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街头的错别字

街头的错别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街头的错别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1篇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一:

XX小学

调查员:xxx

调查时间:xx年10月4日11月16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百依百顺写成白衣百顺。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个街头广告中,有48个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仃车更有甚者,将防火栓写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的使用随意;

同音字混淆;

形近字混淆;

字义分析错误;

多笔少画。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字如心画,只有把做人放在首位,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提高文化素养,树立优秀品质,培养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对社会既有用又有益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思想、有个性气质的人。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二:

调查人:***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2篇

研究报告姓名: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寻找错别字、词,病句,不规范字体,用错的0标点

资料来源:广告牌问题的提出:希望人们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分析与研究:

我和调查小组的成员们到公园里大街上调查广告牌。经过调查街上的一些商店,为了吸引顾客,有个性和赶时尚潮流,就把广告牌上的字乱改写或用谐音字词乱改成语等。

一些店面广告牌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把“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依恋”写成了“衣恋”,“时尚”写成了“时裳”,“真功夫”写成了“蒸功夫”或“针功夫”,“娱乐圈”写成了“鱼乐圈”.......这些错误在街上已经是屡见不鲜!

据我们的调查和采访得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完全为了追赶时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物,所以才不管什么字体规不规范呀,用错字没有。还有就是店主故意写错,自作聪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错。改进措施:

1.店主应该在做广告牌的时候,想想每个字的音、形、意,再相比较,就应该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意思不同,就不会乱用了。

2.店主该考虑滥用错别字对下一代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就不会发生这种错误了。感受:

现在的人们这样疯狂地奔时尚,赶潮流,就连祖先留给我们的字也不要了,亏那么多的老外还兴致勃勃地学中国的“方块字”,但中国人自己都不好好学习,可惜呀。

2.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20XX年关于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生活中天天要和汉字接触。但是有多少人能正确运用呢?让我们一起走上街头巷尾,寻找错别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尽点微薄之力吧!

二、调查范围:街头小巷的店名或招牌。

三、调查方法:分为两小队分头调查,将见到的街头错别字用照相机拍下来。

四、调查人员:...............

五、调查时问:......................

六、调查结果:请看我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七、调查分析:

(一)为了“美观”而将一些字写成繁体,不利于人们生活中的交流。(如图1的“鲜鸡蛋”)

(二)为r吸引人而将一些给孩子看的文字变体,对刚接触文字的小孩子是一种误导。(如图4的“幼儿”)

(三)为了“方便”而将一砦字任意简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如图5的“对面”)

(四)曲解成语,标新立异,对汉字的运用很不严肃。(如图2的“十全十美”和图3的“世界”)

八、建议和措施:

(一)利用电视、报纸.标语等媒体大力宣传,增强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

(二)希望有关部门对不合标准的店名或招牌进行拆除和更换。

(三)希望有关部门进行有力的监督,杜绝不规范的汉字在公共场合出现。

【杨老师的话】

写调查报告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它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并一定要有实践为前提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华紫薇同学能从“街头错别字”入手,切口小,调查却很有意义。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几个要素完整有条理,一目了然,思路清晰,尤其是通过图片展示,有力地说明了错别字的常见和危害,新颖而有效。

不过杨老师还有两个建议:

一、从调查的内容与范围来看,小作者显然将这次调点放在“街头错别字”上,如果对照题目——《关于汉字错别字的调查报告》,那调查的广度就不够了。所以,建议将题目改成《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就确切了。

二、如果调查的结果中能先以数据形式总体汇报这次调查结果,再以图片形式展示街头错别字,会更有说服力,增强调查的深度和可信度,对吗?

3.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调查人:***

调查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 馄炖 ,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 安装 写成了 按装 ,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 批发零售方便代 ,我看之后直想笑, 代 和 袋 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 黄甫路第三分店 ,上面却意外写着 黄埔路第三分店 ,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 店招工一名 ,差点把我大牙笑掉, 本 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 大浪淘沙 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 大浪淘纱国际连锁 ,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4.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一、调查时间:****年**月**日上午

20XX年关于错别字的调查报告各类报告二、调查地点:**路

三、调查对象:路两边的商店

四、调查方法:实地观察

五、调查人:***

六、调查报告: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错别字,乱用错别字的现象真的是五花八门。比如:某热水器专卖店门头上写着 随心所浴 ;服装店门前写着 衣衣不舍 ;往前走,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餐馆叫 开心食刻 ;理发店门头上写着 今日说发 ;药店里的广告更让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刻不容缓,被他们说成了 咳不容缓 。

我觉得:虽然浴和欲、衣和依、时和食、法和发、刻和咳是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用错了说不定就会闹出一个大笑话,让人笑掉大牙,可是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谋取私利,还是在写的时候故意滥用,这样给我们小孩子带来很多误解和麻烦。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3篇

有个商人在一块招牌上写了3个字,挂在店门口,不一会儿他就被警察抓走了,原来,他把“卖袜子“写成了“卖妹子“。虽然他再三为自己辩解,但依据法律程序,公安局仍要对他进行调查。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个商人真是可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方块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炎黄子孙,竟闹出这样的笑话,不能正确运用、书写祖国的文字,多不光彩啊!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不知大家留意过没有,街上贴的广告、在一些小店门前的广告板上、小店里总会有几个错别字杵在那儿:水果店品种介绍的牌子上,“芒果“的“芒“总会被写成"芝",“西瓜“的“瓜“写成了“爪“,还有,快餐店的牌上,“餐“字总会写成“占“,菜谱上,“马铃薯“有的还写作“马0焦",我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后来问了店主才明白.文具店的"具"有的写少了一横~~~

我觉得错别字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声誉,反映出该城市的文化水平较差。试想:上述的事例要是让外国人知道了,还不知他们会怎样笑话我们呢。让在国外的华人们如何在外国人面前抬起头来?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4篇

我们走进了大街小巷,真的发现了不少错别字。我们在集合地点新华书店里发现了隆重的隆字被精心的管理人员写漏了一笔。记完了这个字后,我们继续往前走,发现了一个粉摊的招牌上写着有罗丝粉卖。这又是两个错别字,因为正确的字是螺蛳,而不是上面写的罗丝两个字。我们又记了下来。接着,我们拐进了步行街里。走呀走,一个错别字闪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电饮锅的饮本来应该是饭,可能是那里的推销员写得太潦草了吧。后来,我们又听温港说发现了一个错别字,那是在丰宝商城的周围,有一个店,叫做小嘴煲煲店,可是,那里的店主却把自己的招牌写成了浊嘴煲煲掂,这又是一个错别字,我们赶紧记了下来。为了验证,我过后独自去了那里看,果然是这样。

经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了这些错别字错误的原因:

1、像隆、饮这些字错是因为写的时候不细心,把他们不是写多一横就是少写了一竖。

2、像掂、罗丝等到错别字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太少,误用了同音字或者形近字才写成这样的。

经过调查,我知道了我们的社会用错别字的现象是那么多呀。如果社会再不控制住这些错别字,不但会使人错误地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还能把刚刚学认字的小朋友引入歧途,还跟着传播这些错别字。这既有损我国汉字的形象,又会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呀!想想,如果我们在一个关键时刻写错了一个字,那损失是多么大呀,这样的例子少见呀!

要想避免错别带来的损失,我们大家应该这样做:

1、我们写字的时候,应该认真地写好每一个笔画,并且写完后要认真检查,这是最基本的。

2、切记:写字是不要贪快,否则,会造成写字不规范,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划。

3、写字时,如果不懂就要查字典,不要盲目地瞎猜。

4、如果写错了,就要反思它为什么会错,要是遇到复杂的字就要认真记。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 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一)对初学来说,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错别字较为普遍,特别是识字不多的中小学生,而在中小学阶段又是学文识字的最佳时期,因此,笔者建议,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初学者就应该从小到每个字,多到每句话,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避开错别字的干扰。第一,培养合乎规范的书写技能。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边书写,边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在小学没有得到严格的书写训练,到了中学后还没能够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因此,在做作业的时候,迟钝、缓慢的书写活动始终赶不上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在书写速度与思维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这样,在边书写边思考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重书写活动(如思考某个字或词如何写)而拖了思维的后腿;另一种是重思维活动而往往把字词写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条件。”明自了这个逆理,初学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气练习,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

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理论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总结,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声旁的形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声旁来纠正错别字。如用“段”作声旁的字,一般读duan,如“锻、锻、缎”等。用“段”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滥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两个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与“花园”的“园”。“艰难困苦”的“艰”与“坚持”的“坚”,“迫不及待”的“及”与“紧急”的“急”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使用中应该注意辨记它们的用法。

3.注意字义。用错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义而引起的。如“颗粒归仓”的“颗”常有人写成“棵’,这就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意义分不清楚。“颗”从页”、“果”声。原义是小头,引申作量词用。指形圆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红心”、“一颗珠子”等;“棵”也是形声字,从“木”、“果”声,作量词用,指植物,如“一棵树”,“两棵白菜”等。粮食是粒状的,所以用“颗”不用“棵”。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树梢”写成“树稍”、把“草稿”写成“草搞”、把“贷款”写成“代款”了。有些词,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已经不用了,要了解词的原义,才能辨清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如“提纲”误作“题纲”,“贡献”误作“供献”,“规矩”误作“规距”。还有的成语来自古代的寓言或历史故事,如“滥竿充数”、“班门弄斧”、“为虎作怅”、“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处,就不会把“滥竽”写成“烂芋”、把“班门”写成“搬门”、把“怅”写成“帐”、把“殄”写成“珍”了。因此,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在平常的应用习中,应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词义,并能准确运用汉字,是消灭错别字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汉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差错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纠正乃至消灭错别字。

参考文献

[1]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7篇

一、受现实文字环境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然而,电脑提供的常用字词中存在错别字。同时各种媒体广告如天女散花,各样盗版刊物层出不穷,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电视作为有着强大宣传效果的大众传媒,字幕中也经常会冒出一些错别字。漫步街头,随处可见的各式广告、店牌、标语,也会时不时出现错别字。甚至连故宫这样著名的文化单位,近来也发生了“错字门”事件。凡此种种,形成了一个相当混乱的用字环境。由于环境的浸,学生的错别字变得益发根深蒂固,难以消除。

二、先入为主思维定式的作用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在认知事物的时候,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很不容易,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而这一思维特征在学生识记生字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多年前,所教某初中班,一开始有半数左右的学生将“溪水”的“溪”右下角写作“小”。初中改了3年,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改过来。最近,给八年级两个班抄写“挖掘”一词,“挖”字竟有近80%的学生把右下角的“乙”写成“九”。把错字圈起来后让学生订正,有的学生竟看不出错在哪里。有的学生改错,第一二遍改对了,第三遍又错了回去。问其原因,所给的回答与写错“溪”字时相同,都是一开始就是这样写的。

可见,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第一次认知生字时确认的信息不正确,是错别字难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汉字本身的特点

汉字结构复杂且千差万别,有些部分比较难认、难写、难记,稍不留意就会写错。汉字中形近字也特别多,而且规律性不强。有许多字形相近的字,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了不同的字,如“己”、“已”,“廷”、“延”等。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同音字,有些同音字字形很相近,学生的学习经验还不够,找不到其中的规律,常常不能将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时就常常张冠李戴。

汉字的这些特点也是学生将字写错之后难以改掉的一大原因。

四、学生自身的问题

多数学生在识字时,关注字音、字形多一点,疏于查字词典看字义,往往忽略字义的理解及运用,缺少分析、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能力,且因课外阅读量较少而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在表情达意出现问题时也就往往难以发现。

有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稳定,专注的习惯没有养成,对许多事物他们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习中,常常容易被那些无关主题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写错字,比如多一笔、少一点等。

有些学生则是对正确识字和写字认识不足,平时写字不认真,认为写错别字不过是小事一桩,以致习惯成自然。

这些源自能力、习惯和态度而形成的错别字,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改掉。

该如何解决这一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呢?

首先,整个社会应该营造一种以正确使用汉字为荣、以错误使用汉字为耻的氛围。同时,用字单位要对自己的用字行为真正地负起责任来,避免出现错别字。对广告、电视、网络、报纸和杂志等传媒,最好能建立错别字的追究机制,必要时或可使用经济手段,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用字的大环境。

其次,针对社会上广告错别字铺天盖地的情况,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发动学生搜集整理,拿到课堂上来以竞赛形式让学生识辨真伪,去伪存真。这样的活动,趣味性强,对净化文字环境能起积极的作用。

其三,学校在学生认知生字的时候,要努力确保学生所获信息的准确无误。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根据经验,就往届学生容易写错的字,给学生以提醒,以确保学生首次认知的正确性。

其四,对容易或已经写错的字做字理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构造规律从字理的角度讲解汉字的形义。这是一种从根本上纠正错别字的好方法。

街头的错别字范文第8篇

一、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更活更有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网络资源。阅读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与其教师对照教参照本宣科,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为了更好的理解《看云识天气》中,我搜集了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云的多姿多彩。这些课件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经过实践,我感受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二、利用电视资源,教学更新颖

《新课程标准》突出口语交际能力,整合了听与说,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收看这类节目,我们可以向主持人学习,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常常借鉴电视节目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的形式。在“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口语交际课中,我要求学生学习“实话实说”,大胆的叙说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非典肆虐期间,我在“当众发表意见,态度要自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鼓励学生学习“焦点访谈”的形式,推荐二个学生当记者,采访其他同学,“对非典有什么认识,平时要注意什么,心理上有什么负担。”由于形式新颖,学生都能踊跃参加,课堂效果良好。阅读教学也可利用电视资源,如《诗经・蒹葭》是一首朦胧之美的千古绝唱,为了更好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中先放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主题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诗经・蒹葭》,之后将这首诗作简要介绍,接着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观赏电视剧主题歌录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当场吟唱这首诗或这支歌,并且很快就能背诵出来。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