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一次给父亲

第一次给父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第一次给父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1篇

旅行或许最能暴露恋人或夫妻的缺点,一对男女假如一起旅行,总是有吵闹争执,而不是相互理解包容,本该美好的旅行却总是带来矛盾和烦恼,显然,这样的男人女人无法成为真正的恋人,即使是将来做了夫妻,其婚姻的和谐和包容程度也会大打折扣。倘若那个与男人第一次旅行并能和谐愉快相处的女人最终成为他的老婆,那么这段婚姻的和谐指数和包容程度将会是相当高的。

第一次做父亲――最深刻影响男人的整个人生和婚姻家庭态度。

男人的真正成熟或许是在做了父亲以后,第一次做父亲可以说是男人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甚至盖过了第一次遇到恋人或结婚时。“见到孩子的那一刻,才明白生命的价值。”做父亲会彻底改变男人对人对事的看法,对男人将来对婚姻家庭态度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第一次亲吻――影响男人对情感婚姻的激情和持久程度。

这个亲吻当然是指成年后的异性亲吻。而且是指留下最深印象最美好的吻。对男人来说,唯有在潜意识里让自己真正迷恋的女孩才可能有缠绵悱恻的亲吻,也只有这样的亲吻才能点燃男人所有的激情。当这个与男人有着缠绵悱恻亲吻的女人最终成为他的老婆后。那么这段婚姻的幸福指数和持久程度将会是相当高的。

第一次见她的朋友――影响男人对恋人品行的判断。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交什么样的朋友做什么样的人,,男人第一次接触恋人的朋友会显著影响着他对恋人的人品判断。即使是男人对他的女友印象不错,但当他发现她的朋友都是些很随便的人时,或许他对她的好印象会大打折扣,这种印象可能根深蒂固,不会轻易就能从他的脑中去除。

第一次说“我爱你”――影响男人对情感婚姻认真和爱惜的程度。

同样是说“我爱你”,有的男人是信口雌黄、有的男人却是非常认真。前者无心,后者用心。轻易就说出“我爱你”的人,不见得是真爱你的人。一个男人假如把第一次的“我爱你”随便说给一个女孩听。那么在他的潜意识里对待感情会相对轻率。一个认真的男人,当他把第一次的“我爱你”说给了他真心喜欢的女人,而且不轻易再说给其他女孩,至少能说明他对感情的认真和珍爱,将来对待婚姻也不会轻率和不懂爱惜。

第一次发现她很幽默――影响情感婚姻化解矛盾的态度和能力。

幽默显然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可以很幽默,只是有的男人不能发现女人的这种幽默,或者不能懂得这种幽默。生活中不能缺少幽默,幽默有助于化解矛盾。当男人发现女人的幽默并懂得这种幽默时。那么他们将来成为夫妻后,化解矛盾的能力也将会是非常强的。

第一次把衣柜给她用――影响男人对恋人的接纳和信任程度。

男人并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私家用物第一次就给认识的女性,因为那不仅是私家物,有可能潜藏着他的一些秘密,更可能会令女友从中窥到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所以。当男人第一次将自己和以衣柜为代表的私家物全部坦露在女友面前,任她支配时,那就表示他对这段感情的接纳。也影响着他将来对另一半的信任程度。

第一次大胆说出“我乐意”――影响男人对情感婚姻的责任意识。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2篇

那把泥茶壶是母亲陪嫁的白瓷壶被我不小心摔碎后,父亲花三元钱在镇上的杂货铺里买的。它黑黑厚厚的身子再加上大大的肚子,显得既笨重又粗糙。

说是茶壶,其实它的肚子里从来没有泡过茶叶。一是我们家乡不产茶叶,二是茶叶在乡下人眼里是极其矜贵的,谁有闲钱去买它呢?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泥茶壶的肚子里装的都是凉白开。只有到了夏天,我们才跟着母亲去田间地头采来成熟的夏枯草,洗洗再和着清水烧开灌进泥茶壶里。那时候也不知道夏枯草是清热解暑的好东西,只知道劳累一天的父亲回到家,抱起泥茶壶嘴对嘴地喝得很是畅快。

十二岁那年,我们举家搬到了市郊,这是个山清水秀的小镇,我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大街、高楼、商店和摆在商店玻璃瓶里的茶叶。父亲第一次看到那些茶叶时眼睛是眯成一条缝的,虽然他久久地什么话都没说,但我牢牢记住了他眼里的羡慕和渴望。那时候他和母亲两个在工地上辛劳一天才挣五元钱,这点钱既要生活又要供我们姐弟三个读书,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享受茶叶的美味。

小镇的边缘有座大山,一入夏,我便进山去寻找夏枯草,但是,山上什么草都有,就是没有夏枯草,我仔细地寻了好几个山头只好失望而归。看到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抱着泥茶壶喝着寡淡的凉白开,我的鼻子总是隐隐地发酸。

春天,听同学说大山北边的茶园里招人采春茶,不论男女老少都行,每采一斤给三毛钱的报酬,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星期天不等天亮,我便背上空书包直奔茶园。那是我第一次采茶,以为只要将能掐动的叶子采下来就可以。为了多挣钱,我不顾手臂被茶枝划出血痕,手指也被茶叶染得墨黑,只是低着头拼命地采,烈日当空的时候,我喜滋滋地背着沉甸甸的一书包茶叶去茶园中心的收购站交货。哪知道收购站的人见了我的茶叶不仅不收,还说我根本就不会采茶,到这时我才知道,采春茶只能摘树尖尖上的三片嫩叶,就是长年采茶的高手,一天最多也只能采十斤。

那天,我虽然一分钱也没挣到,但却捡回了一书包老茶叶,那是收购站扔了不要的。我学着茶园制茶人的样子,先将茶叶清洗后晾干,再打开煤炉架好铁锅,将茶叶轻轻地放进去,用手不停地翻炒,虽然我的小手被烫了几个火泡,但茶叶的清香已让我忘记了疼痛。

那是泥茶壶第一次与茶叶共舞,舞得满屋生香,舞得父亲笑得怎么也合不拢嘴,我那苦命的父亲,他边喝着那粗劣的茶,边不住地赞道:“这茶真香啊。”

那茶其实并不香,它好苦,那苦味一直陪着父亲走过中年,直到我们长大。当我们终于有能力买好茶时,父亲却患胃癌再也不能喝茶了。父亲走的那天,我把上好的铁观音将泥茶壶塞得满满的,给他带了去。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3篇

永远也忘不了作者那句话:“你为父亲流过泪吗?”是啊,我没有为父亲流过一滴泪,尽管我眼角经常有泪。我曾为素不相识的孤苦老人、曾为寒风中大声叫卖的小贩掉过泪,我认为他们太辛苦了。而面对我的父亲,这个为生活日夜奔波,对工作倾尽心血,为我不辞劳苦的人,我曾何时有过一丝感动?

友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会遗忘,但是亲情将永存人间。“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文中的父亲为作者付出全部的心血,而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为我奉献了所有的爱,全部的情?朝朝暮暮,春去秋来,父亲付出了许多,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父亲心血的结晶;而我成长路途上的每一次摔跤,毫不留情地在父亲那宽阔的额头上留下抹不去的印迹。父亲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为我撑起自由的天空,父亲用他那坚实的步伐为我踏平了成长路途上的荆棘。而岁月,却使父亲高大的身躯日渐佝偻,却令父亲那自信的容颜日渐苍老。

细细品味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片断,我第一次觉得父亲是那么地值得赞颂,我第一次为我那平凡的父亲流泪。亲情无价,父爱无价。平凡的父亲每天做着平凡的事,说着平凡的话,然而,那心中却有着不平凡的爱!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4篇

和大多数贫苦孩子一样,我们注定只有通过叩开大学之门,才能走出贫困,并带给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余生的幸福。我记得我的父亲这样告诉我:“我给予不了你们什么,但是你们遇上了一个重视知识的好时代。”父亲一生遭遇的不幸很多,有过改变命运的机遇,但都屈服在那个知识和物质同样匮乏,却无视这种匮乏事实的时代。父亲对我的期望最高,不是因为他对我们兄弟三人有所偏顾,而是我表现出的天分和个性,让他联想到年轻时的自己。在家庭出现重大困难的年代,父亲也是基于此而选择让老大辍学撑起整个家庭。他说,老三宁折不屈的个性会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中吃尽苦头,如果连自身资本都没有,他的一生也就毁了。

为了改变命运,给自己积累足够的知识资本,我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以至于整个中学时代,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全校前茅,这让我的家人尤其是父亲倍感欣慰,也成了这个家庭在人前唯一值得说道的谈资。父亲在这样的时期给我定下了人生的起步目标:中国人民大学。这是父亲梦的移植,也是父亲对我努力地肯定和给我施加的压力。

高三的第一次全市摸底检测,我以638分的高分(总分750),位列全市文科前十。这在我们这样一所普通中学,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从班主任到校长,都将我视为学校生源振兴的希望。我记得当年校长拍板,免除了我拖欠的学费,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荣誉带来的实惠,也看到了父亲久违的释怀微笑。第二天,父亲送给我一盒当时最流行的学生保健品“三勒浆”,他愉快的眼神告诉我,这是对我的一种补偿和奖励。

第二次是年级检测。我的同学们都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不论是长期地挑灯夜读,还是考前的临阵磨刀,都给他们带来了分数的增长,和缩小了与我的差距。我感到了不安,对失败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因为失败将意味着我会失去,失去父亲的信任,学校的期望和自己唯一值得炫耀的资本。起初,我不断地自我加压,拼命地做题、背书,废寝忘食,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但是我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提高,反而遇到了更多同学能够解答而自己无能为力的难题,这些让我感到痛苦和绝望。由于长期的压抑和营养不良,我在第一学期的最后一次摸底测试结束后病倒了。天公不作美,戏谑有心人。我期待一次突破性的高分能让自己心情愉快,以便自己尽快好转、省去家庭不必要的开支。而事实上我却获得了一学期来的最低分,排在了年级的五名之后。这样的晴天霹雳,让我整个春节都闷闷不乐。

当时,老大从广东打工回家过年,父亲特意下厨,做了我们平时最爱吃的猪蹄炖藕。父亲夹起一支肥硕的蹄子给老大,老大又夹给我,说,老三最辛苦,都读得病怏怏了。我看到父亲的眼神飘忽,我想那是不满和愧疚。我想哭,但不敢。

等病好了,春节过了,老大背起行包,又要南下为我积攒学费了。父亲让我送他。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们没有什么言语,看着车外嗖嗖倒退消逝的风景,有些伤感。到了火车站,我第一次见证了老百姓求生的艰辛,小小的广场容纳了数万人,购票的队伍排了数里;有的衣衫褴褛,目光呆滞;有的扛着大包小包,携着一家老小;有的干脆席地而坐,啃起两块馒头当一天的口粮。车站为了管理,将这些人用钢制的栅栏隔成一道道,因而,就算购票窗口近在眼前,也要排上数小时。我看着老大挤进人群,矮小的身材迅速消失在人海中。我就站在远处巴望着售票口,内心焦躁不安。直到日落西山,老大从人群中冒出来,一只脚耷拉着一只皮鞋,另一只脚只剩下脏兮兮的袜子。老大乐呵呵地说,老三,买到了,马上要走了!我憋不住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老大劝我,别哭,以后你上了大学,就不会像我们这样,我也能沾你的光坐飞机了。

马上开始最后的冲刺。但是我的成绩不稳定,父亲的脸也变化不定,我的情绪就更加糟糕了。不过,好在我的班主任及时和我谈心,给我打气,她说,你是这所学校最有潜力的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足够自信。我脆弱的自信又一次回升,最后的一次摸底测试,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记得当时《语文》最后是命题作文《我有一个梦想》,我说我带上我的家人坐飞机。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5篇

这是我第一次拨打父亲的电话。以前我从为想过有一天打着个号码,因为我觉得和父亲无话可说----虽然我和他相处了14年,感情并不深。要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父爱。

父母在外地谋生。去年国庆长假,为了配眼镜,我来到了他们住的地方。刚到那晚,我很早就睡了,而父母还在为第二天的生意做准备。朦胧中我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对了”副请说,“我从一个朋友那打听来,有一个专用中药治疗近视的医院,效果很好,他女儿的近视就是在那治好的,我也想带女儿去看看。”“那一定要花许多钱吧?”母亲问到。“她这一辈子的事,只要能治好,就是花再多的钱也值得。”那语气很坚决。“是不是明天就带她去看呢?”母亲又问。“那当然,明天就去!”

天哪!我不敢相信,这竟是父亲说出的话,似乎这是我第一次听见的阳光般的话语。我无法用任何词汇来形容我的心情。那一夜我辗转难眠。

第二天早饭后,我一边给父亲泡茶,一边想他昨晚的那些话。“哐当”我脚底一滑,手中盛满热茶的杯子重重地摔在地上。父亲飞奔过去,急切的问“怎么了,有没有烫到手?”我看着父亲着急的样子,偶然间发现,皱纹已悄悄地怕上他的额头,他呢么的苍老---直到这一刻,我才第一次读懂父爱!禁不住鼻子一酸,热泪夺眶而出。父亲看见了,忙问“让我看看烫到哪了?”而我早已泣不成声了,只是拼命地摇头,在我的心里,有种声音在呐喊:父亲啊!这是女儿积蓄已久的幸福的泪水啊!……

“喂?”电话的那头深沉的男低音将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门眼上。

“爸……”我的声音在颤抖。

“是小A吗?”话筒里的声音好象很吃惊。

“喂-----”

“出什么事了?”那声音很着急

“没,没什么事,我,我我只是想问问,您的胃还好吗?”我尽力使自己的声音不颤抖。

“胃?哦!已经不疼了。”那声音有些激动。

“爸,少喝点酒。天凉了,要多穿些衣服……”我的喉咙象被什么东西塞住了,再也说不出来了。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6篇

父亲和‘儿子 ’

在 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一个孤独的老父亲,六十多了,身体还算结实,靠捡破烂维持生活。他有一个儿子 在城里工作他从不给父亲寄过一分钱,赚的钱都买酒喝了。

有一次儿子把钱花光了,可工资下个月才发。所以只能给父亲写信,让父亲给自己寄钱。乡下的父亲看到了 儿子寄来的信,看完马上去村里卖衣服的店里,给儿子挑了几件衣服,连同钱一起寄过去。儿子见到父亲寄来的衣服,并不感到喜悦,他回信道,谁要你的破衣服呀,也不知道寄点酒来,真是的。此后,父亲每天给 儿子写信,儿子总是不看就扔到书桌上了。有一次,儿子的宿舍友整理书桌时,看到了这些信,他一封一封仔细阅读,他觉得父亲太可怜了,于是自己给父亲写回信,每封都充满着关切和温馨 。父亲还以为是儿子懂事了,懂得父亲对他 的爱了,他并没有察觉是别人给自己写的信。每一次父亲写信都是儿子的宿舍友回的信。就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 ,父亲写的信没 人再回。他想去城里看看儿子,他买了一身新衣服,这是他第一次穿新衣服。他到儿子工作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儿子一年前盖房子时被砖头砸死了。可是这一 年来,是谁给自己回的信呢?他问了问儿子其他的宿舍友,才知道是儿子的朋友给自己写的信,他又拼命打听儿子朋友在哪儿,才知道他辞职了。

父亲并没有悲伤因为他有一个 好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虽然曾未见过面 ,但在父亲心中,早就把他当成自己 的儿子了。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7篇

12岁的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父亲是铁路职员。一家人过着很清苦的日子。

父亲白天工作后,晚上给杂志社写签条,写五百张给六角钱,非常辛苦。叙利奥看了,提出让他替父亲写,父亲坚决不答应。

于是,叙利奥偷偷在夜里来抄写,抄了一百六十张,又悄悄的回到房间睡觉。第一次父亲不但没发觉,而且还以为自己没老。叙利奥非常高兴,所以决定继续抄写。

过了2个月,叙利奥因睡眠不足而时常打盹儿,仿佛对学习厌倦似的,这使一直深爱着他的父亲对他冷淡了,最后竟不管他了。叙利奥心如刀绞,下定决心不再抄写,但习惯的力量使他还是起来了。

过了四个月,叙利奥在仍旧抄写。一个夜里,父亲终于发现是叙利奥在替他抄写,心充满了懊悔及慈爱。

第一次给父亲范文第8篇

现年47岁的陈鹏军和他的八旬老父陈芸生活在河南洛阳市嵩县车村镇,这里层层山峦,每条山路都九曲十八弯。小时候,陈鹏军常常被父亲架在脖子上,跟着父亲翻山越岭上班去。父子俩饿了就吃用玉米面和野菜做的窝窝头,渴了就喝山脚下的溪水。

父亲陈芸有文化,多才多艺。陈鹏军4岁那年,第一次见到了照相机。那天,陈鹏军正和村里的孩子玩,二姐跑过来对他说,“爹要给咱们照相啦!”陈鹏军和二姐跑进院子,看见父亲在摆弄着一个黑色方匣子。听从父亲的指挥,姐弟俩在蓝布前坐好,父亲按下了快门,陈鹏军一直盯着那个方匣子……

十多年后,陈鹏军在父亲工作的嵩县文化馆里又见到了一模一样的方匣子。他问爹:“这是不是在咱家第一次照相用的相机?”父亲很惊讶,说就是这种120相机,你居然还记得!陈鹏军觉得,这大概是受父亲的潜移默化,或者说自己和镜头有缘。

少年时期,陈鹏军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后,就从厨房里拿了一个馒头顶在头上,跟小伙伴玩耍当军帽用。父亲见后虎着脸说:“可不能糟蹋粮食!”几天后,陈鹏军就有了一顶帽,那是父亲用一块灰布做的,还有一颗从塑料笔记本上剪下的红星。有了父亲做的这顶“军帽”,陈鹏军在一帮小伙伴中自豪了好一阵子。

在陈鹏军的记忆中,父亲除了工作外,就在自家院子里忙忙碌碌。土坯墙围出的十米见方的院子里,除了种了各种蔬菜外,还放有漂亮的盆景,那都是父亲摆弄出来的。父亲聪明手巧,平常左邻右舍有什么坏的家具电器,父亲都能修补。父亲还写得一笔好书法,懂美工,擅乐器,一手二胡如泣如诉,还能拉板胡,弹电子琴……

少年时代的陈鹏军,最喜欢和父亲在一起。他的小书包上绣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也是父亲缝的。每天放学回家,父亲在油灯下帮他温习功课。父亲一直很希望陈鹏军能考上大学,可这个愿望,最终他没能实现。

上中学时,陈鹏军受父亲的影响,也迷上了摄影,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读书。他给同学写信,问:“想照相不?只要买一卷胶卷来,就能帮你们拍照……”一年后,父亲眼看着他每天琢磨拍照,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也都用在冲照片和药水上时,父亲终于忍不住了,说:“我帮你开个照相馆吧,你以商养艺。”陈鹏军喜出望外。

照相馆选在车村镇最繁华的街边,父子俩一起建起了房子,添了设备。照相馆里的道具都是父亲做的,还有三十多幅高三米、占了整面墙的幕布背景,也都是父亲在以后十多年里一一画出来的。再后来,陈鹏军还开了个婚纱影楼。

大概在2011年时,年过八旬的父亲听说影楼里缺拍古装照时使用的古筝,儿子想买一个,父亲心疼那几千块钱,坚持非要帮儿子做一架。结果两个多月后,父亲真的给陈鹏军做成了一架古筝。父亲弹奏了一曲,弹出的音符竟一如专业店里的婉转动听。

儿子成人了,事业有成。父亲老了,从县文化馆退休在家。父子俩的关系还是那样的融洽。闲暇时,陈鹏军到父亲家吃饭,父亲就会对母亲说:“儿子回来了,你给做点儿好吃的吧。”父亲乐呵呵地生火烧水,母亲洗菜,做烙饼。火烧得那么旺,母亲的面还没揉好呢……

在陈鹏军眼中,父亲跟农民没有什么区别。锄地、喂鸡、砍柴,在地里种菜,等玉米、土豆种好以后,母亲会一一打包好,然后父亲就骑着电动车,给陈鹏军姊妹六个一家家地送……

用十年时间记录父亲

2004年,父亲陈芸患了一场大病,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查出患有心肌梗死。有一段时间,父亲的腿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竟然说是骨癌(后来发现是误诊),一听到骨癌这个词,陈鹏军当时就蒙了,快满四十的他才真正意识到,年过古稀的父亲,随时都可能离开。

在积极给父亲治疗的同时,陈鹏军也在思考着父亲还能坚持多久。陈鹏军是传统的中国农民,连对父亲说声谢谢都羞于启齿。陈鹏军想用视频记录父亲晚年的时光,把老人的音容笑貌记录下来,他决定买台DV摄像机。于是,他跟父亲商量这事儿,但老人不愿意:“给我拍录像有啥用?”

可陈鹏军决定这一次不听父亲的。他花掉了不少钱,去郑州买了一台摄像机。买回摄像机的第二天,陈鹏军就扛着它回到了父母家里。那天,父亲正在村后的田里干活。陈鹏军想试试新机器,他扛起这个大家伙,手就不由自主地晃悠了起来,摇摇晃晃的镜头对准了正在干农活的父亲,老爷子的动作也不自觉地僵硬起来,讲话都不在平常的调上。陈鹏军都快笑出来了,他把机器一关,对父亲说:“爹,您老就当我不存在就成啦,该干啥就干啥。”

重拍的时候,陈鹏军的手还是晃悠,父亲却学会了不看镜头。时间久了,儿子手里的玩意儿对老人家不再是个障碍,老人家也逐渐地视镜头为无物。

再后来,只要有空闲,陈鹏军就会扛着摄像机回父母家,把爹娘的一言一行拍下来,即使有时候没带摄像机,也会用手机去拍一段,这一拍就是将近十年。镜头里,父亲在自家地里锄地,在院里喂鸡,在厨房捣蒜,在病床上拉二胡……这些都是最平凡的生活点滴。

镜头很多。大哥家修鸡舍,父亲在院子里劈砖头;弟弟摔断了腿,需要小板车方便活动,父亲就找来俩小车轮,乒乒乓乓地把车轱辘锯短了再接上。干活间隙父亲喝水,一仰头,脖子瘦骨嶙峋……

更多的是一家人欢聚的时光。逢年过节,孙子孙女们都回到爷爷家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子们嘻嘻哈哈地闹成一团,老父亲往往在旁边微笑地看着,西斜的阳光打在他脸上,暖暖的。只是,不同的年份里,父亲的皱纹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瘦,他在渐渐地老去。

有几个镜头陈鹏军永远不能忘。

――2004年2月,父亲首次进入镜头。他在田里干农活,穿着一身灰不溜秋的旧衣裳,挥舞着锄头,偶尔停下来,挠挠灰白的头发,跟母亲说两句话。那时,老人家身子骨硬朗,挑着扁担下坡,腰挺得可直了。

――2010年9月,父亲的头发明显白了,他坐在院子里捣鼓小轮子和木板,想做一辆木板车。一样是挠着头的父亲,若有所思,脖子上已经是褶皱分明。

――2013年1月,父亲最后一次拉起二胡。躺在床上的老人,脸颊微微地凹下去,瘦骨嶙峋的手上贴着输液留下的胶布,脸上却满是笑容。

将近十年光景,陈鹏军电脑里存了一段又一段父母亲的视频,生活的点点滴滴被浓缩成18盘DV带、装满了20G储存卡。

而父亲想留下的太多。他写得一手好字,儿子陈鹏民跟着父亲学书法,在父亲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刻字的门店;父亲拉得一手好二胡,可陈鹏军兄弟几个谁都不喜欢二胡。2012年,陈鹏军忍不住松了口,说想学。老爷子大喜过望,认真地翻乐谱,找简单的曲子给儿子练习。陈鹏军不大情愿地拿着琴弓,拉着。后来,二胡就放在陈鹏军的卧室里,他生意很忙,从来没有正经练习过,但他知道学会二胡是父亲的心愿……

圆父亲最后的心愿

2012年7月,陈芸的病情再度恶化,并被查出食道癌晚期。医生说,老人的生命还能延续半年,陈鹏军兄妹六人抱头痛哭。那时,陈鹏军立刻决定,带父亲去一趟山东日照,圆父亲的看海梦。以前父亲常对他说: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没有见过大海。此前,老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伏牛山区,有时县里组织旅游,因为老伴晕车不能离家,他便也在家守着。后来患上了心脏病,就更不愿长途旅行了。

听说要去山东看大海,老人没有拒绝。在日照的沙滩边,老人面朝大海凝望了很久。他与儿子在岸边散步,后来脱了鞋子,挽起裤腿,在海滩上走来走去。他甚至跳进水里,踩着浪花一路走去。陈鹏军想扶着父亲,但老人放开儿子的手,说要自己走。突然间,老人家童心大起,跟海水亲密接触,一弯腰,用手蘸了海水,再舔舔手指,惊喜地说:“海水真是咸的!”

见儿子拿出手机拍摄,老人说“等等呀”,然后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副墨镜戴上。在海边,80多岁的父亲第一次戴了墨镜,第一次尝了海水,第一次在沙滩上捡贝壳,开心得像个孩子……看到父亲开心的样子,陈鹏军的心在流泪。虽然大家一直对老父亲隐瞒着病情,但陈鹏军猜测,老人可能早就知道了一切。

从日照看海归来,父亲入院接受治疗。孩子们注意到,每天深夜,借着手机光,老人家总在病床上孜孜不倦地写着什么。子女们并不知道,黑暗中,老人已经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

此后几个月里,老人的病情日渐加重,反复入院和出院。2013年4月24日,老人与世长辞,陈鹏军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从柜子里翻出一本名为《忆今生》的手稿。手稿写在病历纸的反面,字迹有些涂抹,但装订得整整齐齐。那是父亲的字――

“我家祖居张槐杨家岭……我于1930年十一月初七生于张槐沟平地娘舅家……和张氏跟前,共生四男二女。目前都住在车村,姊妹们四方为邻,亲密无间,有事相商,有难同当,和睦有加。我已八十三岁,四世同堂,妻贤子孝,一家康乐无比……

我一生的工作鉴定是:工作积极,勤奋业务,为人正派,团结同志。长音乐,有书法、美术特长,被编入《厚重车村》一书……

大海是我最想见到的地方。今有幸已过八十三岁,对死亡已有充分思想准备,唯独没见到大海而遗憾……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我心里兴奋、激动,感叹人生的短暂。即将与世长辞,我留恋而不遗憾……孩子们圆了我的心愿,我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孝心……”

5分钟视频感动无数网友

父亲走后,陈鹏军翻箱倒柜,找出了18盒录影带和20G的记忆卡,坐在摄像机前一边看,一边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陈鹏军说,父亲生前他一个月能回家五六次,现在回头去看,才觉得少得可怜,陪老人的时间太少了。如今能做的,就是多回家看看母亲,再多给母亲拍些DV。

2013年5月27日,父亲去世一个月后,为了让亲友再看看父亲,陈鹏军整理了电脑中的影像,剪辑出一个5分28秒的视频,发到了网上的“嵩县吧”。视频里,没有老人家的声音,背景音乐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歌曲《我的父亲和母亲》。

5分28秒,浓缩的是老人十年生活的点滴。视频里,老人家戴着帽子,手拿锄头在田里锄地,累了停下来摘掉帽子抓抓头发,头上一片花白;锄完地回家,肩头挑着扁担,背影高瘦,步步走得让人心疼;老人家在病床上看着乐谱,陶醉地拉着二胡,青筋突暴的左手,手腕上刚输完液体的胶带清晰可见……每一帧镜头闪过,都直击人心,看似琐碎的一个个镜头却让人落泪。

陈鹏军的视频“父亲的最后十年”经网友转发,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也引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陈鹏军的故事也走上了中央台的新闻节目。

网友们纷纷留言,发表感悟:“看到视频,想起自己在老家的父母,心里酸酸的”“视频虽然简单但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我今天就决定回家看看。”“生活里这些最简单的场景才是最温馨的回忆,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长寿。”……

陈鹏军为此被人称为“洛阳孝子”。陈鹏军说,我把视频传上网,是想提醒不认识的网友,趁着父母还在身边,多多关怀他们。但面对铺天盖地的“孝子”称谓,让陈鹏军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痛。他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操碎了心,现在想想,我们作为子女确实没让老人省一天心。我知道我不是孝子,我做得远远不够,我根本称不起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