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殷鉴不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殷鉴不远范文第1篇

1、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五代汉史平话》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一只狐狸不能以同一的陷阱捉它两次。——英国

4、研究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得到教训。——克柳切夫斯基

5、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能也。—— 詹·考索思

6、我可以教训二十个人,吩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事,可是要我做这二十个人中间的一个,履行我自己的教训,我就要敬谢不敏了。——莎士比亚

7、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王安石

8、痛苦的经验总是最有力的教训。——拉丁美洲

9、烫伤过口腔的人把汤吹一吹地喝。——德国

10、谁让同一个人骗过两次,谁就该毁灭。——英国

11、受了伤的人最知道自己的伤处在哪里。——欧洲

12、如果没有人向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思考的轨道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二者择一,而且错误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的频率相等。——刘易斯·托马斯

13、任何教训都是学问。——土耳其

1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班固

15、凭着去时走错路的经验,回来时就顺利了。——法国

16、没有在沙漠里挨过干渴的人,不会知道水的价值。——俄罗斯

17、没有失败经验的人,不可能成功。——英国

18、驴子绝不会在同样的地点摔倒两次。——英国

19、六朝金粉地,落木更萧萧。——吴伟业

20、经一失,长一智。——冯梦龙

21、经验就是犯错误的总和。——俄罗斯

22、只有傻瓜才会第二次跌进同一个池塘。——土耳其

23、教训如被人接受,此经验可贵十倍。——俄罗斯

24、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司马迁

25、过去的错误就是将来的智慧和成功。——英国

26、导致成功的最大问题,是我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欧洲

27、聪明人绝不会两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俄罗斯

28、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余世维

殷鉴不远范文第2篇

重蹈覆辙,汉语成语,拼音是chóng dǎo fùzhé,字面意思为再走翻过车的老路,出自《后汉书·窦·武传》。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蹈覆辙成语的意思及近义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重蹈覆辙成语的解释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用于劝说、希望和警告的场合。《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二、重蹈覆辙成语的近义词老调重弹 [ lǎo diào chóng tán ]

旧调重弹。

蹈其覆辙 [ dǎo qì fù zhé ]

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覆车继轨 [ fù chē jì guǐ ]

前面的车翻倒了,后面的车继续按旧车辙行进。犹言重蹈覆辙。三国 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前監不遠,覆車繼軌。”《旧唐书·辛替否传》:“千帝百王,飾彌盛而國彌空,役彌重而禍彌大。覆車繼軌,曾不改途。”

三、重蹈覆辙成语的造句1、而凡夫俗子一意孤行,明知不可违而违之,不到黄河心不死,则必重蹈覆辙。

2、有命运的在地层,掌握时局,驾驭格局,重蹈覆辙,不怕生死,运转法相。

3、被人打击,告诉自己,好人有好报,自己还是穷了一年,被人敷衍,嘱咐自己,千万别相信任何人,后来的一笔勾销,忘了所以,重蹈覆辙。

4、人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稀里糊涂地陷入战争的,以及日后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5、因我心中始终惧怕自己会重蹈覆辙,惧怕再怎生规行矩步、谨慎笃行,到头来终是另一场浩劫。

6、小伙很坑!呵呵,这个笔名,是想时刻警示自己不要重蹈覆辙的。

7、夏晶深陷黑暗,自然不愿意妹妹也重蹈覆辙。

8、决策者处事一定要慎重,千万不可头脑发热,重蹈覆辙。

9、随着提示音的落下,第二只小B0SS也重蹈覆辙,倒在了冰冷的地上。

10、我可不能重蹈覆辙,就识趣的闭上眼移开视线。

11、这股势力,我绝对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会在重蹈覆辙。

12、所以,乌丸人既然已经被我们打败了,决不能放虎归山,重蹈覆辙。

13、小说里面的空间者留给他足够的教训,前车之撤后车之鉴,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14、失败并不可怕,但应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把它当作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15、人面对爱情或者错误,总是像患了失忆症一样,一次一次重蹈覆辙,不能吸取经验教训。

16、今生,他叶凡不会再重蹈覆辙,以前的失败,不会在继续,他是皇者,重生的皇者。

17、你这个懦夫,难得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

18、颛顼执掌三界大权,恐蚩尤造反之事重蹈覆辙,命人截断了天地通路,自此凡人不可登天。

19、爱情是条单行线,要向前走还是要重蹈覆辙,你不得不做出个选择。

20、仲马朝我游过来,心有余悸地左看右看,生怕一不小心重蹈覆辙。

21、那次战乱让他沦落到街上行乞,不知道会不会重蹈覆辙,每当想到这里。

22、一个人只要能够从错误中学到经验,汲取教训,就不会重蹈覆辙。

23、难道我们已经无法汲取历史教训,所以注定要重蹈覆辙吗?

24、历史的教训必须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决不可重蹈覆辙。

25、这次可不能重蹈覆辙,胖子不由自主地抱起肩膀:“你到底想干什么?”

26、上回失败,正是轻举妄动的结果,这回可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27、泡沫经济的殷鉴不远,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以免重蹈覆辙。

28、你应该认真地总结一下,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29、因为不愿意重蹈覆辙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升空。

30、他以吸毒经历现身说法,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殷鉴不远范文第3篇

国庆节当天,我专门选在阅兵式电视直播开始的时候开车出城下乡,因为不会堵车。当我到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老区走访时,当地贫穷落后状况不时让我心惊。天真的侄女却喜出望外:“太好了!每家都养了这么多宠物,有鸡、有鸭、有猪、有牛!”

家畜与宠物,不只称谓不同,经济学上的意义也有天壤之别,前者是生产生活资料,后者是怡情休闲的消费品。如果中国8亿农民把禽畜真当宠物来伺弄,那么我们国家可能不需要盛大的阅兵典礼,都能让世人刮目相看。淳朴的山里人重礼,馈赠我们大量土特产,甜丝丝的柿子、脆崩崩的板栗,远比一场电视直播更能养眼养胃。

“礼”乃五常之首,无礼不成国,无礼不成家。国庆60周年的盛典大礼,确实振奋人心,从街头巷尾到论坛帖吧,民意一片欣然。还有不少朋友从庆典现场发来祝福短信,言辞间更是难掩兴奋。但我此时脑子里还在转着侄女把家禽当宠物的事。

即将开张的创业板让人期待,首批进入IPO的企业资质自然不错。但如果到基层转转,会随处听到各级官员“争取多少家企业进入创业板”的豪迈誓言,在他们看来,让本地企业上市是硬梆梆的政绩、泽被一方的德政、与市场接轨的标杆。这些想法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他们沸腾的热情使“上市指标”成为供远小于求的稀缺品,审批权因此变得尤其珍贵,方方面面都渴求“租用”。

回首中国股市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剧痛与隐患的根子都在于最初的审批把关不严,少数资质差的企业披上“皇帝的新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靠光鲜的外表圈钱套利,最终伤及广大无辜股民。创业板会不会重蹈覆辙?从目前的制度体系来看,我们还不可能拥有完全的把握。

市场经济与生俱来带有许多价值观念,但逐利性又最容易让人失德、失范、失礼。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反腐败始终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从各地不断披露的案例来看,“前腐后继”“越反越腐”等现象依然存在,低级别的巨额腐败案也呈增多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寄望证券监管、上市审批等部门能成为净土,无异于痴人说梦。

还有多少“皇帝的新装”在等待IPO?答案不在市场里,而取决于各地官员的动机,以及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当前应该抓好两件事,一是不能让创业板成为地方官员的“政绩板”,否则再好的企业也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二是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资质评价体系,让中介机构能发出真实的声音,像孩子那样指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

尤其应当防范的是,切勿对“上市指标”采取民主分配方式。国庆节前,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竞选班干部,头天晚上,写演说词,反复口练,不亦乐乎,全家人都沉浸在享受民利的兴奋之中。第二天放学归来,儿子告诉我们,得票最高的同学压根儿没上台演讲,同时长叹一声,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民主就是关系和交易”。

殷鉴不远范文第4篇

资金的流向决定了当前这个市场已逐渐由基金主导,这也符合市场发展的逻辑。正如以“千点论”著称的经济学家许小年指出的那样,“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机构投资者构成市场的中坚,越是成熟的市场,散户的比重就越低”。投资就是管理风险,在历史高位出现这样的情景,也表现出人们对股市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风险认识不够,这同样也需要“风险教育”。

当前最受人们青睐的是股票型基金,而且风格越是激进,越受追捧。不应忽视基金经理人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要受基金业绩评级和激励机制的影响,这并不一定最符合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因为这种锦标赛似的氛围会使业绩落后的基金经理人更倾向于增加风险。根据美国《商业周刊》和《金钱》杂志在80年代的对4.49只基金市场表现的两次统计,研究表明排名靠后的基金都会在之后通过购买风险更高的股票以及进行更集中的投资来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这等于用投资者的钱来赌博。

在业绩竞争刺激下,一些基金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也会动摇,今年以来部分基金通过高换手获得超额回报也使更多的基金加入到“投机客”的行列,短期投机炒作势头明显,部分股票基金在震荡行情中换手率创出新高,有的基金逼近20倍,这种情况引发了管理层的重视和严格审查。另外,基金经理中的害群之马用投资者的资金来建“老鼠仓”等非法牟利的行为也屡见不鲜,使其资金承担了极大的风险。

机构不是神仙,他们不能规避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政府对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中国人民银行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上调利率,“负利率”状况逐步改善,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将逐步释放,在今年股指上涨70%多的基础上,股市的风险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前段时间基金主导的行情推动下,机构重仓的大盘蓝筹股短期涨幅相当大,这虽然可以解释为其上半年落后于垃圾股、题材股之后的“补涨”,但也已出现高估之嫌。基金主导“抱团取暖”使股票的集中度增强,在踊跃投入基金尤其是新发行基金的资金推动下,长期价值投资很有可能也会演变为投机行为,部分绩优股股价数倍于同一家公司的H股便是一个重要信号,基金投资者对此应该有清醒地认识。由于基金一样是资金推动,市场一旦出现大的危机,会发生大规模的基金赎回从而引发“挤兑”狂潮,基金公司们将不得不大量抛售股票,这会大大加剧市场的波动。

殷鉴不远范文第5篇

一个酷似高仓健的人物,如此迅速地滑入一条下降通道,令人惋惜,也有些令人不解。不过,当媒体爆出张艺谋已经做了多年超生游击队“队长”的新闻时,尤其是他千呼万唤始出来道歉并认真解读了这份“道歉”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

张艺谋坦言,他信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到了时下那个很时髦的词儿:土豪。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做猴子以前。道理很简单,个体的力量越弱小,环境越险恶,在所有既定条件都无力改变的情况下,生物最大的生存策略就是努力繁殖,越低级的生物越如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迈入近现代文明之后,生育开始下降,越文明的地区越如此。请回忆一下,在那个所谓“英雄母亲”的年代,大家一边努力生孩子,一边饿着肚皮战天斗地,现在回想起来,很像是一出庄严而悲怆的轻喜剧。后来严酷的一胎化政策,乃至于我们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实都是在消化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我看来,文明的生育观起码完成了三种剥离:一是爱与生殖的剥离,比如一个女人可以选择爱情或婚姻但坚持丁克。二是对生物性遗传的剥离,即对所谓“香火”的淡漠,比如越文明的地区,非血缘关系的收养越多。三是对功利性的剥离,即所谓养育之恩及回馈的消解。质言之,生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自主性选择,人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你选择了生育,那么你就要为自己的“兴趣”做一头任劳任怨的孺子牛,而不要期待儿子的“高回报”,并经常向他展示他用过的尿布。也就是说,亲子之爱变得很纯粹,你所追求的只是一种诗意的温情或者更完整的人生。

做了以上梳理后,如果我说张艺谋的生育观很“土豪”,应该不是乱扣帽子吧。显然,“土豪”的背后是愚昧与狭隘,但问题并不止于此。

请看张艺谋的道歉。

细细玩味这份迟来的道歉,张艺谋只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他的声望与地位,是靠大量作品辛辛苦苦摞出来的,却因为超生而严重受损。其二,这么多年来,他这个父亲其实很憋屈,在公开场合与孩子们形同陌路,不仅从来没拉过他们的手,甚至一定要拉开几百米的距离。当然,这两层意思也可以合并为一个意思:我容易吗?

这很悲惨,很可怜,但也足够虚伪与冷血。一个成功的男人跟我们说这些,是在宣示一个父亲的可怜吗?或者一个著名的导演,是在表明他如何爱惜自己的羽毛吗?

我多么希望,他也能对那个三个可怜的孩子说声对不起。

然而没有。

大约在张艺谋看来,作为星二代加富二代,他的孩子是幸运且幸福的,他有足够傲视世界也俯视孩子的资本。但在我看来,这三个孩子是不幸的,生而尴尬甚至非法,即使在父亲那里偶尔也会“非法”,其实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孩子,只是伤害的后果现在还未可知,或者因为“养在深闺”而不为外界所知。当然,张艺谋的孩子肯定不乏锦衣玉食,甚至可以享受某些特权,但一边非法着又一边娇纵着,这种“车裂”只能加重对孩子的伤害。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殷鉴不远。

去年5月,原河南鹿邑县法院院长及女儿,被儿子高炜晟雇凶杀死,母亲因为不在家而逃过一劫。一个平时很随和的高中生,其血海深仇自何而来?血案令世人震惊,但鲜有人深究高炜晟病态人格的形成,浓烈的血腥尚未散去,“忘却的救主”就降临了。

殷鉴不远范文第6篇

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号雁泽,又号西峰居士,福建侯官人。他的好朋友黄汝亨在《两君咏》之《曹民部能始学佺》中写到:"彼美南方人,飘飘凌云端。密坐有余盻,缟带结所欢。玄心映冰玉,清姿出衣冠。尘轨纷错轸,高步疏遐观。文言贲千载,智效匪一官。美服集多指,将无惧金丸。渊停有安流,洪涛任漫漫。"1葛一龙《葛震甫诗集o佛客斋集》之《十怀诗》其一《曹能始先生》称赞曹学佺:"仙隐以南暑,宪出亦西淸。性灵发正始,山水胶平生。"2这是对曹学佺的真实写照。他醉心山水,资助贫士,提携布衣诗人,朋友遍布天下;他谈诗论艺,卓然独立,振兴闽中诗风,使闽诗发扬光大;他博闻广见,著述颇丰,且致力于藏书事业,提出了儒、释、道三藏鼎立的言论;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且与国家同存亡,最终殉节而死,实现了"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的遗愿。本文着重探讨曹学佺的诗歌理论。

作为闽中诗坛的领军人物,曹学佺的诗歌理论,带动了闽中诗坛的繁盛。他提出:"夫古今之评文,大抵评己文耳。"的确,曹学佺为很多诗人所作的序言,体现出他的诗歌理论。

朱大复云:"能始天才典赡,研讨精深,轩轾三唐,吐纳汉晋。貌境必似,造语斯真。气峭以洁,而操调极平;意锻以炼,而摛辞若朴。兴会所至,神情独往。"曹学佺如此独特的诗歌魅力,来源于其独特的诗歌理论。曹学佺在《苍霞集序》中明确指出明诗弊端,序云:"我明崇重文教,二百余年间,作者彬彬称盛矣。要而论之,何以不古若也?其弊有四:夫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汉人上封事,必借秦为喻,所从来矣。今谓非左史、两汉不可用,至唐宋胜国,不一寓目焉,一也。且叙事与议论,歧而为两,不能反复交互,二也。好以古人之事传(注:原文为"传",刊刻错误。实应为"傅"。)会今人,使读之难辩,三也。非溢美之言,则多隐讥之语,为谀为诋,四也。前乎二者之弊,北地、毗陵不能免也。后乎二者之弊,济南、弇州不能免也。而况其凡者乎?"3曹学佺在认识到明诗弊端的同时,也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理论。

一、曹学佺"神气"说。曹学佺在很多场合谈到诗歌中禅理的运用,认为诗歌和禅理不是相互排斥的,二者犹如水和盐的关系,禅理就是盐,恰当的运用可以改变水的平淡,进而有韵味。如何恰当运用呢?那就是用神气贯穿其中,弱化盐的存在。关于这一点,曹学佺在《丘文举诗序》中有详细的阐释:"唐诗王摩诘禅理自深,孟浩然有莲花不然之句,稍露其绪耳。今人不通禅理而学王孟,多失之浅弱,是未得其味也。夫神气不存,则其容色立槁矣。刘须溪评’寥寥有趣,是于壁上淡影而仿佛见之’,严沧浪、高廷礼之所取皆此味。二公皆闽人。闽之祖王孟者,十室而九也。海内言诗有闽派不失正调,但有弱而不振之弊,非诗之罪也,亦非其地与人有限之也,苦其解禅理耳。"3袁中道在《珂雪斋近集》卷九《寄曹大参尊生》称赞曹学佺:"先生诗清灵俊逸,实中心佩服。"曹学佺"神气"主要是指禅理,禅理在则神气存。曹学佺认为,孟浩然向王维一样深谙禅理,所以孟浩然的诗句有"莲花不然之句"5。现在学习王孟诗歌的人,大多数不通禅理,因而多浅弱的毛病。曹学佺认同刘辰翁和严羽的观点,即"于壁上淡影而仿佛见之",这才是禅理,才会有神气。

曹学佺在《谢耳伯文集初序》中通过谈玄的得失,再次深化了"神气说"。序云:"耳伯明人,而远溯西汉太玄之脉以为文,不亦好奇乎哉?世有尚玄者,未有不好奇者;有好奇者,未有不奇耳伯之者也。然太玄有意以拟易而易理隐,耳伯未尝有意以拟玄而玄理彰,何者?文不可以有意为,而易尤不可以有心拟也。有心以拟易而去之者远,无心以拟玄而去之者近,岂非贤圣之辨哉。"6诗歌中有玄理,是否伤害诗歌的意蕴,关键在于是有意还是无意。有意谈玄则失其真,无意涉及则玄理彰,谈禅理也要自然而然,这里的诗歌主张又体现了"自然"说。

二、曹学佺"自然"说。中国古典诗歌贵在言志言情,如《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如果诗歌没有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就没有灵魂,怎么能不僵硬。明朝诗风多变,《明诗综》云:"明三百年诗凡屡变。洪、永诸家称极盛,征嫌尚沿元羽。迨宣德十子一变而为晚唐,成化诸公再变而为宋,弘、正间三变而为盛唐,嘉靖初八才子四变而为初唐,皇甫兄弟五变而为中唐,至七才子已六变矣。久之,公安七变而为杨、陆所趋,毗下竟陵八变而枯槁幽冥,风雅扫地矣。独闽粤风气始终不变,闽自十才子后,惟少谷小变,而高、傅之外,寥寥寡和。若曹能始、谢在杭、徐惟和辈,犹然十才子调也。粤自五先生后,惟兰汀小变,而欧桢伯,黎维敬、己用孺辈,犹是五先生之调也。"7。明前后七子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造成一定的弊端。公安三袁以"独抒性灵"说对其进行纠弊。曹学佺和公安三袁有很深的交往,也互相欣赏彼此的诗歌主张。"性灵"说和"自然"说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曹学佺在《折酲草序》中,详细地阐释了"自然"说。序云:"夫诗以自然为宗。自然者,气之所为也。气在人,未有始以前至足矣,行之于八极之表而人不知者,风也。惟夫气有淳漓,故风有高下也焉。风之敝,至令人中心惨怛,生病造热,讵不危哉?达生之士愤风气之日趋于浮薄,往往托之于酒,以补其所不足,故曰’五斗合自然’,又曰’醉者,坠车而不伤,其神全也。’不闻大风乎?清清冷冷,愈病折酲。夫彼故终日醉而未尝醉也,苐有所托,以陶养其气耳。唯浩然之气无害,乃得为大王之风也……"8"诗宗国风,尚矣。国风者,好色而不者也。好色何取?曰’风者,涣而无迹之物也,必待色而乃著,色斯情,情斯风矣。’与何别?曰:’虚实之谓也。虚者,可以风,可风谓之好色矣,而不兴焉。然则国风可得而言乎?曰:二南尚矣。夫士之慕女,亦女之悦与士也。是故有寤寐之求者,而必有卷耳之思也;有怀春之诱者,而必有摽梅之墍也。此之谓至情,匪情则伪物矣。"9诗贵自然。合乎自然者,无疑可以得到天地之精华,诗歌便有了灵气。

在曹学佺眼中,"自然"又是和"神气"相通的。诗歌之所以自然,是因为神气所在;诗歌之所以神气,是因为自然而发。总之,诗歌不能模仿,而要发自肺腑言志言情。这样,诗歌才能有灵魂,有个性。

殷鉴不远范文第7篇

儒学对书法的影响,在古人书论和随感中几乎俯拾皆是。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审美方面,儒家注重书法的政治、道德作用和意义。如唐代张怀璀的《文论》认为书法是“纲纪人伦,显明政体”的道德政治工具。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书统》也说:“人正则书正。”儒家书论直接把书法与教化联系在一起,强调“礼”的秩序性,“乐”的和谐性,尚正直刚健;强调书体的法度、规范和程式,尤其突出楷体书法的体势、行款要规整而森严,富有庙堂之气;在书法作品的章法格式上也体现儒家传统伦理风尚,例如正文、落款讲究一定的规矩,体现着中国宗法文化的尊卑主从等级秩序观念,当然这种格式标准和题款讲究用敬谦语,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谦慎礼让的文化传统。中国书法的儒家批评标准首先是“善”,其次才是“美”;重“书品”更重“人品”。作书先作人,古人已成定论。《礼记》倡导“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被历代书论所奉持。如徐浩《论书》说:“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则殷鉴不远,何学为书?”“书如其人”很普遍地成为书法批评的习惯。如苏轼感慨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书唐氏六家书后》)字以德贵者如颜真卿,欧阳修在《集古录》中对他予以高度评价:“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人,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赞美颜真卿人品与艺品交相辉映、尽善尽美的人格魅力。相反,字以德贱者莫如宋四大奸相之一的蔡京,本应是“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却因人品低贱而被蔡襄所代。书以人而贵,书以德而显。故近人黄宾虹说:“游艺之事,必志道据德依仁”;李泽厚也说:“中国古代美学……,显示较高的道德精神的意义时,才具有美的价值”。这些都是对书画艺术在儒家思想领域比较深刻的体会和总结。

其次,儒家视“中和”为艺术美学的主导思想,也是其书法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宗旨。儒学尚中和,也成为书艺批评的一贯标准。孙过庭《书谱》最推崇的就是中和之美,崇尚“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书法境界。王羲之书法之所以被奉为典范,也正在于“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明代书论家项穆《书法雅言》可以说是“中和”论的集大成者,十七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中和”立论,例如“规矩从心,中和为的”、“会于中和,是为美善”等等。

殷鉴不远范文第8篇

凭勇气还是凭智慧?

在那个不规范的时代,温州军团的成功几乎是不可复制的。而当机会被均化,规则变透明之后,温州军团究竟还有多少优势?个人认为,温州军团的经验主义反而成为一种巨大的机会成本。

回头想来,如何评价温州服装,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不能否认温州人的勤劳与智慧,然而温州军团的成功,更多的是靠运作、靠炒作,而不是靠坚持、靠积淀,重于术而轻于道的方程式注定不会造就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梦想与光荣。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温州的服装企业家中,真正有理论、有思想的很少,前服装商会会长陈敏算一个,他曾经提出“温州服装,凭勇气还是凭智慧”的命题,我觉得这是他的血泪之语,只可惜,直到现在,我在温州服装身上并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今天的温州军团,似乎沉默了,但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挤掉泡沫的过程。应该看到,这种现象并非孤例,不要忽视它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就是由主导消费的时代进入了全新的消费主导的时代,两个词语的颠倒却意味着革命性的变化。主导消费的时代,品牌和商家占据主动权,消费者是被动的;而在消费主动的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消费者转为主动的地位,如果企业的品牌营销不能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就会很快被消费者无情抛弃。

在新的时代面前,企业如果还是凭借定势思维和程咬金的三板斧,挫折是注定的,当务之急是回归服装的本原,顺应行业的规律。究竟什么是服装的本原?就是把服装当作时尚产品,视为生活方式的载体,而行业规律就是服装业正由传统加工制造业向现代都市时尚业转变。温州军团曾经以精工细作闻名于世,这是不错的,而且在品牌经营上也是不遗余力,手笔颇大,但由于在曾经的主导消费时代,品牌处于主动地位,很容易获得比较快的增长,这种增长使得老板们迷恋于经验而忽视环境的变化,而消费主导的年代,筑高了品牌的门槛,如果品牌的推手们不能与时俱进,被冷落和抛弃是必然的。

温州服装还有竞争力吗?

温州服装还有竞争力吗?答案是肯定的,虚拟经营的领头羊在温州,这是需要总结和挖掘的模式。应该反思,究竟什么是温州服装的特色优势?是靠地缘、亲缘和商缘吗?快时尚成为当前服装行业的主旋律,而“快”正是温州服装最大的优势,温州人身上有一种天生的敢为天下先和“舍得一身剁,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不信邪的蛮霸精神。在很多新鲜事物面前或者新现象初显端倪之时,反应最快、出手最快的往往是温州人,比如最早请形象代言人的报喜鸟、敢请美国卸任总统克林顿代言的法派、最早引入虚拟经营模式的美特斯・邦威、第一家跟国际男装巨头杰尼亚合资的夏蒙、温州服装商会是业界最早的民间商会等。然而“快”的近义词是“多变”,温州服装在尝得头啖汤的同时,并没有把时尚的源头――设计创意上纳入长期的战略,这并不是说温州服装对设计创意不重视,而是他们习惯于四两拨千斤的讨巧心态,他们对默默无闻的耕耘和扎扎实实的投入不太习惯,也缺乏足够的耐心,更喜欢一窝蜂式的模仿秀。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温州服装“有优势、无模式”,这是非常遗憾的。温州男装之失,在于战略短视,战术冒进。曾经高调聘请香港巨星钟镇涛而最终败走麦城的温州仕登殷鉴不远,值得记取。

温州军团的抛物线发展并非偶然,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职,无可厚非,然而在“工具论”和“速成论”的指导思想下,中国服装品牌经营的路数,似乎到了“谁请的明星更有名气谁就更牛”这样山穷水尽的地步,品牌经营成为品牌玄虚,这折射出品牌战略的缺失,尤其品牌方法论的缺失。有些品牌想方设法地给自己脸上贴金,虚构自己的出身和历史,挟洋自重的做法是幼稚的和短视的,给品牌经营降降温,并不是说不要做品牌了,而是要转换思维,把靠外力的拉动,转化为内在的生成,温州服装现在定位于“精品男装制造基地”,个人觉得这个定位是比较恰当的,最终可望形成加工和品牌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产业新生态。无论是夏蒙放慢自主品牌的步伐,与杰尼亚合资;还是丹顶鹤忍痛舍品牌而向加工转型,都是值得深思的一一让自己变得有力量比什么都重要。温州服装的特质依然是鲜明的,它的灵活机动,它的敢为人先,它的抱团做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宝贵的要素,步子慢一点,留一点时间补课,反而是一件好事。

温州服装的竞争力依然是明显的,不能以一日争短长,对于全国的服装版图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以管窥豹的意义。温州男装不是孤立的个案,与之同居一省的宁波男装,以及福建男装,是中国男装的三剑客,还有小巨人常熟男装,加起来堪称中国男装的“3+1模式”,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这些区域依然在继续温州男装的野蛮成长模式。作为中国男装的老大哥,宁波男装已经显出雄风难在的疲态,雅戈尔、杉杉更多的是以资本大鳄的名义存在,在男装领域实则乏善可陈;福建男装倒是不乏后来居上的风范,但在操作路数上有着明显的萧规曹随的痕迹,几乎还在草根气质上打转;常熟男装顶着“中国男装中心”的惊天大帽,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通身散发着浓厚的批发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