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56-02

作者简介:郑燕(1979―),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工程系语文备课组组长。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导入就像正餐前的开胃小菜,对于中职学生害怕文言文、学习“胃口差”的症状,这道小菜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做好这道开胃小菜呢?

中职文言文的类型主要有记叙、抒情、议论三大类,下面便从这三大类文言文入手来讨论中职文言文课堂的导入。

一、衔接导入法

又叫复习导入法。“温故”才能“知新”,学生认识事物总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向高级这一客观规律。老师努力寻找新篇目与学过文章的联接点,搭桥铺路、巧设契机,通常可用提问、回顾的方式来进行。

如笔者在教授《游褒禅山记》这一课时,照顾到了学生的学习基础,采用了新旧知识衔接的导入方法:

同学们:还记得《沁园春・长沙》中主席面对滚滚而去的湘江、漫山遍野的枫林、万物霜天竞自由的场面,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吗?(生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面对沉浸在夕阳余晖中的康桥,又吟唱出了怎样的缠绵与不舍呢?(生答: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面对朦胧、幽静、飘渺的荷塘月色时,感受到了什么呢?――“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流露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忧愁。中国文人以特有的敏感捕捉自然界的声响,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那么王安石面对褒禅山的探险之游,会悟出怎样深刻的哲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近王安石,踏着他的脚步也来一次褒禅山之游吧!

这个导入中,《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荷塘月色》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诗文,而且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学生也非常喜欢这几篇文章,利用这几篇文章的内容来导入,一方面复习了旧知识,另一方面又以中国文人的感悟顺势利导到《游褒禅山记》,因为王安石对褒禅山之游颇有感悟,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及“深思而慎取”的人生哲理至今对我们仍深有启迪。

二、故事导入法

中职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导入法即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来引入新课。生动形象的故事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上,而故事在新课的教学中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在故事中很快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急于探求新的知识。

如笔者在《张衡传》中用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导入全文: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样闪亮。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对着夜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它们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对着的一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吗?

这个导入利用了张衡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更感到亲切自然,并以提问的形式开启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原来张衡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了不起啊!”从而更激发了中职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张衡、阅读全文的兴趣。

三、成语导入法

中职学生虽然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但对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成语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很多文言文中就包含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那么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就用文章里面的成语来导入全文,用成语带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这样的导入直接而切中要领。如笔者在导入《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就从“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刎颈之交”三个成语入手:

同学们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这三个成语一定不陌生吧?“完璧归赵”中的“璧”是什么“璧”?(生答:和氏璧)是谁让和氏璧完璧归赵的?(生答: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是谁?(生答:廉颇)他为什么要负荆请罪呢?廉颇和蔺相如又是如何结为刎颈之交的呢?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就了然于心了。

该导入语用三个成语带出了文章的两个主人公,从三个成语中学生大致了解了三个小故事的简单情节,由此萌生了想进一步阅读全文的主观愿望,由此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四、联系生活引入法

新《课标》扩展了教学资源的范围,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除教科书外的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资源。那么对学生来说什么资源让他们最感兴趣呢?无疑是生活资源。中职学生因其专业特性,特别渴望老师多讲一点与社会接轨的内容。如教学《游黄山记》以去过黄山的学生写的《游黄山记》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这是王亭凯同学去了黄山之后观察到的景色,那么徐宏祖在登黄山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景色,有哪些感悟呢?与王亭凯的《游黄山记》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因为该班是动画班,他们体悟美、欣赏美的能力较强,写游记类的文章对动画班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并且是对其所学专业的一种促进。以学生的习作来导入,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就急于知道徐宏祖笔下的黄山与同学眼中的黄山有什么区别,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堂课还可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徐霞客是江阴人,从这个角度去导入课文,找到作者与学生的共同点,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提高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范文第2篇

一.表情达意的准确

所谓准确性,就是教师的表述清楚,不模棱两可;阐释明晰,不牵强附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去粗取精,不断追求准确是每位语文教师一生都在进行的语言磨练。

语言的准确性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首先是清晰简洁。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述应确切、中肯、规范、合乎语法。其次是晓畅明白。语文课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教学语言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开启教和学信息传递的双向渠道,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再次要严密有序。教学语言严密有序、环环紧扣、合乎逻辑,才能引人入胜。

二.刻画形象的生动

语文教学要能吸引学生,使他们愉悦、动情、着迷,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形象化,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不仅能专心地听,而且能激起强烈共鸣。怎样使教学语言生动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具体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是要说“理”的,而说理难免抽象、枯燥,学生就会觉得费解,甚至生厌。因此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如教生字、记字音、辨字形等,不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效果就不会很好。如“攀”字,总有学生一错再错。于是订正时,我就给学生讲解了这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大手抓着树木和藤蔓往上爬。通过这样形象的讲解,学生很快便记住了。为了加深印象,我还和学生交流了“尖”“夯”“休”等会意字。学生在记住这些字的同时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举两得。

肢体化。教学语言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是一种“无声语言”,而且也是对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可以大大提高语言的形象化。特别是表情能及时向学生传递口头语言不能充分表达的信息。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投去欣赏的目光;学生有精彩的回答,老师要送去惊喜的表情。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应有指挥家的手,画家的眼睛,戏曲家的表情,舞蹈家的肢体……

多样化。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的脑筋急转弯、典故、笑话等。教学语言加一点“佐料”,同样会使叙述增加形象性,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教《负荆请罪》时,我用“渑池之会”的故事导入,让学生猜猜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学生从这个故事里就初步感受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再让学生讲讲著名的“完璧归赵”的典故,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情感准备就很充分了。

三.师生交流的真诚

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娓娓而谈,用商量的语气、探讨的口吻、谈认识、谈感受、谈体会,以求得心灵上的沟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平等交谈,感情交融,学生就会迅速进入学习佳境。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要在讲台上用富有魅力的美的语言勾画出最优美、最细腻的画卷,演奏出最美妙、最动听的交响曲。“教师以爱生为天职”,教学语言的真诚感正来源于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爱,教师只有在心中装满了“爱”,教学语言才能“甜蜜”而“温暖”,令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四.画龙点睛的幽默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范文第3篇

1.凭借问题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想象出一幅幅新奇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我在执教《鸟的天堂》时,最后一个片段是本课的中心句,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两个鸟的天堂各指什么?继而又问:为什么说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学生联系上下文,脑海中浮现出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想象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想象出当地人们爱鸟、护鸟,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派祥和的景象。又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我”极不情愿。为了体会到实践道德的艰难,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1、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2、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能站在儿子的角度,想象出当时“我”的心情及言行,体会到实践道德之艰难,充满童真、童趣;在想象中诉说了父亲的心声,体会到父亲的内心的矛盾,但始终清醒地认为,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严格教育,坚持遵守社会公德。

2.利用多媒体想象

教师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直观地再现了语言文字的内容,刺激诱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本文的中心句,也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本文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对文本的理解将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于是,上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他们的心弦,许多同学心里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此时他们和课文已融为一体,更加真切地体会了地震的惨烈!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是了不起的?某教师在执教中,首先,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当时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的真实感人的场面的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毁灭性的地震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第二、抓重点理解文本。这又是怎样的一对父与子呢?让学生抓住这两个问题研读课文。(1)多媒体示父亲挖掘时的场景,拨动学生的心弦,情由境生,想象到父亲挖掘的艰辛,感悟到父爱的伟大。接着,为了更震撼学生,又播放了汶川地震中所涌现出来的父爱和母爱图片,加上音乐和他的解说,这些图片变得更加生动,许多同学已经被深深打动。最后,他又相机升华了主题,突出了父爱。(2)多媒体播放地震的悲惨图片,感受地震的无情,引导学生想象孩子对所处的环境是如何的恐惧?阿曼达怎么样鼓励同伴?学生设身处地地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更体会到了在废墟下环境的恶劣,领悟到了小阿曼达的惊人毅力与过人才智。通过多媒体课件,使文本所描述的语言文字更形象化、具体化,展示了儿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是儿童创造力的表现,充满了童真、童趣。

3.在读中想象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通过有质量的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

3.1 范读助想象。范读通常有领读、赛读、轮读、伴读等多形式,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学生的“模范”读,可因地制宜。好的范读,常常能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了共鸣,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助推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的第3――5自然段主要写的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我在执教时,在学生通过自读、互读、评读,初步感受到“奇丽”和“奇特”之后,我动情地范读,继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德国街上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多美呀!孩子们,假如你就走在德国的大街上,看见了怎样的景象?闭上眼睛想一想。”孩子们仰着脖子闭着双眼,“我看到了花儿在竞相开放!那街上简直成了花的海洋”,“我看到了各色的鲜花在阳光下妩媚无比!人们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学生以丰富的想象,视野拓宽了,尽情驰骋在奇美的花海里,仿佛置身于鲜花之国,感受到了异国的独特风情。继而又问:“孩子们,养花的主人就在你们的眼前,去采访一下,看他们怎么说?”学生想象采访时的情景,感受奇特的民族,在充分的互动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2 美读中想象。在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范读、引读、导读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美读,在读中拓展创造自己特有的诗文意境美。《威尼斯的小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语句精彩,酣畅淋漓突出威尼斯的“静”美。我先让学生抓重点字句,初步体会到威尼斯夜晚的宁静、古老,再通过播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这种美存驻学生心头。之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来朗读。在朗读中,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对威尼斯夜景的入情入境,感情得到了升华,更深刻体会到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欣赏了威尼斯特有的风光。继而进一步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里的写法说一说还有哪些人的生活和工作也离不开小艇,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家都想说、愿意说,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威尼斯人的生活和工作里不开小艇”,强化了语言运用与表达,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3 吟咏催化想象。在小语课本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美学老人朱光潜曾说过:“好诗文应熟读成诵,反复吟咏。”教学时应让学生伴随想象的翼翅有节奏有感情地吟咏读,在读中掌握文章的要害,享受文章的情趣,入境又入情,达到“语悟其神”的境界。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我抓住文章的两大特色:语言的优美和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在在想象中吟咏,抑扬顿挫,披文得意;在吟咏中想象,满口馨香,神思通畅。在吟咏中创设了想象的情景,学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我要求同学们轻合双眼,口吐珠玑的同时想象着1922年3月,正当潮落之际。看到令人失望的现实,朱自清心情苦闷,惋惜和惆怅得不能自已,但朱自清“虽感伤而并不颓唐,虽彷徨而并不消沉。”在吟咏中感受到诗人及当时普遍青年心灵不平的低诉。这样,在吟诵中想象,不但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美读”的要领,灵活运用语调的轻重缓急来展现作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在表演中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适时进行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入情入境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在表演中伴随着想象,表演后促想象,提高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和整体的语文素质。针对不同的文体,在不同的表演中创设了想象情景。

4.1 角色互换促想象。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进行角色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课文中的人物去说去想去做,这不但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在变换角色中引发想象。如《将相和》中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1)教学时,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蔺相如,体会蔺相如当时的心理、言行。 “蔺相如”倾诉了自己的心声:“我能体会廉颇当时的心情,但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他暂时不能理解我,我不会跟他计较的!”“文官武将都系在一条绳上,好比两个蚂蚱!”…… “小蔺相如”又尽力劝说了身边的人。(2)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廉颇,想想“他”为什么负荆请罪?1)“小廉颇”又诉说了自己的苦衷:“哎,我身经百战,立下汗马功劳,可得到的还不上蔺相如!”……2)“小廉颇”分析了如此和蔺相如斗下去的后果,慢慢地醒悟了,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真是糊涂呀!怎么能因小失大呢?” ……通过角色互换使学生体会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爱国情怀,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

4.2 模拟表演萌想象。诸如写景文、参观游记等文章,不能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改变课文内容,模拟某种生活情境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索溪峪的野》这篇写景课文,可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先给“导游”作装扮,头戴旅游帽,手拿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求“导游”的导游词包括两部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索溪峪的精典资料(概况及相关精彩传说);二是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词。根据教师出示的课件上依次出现的索溪峪景点,向“游客”作介绍。“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题,“导游”遇到特殊问题,可向能答的人求助。最后,再让学生交流:你会在哪些美景下留下自己的倩影?小游客们异常兴奋,都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模拟表演中,学生入境入情,在想象中内化了课文的语言,又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与运用。

4.3 说明表演升想象。对一些说明文体裁的课文,我们还可以将其说明对象变成自述表演,在角色互换中激发了创造的潜能,入情入景地想象出某种物品的形体特点――生动形象。如《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我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作“XX玻璃自述”的表演,鼓励学生先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玻璃,把其特点说清楚,并想象出人们对此种玻璃的青睐。说明表演把说明的物件改变为生动有趣的拟人化的“自述”,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以发明家的身份,谈谈自己会设计出哪些新颖而实用的玻璃。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评价语 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确立正确的课堂评价观

目前,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阳光”,千方百计地寻求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运用赏识性评价语,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在赞赏中得到舒展。例如:学习《寒号鸟》时,有位学生说:“喜鹊也是不对的,因为它只在嘴巴上劝劝寒号鸟,没有在行动上真正帮助它,致使寒号鸟冻死在寒冷的冬天。”教师听完大加赞赏道:“你的见解很有一番见地!”然而,文本的主旨是批评寒号鸟的做事拖沓,表扬喜鹊的善意。那么,教师的这一赞赏岂不偏离教学目标,误导学生。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把“尊重”等同于“迁就”。

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预习,我可以把课文读通读顺。

师:看来你已经认识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你能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新词吗?

生1:可以……

生2: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蔺相如说“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想当年”发生过什么事?

师:你很会思考,还能不懂就问,对于这个问题谁能解答?

师:多数同学都不知道啊!看来老师应向同学们多提供些背景资料呢!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在点评中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己,也让其他同学找到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

2 提高评价语艺术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首次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减弱,其价值就会慢慢减低。但是许多教师在学生回答对问题之后,总是慷慨地拿出教育的“法宝”,一味拍手叫好。当学生总是轻而易举地得到“好极了”“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等奖励时,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课堂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的体现,虽然大多属于即兴,却都源自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劣。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优质课,收集优质评价语,有了充分的储备之后,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评价语。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第一场雪》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师:第二天,天放晴了,我们去看看雪景吧!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生1: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你们听他朗读,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

师:谁能带大家进去?

生2: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进去了吗?

生:没有……

师: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

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

师:往前走几步没有?

生:有……

师:谁能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教师通过风趣的语言,使学生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这种评价,拭去刻意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

3 赏识学生的课堂表现

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传递。古人说得好:“利人之言,暖如布帛。”教师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下抚摸、一次鼓掌、一句简单的激励性评价语都能使被评价者获得心理的满足,使语文课堂更精彩、更有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赏识学生优秀的课堂表现,并用评价语加以肯定,这些评价语一旦激起学生共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鼓舞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师在教学《白兔和月亮》时,对学生关于“失月、弃月、还月”的讨论进行评价。

师:赏月—得月—守月,最后一个环节该是什么呢?

生1:失月。

师:你为什么用“失月”来概括?

生1:与前面的“得月”对应。

师:你很会思考,懂得前后对应。

生2:我觉得应该是“弃月”,“失月”好像是被迫的,“弃月”是他主动的选择,是他经过思考后作出的决定。

师:你太棒了,能站在主人公的立场,结合自己的体验做出回答。

生3:我认为是“还月”。

师:你能对你的回答作出解释吗?

生3:他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只属于太空与大家的月亮,重新还给了太空和大家。

师:说得真好,这是一种回归。

教师始终以倾听者的身份认真倾听学生的感受,在倾听中赏识学生对文本多样化、个性化的理解。

4 把握赞赏与批评的“度”

一些教师在学生无法正确回答问题或不知如何回答问题时,给出了过于严厉的批评。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教师问学生:“荷叶跟谁、谁、谁和谁交上了朋友?”一位学生积极地举起手来,可站起来半天吱吱呜呜说不出来。教师横眉冷对:“不会回答就不要举手,浪费时间。”这样的评价语无疑让学生心中萌生寒意,从而使其对自我失去信心。

课堂评价语切忌过分贬低或过分拔高,盲目地贬低或夸大学生的学习表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优点,要恰如其分地加以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存在的问题,应该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落花生》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生1:第七自然段为什么把花生和桃子、苹果、石榴进行对比?

师:这个问题很有讨论价值,但老师觉得你不相信自己?

师:老师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说话要大声响亮,请你再说一遍!

师:恭喜你,成功了!

这样贴切的评价语,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

课堂评价语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话精辟地道出教师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范文第5篇

一、当前语文教学在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可以通过语文课本内容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我们知道,小学的语文课,里面包含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包含着大量的可以利用的德育素材,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素材,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2.通过课外教学进行学生德育工作。语文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可以在课堂上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外的教学补充,让学生在课外回到家中,仔细观察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的爱自己。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能像课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将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内心之中,以后好好的报答母亲。这让学生在课外回到家中,能充分了解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自己在今后一定要体谅父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同时也在课外的教学中得到德育教育,更加的爱和尊敬自己的父母。

二、当前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德育教育的开展。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老师是考虑到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知识的教学,而在教学任务中并没有明确的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而且在考试中并不以此作为工作考核内容。因此,更多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后,就认为可以了,只要学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那么自己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殊不知,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史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德育教育不到位,学生成绩再好,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因此,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着德育教育的开展。2.德育教育停留在语文的书本阶段与现实脱节。在德育教育中,其实要结合现实进行,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文章的时候,许多学生可能对于本篇的人物关系搞不清楚,但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就是以和为贵。那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和这篇文章德育教育的中心思想相结合。以一个班级为例,以一个学习小组为例,只有大家相互尊重,看到对方的优点,相互团结,将一个班级的任务或一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完成好,这样既能让学生好理解,同时也结合现实,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德育教育,但是如果单纯的进行课文内容讲解,可能德育教育的效果会很差。3.德育教育缺乏整合资源。其实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仅仅是课堂上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德育,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在很多学校,语文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是利用手中的教材进行说教。这样形式单一,更偏向于说教的形式,在进行日常德育灌输中,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样反而降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吸收程度,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当前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中改进措施

1.转变当前的德育教育观念。要想更好的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就必须舍弃旧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作为指引和指导的角色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时候,老师才能及时将德育教育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既能保证学生及时得到德育教育,又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转变当前的德育教学观念,是很重要的工作。2.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更直接更好的办法就是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因为,只有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觉得更真实也更能接受,也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例如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倡学生帮助别人,可以提倡学生学雷锋做好事,教导学生拾金不昧,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做起,并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作为作业交给老师,并同大家分享,做的好的可以得到奖励。这样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从自身和身边得到德育教育,不断提升自己。3.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要想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整合当前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德育教育短片,这样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还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可以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做家务,做按摩,让学生体验家长的不易,家长及时反映给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整合家长资源,让学生充分提升德育思想。同时,还可以同友邻的学校的班级结为兄弟班级,通过多种的活动形式,例如不定期的组织互帮小组,相互帮助,体会到助人为乐做好事的愉悦感,让两个班级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学习中互助,在互助中提升。只有不断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才能多方面做好德育工作,才能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范文第6篇

一、看拼音写词写句。(6分)

bào zào xuán guà xuān xiāo yù hán chōng jǐng shì hào

( ) ( ) ( ) ( ) ( ) ( )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15分)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顾: 相顾一笑( )三顾茅庐( )顾客盈门( )奋不顾身( )

A.前来购买东西的 B.拜访 C.看 D.注意;照管

(2)素: 银装素裹( )素质教育( ) 素不相识( )衣着素净( )

A.颜色单纯;不艳丽 B.本色;白色 C.本来的;原有的 D.素来;向来

2.下面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A.屋脊(jī) 宫阙(què) 吮吸(yǔn) 鏖战(áo ) 凌晨(línɡ)

B.锃亮(zènɡ) 眸子(mǔ) 弹琴(tán) 河畔(pán) 瞭望(liáo)

C.吓煞(shà) 蜷曲(quán) 鸟瞰(kàn) 音乐(yuè) 鸟喙(huì)

D.惬意(qiè) 衣冠(ɡuān) 松散(sàn) 炽热(zhì) 憧憬(chōnɡ)

3.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

A.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躁的海棉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B.在清香的碧螺春荼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C.秦兵马俑维妙维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决无仅有。

D.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校园,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4.下列词语中有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1分)

A.神采奕奕 鹤发童颜 视死如归 实事求是

B.以身作则 忐忑不安 骨瘦如柴 浓眉大眼

C.千载难逢 疲惫不堪 提心吊胆 犹豫不决

D.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5.下面的反义词错误的一组是( )(1分)

A.对答如流--吞吞吐吐B.惊惶失措--神态自若

C.成千上万--独一无二D.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6.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不一样的一个句子是( )(1分)

A.这件事他不可能不知道。B.这件事他肯定知道。

C.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D.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件事?

7.下面字的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盔 冤 假 寇B.凹 世 玄 鸟

C.沸 卧 苍 拗D.嘲 横 撤 蔫

8.按括号里的提示朗读时重音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我爱故乡的杨梅。(强调不是别处的杨梅)

B.我在屋里看书。(强调在干什么)

C.雨下得太大了。(强调不是一般的大)

D.这有什么了不起?(强调瞧不起那事物)

9. 下面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1分)

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诗人。

B.我每年都订一份《中国少年报》。

C. 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

D.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三、填空题( )(21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4分)

( )不及防 心急如( ) 走( )无路 ( )死拼搏

司空见( )万人空( ) 言简意( ) 争先( )后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分)

五采斑斓( ) 礼直气壮( ) 无敌放矢( ) 谈笑风声( )

豪不介意( ) 振耳欲聋( ) 迫不急待( ) 浮想联篇( )

3.用 “感”字组词(至少4个),并能从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们全家专程前来中国看望将军,( )将军的救命之恩。

(2)接过老师送来的书包,我心里充满( )之情。

(3)在张家港的几天里,我( )最深的是这里的每个人都讲究卫生。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1分)

5.按要求默写诗句。(2分)

(1)描写春天景色的: 。

(2)描写儿童嬉戏的: 。

(3)表达爱国情怀的名句: 。

(4)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  。”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    。”这句话来鼓励他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战士们的冲锋舟 ,飞向 的树梢,飞向 的房屋,飞向 的电杆。

(2)秦兵马俑, 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 、 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 和 。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 的。

(3)白鹭全身_____ ___的结构,有_______的蓑毛,_______的长喙,_______的脚,白鹭是一首_______的诗,一首__________的诗。

四、 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1分)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1分)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1分)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1分)

5.修改下面的一段话,注意用好修改符号。(2分)

去年夏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一起举办了一个草原探险。我几公里路刚走了就病倒了,只能反回大本营。在回来的路上,我泪如滚珠,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为失去这次难得的时机,感到十分遗憾!

五、口语交际。(4分)

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如: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每条不超过20字)标语:(2分)

⑵听话听音,例如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2分)

阅读理解。(18分)

(一)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由此看来 水是真君子啊

1.给划线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分)

2.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 “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1分)

3.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4.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1分)

(二)

仔细阅读成语词典中关于“望洋兴叹”的解释,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 )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望洋兴叹”中的“兴”应读作 ,意思是 。 (2分)

2.词典一般会对成语的出处或典故转述。“望洋兴叹”成语出自,读读划线句子想想,故事的主人公是 。 (2分)

3.用“ ”划出该成语所比喻的意思。 (1分)

4. 根据词典的解释,请你判断下面的句子中用“望洋兴叹”是否确切。 (1分)

A“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他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 )

B“哎,这么简单的题目,我肯定得100!”我情不自禁望洋兴叹。 ( )

(三)

快乐如风

凯特一出道就瞄准一千五百米,水平很快就在他的加勒比海小国名列前茅。然而,让雄心万丈的小凯特屡屡气短的是,他迄今为止,在任何一次国际大赛上都还没能拿到奖牌。他总是沦为配角,悲凉的、悲怆(chuàng)的、悲壮的配角,他用他的苦涩,衬托出胜利者的辉煌。

又一次参加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大会组织者出于通盘考虑,请凯特担任自杀性的领跑,许诺酬以重金。凯特眼瞅强手如林,自家获奖无望,便咬咬牙答应试试。比赛一开始,凯特就奋勇冲在前面,在前八百米,一直遥遥。当然,凯特不可能长久保持这样的速度,他的任务,就是赛好前半程,两圈一到,就退出跑道。

即使退出跑道,凯特也保持应有的尊严,他手扶胸口,面带微笑,向全场的观众鞠躬致意,然后,挺着胸脯,吹着口哨,大大方方地走出场外。

组织者事后说,想不到凯特的任务完成得那么好,那么好。他的速度控制适宜,节奏安排合理,无论形体还是步态也都十分优美,全方位的优美。正因有了他,常规格局中杀出一匹黑马,搅乱了方阵,掀起旋(xuán xuàn)风,变按部就班为急起直追,这才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创神奇;有事实为证:这一组的所有选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绩,夺冠者,更刷新了赛会纪录。

凯特就此喜欢上了领跑。在一些规则许可的国际赛事上,他频频出任这一角色。

说话已是两年以后,在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巴黎分站,凯特又被邀请担任一千五百米的领跑。凯特照例一出发就撒脚飞奔,很快就把大队人马落(là luò)下一大截。两圈之后,凯特突然觉得反常,身边没有人影,脑后也没有脚步声。他回过头,呀!这是怎么搞的?那些担当出成绩、破纪录的选手,并没有如约定的那样加油赶上。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不会是我吧?不,我很清醒。这是第二圈?是的,第二圈。这是一千五百米?当然,是一千五百米,不是八百米。凯特感觉今天状态特别好,特别好,跑罢第二圈,周身仍有滚滚滔滔、跑不丢、使不完、用不尽的力气。今天的观众也特别捧场,“凯特!凯特!”此起彼伏,“凯特,凯特!”地动山摇。“凯特!”成了节奏,“凯特!”成了鼓点。于是,凯特决计临场发挥,继续领跑,直到后面的主角赶上为止。谁知三圈过后,凯特不仅依然,而且和后面选手的距离越拉越大。啊,今天反常,彻底反常。跑道缩短,时间拉长。规则破坏,游戏出格。快乐如风!奔跑如风!凯特干脆发力冲刺,结果,他破天荒地获得世界冠军。

1.给文中带点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2.用“ ”和“ ”在文中分别画出凯特在第一次领跑退场时保持尊严和组织者评价他任务完成好的句子。(2分)

3.凯特在第一次领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4.两年后,凯特在国际田联黄金大赛巴黎分站夺得冠军的主要原因是( )。(1分)

(1)其他的运动员没有参加 (2)开始就有了信心

(3)多次领跑,实力大增 (4)观众捧场,给他支持

5.请你写几句话展望一下凯特的未来。(1分)

6.对于凯特来说“快乐如风”,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快乐的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快乐如××”或 “快乐是××”这样的形式写几个词或几句话。(1分)

写作表达。(30分)

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__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