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和平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旅游和平;分裂国家;研究重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09)09―0092―05

旅游之于和平,是促进,抑或阻碍,还是没有直接联系?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论题,20多年来一直是国际上旅游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主题的大量研究成果出现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旅游专业学术期刊《旅游研究年刊》(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和《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上。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不难发现旅游和平是旅游研究的一个在争议中不断深入、不断创新的重要主题。20多年来,该主题研究在研究方法、视角与内容上均发生了明显的转向。本文着重探讨国外旅游和平研究重点的转向及其对我国旅游和平研究与旅游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两种观点之争:传统旅游和平研究的主要议题

对旅游与和平的正式探讨始于20世纪70年代,旅游促进和平最初是在1973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SCE)上提出的。“旅游促进”被这次会议视为旨在发展东西欧积极关系的重要战略。之后在日内瓦(1975)与维也纳(1986)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重新强调了这一战略。

国际旅游联谊会也认同了旅游具有和平潜在动力的观点。1980年在马尼拉召开的世界旅游会议宣称,“旅游将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动力”。“旅游和平国际学会”(IIPT)在1987年正式成立,并于次年举办以“旅游:和平的重要动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会议。之后,不少以旅游促进和平为主题的全球会议相继召开:1994年在蒙特利尔,1999年在格拉斯哥,2005年在泰国帕塔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极力主张旅游能促进世界和平,并将和平旅游原则写入了关于旅游重要性声明中:“旅游是增进国际理解的强大动力,它有助于促进世界所有国家的和平”。

与此同时,大量的学术探讨也在激烈进行,但观点各异,主要分为两大类:①支持观点。不少学者宣称旅游能成为缓解紧张的积极动力,旅游能影响国家政治、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D’Amore,1988a,1988b;Hobson&Ko,1994;Matthews,1978;Matthews&Ritcher,1991;Richter,1996;Vat,Brayley&Korsay,1989;Var it al.,1989);②反对观点。这些学者认为,实证并不总能支持这种断言(Mflman et al.,1990;Pizam et al.,1991),那种简单地认为旅游能促进和平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Hall,1994)。

(一)支持观点

旅游促进和平的观点是在1988年之前提出的。在1988年第一届旅游和平全球会议召开之前,该会议的创始人德摩尔就已经发表了《旅游:和平的重要动力》与《旅游:世界的和平产业》两篇文章(D’Amore,1988a,1988b)。作者指出,旅游应该被视为世界和平的动力,并具有连接不同民族文化差异、保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与通过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潜力。

大多数支持旅游促进和平的文献强调,通过与其他文化接触,旅游能给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理解和感情(Khamouna&Zeir,1995;McIntosh et al.,1995;Poyya Moli,2003)。

人们对德摩尔通过发展经济及减轻贫困,旅游有可能促进和平的观点的认可呈增长趋势(UNWTO,2005)。近期,一项专门战略“旅游改善贫困”引起了广泛关注:“旅游有利于贫困人口”(ProPoor Tourism Partnership,2005)。

一些研究者还认为,旅游不仅有增进和平的可能,而且确实可以成为愈合分裂国家裂痕的推动力(Henderson,2002;Pofia,2001;Yu&Chung,2001)o伯利亚(Poria,2001)指出,旅游特别是遗产旅游能成为中东和平的动力。而金等(Kim&Prideaux,2003,2006;Kim,Prideaux&Pfideaux,2007)以韩国与朝鲜金刚山旅游为例,并以“旅游发展作为促进和平的工具”为假设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能超越政府边界,通过对不同文化、遗产与信仰的理解使不同国家的人民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旅游是促进世界不同国家人民和平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并以新功能主义理论论述了旅游发展能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Cho,2007)。

(二)反对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旅游作为重要的和平力量还为时过早,很少有证据能表明它在一般程度上能充当和平使者(Henderson,2003)。因为“旅游本身既不能自行消除偏见,也不会促进社会关系的改善。旅游只是为社会接触提供机会”(Anastasopoulos,1992)。他们认为,支持的观点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缺乏其他领域如政治科学支持旅游有助于和平的实证基础(Richter,1983);二是旅游对和平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实证分析(Litvin,1998)。旅游政治学的重要开创者霍尔(Hall,1994)指出:“那种认为旅游是和平动力的想法是对旅游与国际关系之间复杂关系的一种过于乐观的解释。”

其中对旅游和平理论的批评普遍认为旅游是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还有人认为旅游能起到新殖民化作用(Hall,1994)。而丹尼(Dann,1988),则更为激进地将旅游形容为主仆关系的推动者。

在旅游和平文献中,存在明确否定旅游能成为和平动力的观点(Pizam,1996;Litvin,1998)。里特文(Litvin)指出旅游并不能制造和平,只不过是得益于和平而已。他说:“很明显,旅游是和平的受益者。但旅游却从未在失去和平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因此,它不能成为和平的推动者”(Litvin,1998)。他为此而针锋相对地质问:“有人总是将旅游业称为世界和平产业,请问旅游与和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抑或旅游只是受益者,而非带来和平的原因?”

霍尔(Hall,1984)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阿尔巴尼亚旅游的发展,发现该国仍然沿用斯大林的经济与政治统治模式,旅游被严格控制,游客没有机会同东道主国家的百姓接触。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朝鲜 半岛,自1998年朝鲜金刚山旅游项目开放以来,不少外国游客,尤其是韩国游客同朝鲜民众的接触被朝鲜政府严格限制,朝鲜政治也没有因旅游发展而受外界影响。

二、寻求分裂国家旅游促进和平的路径:旅游和平研究的新热点

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旅游与和平研究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见表1)。对该主题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与和平这一主题研究对世界和平尤其是分裂国家的特殊意义。

金和克罗姆伯顿(Kim&Crompton,1990)根据韩国与朝鲜的情况,提出了发挥旅游在促进双方和平的双轨外交模式,认为旅游能够通过双轨外交帮助韩国与朝鲜实现统一:第一轨道是官方层次,政府与政府之间关系;第二轨道则是通过旅游实现的个人与个人关系的非官方渠道。

1993年,张广瑞(Zhang,1993)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旅游做了考察,分析了两岸旅游的障碍以及未来合作的前景,认为通过发展旅游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进程。霍布森和高(Hobson&K0,1994)通过对中国大陆与香港旅游的研究,认为在中国对香港的恢复上,旅游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该主题的系统研究始于巴特勒和毛宝迪(Butler&Mao,1995)对在分裂国家背景下旅游对和平的作用的研究。巴特勒和毛宝迪(Buffer&Mao,1996)指出,政治分裂国家之间的旅行有助于缓解紧张,并能促进更多的政治理解。他们将旅游接触的正常化分为4个阶段,该过程始于最初的很少接触,再向最后的正常化关系阶段演进。这4个阶段分别为:(1)零旅游阶段;(2)探望朋友和亲戚旅游阶段;(3)中期阶段;(4)成熟阶段。旅游接近被视为该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是:(1)没有关系;(2)非官方关系;(3)双方限制;(4)单方限制;(5)没有限制;(6)政府间的正常化关系。巴特勒和毛宝迪(Butler&Mao,1996)开创的这一演化过程认为,随着有纷争的国家之间旅游的增加,条件有可能会朝着更加和平的方向发展,而最终在适当的时候,会走向统一。

于(Yu,1997)研究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旅游,并证明了上、下层政治接触对促进和平的可能性。他采用了与巴特勒和毛宝迪(Butler&Mao,1996)不同的方法。他从两岸之间政治活动层次的视角对其旅游流量的发展进行了考察,并对影响两岸旅游的政治活动进行了界定:下层政治活动与上层政治活动。上层政治活动是指由政府首脑层次处理的敏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问题;而下层政治活动则是涉及地方普通百姓层次的活动。他发现,从下层政治活动视角,旅游能成为减缓紧张局势从而大大影响政治关系的一种有效动力。

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上层政治活动在不断增加,下层政治层次的普通百姓之间却几乎没有任何接触。金刚山旅游项目开发以来,朝鲜半岛旅游与和平立即成为国际旅游研究者的热门话题,相关学者尤其是韩国学者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旅游有助于促进和平”、“旅游是促进和平的工具”为假设,做了大量扎实的研究(详情见表1),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不仅使朝鲜半岛旅游研究成为世界旅游研究的亮点,而且将旅游与和平研究推向了新的。

三、旅游和平研究重点转向的重要价值

(一)为旅游和平的发展提出了不少颇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途径

金和克罗姆伯顿(Kim&Crompton,1990)的双轨外交模式,首次为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分裂国家通过旅游发展和平关系,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出路。巴特勒和毛宝迪的分裂国家旅游正常化演进四阶段模式,对通过跨边界旅游改善分裂国家的紧张关系,促进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路径。

于(Yu,1997)在该问题上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他提出了上、下层政治活动的概念。主张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发展旅游扩大民间接触的下层政治活动促进中国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这一思想不仅与巴特勒和毛宝迪提出的“四阶段论”过程相似,而且为高层关系紧张而民间接触比较频繁的分裂国家,通过下层政治活动,促进和平与改善关系提供了有效出路。因而该思想也与金和克罗姆伯顿的旅游双轨外交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模式尤其适合中国大陆与台湾旅游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不仅为中国海峡两岸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出路,而且为两岸大力发展旅游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等(Kim,Prideaux&Pfideaux,2007)将双轨外交模式修正为旅游会对存在敌意的至少一个国家的公民产生影响,就韩国与朝鲜而言,即金刚山旅游对从该地旅游回来的韩国游客改变了对朝鲜的不信任认知,因而旅游能促进和平。

(二)对我国旅游和平研究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旅游与和平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为我国旅游研究及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参考。

在旅游研究方面,旅游与和平研究是在争论中不断走向深入的,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使之向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发展。这些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为研究理论单一,实证研究严重缺乏的我国旅游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中国旅游研究仍迫切需要解决“走出去”这一问题。通过对旅游研究热点的把握,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积极将研究成果推出去,得到外界更多的认可,是解决中国旅游研究“走出去”的基本途径。而充分抓住旅游与和平这一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旅游进一步推动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与统一进程,改善香港、澳门、与新疆等地同中央政府的关系这一广受外界关注的问题。

韩国的旅游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榜样。近年来,朝鲜半岛旅游与和平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旅游研究的一道热点与亮点,围绕金刚山旅游发展对韩国与朝鲜两国和平的促进以及朝鲜半岛统一进程的推进展开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性学术研究成果。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2篇

文化育人,山区教育品牌从容崛起。

2010年9月6日,为突破教育发展落后格局,和平县从高处立意,正式提出文化育人理念。2011年2月15日,即出台《和平县中小学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2011-2020)》。文化育人,由理念立意落实到目标规划,仅耗时5个月,足可见和平县党政部门对文化育人之倚重,对教育创新之远见,亦可见和平教育人前期探索之深入,准备之充分。文化育人,关键在于有效驱动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双核”,实现“以文化的态度育人,以文化的内容育人,以文化的方式育人,以文化的活动育人,以文化的气韵育人”,从而提升文化育人的引领力与渗透力。近年来,随着文化育人理念的生成与践行,和平教育得以从内涵上获得全面提升的动力,为教育强县的创建提供了内源性的长效支撑。

行进在文化育人路上,和平教育用蓬勃活力与创新身姿诠释着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愿景与价值。教育愿景:文化育人激活山区教育

文化育人,核心在于愿景体系的生成与价值体系的建构。和平文化育人活动的愿景是教育创强与山区教育品牌创生,其价值在于素质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引领层面的实质性落实。

自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和平县共开展各项文化活动930多场次,师生共有44多万人次参加,人均参加文化活动超过6场次,师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学校特色与教育品牌相继凸显。同时,文化育人给力教育创强,比如,和平县第一个教育强镇青州镇就在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方面成就斐然。文化育人,已成为和平县创建省教育强县的重要推力,也成为河源市教育创强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1.文化育人成就和平教育共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平教育文化育人理念的形成并非横空出世,亦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得出来的。可是,正是这种曲径通幽的鲜活实践与争论探讨,最终成就了和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理性共识。

和平教育为何长期落后?

——除了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办学硬件落后之外,教育观念上的差距也是重要原因。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使我县错失多次快速发展的大好机会。

和平教育为何能够快速发展?

——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迅速改善校舍设施、配套教学设备。全面完善办学设施;另一方面,我县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现代教育理论和理念,不断促使我县教育水平实现较大的提升。

在经济、师资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的情况下,和平教育如何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为此,我县教育工作者果断地走山区教育差异化发展之路,即形成“和中福和主抓本科上线,阳明中学主抓特色教育,四联中学主抓大专上线,职业学校主抓扩大规模”的重点突出、板块分明、功能清晰、层次科学的高中教育差异化发展新格局。在完成谋篇布局的基础上。我县要想继续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理念支撑,由此,文化育人成为我县教育又一大胆探索与实践。这是对我县教育发展不懈探索的结果。

在《探寻文化育人之路》一文中,和平县教育局长黄伟平通过“三问三答”,深入拷问和平教育发展现状。直面和平教育改革现实,审思和平教育未来走向,探寻和平教育愿景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平教育发展之未来变局,文化育人理念之形成必然。

黄伟平说:“在经过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学习先进教育经验之后,逐渐吸收、内化并结合本县实际进行理性思索,逐步形成符合山区教育特点的教育理——文化育人。这一理念实现了由知识育人到智慧育人、伦理育人、审美育人的跨越,实现了由传统爱心育人到心智与情智共同育人的有机结合。这一阶段,是打造我县教育品牌的重要阶段。”

和平教育发展水平曾长期处于河源全市垫底状态。2005年开始,和平县教育领导班子痛定思痛,积极转变思路,确立了“打好基础,学习先进,逐步内化,形成理念”的教育改革探索路径。一方面查找发展差距一方面创新工作思路,比如针对逐层拔高使用教师情况,选派潜质性教师到大专院校进修培训或邀请师范类院校到该县开办本科培训班等;针对教学方法守旧状况。组织学习洋思经验、东庐中学模式等。几年下来,成效明显。“但是,有些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严重了,如厌学现象有增无减,学生流失有上升趋势。”黄伟平说。“这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全县教育的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黄伟平深入到漓江中学、公白中学、古寨中心小学等校进行工作调研,发现这些学校经常开展文化活动。师生都十分乐意参加,而这些学校厌学情绪也较其他学校轻些。黄伟平由此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这跟上述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密切关系。黄伟平的这一判断得到县教育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就这样,2010年底开始,和平县教育局将实施文化育人作为创建省教育强县、抓好内涵质量建设的重要举措。

文化育人,知不易,行始难。文化育人理念创新虽说是历时数年曲折探索而成,但在推行初期仍然困难重重。在采访中,我们与黄伟平局长曾有过这方面的对话与交流。

记者:黄局长,在实施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或困难?

黄伟平:我县在实施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碰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践行之初,有些校长没有重视,认为文化育人理念是玩弄文字游戏,虚多实少,拖延推诿,敷衍应付:开展艰难,推进缓慢。二是教师对文化育人理念存在片面或不正确理解,认为是挂几条文化标语、建一条文化长廊、镶嵌几句校训等就是文化育人,没有认识到文化育人的关键裁体是文化活动,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才能更好达成文化盲人,导致实施思路不明,乱象丛生。三是有些学校搞形式主义,开展文化活动质量不高,参与人数很少,育人成效不显著,没有收到应有成效。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3篇

这给正在发展的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上了很好的一课。位于广东东北部的河源市和平县也在思考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和平县委书记蓝岸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表明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的兴衰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产业配置得当,那无疑能助推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就是当前我们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该如何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难题,在这方面,和平县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经济升级之路。”

以“城园互动”规避空城

近年来,在部分城市出现拥堵的同时,我国另有一些城市却患上“空城”症:尽管城市面积很大,但是人却不多,马路上鲜见车流与人流。

对此,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国际城市论坛上,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表示,当前我国的城市化仅仅实现了“地”的城市化,尚没有实现“人”的城市化,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这其实是因为部分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

对此,和平县委书记蓝岸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央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那就意味着必须避免空城的局面,而要避免空城,发展产业至关重要。一方面,合理的产业配置意味着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能满足更多人就业需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产业的协调发展能带动城市的发展和活力。”

蓝岸进一步表示,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没有产业,城市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成为一座空城;但反过来看,没有城市,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平台,发展就难以为继。工业化的发展将拉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的发展又将助推工业产业进一步提升。为此,和平县提出了“城园互动”的发展模式,通过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和平县的升级发展。

“城园互动”初见成效

假如你驱车从粤赣高速公路和平出口往下走,你会发现,福和大道就像一根纽带,将福和产业转移园与和平县城“系” 在了一起,两者相互融合发展。

据介绍,福和产业转移园总体规划16平方公里,目前正逐步建设,到2020年,力争入园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365亿元以上、税收20亿元以上,打造10家产值20亿元以上的支柱企业。

和平县县长何伟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近几年,随着工业园区和城区的不断发展,城园互动模式已初显成效,县城人口聚集,县城框架不断扩大,极大地激发了城市活力。目前,县城人口达到12万人,而2008年仅为9.5万人,县城面积已达到12.2平方公里,而2008年仅为8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GDP)今年预计将达到69.15亿元,而2008年仅36.7亿元。展望未来,福和产业转移园与和平县城的互动,肯定能推动和平的跨越式发展。

对于和平县而言,这一种城市经营模式并非突然之举,其背后有着清晰的轨迹可循。蓝岸告诉记者,和平县在筹建福和产业转移园时,就确立了“依托县城、资源共享、城园互动、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将园区设在县城新区、粤赣高速公路和平县城出口处,紧靠和平县城,实行园区与县城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融合发展。

而就在最近,和平县被国家纳入粤赣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等政策的出台,更是该县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何伟光县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和平将抓好这个政策,加快县城和园区发展,将和平县城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极具发展潜力的粤东北中心城镇。”

打造“城园互动”升级版

大气魄孕育出了大格局。

蓝岸书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和平而言,工业园区和城区的互动仅仅是第一步,和平还努力推动“城园互动”这一模式的升级。目前来看,和平“城园互动”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是形成多个城园互动的板块。如除了福和产业转移园主园区之外,和平还积极打造大坝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开发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新城核心区建设,到2016年,将基本完成新城核心区、大坝工业区建设,形成第二个“城园互动”板块。

第二是除了打造产业园之外,还积极开拓安居园、教育园,以“三园”互动发展模式,让进城农民能参加免费培训找到工作、有房子住、小孩有学上,同时能享受到城镇条件更好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全方位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并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增加充足的劳动力。

对此,蓝岸书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产业的推动下,城镇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明显不足,而通过打造安居园、教育园等,才能真正地留得住人,实现人的城镇化。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4篇

和平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心城区,也是一个见证天津百年繁华的商业商务聚集区,被称为北方商埠的象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和平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形成了精致典雅、大气洋气的城区特点。为了彰显和平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区魅力,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和平区的文化品位,打造和平区的比较优势,塑造和平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形象,扩大和平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全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形成“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决定向和平区、全市群众及海内外人士征集评选“和平名片”。

提升城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个城区开展这项活动,据了解还不多见,评选受各方面条件制约,确实有一定难度,但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和平区区位优越、资源丰厚,评选“和平名片”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一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和平区不到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浓缩着天津近代文化历史的精华,天津市近半数的历史风貌区、70%的小洋楼坐落在和平区,比如国内知名的五大道风貌区、解放北路风貌区、中心花园法式风貌区至今保存完好。二是财富集聚、服务业发达的商业氛围。和平区一直被视为天津市繁荣繁华的标志区,拥有百年历史的和平路――滨江道商业街、小白楼商务区、南京路商务商贸带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海河高端商务和文化旅游带,万商云集、寸土斗金、长兴不衰。三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平区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志愿者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区等荣誉称号。应该说,评选城区名片,和平区有资源、有条件,也有必要。和平区是天津的和平区,和平城区名片也是天津城市名片的一个缩影,征集好、评选好,对于提升天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天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具有积极意义。

为做好这项工作,从今年初开始,和平区委、政府集中力量对“和平名片”征集评选活动进行专题调研和前期策划,对方案进行反复推敲。专门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部分城市进行考察了解,进一步充实完善活动方案。计划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把“和平名片”征集评选与宣传天津、推介天津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奋力抢抓新机遇、努力实现新跨越。

征集评选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征集评选活动按照“魅力和平、财富和平、文明和平、宜居和平”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和平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城区形象的挖掘和提炼,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总结和概括,征集和评选出代表和平区象征,具有和平区特色的文化遗产、标志性建筑以及在全市及全国有知名度的工作成果。

征集的内容,以文字或照片形式为主,主要入选标准:―是要在国内外或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带有和平区的标志性和独特性;三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持久性,对今后发展具有引领和促进作用。

采取四种征集方式,一是单位推荐,组织各单位经过评议进行推荐;二是企业推荐,发动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自荐;三是网络推荐,在《新华网》开辟专题网页,请广大网友在网上投票推荐;四是群众推荐,对心仪的“和平名片”进行推荐。

浓缩了天津近代历史文化的精华

征集评选活动自今年6月份启动以来,经历了宣传发动阶段和征集评选阶段。推荐评选活动得到了广泛关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余万人参加了有关活动,征集到“和平名片”推荐作品700余幅,收到来自国内外的选票近20万张。在《新华网》开辟的活动专题网页点击率达数万次。整个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起到了宣传天津、推介天津的作用,增强了全区干部群众的自豪感,激发了爱家乡、赞家乡、建家乡的奋斗热情。

“万人拥抱和平”主题活动是“和平名片”征集评选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动员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和平名片”征集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活动现场用四个展牌,从魅力和平、财富和平、文明和平、宜居和平四个方面展示了160余幅摄影作品,并滚动播放“和平名片”征集评选活动宣传片。来自6个街道的少年儿童代表簇拥着各自街道的地图拼版,并现场勾画出津门津塔、南市旅馆街、社区志愿者活动、小白楼音乐厅等源自本街道的“和平名片”参评素材,最后将6个街道的地图拼版连接在一起,成为完整的和平区地图。

经过专家学者、市民、企业代表层层评选,9月17日最终产生的12张“和平名片”,依次是历史名街、建筑瑰宝―一五大道;海河秀美风情、天津第一印象――津湾广场(解放北路);中心商圈、聚金宝地――金街(和平路、滨江道);文明城区、闻名全国――全国文明城区;清新典雅、宜居和平――全国卫生城区;铸志愿精神、树时代新风厂_-―全国社区志愿者发祥地;和谐和平、和平平安――全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民选官、民奖官”的创举一“十佳公仆”评选;弘扬国粹新盛会、华夏票友大舞台――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金塔聚精英、津门新地标――津塔;津门老十景、首座美食城一南市食品街;中华名吃、津门一绝――狗不理包子。担任评委会专家评审组主任委员的蒋子龙点评说,和平区浓缩了天津近代历史文化的精华,最后选出的12张“和平名片”,集中代表了和平特色、体现了和平魅力。

带来良好的效果

9月17日晚,天津津湾大剧院传阵阵充满激情的赞语――亮出你的精彩“和平名片”命名仪式暨文艺演出隆重举行。

演出感染了全场观众,许多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现场发表感言。耀华中学老校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说:“这些年我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和平,忘不了我的母校,我为自己是和平人而自豪。”企业家代表、金融街(天津)置业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姜锐对自己所在企业的投资项目金塔的入选感到十分兴奋,他说:“和平是一方投资创业的热土。我们来和平发展,看中的就是她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将不断加大投资,多出精品,努力为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5篇

和平区基础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区内中小学校舍条件先天不足,占地面积普遍偏小,改扩建成本却很大。以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为例,仅拆迁费用一项就是很可观的数字。对此,和平区委、区政府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抓手,大投入、大调整,全力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经费保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平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财政预算安排上,将教育投入放在首位,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教育经费始终坚持“三个增长”。“十一五”期间,预算内教育拨款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83%。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育督导室,组建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研究制定了几十个综合与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先后几次修订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办法,在教育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外环境优化、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落实扶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和平区教育布局调整方案》,通过资源整合,在有限的区域空间中,彻底解决校舍小、老、散的问题。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学校,都按照天津市“校安工程”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必一流,一次达标。

近年来,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和平区累计投入42亿元,新增教育设施12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一批示范校、历史名校、现代化达标学校,改扩建并提升中小学和幼儿园。仅2012年暑假,全区就有21所学校、27个校区进行了提升改造,16所学校的师生在新学期搬入新校舍。2012年10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评估组充分肯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认为和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实现高位均衡发展为重点,推进教育改革,改善教育品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和平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尽合理,“五大道”地区幼儿园过于集中、办园规模较小,而部分街区因城区改造却没有公办幼儿园。和平区从“抓规划”入手,在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根据区域出生人口预测、适龄儿童居住分布、外来人口流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等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合理调整布局与加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并重的举措,不断盘活区域教育资源,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在进一步实现幼儿园合理布局的同时,扩大了办园规模,提升了幼儿园的硬件水平。

均等是重点——“公平不问来处”

“和平人”把“让每个孩子得到平等的入学机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入学,公平升学,破解难题。为落实好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和平区各小学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抑制无序转学的学籍规定及具有和平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现了“六升七”100%推荐,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有力地抑制了“择校热”现象。初中阶段,采取“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基本原则,基本解决了“择校”问题。2010年,和平区制定了《高中指标推荐分配方案》,逐年扩大指标定向分配比例,从2010年的10%扩大至2012年的40%,改变了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评价方式。为确保各中小学班额符合市教委有关规定,和平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依法治理,每学年第一学期,对各中小学班数、学生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区教育局中小学科、督导室进行随机监控与督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严格控制班额。

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公平享受优质教育。和平区高度重视辖区内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并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区教育局与区流动办密切配合,积极为随迁子女提供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区政府保证足额资金投入,对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在首批现代化学校达标时,进行了提升改造,学校硬件条件实现了一流,使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学校在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对随迁子女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在接受公平教育的同时体验集体的温暖。

让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全纳教育。为确保户籍在和平区的3 至20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区教育局与区残联及各街道紧密配合,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服务,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政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学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系列化的特殊教育体系。和平区因此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区培育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奥林匹克先进单位。

关键在师资——“‘一般校’也有好老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

和平区按照各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划分为7个合作学区,采取“一带一”手拉手协作和“一带多”示范引领等多种形式,组建相对固定的“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并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通过建立协作片教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促进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和平区下发了《关于区域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建立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优秀教师互派交流管理制度》等文件,建立了教师、校长互派交流制度。其中,教师互派交流活动在和平区开展的“联校协作手拉手互动教研”基础上,以顶岗任教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研修学习模式、学科共建模式、共同发展模式等,从而实现区域内优秀教师交流。此形式更加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校际交流,进一步完善了“均衡发展合作学区”,使全区学校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队伍建设更加完善,个性特色更加鲜明,育人质量更加优化,区域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具体实施中,各学校选派师德好、业务精、有一定理论和指导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其他学校交流任教,任教期限为一年。互派教师承担本学科相应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深入学科组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科研、学术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有条件的要培养1至2名青年教师。同时,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也交流到优质校、示范校任教,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流动有序、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教师交流机制。互派交流活动中还组建了专业发展指导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制定互派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方案,为互派教师提供业务学习材料;开展“蹲点会诊式”听评课活动,帮助教师提高理解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为教师提供承担区级教研活动的机会,为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或总结等提供指导;为同学科教师开展学习、教学、教研、科研等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对互派教师一年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互派交流工作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活动和奖励。

支教在行动——“热辐射效应”

和平区从2000年开始在坚持按有关政策完成好援疆、任务的基础上,先后与甘肃省通渭县、青海省西宁市开展跨省市的对口帮扶工作。从2004年起,又开展了面向天津市蓟县、东丽区的对口支教活动,在和平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主管部门科学规划,举全区之力上下联动;支教教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受援地区与支援单位双向互动,创新支援方式,真正把支教工作办成了社会满意工程。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6篇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国际形势的剧变和动荡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具有共同历史遭遇的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团结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21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

二、经济发展多极化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三、我国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7篇

观看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观后感【1】

一带一路根植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主席的高峰论坛主旨演讲和圆桌峰会致辞,对丝路精神进行了深刻阐述,不仅唤起了人们的历史记忆,也赋予了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秉承这一精神,点亮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灯,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把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的遗产都已化作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丝绸之路能够名垂青史,就是因为它使用的不是战马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互利和友谊。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也为解决今天的全球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主席在演讲中提到的三个赤字,也是与会人士普遍关心的全球治理难题。这次高峰论坛召开,正值经济全球化走向不明、各方热议全球化命运之时。面对风险挑战频发的世界,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使发展更加普惠平衡,让贫富鸿沟有效弥合,无一不需要各个国家地区携手同心,开展全方位合作,才能共克时艰、共创辉煌。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的时代意义就在于此。

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时代潮流提出的合作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继承丝路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已经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也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不仅如此,以丝路精神引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创举,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地缘范畴,更为人类展示出更具活力、更加平等、更加普惠的光明发展前景。

让丝路精神照亮共赢之路!这条路上,因为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文明不再有高低优劣之分,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摒弃了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发展不再是你输我赢,而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这条路上,中国将继续奏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看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观后感【2】

有志者事竟成,众行者能致远。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主席顺应和平发展时代潮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擘画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和前进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安宁的期盼,没有和平的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和平的基础需要不断夯实。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坚持公道正义,才能让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各国互尊互信,共同建设和平世界。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人类对共同发展的追求,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是各国面临的艰巨任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抓住产业这一经济之本,畅通金融这一经济血脉,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设施联通,就能充分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古丝绸之路,发轫于开放,通达于开放,繁盛于开放。今天,我们更需以开放为导向,弘扬开放包容的精神,着力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到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创新的领域非常广泛,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必将激发沿线各国人民的创新活力,为各国青年拓展创业空间,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互学互鉴才能促进共同进步,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文明因多样而精彩,因交流而升华。一带一路建设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展现了全新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必将让这条文明之路越走越宽广,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

和平与发展范文第8篇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有机会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与各位新老朋友见面。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6年来,在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亚洲区域合作与共同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相信,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博鳌亚洲论坛一定能够办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务实合作为核心、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区域合作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这次年会,以“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反映了亚洲发展繁荣的内在需求。刚才,阿罗约总统、阿齐兹总理、比尔・盖茨先生分别作了精彩的演讲。下面,我就这个主题谈点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亚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民勤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20世纪中叶以后,亚洲绝大多数国家赢得了独立、和平与安宁,不少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越来越多的亚洲人民开始过上好日子。2000年以来,亚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20%。目前,亚洲经济总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贸易总额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外汇储备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亚洲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区域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话合作方兴未艾,共同利益不断扩大,整体意识加快提升,发展与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亚洲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亚洲的未来充满信心。

亚洲的深刻变化揭示着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趋势,展现着亚洲人民建设和平亚洲、合作亚洲、和谐亚洲的美好憧憬,也激发着人们对实现亚洲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平等互利、安全上互信协作、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深入思考与探索。亚洲各国各地区在促进和平发展的共同实践中逐步形成一些相同的理念,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丰富完善,发扬光大。

一是维护地区和平。和平是亚洲发展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亚洲人民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作出了不懈努力,亚洲迎来了有史以来较为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亚洲前进的主流。但坦率地讲,亚洲仍然是矛盾和问题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热点问题时有起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面对威胁和挑战,我们应当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了解与信任,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与争端,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冲突,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合作是亚洲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整个亚洲还处于经济一体化的初始阶段,但重要的是,亚洲各国各地区寻求合作共赢的意愿日益增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东盟与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合作对话、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东亚峰会等合作机制相继建立并取得积极成效,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区域合作的全面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强。可以预期,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亚洲区域合作将逐步深化,这不仅有利于亚洲的共同发展,也必将惠及世界其他地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方式,增强合作实效,把亚洲区域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创新是亚洲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的重要时期,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亚洲国家只有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抓住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应把科技合作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扩大科技合作的领域,深化科技合作的内涵,提升亚洲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尽管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仍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制约,但我们坚信,亚洲国家一定能够克服种种阻力和困难,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亚洲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是保护资源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亚洲发展的应有之义。亚洲从总体上讲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与工业化的矛盾,是亚洲乃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和挑战。在我们面前有三种选择:一是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二是以资源环境制约为由,抑制甚至迫使发展中国家放弃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三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很显然,第一条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条路是不公正的,第三条才是我们应当选择的道路。值得赞赏的是,亚洲各国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寻求新型发展道路,积极加强资源能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和地区合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们也呼吁发达国家在技术转让、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帮助,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五是促进亚洲和谐。和谐是亚洲发展的本质要求。亚洲有各种民族种族1000多个,讲着2000多种不同的语言,自古以来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中发展,形成了注重和谐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继承与弘扬。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各种文明平等对话,,取长补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应尊重各国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利、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发展中国家要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应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在维护独立的前提下,奉行开放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广泛借鉴世界先进发展经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息息相关。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国发展不起来,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对全人类发展和福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6%的快速增长。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2.6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使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从中受益。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平均每年进口近5000亿美元的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2006年,中国进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总额达到7916亿美元,其中从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口5255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6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850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0多万家,《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在华投资。1990年至2005年,在华外资企业汇出利润达2800亿美元。2002年以来,中国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超过43%,到2006年底,已累计达到733亿美元,其中61%集中在亚洲地区。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32个,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输出国。2006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万人次,因私出境28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在中国内地居民首站出境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占了8个。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000美元,仍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解决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断奋斗。这是我们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选择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就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离不开速度,但速度要有新的内涵。我们追求的是一个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经济效益比较好、资源消耗比较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一个经济素质不断提升、有充足后劲、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是一个重大关系比较协调、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社会和谐全面进步的速度。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0年:(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2)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3)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中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进一步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评价创新的考核体系,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专利发明,切实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为重点,积极利用海外智力,扩大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欢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协作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国政府将依法保护所有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中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理念。为了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我们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再次明确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和措施。中国还积极参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多项国际条约,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条约义务。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发展同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平安宁的地区环境,积极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共同促进亚洲的发展与繁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实现亚洲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重任、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造亚洲和平合作和谐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本届年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