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1篇

一、指导学生由看到说,由说到写

(一)继续指导学生看图写话

在二年级看图写话的基础上,教师应更进一步加强训练力度,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指导学生把图看得更具体、更详细。对图上没有的内容及情节,则要指导学生动脑筋,进行合理的想象。我们要遵循由看图到说图再到写图的顺序,写图时重点指导学生对有关内容有选择,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条理地把语句写通顺。

(二)指导写片段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不论是平时,还是作文课,教师都要加强片段的过渡训练。教师有目的地出示几个词语、短语或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我的家》《一个大西瓜》《我的好朋友》等,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先说后写,并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情节完整,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作文兴趣的培养

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人和事,如写请假条、留言条、书信等,通过看图写话等片段的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以作文为纲,指导学生写周记或日记

作文训练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教师必须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耐心引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每天、每周耳闻目睹的有意义的事情,详细地写下来,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三、以课文为依据,在讲读中指导

“依样画葫芦”,这种模仿写作在三年级教学中值得提倡,教师要做耐心的指导。课文是最好最成功的范文,把作文寓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传授语文知识,又培养作文能力。教师通过讲读,使学生学习写作的思路方法,学会怎样开头、分段、结尾,怎样写人记事、描写景物。如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件事写完,再写另一件事要分段写;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结尾要自然收笔,不能有头无尾,更不能画蛇添足。在写完《翠鸟》后,我有意出示了《麻雀》《我的家乡》这样的作文训练题,学生普遍写得不错。

四、作文前指导

这是对学生在动手之前的指导,又是三年级写作文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半命题或命题作文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指导。

(一)课外指导

课外指导重在观察,主要写人物、景物、场面、活动等内容的作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置身情景之中,先教观察方法,然后把观察到的一切写出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并先口述再动笔,让学生边走、边看、边说。

(二)课内指导

课内指导重在指导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审题确定中心、选材组材、精心构思、编写写作提纲,然后起草,初步培养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好习惯。像《星期天我在家里做的一件事》《植树》这样的作文题目,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可说,大多数写得都很成功。

五、指导学生自改

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美国作家柯德说过:“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足见修改作文之重要。当学生完成草稿后,教师主要教修改方法:朗读,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作文中存在的毛病;互改,当学生自己认为完好无缺时,互相交换改,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又能调动和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各抒己见。

六、教师批阅讲评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改作文也一样,“改”也是达到用不着“改”。要缩短这一过程,关键是点出错误,拨正文风。批阅可以总批、面批、眉批相结合。总批带有鼓励性、综合性,在篇外写评语,主要是指出成功与不足及改进方法。眉批主要指出词句方面的问题,一般都要有针对性、点拨性、指导性。面批主要指对差生,指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写什么、怎样写。同时还有板批,由于三年级初学写作文,篇幅短,抄在黑板上,用红笔进行直观修改,一目了然。

作文讲评时,重点挑选“优秀作文”“进步作文”在班上朗读,或张贴在学习园地,或推荐发表,这样可以大大调动、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能说出景物的特点;有的同学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同学充分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拓展思路

不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山区还是平原、北方草原还是江南水乡,或繁华富庶,或偏僻贫穷,家乡都养育了你,你都会非常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景物是自然风景(如田野、果园、村庄、街道等)、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和各种事物(如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的总称。所以,写家乡景物,选材的范围太广了。可以写家乡风景区的景物,也可以写一般的景物。如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果园、巍峨的青山、潺潺的小溪、繁华的街道或街道夜景、小巧玲珑的街心公园、幽静的胡同……都可以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也许,你想写的景物很多,请你比较一下,哪一处景物你觉得最美,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就请你选择那一处景物来写。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习作提示

如何写好家乡景物呢?

1.抓住特点。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它的特点。例文《秋天的田野》的小作者抓住落叶、高粱、玉米、棉花等来写,充分体现了秋天田野的特点。

2.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按照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可以按照观察的时间顺序写。当然,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例文《秋天的田野》按照作者观察的顺序由近及远,条理清楚。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 民工子女 写作 提高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然而,"谈文色变",却成了我们各年级段学生一个普遍的现象。

我们学校地处经济较发达乡镇,外来民工子女数,占全校总数的90。这些"民工子女"大多数来自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山村,他们行为习惯差,知识面狭窄,口语表达能力低下。"民工子女"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望着他们一双双茫然的眼神,身为语文工作者的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汲取好的经验。希望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让"作文"这朵绚丽之花,在他们身上得以自由地绽放。

一、从课堂的点滴抓起

(一)"字词、图画"来引路。

在学完拼音后,我们的教材首先安排的是归类识字,让学生积累自己最喜欢的词,再用这些词练习说一句、两句话。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上两三个说一句或几句话。

图画是低年级教材随处可见的东西。我们应该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利用,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如教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可让学生观察图。图上有谁?他表情如何?在干什么?四周有些什么景物?课后,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

(二)"结合课文"来拓展。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活泼可爱、富有情趣。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与文中相关的内容。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七》,这首儿歌时,当学生认识了动物的名称后,老师设计了如下的一个说话练习。

锦鸡锦鸡, 锦鸡锦鸡,

你的羽毛( ), 你的羽毛( ),

真( )! 像( )!

真( )!

可选择这些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绚丽多彩)

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不仅加深了对"锦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积累了描写色彩的词语以及比喻句的运用。

二、培植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三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我们切不可急于求成,要让学生觉得习作并不难。有这样一个三年级的课例,我们不妨借鉴。

课前,请一生看成语,做动作,其他学生猜成语。(热身)

课始,教师出示游戏规则: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来不能笑,不能动来不能叫!动作千姿又百态,看谁造型有特点。师说"预备",学生便立即摆出各种造型。等很多孩子都"定"不住的时候,游戏算是结束了一次。老师介入提问:游戏开始后,教室里有什么变化?游戏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游戏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描述"木头人"的造型,老师又专门请了一生上台做动作。第二次的游戏是:大战"逗笑人"和"木头人"。任务:"逗笑人"用动作、语言、表情去逗"木头人"。两位学生上台来,一人演"木头人",一人演"逗笑人"。这一轮游戏结束后,学生们个个都笑得前仰后翻。老师适时介入:你们觉得哪里好玩?能同桌相互说一说吗?学生个个都手舞足蹈,相互描述着刚才的游戏。时机差不多成熟了,老师说:说,现在我们可能还不能完全把这种快乐带给别人,但我们可以用写的形式来表达。不过要写下让自己觉得最精彩的地方。学生马上开始动笔。

这是一次成功的习作。从亲身做动作到观察别人做动作,再从说到写,循序渐进,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真正做到了习作是言语技巧的运用以及生命情感的宣泄和升华。

(二)阅读课上,来"练笔"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就极力倡导"把写挤进课堂"。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也很重视练笔。在阅读课上,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导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锁定"课例"

课文,其实就是学生模仿的最好的范例。挖掘学生天生的模仿才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燕子》,第一小节对燕子外形的描写,主要是抓住了燕子的特色来写。在此,我们不妨让学生来写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或物。练笔中,学生明白了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这样才能吸引人。

2.聚焦"插图"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图画。这些插图,有的在文中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有的在文中却是一笔带过。然而插图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资源,尤其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堂"练笔"时,应抓住这一语言训练点,不但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燕子专列》的插图描绘的是"贝蒂"救助燕子的情景。而课文中只是简单地作了描述,说她救护了十几只燕子。而小贝蒂具体都是在哪些地方寻找到燕子的呢?这其中都碰到了哪些困难?当她发现燕子时,她会怎么做、怎么说?我们可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片,再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贝蒂怎样救护燕子的细节写下来。这样一来,静止的画面立刻动了起来,而且从贝蒂的身上折射出了课文的主题。

其实,除了我以上例举的两个课堂"练笔"外,我们可设计的小练笔还有很多。我们应做到紧扣文本,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灵活地取舍与设计。

三、捕捉时机,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于生活内容单一的 "民工子女"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活动内容中猎取生活镜头,不失时机地反复提醒,让学生自觉树立积累素材的意识。

如,有次写"难忘的一件事"的习作。一个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是写自己一次生病了,然后妈妈怎样背着他上医院看病的一件事。全文"流水帐"般记录了一通,没有丝毫的感情。面批时,我对他说:"你还记得三年级那会儿发大水的事吗?"学生回答说:"记得。"我说:"你那天没有及时回家,你爸妈是怎么去找你的?后来你回到家,又怎样呢?"学生欣喜地说:"我知道了。"等到那天下午,那个学生就来交他新写的作文了。这篇作文情真意切,"难忘"二字洋溢在字里行间。

在作文讲评时,我把那个学生的作文,作为一个例子,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探讨:我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吗?平时大家觉得不知道写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遇到自己有感触的事物,可以用一两句话把它记录下来。

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习惯。

从小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培养学生自能修改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我们可让学生学习修改一句话。从三年级开始,习作教学从"写话"正式进入"习作"阶段。我们可让给学生学习修改一段话。我们定位的要求是:能文从字顺地表达想说的意思。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样两篇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 《一张画像》。我们可以以这两篇文章作为教学的契机,感悟大作家对修改文章的重视,以及修改习作的方法。在以后的习作评改中,我就让学生把习得的方法利用起来,给自己评改作文,给同学评改作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要想学生真正爱上习作,真正做到写作是一种心理的需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民工子女"和当地的学生一样,一样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让他们在习作中充满自信,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习作教学走向"开放"》《小学语文教学》2009.6崔峦

[2]《习作起步阶段怎么教》《小学语文教学》2010.7余琴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作文启蒙;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但在低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训练学生习作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是激发学生习作的动力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写作难,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是没找到寻找童真的事情激话源,俗话说:“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从而说话能力要打牢。由于低年级学生平时对生活不善于观察,思路狭窄,因而在教学中应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怎样调动学生说的欲望呢?我认为应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如:做游戏,从游戏中感受快乐点,“老鹰抓小鸡”、"堆雪人";去旅游,从旅行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去实验,让学生亲手做、折、叠、画,感受其中的奥妙,及合作带来的快乐。抓住生活的点滴素材的积累,会让学生不但增强兴趣,还可以“口说我心”乐于表达。

二、正确使用教材是构建学生习作的源泉

(1)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说话。学完课文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学了《小鹰学飞》之后,我让学生说说小鹰还会继续往上飞吗?想象一下,并说说理由。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从而调动学生说的欲望,提高孩子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有话可说、乐说、会说。从而为写话打下基础。

(2)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低中年级儿童说话训练的基本形式,要认真重视。教材中训练形式多种多样,不同训练形式,有不同的训练侧重点。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就不能看明白图意,说的也不清楚。细致就是对画面上所表现的时间、地点、每个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画面色彩等都要全面观察;准确,就是分清主次,辨认哪些人物、景物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抓顺序,就是对画面上的多个景物能够有层次地观察,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抓住这两点对学生有序观察事物至关重要。如在教学教科版第四册《说说两种树的不同》时,我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杨树、柳树的不同,再让学生说出两种树的树干、树叶、树枝的不同。学生按照观看顺序将所见讲述出来,效果非常好。学生能抓住生活中可见事物,有话可说,这样才会有话可写,这也是训练儿童说连贯话、说完整话的主要条件。

(3)勤动笔。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浓厚的事,可让学生动笔写一些。如:记日记,及自己认为有趣的、高兴地、伤心的事,及时写下来;写感受,读过的文章或所见所闻亲身想法写一写。这些可不要去字数,只要长期坚持,习作就会大有提高。

三、积累生活素材是写好习作的精髓

激发学生写自己印象深的事,才能“滔滔不绝”,体现了“自由选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抓:

(1)积累。积累好词、好句、好文章应不算是写话的范畴,但如果从“厚积薄发”角度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学生抄写课文、课外读物的好词、好句,多读好文章。如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古诗一百首及通俗易懂的小文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句子的完整性。注重抓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往往不够完整,不是少主语,就是少谓语。这项训练应随着一年级教学“句子”就进行并加强。及时对学生进行句子练习,如补充句子练习、造句练习、扩句或缩句、修改病句的练习等。

(3)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活动写片段。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说话提供活水源,也为写话广开思路。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了解家乡自然情况及发展变化等,让学生开阔眼界,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

(4)抓住生活中事物独特点。也就是说趣事抓住“乐”点写;动物、人物抓住可爱及特征点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会有看点,吸引读的欲望。

四、坚持是成功习作的结果

凡事贵在坚持,如果我们做生活的细心人、有心人、勤劳的人,那么习作水平会大大提高的。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5篇

本人担任“小学生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师,实验年级是三年级。 现就关于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与“写作”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让小学生观察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颜色;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如我布置学生早晨起床后观察自家玻璃上结的霜花,写一写霜花的美。我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小猫,睡觉的姿势,洗脸、捉老鼠的动作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 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了《积累伴我成长》这本书,根据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句段篇指导学生诵读积累。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波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冰雪融化、小草青青、百花争艳的春天,荷花飘香、树木葱郁、烈日炎炎的夏天,五谷芳香、硕果累累、漫山红叶的秋天,白雪皑皑、北风萧萧、天寒地冻的冬天。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候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例如:指导学生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性格特点;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6篇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在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只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的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己的感受。

二、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有了积累,学生写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在参加活动时,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加。这样,学生才会有目的的去观察、去活动、去体验,这样才能获得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能力。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以“练”为主。让学生多练写生活笔记、日记、周记、大作文、小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使学生们在不断地“练”中提高作文水平。训练学生把观察积累的景与物入脑入心,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

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学生最厌倦的事,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一举手一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3.积累经历过的实践活动,于过程中体验情趣。

小学阶段,孩子最热衷的莫过于做游戏、动手实验、参与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的爱好。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组成了多姿多彩的童年。比如孩提时过家家、下河捉鱼、藏猫猫;课堂上充满乐趣的水果拼盘大赛、智慧猜谜大比拼,这些精彩的瞬间稍纵即逝,不及时记录就将淡成模糊的记忆,当时的情趣就无法再次体验,写作技巧与能力更是无从提高。所以不但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班队会,各种兴趣小组、春游、采访等有意义的活动,更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四、积累自信、积累兴趣,使学生写作乐在其中。

1.灵活的习作形式

习作要求只提出范围和要求,由学生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如果学生不想写习作提示的内容,可以另选;甚至有的习作不提供任何范围要求,完全开放,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作文题材灵活,形式不拘,让学生自由表述。

2.适度的习作难度

可以给学生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的习作目标,目标太高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与信心,而目标太低易使学生求知欲下降,滋生上进的惰性。

3.广泛的习作题材

习作练习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用好教材 联系实际 写话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如何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结合本地风光学写话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青青的山”主题单元里的主体课文《美丽的武夷山》一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学完课文之后,我播放了丹霞图片,学生看得赞叹不已。我趁势引导,让学生也来写写丹霞,可以仿照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写得兴味盎然。下面是一学生的写话:

丹霞造型奇特, 五彩缤纷。有的山峰像火红色的巨蛇扭来扭去,有的山峰像蔚蓝色的水波奔涌而来, 有的山峰像凝固了的河水,保持着缓缓流淌的姿态……

看来学生是真正理解了“造型奇特”的含义,还自悟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再比如,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清清的水”主题单元里的主体课文《瀑布》一诗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诗中应用了大量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学完了诗歌,背会了诗歌,感受到了瀑布的壮丽,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家乡的水。学生的“作品”令人惊喜:

家乡的水

我的家乡在张掖,处在祖国的西北部。家乡有一条著名的河,叫黑河。黑河是祖国第二大内陆河,也是张掖和内蒙古的母亲河。

黑河旁边有三个人工湖,有风时,湖面起了小小的波浪,就像湖上长着一些荷花,阳光下又像一颗颗星星在闪烁;没风时,湖面很平静,就像三面明亮的大镜子。

湖旁边有一片片小树林,树下长满了青青的野草,中间夹杂着各种颜色的小花,淡淡的花香飘满林间。经常有人来这里野餐,钓鱼。

家乡的水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二、 联系学校活动学写话

这学期学校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开放单元“体育世界”中编排了看图认识各种运动项目,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等内容。上这一单元时我联系学校的活动指导学生学写话。因为既有教材的例子,又有实际的活动,所以学生爱写,能写。

我喜欢丢手绢游戏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后,我们班的同学学会了许多体育游戏,比如贴膏药、丢手绢、赶鸭子、兔子舞、摸瞎子、夹沙包、编花篮、数星星……我最喜欢丢手绢游戏。玩丢手绢时,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五队,每队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队长推选一个同学当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丢手绢的同学把手绢悄悄放在一个小朋友背后,那个小朋友如果发现了就追丢手绢的同学,如果抓到了,丢手绢的同学就要表演个节目,那个小朋友再丢,一直轮换着来。最后教师吹哨子大家就换下一个游戏。

做丢手绢游戏的过程中会锻炼我们的速度,我喜欢丢手绢游戏。

三、 感悟自己生活学写话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祖国”主题单元中要求写一写家乡某处的变化。这个单元的主体课文《葡萄沟》和《小镇的早晨》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文章结构也很有特点,是很好的学习习作的范文。上完课文,我又搜集了反映家乡变化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习作。

中心广场的今昔

我的家乡张掖有一座广场,叫中心广场。

广场上铺的地砖是各种形状的花岗岩,从空中看去就像个万花筒。其间分布着草坪、雕塑,草坪中间是各种花卉组成的图案,这些图案述说着家乡的传说与历史。听爷爷说,以前广场地上铺的是水泥,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面积也比较小,一有大一些的活动就十分拥挤。

中心广场的春天是悠闲的。杨树、柳树发芽了,人们在树下的亭子里聊天、下棋。

中心广场的夏天是凉爽的。到了黄昏,广场的喷泉开放了,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钻进水里,像孙悟空钻进了水帘洞。水柱像一根擎天柱,也像老龙王带领他的儿子们飞上天空。

广场的秋天是的海洋,摆满了黄色、白色、橙色的,她们组成各种美丽图案,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仙女散花……树叶落下来了,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飞旋。

广场的冬天是彩色的。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一般冬天的颜色都比较单调,广场的冬天为什么是彩色的呢?你瞧,满天五颜六色的风筝哪会显得色彩单调呢!

中心广场在变化,张掖在前进。

学生的习作中写的是眼前的景物,用的是主体课文的结构,甚至是句子,学生的学习能力令人叹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论断,用活、用足教材。

因此,学写话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做到“我手写我口”。在学生“写话”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眼于文本,立足于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话因素,及时把写话训练有机地融进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同步启动,相互渗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要会“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运用词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智敏.小学低年级“快乐写话”教学法[J].新课程(综合版),2011(5).

[2]谢辉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浅探[J].吉林教育,2009(Z1).

[3]单洪林.浅谈小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J].新课程(中),2011(5).

三年级作文家乡的景物范文第8篇

要解决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基本技巧,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观察积累生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要提升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必须通过多种训练,积累经验。近年来,笔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进行了一些实践,现就关于小学作文指导过程中的“积累”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一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二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卖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要把自己观察到的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体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地记下自己的感受。

二、指导阅读――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方,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 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同时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告诉大家不能一味只读《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

三、指导单项训练――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是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材也注意了这样的片断训练,比如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给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回忆自己身边有没有令你感动的事、值得你尊敬的人,从某一方面选一个典型事例来突出这个人的思想品德。学生对写人的文章已有一定的基础,三年级时开始写人,重点在于写人物的外貌;四年级时写人,重点在于写人物的兴趣、爱好,突出人物的个性:五年级还写人,重点在于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思想品德。所以说小学作文都有阶段性,像连环扣一样,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各阶段的要求呈递进式。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在各个阶段中进行片断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分解难点,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有机地将平时生活、阅读中积累的材料、语言有序地排列、组合起来。这样的文章其内容其情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