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温庭筠菩萨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1篇

一、多种形式的吟唱有助于诗歌的情感表露

本期语文教学重点是《高中古诗词散文选修》,我试探性的在教学中融入歌唱的形式,将诗歌《一剪梅》(李清照)、《菩萨蛮》(温庭筠)、《将进酒》(李白)作为对比吟唱的文本,通过不同版本的唱和比较,让学生能理解婉约,豪放诗风为何。

诗歌吟唱有很多形式:叠唱、合唱、独唱、轮唱,当然有时根据诗词需要也可以纯文本清唱,或者加以背景音乐伴奏。

《将进酒》的教学,我选用了央视知名主持人任志宏诵读的版本和韩磊演唱的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先指名单人范读,再四人为组范读,最后全班诵读,通过对比,首先在气势上有了豪放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播放任先生的诵读,学生听后感慨颇多,有的女生说任先生的诵读很唯美,读出了李白的豪迈,洒脱,浪漫风格,很有范儿;有的学生感叹,任先生的诵读很让人感怀,他磁性的声音能将李白的飘逸,豪放诠释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有想要阅读诗仙太白的其他傲世之作。优美的诵读完了,接着播放歌手韩磊演唱的《将进酒》,那是另一种对诗词的解读,听后几位男生叹息,他们找到了李白最终选择离开歌舞升平的长安,游离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原因,韩磊沧桑的声音中少了几分诗仙太白的狂放气质,反倒是多了一点李白诗篇大气磅礴的气势,从歌声里他们似乎还看到了唐王朝的繁荣兴盛。

二、合理的音乐改编更能让学生触景生情

豪放风格有了认识,婉约为何?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和温庭筠的作品是高中阶段不可以错过的佳作。我借班上外形比较有特点的几位男生诵读《一剪梅》,他们沙哑的声线略显厚重,使诗词中那位原本很美的姿态娇柔的美女形象全没了美感。

此时我将之前做了精心准备的艺体生,叫了起来,几个女生用他们那特殊的柔弱之声读完了《一剪梅》,舒缓而轻柔的语调确实让人很快进入了李清照词作的状态。看学生已经渐入佳境,我适时播放了抒情歌后邓丽君的《月满西楼》,诗中“一种相思,两种闲愁”得到了深化。

因为有前期教学中的名家知识作为铺垫,大部分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详细的了解和认识,在《一剪梅》的教学中,结合作家本身的情感经历,加之音乐恰如其当的作为情感释放的载体,学生很快就能渐入佳境,体会到抒情主人公对爱人那种缠绵的爱。诗人个性化的诗风也在歌曲的改编翻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三、情景相生,更利于学生释放自我情感

诗歌教学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菩萨蛮》作为婉约派的另一佳品,是情感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单单凭借以往的单一教学形式,靠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诗人要表现的感情很有难度,针对此篇,我将它和影视剧的剧情链接,学生可谓情到深处自然开。

《菩萨蛮》的教学,我刻意留在了阴雨绵绵的那个早晨,室外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有了能让人情思飞扬的空间。上课前播放《甄传》的插曲《凤凰》、《心心相印》、《河边倾诉》等一系列的片段设了伏笔,正式上课请学生从截取的画面中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显得更容易。

配合画面,我选用了刘欢翻唱的《菩萨蛮》,让学生体会从男人的角度如何诠释一个女人的心,从而把握温庭筠的诗歌被古代女子钟爱的原因,知道男人也有婉约的一面,由此摒弃以往对古代诗歌偏颇的认识,男人写缠绵之情皆是矫揉造作的错误说法。

温庭筠诗歌中“鬓云”、“香腮”、“蛾眉”,尽是美人之态,然而“懒起”、“梳洗迟”缓慢的步调足见那位貌美女子对爱人的渴求,只是可望而不可即。词作经过演唱的形式比单纯的诵读更增添了几分的惆怅孤独之感,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在韵味十足的古筝、手铃与笛子的配乐中完全陷进去,有人听完后甚至有了写作的冲动。借机,我加入填词环节,自填自唱,当堂演唱,示范的学生把自己懵懂的爱情诠释得飘逸而凄美,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共鸣,诗歌写作在填词技巧此环节中得到训练,大大出乎我的预期。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2篇

温庭筠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尽管本事大,但他的考运却很不给力,这也与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分不开。从40岁起,老温连续参加过五六次三年一度的“高考”,却始终没考上进士,一生很不得志,行为也有些放浪。但他很有奉献精神,每次考试做完试卷后,都自愿无偿地帮助周围考生答题。老温这当的既不为名又不为利,纯属助人为乐,简直让人感动。

公元855年,唐朝举办春季“高考”,礼部侍郎沈询主持考试。鉴于作弊“专业户”温庭筠早已臭名远扬,沈询为了防止他再次“出枪”,特意在自己办公室门口给他设了个“VIP”专座。

第二天开考后,在沈询等几位监考官全场直勾勾地“重点关照”之下,老温貌似有点不爽,草草写了千把字就提前交了卷子离场。沈询松了口气,得意地问老温:“八叉,今天你作弊了没?”温庭筠挺失落地说:“监考太严,我也没敢乱整,才搞了个八连发而已。”在监考官如此严密的盯梢下,居然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八个人作弊,完了还屎壳郎打冷战――臭得瑟!沈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气得不停地哆嗦。用脚后跟都能猜到,温庭筠这次考试又悲剧了。

温庭筠曾在宰相令狐家里吃闲饭,主要工作是给他当。唐宣宗爱听流行歌曲《菩萨蛮》,令狐想拍皇帝的马屁,但自己写歌词的水平又太次,拿不出手,于是请温庭筠新创了一首《菩萨蛮》歌词,拿过来充作自己的大作,献给宣宗,还反复叮嘱老温千万不要泄露出去。没想到老温可倒好,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是个出色的,嘴一秃噜就说出去了,结果人人都知道令狐那歌词是老温的,令狐知道后很是窝火。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3篇

2、忽见孤凤凰。——唐韩愈《听颖师弹琴》

3、炉香闲袅凤凰儿。——唐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4、后引凤凰;晓策六鳌。——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5、胸前绣凤凰。——唐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6、凤凰相对盘金缕。——唐温庭筠《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

7、飞上枝头变凤凰清。——吴伟业《圆圆曲》

8、碧梧栖老凤凰枝。——唐杜甫《秋兴八首》

9、许并凤凰池。——宋程大昌《临江仙·遥认埙篪相应》

10、天外凤凰来。——宋韩淲《水调歌头·新月已如许》

11、却将春去凤凰城。——宋晁补之《浣溪沙》

12、日照遮檐绣凤凰。——宋毛滂《浣溪沙》

13、直自凤凰城破後。——宋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後》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4篇

晚唐诗人温庭筠也以才思敏捷著称。他其貌不扬,有人干脆就叫他“温钟馗”。但他一身都是本事,能弹琴、会吹笛,尤其工诗善词。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写词方面更是一枝独秀,风格华丽哀艳,被尊为花间派鼻祖。他还有个外号叫“温八叉”,据说是因为考试时叉手八次就能做成八韵之赋,其快捷与曹植有得一拼。早早完卷之后,他就去帮旁边搜肠刮肚无计可施的考生做题,“日救数人”。作弊当然不该受表扬,温庭筠也因此落下了轻佻的恶名,不过其聪明确实是有目共睹。

虽然有八叉成赋的脑筋,但这样一个聪明人参加好几回进士考试,居然回回落第。这不能简单地说是运气不好,和他处理不好人情世故有很大关系。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应试,主考官知道他喜欢给人“救场”,防了他一手,把他叫出来单独考试,温庭筠便闹将起来,结果当然又没中。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考试。

温庭筠考场失意,很重要的原因是和上层人物、尤其是当过宰相的令狐搞坏了关系。说起来两人算是老交情。温庭筠早年投身令狐府,写了不少公文、诗词,令狐给他的待遇也相当优厚。可是温有一个毛病:管不住自己的嘴,到处说谁谁谁的什么什么诗文是我代做的。当时唐宣宗喜欢唱《菩萨蛮》词,令狐想讨皇帝欢心,请温填若干阕歌词,以自己的名义献了上去,并特意嘱咐不要泄漏出去。温当面答应得好好的,转过身就迫不及待传得满城皆知。令狐非常恼火,从此就跟他疏远了。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令狐耿耿于怀。令狐遇到个不懂的典故,问温庭筠,温告诉他出自《南华经》,本来说到这里也就够了,温偏要多说两句:“《南华经》并不是罕见生僻的书,希望丞相公务之余抽时间多读读。”令狐脸都羞红了,当面没有发作,背后却向皇帝报告说温庭筠有才无行,不能让他登第。

宰相的小报告一打,任你聪明绝顶,也难登仕途了。应举失败的温庭筠只做过县尉、巡官等小官。心灰意冷之下,他更加放纵不检,整天和一帮花花公子混在一起。后来他回淮南,因为酒醉和巡逻兵发生争执,连牙齿都被打掉了。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5篇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对文本要有独特的见解

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文本有深入的研读和独特的见解,才会有课堂上精彩的演绎。即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例如,在教授韦庄《菩萨蛮》时,教师应该首先对诗歌的主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即要在备课中多方查阅资料、知人论世,由一般的思乡主题理解到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样,在教授温庭筠《菩萨蛮》时,要认识到诗歌字字句句都在写闺怨闲愁,却句句字字都在影射自身遭际,闺中的美貌无人欣赏,正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写照。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与文本对话,才能得出个人独特的见解。

2.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要与文本亲密接触

教师的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作为“介绍人”,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令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例如,在教授像《荷塘月色》一类的散文,或者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类的小说等文章时,常常有教师会因为是现代文,学生看得懂,而忽视了对文本本身的关注和分析,只一味地进行脱离课本的拓展延伸。这样一来,学生不阅读文本便不熟悉文章内容,教学效果自然就欠佳了。

3.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要有引领对话的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的成败,就在一个点上,处理得好,满堂生辉;处理不当,黯然失色,前功尽弃。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时,教师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配乐讲述李煜创作本词的背景故事,充分营造一个愁苦伤感的意境,然后听配乐朗诵的全词,再问学生本词的词眼,学生基本都会说出这个“愁”字,最后教师顺理成章地提出词人为何而愁、如何写愁的问题,就能对词进行有的放矢的赏析了,学生理解起来也因为思路清晰而更加轻松、易于掌握了。

4.学生与学生、与自己的对话,是认知自我、超越自我过程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6篇

2、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3、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8、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9、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1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11、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12、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3、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14、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5、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6、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7、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8、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1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0、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李白《怨歌行》

2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23、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25、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

26、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苏武《留别妻》

27、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28、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29、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3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32、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33、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3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35、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36、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37、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8、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39、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4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41、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4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4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4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7、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48、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49、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50、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5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5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5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5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55、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5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57、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5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

60、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6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62、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6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6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65、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66、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67、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6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70、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71、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7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3、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74、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班婕妤《怨歌行》

75、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76、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7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78、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7篇

平仄的格式和拗救。

近体诗的平仄,普通格式如下:

(一)五律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甲)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不入韵,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必须是平头。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必须是仄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黏。七言近体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论,二四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第七字更要分明。五言诗:“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拗救是诗人对拗句,往往用“救”。有救不为“病”。所谓拗救,就是上面该平的地方用了仄,所以下面该仄的地方用平。以此类推。

——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先生诗论摘编(六)

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徐钜事物原始云:“词始于李太白,菩萨蛮等作为后世倚声填词之祖。”(还有李太白的忆秦娥)是“百代词曲之祖”。(见郑樵通志)长短句的词始于盛唐。大约中唐以后,诗人才意识到近体诗外还有一种诗——词。温庭筠是第一个词的大量制造者,有六十多首。

词可分为两个时代,唐五代为为第一期,宋以后为第二期。凡和律绝字数相差不远的词称为小令(62字以内)。63字以外的为慢词,包括中调和长调(宋以后的产品)。最短的词是竹枝词,共14字。最长的词是《莺啼序》,共240字。词还有令、引、近、慢等名称。令是词牌通称。引、近、慢的词字数都有增加。还有摊破,字数也有增加。词另有减字或者偷声。

唐代无词韵,词韵与诗韵相同。清代仲恒著有词韵,是以明代沈谦的书为蓝本的,共19部。四库提要以为词是不必规定韵部的,依照诗韵就好了。方言也可入韵。

温庭筠菩萨蛮范文第8篇

文/王晓梅

湖北一些方言中,都把“犹”说成“牛”,把“豫”说成“鱼”。传说两千多年前,中国汉字由孔夫子统一规范。他有三子弟子,专门负责把规范化的字传向民间。孔夫子没日没夜地写呀、画呀,每写一个,弟子们就立即传向各地。经过三年零六个月的辛勤努力,孔夫子写的字无法用数字来统计了,有人说有三担六斗小米的颗数那么多。长年累月地操劳,孔夫子十分困倦。一天,他写着写着,伏在书案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雷声把他惊醒,孔夫子又打起精神伏案写字。他想:弟子们为我传了这么多字,大概也会根据字形分辨字音了。于是提笔写下了“牛”“鱼”两字,叫了一声:“鱼、牛”――弟子们连忙把字接过去。可是这一次写的是两个字,先生没有说哪个是“牛”,哪个是“鱼”。这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你传给我,我传给你,谁也拿不定主意;又不好再去问先生,只好根据先行念字的顺序,把“鱼”字认成“牛”,把“牛”字认成了“鱼”。又怕拿不准,这两个字传向民间的时候,弟子们总是说:“牛鱼不决”。

后来,人们把拿不定主意时的情形都说成“牛鱼不决”。“犹豫不决”据说是根据“牛鱼不决”的字音变化而来的。

孙膑是皮鞋鼻祖

文/常军

相传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年轻时与庞涓一起拜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孙膑去投奔他。庞涓深知自己才能不及孙膑,就暗施阴谋,借故对孙膑施以膑刑(去膝盖骨),致其残废,并加以软禁。后来,孙膑逃到齐国,并得到齐威王的信任,被委任为为军师。孙膑为报庞涓断足之恨,亲自指挥操练10万精兵。但苦于双脚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撑起来,就以原始皮鞋为基础,设计了有胫甲(鞋帮)和鞋底两部分的图样,刻制木楦,由鞋匠使用较硬的皮革,照图样缝制成一双“高甬子履”。这双高腰皮靴,分成帮和底两个部件,是现代皮鞋的雏形,可算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了。

古人的“脸”和“面”其实不一样

文/历男

人在社会中交往讲究脸面。但在古代“面”是“面”,“脸”是“脸”,“脸”“面”大有区别,是不一样的。

在古代,脸的最初意思指“颊”,指妇女目下颊上可以施粉、涂胭脂的地方,即颧骨部分。《韵会》解释说:“脸,目下颊上也。”梁简文帝《艳歌行》:“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隋代诗人弘执恭《和平凉公观赵郡王妓》诗:“蛾眉疑假黛,红脸自含春。”温庭筠的词《菩萨蛮》中“明镜照新装,鬓轻双脸长”等,“脸”指的都是女子涂抹胭脂的面庞的局部。

“面”在古代的范围要比脸大,包括整个头的前部,而脸只是面的一部分。《周易・下经》:“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但随着时间的演进,脸的语义逐渐扩大,跟面的意思基本一致了,所以现在“脸”也可指人的整个面庞。不再如古代一样,在文学作品中区别使用。

为何山西人被称为“老西儿”

文/刘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