马与皇子英明神武的形象有着莫大的关联,名驹不仅是贤君的坐骑,更成了贤君的代称。

二、白居易诗歌中的马意象

白居易所处的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马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白居易所作的咏马诗自然也不在少数。使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的专业版进行搜索,可查得在白居易诗歌中,仅仅诗题中含有“马”字的就有35项匹配。[5]此外,还有很多诗歌在内容上与马有紧密的关联。在此,对白居易诗歌中马意象的含义做大致的分类与归纳,其笔下的“马诗”主要与以下主题有关:

(一)战事的象征

唐朝时期对外军事交锋频繁,而对于在广阔的沙漠、草原地区开拓疆土防卫外敌,马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因此,在构建马意象、咏叹马时,往往与战争、边塞及文人的功业情节有关,如白居易的《戏和微之答窦七行军之作》(出自《全唐诗》卷451-31):旌钺从櫜鞬,宾僚礼数全。夔龙来要地,鹓鹭下辽天。赭汗骑骄马,青娥舞醉仙。合成江上作,散到洛中传。陋巷能无酒,贫池亦有船。春装秋未寄,谩道有闲钱。由诗歌标题可知,这首诗是为了答窦七行军而作。诗歌开头便营造出一种排云驭气的气势,“旌钺”象征着权杖,已体现出要建功立业、效命疆场的豪情;而“夔龙”“鹓鹭”都是神话中非同一般的动物,在此称赞对方的身份尊贵与能力出众;“赭汗”则指骏马的汗水,常借指骏马,在此与“骑骄马”搭配,比喻对方身姿矫健如骏马,与座下的骄马十分相称。而在《想东游五十韵》(出自《全唐诗》卷450-3)中,马的意象也具有典型性: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节选)在这几句诗歌中,白居易以其惯有的朴实浅显的笔调描绘出国泰民安的场景,是其对于国家及人民生活的美好设想。诗歌中以“销马”暗指“消战”。若国家无战事、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自然也就不需要大量的战马,因此便出现了“郊静销戎马”这样不合常理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马”在作者心中已与战争密不可分。

(二)表达离别的情绪

幅员辽阔的中国,运输、狩猎、旅行,都离不开马。因此,在“远行”“送别”这样题材的诗歌里,都少不了马这一意象。白居易的《离别难》(出自《全唐诗》卷27-101)就具有代表性:杨柳陌上送行人,马去东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诗歌题目已经点明这是有关离别的诗歌,但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如何“送”行人、如何“离别”,短短四字“马去东回”就精简要约地概括了送别的过程,令人仿佛听见嗒嗒的马蹄声,看到马匹飞奔而去后扬起的黄沙。诗人不忍写人的离去,只能落笔在马的奔跑上,反而烘托出了离别时凝重伤感的气氛。类似的典型诗歌还有《送客归京》(出自《全唐诗》卷441-43):水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从首句“水千里”,我们可以推测出诗人送的客人归京的路途遥远,千里迢迢,既有水路又有陆路,句末还使用一个疑问句以加强语气,突出归京路途艰辛不易。从诗人对“舟”与“马”的对仗手法来看,舟与马在当时都是可以承担长途重负的主要交通工具,“四千里”的漫长路途中,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表达有才之士不得志的情怀

马的品德与际遇格外能引起士人的共鸣,唐人常常以良马比人才,文人墨客也往往以良骥贤才自居。而当才华得不到知遇,壮志得不到舒展时,则常以年老、衰弱、羸弱的良马自比,写马实为写人。[5]白居易的诗歌中,老马瘦马的形象不在少数,如经典讽喻诗《羸骏》(出自《全唐诗》卷424-8):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诗中的“骅骝”为赤色的骏马,这样从外形到品质都算得上上乘的良驹,却落得无人饲养,以至于“踏冰”“卧雪”,无容身之所;吃的是“寒草”,尚不足以果腹,可谓饱受冻馁之苦。独自立在黄河边,向着风中嘶吼的这番景象,其意境和气氛,都称得上“凄婉激烈,风骨情景”。诗歌中不仅记叙了骏马的悲惨命运,还塑造了一个阶级对立的形象:驽骀(劣马)。由于得不到相马人的赏识,千里马最终竟被官吏运进军队的马厩,化为了饲料,供劣马食用。两种产生如此强烈反差的结局,令诗歌更加切直刻露,讽刺效果无可复加。通过“瘦马”这一意象,鞭挞了统治阶级用人时见识浅陋,品学优良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受人迫害,平庸无才的小人当道,嫉贤害能的社会现实。

三、小结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以境引情 教学策略

一、问题缘起

我们都知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撒在这土壤上。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于是很多教师偏爱传情的情境阅读教学,创设特定的“境”,以求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发现语文之趣、语文之美、语文之真,从而学做真事,学做真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偏差。其主要问题是:

1.脱离了文本实际,灌输了“情”却忽视了“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若脱离了文本实际,学生就无从理解这种情境。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而采取强硬灌输的手段,而这些手段的运用又完全脱离了文本实际,学生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中。笔者曾经听过这样的《七根火柴》的教研课:执教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距离时代已远,课文中所表述的“无名战士”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之情学生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份情感,这位老师又是展现“炸碉堡”的图片,又是播放有关的歌曲,课堂甚是热闹,然而,学生对老师提问的针对课文中心的问题却一错再错。可见,情的诱发还要依赖于合适的“境”,没有学习活动的背景,“情”也就失去了依托。在设定的合适情境下,所需要的“情”才会油然而生。

2.曲解文本情感,强调“境”而忽视“情”。在情境阅读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了文本内容本身而忽视了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但这个理念并未否定教材文本的人文教育色彩。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吆喝》,一进课堂就满面笑容导入《吆喝》,并微笑着鼓励学生模仿社会场景自由吆喝。学生嘻嘻哈哈地走上讲台,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社会各色人物,边笑边吆喝,有的学生为了博得同学喝彩甚至自创“吆喝”。课堂上尖叫声和哄笑声此起彼伏,这节课的学习自始至终在笑声中完成,成了一出闹剧。其实,《吆喝》反映了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作为一段历史、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加以了解和认识。如此曲解文本情感,脱离文本语言就“吆喝”谈“吆喝”,要这样的“情境”有何益处?这样的语文教学主次不分,爱憎不明,怎么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更谈不上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乃至成长为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的情感是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陶冶的。在教学中应通过引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入境。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具体形象的实体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从而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耳濡目染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万千景象,从而激起学习的悬念和思考,激起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其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做到“以境引情”。

二、实施“以境引情”的教学策略分析

1.教师运用语言燃情。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在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激发。没有美感的、生涩的语言不会激起学生的情感,也不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一个语文教师要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去征服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经常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地提升自己。有位教师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自己先进行范读,入情入境,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随后,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又给学生几分钟的沉思与感悟。教师问学生:还需要讲吗?学生齐答:我们懂了,不需要讲了。不难辨认,这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融进了教师的“教”。正是在教师的催化下,学生才在此时此刻与文本发生独特的遭遇,才“热泪盈眶”地体味了作品的“滋味”,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情感、经验、眼光带入了文本。

再如教学《土地的誓言》时,教师用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声音配乐朗读,以声传情,课文中飘忽的情感会变得直观可感,学生心中朴素的感情、敏感的心灵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师还要寓情于态势语言,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传递一定的情感,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在学习《行路难》这首诗时,学生从诗中体会出诗人有壮志难酬的苦闷、理想之路举步维艰的彷徨、得到重用的渴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总之,是矛盾的李白。这时,教师可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为学生谈自己的体验:千百年来,人们忘却尘世的喧嚣,单纯的心灵只愿望接受这样一个李白:诗仙、谪仙人……其实历史是斑白的杂色!他既热衷功名,又藐视权位;既超凡,又脱俗;既坦荡荡,又常戚戚。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李白。封建社会的“士”在主观的“道”与客观的“势”的矛盾中有四种选择:殉“道”抗“势”;修“道”避“势”;泯“道”媚“势”;徘徊于“道”与“势”之间。李白是后者代表。他的不幸在于“达”不能“兼济”,“穷”不甘“独善”,在“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冲突中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用这样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同时也点拨了文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2.调动生活体验启情。文章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生世相。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体悟其意境情感,领会其构思技巧,并使之受到真善美的渐染熏陶。中学生虽然社会生活阅历不丰富,对人生体验也不深刻,但他们正处在“花季”年龄,站在人生的“第二起跑线”上,对生活充满热望,所以要把教材中所反映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鲁迅先生的《风筝》那段关于“我”对弟弟施行精神虐杀的文字描写,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①分别从“我”和弟弟的不同角度概括这一幕;②假如你是文中的“我”,试谈谈“我”的心情;③假如你是弟弟,试谈谈弟弟的心情;④假如你是旁观者,你怎样看待“我”和弟弟?果然课堂气氛沸腾起来,讨论异常地热烈。这时,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点拨,课文的情感都会与学生曾有的生活相互作用,与学生曾有的情感相互激荡。教学就是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与课文情感相联系的甬道,让学生曾有的生活承受课文美好情思的“蜡染”,让课文的美好情思与生活发生真实的联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养育并提升学生富有诗意的、纤敏的心灵,富有良知的、充溢着真情的善性。

3.借助音乐手段抒情。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的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长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听潮》中涨潮一段,文字激越,可给学生放古筝曲《战台风》,在同样激昂的古筝曲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中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于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于初中阶段从未离家的学生,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种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其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如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

4.依托绘画艺术生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而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也能培养审美情感。

中学课文中的小说内容大都配有插图,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以“就地取材",借助这些绘画再现情境。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可让学生认真看插图,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口头描述出来。描述后,学生脑中就有了一个较鲜明的“变色龙”形象: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警犬。在不知道是谁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这多半是条疯狗”;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说“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厨师证实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又说“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弄死它算了”;巡警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巡警又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去的……狗是娇贵的动物”。在引导学生再现情境时,还可以启发有绘画兴趣或特长的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情节画下来,为课文再配插图,加深对人物内涵的深入理解。课文配的插图是主人公正在审案的情景,学生可以画一幅奥楚蔑洛夫审狗的漫画。

借助绘画不仅可再现情境,还可借以显示作者的为文之法。在学习《口技》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侧面描写的作用,我简笔勾画了一幅“绿叶扶花图”,并题以“绿叶扶得红花艳”,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平常手法的非常效果。借画为文,依文绘画,形象与抽象沟通互现,使学生生动深刻地理解并感悟到两种艺术的魅力。

5.注重美读以声传情。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传统方法,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这里的读,是叶老提倡的“美读”,即读出课文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感相通,从而在“美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

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辨析人物不同的个性。《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遇于勒”应该是情节的。这里对“我”父母亲在见到于勒前后的不同态度做了鲜明的刻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走进课文的人物中去,读出父母亲的那种惶恐、失望和愤怒的情绪,对小说作者要刻画这两个人物的目的就一目了然了。小说正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刻画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我们也可以抓住文本中的句段或是词的美读,同样也会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如《端午的鸭蛋》文中“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实在”这个词要读得稍重、稍慢些,有种不屑一顾的语气,并读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中的几个动词,可以让学生替换进去读,把“挖、冒”分别更替“夹、溢”进行读,使学生感受作者绘声绘色的描写,活灵活现地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和动感,读出作者爱乡之切的情感。

6.放飞学生想象悟情。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因为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中。在这样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地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彩翼在飞……刹那间,这一切有如开闸的洪水奔腾涌现,一系列智能的开窍效应联翩而至。由于语文情境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富有真切感、情感性、想象力的特性,必然给教学带来无穷的魅力,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就是情境教学优于其他教学方式而独领的地方。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在水天一色之间。教学中可选用与这首古诗诗意相协调的古典乐曲《送别》,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凝神细听,让凄婉动听的旋律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似乎看到滚滚的长江水奔向天际,友人的孤船渐渐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而李白却久久伫立在江边,不愿离去……这样,学生目视其文,耳悦其声,也一定会深切感悟其“朋友情深”。

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语文情境阅读教学应该科学地利用课文中美的情境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真挚的爱国情、师情、友情、亲情,理解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从而领悟到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做怎样的人、如何为祖国做贡献等。当然,创设情境是为了以境引情,给学生提供观察、思维、分析、评判的凭借,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出示情境的时机和频率,不要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花样的翻新,要讲究适时与适量。

[参考文献]

1.王尚文吴克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于漪《以情激情体验感悟》[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7)

4.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7)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范文第8篇

近义词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2分)

1.钱塘江大潮逐渐恢复了平静,但我们依旧站在观潮大堤上,久久舍不得离开。(

)(

)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

3.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

二、选词填空。(18分)

1.傍晚,山谷里显得格外________。

2.________的水面上,几只小船在轻轻漂荡着。

3.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________。

4.执法者对自己要求不________,怎么能公正执法?

5.狠心的宙斯给了普罗米修斯最________的惩罚。

6.对挑拨是非,破坏团结的人,必须________批评。

7.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________的阳光,像空调一样,使室内比室外凉爽。

8.风________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9.座谈会上,人们各抒己见,讨论得十分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2分)

敏锐——(

) 调整——(

)

舒服——(

)

休想——(

)

假使——(

)

违抗——(

)

四、在括号里选择意思最相近的词语,打“√”。(18分)

茂盛(强盛 茂密)

故意(有意 故事)

欺骗(欺负 欺诈)

冷淡(平淡 冷漠)

屈辱(屈服 耻辱)

劝慰(安慰 规劝)

悲伤(悲痛 可悲)

响亮(明亮 洪亮)

赞叹(赞扬 感叹)

五、阅读练习。(40分)

天山美景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6分)

漂亮——(

)

洁白——(

)

特别——(

)

闪烁——(

)

绵延不绝——(

)

五彩斑斓——(

)

2.为下列词语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画“——”。(4分)

凉爽(清凉 豪爽)

融化(消化 消融)

细碎(破碎 细小)

矫健(矫捷 矫正)

3.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6分)

4.在文中找出两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填空。(8分)

(1)第一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情景相似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章最后一段话,判断正误并按要求写一写。(10分)

(1)这是一个反问句。(

)

(2)春天的花园比得过天山的美丽。(

)

(3)天山的美使春天的花园逊色。(

)

(4)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

我会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近义词答案

一、1.渐渐 依然 2.黑暗 启迪

3.简陋 洁净

二、1.幽静 2.平静 3.宁静

4.严格 5.严厉 6.严肃

7.强烈 8.猛烈 9.热烈

三、敏捷 调节 舒适 别想 假如 违背

四、茂密,√

有意,√ 欺诈,√

冷漠,√ 耻辱,√ 安慰,√ 悲痛,√

洪亮,√ 赞扬,√

五、1.美丽 雪白 格外 闪耀 连绵不断

五彩缤纷

2.清凉 消融 细小 矫捷

3., 、 、 、 、 …… , 。 ,

; , 。

4.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

灰色的暗花。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

(1)雪峰、云影 绸缎、暗花

(2)塔松 巨伞

5.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6.(1)√ (2)× (3)√ (4)√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2

反义词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在全都是反义词的一组后打“√”。(8分)

1.清晰——模糊

训斥——表扬

古怪——怪异(

)

2.绝望——希望

合拢——展开

增长——减少(

)

3.僵硬——柔软

宽阔——狭窄

柔和——激发(

)

4.平整——凹凸

欢快——欢迎

重叠——稀疏(

)

二、反义词连一连。(12分)

临时

敬佩

强大

明确

疑惑

保留

弱小

删除

明白

长久

鄙视

含糊

三、填写反义词。(24分)

冰凉——(

)

显示——(

)

整齐——(

)

弯曲——(

)

增长——(

)

上升——(

)

辽阔——(

)

悲惨——(

)

屈服——(

)

欺负——(

)

贫穷——(

)

胜利——(

)

四、下列词语中有四对反义词,请找一找。(8分)

漫长

推进

漫步

结果

成果

松散

空缺

非凡

一般

不幸

消失

结实

通常

出现

紧促

撤退

紧凑

正常

(

)——(

)

(

)——(

)

(

)——(

)

(

)——(

)

五、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14分)

1.看到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

)

2.盘古醒来时,周围黑乎乎一片。他为了把天和地分开,使出浑身的劲。后来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

)(

)(

)

3.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当听西门豹说要把他们扔

下漳河,他们吓得面如土色。(

)

4.结实的金奎叔飞快地走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把它摔到了半空中。(

)(

)

六、阅读练习。(34分)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它们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它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它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路径。然而,玻璃杯的表面实在太光滑,它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它们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攀登。很快,它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了,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它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蚂蚁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是只差几步了吗?”说罢,它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到底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最后一点儿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围墙,杯子里的蚂蚁盯着,看着,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1.反义词连一连。(8分)

自由

表面

失败

透明

浑浊

内部

成功

拘束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光滑——(

)

唯一——(

)

羡慕——(

)

开始——(

)

3.文中的“围墙”指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杯外的蚂蚁说些什么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杯内的蚂蚁的命运将如何?请你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并给这个片段拟一个题目。(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义词答案

一、2.√

二、

三、滚烫 隐藏 杂乱 笔直 减少 下降 窄小

幸福 反抗 保护 富裕 失败

四、消失 出现

非凡 一般

松散 紧凑

推进 撤退

五、1.合拢 2.白茫茫 合拢 精神抖擞

3.高枕无忧 4.单薄 缓慢

六、1.

2.粗糙 众多 鄙视 结束

3.文中的“围墙”指的是杯壁,这样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4.示例:谁在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会获得成功。

5.示例:我想对杯外的蚂蚁说:“你真是好样的!面对困难不丧失信心,我一定要向你学习!”

6.示例:

成功往往只差一步

两只蚂蚁误入了玻璃杯中,一只蚂蚁坚持不懈爬了出去,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另一只蚂蚁在快爬到杯口时失败了,就没有再往外爬。看到爬出去的同伴,它心里多羡慕呀!这时,杯子的主人过来了,他想喝水,看到杯子里有一只蚂蚁,便抬起大拇指轻轻一按,这只蚂蚁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而命运的好坏往往就在于这一步。

3

新词积累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8分)

二、填上表示动作的字。(12分)

跟头 ____边鼓 ____天荒 ____绿灯

钉子

____大梁

____上风

____头阵

脚石

____家子

____佛脚

____黑锅

三、补充四字词语。(12分)

____头____进 山____地____ 顶____立____

随____而____

____流____息

大____失____

____可____何

面____土____

提____吊____

归____结____

垂____丧____

____顾____盼

四、按要求做题。(12分)

1.熟悉的花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动物的家: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列举几种果实长在土里的农作物: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按要求为词语分类,填序号。(12分)

①鸦雀无声

②铁面无私

③三头六臂

④眉清目秀

⑤视死如归

⑥上天入地

⑦腾云驾雾

⑧锣鼓喧天

⑨震耳欲聋

⑩膀大腰圆

⑪英勇无畏

⑫慈眉善目

1.描写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声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练习。(34分)

小白鹅

我爱小白鹅!

我家的小白鹅可漂亮哩,红红的小嘴巴又扁又宽,微微向上翘起。高高的额上凸起一个淡黄色的小包包。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镶嵌在脑袋两侧,总爱东瞧瞧西望望。一身雪白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哩。两只翅膀像两把大扇子,一扇起来,“呼呼”作响。一双扁扁的小脚,支撑着肥胖的身子,没事的时候,摇摇摆摆踱着方步。

小白鹅生气的时候挺可爱,它摇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连跑带飞狠狠地向你扑来,看那架势,非拧你几口不可。可是,只要你拍拍手、跺跺脚就能把它吓住了。

小白鹅戏水最有意思,它像小帆船似的浮在碧绿的河面上,一双橘红色的小脚掌轻轻地拨着水。顿时,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徐徐地向外扩散。你瞧,它玩得多开心呀。有时它伸长脖颈对天歌唱;有时它把脖子伸入水中觅食,“嘟、嘟、嘟……”水面上泛起一串串晶莹的小泡泡;有时它一边游一边甩头摆尾,向后背洒水,还时不时地翻跟头哩!

小白鹅吃饱了,玩够了,到中午就回家生下一个沉甸甸、热乎乎的大鹅蛋,足有三四个鸡蛋那么重。奶奶收鹅蛋的时候,总是笑眯眯地说:“瞧,小白鹅多能干!”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又扁又宽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2.写出三个与“徐徐”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

)的小眼睛

(

)的小嘴巴

(

)的河面

(

)的小泡泡

(

)的大鹅蛋

(

)的衣裳

(

)的阳光

(

)的波纹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白鹅生气时的动作的词语。(4分)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6分)

一(

)小眼睛

一(

)小包包

一(

)小帆船

一(

)大鹅蛋

一(

)大扇子

一(

)波纹

6.“我”爱小白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新词积累答案

一、奇观 逐渐 风俗 枯萎 血液 敏锐 掩护

疑惑 重叠

二、栽 敲 破 开 碰 挑 占 打 绊 败

抱 背

三、齐 并 崩 裂 天 地 遇 安 奔 不 惊 色 无 奈 如 色 心 胆 根 底

头 气 左 右

四、1.玫瑰 牡丹 海棠

2.猪圈 牛棚 狗窝

3.霎时 刹那间 一瞬间

4.花生 芋头 土豆

五、1.③⑥⑦ 2.①⑧⑨ 3.④⑩⑫ 4.②⑤⑪

六、1.大 圆 香 脆 快 好

2.缓缓 慢慢 冉冉

3.圆溜溜 红红 碧绿 晶莹 热乎乎

雪白 明媚 粼粼

4.摇 瞪 伸 叫 跑 飞 扑

5.双 个 只 个 把 圈

6.①小白鹅非常漂亮;②小白鹅生气时的样子很可爱;③小白鹅戏水很有意思;④小白鹅下的蛋很大

7.示例:今天晚上,我非把这项作业做完不可。

4

构词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三个,18分)

例:翩翩飞舞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滴溜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说说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调查调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文质彬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歪歪斜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用“\”将不是同一类的词语划去。(8分)

1.观潮 采花 养蚕 霸占

2.专家

宽阔

新鲜

细小

3.舒服

沉稳

卑鄙

响亮

4.升降

开关

风雨

黑白

三、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8分)

四、观察词语的偏旁,仿写词语。(20分)

蝙蝠 蚂蚁 __________ __________

猎狗

狡猾

__________

__________

捕捉

挣扎

__________

__________

珍珠

玫瑰

__________

__________

茉莉

葡萄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按固定的格式仿写词语。(14分)

越来越近 越______越______ 越______越______

低声细语

______声______语

______声______语

一动不动

一______不______

一______不______

呼风唤雨

______风______雨

______风______雨

开天辟地

______天______地

______天______地

千呼万唤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

百发百中

百______百______

百______百______

六、阅读练习。(32分)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

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1.照样子,写词语。(12分)

白茫茫(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

红________

黄________

绿________

香喷喷(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

甜________

酸________

臭________

山山洼洼(AABB式词语)

明明________

星星________

吞吞________

一条一条(ABAB式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5分)

(1)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

(2)相貌(好看)。(

)

3.根据文意填空。(15分)

(1)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槐花饭连用了三个含“香”字的词,按表达的程度由浅到深应该是________香、________香、________香。

(2)第一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语写出了槐花“白”的特点。

(3)槐花除了“白”这个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构词练习答案

一、示例:勃勃生机 彬彬有礼 默默无闻

金灿灿 胖乎乎 红彤彤

弹弹琴 跳跳舞 唱唱歌

研究研究 讨论讨论 宣传宣传

相貌堂堂 千里迢迢 白发苍苍

工工整整 平平安安 红红火火

二、1. 2. 3. 4.

三、

四、示例:蝴蝶 蜈蚣 狼狈 狰狞 抗拒 挺拔

玲珑 琳琅 芦苇 芬芳

五、飞 高 走 远 欢 笑 和 细 声 吭 窍 通 和 细 狂 暴 欢 喜 惊 动 言 语 军 马 战 胜 依 顺

六、1.彤彤 澄澄 油油 蜜蜜 溜溜 烘烘

白白 点点 吐吐

一朵一朵 一把一把 一件一件

2.(1)衣襟 (2)俊俏

3.(1)清 醇 浓

(2)白茫茫 白生生 瑞雪 玉雕

(3)香 甜 美

5

词语运用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4分)

1.大潮来时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_起来。

2.幼小的麻雀看到凶猛的猎狗,吓得不断________。

3.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________在江边。

4.东方明珠高高地________在上海外滩。

5.这个人罪大恶极,真的不可________。

6.我们要学会________别人的小过错。

7.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________起它们的巢穴来。

8.我将来要当一名潜水员,去________海底的奥秘。

二、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6分)

A.他这个人生活非常俭朴,能随遇而安。在野外工作,从不计较条件的好坏。

B.看到普罗米修斯受尽宙斯的折磨,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感到愤愤不平。

C.小红在武术老师的指导下,能上天入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真让人羡慕。

D.他无缘无故地遭到一番羞辱,心里很委屈。

E.她在街上遇到一伙劫匪在打劫,吓得面如土色。

F.哥哥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三、用“然”字组成词语填空。(18分)

1.他说要下雪,________下雪了。

2.他受到了领导的邀请,________前来参加酒会。

3.1923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的这句话现在________适用。

4.他本来是乱说的,不想歪打正着,________被录取了。

5.一个________的机会,他结识了这位体育明星。

6.不读书看报的人,知识面________狭窄。

四、词语搭配,连线。(8分)

五、阅读练习。(44分)

______________

牛是很平凡的。它有一个强壮的身躯,一个带着角的脑袋,一条细长的尾巴和四条粗壮的腿。但是,这样平凡的牛,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好处。

春天,牛吃力地耕地,它在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行走,随着滚滚的泥浪,它的脚下出现了一片松软的土地。人们就在那里插秧。

夏天,牛吃力地拉着车,运来一车车沙子、石料,筑起那高高的河堤,使那泛黄的洪水无可奈何。

秋天,牛载着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行走在那林间大道上。

冬天,牛仍然为人们劳动……而且还用它那鲜美的牛奶去滋补体弱的人们。牛为人们作出这么多的贡献,然而索取的却很少。它住的是茅棚,吃的是一堆堆的草。对人们,它是那样顺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它那双沉静、温和的大眼睛,永远流露着对人们的忠心和诚意。对邪恶,它是那样勇猛、不屈,它那坚硬的角就是它战斗的武器。在我国,很早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故事。我们要学习牛勇敢、不畏的精神,还要像它那样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4分)

2.照样子,补充短语。(4分)

吃力地耕地

吃力地________

吃力地________

鲜美的牛奶

鲜美的________

鲜美的________

3.我会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________的身躯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洪水

________的角

4.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8分)

一望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描写牛的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6.找出描写牛在四季里为人们作出的贡献的句子,画上“——”。(8分)

7.请你写出三个含“牛”字的成语。(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牛有怎样的精神或品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词语运用答案

一、1.颤动 2.颤抖 3.屹立 4.耸立

5.饶恕 6.宽恕 7.搜索 8.探索

二、C

三、1.果然 2.欣然 3.依然

4.竟然 5.偶然 6.必然

四、

五、1.示例:平凡的牛

2.拉车 举重 鱼汤 蛋糕

3.强壮 松软 泛黄 坚硬

4.示例:一望无际:翻过了这座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无可奈何: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可奈何的事,但我们要坦然面对。

5.它有一个强壮的身躯,一个带着角的脑袋,一条细长的尾巴和四条粗壮的腿。

6.春天,牛吃力地耕地,它在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上行走,随着滚滚的泥浪,它的脚下出现了一片松软的土地。

夏天,牛吃力地拉着车,运来一车车沙子、石料,筑起那高高的河堤,使那泛黄的洪水无可奈何。

秋天,牛载着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行走在那林间大道上。

冬天,牛仍然为人们劳动……而且还用它那鲜美的牛奶去滋补体弱的人们。

7.示例:九牛一毛 牛头马面 牛鬼蛇神

8.示例:牛有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

6

词义理解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结合语境,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35分)

平静:A.没有动荡。 B.心情平和安静。

1.他以平静的心态参加了中队干部的改选。(

)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在月光下闪着灵动的光华。(

)

成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B.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3.生活的磨炼,使这个孩子过早地成熟了。(

)

4.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

反复:A.一遍又一遍。 B.颠过来倒过去。C.(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

5.大丈夫说一不二,决不反复。(

)

6.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

7.医生告诉家属,这种病容易反复,要有思想准备。(

)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20分)

1.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关于词语的意思,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5分)

1.词语“无缘无故”中,“缘”和“故”的意思都是“原因”,“无”的意思是“没有”,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一点原因”。(

)

2.“老师安慰了没有考好的我。”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安慰”,我觉得“劝慰”和“慰问”都和它的意思相近。(

)

3.“他是个温和的父亲”和“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中的两个“温和”的意思是相同的。(

)

四、阅读练习。(30分)

白 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全 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实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秀 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8分)

(1)“素”的意思有:A.素来,向来;B.白色;本色;C.颜色单纯,不艳丽;D.蔬菜、瓜果等食物(跟“荤”相对);E.本来的,原有的。

素之一忽则嫌白。(

)

他素以品行方正著称。(

)

(2)“顶”的意思有:A.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B.顶撞;C.用头支撑;D.用头或角撞击;E.面对着,迎着;F.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顶了她几句。(

)

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

2.划去文中括号里运用不当的词语。(6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铿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短文内容填空。(12分)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________的精巧,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 词义理解答案

一、1.B 2.A 3.B 4.A 5.B 6.A

7.C

二、1.指老师和同学都被“我”逗得同时大笑起来。

2.指别的昆虫放弃自己隐蔽的处所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3.指盘古精神非常疲劳,体力已经消耗完了。

4.这里指小麻雀没有办法。

三、1.√ 2.× 3.×

四、1.(1)B A (2)B A

2.安全 实惠 优秀

3.悠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