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贵州大学研究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复试科目
参考书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
参考书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2
参考书目
120401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政策学》、严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高教中山大学出版社
120402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郑功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20403
教育经济
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黄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0404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总论》(第二版)、陆红生、中国农业出版社;《土地资源管理学》(第二版)、王万茂、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二版)、刘书楷 曲福田、中国农业出版社;《土地经济学》(第6版)、毕宝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行政管理学
《土地行政管理学》(第二版)、曲福田、中国农业出版社
030201
政治学理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
政治制度原理
《比较政治制度》、曹沛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030301
社会学
社会学综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南开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张友琴、科学出版社
外国社会学史
《外国社会学史》(修订版)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30302
人口学
人口学理论
《人口理论新编》、李竞能、中国人口出版社;《人口社会学》、佟新、北京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
《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035200
社会工作
(专业学位)
社会政策概论与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郑功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南开大学出版社
125200
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
政治理论考试
刘志博(1988-),男,汉族,北京人,财政学硕士,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研究方向:财政政策制定与研究。
摘要:石阡县是贵州省铜仁市的产茶大县,实现石阡茶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石阡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选取贵州省石阡县茶产业作为调研对象,探寻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促进石阡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石阡县;茶产业;金融支持
一、石阡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7镇11乡,302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森林覆盖率67.5%,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区。
石阡种植茶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应各种植物种植生长。光能资源处于全国的低值区,年均日照时数为1233.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在春秋季节多云或阴天日数多,有利于茶树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的合成与积累,有利茶叶的滋味和香气特征形成;县境内由于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土壤、大气、水受污染程度低,无“三废”污染源;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67.5%。云雾多,昼夜温差大,鲜叶持嫩性好;全县有相对集中连片宜茶土地66万亩,土壤富含锌、硒,茶多酚、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一个全国少有的有利于名优茶生产的地区。
石阡县有30多万亩茶园,光凭本地育苗满足不了种植需求,所以从外地引进过一些优良茶苗品种,但是仍以石阡苔茶为主打,发展形势很好。县政府03年提出建立石阡苔茶生态示范园区的概念,08年作为一个大的规模产业、重点产业进行发展。县里的苔茶示范园主要以龙塘、龙井的石阡苔茶示范园为代表。目前石阡县茶产业只要贷款对象只有国家开发银行,过于单一,虽然县里信用联社数目多,但是并未发挥其作用,而国有四大行贷款门槛过高,望而生畏。2012年,该县503贫困区开发,茶产业成为该片区的开发工具,政府每年进行上亿元投资,国开行在省扶贫办的指导下,办贴息贷款,加工企业,每年解决资金800多万元,至今,省国开行以对石阡县茶产业已进行了1.7个亿的投资。县里还组织过乡镇领导去福建、浙江进行实地考察,相比而言贵州环境更具优势。
二、金融支持石阡县茶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的支持。2012年4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贵州省扶贫办到该县充分调研后,率先举行了金融性支持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农业化项目启动仪式,石阡县同国开行签署了《农业产业化扶贫攻坚合作协议》,明确了首批融资2.5亿元(茶产业)的合作项目。该项目不仅解决了茶农、合作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促进石阡苔茶产业升级,还为石阡县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较好的推动了石阡县的茶产业发展,带动了石阡社会知名度的提升。
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以来,石阡县茶园面积以每年5万亩速度增长,县政府通过项目和本级财政资金实施茶苗、肥料的投入和土地整治费用补助,石阡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3万亩到2011年28.5万亩,茶园规模虽然在扩大,但与“十二五”期末人均一亩茶的规划差距较大,政府规模化、科学化发展茶园投入存在较大难题,2012年申报到“国开小额农贷”后,政府统筹代为茶农采购苗木、肥料和补助土地整治费用计3800万元。通过贷款投入,2012年石阡县实现新植茶园5万亩,缓解了政府资金压力,目前,石阡县有茶园35.5万亩,实现了规模化发展。石阡县茶农管护茶园资金6888.285万元,惠及农户1933户,有效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园得到有效管护,新植茶园成活率高、茶苗长势良好,部分两年新植茶园已如同往年三年的初产茶园。
石阡县茶叶加工企业因资金不足问题规模不大、效益不明显,产业带动效果不突出,通过贷款,石阡县2户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贷到资金2830万元,实现了加工能力的提升,专业合作社由原来的年产10吨最高增加到年产100吨,年产值增加270万元。
通过国开行贷款,石阡县科学谋划,在全省率先打造了一个2万多亩的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并列入全省“5个100工程”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高标准、科学化建设,集中连片发展,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企业和茶农看到了希望,推动更多的关于茶叶产业的项目落户石阡。
三、个案分析
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对石阡县的茶企、茶农、茶园、政府部门进行了走访。其中对龙塘凯华茶叶加工厂的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了解到整个龙塘大小加工企业有七八个,受访者的石阡县龙塘镇凯华茶叶加工厂挂名在和鑫农业有限公司,有加工设备6台,人员5人,2013年刚建成,与同村另一家茶叶加工厂参加了龙塘镇白泥塘村茶果产业专业合作社。受访人30―49岁,高中或中专学历,企业目前资产小于500万,2013年茶叶销售收入总额小于500万,经营势头良好。受访人表示,2013年向国开行贷款10万元,政府贴息5年,向农信社贷款12万元。政府也有相应的茶叶减免税收的优惠,自己则对茶叶保险不太信任。目前经营当中资金十分紧张,成立公司注册资金30万,但是无法拿出银行需要的存款担保10万元。在希望政府和金融部门为企业解决的问题中,受访人提到需要增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为茶叶招商引资,多请专家进行实地技术培训,建立销售平台,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降低银行贷款利率。而受访者对税收优惠并无太大要求,作为该村的农业代表,该受访人指出国家已对农产业进行减税,并不求更进一步的减税。在认为有关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哪些活动推动企业融资时,该受让人提出,都很需要,但是不管是自己融资还是向金融机构融资,都需要政府穿针引线。以上是其受访者作为茶企负责人的身份的采访。作为一个茶农,他提出希望由组织牵头,承包到户,组建专利合作社,但同时又并非固定卖给专利合作社,做到买卖自由。
四、金融支持石阡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石阡县茶企大部分是刚起步的企业,在发展茶园规模前期的茶园建设上已投入大量资金,加之加工厂建在农村的集体土地上,无法办理产权证明,很难提供银行所需的资产抵押。
二是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后因户籍及资产等不在该县,新建基地和建厂未能享受到优惠的扶贫贴息政策。
三是当前的小额贷款贴息只针对5万元以下,而现在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中的茶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所需的资金远远大于5万元,对茶产业发展支持有限。
四是目前金融业对石阡县茶产业支持面不大,只有国家开发银行在运行,其他的商业银行只是在试着介入。
五、金融支持石阡县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国家扶贫部门利用少量的扶贫资金撬动大量的金融资金大力发展茶产业,建议对发展中茶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提高贴息比例,小额贷款范围扩大到50万元以上,并将流动资金贷款的期限扩大到2至3年。
二是银行在茶企需求资金支持的关键时候,能降低门坎,缩短审批和发放时间。建议在微企、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在贷款50万元以下免担保、免抵押的模式。
三是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多方面寻找资产抵押。建议采取远程财产抵押模式,同等享受扶贫贴息优惠政策。
四是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受益面。建议其他金融银行一并与国开行支持石阡茶产业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项目基金: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人文2014009)
参考文献:
[1]马乃毅,徐敏.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5):16-18.
[2]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02-225.
[3]马金书西部民族经济发展进程色产业培育的体制障碍和政策建议[N].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关键词:贵州高校影视教育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对策趋势
影视教育是高等院校文理科各专业都适合的选修科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为尝试跨学科教学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其有利于多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最为强调的即是培养学生这样的综合素质,从标准概念来界定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
一、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当今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一)影视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功用
在电视电影普及化发展的背景下,一定程度已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格局,影视艺术教育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普及的教育形式,为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提供的良好手段与途径,集中体现了大教育的观念。在传统学科教育中,各学科大多是少有交界,几乎是相互画地为牢,这样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在迫切需要开展跨学科综合知识教育的背景下,开设影视文化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跨越的可能。其原因在于影视文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是一种新兴化、年轻化、复杂化的文化,且充分利用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十分强的现代性与科技性。影视的这一系列特性注定了影视教育的综合性。
(二)当今贵州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在当今贵州的各大高校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法律素质、道德素质这几大方面。从大的背景来看,全国大学的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逐渐实现了各个学科的综合叉,促进了文化素质教育。贵州的高校显然也是跟进全国的这种整体步伐的,例如在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增设了人文社会学科,而许多文科院校也增设了一系列理工商贸的课程,在贵州综合性大学中,利用了多学科的优势,更加着力于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随着教学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贵州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广泛开展了各类社团实践及活动,包括文艺会演、文艺创作、社会各类文化展示活动及新媒体艺术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在大学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修养及素质。
同时,在一些方面贵州高校还迫切需要加强,不足之处表现在心理素质培养的缺乏、创新能力教育不够、竞争意识培养力度有待提高。需要各高校从行动上切实重视素质教育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并切实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贵州素质教育工作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影视课程与素质教育相接轨
从理论上来说美育中的影视艺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当代大学生知识单一、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影视作为以活动画面构成的影像语言系统,其场面调度、光影构图、镜头运动、色彩构成及机位、景别等组合形式和表现手法,如同语言文字一般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和语法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地视听语言技能。视听媒介语言随时代地发展将成为未来大学掌握地必备技能,是素质教育十分强调的。在提高视听语言技能的同时,影视教育也同时能够提高大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面对影视,大学生不但能从光线、色彩、线条、画面、构图、音响、音乐等因素中捕捉形式美感,还能从主题、环境、情节、人物等因素中感受思想美感。影视传媒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观念,陶冶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切实地落实了教育部强调的以美育推进素质教育中之处的“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2]另外,影视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还有着塑造大学生人格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进行影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优美的色泽声音画面中领略美好的情感,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心境,这是最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二、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需进行的调整与改善
(一)贵州高校影视教育近况
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运用中呈现出了鲜明的两面性,实践得良好之处首先表现在交流性的显著提高,贵州高校影视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十几年前比较,无论是同国外同业、同行的交流还是贵州省内各高校之间的交流都有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社会构架日益开放给大学生影视作品创作带来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注入了新兴意识的观念,当代大学生的影视创作观念与当代媒体的影视创作观念趋于同步,大学生们毫无障碍地汲取最新的创作观念与手法,因此形成了从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转变为主动创造的良好态势。近年来,贵州高校影视教育最大的进步无疑还在与硬件上的改善,即影视摄录设备的更新。影视摄录设备的小型化、轻型化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在设备上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最后高校和学生家长对大学生影视创作提供了大量技术方面、资金方面及精神层面的鼓励和支持,也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影视课程。
另一方面,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扩招所带来的大量的生源,过去培养影视专业学生的“精英化”教学方案已无法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实际要求,专业师资机器设备的不足,学生入学艺术素质参差不齐等都成为了制约贵州高校影视教育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学习人数的剧增,学习质量无法得以保证,在影视教育这一对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十分重要的学科中,教学实践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也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良好初衷。最后贵州高校影视教育最尴尬的问题还在于学生的结业问题,由于高校输出人才的质量与用人单位输入人才的标准的脱节,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与相对滞后发展的影视类专业设置之间的矛盾等,贵州高校影视类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尽理想。
(二)贵州影视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与趋势预测
1.提高影视教育质量的途径
首先,面对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影视类招生的热潮,要切实提高贵州高校影视教育的质量,增强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运作的功效,我们必须保证数量的同时也保证质量。有专家指出“本科是通识教育,而硕士层次才是专业教育”[3],也就是说本科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认识问题的思考方式,而到了硕士阶段,才会就影视教育某一个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与实践,这或许是解决“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矛盾的途径之一。其次,营造良好的影视教育氛围,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需要贵州政府与教育机构支持联合举办大学生电影艺术界,大学影视教育高层论坛,联合全省高校从事影视教育的教师,成立贵州省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提供实践的平台的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影视教学研究人员和相关传播学、电影学、文学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沟通,以此才能不断提高贵州省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我省高校影视教育队伍的成长。
另外,与实际社会需求相结合地制定可行地影视教育目标是提高我省影视教育质量及有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对策之一,要充分开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实践,让学生的学习走出校园,与贵州电影制片厂、贵州电视台以及一些民营性质的文化传播企业合作,强化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使学生们得以适应影视艺术学科发展迅速的特性,以此培养我省的影视人才才能够具有素质教育强调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竞争力。
2.素质教育实施中影视教育的发展趋势
针对以上提及的贵州省影视教育的诸多优势、劣势及解决方法,可以看到针对影视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所强调的联系实际,全面发展,“精英化”教学与“大众化”教育之间矛盾的弥合是将来几年内还有待许多研究者提出各种不同解决方法来探索的问题之一,即是探讨出高校影视教育未来发展模式的问题。另外,加大贵州各高校各科研部门对于影视教育的探讨与研究,举办各类影视类的社会活动,以此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参与市场,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得以实践运用,是高校影视教育的另一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得以贯彻实施的必然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宏.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01
[2]俞国新.高校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科研成果集.2000-01-01
[3]黄会林.广播电视教育与管理文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06
[4]姜敏.影视艺术教育:影视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01-01
[5]贺熊飞.世界教育艺术大观:透视教育的第三只眼[M].远方出版社
[6]金冠军.影视传播教育:品学、艺理、技能的通境[M].上海三联书店,2010-06
[7]王志敏.中国影视专业教育现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1
此论文为2011年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校研人文2011008
项目名称:贵州高校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注解:
[1]俞国新.《高校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科研成果集》,2000-01-01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开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截止到2016年1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2959亿美元,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已经成为继欧盟和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形成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提高中国与东盟双边服务贸易的相关对策于建议。
【关键词】互补性 竞争性 贸易逆差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相较于东盟国家而言,服务贸易的起步较晚,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要低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也要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
2015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54.76亿美元,进口额为4663.3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率分别为3%和2%,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份额为10.11%和6.0%。服务贸易进出口全球排名分别为第3位、第2位。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东盟国家中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有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国家,例如新加坡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1432.68亿美元、1393.35亿美元;马来西亚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398.14亿美元、347.59亿美元。也有一些服务贸易刚刚开始发展,发展还较为落后的国家,例如文R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18.85亿美元、5.77亿美元;老挝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5.54亿美元、7.90亿美元。2015年,中国与东盟各国中很多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均呈现贸易逆差状态,其中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东盟国家有: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中国与东盟都是世界经济体中重要的经济体,且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结构存在相似性,运输服务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均占较大的比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商品均具有本国特色,但是因为各国服务贸易的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服务产业的优势也各不相同,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服务贸易互补。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代表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部门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为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从上述关于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进口结构的表格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为旅游服务贸易,除此之外,运输服务贸易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就东盟代表国而言,服务贸易进口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也是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除此之外,其他商业服务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发展各有所长,优势领域各有不同,但是由于部分要素禀赋的相似性以及服务发展的相似性,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还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下面将通过计算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贸易竞争指数来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六国的出口贸易互补性均比较大,尤其是通讯、金融、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特许费等服务部门。其中对于旅游服务贸易,中国对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互补性较大。建筑服务方面,中国对柬埔寨、马来西亚的出口互补性也很大。东盟各国对中国的通讯、金融、计算机与信息等部门出口贸易互补性也不小。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在建筑、计算机与信息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的竞争力较强,而在运输服务、保险、专利与特许费等服务部门的竞争力较弱。对于东盟国家,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在金融、建筑、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的竞争力都比较强。其他东盟国家在旅游、计算机与信息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部门的竞争力较强。
通过计算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因此,中国在对外进行服务贸易时,由于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较多,中国会选择贸易壁垒较少的东盟国家作为贸易对象,这也进一步加速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服务贸易的逆差。
四、中国对东盟国家服务贸易逆差其他产生原因
中国与东盟之间服务贸易存在较大的逆差,造成这些逆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去中国的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为第二产业,也正是因为中国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相对于中国的货物贸易,中国的服务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相对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一直稳定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对于整体的国民经济贡献度还是较低的。
第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服务业主要涉及市场拓展、科技研发等相关的生产,消费业知识辅助,而对于我国而言,主要是依赖支持货物贸易发展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如运输服务。这样的服务业结构使得我国需要对一些创新型的服务大量进口,而东盟国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在金融、知识、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也是影响我国与东盟双边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第三,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为了能够在生活之余放松自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选择出国旅游来放松身心,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东盟国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具有优势,而且办理手续更为方便,因此大部分中国人出国旅游会首选东盟国家。同时出国旅游必然伴随着消费,因此,中国的旅游服务进口额不断增加,旅游服务又是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服务部门,这样必然或导致我国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出现逆差。
五、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造成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为了减少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隋策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第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平地解决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政治纠纷,维持双边的政治稳定,改善双边关系,为双边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我国应当增加科研的投入,提高我国在技术、知识方面的创新性,减少我国对高技术含量服务的进口。第三,完善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平台,能够让东盟国家更好的了解中国,发扬中华文化,宣传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第四,加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监管工作,通过相关的信息平台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促进我国与东盟的双边服务贸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研究[J].学术论坛.2009年,第10期:111-116.
[2]吴喜龄,陈万灵.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经济贡献度的比较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2).
[3]陈万灵,何传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予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的战略构想[J].东南亚纵横.2013(1).
关键词:主动性人格;主动行为;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获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研人文201501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30日
在当今充满竞争和创新压力的组织中,主动性非常重要(Crant,2000)。华为倡导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海尔提出组织无边界理论。组织日益放权,因而对员工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是被动接受组织指示的员工已经无法胜任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西方研究得出组织生存和成功依赖于主动性,主动行为能够产生积极的产出,如销售绩效提高(Crant,1995),个体创新(Seibert et al,2001)。Crant(2000)鉴于主动行为的广泛影响,主动行为有潜力成为高影响力的概念而不是另外一个管理界流行的时尚。
一、主动性人格与主动行为的概念
(一)主动性人格的概念。Bandura(1986)人、环境、行为持续交互影响。人和环境的互动受特质差异影响,不同的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在人-环境互动的理论基础上,Bateman和Crant(1993)首次提出了主动性人格的概念,即个体相对不被环境的力量所限制并且个体引起环境改变。其他个体相对被动消极,他们反应、适应、被环境塑造。主动的个体搜索机会,展现主动性,主动行动,坚持直到他们引起改变。他们是路径的发现者,他们改变组织使命或者发现并解决问题,他们主动对周围世界施加影响。不主动的人展现了对立的模式,他们不能识别更别说抓住机会去改变事情。他们展现了更低的主动性,依赖别人,消极适应甚至忍受他们的环境。
(二)主动行为的概念。Bateman和Crant(1993)人们可以有意识并且直接改变当前环境,社会或者非社会的(包含他们的身体环境),这是主动行为的本质特征,主动行为包含浏览环境、识别机会、展现主动性、行动、坚持直到改变发生。主动行为强调自发性。Griffin et al(2007)认为员工主动行为是员工自发采取行动对工作系统进行改进或对自身角色进行扩展。Parker&Collins(2010)根据主动行为的目标影响将其分为三个级别的结构层次:个体和组织环境匹配:主动个体-环境匹配行为。改变内部组织环境:主动工作行为组织和外部环境匹配:主动战略行为。其中包含有反馈寻求(反馈询问(inquiry)、反馈监视(monitoring))、工作转换谈判(job change negotiation)、职业主动性(career initiative)。包含有:主动负责(taking charge)、建言(voice)、个体创新(individual innovation)、问题预防(problem prevention)。包含有问题推销(issue selling)、战略搜索(strategic scanning)。
二、主动性人格与主动行为的影响效果
(一)主动性人格的影响效果。主动性人格提高工作绩效。Crant(1995)在控制住经验等变量后,主动人格提高8%的额外房产中介工作绩效。Parker et al(2006)认为可以招聘具有主动性人格的员工来获得主动的工作场所。Seibert et al(2001)长达2年的纵向研究得出了主动性人格通过建言、创新、政治知识、职业主动性等影响职业成功。主动性人格促进创业。Crant(1996)在控制了性别、教育、企业家父母等变量后,主动性人格解释了创意意图8%的变异。
(二)主动行为的影响效果。主动行为对个体和组织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Van Dyne&LePine(1998)提出建言是寻找关于工作场所的问题,并且寻找关于问题的信息。而建言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Seibert et al(2001)职业主动,包含职业规划、技能提升计划等能够促进个体职业期望与组织需求相容,从而有利于个体职业发展。
主动行为也有消极的一面。管理者并不总是欣赏员工的主动行为,管理者可能把员工的主动行为看作是一种威胁(Parker et al,2006;Morrison and Milliken,2000)。管理者有强烈的需要去避免尴尬、威胁,缺乏竞争性和脆弱的感觉,因此他们避免任何可能显示出他们愚弱的信息。而员工的主动行为恰是这种信息的来源之一。
三、主动性人格与主动行为的联系及差异
主动性人格与主动行为具有重要联系。Parker et al(2006)主动人格和主动工作行为密切相关,通过构建模型实证研究证实了主动人格作为主动行为的前因变量能够显著地预测主动行为。Parker&Collins(2010)在构建主动行为由低到高三个层次结构时同样也验证了主动性人格是主动行为的前因变量。主动性人格可以预测主动解决问题(Parker et al.,2006),个体创新行为(Seibert et al.,2001),战略主动行为如企业家行为(Crant,1996),主动个人-组织环境匹配行为如职业主动。
两者的差异表现在主动性人格是一种人格特质而主动行为是一种行为。Bateman&Crant(1993)主动性人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倾向可以引起环境改变,它是持续的、跨情境的特质,趋向于预测主动行为,是有效的个体差异变量;其进一步指出主动性概念不同于一般智力、大五人格构念,值得独立实证研究。主动性人格是独立稳健的人格变量,并且Bateman&Crant(1993)开发的17题的主动性量表(PPS)可以有效地测量个体主动性。主动行为是员工自我开始和未来导向行为,能够引起个体和组织的变化。主动行为聚焦于挑战当前状态和情形,以不同的方式去做事。主动行为的内涵在前文已经详细述说,这里不做赘述。综上所述,主动性人格和主动行为差异很大。
四、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作者在结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研究展望:
(一)统一员工主动研究的数据来源及评价主体。当前对于个体主动性数据采集的来源一直没有统一,有的研究采用员工自评法(Parker&Collins,2010;Crant,1996;Crant,1995),有的研究采用管理者评价法Grant,Parker&Collins(2009),有的员工自评和管理者评价结合(Seibert,Kraimer&Crant,2001;Thompson,2005),有的采用员工自评和了解员工的第三方评价相结合(Seibert,Kraimer&Crant,2001)。采用员工自评法主要有以下观点:主动行为涉及到挑战已经接受的实际,因而不被管理者和同事欢迎(Frese,Fay,Hilburger,Leng&Tag,1997)。Parker & Collins(2010)认为采用自评法来测量不同主动行为的差异不会让差异产生于操作上(不同人测量评价带来的操作误差)。Parker,Williams&Turner(2006)数据来源于管理者或者同事有很多误差,如印象管理的自我为中心的偏差(管理者评价的话会说当然我的下属很主动),观察者误差如员工当他被观察时会表现更主动。Parker&Collins(2010)认为自我评价的缺陷是员工受被社会所接受的回应所影响,为了减少社会期望的影响,在调研中个体被反复提醒:评价你实际做的,而不是你认为你应该做的,并告知个体除了研究者谁也看不到。持管理者评价的观点认为:员工自评个体会夸大自己的主动性。Grant,Parker&Collins(2009)当研究管理者对员工的主动行为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采用管理者评价员工的主动行为,因为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主动行为。但是也有让员工自评主动性,让管理者评价绩效的Crant(1995)。因此,对于员工主动性的研究,应该统一评价的主体。
(二)尚未对员工主动破坏进行研究。目前研究的焦点关注积极主动行为如主动接管(taking charge)、建言(voice)、个体创新(individual innovation)、问题预防(problem prevention)、工作转换谈判(job change negotiation)、职业主动性(career initiative)等,这些行为能够给组织和个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如个人职业成功、组织获得良好绩效等。目前研究没有关注员工的消极主动行为。员工可能主动破坏(Moss,Valenzi&Taggard,2003)。Campbell (2000)提示一个悖论将出现如果主动性员工误入歧途。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关注主动积极行为带来的好处外,还应关注预防消除消极主动行为带来的危害。
主要参考文献:
[1]Crant,J.M.Proactive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
[2]Crant,J.M.The 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 and objective job performance among real estate agent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5.80.
[3]Seibert,S.E.,Kraimer,M.L.&Crant,J.N.What do proactive people do?A longitudinal model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J].Personnel Psychology,2001.54.
[4]Bandura,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N.J.1986.
[5]Bateman,T.S.&Crant,J.M.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3.14.
[6]Griffin,M.A.,Neal,A.& Parker,S.K.A new model of work role performance:Positive behavior in uncertain and interdependent contex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2.
[7]Parker,S.K.&Collins,C.G.Taking stock:integrating and differentiating multiple proactive behavi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36.3.
[8]Parker,S.K.Williams,H.M.&Turner,N.Modeling the antecedents of proactive behavior at work[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91.
[9]Crant,J.M.The 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 as a predictor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6.7.
[10]Van Dyne,L.&LePine,J.Helping and voice extra-role behaviors:Evidence of construc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
[11]Morrison,E.W.&Milliken,anizational silence:A barrier to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a pluralistic world[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
[12]Fritz,C.&Sonnentag,S.Antecedents of day-level proactive behavior:a look at job stressors and positive affect during the workda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35.1.
[13]Morrison,E.W.&Phelps,C.Taking charge:Extra-role efforts to initiate workplace chan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
[14]Grant,A.M.,Parker,S.&Collins,C.Geting credit for proactive behavior:supervisor reactions depend on what you value and how you feel[J].personnel psychology,20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