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活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张謇;旅游活动;南京怀古

Tourism Activity in Zhangjian’s Early Life

KAN Yao-ping

(Nan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Nantong Jiangsu 226007, China)

【Abstract】The tourism activity in Zhangjian’s early life mainly focused on cultural relics and mountain scenic spots. Zhangjian turned his passive travelling in adolescent period to selective theme tourism activities in Nanjing, which enriched his spiritual world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of his industrial salvation.

【Key words】Zhangjian; Tourism activity; Nanjing nostalgia

张謇是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创始人之一,将民族资本成功地引进地方城市建设,在其家乡南通,遵循“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创办工业,兴建各类学校,打造了“一城三镇”的城市布局模式,使南通成为清末全国区域自治的典范城市,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研究张謇早期的旅游活动,对于了解张謇的救国理念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以张謇早期的旅游活动为核心,以其旅游轨迹为线索,探索张謇早期旅游活动的内容。目前,学术界对张謇旅游活动的研究注重于后期阶段,认为张謇区域自治思想主要来源于日本的旅游活动,对于张謇先生早期的旅游活动涉及不多[1]。

张謇早期的旅游活动主要发生在同治十三年(1874)到光绪六年(1880),即张謇21岁到27岁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其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人的所见、所思往往奠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基础。当时,张謇以南京为核心,在军中从事幕僚活动,这种幕僚生活为他旅游活动提供了契机,使他能够遍访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务旅游活动,熟悉不同城市的景观与地方习俗。早期的旅游磨练了他的意志,拓展了视野,使其旅游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1 南通朦胧的旅游活动

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主要发生在南通本地,活动范围以常乐、西亭、如皋为主,属于张謇旅游活动的启蒙期。首先,张謇培养了一些旅游活动的基本素养,生活中注意观察天象与气候景观变化,养成了每天记录天气状况的好习惯,为以后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其次,张謇参加了一些无意识的旅游活动,且多以被动参与性为主。

张謇8岁的时候,族兄带其游城隍庙,“入后宫,神夫妇二偶像坐特高,重宇阴s”,在作揖抽签时打翻签筒,翻倒声吓哭了张謇。这是张謇见于记载的初次旅游活动,这次活动给他带来了某种新奇、惊恐的体验。12岁时,随先君在私塾学习,有个武弁骑马经过门前,先生触景生情,曰“人骑白马门前去”,謇应曰“我踏金鳌海上来”,应对中展示了张謇磅薄大气的远大追求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19岁时,张謇因冒名风波在如皋销案时,因担心杨泰瑛阻其归通,连夜离开如皋,连跪带爬地逃回南通。“深夜昏黑,冒风雨出城,沿濠独行。濠甫浚,泥淖积,路高下崎岖,灯灭,盖不能张。又惧堕坎陷,蹲视数尺外有无水光,徐进,不十步辄一蹲,历三四时。”[2]

“衣履表里濡湿”,这次艰辛的逃亡活动在河边泥潭中连滚带爬地摸索前行,一路充满了曲折与磨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探险性质,虽说张謇的逃亡是无奈的举动,但是整个逃亡过程在逆境中求索,展示了张謇机智与敏锐能力 ,培养了他勇于探险的精神,为其以后喜爱登山的旅游活动埋下了伏笔。

同治十三年开始,张謇开始了正规的旅游活动。1月26日,张謇首次出游,与好友肯堂一起骑马去攀登狼山与黄泥山。狼山虽然海拔只有100多米,但是在海拔只有几米的广阔江海平原上,显得比较突兀。山上植被葱郁,寺庙香火旺盛,是当地人们旅游踏青的好去处。张謇一行去狼山途中,相互嬉戏娱乐,“有时叠骑清潭,有时着鞭争胜”,心情非常愉快。爬山之前,在川至庵小憩,张謇“推窗见大江接天,征帆似鹜,忽隐忽现”,享受到狼山赏长江的乐趣。在支云塔,张謇还受到了贵宾式的待遇“小沙弥初不为礼,及见风帽,细审而告伊师,逐得至雪峰僧处略坐”。至黄泥山,对景观欣赏细致入微,黄泥山“丛竹垂岩,枯藤络石,殿宇只数楹,而泉流涓细,短树婆娑,大非狼峰之绚烂也”。在张謇的记载中,黄泥山“幽壑穷余赏,林阴趁夕曛。寺从山侧见,水向路边分”。这种景观与今天的黄泥山大致相似,只是少了泉水的踪影,说明地下水位有所下降。

南通时期的张謇因家贫、学籍问题、求学等原因,经常往返在如皋、海门和通州之间,三地相距不足一百公里,不管风吹下雨,多次往返期间,磨练了张謇坚毅的性格,无意中对其以后的外出旅游打下了身体与心理的准备。这个时期由于生活所迫,张謇只是参加了一些零星的旅游活动,而且在旅游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旅游的乐趣,直到与肯堂的狼山之旅,张謇先生才开始了正式的旅游活动。

2 南京怀古的旅游活动

同治十三年二月,张謇受孙云锦先生的邀请,前往南京从事军中幕僚。初到南京的张謇,对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充满了兴趣,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去周边踏寻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短短一年时间,几乎踏遍了南京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从张謇先生的《江宁怀古二十四首》诗词中,得知他对雨花台、莫愁湖、朝天宫、玄武湖、鸡鸣寺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二十四个景点做了详细的调研,并对每个景点赋诗一首,从景点的保存现状、历史渊源、景观特色等方面,抒发了自己的旅游感想[3]。

张謇在南京怀古的旅游活动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诗词的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一种忧郁的心情,给人以景点凄凉、残败的感觉。这也许是张謇先生从国家内忧外患中,借景喻今,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或许这些古迹经过历史的沧桑,外表斑驳陆离,已经没有往日的盛况了。《登北极阁》给我们展示了从北极阁俯视鸡鸣寺的景象,“元武鸡鸣安在哉,残花连蔓上荒台。北湖一镜寒潮落,南阁三山野寺开”。梁武帝时候热闹非凡的鸡鸣寺已经被一片萧条荒芜的景观所替代,整个寺庙在玄武湖的映衬下,湖边低矮山邱上的寺庙残败不堪,有“野寺”之感。《周处台》中的“鹤唳机云去不回,至今周处有荒台”,一样凄凄惨惨。《鹫峰寺》位于白鹭洲内的寺庙,建于明“古寺已千年,犹见青瑶瓦”,鹫峰寺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仅剩青瑶瓦。《莫愁湖》“湖以莫愁名,莫愁在何处?秋水谵无情,脉脉绕山去。”这些以过去著名传说或者历史故事为渊源的古迹,给人留下无限惆怅。

二是,这些诗词描写的旅游景点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劳劳亭”、“凤凰台”等景点都是南京历史文化地标性建筑,历代诗人都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说明张謇在旅游景点的选择上深受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李白首开金陵怀古的风气,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折射出大气浩荡的凤凰台往昔。而张謇的《凤凰台》“多少吹箫人,不见凤凰影。凤凰几时来?”,和唐代诗人李白游凤凰台的心情截然相反,多了一种忧伤的心情。张謇认为《谢公墩》是谢灵运的遗迹,“独怜折屐翁,超然亦充隐”。从这些古遗迹的描述中,张謇对南京的古建筑观察特别仔细,大的文物建筑如朝天宫,小的建筑如鸡鸣寺上的一口小井,也成为张謇先生的考察对象,《胭脂井》“石上胭脂痕,胭脂不污水。”千年古刹《瓦官寺》“鼓钟声歇见松杉,萧字千年记瓦函。佛果有灵全末路,台城应是舍身岩”。

三是,南京怀古受文学名著的影响。在孔尚任的《桃花扇》里,青溪曲的桃叶渡是秦淮河最著名的渡口,这里演绎出多少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张謇的诗作《桃叶渡》和《青溪曲》,就是从桃花扇走到秦淮河一带的文化景观,“水响不见人,谁弄青溪曲”。张謇在访杨仲乾先生归途中,途径秦淮河,哪里依旧歌舞升平,歌妓云集,“晚过秦淮,则两岸碧帘,中有彼姝不呼即出,衣香人影,与粼粼水波相溶漾也”。

四是,参观南京著名的自然旅游资源时,心情豁然开朗。如燕子矶、玄武湖、幕府山等景点深受到张謇的青睐。在燕子矶看到鱼鹰在水面上飞翔的情景,感叹道“水面啄鱼龙,江头刷苍某,不向巢垒间,飞来复飞去”。看到玄武湖莲花盛开的景观,“君看麟凤洲,碧藕花如毯”。幕府山是长江南岸低矮的丘陵,高70米,号称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幕府聚清流,苍生命所寄”,描写了幕府山一带的自然景观。

3 关于登山的旅游活动

张謇工作以后,喜欢登山爱好就显现出来,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或者公务活动的间隙,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攀爬附近的山脉,并将登山活动作为交友的一种方式,与朋友分享登山的乐趣。从南通的狼山开始,南通到南京之间长江沿岸的山峰,如金山、北固山等镇江三山,以及南京的栖霞山、幕府山等山峰,都先后被张謇收入囊中,有些还多次攀爬。后来去北京途中,还登上了泰山。张謇先生在每次登山过程中,遇到的艰险、山体景观的变化、游道设施、自己的感悟等都详细地记录在案。

栖霞山海拔只有286米,在旅游设施设备不健全的前提下,特别是游道系统不完善时,旅游者登山需要付出一定的艰辛。光绪三年三月十八日,张謇同筱泉、资生、子詹、履平、丁哲夫登一起同游栖霞山。山形走势为“山分三脉,皆耸起数百仞,最高者为之最高峰,其上银杏二株”。山上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主要有“文殊院、观音殿皆毁,珍珠泉泓清如昔,石碑上题名极多,有宋治平时者,有称曲轩辕子者,半蚀于风霜,不能细剔”。游道崎岖,容易使游客迷路。“与子詹穿石窟,履f岩,上下良久。复共资生、哲夫随缒幽索景,而前数十武迷不得路”。有些地方陡峭无比,行人穿行困难。“石嶙峋如刀剑,如]镜,手不可攀,足不可定,险极”。三人蛇形走二里许路,“回望行处,峭厉入削,不觉动昌黎华山之感”。从这次的旅游活动中可以看出,张謇先生在栖霞山探求新的游道,穿行在险峻的山体之间,对景色的观察细致入微,敢于冒险,略有侠客风范与开拓精神。

有时,张謇在某些山下驻足,遐思,感受山体的美景。有点像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的味道。光绪元年(1875)季夏四日,晚间在清凉山下散步纳凉,见山体“云含雨,草木葱`,苍翠之气侵人肌发”。十一日晚,门外小立,见钟山“顶上云若釜上气,蒸蒸而出”。“推窗一览,风景大佳”。乙亥仲秋二十七日,同子青、月江游金山、北固山、观赏书法,见吴琚所书“天下第一山”六字和米万钟的“宏开鹫岭”四字,体验书法名山的伟大。季秋二十三日,从曲径登上一山,“其南平冈侧岭,远涧幽林,列列如画”。孟冬十六日,与子承、礼卿游山。“见有四围苍翠,竹树浓翳,良田数十顷,鸡犬牛羊,男女种作,咸有自乐,其乐之趣,以为武陵源不在世外也”。

光绪四年九月,与杨子承一起同游惠山。这次登山具有休闲度假的成分。“于云起楼久坐而返”,张謇在楼上遥望长江,发出“南北青无际,中流放此舟”的感慨,环顾四周,“树色交岩窦,涛声上寺楼”。静心地抒发着自己的心情 ,在《江南江北青山多》中,江与山的景观是“江山共胜览,诗酒证前游。画屏环两岸,天堑扼重洲。”说明张謇这次登山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上升为休闲度假游。

4 结论

早期的旅游活动为张謇揭开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篇章,少年时期的莽撞旅游活动使张謇涉足旅游,狼山的旅游活动使张謇体验到旅游的奥妙,南京的怀古之旅让张謇深深体验到旅游考察的重要性。早期的张謇利用长江轮渡来往于南通与南京之间,对沿途各地的文物古迹、山峰实际考察,为张謇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斌.张謇与旅游文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2-117.

旅游活动范文第2篇

公司旅游活动总结范文一20**年8月份,精微高博科技公司组织员工到美不胜收的野三坡、十渡旅游,由于公司部分同事忙于科研开发及管理工作而未能全部参加此次活动。古经理声明了此次旅游的目的既是让大家全身心的放松,又要借机历练团队精神。公司在对员工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营造全体员工凝聚团结、奋进活跃的氛围,把团队精神融入到工作中。

我们乘大巴赴房山区十渡,沿途欣赏了北方桂林十渡美景。十渡、野三坡的美是大自然的杰作,重峦叠嶂、碧影滴翠、溪流瀑布、山花绮丽、飞禽走兽、峡谷峰林,共同构成了一幅独具风采的自然生态画面。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百里峡的生态环境,纯净自然,野生植物遍布沟壑,从山脚到山顶几乎都是阶梯式的上升,绵长、陡峭;锯齿山峰绿树,遮天蔽日,百丈悬崖飞瀑,激荡彩虹,绿色是这里的主旋律。划竹筏,使我们体会到江南竹排野趣,夜晚绚丽的烟花,露营烧烤篝火,惊险的蹦极,骑马等活动使我们笑声不断,心情无比舒爽,卡丁车、漂流等集体活动增进了同事间的友谊,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呼吸清新空气,欣赏田园美景时,古经理充分肯定了20**年上半年的良好业绩,上半年本公司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测定仪全国销售量第一,恰恰体现了精微高博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经理对20**年下半年的工作做了具体规划部署。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员工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如何落实下一步计划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本次旅游活动,塑造了员工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团结互助的品质,为今后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弘扬了企业精神,丰富了企业文化,提升了公司的软实力,对企业今后的经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公司旅游活动总结范文二今年短途旅游由公司员工委员会组织于3月9-10日,3月24-25日分两批深圳两天游,每批约40人,家属6人,共90出人参加,活动内容为:金沙湾野战拓展俱乐部,东部华侨城茶溪谷,茵特拉根温泉;此次活动目的既是让大家身心放松的好机会,又是外出学习的好时机,重要的是在体现出公司对职工关怀的基础上,如何把团队精神融入到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营造全体员工团结凝聚、活跃、奋进的氛围。

此旅游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制定方案

1.根据政策,按照上级关于旅游活动的指示精神,公司委员会首先组织各部门委员召开了通报会,并将此次活动的精神、旅游条件以及旅游整体思路向大家做了汇报,把活动精神准确传达给职工。为了让员工在这次旅游中达到满意度,员工委员会公开性与所有员工一起讨论选择旅游路线,最后,统一了路线,并制定出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与汕头市外企旅行社签署了旅游协议。

二、旅游活动精彩缤纷,笑声多多,

野战PK战斗、激发学员的热情,用心感受同事之间的情感,全身心地融入团队中来,进入训练状态;增强学员之间的观察、沟通、表达及呈现能力;塑造团队精神,锻铸企业之魂;打破僵局、活跃气氛,使不熟悉的学员有机会在一起交流,迅速形成组织荣誉感。

感受大自然,感受绿化,自由漫步于落在青山、绿水、茶田、湿地之间,区内竹林茂密,溪水潺潺空气中蕴含大量负离子的茶溪谷:后放松身心,泡座落于风光旖旎的东部华侨城茶溪谷茵特拉根湖畔的茵特拉根温泉。

三、安全归回,收获颇丰

此次旅途中笑声不断,热闹氛围激昂,途中不止一片欢乐;更多的则是各种各样的收获,营造了有青春、活力的氛围,体现的则是团结、互助、凝聚,良好的团队精神。

公司旅游活动总结范文三为了感谢各位同仁对公司发展历程中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也为了促进员工交流,加强团队之间的无缝对接,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同时也为了弘扬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开阔视野。公司于20**年12月30日-20**年1月3日组织开展了广州刘关张集团20xx年度元旦旅游活动。

旅游过程中:同事间互帮互助,紧密团结在一起,公司整体融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出行在外,总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碰撞,我们刘关张人本着外树形象,内育忠诚;团队合作,荣誉原则。在旅游过程中树立了极好的企业形象。尤其是张家界一站,地势险峻,还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刘关张人用了50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体穿越了其他团队需要1.5小时的袁家界,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骄傲与自豪。当然,过程中,作为组织者的本人有许多做得不尽如意的地方,总结如下:

1、洽谈行程与选定旅行社时,谈判技巧缺乏;

2、旅行前期准备,心思不够细腻,导致了效率低下;

3、旅行前没有造势,许多同事未能加入到活动中来;

旅游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泰山旅游;旅游史;名人泰山

旅游活动自古有之,但古代的“旅游”与现代的“旅游”存在很大的差异。谢彦君先生认为“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1]强调了旅游的审美性和休闲性。而古代的旅游只能概括为“旅行游历”之意。与现在的旅游观光相比,古代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广泛,古代旅游活动包括:帝王巡游、士人漫游、官员宦游、商贸旅游、僧道释游、平民旅游等类型。

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名山、圣山,泰山旅游活动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就有先人巡猎泰山,蟠柴祭天的行为,是原始的山神崇拜;到封建社会更是有历代帝王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以彰显其天命正统;文人名士登泰山以明志,抒感;僧道到泰山参禅悟道云游;平民百姓到泰山朝拜进香;泰山的旅游活动日益兴盛起来。本文主要探析历代帝王的泰山封禅祭祀和文人名士的泰山旅游活动。

一、帝王的封禅与祭祀

泰山,一直是历代帝王们向往的朝拜之山。据《史记・封禅书》载,秦以前就有七十二位君王到泰山巡狩祭祀,这种仪式被以后帝王逐渐演变成了封禅大典,“以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以泰山下小山上祭地,报地之功,故曰禅。”此即封禅。[2]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典礼。

帝王巡游封禅泰山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效法古帝王“受命”举行封禅的做法,率群臣从咸阳出发,跋涉千里巡行登封泰山。始皇“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2]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继位不久即东巡泰山,举行祭祀之礼,并命丞相李斯在秦始皇原刻石上再行刻辞,即《李斯篆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刻之一。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曾八至泰山,六次封禅泰山。汉武帝如此频繁的登封泰山,为泰山留下了众多古迹。如立于泰山极顶玉皇宫门前的无字碑,相传为汉武帝亲手所植的岱庙千年汉柏,以及位于泰安汶水边的汉明堂基址。汉武帝登泰山留下的赞语是:“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他从不同角度赞美了泰山,他的赞语古雅浑朴,毫无雕饰。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三月过泰山,命官员祭泰山、梁父山。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封泰山,禅梁父山。“二月……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3]从臣马第伯撰写《封禅仪记》,虽题为《封禅仪记》但内容多描述景物、风俗,可谓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散文。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章帝东巡至泰山,举行柴祭,并于明堂祭祀。东汉延光三年(124年)二月丙子,安帝东巡至泰山,举行柴祭。

北魏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十一月,太武帝率军南下伐宋,经泰山,行祭礼。魏孝文帝大和四年(公元480年)七月巡行泰山。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正月,隋文帝东巡至泰山,柴燎祭天。

唐朝时期,高宗李治同皇后武则天于麟德三年(666年)举行封禅泰山,唐高宗与武则天从洛阳出发,率文武百官,亲赴泰山封禅,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举行过封禅大典的女性。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七日抵达泰山,举行封禅,玄宗从泰山南麓登封泰山,在岱顶筑坛举行封禅大典,并亲笔撰书记述这次封禅经过,即《纪泰山铭》,镌刻在泰山之顶的峰峦绝壁上,即今岱顶大观峰上的唐摩崖刻石,摩崖书法遒劲婉润,庄严雄厚,在阳光下金光闪烁,蔚为壮观。

最后一位举行过泰山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他于大中祥符元年十月登封泰山,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并且建造了昭真祠、岱庙、天书观三座庙宇。并且留下了回马岭、御帐坪等地名。

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明成祖东巡,驻东平,望祭泰山。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世宗为求子东巡,祭泰山。清朝康熙和乾隆也都亲临泰山,为了不伤民力财力也没有举行封禅仪式,而是巡游致祭。康熙帝曾三次登临泰山,并两次登上了岱顶,拜祭泰山神。乾隆帝十次巡幸泰山,六次登临。并且留下了许多赞美泰山的诗词,据记载,乾隆登岱所赋泰山风景的诗章,共有170余首。

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为了彰显大一统和应天受命,并且都对自己的王位进行了一番宣扬,表示其 “功德卓著”;二是祈求天地神灵保佑国泰民安,江山永固;三是为了祈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之方。

二、文人名士的泰山旅游

除了帝王登泰山的政治性,还有历代文人名士登泰山的休闲性。随着泰山信仰的兴起,泰山已不再仅是帝王巡游封禅的地方,有越来越多的士人大夫也慕泰山之名,前往登览。这些文人士宦游览泰山,感悟泰山的雄奇伟岸,寄托百般心绪,抒怀,吟诗作赋,为今日泰山文化的形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知时政,活动内容与历史遗迹十分丰富。明代《泰山志》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孔子登游泰山,还有观览名胜,开阔眼界,增强道德文化修养的目的。并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名言为泰山增添儒雅之韵。还感悟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最早的旅游文化学。

司马迁一生曾多次来往于泰山。他二十岁时奉父命南游,并在向往已久的泰山领略峰峦之伟岸,考察封禅的遗迹,流连忘返。武帝历次到泰山,司马迁皆为随从。[4]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写出了“承敝通变”的《封禅书》。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与泰山渊源极深。不仅生于泰山,他的六处封地均与泰山相去不远。曹植多次经过、登临泰山,既有寻仙访道的优游,也有抒发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政治热情。并于黄初年间创作了大量有关泰山的游仙诗,成为第一位创作泰山游仙诗的诗人。

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诗人谢灵运,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游泰山时曾写下了“岱宗秀维岳,崔萃刺云天”(《泰山吟》)的名句。现刻于岱庙汉柏亭南的墙壁的诗碑上。

唐代两大著名诗人,“诗仙”的李白和“诗圣”杜甫都曾游览泰山。杜甫在他25岁游泰山时,留下一首千古绝唱《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元年游鲁地时登临泰山,也留下了《游泰山)(六首),“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名山雅句相得益彰。

元著名诗人元好问偕友人进行泰山之游,著《东游略记》及诗数十首,,以写实手法为主,叙述整个游览全程,其中主要是泰山及泰城见闻。延佑年间,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游岱期间,见王母池西侧的岱岳观有古柏、古松十余株,其枝干如虬如龙,挥毫泼墨,留题“汉柏”二字。[5]

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曾游历泰山。在五岳之中,他率先拜访的就是东岳泰山。 徐霞客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游览了泰山,徐霞客沿十八盘径登泰山绝顶,只见泰山雄中藏秀,秀中藏奇,美不胜收,令其叹为观止。

清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曾多次到泰山。《聊斋志异》中有关泰山的作品有26篇,约占全部篇目的百分之五。除小说外,还有一批赞颂泰山的诗、文、赋等作品,如其描写泰山之高的诗句“白云之上接天界,山巅又出白云外”。

历代登游泰山的文人名士还有孔子弟子颜回、曾子、林放,俞伯牙,史圣左丘明,秦相李斯,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欧阳修,词人辛弃疾、苏辙,元代诗人诗人张养浩,清代文人纪昀等等,数不胜数,再此不一一列举。总之,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名士,都将泰山作为其人生的标尽,人格的高度,精神的超越。他们在进行游览的同时,或题字石刻,或建庙立碑,或吟诗作赋,为泰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气息与宝贵的历史古迹。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49.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8卷28.

[3]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卷1.

[4]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太史公行年考[M].北京:线装书局,2009.

旅游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细微服务 服务标准 以人为本

古人云:知微见着,可见天下事,必要于细。细则成,细则胜。这是历史的证明。

旅游是人的一种活动。旅游服务就是为旅游者服务。对人的服务,更要从细微做起,方能使人觉得周到,感到温暖。反之,则失误,甚至失败。在旅游服务中忽视细枝末节所付出沉重代价的投诉屡见不鲜。服务体现在细微上,而细微服务是旅游服务取胜的法宝。

一、细微服务的内涵

细微服务,它是对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扩展和深化,也是一个新的服务理念。它有四个基本特征:

1.注意细节。细枝末节往往被人忽视,也往往是容易出纰漏,使服务质量打折扣。

2.注意从小事做起。服务过程的大事大家也想到了,也都有人做。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人们认为不要紧,从而不愿做,不想做。

3.亲历亲为不想当然。如在客房服务中每个电器的开关要天天检查。不能认为这个灯昨日还亮,没坏,懒得动手,恰恰是这种想法出了问题,引起客人的投诉。

4.以人性化服务为基础。中国有句老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喜好、需求都是不同的,现在的客人更喜欢符合自己个性的服务产品。有了个性化的需要,就应有个性化的服务。万两黄金容易得,游客之心最难求。个性化服务,才能培养忠诚客人,扩大客源市场。

二、加强细微服务的重要性

细微服务源自旅游行业职工一颗为旅客充满着真挚,充满着无私奉献的真诚的心,时时把握游客的需求动向,并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随着游客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只有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入手,在服务中真正做到“无微不至”,才能及时地、准确地为客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忽视了服务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导致优质服务的失败。反之,服务水平则得到了提高。众所周知,优质服务提升竞争力,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旅游业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要想长久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就必须有优质的服务作保障,才能赢得游客的回头率。”旅游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游客在衡量一项服务产品的价值时,已经用“值不值”的消费意识替代了以往传统的“贵不贵”的消费意识。因此,在服务中要尽可能地为客人提供超出他们期望值的服务,给客人惊喜,让他们满意,培养景区的忠诚游客。

三、如何做到细微化服务

细微化服务、在旅游引导上,应充分调动客人的能动作用,积极、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大活动中的小活动。不仅为游人提供游览的场所,还要为游人尽可能提供展示才华,宣泄人性的舞台。

1.尊重游客

尊重人是搞好细微化服务的重要基础,平等与自由是人人所向往的。人们常说:“客人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可见,尊重客人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笑脸迎客,礼貌待客。让客人处处感到温馨,处处得到尊重,即使是景区里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我们也要赋予人情,体现对人的尊重。比如提醒客人不要乱摘乱采,应取消那些“摘花一朵,罚款五元”的生硬式,教训式的标牌。代以“请别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小花,她还要向别人问好”、“一棵大树,可以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请让绿水长流,请让绿树常青”等等,这些让人看了舒心,游客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而又能领会到你的善意地提醒,会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这些人性化的新鲜标语还将成为景区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游客到景区旅游,心智得到启迪,思想得到开拓,心灵得到净化。

2.提高员工的素质

细微化服务是检验一个景区一个接待服务单位的服务水平和员工素质高低的尺度。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做好细微化服务。因此,要在职工头脑中培育细微化服务意识,应注重塑造、提高完善所有职工的服务观念、市场意识,真正培育出一个以游客需要为中心,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员工队伍,不断缩小顾客的期望值与所得到服务之间的差距。

首先,我们要树立“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游客一时难”的思想,大力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教育他们爱岗敬业,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公司的人。为公司做事,干好事是自己的本份。只有爱岗敬业,细微服务才能成为自觉行动。

其次,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职工学会细微化服务的本领。没有过硬的本领,良好的愿望依然是一句空谈。目前旅游行业依然存在着“三多三少”即转行搞旅游的人多,真正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少;重眼前,现炒现卖的培训多,看未来,抓长远培训少;懂粗线条服务的人多,知细微服务的人少。因此,景区应把短期培训与长远教育相结合;把一般性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进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培训中应从职工文化水平高低、工种差别、年龄大小等因素出发,让职工学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具体工作的规律,又要经常引导他们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善于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细微化服务的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不断改进服务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强化工作执行;通过整改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突出服务细节,注重和谐发展。

景区应成立精细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做好精细化服务工作的内容组织与实施工作。为使服务工作持续有效,还应将精细化服务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使之与部门、单位、个人的考核奖惩挂钩,为精细化服务提供管理机制上的保证。把个人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质量与本单位、部门的精细化考核指标相对应,所有考核按季度进行,奖惩按季度兑现。同时通过活动中开展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通过本部管理职能部门的日常评比打分,通过值周组的督查通报,对照标准落实精细化工作的各项措施等,逐步建立起精细化服务长效管理机制。

四、秦皇岛市景区旅游标准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旅游活动范文第5篇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来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及后来衍生的“智慧城市”。旅游的智慧首先体现的就是技术上的智慧。简单来说,智慧旅游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信息,为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和应用,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模式和新形态。

智慧旅游在中国还是一个较新颖的概念,但是在国外健全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旅游已经在提升旅游管理效率和旅游服务质量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波科诺山脉度假区,早在2006年就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旅游者携带射频识别手腕带进行酒店入住、结账、开启房门、支付旅游项目费用等。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推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TAGTAGCITY),游客只需用掌中的智能手机扫描不干胶条码,即可通过网络获悉相关信息。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率先在全国创造性提出了“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2011年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落户镇江,推进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支持智慧旅游装备、软件及相关应用模式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提业支撑和技术服务。到目前为止,国家旅游局共确定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33个,相关省市都大力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南京市推出南京游客助手、智慧旅游互动式体验终端、“旅游执法e通”和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等项目。福建省推出海峡旅游网上超市,呼叫中心平台正式运营,海峡旅游银行卡面向福建省内外游客发行。

二、智慧旅游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智慧旅游的发展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活动。本文从游前、途中和游后三个角度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游前:信息收集和行程设计

以往游客通过旅行社、亲朋好友、旅游网站等途径获得相关旅游产品及评价信息。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需求增加,更多地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出行方式、游览时间等,自主设计完全符合期望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供游客收集到的信息爆炸性地增长,时效性增强。旅游大数据库还会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感知游客状态,通过分析浏览记录、经常关注的内容等,判断游客喜好、习惯,主动推送个性化信息。人们也不再单纯地比较现有旅游产品,而是在相关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现有模块化的旅游信息,为自己量身设计定制能充分满足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十足的旅游产品。

虚拟技术以及3D模拟等技术手段可以让游客在出行前即可享受极为逼真、如身临其境般的虚拟旅游,提前获得自由度最大化的旅游体验。通过虚拟旅游对目的地初步感知,游客可以事先设计好游览路线,到达实地后有选择性的游览,提高旅游体验质量,节省时间。

(二)途中:旅游活动的调整与体验

以往人们更多依靠旅行社来安排旅游活动,吃住行游购娱跟随旅行社的安排,在导游的带领下更多的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只能按照既定行程,不能随意更改。

智慧旅游时代下,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借助移动通信、物联网,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游客可以随时确定自己的位置,享受网络技术提供的周边信息服务。借助网络数据平台的旅游目的地天气预报、交通状况、景区拥挤程度、美食推荐等旅游相关信息,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调整行程,实现旅游智能化的决策。

旅游是一种体验活动,游客需求的不是旅游产品本身,而是一种伴随旅游产品的消费所带来的经历或感受。智慧旅游不仅利于游客设计和调整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参与性。而且在游览中利用综合性旅游信息数据库,如旅游景区的感应解说、电子导游、景区一卡通等智能化表现,游客加深了对景区的了解,增强了旅游认知性。利用景区一卡通,将资金注入卡内,游客轻松快捷地入住酒店、进入景区、购物支付等,大大提高了旅游便利性,实现了无现金消费,减少金钱被盗的风险。

(三)游后:旅游评价与分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而这些是其他人比较旅游产品的重要参考。比起旅游企业的宣传,人们更愿意相信与自己有相同旅游经历的人。智慧旅游为旅游体验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游客可以传播、分享旅游感受,不仅提高旅游乐趣,同时为其他人提供了旅游经验。他们满意与否的评价以及意见建议也将作为数据被记录和分析。

旅游活动范文第6篇

[关键词]节事旅游;品牌形象;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5―0061―06

1 前言

国外对于节事旅游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往往将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合在一起,探讨其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欧美大型节事旅游活动让人们在充分感受当地独特的地域风情、丰富的娱乐活动、热烈的大众狂欢的同时,也感受了它对于地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年大小的节事活动达到5000多个,但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格局和现实,使得我国节事旅游活动处于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时刻,亟须提升节事旅游的形象,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效应。

最近20多年来,众多国家和地区对举办大型节事的兴趣与日俱增。大型节事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常起到一个“触发器”(trigger)的作用。大型乡村节事旅游的主办,会进行较大规模的超前规划与建设,从而引发巨大的自投资与自需求,同时也会吸引大规模的外部投资与需求,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对旅游目的地做出重要的经济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区域及城市的就业及收入等方面的经济影响(Dwyer,Mistilis,1997a;Muqbil,1997);同时还给目的地带来巨大的无形财富,包括社会和文化利益、信息沟通、商务关系的培育与拓展、技术转移与合作、教育与培训市场开发等(Dwyer,Forsyth,1999b; Dwyer et al,2000)。

大型节事是区域形象提升的动态吸引物(event attraction)。阿斯沃兹和伍格德(Ashworth,Voogd)于1988年提出把一个地方或城市,当作“地方产品”(place product)来经营与销售,以吸引并满足消费者(如旅游者、投资者和新移民等)的需求,促进本地的社会和经济朝着预期目标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举办大型节事来促进地区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西奥博尔德(Theobald w F,1994)认为,乡村节事旅游活动是指针对乡村地区某一特定的地方主题,事先通过安排活动、公告活动的内容时程,并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庆祝或展示,以达到吸引游客前往,并进行相关观光消费的行为。例如,以北京延庆冰雪旅游节、成都香流梨花节为代表的,到美丽的农村去放松自己的乡村风光游;以哈尔滨松北的葡萄采摘节、鄞江澄浪潭休闲钓鱼节等为代表的,逃逸喧哗、体验农居生活的农家乐游;以天津葛沽镇辇会、天台山高山茶文化节等为代表的,文化传承、民俗体验游;以都江堰李冰文化节、天津小站练兵等为代表的,复古记忆的历史遗存游等。哈维(Havey,1989)认为,举办大型节事是在全球舞台上表现自我个性的主要方式,并可借此提高自身的地位,这是后工业社会城市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

乡村节事旅游活动的持续生命力来自于品牌化。正如墨菲(Morphet Janice,1996)指出的,“像从前的明星一样,这些地区期盼的是在瞬间的闪耀逝去之后很长时间内仍能获得一种特定的尊重和承认”。一方面,“资本的国际化强化了大型节事作为地方行销(plaee marketing)工具的意义”(Dunn,Mcguirl,1999),但是,纵观我国当今的节事旅游活动,大多不是源自本地居民自有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而是单纯为了吸引旅游者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而举办的;另一方面,人们购买的是“难以忘怀的文化体验”,具体到节事旅游亦是如此。节事旅游活动既要以规模宏大、色彩艳丽的场面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力,又要以浓郁的活动氛围、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与丰富多彩的内容给人以内心的震撼与回味,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虽然乡村节事旅游往往来源于地方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民俗禀赋,但是也同样会存在定位雷同、同质竞争的情况,因此建立独特的原产地品牌形象和保护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如本文探讨的油菜花节,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此外重庆垫江和潼南、贵州安顺、湖北荆门和沙洋、青海门源、浙江仙居、陕西汉阴、安徽绩溪和上海奉贤等地的油菜花节也都被视为深度挖掘民族民间艺术、丰富旅游体验产品的重要依托。本文将以罗平油菜花节为例,分析乡村节事旅游活动的独特品牌定位及形象塑造策略,实现罗平油菜花节的个性化发展。

2 文献回顾

2.1 乡村节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

如果每一个目的地都希望通过运用特殊事件来加强现有品牌形象,那么它将选择举办联系组合中与现有目的地形象相一致的特殊事件。每个目的地都可以运用特殊事件改变其品牌形象中的不足之处,以达到改变品牌形象的目的。关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化,西蒙安霍尔特(Simon Anholt,2005)曾深刻地指出,“许多政治家和领导者就像门外汉一样,根本就不理解目的地品牌化的含义。他们认为目的地品牌化只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活动,即设计一种标识语,并提出相应的口号”。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指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识别和品牌特色,以便与其他竞争性目的地品牌区别开来的过程(Daniel Andersson,Alastair M Morrison,2002)。唐纳德・盖茨(Donald Getz,1997)曾分析了节事对于地方品牌化的作用,即节事作为促进旅游业和城市发展的动力,强化地方意识;作为城市形象的塑造者,提升地方声誉;作为旅游吸引物,构成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提升城市地位的催化剂,拉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蔡利平(Cai Liping A,2002)在研究地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个目的地品牌化模型,在模型中把地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看作是一个围绕着通过扩散激活(spreading activation)来构建品牌识别的循环作用过程,这种扩散激活来自品牌要素组合、品牌形象构建,由属性要素、情感要素和态度要素构成的品牌联想以及包括营销计划、营销沟通和二级联想管理等的营销活动之间的动态联系。阿库雷里(Akurey6,2005)研究了瑞典北博腾东部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地区文化、历史与自然三维模型。埃利诺・琼森(Elinor Johansen,2005)描述了加拿大范库 弗峰市旅游品牌的创造过程。尼格尔・摩根(Nigel J Morgan,2001)在分析了国家目的地品牌化所面临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100%纯净的新西兰”这一品牌的创造过程,并指出该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确定了品牌价值,然后以具有情感吸引力的品牌特征和一些有效的信息把它表现出来。约尔根・格楼斯(Jurgen Gross,2004)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打造可以在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市场中起到平衡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旅游业、旅游产品(体验)和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经营,也详细地说明了旅游目的地品牌必须把旅游体验和产品与服务联系起来。

2.2 乡村节事旅游活动的品牌形象

罗平油菜花节的品牌形象要塑造一种独特的原产地效应,就必须和当地特定的“风土”(terroir)存在一定联系。“Terroir”则主要包含了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历史因素(该产品与该地域的联系是否始终、普遍得到公认)。从旅游真实性(authenticity)的理论来看,节事旅游活动的仪式就是把体验自然回归的“不同世界”带入油菜花节现场及活动庆典这样一个现代的“同一时空”,从而完成了节事旅游的“意义生产和消费”。从旅游者层面来讲,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或实地经历所获得的旅游地各种要素资源所形成的意念要素的集合,它是旅游地的客观形象在旅游者心中的反映。

成功的节事旅游活动离不开对消费者需求、动机和价值感知的深入探查,节事旅游品牌塑造的实质就是洞察消费者的价值感知,确立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1992年,布雷斯顿(Blackston)将品牌关系比作人际关系,指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动可以形成亲密、持久、稳定的关系,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指出成功的品牌关系都具有两个因素:信任和满意,其中,信任受风险、可信度和亲密性的影响,而满意是主动性和支持性的函数。法尼(Foumier,1998)认为品牌个性并不单单是只有人与人间的属性,其关系的角色应该由品牌与消费者共同来扮演,也就是学者提出的品牌关系(Brand relationships)。对于原产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同时,他还提出了品牌关系质量(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BRQ)概念,用以衡量品牌关系的强度、稳定性和持续性,包括爱与激情、自我联结、相互依赖、个人承诺、亲密感情、品牌的伴侣品质。1999年,汤姆・邓肯和桑德拉・莫里亚蒂(Tom Duncan,Sazdra Moriarty,2000)从企业实务的角度提出评价品牌关系的8个指标:知名度、可信度、一致性、接触点、回应度、热忱心、亲和力、喜爱度。事实上,品牌不单指有着附加价值的区别性符号,它更是一个感知集合,包括消费者对与品牌有关的所有联想物的看法(Levy,1978;Reynolds, Gutman,1984)。

3 乡村节事旅游活动品牌形象测度分析

3.1 数据收集与深度访谈的发现

深度访谈在云南省曲靖市范围内进行,同时发放专门设计的调查表。研究者先后对40位游客进行了访谈。调查表的调查对象涵盖了各年龄层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工种的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由于所有问卷均为现场访谈后填答,问卷回收率100%。通过深度访谈可以发现,罗平油菜花节的旅游者存在如下的形象感知差异:

第一,旅游者性别方面的差异。男性旅游者在罗平油菜花节的营销传播、媒体宣传方面更为理性和关注,同时也对政府的扶持举措和活动开展等政策影响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女性更关注节事旅游活动本身所呈现的文化表达和休闲体验,希望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能够在油菜花节上得到更好的展示。

第二,旅游者世代方面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旅游者更加关注是否会举办各种大型宣传活动,以及是否将少数民族风情更好地融入油菜花节。年轻世代则更关心是否提供税收等政策扶持,油菜花节的广告宣传力度,与旅行社的服务对接等内容。而年长世代则关心节事旅游活动过程中,是否可以游览风景名胜、瞻仰古迹、品尝美食;由于闲暇较多,所以更关注旅游过程的体验,重视食宿条件和交通条件,对价格不太在乎。

第三,旅游者教育程度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者,要求节事旅游的举办时间相对灵活,更加关注油菜花节的娱乐性、表演性和大众化的特征,以便满足视觉等浅层次的需求;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则希望在政策和生态等方面的和谐统一,赞同提供各种政策扶持以及接待服务设施的改善,同时也要求展示地域文化,兼顾社区居民和游客的文化诉求。

第四,旅游者消费能力的差异。经济收入较高者,更关注油菜花节的社会效应,如节事活动相关景区的规划、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对基础设施环境的投入、当地居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否能够体现民俗及民族风貌;低收入者则更为关注信息的可获得性,如网站的宣传和设计水平,油菜花节是否有鲜明的主题和形象标识,旅行社的接待及旅游服务水平等。

第五,旅游者职业地位的差异。社会地位较高者,诸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医生、律师等更关心政府大型营销活动等,以及对原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程度;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如在校学生则认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举办各种大型宣传活动,将当地少数民族风情融入油菜花节等内容是提高罗平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3.2 测项选择及纯化

本文关于罗平油菜花节旅游品牌形象及关系的研究测项主要参考布雷斯顿(Blackston,1992)、法尼(Fournier,1998)、汤姆-邓肯和桑德拉・莫里亚蒂(Duncan,Mofiaty,1999)、巴恩斯(Barnes,2001)等人的相关描述,并借鉴周志民(2005)界定的广义品牌结构关系。

在文献整理和深度访谈基础上,对节事消费者进行标准化访谈,得到以下测项(表1):(1)是否愿意向亲友推荐罗平油菜花节(x)旅游品牌;(2)X是否符合你的旅游品位;(3)是否愿意参观其他油菜花节;(4)参观x是否是你喜欢的生活方式;(5)是否愿意花钱去x旅游;(6)是否会参加x而暂时放弃其他;(7)对x的发展前景有信心;(8)更乐于接受x之外类似但价格便宜的活动;(9)参观x后觉得后悔;(10)愿意同时参加x的其他活动;(11)X能够满足你的旅游需求;(12)你是否了解x的最新情况;(13)是否愿意访问x的相关网站;(14)是否愿意参与x的相关团体和俱乐部;(15)对于x的旅游者特点是否了解;(16)是否愿意参加x的过程中与别人交流;(17)是否愿意为x的爱好者提供帮助;(18)是否愿意与参与x的游客交友;(19)是否对x的活动内容熟悉;(20)是否知道x的节事旅游日程;(21)是否知道x 周边的其他旅游景区;(22)是否知道x旅游的价格;(23)是否了解x举办的历史;(24)是否在意x了解和满足你的潜在需求;(25)感觉x的接待部门是否重视你的想法;(26)感觉x旅游过程中,你的权益是否得到尊重;(27)是否相信x的宣传承诺;(28)是否能够回忆起x的活动内容;(29)x能否给你更多的联想和体验。数据可靠性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发现,样本总体的克朗巴哈集散(crorrbach's a)为0.931,各测项的克朗巴哈集散(Cronbach's a)也均在0.920以上,表明数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问项能够很好地反映罗平油菜花节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测试所要调查的内容,因此对所有问项均予以保留。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主要结论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方法求解因子。

样本KMO值为0.666,巴列特球体检验值为978.670,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得到7个因子(表2),总方差解释率达到77.371%,各测项的标准因子荷载在0.448到0.903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因子共同性(eommunalities)在0.564到0.903之间,表明各测量指标的方差均能够被其对应的因子合理解释。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罗平油菜花节品牌形象可以概括为7个因子,即尊重度、熟悉度、关注度、归属度、信任度、忠诚度和发展度。

4 主要结论及研究的局限

近年来,在旅游形象规划方面,人们开始注重区域旅游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正如巴里希和科特勒(Barich H P Kofler,1991)所言,旅游形象感知应建立在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利益、价值的预先假设基础之上。由于旅游产品无法在旅游前试用,旅游者对没有到过的地方的感知是有限的,也很难获得旅游地重要属性特征的客观信息,潜在旅游者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做出判断。

罗平油菜花节品牌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充分体现了对旅游者的尊重度,深化对旅游者的内心关怀。罗平油菜花节的相关活动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潜在的旅游需求,而且能够与旅游者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倾听旅游者意见,减少顾客的抱怨,使旅游者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自身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服务过程中,旅游者最关心的价格因素,也可以做到公开透明,让旅游者明白消费,体验罗平民俗的淳朴和浓郁的地方文化。

第二,加强旅游者的可获得性,提高旅游者的熟悉度。罗平油菜花节对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了专业的设计,并针对性地进行了宣传。在相关旅游活动内容、油菜花节的历史和相关服务业务方面,旅游者具有较好的认识。同时,在品牌形象方面,旅游者对油菜花节的文化品位、相关品牌形象的再认识程度以及受其他旅游景区和节事活动影响方面,都表现出对罗平较好的认知和熟悉程度。

第三,积极扩大媒介宣传影响,提高旅游者的关注度。旅游活动进入形象竞争时代,在众多的油菜花节中,罗平能够脱颖而出也是得益于较好的整合宣传。如旅游者关注罗平油菜花节的基本旅游活动属性,乐于访问相关网站,关注罗平油菜花节发展近况的相关信息,体现了对罗平的关心,也体现了网站营销的重要性。此外,旅游者对如何参与罗平油菜花节以及能否在活动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人士互动,深入了解民族风情文化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第四,注重服务过程的旅游者体验,提高游客的归属度。一方面,努力使罗平油菜花节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游消费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旅游接待服务和社区服务形象,增强旅游者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旅游过程的文化和精神体验。

第五,减少旅游服务的缺陷,提高旅游者对罗平油菜花节的品牌信任度。一方面,注重服务承诺、避免对顾客的欺诈等行为,打消顾客的心中顾虑;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游客的品牌联想,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和可供选择的旅游服务产品。

第六,提升罗平油菜花节的旅游形象,强化顾客忠诚度。不仅要打造丰富的节事旅游活动,还要强化品牌形象和标识,使得旅游者获得满足感,满足旅游者的生活偏好和品位,在独特的吸引物和服务基础上,提高顾客的价格免疫力,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价格承受能力。

旅游活动范文第7篇

小学文明旅游活动总结【1】

根据贵局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的活动要求,我局进一步加强了活动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大了对工作的督促指导,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局通过抓组织领导、抓活动载体、抓宣传推介等做法,确保了“文明旅游月”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健全机构,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5月初,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党支部书记对活动进行了总体安排,成立了以同志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的工作人员的的工作职责。冯榕局长对活动开展作了强调。会后,局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实行责任制,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二)丰富载体,赋予活动丰富的内涵。在“文明旅游月”宣传活动中,全区各旅游企业结合本区域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了庆祝第一个“中国旅游日”、“安全生产月”旅游宣传活动和景区门票全免活动。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开展了行业自查自纠,并派员参加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文明旅游月”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宣传有关旅游出行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服务承诺等,力求广泛宣传,家喻户晓。

二、取得的成效

5月19日,为喜迎“首个5·19中国旅游日”,我局组织辖区26家旅行社及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等有关单位在金象大厦门前举行了以“牵手5·19、欢畅神州游”为主题的隆重喜庆及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旅行社和景区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等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后每年的“5·19中国旅游日”景区都将免票对游客开放,以示庆祝。辖区“农家乐”示范户也于当日对游客进行消费打折活动。活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中国旅游日”的认知程度。

6月11日,在庆阳市“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我局在庆阳市东湖公园门前举行了旅游安全宣传活动,以“安全旅游、和谐发展”为主题,当场散发《旅游出行提示》20XX份;《旅行社条例》20XX份;《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及旅游保险知识等各1500份。规范了辖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外出旅游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做好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同时,我局及时组织检查,督促落实。至目前,旅游安全生产措施全部得到落实。

通过“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提升服务质量、助推我区旅游产品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我区旅游观光的目的。本月全区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286万元,较上期同比增长2·33%。

小学文明旅游活动总结【2】

公民旅游是展示国家形象、反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是文明城市创建一项新的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师生旅游文明素质,充分展示美丽郴州良好形象,我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将“文明旅游”理念传递到广大师生中间,入耳、入脑、入心。

一、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

1、遵守法规秩序、讲究卫生礼仪、爱护环境设施教育。这些都是公民行为的基本规范,在郴州市如此,去外地也应该如此。教育学生应当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他人权利,以礼待人,健康娱乐,文明旅游。

2、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尊重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其他宗教的文化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文明”行为,防止个人行为给国家和城市形象带来损害,展现我们礼仪之邦应有的风采。

3、教育学生应当自觉恪守公德、讲究礼仪、文明出行、文明游览,主动提醒和制止他人在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

二、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1、广泛宣传引导,文明旅游意识深入师生之心

校团委广泛宣传引导。通过班会课发起话题讨论,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曝光不文明出游的行为,理性分析原因,防止盲目过度炒作。

学校政教处也进行了广泛宣传引导。政教处把旅行社关于文明旅游的相关宣传海报、折页、行李标签和公益广告等在校园展示,确保官大师生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文明出游的浓厚氛围。

2、认真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根据《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要求,开展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主题教育活动,普及文明旅游知识,促进游客旅游素质显著提升,自觉维护旅游秩序。学校通过广播平台以及学生会成员发文明旅行宣传单的方式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形成宣传热潮,正确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文明出游。

3、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班内组织文明旅游知识竞赛活动,以及在开展了相关的主题班会之后,班内成员一齐交流讨论学习心得,由高年级各班撰写“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心得,评选出优秀的心得感想。学校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文明礼仪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文明旅游教育活动,切实提升了学生文明素质。

小学文明旅游活动总结【3】

为了进一步深化“文明旅游”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文明旅游意识,树立良好旅游形象,不断增加文明意识,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开展了文明旅游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指导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围绕“文明旅游观光、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实施文明旅游的行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创造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二、注重活动实效

(一)签订“文明旅游观光、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旅游承诺书。倡导“十大文明旅游的行动”。即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低碳旅游;讲究以礼待人;注重消防安全;倡导健康娱乐;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摒弃“十大旅游陋习”。即乱写乱画;随地叶痰;随地大小便;集体行动缺乏时间观念;污言秽语打架斗殴;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踩花果;用酒店毛由擦鞋;不守秩序乱插队。

(二)收看文明旅游专题教育片,通过全国典型案例,学习外出旅游保持文明形象的重要性。

旅游活动范文第8篇

一、生态伦理观概述

伦理主要是用来表达人类生存意识的,而人类的生存意识总会对生存状态作出某些反映,特别是生存状态发生变化后,人类在伦理上同样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生态环境伦理观的产生是基于人们的“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伦理观产生之前,人类生存处于“区分态”阶段。这种“区分态”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提高了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与征服能力。特别是伴随着18世纪的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科技革命不断刺激着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无限度的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独立性和规律性日益遭到践踏。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扭曲,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人们开始懂得了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开始呼吁要求回归自然。这股思潮为20世纪中叶生态环境伦理思潮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产生了生态环境伦理思想的萌芽。在这个过程中,几种思想成为生态环境伦理思想的重要奠基。生态环境伦理思想的先驱者之一的马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他关于生态环境伦理的若干思想。他认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构架”,它紧紧限制了人的行为,也限制了自然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技术时代对生态潜伏着巨大的危险,随着技术的广泛推行,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会成为技术改造、利用、破坏的对象。他指出,人们在使用技术时不应违背自然事物的本性,不应该影响生态平衡,以此来维护人类有一个持久而优美的生态环境。莱昂波尔多在他的“大地伦理”理论中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说法。他强调人是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保护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保持生物存在的多样性、保持土地的完整无损的行为是合乎大地伦理规范的行为。第一次把环境问题引入社会界研究范畴的是雷彻尔.卡逊,他提出人们不应该再使用任何方式的征服手段,而要用一种环境伦理态度来约束自己,尊重自然权利。阿尔贝特.史怀泽在1913年提出了著名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学说。他认为,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对动物的善良行为是伦理的天然要求。

二、生态环境伦理观的内涵

(一)强调自然的整体和谐性。自然是一个统一和谐不可分割的整体,符合生态环境伦理规范的要求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人们只有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保护生物存在的多样性、保护土地完整无损。

(二)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生的关系。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并依赖于自然,人和自然之间不是破坏与被破坏的关系,不是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和谐共生、统一发展的关系。人类一定要对生态环境承担足够的道德责任,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多样性和谐统一。生态环境是全部人类共有的。但是,这种共有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它是以自然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为保证的。人类要维护这种共有性,就要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存环境因素的多样性。

三、在伦理观指导下的生态旅游发展途径与思路

(一)确定生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在伦理观指导下的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益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生态伦理观是一种发展中哲学,走向成熟尚待时日,但其所体现的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价值观,通过对旅游环境、旅游资源价值的确认,要求我们重新规范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的关系,使人类的共同利益关系得以合理地调整。

(二)确立人类—环境共同发展的责任义务。伦理观指导下的生态旅游发展就是要从全局观念出发,正确认识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开发旅游业和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实现代际平衡。如何全面实现生态环境伦理学的利益公正原则,主要表现在人类代内的公平及“人—地”公平等两个方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在保护好旅游环境、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人、资源与环境有同等存在与发展的权益;实现人类、资源与环境的统一等。

(三)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伦理观。在谋划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错误的开发思想对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的破坏作用,要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爱护生态环境,增强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