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临安春雨初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1篇

叶小纲的《临安七部》精选了白居易、王昌龄、孟浩然、苏轼、欧阳修、陆游、杨万里和林则徐的诗词,共十二篇。其中,白居易的《忆江南》包括三首短词。《采桑子》则集合了欧阳修创作的两首同名曲词。为了配乐创作和诗意表达的需要,作曲家还将同属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泛西湖》两诗合并,另把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同王昌龄的《浣纱女》合二为一。如此一来,十二篇诗词正好归为七段,形成全曲创作的内容基础。再从诗文的排列顺序考量,作曲家并非以诗作诞生的先后排列,而是从诗文的内容和意境入手,赋予作品内在的发展结构。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夜泛西湖》、欧阳修的《采桑子》位列前三,将临安与西湖的自然景观作为表现核心。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并王昌龄《浣纱女》,同孟浩然之《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归为中间两段,着重展现江南文人的思绪情怀。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林则徐的《六和塔》作为最末两段,焕发出情景交融的深意。诗人述景,却将对他人的劝慰和个人感怀暗喻其中。可以说,作曲家对诗作的布局,展现出由景及人、由外至内、由浅入深的思维线索。他依此意为之谱曲,挥洒出一幅吟咏临安的人文美卷。

《临安七部》第一曲采用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由男高音独唱。乐曲前奏由弦乐主导,在5小节内先现民歌风味的主题旋律。旋律进行连贯曲折,酣畅顺达。末尾处的一拍内切分,通过模进引出几许淳朴与幽默。演唱者的首句先抑后扬。乐队紧随其后配以上行连音,带来悠然、快意的飞升之感。此句甚至为整部作品奠定了某种性格基调,在其后的不同部分多有应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采用叙述的口吻,在旋律写作上同传统戏曲有神似之处。末句“能不忆江南”音调挑高拖长,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冥思之状。“江南忆”第二段以同首段相似的旋律展现,只在“郡亭枕上看潮头”一句略添新意。“更重游”一词的重复,叹惋之情溢于言表。和声整体的下二度移位,更引出几许落寞。“江南忆”第二段的配器加厚,带有鲜明的总结之意。作曲家在“其次忆吴宫”处将乐段引向,其后乐句仿效前段,却将“醉芙蓉”重复一次形成叠句。作曲家意在“醉”字,遂将“复相逢”一语连叹三次。遥想乐天六十七岁作此词篇,久病洛阳不可回返江南。相逢难复的凄楚自是最为可怜。作曲家以“三叹”表此诗意,并将歌声奉入梦境天边。

《临安七部》第二曲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泛西湖》归并而成。作曲家采用16分音符连音和短促顿音,营造出更加流畅、欢悦的效果。歌唱旋律虽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描画湖波微漾的乐趣,旋律的整体趋向和神采却似对前曲主题的延伸和继承。“水光潋滟晴方好”的飞升与自信,同“山色空潆雨亦奇”的折返和内敛形成对仗,也产生了贯穿全篇的心绪对比。诗文第二段采用同头的音乐进行,只在首句落音(B音,18小节)处对伴奏和声略加调整。全曲第三段换了诗作。作曲家赋予“菰蒲无边水茫茫”顿挫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承接意味,并于后句“荷花夜开风露香”的末尾殊途同归(落于升f,30小节)。经过6小节间奏,主题旋律在第四段再次显现,最终以“看湖光”三字点透心中的美意。总体来看,本曲四段诗文所用音乐恰好呈现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而别有神采的短小间奏将各段融为一体,带来随波观景的欣然与洒脱。

欧阳修的《采桑子》二首作为第三曲,在写景意境上渐次深入。作曲家以两个铿锵的和弦开篇,瞬间带来揪心之感,其后由三连音引导的下行乐节描画心中的涟漪归于静穆。“轻舟短棹西湖好”的主题旋律依旧以先抑后扬的形态展现出来,却将高音区的尾音以微弱的力度飘向天际,带来企盼向往之感。全曲根据唱词亦分四段,与第二曲在音乐结构上大体相似。然而,作曲家却已参透文词前后的意境差异,遂在“何人解赏西湖好”之前的间奏中加重音乐的悲凉感。其后的主题“转”意明确。作曲家将“贪向花间醉玉卮”一句的旋律拉宽,以曲终人散的醉意伤情凝成全曲的高点。第四段的主题回归,早把听者带入“芳草斜晖,水远烟微”的梦境。心向白鹭,遨游太虚。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2篇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3篇

减字木兰花

(作者: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雨

(作者: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七绝雨水时节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七绝雨水

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

春寒

(作者:王冕)

春寒多雨水,地僻少轮蹄。湿气连山暗,孤梅近竹低。

林空饥鸟集,城冷野狐啼。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族,寸心千里目。

雨水

润物甘霖细细声,东风吹绿柳丝迎。

龙腾碧浪千河化,蛇舞清泉百态呈。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4篇

古诗词若是那树,雨水便是树的甘源。我们赏析诗词,雨水是值得玩味的。那些雨水酝酿的甘霖,听得见、看得到。悲中有雨、喜中有雨,得亦降雨、失亦落雨,暖有雨、寒有雨,爱也雨、恨也雨,情又雨、愁又雨……

一年四季,白与昼,亘古不变的淅淅沥沥、滴滴答答,修成了唤醒大自然生机的神奇音符,恩赐于万物,热闹于人间。早春初萌,自有那乖巧的小雨款款临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此这般?徘岢径?皇?碌南赣甏呱?瞬萆??溉蟆⑷峄??粲腥粑藜浔闵枭?司?赖氖?榛?狻?ldquo;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就是好雨!万物萌生需要她的时候,她就会飘然而至,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在润物的春雨选择着不碍人们劳作的夜晚悄悄地降临,这就是让人欢喜的春雨品格;沥沥黄昏后,草木日日新,一路绿水青山走过,彤云忽起,蜓尾低点,夏雨带来的是养眼的“风翻莲叶杯倾露,雨洗榴花色更红”,遥看那村女摘菱荷做伞,牧童醉酒手扶松,且后溪旁笑看卧长虹,仍是一幅农家嬉雨之水墨,使人无尽流连;“秋雨惊尘,新凉净暑,云天初彻”,场场秋雨弄新凉,感叹间,花欲瘦、叶已黄;冬雨没有矜持,“人生多少春秋里,留住一冬季,怎禁妩媚破东风,几缀杜鹃红在雨丝中”……

雨入诗词便有了灵性。雨儿连绵,如坐禅自语,聆听雨音,如歌如泣。雨知人意,雨解风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丝丝缕缕的雨儿诉说着多少人生的感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风骤雨疏间夜雨也能道出心灵瞬间的悸动;“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雨声能否让你忽略尘世间无尽的纷争呢?雨入诗词便有了感情。“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彼时的细雨愉悦轻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此刻寒雨的伤感低落;“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雨又是闲适与悠然的,种种诗词所述雨境你可曾有所体会?

要说雨景中最美、最招人欢喜的即属江南之雨了。宋朝苏轼的奇雨曾将西湖幻化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女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赵师秀还专门写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将南国雨中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和草地池塘的近景一一展现眼前。阴雨连绵,空气润湿,池水陡涨,青蛙欢歌一片,目所见,耳又闻,声色俱全。“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则是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闻筝时笔下的雨过山青之景象,人物与雨后美景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真可谓是言尽而味永了。然而能够成就另一种清新隽永之意境的可要属杏花之雨了。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一场彻夜淅沥的江南夜雨滋润着深巷杏花,四处飘香;陈简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使人们于蒙蒙中对仿佛触手可及的春雨杏花之世界产生无限的向往,既浓亦淡,既真亦幻,情深悠远。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5篇

宋朝时,福建读书人韩南直到老年才过了乡试,但在殿试中却又一次名落孙山。皇帝见他老大年纪,起了恻隐之心,破例让他录取,算是中了“恩科”。韩南高中之后,在他的家乡一下子成了名人,顿时身价百倍,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韩南知道自己早已过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对择偶不感兴趣,但想到媒婆们的频繁上门,也是一片好意,不能得罪,便写了一首诗拒媒,贴在自家问上。诗曰:“读尽文章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我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媒婆们看了韩南的诗,得知他已73岁高龄,便不再登门说媒。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晋江县有个才女叫邱应仪,其丈夫黄志清在翰林院任编修,很有名气。某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楼,请黄志清题写匾名。黄据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小楼一夜听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拟取名“听雨楼”。当众挥毫时,不慎误写成“听月楼”。一秀才打趣道:“自古只有玩月、赏月、踏月之说,何来听月之章?”黄大窘,想涂改重写。其妻邱应仪也在一旁看热闹,立即过来解围道:“听月楼,取名最佳,‘听月’二字妙绝,何须重写。”众人闻言茫然。只听邱应仪笑吟吟道:“古人有《听月诗》可以为证:‘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众人一听,大惊失声,齐声称赞《听月诗》果然绝妙,更为这位天生才女的高超的应变机智折服。其实,这首《听月诗》是邱应仪自作,目的是圆场,既解丈夫之围,又满主人庆典之意,可谓皆大欢喜。

五代末,薛媛的丈夫南楚材周游天下,到了陈颍,陈颍的太守很赏识他,敬招为女婿。南楚材也对太守的小姐有意,对薛媛的情意也就渐趋淡薄了。薛媛久盼丈夫书信不至,思念至极。于是绘自画像一幅,又题诗于上:“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南楚材睹诗与画,心中酸楚,旧情复炽,遂谢绝太守的美意,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夫妻俩相守以老。当时有人就此事赋诗道:“若不呈丹青,空房应独守。”将破之镜赖此诗得以团圆,诗的妙用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6篇

花开的季节,我们念着春天的寄语,装饰着绿色的青春;花开的季节,我们轻轻地松手,让心情去流浪,寻觅童话里的神秘诗篇。

花季,属于多梦的少男少女,带着朦胧的渴望,在日记里诉说心语。

花季?雨季?要用驿动的心去感觉!

花朵里诞生的文字--花与华

“华”字是古字。在古代,“华”的意思就是花。成语“华而不实”就是指开花不结果;“春华秋实”就是指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甲骨文中没有“花”字,只有“华”字,“华”的字形就像一棵开满繁花的植物。在汉字造字之初,“华”和“花”是同一个字。

成语探源--闭月羞花

“闭月”是貂蝉的代称。这个代称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有一天,貂蝉在后花园赏月,忽然一阵轻风吹来,一片浮云遮住了皎洁的明月。这一幕正好被貂蝉的义父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便赶紧躲到云彩后面去了。从那以后,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唐朝开元年间,杨玉环被选进宫来。一天,她到花园散心,看见盛开的朵朵鲜花,想到自己被关在宫中虚度青春,不禁叹了口气。

杨玉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儿年年盛开,而我在深宫中什么时候才能出头?”说完,她伸手去碰鲜花,刚碰到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顿时卷起。这时,恰巧一个宫女走过看到了这一幕。

事后,宫女对唐明皇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羞愧得低下了头。”唐明皇当即要见杨玉环。唐明皇见杨玉环貌美如花,喜出望外,立即升她作贵妃。

相传唐朝博陵人崔护考进士没考上,心情很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正赶上口渴,他便敲这户人家的门。不―会儿,一位美丽女子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之心。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却见这户人家的大门紧锁着。他怅(chSng)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人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表达爱恋的情思。

五花八门和花没关系

“五花”是指五行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又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五种颜色按不同组合可变成多种颜色,使人眼花缭乱。“八门”是指八门阵。八门阵是按照八卦的顺序排列的,可变成六十四卦,运用在作战中常使敌军陷入困境。相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将八门阵改变成“八阵图”,所以“诗圣”杜甫作诗颂扬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满庭芳

――鉴赏诗中的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时令花正月里,茶花阵阵香;

二月里,杏花暖洋洋;

三月里,桃花喷喷香;

四月里,蔷薇都开放;

五月里,石榴红似火;

六月里,荷花香满塘;

七月里,凤仙是七巧;

八月里,桂花满园香;

九月里,堆得高;

十月里,芙蓉小阳春;

十一月,荔枝满树花;

十二月,腊梅黄灿烂。

小延伸

形容人貌美的,还有一个成语叫“沉鱼落雁”,你知道这又是什么典故吗?

小八卦

难得一见的花――铁树开花

令人讨厌的花――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7篇

描写花的成语

1、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2、花簇锦攒: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

3、百花争妍: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4、恨紫怨红:紫、红:紫色和红色的花,这里泛指各种颜色的鲜花。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让人心烦意恨。形容花姿引起人的伤感。

5、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6、阶柳庭花:阶:台阶;庭:庭院。台阶前的垂柳,庭院中的鲜花。指美好的庭院景致。

7、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8、似玉如花:似:似乎,好像。像美玉和鲜花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美艳。

9、花朝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10、簇锦团花:簇:聚成团。锦:有花纹的丝织品。形容五色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象。

11、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

12、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13、花辰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14、万草千花:无数种小草和鲜花。指花草种类繁多,不计其数。

15、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16、花飞蝶舞:鲜花和蝴蝶随风起舞、飘飞。比喻年轻女子的走路姿势柔美轻盈。

17、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18、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19、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20、百花凋零:百:表示多;凋零:凋残衰落。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凋残衰落了。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

21、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烹:煮;着:附着。用炽烈的大火煮油脂,把鲜花附着在织锦止。比喻好上加好。也形容更加热闹,更有排场。

描写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陶渊明《过故人庄》

2、“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3、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6、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7、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9、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王勉《墨梅》

10、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1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1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3、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范曾大《重阳后三首》

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6、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题"--《红楼梦》

17、“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18、“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19、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二首》

20、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21、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2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23、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黄花》

2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2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

28、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临平道中》

29、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30、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三首》

3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3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36、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37、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

3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临安春雨初霁范文第8篇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中也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祟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北宋陶毂在《藓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尚未见分茶的文献记载。武夷山茶学专业章志峰经系统研究于2009年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代茶百戏的研究历经艰辛和曲折。章志峰1984年从福建农大茶学专业毕业后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研究和交流,1997年到日本冲绳留学茶叶技术,通过日本茶道初步了解了点茶法。2004年-2005年受外交部选派,作为中国首位茶学专业的国际交流员到日本讲授中国荼文化期间,系统地学习了一年的日本茶道里千家流,从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和点茶工具得到启发。2005年起通过对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和分茶技巧五年间进行几百次的试验,终于在2009年春,初步恢复了分茶技艺,可以在茶汤中现出文字和图像。目前已突破了古代仅能用绿茶演示分茶的局限,可以用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茶类演示分茶,表现中国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和文字。图案保留的时间也从古代的瞬间延长到2小时至6小时。目前茶百戏作品和插花等景物相配。适于表现中国文化的各种意境,如“喜上眉梢”、“马到成功”等等。

茶百戏是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是再现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实物写照。分茶唐宋时期曾在闽北武夷山一带流传,目前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都描述了当时武夷山一带分茶的情况。

茶百戏是用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力特别适于表现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花乌图案,对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适于游人观赏、品饮、体验,适用于各种接待和大型庆典活动,可以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和文化旅游的档次。

茶百戏是欣赏和品饮兼备的新型茶产品,具有独特的品饮价值,即可用抹茶通过点茶法欣赏和品饮,亦可用团饼茶冲泡品饮,是跨越时代的艺术珍品。

茶百戏是独具保健功效的茶产品,可以丰富中国的养身文化。分茶采用点茶法,将茶汤连茶末一同饮用,较之现代的泡茶法人体可获得更多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如多糖类、矿物质、纤维素等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