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朝小诚的黑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微微一笑很倾城》,作者是顾漫。
3、《原来你还在这里》,作者是辛夷坞。
4、《莫道桑榆晚》,作者是夏池。
5、《太子,为师教你别得瑟》,作者是像海一样蓝。
6、《听说我爱过你》,作者是安以冰。
7、《好想假装不爱你》,作者是veras。
8、 《黑白》《精英情人》《唐家小猫》,作者是朝小诚。
9、《何所冬暖》《何所夏凉》《最美遇见你》,作者是顾西爵。
10、《何以致拳拳》,作者是柴丝言。
11、《染指你是个意外》,作者是红九。
12、《何须执手问年华 》,作者是明月别枝。
13、《当糟糠遇见黑色会》,作者是瞬间倾城。
14、《被遗忘的时光》,作者是青衫落拓。
一、董其昌的“清通”书法风格只代表中国书法的某个方面,不能成为主流风格。
我在两年前所著《大学行书教程》中将董氏列为最末的“清通”一路风格,以平淡、轻灵、流畅为特点,但与雄浑、苍劲、奇崛、古朴等相比,显得很为边缘。中国艺术的主体艺术精神应该是如韩玉涛先生在《写意 中国美学之灵魂》中所言,是“沉郁”、“雄爽”、“激昂”的,就是充满阳刚之气的。王羲之的“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张旭的“气成乎技”,怀素的“引篆入草”,米芾的“沉着痛快”,祝允明的“风骨烂漫”,徐渭的“雄奇宕逸”,王铎的“猛厉狰狞”,傅山的“深情郁勃”等,都代表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写意精神,是主体,是主流,是充满创造精神的艺术。明清的艺术转型,是随着南宋理学文化走向内倾性而转型的,注重内在的自得,反身而诚,而缺少宋以前的向外开拓精神,走向自闭,“心学”的发达更倾向于极端的自我观照。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即此之谓,此语用在宋以后的文艺是比较恰当的。理学书论中对心性的强调比比皆是。即使像刘熙载《书概》这样充满辩证法的著作,也到处充满对心性的格外关注。如谈士人之书要“清而厚”,皆与人品、人格联系起来。董其昌的书法虽然不乏性灵,有人总结说是“以禅理悟书画”,这个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黄山谷比他高明许多,弘一更有悟性。宋人崇尚平淡,但并不是那种做作出来的表面现象。包世尘《艺舟双楫》认为其书虽然“姿致中出古淡”,但“能朴而不能茂”,“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更认为其书“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书法空疏、凋疏之弊,在董书中体现最为明显。这种表面没有“火气”的书法,得到皇帝喜欢,有利于治理天下人心,政治需要成就了他一世虚名。
二、“恶棍”董其昌父子人品恶劣,祸害乡里,理应受到伦理淘汰。
史书记载,董氏的劣行很多,董其昌做官后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国家有俸禄,自己有润笔,集富豪、乡绅和雅士于一身。他生活骄奢逸,他曾用尽心思将一个同僚的孙女娶来做妾,并了小妾的妹妹。他家有良田万顷,却极少向政府纳税。为了扩建豪宅,他逼迫附近百姓搬迁。为了牟利,他开设妓院,《明史》称他“造院以牟利”。
上梁不正下梁歪,董其昌的儿子董祖常带家奴在松江地区奸抢劫,恶迹斑斑。由于民愤极大,有人将董氏父子的劣行编成《黑白传》,一时间在民间流传。董其昌怀疑是一书生所为,将其捉来私设公堂万般,终使书生命绝。这还不算,董其昌还将书生的母亲和使女抓来,剥其衣服,“鲲其发,并及下身”。民愤终于爆发了,万历四十三年,怨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大火烧了董家府第,董其昌带着家人和奴仆连夜奔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民抄董宦”事件。这种恶棍似的书家,居然还能左右逢源,真是天理不明。但历史总会还原真实。看到陈传席等人所著《山水画史》花费过多版面去吹捧董氏之画,就觉得很肉麻。中国艺术的评判不外三个标准:美学的、历史的、伦理的标准。艺术本身的水平判断,经过历史的长期考验,还须以伦理的标准来衡量。如蔡京、秦桧、和、等人,书法都不差,但人们从心理厌恶他们,没法建立正常的审美情感。相反的,有些水平虽然略逊,但因为气节、品德等高尚,收到人们的推崇。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黄道周、方孝孺、丁宝祯等,为民族利益而献身,慷慨就义,气冲宵汉,令人肃然起敬。这些俊杰,谁不比董其昌高大、伟岸、鲜明?董书我素不喜欢,也有“恨屋及乌”之嫌,但对中国艺术的喜欢,常常如此。马宗霍先生赞傅山草书“宕逸浑脱,可与石斋、觉斯伯仲”,这是非常中肯之言。经过历史之检验,我们应该赞同这一点。
三、对董其昌在书坛的地位要重新认识,更不应该过分吹捧。
一、扬美古镇民居的建筑形象特点
扬美古镇普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传说、历史典故以及花草鸟兽为题材,在各个建筑物上运用雕刻、叠砌、壁画等民间工艺手法进行装饰。斗拱梁架等处重点雕饰,在梁与柱交接处安置镂雕雀替等十分普遍,也有将整条横梁向下一面雕上组图的。正堂的神楼,描绘人物山水画,厅堂最少不了的是悬挂着画轴、楹联、诗文、格言之类,以兆荣华富贵和劝告诚谕家人等,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1.屋顶文化滴水以花草图案和龙凤纹为主扬美古镇的房屋为硬山搁檩式建筑,材料是采用青砖直接在地上砌筑成墙,墙体结构紧密,檩条直接架设在山墙上,具有浑厚、稳定和规范化的风格特征。扬美民居为双面人字顶的屋面,屋顶、脊身、脊尾、瓦当等以深色为主。脊饰在镇宅避邪这方面的用意是无需说的,正脊饰花鸟、卷草,脊端头饰瑞兽、几何曲线回纹,檐口饰精美雕饰,常见的瓦当类似曲凹的三角形,以花草图案和龙凤纹为主要内容。民居的屋顶脊身、脊尾以生铁铸雏形,外包砂土塑成形,可以防雨淋不怕晒。檐口和挑手是房屋的显眼之处,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刻意装饰的部位,并且往往显示出房屋主人文化修养以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前檐设木挑手承檩,使下面形成可避雨的檐廊,外檐常饰以木雕、彩绘。扬美的明代古屋屋檐悬挂着木雕花带,檐口设置细长形挡板,板面上有序地雕刻精细浮雕,多为花草、云气或水波纹,并施以彩绘。清代民居屋檐形状各异,有弯弓形、双层隔热形,还有用青砖角叠成各种花纹形的。工匠们在挑手两面雕刻各种精美的花叶、祥云或曲折回环形图案;主挑之下有托挑,其托手多刻成重莲形,也有瓜柱形,挑臂则呈弯曲状,使挑手组合粗中有细,富于变化。黄氏庄园是古镇上很有代表性的一座清代建筑,砖瓦结构,在檐口下叠涩出檐,前、后立木质檐柱,檐口下及屋顶下的墙楣上绘民间风俗彩画,作为墙面和屋面的过渡部分,墙楣绘画呈条带状,高度约30~60厘米,形成“裙带”:或岁寒三友,或兰花、牡丹。雀替用于檐廊柱与连系木的接头处,端头大,肚部曲线小,在起到稳定柱梁保持垂直的作用外,还增强了木梁的荷载力,是极富特色的建筑构件,庄园以优质木材把雀替透雕成各种回曲、枝叶、云朵等图案,并施以色彩,古朴典雅。
2.墙壁与柱础的符号与文饰象征金钱图案的漏窗墙扬美民居大量使用青砖砌墙体,屋顶与墙面的交接处多用砖雕、灰塑进行装饰,或阴雕,或浮雕花卉,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塑出卷草纹“草尾”。扬美古镇清民居山墙造型以人字墙为主,亦建有马头墙,亦称之“封火墙”。这本是皖南民居的外部形象的主要特征,古镇这里亦有,证实了历史上发达地区与边塞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影响。在墙体上使用透空的效果,称为漏明墙。扬美的五叠堂酒店,在建筑外墙和合院内部运用漏明墙形成空透效果,既可减轻自重,也能突破大面积墙面的单调感觉,还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室内山墙上部的墙楣上用粉彩描绘工笔壁画,有的只用黑、白二色。柱础石起防腐、防虫以及承受负荷的作用,扬美多雨,木柱下都要垫以石础。从立面看柱础造型,有鼓形、瓶形、莲花形和须弥座形等。这些造型变化丰富并组合运用,有的从大自然的花卉瓜果汲取灵感,有的为正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各种几何造型,柱础又有多层。青石质柱础,呈多边形的柱础每面刻浮雕图案,有的柱础雕饰暗藏八仙。柱础上的雕饰以阳镌篆字福禄寿喜四字为最多见,其次为龙凤、麒麟等。
3.门窗的文化(1)门的装饰艺术格扇门的精美木雕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是很讲究“面子”的,他们笃信风水,力尽纳福避邪之用心。扬美普通民居的大门,门楣上镶设两个圆形的门簪,门簪是连接门框的木构件,具有结构作用,门簪上刻吉祥文字、乾坤或太极卦符;石门坎两边的方形枕石正面凿刻吉祥图案,既寓意招财进宝、避邪禳灾的功利意识,又起着装饰门庭的作用。中等之家还设有门匾,匾额由门簪承托着,呈长方形和花瓣形,面上遍刻花纹图案和吉祥文字。门户以石料修筑台基,宅院多为二或三进,门前青石踏步,门的附设构件门坎和门枕石,有的是细料石凿成,有多种不同式样的石刻浮雕。能在门簪、门额柱上挂上“进士”、“举人”的匾额是荣耀之致。扬美的举人屋建于清朝,大正门上面悬挂着醒目的“举人”匾,匾上面镶有80×50厘米的木制大喜字,第一进的中堂上书有1.2米正方的大“寿”字,第二进门上镶有个木制的“吉”字,正厅设神楼,摆放祖宗牌位。举人屋檐下绘有花草鸟兽图案,屋脊两头各塑一条龙,外墙金字顶雕刻有一串花朵,薄薄的花瓣,完好无损。慕义门的主人孙氏是扬美的富商,是随狄青南下平蛮时在此定居的。慕义门属砖木结构,外观极似一座城墙或城堡,洞并非长方形,而是略带拱形,门板用长木条拼成波浪状。“慕义门”三个隶书字体大字镶在门头。整个门呈岭南风格整座慕义门的门窗,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以花鸟居多,其他次之。门的数量根据室内的大小设置,格扇由格心与裙板组成。格心花纹样式很多,用棂子构成方格、条框等。镂空雕花格扇门完全成为一组画屏,花鸟树石跃于门上。门的格心是整块板精心雕刻的通雕装饰,雕刻了图案造型中最为常见的镂空的“麒麟送子”、“喜上眉梢”图像和“富有日新”等文字,裙板上有植物雕刻。(2)窗饰艺术窗户既要考虑通风、采光和安全防护三方面要素,又要考虑造型的美感和结构的合理。扬美普通民居的窗户造型格式常见的有直棂式和横竖棂子;富贵之家则用菱花、漏花等形式,庭院围墙上多用漏窗来装饰墙面,即窗洞内有流花图案的窗,花纹图案多用瓦片、青砖、木竹等制作。除木质窗外,漏花窗常用陶瓷、石雕,也有用砖雕的。直棂窗采用粗壮挺直的方形或圆形木料构成,具有稳固、安全的功能。五叠堂是清朝时期古镇上的茶楼,工匠们巧妙地将柱形棂子加工镂刻成连续的形状,使粗拙呆板的棂子有了线条弯曲变化。横竖棂子是在直棂式的基础上,在棂间有规律地嵌入粗短的棂子,构成同心方菱形图案,既增强了窗棂整体的稳固性,又增添了窗式的艺术美感。黄氏庄园中大量运用漏花窗以丰富空间层次,分隔和组织建筑庭院空间,有利于调节空气、气温和光线。在墙上开漏窗,用石、砖、灰浆等材料雕砌纹样,以利于视线穿越,把室外景色分割成美丽的画面,同时又把室外景色引入室内。
二、扬美古镇民居的艺术表现形式
扬美民居的装饰形式主要采用雕刻、雕塑、绘画等方法。人们在梁架、柱子等结构构件上,都做了木雕、石雕装饰,或画上各种图案,在一些大面积的承重砖墙上,有的还砌有砖雕,丰富了墙面,从而避免了单调之感。在室外常用的有:砖雕、石雕、灰塑等,在室内则有木雕、绘画等,用写实和变形的手法综合运用,使它们在同一空间里面,相得益彰。中国人对建筑的色彩装饰方面,北方的浓妆艳抹和南方的清新淡雅是截然不同的。北方干燥寒冷,自然环境色彩单调,所以北方人喜爱强烈的色彩;而南方炎热多雨,因而扬美民居建筑本身和它的建筑装饰色彩都很淡雅,如雀替以木材原色和纹理作为装饰,建筑墙上所绘的图案甚至有的为黑白两色,大多反映出建筑本身固有的颜色,如屋顶用蓝色的瓦,墙多用青砖,木材也显示出自身的颜色和木纹。即使比较考究的民居,也只做木材的油漆,住宅木构门窗如果上漆,多为暗红色漆。在建筑材料上,扬美古镇民居屋顶多为蓝、灰瓦,墙用青砖,地面是青砖或青石板,台基多用白磨石和青石。在扬美古镇民居的一些砖石结构建筑中,出挑部分采用木质材料,既轻盈美观又与砖石的材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扬美民居建筑往往实用与装饰相结合,构件承重、围护等作用的同时也进行适当的装饰,在扬美民居中有的是在雕饰上比较侧重,有的在材质上有所见长,有的则是以绘画装饰取胜。建筑装饰反映文化内容,在有限的篇幅里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应用象征比拟是比较好的手法。扬美民居中许多雕刻看起来是艺术装饰,但其本意是出于功利、教育,如桃园三结义、将相和、二十四孝等。在民居装饰应用中利用谐音来表达思想,如用莲、鱼表示连年有余;蝙蝠、梅花鹿表示福、禄。这种方法称为“谐音的比拟”,这是伴随中国语言文字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鱼和“余”的谐音,含有多余、多财、多福之意;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建筑装饰里出现鱼产子就能起到儿孙满堂的象征作用;传说中鱼经过修炼能跃过龙门而成为神兽,它比拟着凡人如能升入朝门则功成名就,福禄俱得,所以扬美民居的雕刻常见有鲤鱼跳龙门的题材。
三、古镇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南迁扬美的汉族先民建造民居时,按照中原传统的硬山搁檩式民居形式建造住宅,同时建筑形式吸收了当地干栏式建筑中的一些合理因素,是二者的合理取舍和有机结合。根据南方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将房屋建在坡地上,近水而不受水浸,并且将住宅空间加宽抬高,扩大居室空间,前后檐墙上部留空而不密封;厢房前后开设棂窗,使空气对流。同时设置挑手支撑檐檩,使屋檐向外延伸,防止雨水对檐墙的侵蚀,形成宽大的檐廊,以及在左右厢房架铺檩铺板成阁楼,用以储藏粮食。“硬山搁檩地居式”民居形成了既保留中原汉式建筑的基本形式,又吸收当地壮族干栏式建筑具有南方特点的一种新的民居建筑类型。扬美古镇是壮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包围中的一个汉族古镇,有宗教文化、百越文化和广东文化的交融。有佛教和道教的信奉者,尊孔崇儒成为时尚。传统的伦理观念,如忠孝、礼让、宽恕、仁义等在民居装饰艺术中体现了出来。岭南文化风格独特,不仅考虑到了地方民俗风情气候,更融合了儒家道家甚至佛家的不少禅学理论。扬美古镇建筑风格深受广东岭南文化的影响,吸取了岭南的传统特点。屋脊的呧吻造型,翘起的脊尾,屋檐封板上的浮雕,挑手上的莲花、瑞兽,门簪上的八卦、太极等图形,柱础的花篮、宝瓶、腰鼓造型以及柱础上十二生肖、勾连回纹等,这些无不是岭南文化的产物,同时也不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再创造和组合。
四、结语
午夜的天台空旷而清冷,我披着外套站在角落里,看着睡眠中的城。漫无边际的黑色中,一栋栋死寂的楼房像潜伏的兽,远处闪烁着的霓虹让人联想起狂欢的妖魔。我的心有些酸,此刻的范离一定和玛吉在那些霓虹下欢笑吧。
两个小时前,我在这个天台上看到范离来宿舍楼下接玛吉出去,就像当初他来接我时一样,送一大束百合和费列罗巧克力。范离会把那些给我讲过的老笑话讲给玛吉听吗?那些笑话对她来说应该是新的。不难想象,玛吉一定会很夸张地笑,抹着蜜色唇彩的嘴咧开来,露出里面洁白整齐的牙齿,然后像孩子似的撒娇,要范离把巧克力喂给她吃……我的双手揪着头发,很用力地把头发扯紧,这些事情,越想越头疼。范离真的和我分手了,我该怎么办?我无力地依偎在墙角,虚弱得像片随时会被风卷走的枯叶。
玛吉有什么好,一看就是个虚伪的女生!宽大的双眼皮是用胶布贴出来的,说话时会很做作地捂着嘴,在男生面前扮清纯装可爱,其实宿舍里最爱八卦的就是她。真不知道如果范离看到她在宿舍里用蜜蜡拔腿毛的样子会怎么想,还会把她当成可爱的小卷心菜吗?
昨天晚上,小米捧着我的手说,我和范离分手后吃不好也睡不好,人瘦了一大圈,她看了都心疼。小米都觉得心疼我,可我站在范离面前,他明明看到了我的憔悴却只礼貌性地点点头,好像我们只是普通的同班同学。他脸上那淡到不能再淡的一丝微笑里,除了客套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但只一转身,他就对着玛吉绽放笑容,那种曾经在我们相识最初才出现过的迷人的笑颜。
每次一想到那幅画面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疼。这一切,全都怪玛吉!如果不是玛吉的出现,如果不是范离生日那天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如果我没有缺席那个派对,范离一定还会和我在一起的。
不想回寝室,不想看见同学们怜悯的目光。从小到大,我所有科目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学校的奖学金我也是拿最高等的,就连勤工俭学我赚的钱都比其他同学多。作为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我的一切成绩都是自己争取来的。我渴望成功,渴望获得一切有父母的孩子所拥有的东西,我讨厌被当成弱者的感觉。
我在黑暗中把牙齿咬得咯咯响,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甘心。
一双手落在我的肩膀上,有温暖的感觉传来,我抬头看一眼,是小米。她来天台找我,她说,如果你还爱着范离,还想要他回到你的身边,只坐在这里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的。回去吧,好好休息,有了精力才能想出办法来。
小米和我都是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她比我还小一岁,说话做事却像我的姐姐。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她凡事都会真正地为我着想。
2.
回到宿舍后,我却睡不着。脑海中玛吉和范离的影子像走马灯一样片刻不停地晃动着,僵硬了一天的身体虽然很累了,脑神经却还在疯狂地超速运转着,这种感觉让人濒临崩溃。于是,我轻手轻脚地爬下床来,打开电脑上网。
BBS里还有不少在线用户,看来,这样的深夜里和我一样睡不着的人不在少数。我一边漫无目的地点开帖子,一边和一个刚认识的网友聊天。网友叫“剖开的心”,听上去像和我一样有着关于感情的烦恼。我们聊得很投机。虽然不能确定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抑或根本是条会打字的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给我讲了一个让我很感兴趣的小游戏,一个恶作剧性质的小游戏。
她说,她男朋友和其他女孩子好上了,和她分了手。为了报复那个女孩,她曾经发送过一条短信给对方,短信只有一句话:我知道你那晚干了什么。这是个纯属恶作剧的短信,因为她并不知道对方都干了些什么,只是凭着感觉认为对方不是什么好人。结果,对方很快就回了短信过来,问她究竟是谁,想要干什么。她回短信过去,让女孩和现在的男朋友分手。不知道那个女孩究竟做过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竟然真的照办了,三天后就和她的男朋友分手了。她的男朋友后来想起了她曾经的好,重新追求她,结果被她冰冷地拒绝了。她说,拒绝的那一刻她感到自己心口上的疤痕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她再也不会为此心疼了。
听完“剖开的心”给我讲的这个故事,我开始幻想着自己也能和她一样,让玛吉离开范离,然后要范离重新来追我,我再当着所有人的面拒绝他,这样,我的心一定也不会再疼了吧。越想越觉得兴奋,一直到天边的星辰失去光芒,我才恋恋不舍地关上电脑,上床睡觉。
这次,我睡得很快,而且睡得很踏实。梦里我看见范离被玛吉甩了后哭着跪在我的面前,求我原谅他,跟他和好……
再次睁开眼睛,天快要黑了。我脸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在镜子前顾盼生辉,那是自信的颜色,我已经知道该怎么要回我失去的东西了。
我穿上一条黑色的裙子走出门去,碰上了正要回寝室的小米,她似乎为我良好的精神状态吃了一惊。她问我去干什么。我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告诉她我已经没事了,只是去散散心。我不会让小米知道我究竟要去干什么的,和范离分手后她没少为心,我不想她再为我担心。
出了寝室大门,我去买了点吃的东西,然后就拐回了寝室楼下,在一棵大树的后面,像只黑色的猫一样躲了起来。天已经黑了,我的视线集中在玛吉住的寝室门前,目不转睛。
我不相信自己会有“剖开的心”一样的好运气,随便发一条短信过去人家就会相信有把柄握在你手里。我是个脚踏实地的人,一切讲究真凭实据,决不容许自己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侥幸!如果真的要对玛吉出手,我不会打没有准备的战役。
一个晚上过去了。我远远看着玛吉出寝室去吃了东西,又跑去图书馆看书,直到她回来,一切都很正常。不过没关系,我有的是信心和精力。一个人一天不做错事很正常,一辈子都不做错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我继续跟踪,我相信,我会有所收获。
也许是天助我也,一个星期之后,我终于等到了我所需要的。
那天,玛吉特别开心,因为她的家人给她买了一辆新车。车子的确很新,以至于还没有来得及上牌照。我们全年级还没有一个学生拥有自己的汽车,她神情得意地招摇着,恨不能立刻用大喇叭告诉全校同学。那辆车颜色红得热烈,虽然是跑车的款式,但在我看来却像极了满街跑的的士,十足的暴发户风格。玛吉家是暴发户,这几年在股市上斩获颇丰,买别墅,买跑车,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家有钱。没准范离会和玛吉交往,就和她家里的钱有关系呢。
那是在周末的晚上,范离大概不在学校,我看见玛吉兴冲冲地打了好几次电话,却换回一脸失望的表情。玛吉好像决定自己一个人出去试车,我打了的跟在她的后面。她的驾照是才考到的,看样子还不娴熟,红色的小车时快时慢,只敢在学校附近人少的路上兜圈子。
她兜到第三圈的时候可能是觉得熟练些了,于是加快了速度。可就在街口的拐角处,玛吉的车忽然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她下车朝地上看了看,双手紧紧地捂着嘴不让自己发出尖叫。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刚才似乎从路边上蹿出一位老大妈,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面对着刺眼的车前灯,她显然愣住了。
莫非玛吉撞人了?我的心嘣嘣直跳,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慌乱中的玛吉看上去像是被吓傻了,丝毫没有留意周围的情况就迅速逃回车上,飞快地离开现场。
整个事情从发生到结束,不超过一分钟,而我却用手里的高像素手机,把刚才玛吉下车俯身察看时惊慌失措的表情,还有最后匆匆上车逃走的画面全部拍成了视频。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3.
两天后,那位老大妈的大头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她是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的。头顶还有个大大的黑色标题:红色小车肇事逃逸。报上说,肇事逃逸的司机如果被抓到一定要重判。
我像一只胜券在握的黑猫玩弄着即将成为猎物的老鼠一样,在玛吉看不见的地方窥视她。看着她把车送走,然后只字不提;看她忧心忡忡地每天关注新闻;看她和范离在一起时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淡下去……我的心里说不出得高兴。她不会知道,后果会很严重,这些焦虑仅仅是开始。
我买了张不要身份证的神州行卡后并没有立刻和玛吉联系。五天后,我用新号码给玛吉发送了第一条短信:我知道那晚你干了什么。
发完短信后,我就把手机关了。我胸有成竹地在角落里欣赏着玛吉惊诧的表情,看她焦急地走来走去,看她盲目地按照短信的来电显示号码往回拨,看她听见那个号码已经关机后脸上的复杂表情,她的确只是个暴发户的女儿,太沉不住气。
半个小时后我重新开机,收到了玛吉回复的短信:你都知道些什么?
我把那段视频用彩信发到了玛吉的手机上,然后再次关机。这一次,玛吉的表情更惊恐了,她甚至赶紧朝四周看了看,生怕被人看到这段视频。
“你想要什么?”我再次开机的时候玛吉这样问我。
呵,我喜欢这句话,这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可以主宰她生死的命运之神,一丝得意像蛇一样蜿蜒进我的心里。“准备一个最大的旅行箱,明晚午夜三点,到建设村五栋404,箱子里装什么我会再通知你。”发完这条短信,我再次关上了手机,换了卡,哼着歌轻松地离去。不难想象玛吉会是怎样一副难看的脸色。
建设村五栋404前年住着的一家三口在冬天里因为煤气中毒而死;去年变成出租屋后,有一个年轻的大学老师心脏病突发死在那里;今年上半年,又有个年轻女生在那里遭遇入室抢劫,女生反抗时被歹徒刺死。从此那个地方成了学校附近闻名的鬼屋邪屋,尽管租金一降再降也没人够胆住进去。骇人听闻的传言甚至影响了那一整栋楼,有人传说,即便是三伏天进去,那栋楼都是阴气森森的。整个建设村里只有五栋没有住户,正好成为我计划中的首选之地。
我再看了一遍手机中的视频,玛吉,等着我,送你一个午夜盛宴。
午夜三点,传说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刻,也是人的意志力和精神在生物钟的运转周期上最薄弱的时刻。我白天睡了整整一天,此刻神采奕奕地守在一个漆黑的角落里。这个位置是我精心挑选的,可以看到整套房子里的动静。
空气有些闷热,不知道是不是要下雨了。夜风有些大,吹得外面的树叶沙沙地响。月光惨白地投射进来,在地面上铺出难看的树影。远处不知道什么地方传来一声尖利的猫叫,让人毛骨悚然。
时间刚好到了三点,“嘎吱”一声,门被推开了。一个脑袋慢慢地探了进来,朝四周张望着。那个影子我一看就知道,是玛吉。她蹑手蹑脚的,身后还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
午夜就是安静,我甚至能听见玛吉紧张的心跳和呼吸的声音。她一定觉得有些奇怪,空气里有奇怪的味道。那是久未住人的房屋里的霉味,浓郁的血腥味,还有淡淡的香味,不是檀香,而是那种烧给死人的香。当然,这些都是我事前准备好了的。
玛吉一定是有些害怕,一个人这么晚到这种闹鬼的房子里来,谁都不知道会遇上什么。她迟疑着久久不肯进门,我在角落里用已经设置成静音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给她:进屋,不要关紧门,留一条缝。
4.
看着她抖得像筛糠一样的身体,我简直要笑出声来,真是太解恨了。
“走进卧室,然后把带来的东西一张一张全部烧完,烧时心要诚,要不停地说对不起。”我又发出了一条短信。
玛吉拖着旅行箱进了房间。借着微弱的亮光,她看见一张落满灰尘的写字台上摆着两个白色瓷盘,盘子里有些水果和馒头,盘子前有一个香炉,里面有三支正在燃烧的香,告慰死人用的。盘子的后面是一幅大大的黑白照片,相框上还挂着黑纱,照片上是一个表情凄苦的老大妈。这样的摆设,显然是灵堂。
相信玛吉此刻更加想不到匿名发信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了。不要钱,不要物,要她来死人灵前烧纸钱。她迟疑了片刻,动手从旅行箱里拿东西出来,厚厚的一垛一垛,上面印着数目巨大的面额。没错,那是烧给死人的冥币,我让她准备了整整一箱子。写字台上有打火机,玛吉把纸钱点燃,一张接着一张地烧。扭着腰肢的火焰照亮了她的脸,在她身后的墙上留下巨大的黑影,火光跳动,她的影子就变了形。我听见她很小声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我皱了皱眉头很不满意,又发了条短信过去:大声点!
玛吉朝四周看了看,手却不敢停下来。她不能确定这个地方是安装了监视器还是真的有鬼,她战战兢兢如芒在背。我看见她的脸上有泪,呵呵,她被吓哭了,我必须用手捂着嘴才不至于笑出声来。等着吧,你要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哆哆嗦嗦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一条透明的鱼线缓缓落到了玛吉的脖子前,她还在哆嗦着哭,并没有发现站在她背后的我。将死之人当然该哭。我一咬牙收紧了鱼线,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地拉扯。玛吉在我手下像一只被人抓住的蚂蚱,两条腿拼命蹬着,两只手扯着绳子,企图呼吸。可一切皆是徒劳。两分钟后,我放开鱼线,玛吉像一根煮熟的面条一样瘫软在地。
离开之前,我把那张神州行卡藏在破砖缝里,既然这个游戏已经结束,这张卡也就没有了意义。我把玛吉装进她带来的大旅行箱里,拖到散发着臭气的护城河边。乌黑的天空没有一丝星光,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其实这一带不仅午夜没有人,就算在白天,人们经过这条臭水河时也是捂着鼻子远远躲开。混沌的河水一口吞下了箱子,然后吐出两串泡泡,像打了两个馊了的饱嗝儿。
玛吉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松了口气,心头的重压终于被卸了下来。
我扔了鱼线,没有回宿舍,而是去了网吧,在那里我早就预订了通宵。我说过,我是个脚踏实地又稳妥的人,不会有人知道我去过那个闹鬼的房子,也不会有人知道我做了些什么。就连我租那间房子时用的身份证都是假的,我甚至在每个手指头上都抹了一层透明指甲油,这样便不会留下指纹。我小心翼翼,运筹帷幄,我终于成功了!我高兴得一连几天都睡不着,我又要和范离在一起了。
5.
玛吉的失踪并没在学校里造成多大影响。她以前就经常玩消失,然后每次回来都告诉大家其实她去旅游了,或者去了外地购物。
可是,范离的表现显然不像我估计的那样,没了玛吉在身边,他看见我时依然冷漠。虽然我一次次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为了买他爱吃的早餐,我可以在小店前排半个小时的队;为了等他一起去图书馆,我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站在男生宿舍楼下等好几个小时……
终于,小米很为难地告诉我,她看见范离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在一起了。不,我不相信这会是真的,范离是爱我的!我们都是彼此的初恋,我们走在一起最般配,他甚至可以告诉我他隐藏最深的秘密。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他爱我,可是,就连这样的欺骗也无法持续下去了。那天,范离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拒绝了我。他说:“别耽误时间了,我们不适合,你会找到比我更爱你的人。”
我是被小米搀着走回去的,我的双腿几乎没了行走的力气。怎么会这样?我为了能和他在一起甚至杀了人!可他却用一句“我们不适合”就打发了我!我几乎要绝望了,这感觉比当初知道范离跟玛吉好上了更让我痛苦。
我躲在蚊帐里,不吃不喝也不和任何人说话,把自己关得像条作茧自缚的虫子。
“滴滴――滴滴――”就在我最痛苦、最失落的时候,我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我知道那晚你干了什么。这句话后面是一串陌生的神州行号码。
我回过去:你都知道些什么?
我此刻多么希望对方就是“剖开的心”那样只是恶作剧的人,一个没有真凭实据没有我把柄的人。但是,我想错了。对方发来一个视频彩信,是我在那个晚上勒死玛吉时的情景。画面有些泛红,而且距离也不是很近,看得出是用红外夜景摄像模式拍下来的。
该死!我竟然被人偷拍了!
我哆嗦着手删除了这条彩信,然后环顾四周,还好,宿舍里的同学都不在。
“你想要什么?”我发了一句回去。我是孤儿,我没有钱,也没有家人可供别人勒索,所以绑架和敲诈要钱的话,对方应该会事先调查清楚。
“你现在立刻去那天晚上你杀人的屋子里,我会告诉你怎么做。”对方的短信很快就回过来了。
我稍稍有些迟疑,不过还是按照他说的赶去了那间屋子。虽然很好奇,也很不甘心,不过我没有别的选择。我是个成绩和记录都很好的大学生,即便没有了范离将来还是有美好的前途在等着我,万一对方把视频传了出去,我辛苦挣扎奋斗了二十年的人生就会因此毁掉。
我前行的速度有些慢,几天来都没吃什么东西,头晕眼花的。我的口袋里揣了把水果刀,万一有什么不测, 也不至于完全被动。
上楼前,我仔细地看了看身后,似乎没发现跟踪的人,可还是感觉背后一片冰凉,分明有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注视着我,就像当初我注视玛吉一样。我慢慢地上了楼,然后进了那间闹鬼的屋子,一切都还是那天的样子――破败,凌乱不堪,桌上的水果和馒头都发了霉,散发着更加难闻的气味。但窗户却被厚木板全部封了起来,没有了光线,屋里暗得像个地下防空洞。
“把大门反锁,你的手机卡从门缝下面塞出去。”短信在我踏入屋子后准时发来。
搞什么鬼,如果我把手机卡扔掉了,那怎么和对方再联系?虽然犹豫,但我还是照着做了。把大门反锁,然后取出手机卡,从门缝塞了出去。
我没有马上走开,门外有悉悉索索的声响,像是在用锁锁着什么。一定是那个人来了!我趴在地面上,我要看看,究竟是谁在跟我做这个黑色游戏。
门缝下面出现了一双脚,一双熟悉的脚,怎么会是她?
6.
“小米!怎么会是你?”我拍着门,大声喊道。
“别怪我,我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既然你要死了,就让你做个明白鬼,也算对得起我们姐妹一场的情分。”小米的声音透着冰冷的陌生。
原来,我和小米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妈妈在生我时难产死掉了,爸爸娶了小米的妈妈生下了小米。没几年,爸爸落魄了,和小米的妈妈分手后,便把我们送到了福利院。也许是我们长得并不像,所以没人知道我们是亲姐妹。但是三个月前,我们的爸爸找到福利院去了,他现在过得好了,来找我们,想把我们认回去。
“爸爸家并不是很富裕,所以我想,他只需要一个女儿。这件事我一直没告诉你,不过你放心吧,我会替你好好照顾他的,让他感受到两个女儿的幸福。”小米漠然地说:“我不忍心亲手杀了你,你就在这里自己等死吧。我算过了,你饿了三天了,明天的这时候你大概就喊不出声了,屋子里的水闸和电闸都被我关了。是你把自己反锁在里面,一个星期后我会过来把外面的锁带走,到时候我再把你的杀人视频放到网上,就算没有遗书你也算畏罪自杀了,正好可以结束你失恋的痛苦。别白浪费力气呼救了,你早就知道,这栋楼都没什么人租。”
声音越来越小,我听出小米已经走得远了。
尾声
我第一次感觉到流出的泪也可以让脸有刺痛的感觉,它们那么绝望地一串串挂满了我的脸。
我知道那晚你干了什么。我不该轻易尝试这个危险的游戏,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我无力地坐在地上,没有力气呼救了。但是,我不该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生命,是的,不该!
我忽然想到,我还藏了一张神州行的手机卡在这里。我在黑暗中摸索着一条又一条砖缝,指甲被粗砺的砖磨破了,鲜血淋漓,但我已经顾不上了,我必须救自己。
当我把那张历尽艰辛找到的神州行卡插到机槽里的时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后,我直接拨了110,可在电话即将接通的瞬间我又挂断了。是的,尽管我很希望获救,但却不能报警。如果报了警,所有的事情便会被一一翻出,我的未来也将在黑暗中度过。我想到了范离,想必他也不会理睬我的死活吧,那样一个绝情的人。谁肯来救我呢?就连小米,我那么信任的小米都背叛了我,还有谁是可以相信的?我犹豫着,踌躇着,再次陷入了绝望。
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近乎疯狂的办法。我开始给每一个认识的人发短信。我想,总有一个心虚的人会被我撞上吧。无论谁回了短信,我只要对方来帮我撬开门外的锁,然后……
手机的开启照亮了漆黑的屋子,我颤抖着按着按键,屏幕上爬满了又黑又大的字:
我知道那晚你干了什么。
我知道那晚你干了什么。
我知道那晚你干了什么。
关键词:墨子;孔子;文学观念
Abstract:UndertheinfluenceofConfucius''''sliteraryview,MoZitookasimilarviewofliteraturetotheformer.Nevertheless,thetwomastersdifferedgreatlyintheirunderstandingofnatureandfunctionofliteraturebecausetheirdifferencesinstandpoint,keyideology,understandingofsocialrealityandexpectationofanidealsocialorder.AlthoughMoZireservedtheconceptofliteratureintroducedbyConfucius,heremovedthesystemandcultureofceremonyandmusic,thekeycontentoftheconcept.BygreatlyreducingtheconnotationofConfucius''''sviewofliterature,heturnedliteratureintoameansandinstrumentto“expressingthemind”andaddedproductionofpersonalspeechaspartofliterature,greatlyextendingthedomainofdevelopmentofliterature.
KeyWords:MoZi;Confucius;viewofliterature
墨子是继孔子而起的又一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的鲁国[注:墨子籍贯尚有宋人说、鲁阳说等,这里用孙诒让说。],比孔子生活年代略晚。据《淮南子·要略》云:“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1]他主张兼爱、非攻、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尚贤、尚同、天志、明鬼,创立了墨家学说。和孔子一样,墨子招生授徒,游说诸侯,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有众多追随者。所谓“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2]《吕氏春秋·尊师》。而他的学说的影响,贯串了整个战国时期。“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2]《吕氏春秋·当染》。以致战国中期的孟子愤愤而言:“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3]《孟子·滕文公下》直到战国末年,墨学与儒学仍然是世之显学。作为显学的儒学和墨学,对“轴心时代”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到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生自然也受到儒学和墨学的濡染。
韩非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4]《韩非子·显学》孔丘和墨翟也被现代学者视为“在中国思想史起点上的思想家”[5]131。因此,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不能不首先探讨孔子和墨子的文学观念,即探讨他们对于“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做什么”的基本认识。关于孔子的文学观念,笔者已进行过初步探讨[注:见拙作《论孔子的文学观念》(《孔子研究》1998年第1期)、《游夏文学发微》(《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孔子、子夏诗论之比较——兼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之命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及《从〈民之父母〉看孔子诗教》。以上文章收入拙著《中国文学观念论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而关于墨子的文学观念,尚无人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做一清理,以就教于方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依据的文献主要是《墨子》。《墨子》一书并非墨子自著,而是先秦墨学的集成。其中既有墨子弟子记录的墨子的学术思想和行事之迹,如记载墨子讲学活动的《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等篇,以及反映墨子思想学说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也有墨子后学所著的后期墨学著作,有的可能晚在战国后期,如《经》、《经说》、《大取》、《小取》、《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敌祠》、《杂守》等篇。本文讨论的既然是墨子而非先秦墨家的文学观念,自然以墨子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活动为依据,而不涉及后期墨学著作。
一
墨子与孔子的学术思想存在差异,其文学观念自然有别,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自从孟子谴责“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3]《孟子·滕文公下》之后,儒、墨的学术思想的差异可能被人为地放大了。
实际上,儒、墨学说的共同点或相同点还是不少的。韩愈就曾指出:“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6]《韩愈集·读墨子》侯外庐等也指出:“在中国思想史起点上的思想家,不论孔子和墨子,其所论究的问题,大部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和人生论,其所研究的对象也大都以人事为范围;其关于自然认识,显得分量不大;其关于宇宙观问题的理解,也在形式上仍遵循着西周的传统。”[5]131即是说,就思想基础、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而言,孔、墨是有许多共同点或相似点的。
同样,就文学观念而言,孔子、墨子也有一些共同点或相似点。
首先,孔、墨文学观念的思想基础相近。孔子文学观念的思想基础是“法先王”,即继承和弘扬先王所创造的传统思想、文化、制度、文献,他所法之先王包括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孔子曾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又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7]《论语·泰伯》当然,他之所以效法尧、舜、禹、汤,主要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肯定,而他真正落实的效法对象还是文、武、周公所创立的西周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即他自己所宣称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7]《论语·八佾》墨子也同样主张“法先王”,他说:“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先王之道教也。”[8]《墨子·耕拄》“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8]《墨子·贵义》墨子所效法的先王同样包括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他说:“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8]《墨子·贵义》又说:“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得沮也。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也。”[8]《墨子·尚贤下》不过,墨子所法先王的落脚处不是文、武、周公,而是尧、舜、禹,且主要是禹,即所谓“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推崇夏禹,谓“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9]《庄子·天下》引,强调的是其尚贤、兼爱、交利、俭朴、勤劳、刻苦的精神,与儒家的礼乐文化相去甚远。所以韩非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4]《韩非子·显学》
其次,孔、墨对文学形态的理解也有一部分相同。在孔子的文学观念中,文学包括先王之遗文。因此,孔子十分重视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学习,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也。”[7]《论语·八佾》孔子以文为教,其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先王遗文,他要自己的儿子孔鲤学《诗》,并告诫:“不学《诗》,无以言。”又要孔鲤学《礼》,并提醒:“不学《礼》,无以立。”[7]《论语·季氏》充分说明孔子对先王传留的文献的重视。墨子也不例外,他也十分重视对先王传留的文献的学习,因为其中有他所需要继承和弘扬的思想精髓,他说:“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亲行之。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8]《墨子·兼爱下》墨子出行时常常会随车带上许多书籍,当弟子弦唐子询问他为什么带上这许多书时,他的回答说是:“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翟闻之:‘同归之物,信有误者。’然而民听不钧,是以书多也。”[8]《墨子·贵义》正因为他重视读书,所以他在论述自己的学说思想时,常常引用《诗》、《书》来作为立论的依据,以加强其说服力。有人统计,通行本《墨子》中计引《诗》11条,说《诗》4条,引《书》40节[10]75,108。可见《诗》、《书》是墨子法先王的基本文献。
再次,孔、墨都强调文学的应用,并不以为文学只是书本知识。孔子重视《诗》的学习,更重视《诗》的应用,他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7]《论语·阳货》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7]《论语·子路》显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所关心的不只是对《诗》的文本的学习,最重视的是对《诗》的具体的实际的应用,即其社会实践价值。墨子也同样认为,文学不是用来作为谈资和装潢门面的,而是用来改善社会政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他说:“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惟(喉)舌而利其唇吻也,中实将欲其国家邑里万民刑政者也。”[8]《墨子·非命下》因此,他要求他的弟子要有针对性地宣传他的思想和学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8]《墨子·鲁问》当鲁阳文君问: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好学一好分人财,不知该选谁为太子时,墨子回答:“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8]《墨子·鲁问》所谓“合其志功”,就是要将其人的言行及其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考虑,以避免片面性。在墨子的文学观念中,不仅强调其社会实践,而且重视其实践效果。在墨子看来,文学不能只存在于书本或停留在口头,只有施于刑政、利于万民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他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8]《墨子·天志上》他所理解的天志是“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上强听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8]《墨子·天志中》。显然,他“为文学出言谈”的落脚点是“国家邑里万民刑政”。他批评告子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8]《墨子·公孟》又批评公孟子说:“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8]《墨子·公孟》而君子不听治则国乱,庶人不从事则国贫,这是墨子最不愿意看到的。当然,公孟子所说的丧礼在儒家那儿也是文学的应用,而在墨子看来这既不是天子的听治,又不是庶人的从事,不能治国也不能富国,因而不是对文学的正确应用,对国家和人民是有害无益的。这里虽然有墨子对儒家厚葬久服的丧礼的不满,但也反映出墨子对文学必须施于刑政、利于万民的强烈诉求。
二
我们说孔、墨的文学观念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只是就其思想基础、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而言。而就其学术观点而言,孔、墨可谓大相径庭,把他们作为对立的两个学派的始祖是恰如其分的,他们的文学观念也因此判然有别。
孔子的文学观念是以先王传留的文献为基础、以西周礼乐文化为核心、以人文教育为手段、以文治教化为目的的一种大文学观,其中包括文献、制度、风俗、习惯等内容,涵盖了人的知识、情感、意志、品质和社会伦理、道德、政治、教育诸方面[11]19-25。在孔子看来,周公所制定的礼乐制度是理想的社会制度,与这一制度相联系的礼乐文化是优秀的道德文化。对于个体而言,所谓文学,就是要通过学习先王传留的文献理解这一制度文化的精髓,锻炼自己的君子人格,“尊五美,屏四恶”;“知命”、“知礼”、“知言”[7]《论语·尧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7]《论语·季氏》;“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论语·卫灵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7]《论语·颜渊》;“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7]《论语·季氏》;“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思内自省也”[7]《论语·里仁》;使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无不符合礼乐规范,无不体现君子风度。对于社会而言,所谓文学,就是文教(文治教化),即以君子人格和礼乐精神之示范来影响、教育、改造社会,带动社会进入理想状态,不采用武力征服等强制手段。孔子的逻辑是:“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7]《论语·颜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7]《论语·为政》“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7]《论语·宪问》这样,文学在孔子那儿,就带有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双重内涵,个人修养包含了内在的“仁”和外在的“礼”,社会治理则包含了德政与文教,而文本文献和礼仪制度就成了文学的物化形态。
需要指出的是,孔子的文学观念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他虽然申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7]《论语·述而》,似乎他所“述”的一切都是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西周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真像他描述的那般美好。然而事实上,他所提倡学习的先王传留的文献经过了他的选择和阐释,已经被理想化了,而他所憧憬的君子人格的理想境界也是当时士人难以达到的。孔子以为只要人们自觉维护礼乐制度和践履礼乐文化,就能“恢复”理想的社会秩序,文学只不过是符合礼乐精神的君子人格和社会制度的表征而已。
墨子与孔子的文学观念的区别,从根本上就反映在他们对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认识差异上。墨子对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想化的)持根本怀疑与否定的立场,因此,在墨子所法先王的观念中是不包括礼乐的,墨子教育学生所使用的文学文本当然也就不会有礼乐的内容。
孔、墨虽然都生活在保留礼乐文化最为丰富的鲁国。但孔子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有机会接触贵族礼仪,并且希望社会回到被其理想化了的“礼崩乐坏”之前的西周时代。而墨子自称“北方之鄙人”[2]《吕氏春秋·爱类》,居“无暖席”[12]《文子·自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于“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8]《墨子·兼爱中》的社会现实有更切身的了解,认识到孔子的社会理想和文学观念在当时对国家和人民不仅无所帮助,反而害莫大焉。他说:“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悦),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也。此足以丧天下。”[8]《墨子·公孟》对于当时天下“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8]《墨子·非乐上》的乱象,墨子与孔子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孔子以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7]《论语·季氏》、“陪臣执国命”等“下犯上”是造成“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而墨子则以为社会混乱是由于“不相爱”而引起:“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8]《墨子·兼爱上》对于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和如何建立社会秩序,墨子与孔子的认识同样大相径庭。孔子以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7]《论语·阳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7]《论语·颜渊》是理想的社会秩序;只要人人克己复礼,就能实现社会和谐安定:“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7]《论语·颜渊》墨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以为理想的社会秩序应该是“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8]《墨子·尚贤上》。而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尚贤,他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8]《墨子·尚贤上》这显然是不符合西周以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乐制度规范的。孔子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希望他们自觉遵守礼乐规范以恢复社会秩序,墨子则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希望统治者选贤授能来重建社会秩序,二人都在先王那儿寻找思想文化资源,这就决定了他们选择的内容或重点是不同的。墨子根本反对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是因为这一制度和文化与他的学术思想背道而驰。墨子所谓“为文学出言谈”显然是不包括礼乐在内的,无论是在人格修养和政治制度层面,还是在历史文献和文化教育层面,礼乐都是被墨子所拒绝的。因此,在《墨子》一书中,只有对礼乐的批判,没有对《礼》、《乐》的征引。
墨子之所以与孔子对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态度迥异,不仅是因为二人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也与他们所持的学术评判标准不同相关联。孔子之所以重视礼乐,是因为他认为礼乐既是培养人的德性和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也是培养人的德性和重建社会秩序的标准,只要实践了礼乐,人就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社会就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孔子指出:“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7]《论语·宪问》明确提出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7]《论语·泰伯》。然而墨子却不同意这样的判断,他认为儒家“繁饰礼乐以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8]《墨子·非儒下》,对社会有害而无益。他指出,合于礼乐的行为并不必然是正确的,他曾对鲁阳文君说:“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亓可乎?”当墨子把贵族的征伐掠夺与的侵害抢劫放在一起比较时,所谓“礼”的荒谬就凸显出来。鲁阳文君只能回答:“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8]《墨子·鲁问》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一种学说的好坏、一个人的贤否呢?墨子提出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仁者之事[注:原文为“仁之事者”,据孙诒让校改。],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8]《墨子·非乐上》“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8]《墨子·节用中》墨子并不是以为钟鼓琴瑟之声不乐、黼黻文章之色不美、牛刍豢煎炙之味不甘、高台厚榭之居不安,而是认为这些东西对国家和人民有害。人民“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8]《墨子·非乐上》,铸造礼器乐器“必厚措敛乎万民”,“亏夺民衣食之财”,行礼作乐必然“废君子之听治”、“废之从事”,“君子不强听治,则刑政乱;不强从事,则财用不足”[8]《墨子·非乐上》,因此,“今天下士君子,请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8]《墨子·非乐上》。看来,墨子的文学观念中不仅不包括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的内涵,而且也不包括伦理修养和审美教育的内涵,从而大大缩小了孔子所揭橥的文学概念的指称范围。
三
那么,墨子所常说的“为文学出言谈”之文学概念究竟指称的是什么呢?
墨子说:“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征之先王之书;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政)。此言之三法也。”[8]《墨子·非命中》显然,墨子的所谓文学,是其立言的一种方法,包含在其三表法中。正如墨子所说:“子墨子之有天之(志),辟(譬)人(之)无以异乎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今夫轮人操其规,将以度量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度量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8]《墨子·天志中》又说:“故子墨子之有天之(志)也,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观其言谈,顺天之意谓之善言谈,反天之意谓之不善言谈;观其刑政,顺天之意谓之善刑政,反天之意谓之不善刑政。故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8]《墨子·天志中》墨子这里所说的方法(圆法)既是学术方法(圆法),也是文学方法(圆法)。而他所谓的文学,就是以“天志”为规矩(方法、圆法)而选择的“圣王之事”、“先王之书”以及由这些故事和书籍所引出的“言谈”。“先王之书”在其中无疑具有典范和中介的作用。在墨子看来,“先王之书,所以出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8]《墨子·非命上》。墨子在论证自己的学说时,便常常引用《诗》、《书》做依据,即所谓“姑尝本原之先王之书”[8]《墨子·兼爱下》。如论证兼爱时,引《泰誓》、《禹誓》、《汤说》、《诗大雅》等为说,论证尚贤时,引《诗周颂》、《距年》、《汤誓》、《吕刑》等为说,论证非命时,引《仲虺之告》、《太誓》、商夏之《诗》《书》、禹之《总德》为说。这些应该就是墨子所说的文学。
在墨子的文学观念中,文学既包括他所肯定的符合“天志”的“圣王之事”、“先王之书”,也包括他个人的言论创造。这样理解文学不仅与孔子截然不同,也反映出墨子的文学观念是对孔子文学观念的重要发展。
孔子宣称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7]《论语·述而》,在他的文学观念中是不包括个人的文学创作的。然而,墨子却正好相反,他是反对“述而不作”的。当公孟子提出“君子不作,述而已”时,他说:“不然,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述[注:原文作“诛”,据俞樾说改,下同。],今之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述),己有善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述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好遂(述)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8]《墨子·耕拄》当公孟子提出:“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墨子的回答是:“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8]《墨子·公孟》所谓“数人之齿,而以为富”,是当时人常用的一个比喻。《列子·说符》云:“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曰:‘吾富可待也。’”[13]把先王的遗文作为自己的资本而代替自己的创造,这就好比把别人的遗契作为自己的财富一样,是荒唐而可笑的。显然,墨子是肯定和鼓励述而且作的,甚至认为作比述更为重要。这就是说,墨子既以合于“天志”的“圣王之事”、“先王之书”为文学,也以合于“天志”的个人言论创作为文学。他在引“圣王之事”、“先王之书”论证其学术观点时,不是像孔子那样重在解释经典,而是将这些经典作为证明自己学术观点的材料,为了让这些材料切实有用,他甚至不惜改造其形式和内容。墨子最爱引用的经典是《诗》、《书》。据统计,《墨子》引《诗》共11处,完全合于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的很少,其中不见于“四家诗”者4处;大异于“四家诗”者3处;相近的5处26句中,与《毛诗》相异者10句,与《齐诗》相异者10句,与《鲁诗》相异者11句,与《韩诗》相异者9句,差异都超过1/?3。因此有人以为:“这么大的差异比例,我们有理由相信,《墨子》引《诗》所用版本与汉代‘四家诗’的版本有别。”[10]78墨子引《书》的情况与引《诗》类似,“《墨子》中引书共40节,其文字可与今文《尚书》比对者5节;其篇目可与汉代新出之‘百两《尚书》’之篇目比对者、其文可与新出《泰誓》文比对者,计11节;可与东晋梅赜古文《尚书》比对者5节;共21节。而《墨子》所引不可与今传所有《尚书》系统比对者19节,几乎占一半”,而在可以比对的各节中,文字上也存在颇大的差别。“这是否可以说,墨家所传先王之《书》,自有独自的选本系统。”[10]108。也有人以为:“他引用《诗》《书》(雅言、古文),不是弄古董,而是说道理,所以在形式上用的是当时的‘白话翻译’,不是古文典章。”[5]195这些解释都有道理。不过,还可以做另外的解释,即墨子并不严格引用《诗》《书》,而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简约、改造和创作,以服从于他说理的目的,例如他在《非命》中所提到的“先王之宪”、“先王之刑”、“先王之誓”的话语一样,可能是他的托词;引用的“商夏之《诗》《书》”、“禹之《总德》”并不见于他人征引,可能是他的创造。顾颉刚就曾指出,尧舜禅让的故事是墨子的创造,许多关于上古帝王的制作的传说也是墨子的创造。[14]119-125这样看来,墨子虽然把孔子的文学观念中的某些内涵(例如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剔除了出去,却又把在孔子的文学观念中原来没有的内容(例如个人言论创造)增加了进来,文学观念因此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墨子的文学观念中不仅以“天志”为“方法”(圆法),同时还以“明鬼”为辅助,这又是与孔子根本不同的。孔子“不语怪、力、乱、神”[7]《论语·述而》,坦陈“未知生,焉知死”[7]《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7]《论语·雍也》,他的文学观念中没有神秘主义的东西。而墨子则不然,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8]《墨子·明鬼》。他列举周、燕、宋、齐等列国《春秋》所载鬼神赏贤罚暴之事例以证明鬼神之实有,又举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崇敬鬼神事,以及《周书》、《商书》、《夏书》之载有鬼神,以说明“尝若鬼神之赏贤如罚暴也,盖本施之国家,施之万民,实所以治国家、利万民之道也”[8]《墨子·明鬼》。墨子“明鬼”虽然不能说不是出自他真诚的信仰,但他显然更看重其现实的作用,即鬼神信仰对人(包括君子和庶民)的行为的约束,因为在他看来,“有鬼神见之,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洁廉,见善不敢不赏,见暴不敢不罪。民之为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由此止”。然而,“明鬼”免不了要祭祀,这与他提倡的“节用”似乎矛盾,但他指出:“今吾为祭祀也,非直注之污壑而弃之也,上以交鬼之福,下以合(欢)聚众,取亲乎乡里。”[8]《墨子·明鬼下》祭祀的物品不仅不会浪费,还可以“取亲乎乡里”,何乐而不为?这是多么现实的考虑!墨子的“明鬼”与他的“尊天”一样,也是他“为文学出言谈”的一种“方法”(圆法),他说:“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8]《墨子·天志上》这样一来,墨子就成了“天”的代言人,“尊天”、“明鬼”不仅不会限制他的学说的创造,反而为他的学说创造开辟了道路,他的“为文学出言谈”也就有了更为开阔的思路和更为丰富的内容,他的文学观念也与孔子的文学观念有了更明显的区别。
四
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累积过程,从表示带有巫术性质的人的外部修饰到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的人的内心修养,反映出祭祀文化向礼乐文化的演进。[15]而由孔子所揭橥的文学观念则以礼乐为核心,将人的内心修养与外部修饰统一起来,将人格锻炼与政治实践打成一片,使文学具有了无比丰富的内涵:“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文学是孔子对西周以来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概括;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文学是孔子培养人才的一种类型;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文学是孔子鼓励学生从政的一种方式;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文学是孔子对儒家文化学术的一种指称。”[11]24就其可能的指向来说,文学可以是人格修养,可以是教育方式,可以是行为操守,可以是政治实践,可以是社会制度,可以是意识形态,可以是历史知识,可以是文化理念,等等。孔子文学观念的普泛性反映出春秋末期社会上层建筑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而未能分门别类发展的客观事实。
正因为孔子的文学观念圆融而含混,弟子们对它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孔子逝世以后,“儒分为八”,被孔子赞许为有“文学”之长的子游、子夏对文学的认识也出现了分歧,子游偏重于从培养君子人格和实现仁政理想的层面来理解文学,而子夏偏重于从规范社会行为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层面来理解文学,使孔子的文学观念出现了分化[16]。墨子“受孔子之业”,了解孔子的文学观念,他正是在孔门文学观念出现分裂的情势下,提出了与孔子文学观念既有某些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文学观念。
墨子在形式上保留了孔子所揭橥的文学概念,却抽掉了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礼乐制度、礼乐文化、礼乐教育、礼乐精神,而以“天志”为衡量其是否为文学的“方法”(圆法),使自己的文学观念与孔子的文学观念区别开来。如果说在春秋末年尚有礼乐思想生长的土壤,孔子能够以礼乐为文学并得到社会的一定程度的认可,那么进入战国时期,礼乐文化已经完全没有恢复和发展的空间,侈谈礼乐无异于痴人说梦,再以礼乐为文学已经不能打动人心,也解决不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墨子把孔子复兴礼乐的理想期待改换成“兼相爱、交相利”的功利原则,用外在互利的“义”代替内在自省的“仁”,用“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8]《墨子·兼爱下》的等价交换的贤人作风代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7]《论语·雍也》的推己及人的君子人格,用“贤者之治邑也,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8]《墨子·尚贤中》的辛勤劳作代替“吾日三省吾身”[7]《论语·学而》的心性修养,用“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的新丧制代替“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9]《庄子·天下》的儒家丧礼,这些都体现了平民阶级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要求,也适应了战国初年社会急剧动荡酝酿变革的需要,以此“为文学出言谈”,必然受到多数人的欢迎,墨学也因此继儒学而起成为显学。如果因此说孔子的文学观念是理想主义的,而墨子的文学观念是现实主义的,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上述结论就需要重新审视了。孔子所提倡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社会以等级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而等级社会的基本结构却并未彻底破坏,氏族血缘的宗法基础也未根本动摇,因此孔子所云“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亦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7]《论语·阳货》以及其“爱有差等”的学说,显然更适合当时社会的文化心理和人们的情感诉求。即使主张不分亲疏差等而“兼相爱”的墨子,在其学说中也将人群分为“君子”、“小人”[注:如《墨子·非乐上》云:“君子不强听政则刑政乱,小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或“贵且智者”、“愚且贱者”[注:如《墨子·尚贤中》云:“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他设想的社会结构也是“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8]《墨子·尚贤中》,“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一同天下之义”[8]《墨子·尚同中》,仍然是一个专制的等级社会,只是形成等级的依据不是宗法血缘而是贤愚罢了,而贤愚的标准恐怕是更难确定。他认为像他这样“为文学出言谈”的游说之士,若“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区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8]《墨子·鲁问》,同样肯定了“劳心”与“劳力”的差别。因此,他所提出的“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8]《墨子·尚贤下》的“为贤之道”,以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8]《墨子·兼爱中》、“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8]《墨子·天志上》的处世态度和“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8]《墨子·兼爱下》的社会理想,反倒是不现实的,那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乌托邦而已。从这样的角度来观察,孔子的文学观念则属于现实主义的,而墨子的文学观念反倒是理想主义的。
墨子“为文学出言谈”,提倡“节葬”、“节用”、“非乐”、“非攻”,都是基于实际利益的考量,因而他的文学观念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色彩,他的“述而且作”也是围绕其实用的目的而展开的,“利”是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即使是他提出的“天志”、“明鬼”,也是用来限制天子权力和加强内部约束的,同样有“利”的打算。这样,墨子的文学观念就显得裸地缺少修饰。墨子曾批评儒者“乐以为乐”之说时指出,如果有人问“何故为室”,回答应该是“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8]《墨子·公孟》,而儒者说“乐以为乐”就好比说“室以为室”一样,并没有说出“乐”的实际用处,因而没有意义。然而,人的社会活动并不都是物质活动,还需要精神活动。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并非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用有无实际用处来衡量。荀子批评说“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17]《荀子·解蔽》,是有其道理的。相对而言,孔子的文学观念则比较具有超越性,他认为文学是基于人的内在情感的东西,不能只从外在的形式去理解,即使对于礼乐,孔子也不以为它们就是一种仪式或形式,而是更强调内心的体验,特别是血缘宗法情感的灌注,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7]《论语·阳货》“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7]《论语·八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既然文学基于人的内在情感,它就不能只按照有用无用来判断,或通过利害关系来衡量。在孔子的观念中,文学基于人性的本质,呈现出“内圣外王”的真、善、美,不仅是人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的理想状态,并不以实用为标准,这便为文学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墨子的观念中,文学的主要功用是能够为游说者出言谈,即有助于宣传其学术观点,这种实用主义的文学观显然是不利于文学的发展的。不过,正是这种实用主义态度,使墨子将文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并不像孔子那样以文为教,要求弟子都要学习文学。当治徒娱、县子硕问墨子“为义孰为大务”时,墨子回答:“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8]《墨子·耕拄》这样,“为文学出言谈”就不是人人都要进行的活动,而是可以也应该进行社会分工的,而这种社会分工对文学自身的发展又是有利的。至于墨子以为各人的言论创造即是文学,更是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多种可能性。
孔子的文学观念中不仅有血缘宗法情感的灌注,而且有艺术审美精神的诉求。他听《韶》乐,可以沉湎其中,“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7]《论语·述而》,而墨子没有这样的观念。他所追求的是“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8]《墨子·非命下》,为此他提倡“节葬”、“节用”、“非乐”、“非攻”,并率领弟子们勉力而为,《庄子·天下》批评墨家“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9]《庄子·天下》荀子则批评说:“墨子大有天下,少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知欲,不知欲则赏不行”[17]《荀子·富国》。的确,墨子“为文学出言谈”既没有强调情感基础,又没有重视审美愉悦,无论如何是难以打动和说服听众,切实指导人们的行为的。由于墨子博学而善辩,他在“为文学出言谈”宣传自己的学说时还能够耸人听闻,但由于他不提倡文学的情感性和审美性,他的学生当然会缺少相应的训练,以致在墨子弟子们记载其学说的文字中也缺少像孔子弟子记载孔子言行那样富有情趣和文采。墨子后学最终只能形成以“巨子”为“教主”的准宗教团体,而不能让大家心悦而诚服。墨子的文学观念也因此缺少孔子文学观念的影响力,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文献]
[1]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侯外庐,赵纪彬,杜国痒.中国思想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屈守元,常思春.韩愈全集校注[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8]吴毓江.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9]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第1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王齐洲.论孔子的文学观念[J].孔子研究,1998(1).
[12]李定生,徐慧君.文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3]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附中国辩伪史要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5]王齐洲.中国文学观念的符号学探原[J].中国社会科学,1999(1):134-146.